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第1篇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基本路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式,未来亦需要重视调动民间的力量。在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上,运营商走在了前列,三大运营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都相继推出了智能交通产品和应用,甚至专门成立了专业基地和中心,进行研发和运营。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移动位于沈阳的位置服务基地,并对中移动位置基地总经理李辉进行了专访。

位置基地能力建设

中移动位置基地属于功能型基地,为全网提供底层能力支撑。负责全国位置产品研发、运营与营销支撑、位置服务价值链整合与管理、位置基础能力研发、对外输出位置能力等业务。李辉向互联网周刊表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位置基地主要进行基础能力建设,主攻行业应用。2008年后开始发力个人应用市场。

目前,位置基地已经具备全网基站定位功能,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拥有3500余万POI(兴趣点)及200余万公里导航道路的电子地图业务应用能力、覆盖10余个城市的实时交通信息能力、200余个城市的公交数据。同时,建立了位置服务专业语音呼叫中心,具备千万级的年呼叫服务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理论上都能输出给有需要的企业和开发者。在去年12月举办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位置基地开放了定位能力和GIS服务能力,这对汇聚基层力量发展位置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李辉表示,在定位能力上,位置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部署,已经具备基站定位、区号定位、快速定位、GPRS定位、WiFi等定位能力。位置服务基地推出的定位能力可通过用户手机终端上报基站CELL-ID号的方式实现定位,该定位方式具有使用灵活、定位时延短、网络开销小、用户隐私管理更安全等优势。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定位方式只有运营商可以通过最准确、最及时的定位数据做到,主要受益于中国移动的优质网络。

位置基地与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危险品运输车、私家车等各类应用开发商发展业务,推进行业终端标准化进程,提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整合违章信息、交通出行、实时路况、旅游等城市交通出行信息。位置服务基地还与华晨、沃尔沃等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开展安全防护、远程检修等前装业务。目前已推出了手机导航、12585语音导航、亲情通及车务通等产品。“车务通”是基于GPS卫星定位和LBS基站定位技术,采用车载终端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并传回后台进行处理,为企业车辆提供定位、监控、调度、防盗及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李辉对记者表示,车务通是中移动位置服务“差异化”的4大亮点之首,是中移动今后的重点业务。中移动“车务通”为需要实时了解、管理本集团内部车辆的集团客户提供位置服务,通过车务通平台管理,提供车辆实时定位、实时调度、查看车辆历史行使轨迹等通用功能和行业个性化需求功能。目前,“车务通”已在政府部门、出租车、道路运输、危险品等多个领域中应用。

“两客一危”车辆管理

随着旅游业、公共交通、危险品运输的迅猛发展,“两客一危”的安全行使关乎公众的出行安全。“两客”指单次运营里程超过800公里的客运车辆和高速公路客运车辆。“一危”指危险品运输车辆。随着交通的日益频繁,科学管理“两客一危”车辆,随时掌握车辆位置信息,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务之急。中移动“车务通”业务的推出,很好地解决了部分问题。记者了解到,“车务通”系统可为长途客运集团、物流企业车辆提供调度管理和综合运营服务。可以根据公司的行程安排,事先为司机设定最优路线,并实时监控车辆位置信息,控制运输成本,保障人车安全。“车务通”系列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危险品车辆实时监控,确保危险品车辆在指定路线和区域内行驶,当车辆出现紧急事故时能及时报警并组织救援,保障危险品车辆的运输安全。李辉表示,未来,“车务通”系列产品会不断创新,整合业务资源,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推动“两客一危”信息化进程,为安全保驾护航。

“平安校车”为孩子安全护航

一段时期内,校车事故频发,不仅威胁到孩子的安全,也关系到家庭幸福,保障校车安全刻不容缓。中移动基于其成熟的“车务通”业务,推出了“平安校车”业务系统,助力校车运营和校车安全管理。这是一套整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系统。系统对校车进行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涵盖车辆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发动机号、司机姓名、底盘号码、用途等。通过车辆位置服务终端,建立起校车与监控中心之间迅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监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状态、位置信息,迅速下达调度命令。行业监管部门和学校可以借此对校车进行有效管控,提高校车的安全系数。沈阳康平县全县200多辆校车全部安装使用了“平安校车”产品,至今未有一起校车安全事故发生。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第2篇

国家发展框架指明我国ITS未来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近期将以三个系统(智能运输服务系统、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两个支撑(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和技术)、一个环境(宽松有序发展环境)作为主要发展内容,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安排。根据本世纪初的实际情况,我国在ITS发展的初期主要集中的与运行和服务相关的领域进行开发和应用;随着国内交通运输环境的变化和转型发展的要求,这次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运行服务和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同时覆盖了城市交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除此之外还特别注意了ITS发展的整体性,在智能汽车、车车通信、车路通信、测试检测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安排。另外为了推动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研发和对新兴战略产业支持,还首次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列车自动运行、综合枢纽协同、高速宽带无线互联和高速无线局域网等内容列入ITS发展方案。因此这次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不仅是近期内国家对ITS的安排,而且为我国未来ITS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便捷交通不仅促进了交通的线下服务移到线上,更强调的是用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运输系统。例如今天大家都在使用的网约出租车就是在互联网概念下运输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如此,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是信息交互和交易工具,它还具有驱动、执行和使能(Enable)的功能,也就是新一代互联网要渗透到执行部件和机构中,它不仅仅能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提升,还将形成新的载运工具和运输系统。

这些新的载运工具和运输系统除了应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外,还大量的应用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的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通信技术,这里不仅仅是以3G、4G以及5G为代表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还有支持高速载运工具与基础设施、载运工具与载运工具间进行高可靠数据交换的高速无线局域网和专用短程通信(DSRC),而且其专用芯片、协议、产业支撑等都逐步完成。另外认知无线电和深空通信等通信前沿技术也开始在交通系统中进行应用试验。以上这些都给以高速移动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提高安全和服务能力带来了巨大变化。

第二是传感器,本世纪以来交通领域的传感器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例如激光传感器,不仅在速度、能见度、机动车排放和路面平整度的测量方面开始大量应用,而且在载运工具周边环境和障碍物探测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其典型的代表就是多通道激光扫描雷达,目前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常用的传感器。另外,24GHz和79GHz微波雷达、视频图像传感器等都在智能汽车中开始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ITS各项技术和应用系统获取大量的高质量提供了支撑。

第三是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例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有赖于高质量的数据,而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数据的获取和交互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也是近期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自主驾驶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除此之外,数据的丰富、管理技术的进步、处理和算法的发展,给在虚拟空间建立起与现实交通形成映射关系的虚拟交通系统提供了条件,使得对交通运行的预判、控制、管理更加精确。

从国家的文件看,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很好的体现了在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下,ITS将更加注重适应人对交通的多样性需求、更加注重车路一体化、更加注重数据的应用、更加注重载运工具的智能化。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ITS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次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作为ITS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在我国ITS发展中是第一次,实际上在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的建设中,机电系统、调度系统、管理系统一直是建设的内容,但是多数是当作附属设施或运营系统来对待的。随着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萎缩,交通运输系统更多的要靠提高运行效率来满足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因此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制定的道路机电系统体系已经落后,需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支撑下重新规划和设计,因此新一代ITS必须要有新一代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与其配套。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车牌识别;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

1车牌识别技术简介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及交通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车牌字符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复杂的背景中准确地提取、识别汽车牌照、车辆类型等信息,在交通控制和监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所以,汽车牌照的识别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工程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受环境、 待识别车辆的车型复杂和车牌位置不固定等的影响,给车牌定位方法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车牌本身的污染、缺损也会影响识别率。一些车辆由于天气或是路况不好,使得车牌被灰尘、泥土沾染,另外还有一些车辆行驶时间较长,车牌上的字符已经部分缺损了,严重的时候,人眼也很难辨别车牌上的字符,这些情况都会影响系统的识别工作,导致误识别。可见,要提高车牌定位系统和字符分割系统的正确率将碰到很多困难。无疑,如果车牌字符识别系统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即对有一定噪声或变形的字符图像仍能正确识别,则会极大的减轻车牌定位系统和字符分割系统的压力。 因此,设计一个抗干扰性能良好的车牌字符识别系统对整个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都是有益的。 同时,字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图形的一般特点,是一类特别的图形,其自动识别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解决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车牌识别系统的构成

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中,车辆牌照是唯一能够准确辨识机动车的标识符号,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识别正确率,对环境光照条件、拍摄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冗余,并且要求满足实时性要求。

图1牌照识别系统原理图

车牌识别系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字符识别技术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由牌照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牌照区域的定位和提取、牌照字符的分割和识别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 1 所示。 其基本工作过程如下:(1)当行驶的车辆经过时,触发埋设在固定位置的传感器,系统被唤醒处于工作状态; 一旦连接摄像头光快门的光电传感器被触发,设置在车辆前方、后方和侧面的相机同时拍摄下车辆图像(目前已发展到视频检测);(2) 由摄像机或 CCD 摄像头拍摄的含有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转换、图像增强、滤波和水平较正等;(3)由检索模块进行牌照搜索与检测 ,定位并分割出包含牌照字符号码的矩形区域;(4)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分割出单个字符 ,经归一化后输入字符识别系统进行识别。

3车牌识别系统的发展

车牌识别技术产生于上世纪末开始的智能交通革命,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试行和发展,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若干经济发达及较为发达国家的都市及城市、高速公路系统中。而车牌识别系统正是在这种应用背景下研制出来的,能够自动实时检测车辆经过和识别汽车牌照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牌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更新和完善,并开始在交通、公安、路政、停车场、安防、门禁、智能小区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牌识别系统简单地说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对象的专用视觉系统,它能够从一幅图像中提取分割并识别出车辆牌照,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完成车辆牌照的自动识别,识别结果可按需求分别包括车牌的字符、数字、牌照图像,以至牌照颜色、坐标、字体颜色等。目前,车牌识别系统己经最广泛应用到包括智能交通违章监视管理(电子警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辆检测,停车场监控与管理等应用中,一方面,车牌识别系统本身是一个全数字化的智能系统,在它上面只要做不多的扩充,就可以衍生出一些其他功能。另一方面,即使是世界上很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识别率的车牌识别系统还待开发,LPR 系统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为实用的产品。

4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现状;发展期待

0引言

交通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良好体现。深圳市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交通拥挤也成为市民出行极为头痛的事情。如果政府仅靠单纯修建道路设施,或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改变交通拥挤的现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深圳市举办的大运会期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交委”)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为几百万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高效通畅的交通服务,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性名词是在90年代初确定的,起源于日本,后逐渐进入各国的视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学者对其定义各异,虽无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1]它通过运用各种高端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不仅使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还具有保障交通的稳定性、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等重要作用。

2智能交通系统在深圳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运会,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深圳交委智能交通处重点建设了深圳市智能交通“一个平台、六大系统”项目,主要包括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监测系统、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道路交通整体调控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规划与分析仿真决策支持系统、交通运行指挥系统。[2]具体如下:

2.1 一个平台

交通信息交换平台是以完善的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它是ITS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汇、沟通的枢纽。它包括无线数据/交通信息通道、车载移动电话接收信息系统、路由引导系统及选择最佳路由的电子地图等。[3]这种具有智能功能的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只要安装在道路、车辆等场所上,就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及时提供各地的路况信息,信息中心将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再向那些交通参与者反馈与出行相关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使出行者能够及时、快速、方便的利用这些信息和咨询意见来选择、安排自己的出行方式、驾驶路线等。我市目前安装了大量的闭路电视前端摄像头,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各路口的交通情况,真实反馈给各交通参与者,真正实现各部门信息的融合、交互和共享,这一平台也真正发挥出其“转换机”的功能。

2.2 六大系统

2.2.1交通综合监测系统

交通综合检测系统覆盖在深圳市的各大干道处,比如快速路、主干道、轨道交通等类似的基础设施。深圳市目前采用多种车辆检测手段来记录各种数据,并及时采集道路通行状况、交通和客运流量等信息,同时还监测各种交通异常事件和违法信息等。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监测系统的功能,我市目前采用了先进的信号监控系统,这是在英国和意大利的先进智能系统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SMOOTH系统。并且,为了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系统来服务市民,我市还把交通卡口系统也应用到了交通管理上。如在深南大道、北环大道等主干道路和深惠公路、东部沿海高速等对外联络道路上均安装了这种系统。

2.2.2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以主动控制的先进交通系统来代替传统的被动控制的系统,而这种系统既包括了自动监测异常突发事件(如各种违规事件、交通事故等),也包括各种道路的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诱导系统等等。[4]与此同时,这种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在以信号控制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中心和交通参与者的双向通信机制,及时收集和提供便利信息,实现对运输工具、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管,不但保证了运营安全,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2.2.3道路交通整体调控系统

道路交通整体调控系统为了保证整个城市交通的健康运行,采取了从全局出发,局部控制的措施。比如在快速路进行控制,实行不同区域的联动控制,或是采取公交优先控制等措施。目前我市应用的交通视频事件检测技术,可以自动识别一些车辆抛锚等异常情况,自动反馈到控制中心,可以充分控制交通流,缓解了交通堵塞的状况,大限度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2.4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我市在一些重要路口、快速路等重要枢纽部位都设置了交通情报板,可通过手机、热线电话、网络、广播等电子通讯工具及时向公众全方位的交通路况信息。比如在大运会期间,我市还规划建设了一个总调度室、一个呼叫中心,5个调度分中心,近100个调度点,一套无线对讲应急通信系统。以期通过这种多方位的调度,更加快捷、迅速的为市民和与会代表服务。

2.2.5交通规划与分析仿真决策支持系统

仅仅有理论知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因为没有付诸实践的理论往往都是空洞的。为了更好的在实际中发挥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各种动态和静态数据,对所规划的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效果的模拟,使管理者和领导可以直观、简洁的看到效果,并做出相应的预估和调整,能够为交通政策的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

2.2.6交通运行指挥系统

在前面所讲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快速更新全市的交通运行情况,为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整个交通大局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交委智能交通处的联动指挥能力,还极大提高了其应急管理水平。

3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期待

虽然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市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提高空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打破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发展瓶颈

“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是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如何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的资源,进行统一部署,从而真正改善我市交通堵塞的状况,依旧任重道远。

3.2建立智能交通软硬件平台

通过科技化的手段向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资金投入,增加必要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还要加速智能交通平台的建设,将城市道路的地上和地下交通运营部门的实时信息结合起来,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这个平台,为交通实时监测、交通动态管理、道路交通调控、公共出行信息服务、交通指挥应急、交通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撑。[5]

3.3注重人才的培养

深圳市政府应该继续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学习。既可派出相关人员到国外取经,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也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素质和技能都不断得到提高。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在原有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或者联合研制与开发新系统,或者改进原有系统,使其更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4总结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既复杂但又益处颇多的系统。它不但可以减少交通阻塞,实现有效管理,而且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还降低了交通污染,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深圳市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和投入,虽然道路坎坷,但是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迎春,黄志红.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9(26).

[2]杨琴.智能交通助力大运出行[J].运输经理世界,2011(6).

[3]杨荫凯.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述及我国的发展对策选择[J].地理科学进展,1999(3).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系统;RFID

1.引言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今天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经历了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两个阶段。本文基于国家相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促进物联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时机,结合目前公路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之间的技术区别,以及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对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户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根据物联网系统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积极地应对。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关系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运输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本质上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功能到信息的应用模式,即形成由上而下的信息采集应用模式,由基本独立的交通运输业务功能域需求推动应用,基于应用需求构建各自的信息采集渠道。

智能交通系统“功能->信息”采集及应用模式会导致四大弊端:(1)功能系统推广成本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2)信息编码、通信接口标准不一,不能实现全国形成信息联网;(3)信息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一次即作废,信息的潜在巨大资源价值没有挖掘利用;(4)交通运输要素信息的重复采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交通运输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目的是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具体来讲,交通运输物联网是基于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泛在通信与网络等物联网技术,将交通要素唯一化接入互联网络,实现交通要素的互联互通,实时获取交通要素的运行状态和功能状况,通过实时仿真和决策,促使交通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运作,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同时利用对实时数据的运算处理,获取对社会大众有价值的交通运输信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化水平,推进行业纵深化发展。

交通运输物联网能有效建立“信息->功能”应用模式,即基于云计算的由下而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模式。交通运输物联网的各个组成系统和各种功能都是基于标准化的交通运输信息标识、采集及存储开发的。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关键,也是交通运输物联网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交通运输物联网的灵魂。实际上,在许多系统中采集的大量信息除了用于生产运营业务管理外,同时还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数据统计和大众信息服务。

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物联网三者的基本概念来看,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运输物联网都属于智能交通的范畴,它们都推动着交通运输的不断智能化,只是智能交通系统属于智能交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交通运输物联网属于第二阶段。[1]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简单归纳如表1。

3.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目前在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应用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在高速公路ETC领域里都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从技术层面区分,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类是基于DSRC技术为基础的5.8G有源电子终端现场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另一类是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无源电子标签后台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交通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

3.1 基于DSRC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车载OBU设备被激活唤醒。接着车载OBU设备响应RSU主机的交易指令,经过多次的业务交易指令,先后完成了车载OBU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2]。

现场的交易信息经过几天或者若干时间后,通过网络将交易信息上传给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如图1所示。

3.2 基于RFID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RFID电子标签被激活唤醒,接着RSU主机接收RFID电子标签发射的ID后,通过网络传输传递给智能处理层,后台系统进行业务交易,先后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如图2所示。

3.3 两种技术系统的应用比对

这两种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技术路线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4.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包括中国,大力推动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政策正在逐渐地深刻影响着高速公路ETC领域的技术应用,由此作为指导的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需要进行相应地了解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4.1 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应用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应用终端简单化,无源化和免维护,业务交易通过网络传输和云计算技术,在后成处理。作为在高速公路ETC应用而言,仅仅需要获取车辆的ID即可,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传输,借助云计算技术等强大的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电子收费,而且可以完成其它更多的功能,从而使得运营部门和主管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的发展上。

作为目前炒来炒去的“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都是以专用的车载OBU设备为载体,这种技术路线就是发展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设备终端,而这不是交通行业信息化部门制定标准并推动技术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发展设备终端强大处理功能的技术路线,已经被“腾云(计算)驾物(联网)”的技术路线所取代。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A.显示屏折叠化,设备尺寸小型化

终端设备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屏会变得和计算机一样大,但是折叠的,这样设备将会小型化。

B.设备仅由RFID、显示屏和网络芯片三部分组成

设备具有一个代表自己身份的RFID,用手指在显示屏上完成所有的操作请求,通过网络芯片将请求通过网络传输以及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

4.2 应对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因为这不仅是全球和国家推动的技术政策,确实也符合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带来的相应变化。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应用也不例外,物联网系统逐步会取代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那么如何适应这个过渡阶段,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哪?首先对于高速公路ETC的应用,可以考虑将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系统技术与以DSRC为代表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进行融合,及早进行准备,这样虽然每一个ETC收费口会增加3-5万元的RSU设备费用,但是却可以减少车载OBU的数目,让更多的车辆选用廉价的电子标签,从而让整个系统的费用迅速将下来。其次,对于“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可以采用和工信部以及全国电子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推动,将“车车间”和“车路间”的应用成为一个纯民间应用,激活民间的群智群力,这样才会像手机的发展一样,价格又低,功能又强,彻底摆脱由交通部门去发展信息产品的劣势。

5.结束语

交通运输物联网以面向交通要素的方式来实现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物联,将整个交通系统看作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对象(旅客、货物)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港口、机场、航线等)所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的功能交互构成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功能域。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发展趋势,也必然是按照这个思路和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物联网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课题之四——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C].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