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02

在当下科技信息时代不断前进中,教育领域不断的日新月异,推动了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近几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模式更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努力适应发展中时代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引进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吸引更多教师们和学生们的重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有的教学时间和学习空间得到无限扩展,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了,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现在这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很前所未有的效果。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依据行为导向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开创了多种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并运用到模拟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教师特点,不仅仅是一位知识的授课者,还是一个教学的督导者,打造提升教学新方式。行动导向法的三个原则:一是为行动而学习,二是通过行动来学习,三是行动即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仿真教学法。

2行为导向教学法存在的现状

许多学校都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争取培养出的人才与时代需求相适应,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适应发展的现象,多数因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干扰,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还存在,针对高职学生的学生特点,过分强调书本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对学生潜在的专业能力培养的方面的重视不够,忽视了专业实践运用的教学法;在教材及教学方法也存在高职高专的实用与应用脱节,缺少整体性,系统性,与学生的就业联系不上,专业英语词汇量,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很难;实践教学的机制不健全,缺少与实践单位合作,这样学生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对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没有深刻的认识,高职英语要以满足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目的,满足该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英语教师缺少专业知识的,只单纯的运用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失联,而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不是很好,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心理和逃避的态度,影响高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运用措施

3.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以学生的职业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以学生职业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展情况。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有效、合理的给予指导,改变传统式教师是主宰者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改革,顺应新的教学模式,改善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关系,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为学生提供各种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成为一个双元的带领人。

3.2运用科技的教学技术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的发展,网络、视频、音响等多媒体等技术广泛普及,已经成为知识传播重要技术支持。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需要教师掌握和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并把他们运用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拥有传统教学的能力还要利用好信息化的交流工具,把教学课程制作成清晰、明朗、准确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观看视频学习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提供的信息整合到高职英语的课堂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有效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变化,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所用。

3.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行为导向的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来改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在专业英语课上效仿就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应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对高职英语深入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以教学课程为主,组织一些行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课程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式。学习活动的情境学习设定要多样化,涉及的学科范围要广泛,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发挥行为导向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对话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4总结

经实践教学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会得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合高职教育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的实践和改进,但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将为高职英语教育开创了新的开始,行为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又是教学模式上改革,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传统课堂的有效的补充形式。行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主要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上来实现的,在交流中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注重专业英语语言的表达,发挥教师语言的指导和监督功能,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行为导向教学中,能够实现以学生及学生专业为主体,注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为导向的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模式,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了传统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新机遇、新挑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新能量。

参考文献

[1]杨桂玲.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2).

[2]张佳磊.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教学法英语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所学、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实用。但随着高中段教育的逐渐普及,职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呈现质量下降的趋势,个体差异加大,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十分明显,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会主动地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的自学能力,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基础英语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但在英语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影响都会直接导致英语教学的难度。从中职校的硬件设施来说,还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不能运用现代教学设施来发挥学生眼、口、耳、手、脑的感知功能,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法的方面来说,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或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单一,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运用,没有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具,学习后还是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不能与人交流。多数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时间不主动朗读,日常用语交流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

如何才能把职教英语搞好呢?从上述问题中体现出的,不仅是要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还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拟就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它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媒体使用技术、图示思维、卡片展示、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使教师变为一名主持人、一位协调者或一位监督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各种行为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提高。如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当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了解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目的。

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强调教师要如何教,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地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特别是在英语教学当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求学生去学习不同于我们母语的另一种词汇及语法,而这种学习的初级阶段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跟读及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英语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只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来达到记忆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厌烦的原因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句谚语,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以使其适应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状况。

(二)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因为中国教育的特点,使得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当中的主要模式。而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上课,特别是英语课,只以知识点的教授作为上课的中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更会导致大片的学生更加无心向学。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了我们惯用的“满堂灌”形式,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行为导向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让学生有更大的课堂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有目的可循,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东想西想。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课堂学习方式。特别针对英语课,我们可以适当地加进英语活动,比如说:学习动词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动词,让另外的学生根据单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更符合中职校学生的特质。

(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简单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去加以思考、消化,只能机械地记住,甚至只当作任务来完成,更不用提自己学习,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都有所下降,以致于对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使用行为导向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当中,有一通百通的作用,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应用、甚至是创新。

在中职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选择性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能取得的结果不只是大幅度地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听、说、读、写、译用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使用。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一些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会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虽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的实践和改进,但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将会为今后中职英语教育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思想性、政治性及实践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精神内涵,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并自觉自愿地践行,需要融入一些鲜活的案例及实践体验,让教学内容通过案例的解析传递给学生,避免教师生硬的灌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作为入门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教学成效对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而且由于学生参与了案例的解读分析,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正义意识。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新的教学尝试。有学者说,把案例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无疑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契机,必将同多媒体教学一道成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新的突破口。

1.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有专家提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工夫。而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在于其采用的开放式、自由式、互动式授课方法,这一特色恰好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性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六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2.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法律基础案例教学为例,高校法律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法律学习和法制教育,使学生能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制现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目前各高校的教学依据主要是以教材即《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为主,按现有的教材来看,其内容以宪法为首,囊括了行政法、经济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劳动法、诉讼法等各法律专业所有主干课课程,内容相当广泛。再加上法学理论的抽象性和法律基本知识的复杂性、学生的不重视等原因,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特点。一是典型案例现实性、针对性较强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越是靠近自己的事物,人们越关心;越是具有权威性的东西,人们就越崇拜,即所谓的“邻近效应和权威效应”。当代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普遍较强,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大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案例教学法将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的活生生的案例摆到学生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二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从身心发展规律看,大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正从幼稚走向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随着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观开始成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根本不满足于教师单一的知识灌输,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结论,他们希望有自己发表看法的空间,渴望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发展自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三、结语

“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让大学生快乐地去学习掌握相对抽象枯燥的理论。笔者两年来实行案例对比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对比分析,能够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的说服力。通过富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对比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既能体现出历史性的终极关怀又充满时代气息,既有思想的深邃又不乏生动活泼,这样能够较好地增进“基础”课的厚重性和实效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6):33-44.

[2]侯淑波.法律案例教学与教学系统观[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35.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凸显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对于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校是一所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承担着全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我校坚持“激发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契约精神、塑造优良品格”的教育理念,认真、扎实并常态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非常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借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东风,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但也因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校的现状作一分析。

二、经验做法

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加大课堂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挤占《道德与法治》课行为的发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着力抓好以课堂为中心的阵地建设,指导教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学期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不定期地对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利用活动塑造学生品格。

发挥学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类课程资源,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每周四的队日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质;二是增设实践活动课,减少课外作业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融入;三是每学期定期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中心校对口分配的专业教师只有1人,其余全是由转岗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6所村小均无《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该学科的教学在村小处于一片空白。

2、教师的思想、视野固守陈规。旧的、不科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还存在,对课程标准研究得不够透彻,对新教材中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知识挖掘得还不够,部分内容不知如何去教。由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纳入考试科目,大多数教师存在应试心理,临近期末考试时,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老师往往要求学生机械重复地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科育人。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和以前相比,我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地提升,但受学校资金的限制,现有的教学设施还是不能满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需要。我校中心校各个班级都配备了投影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并接通了宽带网络,但是各个村小仅配备了电视机,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村小还是存在明显的短板。

4、教师、学生的对课程重视不够。部分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存在认识的偏差,认为该学科是副科。不认真备课,上课随意性较大。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消化一下其他学科的作业。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若教师过份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5. 社会和家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农村,人们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语文、数学科目的分数,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建议:

1、强化监督,科学评估。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未来学校竞争的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和个性化。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应社会的需求;个性化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青睐。要达到这一目的,具体途径就是课堂。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科学评估,开足开齐课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无论在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眼中都把它做为副科对待,在这种不重视的思想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被挤占就很正常了。但历经课改多年,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德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能开齐上好,建议上级部门和各校教学评估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课、上课、学生的成绩考查作出科学的规定,并在平时的检查中认真落实。

2、构建体系,明确标准。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是应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为主要评价标准)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资源、拓展空间。

充分利用社区和街道及家长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展示的舞台。                  

4、加大投入,改进设施。

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我校中心校已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个别村小没有电视、网络、电子白板等,这些现代化的设教学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学校增添教学设备,大力改进教学设施是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因素。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规则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3

2016年秋季,新编浙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走进了小学低年级课堂。教材编写遵循道德学习规律和儿童生活逻辑,依据经验累积程序,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等融入其间,力求实现国家意志、党的要求和儿童成长三者的有机融合。其中,“规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要求。规则学习是一种社会价值学习,它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需要学习者经历从依从性学习到认同性学习,最后发展到信奉性学习的过程。①如何根据新教材和规则学习的特点来正确定位与确定教学目标?

以下,笔者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我们一起做”一课为例,阐述我们的探索。

一、梳理教材,制作“规则图谱”

研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必备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品德课教师认识到,读教材不仅仅是指本册教材,如果我们能够着眼“全局”,清晰地把握全册教材的逻辑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解每一个年段的目标,那么,准确定位一课教学目标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综观全册品德教材,规则教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遵循儿童不断拓展的生活空间,逐渐延展,螺旋上升,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各种规则既制约我们的行为,又保障我们的权益。一二年级侧重家庭、学校的规则,三四年级逐步深入到学校、社会中的规则,五、六年级侧重于社会中的规则,同时兼顾家庭与学校生活。由此,我们尝试制作了一二年级规则教育图谱(见表1)。

由表格可知,“我们一起做”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它在规则教育图谱中居于起始阶段。在认识校园和老师之后,学生开始感受和了解学校和班级、公共场所的规则,初步树立规则意识。把握这一定位,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价值。

二、回归课标,把握教学方向

本次新教材的编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为基本依据。值得关注的是,2011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依然是本次教材的编写依据。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回到”课程标准,才能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研读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实施方式不变,但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关注的重点上有所调整。课程目标强化了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到“我们一起做”一课,它从属于对儿童进行“积极愉快、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教育主题,旨在达成“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的课程标准要求。

据此,我们依照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界定,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解读课程目标和侧重点(见表2)。

课程目标是把握课时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两者有区别,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将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立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定位才不会出现偏差。但是要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我们还需立足规则教育图谱,找到同类主题教学的异同点,使教学活动在目标指引下准确、有序开展。

此时,结合一二年级规则教育图谱,我们注意到,本课与“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同属学校规则的范畴,是同一个方面的内容在不同年段重复出现。那么,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年段层次性,把握目标螺旋上升的特点,才能避免教学目标拔高或过低的现象(见表3)。

面对相同的教育范畴,类似的活动主题,我们要把握年段特点,把握好规则教育的目标层次,凸显重点和难点,提取生活与学习中规律性的内容,才能做到目标定位准确,真正体现课程螺旋上升的特点,促进学生规则意识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立足学情,定位教学目标

儿童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既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入解读和理解,更需要教师立足学情,灵活调整。

规则意识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了“规则贴”这一栏目,以关键词和插图等形式强化规则意识教育。“我们一起做”一课的规则贴是:“一起做,要尊重大家约定的规则。”教材配置了插图“小诊所”的“问题在哪里”(见下图),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三幅图反映了合作中常出现的情境问题,由此引发儿童思考规则。

图一侧重于讲述游戏中,一起做要遵守规则,讲究公平、公正;图二侧重于讲述一起做要互相理解、相互体谅、多为他人着想;图三则侧重于讲述一起做要讲究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不争抢。但是,学生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已经拥有模糊的公平、公正观念,他们最欠缺的是对于如何“一起做”和为什么要“一起做”,即合作规则和方法的认知与思考。因此,我们依据教材插图情境,作了调整,通过创设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齐眉棍”,了解为什么要遵守大家约定的规则,以及如何遵守。

如此,在一个活动体验中吃透“规则”,达成如下教学目标:通过体验活动、角色扮演,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掌握简单的邀请他人和接受他人邀请一起做的办法;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和小伙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养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体验活动中了解一些合作的方法,认识到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谦让,才能一起做好事情;在交流、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合作的快乐。

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既避免学生将合作规则和方法隔裂,又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体验中理解了为什么要遵守约定的规则,到底要遵守什么规则;深刻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有效突破了“了解合作一定要讲究秩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这一教学难点。(下附相应活动)

1.讲清体验活动“齐眉棍”的规则。

2.挑选参加游戏的8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观察并思考他们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

3.活动体验。学生动作不一致,导致齐眉棍没有达到水平放置而失败。

4.师生讨论怎么才能完成这个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