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生命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生命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体验;教师生命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04-01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开展生命观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从目的来看,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培养广大青少年强烈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爱护、珍惜生命的品格;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成为生命活力充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价值的追求即追求真正的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北师大著名学者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即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应该受到质疑。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即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作为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寻求终极关怀,教师要引领学生关心追寻真理,追求人生的高境界,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快乐”。教育是要关注生命的,目的在于使教育活动能够超越世俗功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生命活力。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更为关注人的地位,更关注学生的生命。在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而教师也不再只围着书转的“教书匠”,而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的机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能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育艺术家。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高效地实现双向互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仅仅是在教学,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尊重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彼此。生命观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涵养,这样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所用。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学生学会了怎样为人,怎样去爱这个世界,自然就会懂得尊重生命。

那么,下面谈谈课堂教学开展生命观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

教师在生命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生命教育能否得到贯彻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日语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生命观的引导,身教重于言传。真正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影响,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思于心而行于外,使言传和身教相协调。

二、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生命教育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以沟通,交流,关切等作为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命教育要想达到触及心灵的教育目的,同时感染学生的灵魂,必须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来实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深刻的生命认识,所以以学生为本的生命教育离不开体验式的方法。通过各种生命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生命情感。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行动,丰富的生命情感有助于化作关爱生命的行动。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生命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有了亲身体验以后,学生就能理解他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需求,就能与他人更好的相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三、突出课堂教学爱的教育功能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必须重塑教师形象,加强对教师爱的教育,不仅要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还要爱社会、爱自然界所有的生灵。一个真正有“爱”的老师,必然会传播爱,让学生感受到真爱。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要成为爱的楷模,要成为爱的源泉,关爱和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乐趣,让爱的源泉流淌;要起到爱的模范作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他人无比的关爱。要成为爱的导师,通过交流、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故事会、鼓励和表扬、行为反馈等,给学生提供指导。

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的文章篇目都是精挑细选仔细审核过的文质兼美的教育佳作,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分析透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优美以及感情深沉,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们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让学生们能够明白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只有珍惜宝贵的生命,树立生命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以及为人类做出贡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深刻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有体会。比如在学习《生命的壮歌》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走近《生命的壮歌》,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这是一首足以让读者感动到滴血流泪的协奏曲,让学生们体会在残酷的自然界中,只有弱肉强食才能生存的环境中,两个同样脆弱的生命在即将面对生死的时候能够用合作以及献身精神完成悲壮的壮歌。教师在让学生们理解了这样的思想感情之后,就要引导学生们能够以这篇课文为基点,探讨生命价值,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渗透一些生命教育的意义,让学生们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二、自主学习:增加生命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长时间的为学生们灌输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和同学们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们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们精细的讲解文本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在词语、句子、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上逐步增加生命教育的内涵。比如在学习《生命的壮歌》一课时,教师应该会发现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虽然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觉得这些句子段落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反复的朗读,在阅读之前能够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与作品对话,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够不断地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文章以外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在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不仅能够认真对待文本内容,深入地和文本作品对话,同时也能够不断地扩展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利用互联网,课外书等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比如观看校园霸凌的视频,能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或者是读一些其他的文本作品,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生命的伟大,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碰撞生命的激情。

三、写作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

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第3篇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不仅仅十分注重生命本身,还注重与生命相关的一切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于生命本身所给予的关注。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可追溯至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一书。书中指出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命成长,唯有如此,教育的真谛才能凸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生命教育导师”职业培训课程要求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独立地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应当始终切切实实地将生命放在首位,以生命意识的提高和生命质量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它聚焦于对人类的最终关怀,并且切合人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彰显生命的本质。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珍惜、珍爱他人生命和个人生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创造出几近无限的生命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必要性

人类的生命并不单单是肉体生命,而是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结合。只有尊重且关怀人类的生命,才能凸显生命的意义,才能大幅度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发展,促进他们生命质量的提升,使其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认知,培养学生欣赏人生、尊重生命的态度,让学生认识生命、珍视生命且提高生命意识,了解生命的意义,包容、欣赏并接纳他人。现代社会中许多孩子不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对生命认知的缺乏可能会使他们伤害他人、伤害自己,残酷地给家庭、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我们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命对于每个人唯有一次,生命的孕育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种自然的恩赐,每个生命的成长、发展都是一个奇迹,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并珍视他人的生命。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坚强和脆弱,并懂得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当下这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日趋复杂,孩子与家长、老师、学校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因而实施生命教育势在必行。每一个学生都是初升的太阳,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其生命质量与国家未来的命运密不可分。每个学生在开始接受教育之时,学校、老师、家长就应该对其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什么是积极而有意义的生命,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成长为一个以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的人。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以教材为本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来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比如在《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和《我与地坛》等文中,作者都谈及生命,也都在作品中提到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深入地和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及应有的生存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培育其对人生的正确的、积极的态度。

(二)在阅读和思考中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

当然,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来开展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开阔眼界,在更大的世界中认识生命。因此,学生可借助阅读、思考来深化对生命的理解,继而真正接触到生命教育的真谛。要让学生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世界,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达到思想成熟的境界。在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时,还应当让学生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态度,思考自己该如何修正对生命的认识。这样大量阅读,学生不但拓宽了视野,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拥有了深邃而充实的内心世界。

(三)正确认识并面对死亡

生命是一个过程,出生是生命的起始,而死亡则是生命的终止。我们在开展生命教育的时候,不但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生,也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死亡。只有正确地认识死亡,才能让学生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理解死亡的语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死亡并不是让我们消极地去等待,在这“向死而生”的人生中,我们要有所选择和创造,尽量追求完美,要让学生领悟到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更是宝贵的,要懂得如何享受生活。通过死亡教育,让学生站在新的高度来审视生命,最终实现生命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四)关注生活,内化生命教育

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第4篇

王文娟2000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油画研究生课程班,并在2010-2011间年访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时间的流动使人不安,也使人可以抱有幻想。人可以天马行空无限想象,却最终逃离不了自己的内心,主观上王文娟不关心当代艺术,但她却客观地生活在当下,因此她逃离不了这种环境带来的不安与躁动,逃离不了周遭生命对她的牵扯与滋扰。对于她来说,真切地感受生活,体悟生活,是赋予生命意义最好的方式。

在她生命的痕迹系列作品中,既是对另一个生命的痕迹的记录,也是其自身生命走过痕迹的叙述。这些作品表达了王文娟在人生经历了很多内心困苦之后,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最终她从困境中出来,是因为理解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困苦,所以她宽恕了斯人;是因为体谅了伤害她的人自己也有深重的过往,所以她忘记了往事。在一个环境中,必有利益冲突,人生苦短,需要懂得放下与舍弃。以下摘录的是她关于“生命”创作的一段文字:

“在我画室的每一个植物,它们都是我自己的一个影子,那是一个偶然生成的生命,被安置在一个地方,它也许无言无语,可是,它在呼吸,它存在着,存在的痕迹,只在宇宙的某一刻,它自己的生命体验里。所以,或悲或喜,也许对于别人,没有任何意义,而自己,随心发出的声音,或哭或笑,都只是你生命存在的一个痕迹 ……”

对于生命的理解范文第5篇

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应急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帮助同学们端正进行应急训练的态度,而应急训练则反作用于生命教育,学生们在进行应急训练时将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生命教育的意义。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

1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

在1992年的一次中日小学暑期夏令营活动中,一个日本小学的校长认为“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虽然言辞狂妄,虽然如今中日矛盾不断恶化,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学生从小就对危机意识的漠视,日本学生确实比中国学生更懂得如何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已经太久没有经历或者从未感受过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长期的安逸生活让大学生失去了对危机的警惕之心,而日本这样一个岛国,自然灾害频繁,国民经常进行灾害应急演练,各大高校甚至中小学的青少年亦要参与演练。在危机意识的认识层面,中国大学生远远落后于日本青少年。

对大学生进行应急训练就是要锻炼学生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急能力,以至于在危险来临时他们不会不知所措,而仅仅知道找家长或打110、120急求电话。通过应急训练来加强青少年的危机意识,可以使其更加透彻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以及拯救生命的意义,从而深刻地理解“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含义。

2将应急训练融入体育课堂

关于应急训练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各个国家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制定,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做法,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适用的就舍弃或者加以改进,仅仅围绕秉承着“保存自己,拯救他人”的宗旨对大学生进行应急训练。我国的小学课本里就已经开始不断出现,,等等舍己救国,舍己为人的英雄豪杰,但是我们教育宣传方式不能过于片面,不能让大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只有牺牲自己才叫英雄,否则就是贪生怕死的概念。若是真正遇到危险情况,孩子们舍己为人去救人了,或许人未救到,还需要牺牲别人来拯救救人的孩子,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应急训练时一定要让其明白应急训练的意义,不要盲目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应当用正确的方式去救助他人,保护自我。

在体育理论课堂中给学生灌输应急训练的意义,在体育实践课程中,我们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应急训练在真正意义上引入课堂。首先,在器材设备的配置上,高校应当设有设备齐全的专供学生进行应急训练的场所。其次,应当由专业的应急训练辅导员或者体育教师来教授学生正确的应急训练方法,而不是由普通辅导员或者教师对学生进行应急训练培训,以免出现教学漏错现象,使得学生在面对真正的危机时使用不当的方法以致延误急救时间或者陷入更加危险的状态。再次,各大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应当注重应急训练课程设置,使得课程利于学生接纳吸收。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完善阶段,性格活泼而好动,应急训练课程不能如同针对高校学生一般讲授,以免大学生感觉内容深奥而枯燥,应当设置简单易理解、适合大学生学习的课程。

通过生命教育及应急训练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将生命教育融入应急训练课程,是通过生命教育来端正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态度,通过应急训练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当生命遇到危机时拯救生命的困难,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可贵,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应当在生命教育与应急训练的共同作用指导下来让大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义。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纠正大学生对于生命的错误认识。

随着电子网络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渐渐减弱,一部分大学生甚至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思想还停留于儿童阶段,不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生命和危机并无意识。通过应急训练,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可以树立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教育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中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在危机中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我,拯救他人。在平日的生活当中乐观地面对遇到的困难,走出成长期中的种种心理困惑,成长为积极健康的优秀少年。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