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资源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国土资源局在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中,采取强化全员节约意识、健全节约制度、加强督查考核三项措施,推进节约活动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全员节约意识。把节约型机关建设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日程,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的通知》,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机关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强化观念,时刻注意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二是健全完善节约制度。对机关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浪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用电、用水、车辆、通讯、经费等一系列节约制度。如:规定办公场所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耗电,坚决防止“长明灯”现象的发生;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低于摄氏26度,冬季不超过20度;加强公用电梯使用管理,三层以内尽量不搭乘电梯;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尽量减少待机消耗。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单位内部绿地要科学适时灌溉,节约用水。加强公车使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严格实行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期保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节约通讯费用,内部通话一律使用虚拟网,尽量减少移动电话的使用;严禁用办公电话聊天、打声讯电话;使用电话时要尽量减少通话时间;尽量减少传真使用次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依法有效利用电子公文传输,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的印刷数量,减少出清样次数;提倡双面用纸,减少纸张消耗;打印机、复印机的墨水、墨粉用完后,要重新灌装,再次使用。进一步精简文件,减少会议,尽量压缩开会时间,提高会议效率。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安排公务接待,节约接待费用。通过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把厉行节约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把开展节约活动纳入到机关管理监督考核范围,与机关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定期公布督查考核结果,按考核得分兑现奖惩。从而表扬了先进,督促了后进,在局机关形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办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自1970年4月22日第一个“地球日”的确定,到2007年4月22日“关爱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保护地球”这个概念已经走过37个春夏秋冬,经历了37载风雨洗礼。
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正如国土资源部前部长孙文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唤醒大家,从节约资源做起,善待我们的地球。”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如果不能善待地球,一味毁坏环境、浪费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威胁。
越是基础的道理,却越容易被忽视。
目前世界环境中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淡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目前全球有近二分之一的陆地表面和10亿以上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近10年来,全球消失的森林总面积达到9400万公顷。在大气污染方面,从1965至199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
资源危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
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的举办,对于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对不应是主导作用。
“节约资源重在行动。”这位国土资源部前部长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画龙点睛。
在政策导向、政策措施上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管理,节约土地、矿产的使用;要大力推进集约用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支持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约资源,当前特别要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让矿产资源占有成本充分反映其真实价格,让企业有节约资源的内在动力。
诚如斯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节约资源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人类都加入其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财政税收税收政策实施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国家应加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建立划拨财政资金的途径,拟定关于细化节能的专项资金细则,真正接近绿色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把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财政支出、资金支持视作常规的支出项目、补贴项目,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提供稳定的、长效的预算支持[1]。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地方政府就必须明确绿色财政补贴范围、资金支出领域,针对滞后产能建立淘汰机制,促使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生产厂家尽早退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行列;针对重点节能工程、绿色产品与技术开发、生产需要等提供财政支持;建立有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程度。
二、设置环境保护税种,完善绿色财税征管体制
为促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全面实施,应及时增设环境保护税种。针对当下国家税种范围较窄的问题,应专门根据环境保护现状增加相应的特种税,例如能源污染税种、固体废弃物污染税种等,促使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广泛覆盖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正确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体制,这主要涉及设置税种、征收税负两个方面的体制。为加大征管力度,应出台更多健全的法律法规,尽量实现绿色财政税收的正规化、体系化,充分发挥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
三、大力实施科学绿色税收优惠及财政支持政策
尽管目前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中有较多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但宣传力度不足、适用范围狭窄、形式太过单一,无法体现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因此,要坚持市场发展原则,结合环境状况提高执行科学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弱化各种阻力[2]。在其范围适用性方面也应适度拓展,对节约资源、回收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行为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不利的政策,形成多样化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还应构建绿色财政税收调控体系,适时适当调整耗费能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为节能减排提供财政税收法律依据以及政策支持,提高支持节能减排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容易实施。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本要求,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物流目标是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企业绿色物流的目标为: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物、循环物流、减少废弃物排放。要实现这些目标,应先搞清楚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以及企业物流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企业绿色物流的策略。
一、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
物流系统包含多种组成要素,包装、仓储、装卸、运输和流通加工为五个基本功能要素,在物流系统运营中都对环境影响较大。要实现绿色物流,就要推进绿色包装、仓储、运输和流通加工。
(一)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称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包装按照构成分为材料、方式与作业过程的绿色化;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包装作业与回收过程的绿色化(见图1)。
(二)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是指合理的仓库布局,特征为运输距离较短、运输成本节约、货物损失少、环境污染小等。要做到绿色仓储,一要降低仓储对环境的污染,如防止有毒商品的污染,易燃、易爆商品远离居民区;二要保障储存货物的质量与数量,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日常管理,做到保质保量;三是合理进行仓库空间布局,既不能过于密集,又不能过于松散。
(三)绿色运输
绿色运输主要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为特征的运输,绿色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物流网络与货运组织模式的绿色化。
(四)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有很强的生产特性,它可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主要原因是流通加工分散性较强,容易产生边角余料,排放废弃物等污染周围环境。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
二、企业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在产品生产与消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按照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物流过程划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物流
据研究统计,在产品加工和制造过程中,90%以上的时间用于物料的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输送,而生产物流系统规划或管理的不合理,会加重物料输送、储存过程中的能量浪费,使生产效率更低下。尤其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实施的准时制(JIT)生产方式,需要更频繁的原料和零部件的配送,因而产生更多的公路运输,导致环境问题加重。
(二)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
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一般发生在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地区,因此运输和物流包装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运输和物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既浪费资源和能源,又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拥挤等,是城市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三)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本身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量为目的的。但是,如果物流系统规划方案不合理,会产生多种形式的二次污染。例如,废弃物多次运输产生新的能源浪费;废弃物直接填埋占用土地,对处理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废弃物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等。
(四)仓储物流
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分销物流、甚至回收物流中,都有物品储存过程。在物品仓储环节中,会发生物品养护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情况,如果保管不当,还会使商品损坏、变质、贬值等,从而产生浪费或增加废弃物。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
产品从原材料开采或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包装、运输和销售,经消费者使用、回收直至最终废弃处理,这一整个过程称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从产品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阶段开始,制订物资供应物流的绿色化、生产物流的绿色化、销售物流的绿色化、产品回收及废弃处置的绿色化策略。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见图2。
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是一个物料循环流动系统。如果将制造型企业当作系统的核心成员,图2的模式运作过程为:首先,制造型企业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可能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绿色供应商,选中的绿色供应商将原材料按规定时间送到制造型企业;制造型企业通过对产品的绿色设计、制造、包装、形成绿色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残品、次品,再进入回收系统,能利用的再利用,不能利用的进行绿色处理,尽量避免污染情况的发生;企业制造出的产成品,经过企业的绿色营销渠道,再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运输或配送;最终,制造型企业还应考虑到产品的逆向回流,制定处理这些退货、报废产品的相应策略。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中,涉及的企业都可以采取不同方式保障产品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如对包装物的回收,对报废产品进行分解、加工、再利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废弃物量和节约资源,最终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实现企业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节约资源方面
在包装资源方面,尽量让包装简单、减量,保障包装材料能循环再利用;在资源内部循环方面,建立企业内部副产品、残次品的循环重用机制;在资源外部循环方面,保障供应链上的副产品循环利用。
(二)节约能源方面
主要在运输环节、物流装备与装卸搬运方面节约能源。运输环节方面,通过使用节能型车辆、优化与控制运输系统、共同配送达到节约能源;物流装备方面,通过优化配置物流装备、最优调度物流装备达到节约能源;装卸搬运方面,通过提高装卸搬运效率、采取省力化装卸方法节约能源。
(三)降低污染程度方面
降低污染程度主要是降低废气、废弃物、噪声及交通拥堵程度。降低空气污染措施是使用清洁型运输车辆、可替代燃料和减少公路运输里程;降低废弃物污染措施是废弃物集中处理或循环再利用;降低噪声污染措施是进行交通控制、减少车辆出行次数和改善道路状况;降低交通拥挤措施是控制交通流、共同配送、消除无效运输和优化运输路线。
(四)降低废弃物排放方面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之巨、规模之大、通车里程增长之多、惠及农村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有效改善了农村对外交通条件。农村公路的地位正从以前的干线公路的补充提升到整个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城乡之间、农村之间交通纽带作用日益显现得更加突出,其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也已逐步彰显。当前,农村公路已进入建设,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方面任务更加繁重,实施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建设势在必然。
实施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谐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体现,是创建节约型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生态公路的概念
“生态公路”这一概念虽出现不久,但已受到多方关注。许多以生态公路为名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已陆续上马。然而关于“生态公路”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确切定义,围绕着这一概念存在很多争论。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的思想、理念和实践。
事实上,把握生态公路并不应在表面上死抠字眼儿,而主要应深刻理解它的思想精髓,要把握住它的神而不是形。生态公路主要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公路发展的方向,从这一点来看其基本思想和总体思路是相当明确的,具体的细节问题要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充实。因此,叫什么名称倒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在公路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生态的发展标准,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使公路既能高效、快捷、安全、舒适地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容。因此,与其说“生态公路”是一个类型概念,不如说他是一个评价性的概念,即它主要不是指某一种、某一类公路,而是指一种公路营建的思想和理念,是公路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二、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内涵
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建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而应是在把握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尽量结合周边地形地貌,实现农村公路生态化,主要是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和目标:
(一)实施原则: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原则,设计先行、规划控制原则,建设与保护并进原则,线形与环境和谐原则,节约资源与变废为宝原则,交通文化与乡土文化共建原则。
(二)实施目标:通过实施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建设,使全市农村公路在“两个确保”的前提下,实现五个“最大限度”。即,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乡土风格。
三、实施方法
(一)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要坚持按照“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原则,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建设单位要具体落实工程质量负责制,细化质量工作目标,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责任明确、目标明晰的质量管理制度。监理单位要加强工程现场检查和巡查力度,对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序要加强旁站。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本和合同规定组织施工,明确质量、安全责任人,制定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配备必要的压实、拌和、计量和试验等设备,强化施工质量、安全自检,确保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序质量、安全管理不缺位、不断档、不留死角。
2.拓展“阳光工程”内涵。一是要积极探索和推广人大监督、党政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构筑有效的综合监督网络。二是要将公示内容从主体工程拓展到附属设施,不断提升主体工程和安全设施等附属工程质量。三是要鼓励检举、揭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质量监督部门对质量举报应及时调查处理。
3.落实安全保障设施。一是要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的原则,对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积极实施安全保障设施;二是要加强对安全设施施工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切实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二)设计先行、规划控制。
1.确立理念、用心设计。一是要把保护沿线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作为重要因素,在各专业设计中予以最大限度地考虑和体现。二是要重视路基防护及排水设计,在保证边坡自然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边沟等排水设施尺寸、位置、防护应结合农田水利灌溉,合理设计满足排水功能要求,尽可能采用小、暗、绿的型式。三是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高填深挖,少占林地或耕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完善规划,合理布局。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一是要按照“安全、便捷、节约、实用”的原则,合理确定路网规模,避免一味贪大求全。二是要合理确定路网布局,使农村公路更加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加符合农村地区的发展要求。
(三)建设与保护并进。工程施工前期要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原地面的扰动,减少对地面草木的破坏,需要爆破作业的,应按规定进行控爆设计;雨季填筑路基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临时用地在工程完成后要及时恢复原状;要完善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加强施工便道的管理,严禁在指定的取(弃)土场以外的地方乱挖乱弃。工程建设后期要在节约投资的前提下,以生物措施为主,通过复绿、还耕等措施,积极实施恢复性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四)线形与环境和谐。农村公路路网布局和路线主要控制点选择,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等因素,处理好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地区的关系。在公路平面线形的选取上,要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尽可能避免大填大挖;在公路纵断面线形的选取上,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布线,尽量减少填挖高度,避免产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路景相融、路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