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使用数量越来越巨大,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枯竭的情况,所以在各个行业内都在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改变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使用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节省资源。

1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1.1.1太阳能

太阳能是我国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可在再生资源,不管是否开发、利用,它都在时时的消耗和再生,所以太阳能的使用是当前最广泛的,也是使用技术最好的。现在的居民楼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有些民用建筑中,还会使用太阳能收集器,为家里供应热水,也可以提供电能、热能,节省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农业生产基地,也会使用太阳能这种技术,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质量。

1.1.2风能

风能是这几年新型的节能资源,风是再生的,主要是用于大型的发电,不用燃料。我国的发电还是需要大量的煤炭来助燃供电,这对煤炭的消耗是巨大的,不符合现在的发展战略,所以对风能的利用技术也是越来越注重,开始在一些路灯上使用,以供照明。

1.2利用技术高效利用资源

1.2.1结合日照特点

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光照是一项重要的依据,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好当地的日照特点来确定建筑物,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提高建筑物位置的密度,减少建筑物的总占地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1]。

1.2.2结合地形特点

在建设居住建筑物时,一定要结合地形的特点,顺势地形结构,降低建筑物对地形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植被,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危害建筑的稳定性和居住环境。对当地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对气候是有利的。

1.2.3结合风流特点

现在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利益,建筑物之间的密度都是很小的。在考虑建筑物光照的情况下,也得考虑风的特点[2]。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好,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为了拥有更好的通风条件,建筑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能力。

1.2.4结合生态特点

现在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但是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建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的环境,来创建建筑,不管是建筑的内外部,还是建筑的设计、材料,都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1.3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1.3.1墙体保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成熟。现在墙体保温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它可以有效的保护墙体结构,同时创造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保温时间也是均衡的,而且减少对温度的流失。但是在构造外墙外保温技术时,一定要用节能、可再生、高效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温功能,降低经济成本。

1.3.2门窗节省技术

门窗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它的耗能也是整个建筑物中最大的,为了降低门窗的耗能,增加建筑的质量,使用的材料一定是耗能低的材料,制作门窗后,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消耗。现在使用比较多的门窗是新型的钢门窗,是现在最新的,也是最好的门窗。

1.3.3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的材料也是需要有特殊特点的,符合人们的生活的条件。屋面的材料必须要有保温的能力、不吸水、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再生资源制作等特点,这是人们屋面使用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节能的。屋面还要注意隔热的功能,如果可以绿化就更好。

2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2.1建筑环境

在建设居住地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形。有些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当地的小气候的,比如温度比较高又潮湿的地方,一般建筑物会是两层。下面一层是不能居住的,因为潮湿的缘故,人们会居住在二楼。还有些地方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房屋建设就会比较高,这样在夏季隔温比较好,但是对于冬天,保温性也是不错的,不够过冷的地方墙体也是比较厚的,这样也是利用保温的。所以在建设居住的地方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环境,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2.2施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就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持续的发展。在建筑业中,可以提高对建筑的施工技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保温等情况,通过施工技术就可以达到,那就不会对资源造成消耗。也可以使用新型的节能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这样即可以建造出舒适的环境,有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

2.3协调人、自然和建筑的关系

如何更好的在建筑行业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能将人、自然、建筑三位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创造美好的生态系统。如何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是建筑行业整体面对的难题。不过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最终的目前就是提供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可再生资源,摆脱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不再用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而是为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业中开始应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生产技术,充分应用可再生资源,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节约资源,提高建筑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改善生存的环境,创造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淑林.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38(18):22~23.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理论;供需均衡;公地悲剧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24-02

1 经济学角度上认识水资源

在资源经济学分析框架里,经济学家们往往依赖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定义“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例如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建立所考虑的资源的“年获取量”与“总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获取量保持不变但总存量随时间逐渐递减,就说该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否则,就是“可再生”的。于是得到诸如水、空气、鱼群、森林这类资源,为“可再生资源”,而诸如矿产、能源、资本品此类为“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再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提供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定价准则。

但是这样一种基于工程学的资源分类方法,不仅不符合经济学原则,而且不适应目前我们遇到的资源经济学问题。事实上,中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表明:水,正在从“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而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

2 水资源的稀缺性及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虽算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在递减。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仅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也十分严重,并已成为世界上肝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被污染的水资源。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除了健康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还让中国经济付出代价。来自政府的信息表明,水资源短缺每年给中国工业带来的损失达250亿美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90亿美元。中科院的一位教授计算过,若把污染的代价算在内,中国1980年到200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该为6.8%,而不是官方公布的9.6%。

为何水资源变得如此岌岌可危?我国水资源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北方有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水丰富的南方却常常发生季节性干旱;②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③水资源的再生性不是永远都有保障的,特别是地下水,地下水的再生性是有条件的,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使可再生的资源变为不可再生。我国目前污水排放量大,但处理率很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3 水资源危机的成因

在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之后,我们用经济学理论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产生水资源危机的成因。价格理论告诉我们,当某种资源的价格严重低于一般均衡水平时,便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只要资源浪费的速率足够高,这种资源就会从“可再生的”转化为“不可再生的”。在农业时代,我们知道,“免费”程度最高的物品,典型如“空气”,价格长期保持为零。可是,在工业时代,当汽车和其他类型的污染达到足够高的速率之后,在任何都市地区,新鲜空气都不再是免费的了,它正在被耗尽。

另外,如果某种资源的产权是公有的,那么,只要维护公有产权的费用足够高并且私人在这一公共领域内“追租”的费用足够低,就总会发生类似“公地悲剧”的那种掠夺效应,最终,足以把该资源的经济价值完全耗尽。眼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种“公地悲剧”,是私人停车位对小区人行道和绿地的随意侵占,而只有极少数的小区管理者懂得把停车位的价格(即土地资源的“获取”价格)提高到足以抑制“公地悲剧”的水平。象现在的大专院校里,这样的“公地悲剧”就相当严重,由于不用按月交水费,很多学生在洗衣服、拖地时都长时间打开水笼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4 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解决水资源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怎样管理。从一个大的范围来看,是不会存在任何资源的危机问题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道理,任何一种产品都是可替代的,水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可以用节水的技术、工艺以及各式各样的方法来代替水;而且,在经济学上讲,向来是物以稀为贵的,贵了以后就不缺了,所以经济学里不存在缺的问题,只有贵贱的问题。水不够就应该涨价,通过价格调节使其达到供需均衡,价格一涨,自然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人们就会想办法节约用水。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什么就搞什么,缺水就修水坝,建引水工程,各式各样的办法,而不问其代价有多高,用同样的代价有没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解决办法,同样能达到目的。现在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高明就在于它不是单纯地说缺什么就搞什么,因为这样往往导致不经济的做法。

但是经济学的方法往往离不开价格,可能大家会顾虑,水价上升以后低收入的人承受不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解决它。比如说,现在城市里有低保政策,有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就可以在水价提高的同时增加低保水平。因为水价的补贴是穷人富人一块儿受到好处,而富人没有必要补贴他,所以应该把水价提起来,另外单独通过其他政策保障来优惠穷人。

传统水经济,是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系统,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七个“强调”和七个“忽视”:强调由自然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忽视其环境和生态资源价值;强调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忽视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强调利用,忽视开发和节约;强调占用,忽视保值增值;强调自然资源产权,忽视环境资源产权;强调产品价值,忽视资源价值(产权价值);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忽视市场的作用。

面对“水荒”,我们的政府应当拓宽思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下面针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目前,必须转变治水思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工程建设时就考虑环境治理保护问题,在水资源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城乡一体化管理,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②积极稳步推进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在事业费逐步削减的情况下,必须探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水管单位分类改革,供水、水电等水管单位要逐步走向市场,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水价改革,使之能完全达到成本水价,从而使水管单位具有自我造血能力;③对水权改革进行探讨.在国家对水资源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放开使用经营权,可以先进行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允许进行水权交易,就如同现在推行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一样.

参考文献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采矿业;新模式;面对问题

一、当前中国采矿业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十分齐全,矿藏资源总量在全球也排位前列,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大国之一,尽管如此,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低的。伴随着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不过,我国当前的采矿技术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采矿时的安全事故也是频发。不但造成财产的大量流失,人员也有较大伤亡。虽然我们的矿产丰富,不过开发利用效率非常低,这也造成了极大浪费,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了我国采矿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采矿工程状况来看,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使采矿工程科学、合理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采矿工程科学的核心研究课题。再有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现代采矿技术与先进的设备相结合来提高采矿工程的效率,也是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当前采矿业的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研发先进的采矿技术与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采矿工程的效率以及推动其发展。采矿业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旷日持久的行业,很多行业中的人员都依靠自身经验判断和决定如何实施工程,而不是凭借精密的仪器来计算。跟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种精密仪器和先进的设备都逐步引入到采矿业中来,这给采矿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二、对采矿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采矿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近几年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业作业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由于采矿技术落后,使得我国矿产资源有了很大的浪费。我国的矿产业,不但在理论上没有取得创新,在实际的采矿技术上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依然还是利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开采。我国的矿产开发现在处于粗放节段,对于矿物质的开采仍然是小规模的生产开采模式。

2.采矿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一提到采矿工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工程技术难度大,且复杂,同时其安全隐患也是人们所担心的。煤矿井是采矿工程中必须搭建的,并且是在地下进行开采工作,这一工作性质就决定了采矿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且自然条件对于采矿业具有十分强大的约束力。人们针对不同的矿产资源所处的地质条件决定采取不同的开采技术手段,但是依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所发生,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矿井透水、矿井坍塌以及矿井内部火灾等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给矿业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国家关于采矿工业的政策问题。在我国国情的影响下,由于采矿工业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因此有很多企业都投身于采矿行业,而采矿工业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就采矿业颁布了众多的政策和相关法规,但是由于我国采矿业还相对落后,在政策和法规方面仍有漏洞存在,一些企业就会利用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处进行谋私,取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这些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忽略采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我国也针对此类现象进行过整改,但是此等事件却是频频发生。因此我国在采矿业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还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继续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从而确保每一个采矿企业都能够在确保采矿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三、新模式应用于采矿工程中的探讨

1.新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全球所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也慢慢的显现出来。在全球经济不断提成的同时,资源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人们的共同关注,人们开始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担忧。让我们从实际出发,我国的政策是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根据我国目前资源使用量进行推算的话,在2020年资源的使用量将会增长一倍,从而致使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严重的紧缺现象,与此同时增加了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压力。也许在不久我们科技发展飞速,人们已经不在需要不可再生资源了,那么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就不再重要,但是客观地看,我国的技术并未达到如此先进的地步,因此不可再生资源的紧张仍然是我们需要面对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2.新模式应用在采矿工程中

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我国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仍在不断的进行着,为了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速度,我们需要采用何种采矿模式是人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步的减少,为了控制其减少的速度我们只能靠控制其使用量来减慢其减少速度,但是对资源使用量减少的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的发展速度减慢甚至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如何做才能够一举两得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可以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针对能源的需求以及矿资源的不同特点,从采矿工业进行着手,针对类别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在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缓解此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利用新的采矿模式来减缓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遇到的困难。

现阶段针对我国开采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可以停止一些采矿企业,使其进行改造,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然后依据我国矿业的实际需求量进行开采,并限制每家开采企业的开采量。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状态,已经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来替代矿产资源的损耗,例如我国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取代多种矿资源,从来而减少矿业的开采。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利用风能和水能进行发电,从而减少了煤矿业的开采,并为后代争取了一定的时间,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是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只有全球人们联合起来才能够有效的进行缓解,如果某些国家仍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采的话,那么留给后代解决问题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不可再生资源也会越来越紧缺。

四、结束语

采用正确的采矿工作模式,对于采矿管理中所却在的缺陷不断的完善,研究出一条采矿模式的最好管理路径,建立起良好的管理体系,需找出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使得不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是人们在日后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5):25—27.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 可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The thing flows in the process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the use

SunQiuju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Abstract: My enterprise regenerates the resources is the enterpris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ing manufacture process, still had the use value to discharge the thing. Enterprise renewable resources type many, the place is dispersible, therefore, to regenerated there sources the recycling and the use set the special reques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 renewable resources concept, the type and the thing flows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o obtain, and propose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is foundation to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use way

Key words: The thing flows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use

一、企业再生资源的概念、种类和物流特点

1. 企业再生资源的概念、种类

钢铁冶炼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废金属和废渣:废金属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物流,更新进入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渣主要是进行厂内处理(如水淬),进入全社会废弃物物流,或由其他行业实行再生加工利用。

煤炭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煤矸石:煤矸石的物流特点是装运量大,占地面积大,物流成本高,回收利用的关键是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电力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粉煤灰:粉煤灰形态特殊,污染严重,一般不能利用社会回收物流来利用,电力企业内部一般很难消化。这类资源常采用专用物流管道排放或输送到利用粉煤灰的其他企业,形成稳定的、专用的物流线。

机械加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金属废屑、边角头残余和机械加工废品等。这些资源往往经过压块的流通加工后再运输,利用社会公共物流设施送至需要单位。也有的企业内部设熔炼设备,再生成原状态后再重新使用。

粮食加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谷、壳和糠等。这些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企业再生加工成饲料和其他产品,也可以利用社会物流运输出厂,供其他企业使用。

化工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主要有化工原料、材料、化肥、日用、化工、化工产品及这些企业生产的排放物(电石废渣、废油脂、废碱、废酸等)。这些资源主要是企业内部综合利用或提供给相关企业。

畜物屠宰业的主体再生资源。主要有废毛、畜此、角壳、骨等。这些资源主要是参与社会物流综合加工利用。

2.再生资源物流的特点

再生资源物流种类繁多。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于它的产生渠道多,方式复杂,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方式的多样性企业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①生产企业都有可能产生再生资源,企业类型不同产生的再生资源不同。②几乎每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工序,每个阶段的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再生资源。③社会各行业,几乎所有人类的成果,最终都可能产生再生资源。

企业再生资源的物流数量大。许多种类再生资源有单独处理数量较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需要消耗较大的物化劳动及活劳动,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来支撑。

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粗放运作。企业再生资源中除少数特别有价值外,绝大多数价值低、数量大。一般经过一次生产或消费之后,主要使用价值已耗尽。因而在纯度、精度、质量、外观等方面都不是很好,这就决定了采取粗放运作的物流方式处理企业再生资源是很必要的。

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较短。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一般都较短,这是由于企业在处理再生资源时,承受的物流费用较高。企业一般都尽可能在企业内部解决或由相关企业消化。

二、企业几种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1.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

废钢铁是企业再生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废钢铁虽然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料。但是它又是生产建设的重要材料。随着企业生产和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回收废钢的经济意义。企业产生的废钢铁在不断增加,非常有必要很好地回收和利用,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回收的废钢铁,通过直接回炉冶炼,旧物换新,加工改制,可以扩大社会的钢铁资源。

节省矿产资源和能源。钢铁是工业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劳动工具的主要原材料,在工业原料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运输能力等。

可以节省企业生产运作资金。企业加大对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不仅可为国家扩大资源,节省大量的能源,同时,还可以节省企业的生产运作资金。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回收网络,充分利用废旧钢铁,要比直接购进原钢铁材料要经济得多。

企业废钢铁的回收利用途径。企业废钢铁的回收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企业生产性回收。②机械加工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废钢铁的回收。③社会回收。企业对废钢铁的加工利用方法:①企业对废钢铁的回收加工。企业对废钢铁的回收加工主要经过气割、剪切、破碎、打包压块、分选等过程。②企业对废钢铁的再利用。企业回收的废钢铁用于社会再利用。废钢铁的用途很广,它是炼钢、铸造、制造中农具及小五金产品的重要原料。

2.企业对废纸、纸板的回收利用

企业废纸、纸板资源较分散,回收难度较大。废纸、纸板的回收利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废纸收集系统。有足够的废纸、纸板的回收力度,才能批量供给再生加工。

3.废玻璃瓶、废玻璃的回收利用

废玻璃瓶的回送复用。回收复用运输并不用专门安排运力,而是一个配送回程的“捎脚”运输。企业废玻璃的原厂复用。玻璃生产企业的碎玻璃原厂复用,是将各生产工序产生的碎玻璃都回运到配料端。这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再生资源物流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资料:

[1]孙秋菊,郭兴宽.物流环境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8-82.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经济增长偏好 出口偏好 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界普遍已形成两大偏好,即经济增长偏好和出口偏好。在决策者和研究者看来,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表明经济发展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否则,就表明经济运行出了问题,政府应设法扭转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下滑的局面。笔者认为,判断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速度的好与坏,应根据国内的实际状况予以确定,特别应依据国内需求、资源和环境的状况而确定,不宜简单依据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速度的快慢而决定。

一、经济增长偏好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许多学者用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当实际的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时,表明社会的生产潜力已被充分利用,社会已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经济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当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出现较大缺口,闲置的社会资源增多时,则表明经济运行不佳,政府宜干预经济,促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而言,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通常认为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收入政策调节需求结构,增大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加其消费需求;通过产业政策调节供给结构,压缩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中高等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尽管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影响有所扩大,但纵观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明显占据上风,在各国的经济实践中居于统治地位。要求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尽可能地提高,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差距尽可能缩小的经济主张是否很正确呢?笔者认为,上述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未充分考虑需求的科学性。就人类的需要而言,可以说其需求具有无限性,然而,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它决定了人类的需求不可能无限扩张,而只能是有限扩张。就人类的生产能力而言,其能力呈现出由低向高转化的趋势,但受资源有限性的约束,人类的生产能力也不可能无限性的扩张,而只能是有限性的发展。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而言,人口的扩张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人类的需要受资源、环境的制约,只有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将人类的需要尽可能地定位于科学化的目标,才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分析经济增长,不能仅看社会的生产潜力,不能仅看社会的生产能力,也要看人类的需要是否科学。当人们的社会需要普遍处于科学合理的范围,而人类也有大量闲置的生产能力,而且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资源也能支撑经济更快地发展,环境对更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承载能力也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运用宏观经济杠杆,促进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增长。其二,未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当代人宜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利益。如果当代人不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利益,对自己的需要不进行科学化定位,满足自己的需求耗用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这种发展模式属于非理性发展模式,建立在这种发展模式基础上的发展速度就不是越快越好。在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如果可再生资源闲置率较高,这时,政府应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措施,促进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尽可能接近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在可再生资源已被充分利用,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已耗用较多,社会生产设施、能力又大量剩余的情况下,我认为此时政府尽可能不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实际经济的增长,而应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理性看待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缺口,使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建立在社会需求科学化和社会资源利用科学化的水平之上。其三、未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评价人类的生活质量不能仅看人类拥有多少物质产品和服务,还必须考察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社会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存在较大缺口,社会的生产设施、能力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而空气、水的质量严重降低,况且耕地沙化严重,沙漠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政府就不宜再大量运用宏观经济杠杆缩小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此时就不是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而应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全面、合理地评价生活质量,使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出现较大缺口的情况下,不宜简单强调启动宏观调节措施提高实际经济增长率,而应在社会需求科学化、资源利用科学化、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和谐化的基础上启动宏观调节杠杆,使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建立在理性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的基础之上。

二、出口增长偏好

理论界和决策者普遍认为,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增长速度快,本国贸易顺差多,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利,否则,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不利。为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很多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笔者认为,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一系列正效应,但并非全是正效应,评价出口增长与贸易顺差增多的效果应视国际金融环境和各国的国内环境决定,笼统地讲出口增长快、贸易顺差多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偏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