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时代的利弊

网络时代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时代的利弊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第1篇

网络时代下,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共存、具有双重效应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微博的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新闻存在不真实性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就是一把双刃剑,微博传播新闻也是一样的。前文中我们提到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微博的出现逐渐让大众有了话语权。这一现象使得不少网友还是不安分起来,他们利用微博传播新闻的大众化,传播不真实的新闻信息,使得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很多群众在得不到证实的情况下会信以为真,并开始受虚假新闻的引导,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例如,“大妈抢盐事件”、“盲目囤积黄金饰品”等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网民受虚假信息的鼓吹。

(二)新闻被不良媒体利用传统网络时代下,新闻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媒体出现,其中很多怀有不良居心的,利用微博传播新闻的门槛低、速度快、大众参与度高等特点,故意传播社会负面新闻,并加以大肆渲染,企图引导大众的判断力与价值观。

二、网络时代微博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信息共享自从互联网的到来,网络逐渐把大家连接在一起,人们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存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微博应景地出现了,它把新闻信息的传播又带到了一个微网时代。网络时代下,数据的传播是全球化的,这样一来,新闻信息的传播也是全球化的。它不再局限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上,因此也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与大众优势。在微博的推广下,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地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网络推送出去,进而让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都了解,这就是新闻信息的共享。

(二)形式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或者声音,而可以是一个个有趣的视频,可以配上各种有关图片,制作成大家感兴趣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读新闻。新闻本身是呆板的,但是我们可以赋予它以时代的特点与意义,那么新闻就变成活生生的了。

(三)大众参与度加强传统时代下,新闻只是简单的输送出去,被大家所了解。但是网络时代下,大家不再是冷漠的、单方的了解新闻了,人们开始渴望参与,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关注社会。例如,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微博第一时间传播出这一新闻,很多灾区群众通过网络了受灾的图片、视频等。大家通过网络知道这一消息后,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广泛行动起来,自愿组织捐赠物资,整个中国都在行动。消息传到其他国家与地区,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都给予了一定的物资帮助,还有部分国家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救援帮助。网络对这一新闻的传播,无异于挽救了更多受灾群众的生命,缓解了灾区人民的痛苦。与此同时,许多网络志愿者都自发举行祝福祈愿的活动,在网络上号召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这场救援行动中。不得不说,微博传播新闻加强了大众的参与度。

(四)打破局限传统网络时代下,新闻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而当主流媒体的关注点聚焦时,其他新闻点往往会被忽视,这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要求。网络时代下,孕育而生了很多规模不大,但是极具特色并且覆盖面可谓无所不在的小网站。例如,天涯社区、无为网,这些网站的出现,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传播新闻,很受大众朋友的喜爱。而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把新闻传播的局限又一次打破了。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新闻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出去,人人都是小记者,处处都是大新闻。

(五)贴近生活大家都知道,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微博的出现逐渐让大众有了话语权。而且微博本身具有的亲民百姓的特点,让新闻的传播更加通畅,也使得新闻愈加贴近生活、关注老百姓,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在人们以往对新闻的印象里,大多是关于国家大事或者国际上重要事件的报道,很少有报道社会中某一个平凡人的事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微博的发展,新闻更多地贴民,关注社会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草根英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徒手接孩子的“最美妈妈”、为家庭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豆腐西施”,她们就是一个个的普通人,过着平凡的小生活,为家庭为工作为社会默默奉献着,是微博时代带领他们走进大家的视野中。这也让新闻的传播真正地走进社会,走进人民群众。

三、结论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第2篇

一、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在网络的世界里,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与上一代的中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首先体现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对客观感知最多的是来自网络虚拟世界,大量的信息源自于网络系统,在网络世界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便是当代中学生感知世界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广大更快捷

今天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已与旧时代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网络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庞大,人们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弹指间天下事尽收眼底。网络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刷新速度非常快。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己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市;运用新知识。网络使中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因网络而得到了升华。

(二)思维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传统的思维相比,现代的中学生更多的倾向于非线性的方式,与线性思维方式的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人际间的沟通方法发生了变化

网络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法,由于网络可以及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轻松,许多中学生乐此不疲。

二、网络世界中中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倾向和现代观念

由于网络世界具有全球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网络信息中会呈现出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信仰、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不同的道德伦理的差异。因此在网络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等在网络上流行,形成网络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在多元化的同时,这种全球性的特点,相伴产生网络世界中中学生的全球意识,现代观念。

(一)中学生多元化倾向的价值观

网络具有全球性和超地域性无限延长空间的特点。通过网络,全球各地的信息在第一时间都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为中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现代观念下的平等、参与和自我意识

分析网络带来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把握网络文化的特质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从实践上讲,这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今中学生中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现象,更为合理地解释当今中学生的一些异化表现,从而引导中学生正确地应对网络文化,合理地发展自己。

三、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解决网络时代“综合症”

网络的利弊得失,首先源于中学生的自身特点。网络“综合症”,这是当代社会一个通病。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学生沉迷在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地应用网络,取得心理满足的状态。通常,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所处追逐时尚与满足好奇的特殊心理的发展阶段,另外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密不可分。这种网络“综合症”的心理机制来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矛盾低下的心理作用

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及思维活动品质,主要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加之互联网上信息无所不包,。且呈现方式易为中学生理解和接受,因而许多人经常访问大量同站,获取各种信息。同时也由于中学生认知发屏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难以分清这些信息的实质,有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处理和筛选,冒然接受,常常容易走入误区。

(二)强烈的沟通欲与心理闭锁性矛盾的心理作用

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学生阶段是个体交往需求非常强烈的时期。但同时,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其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地向他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在网络中利用电子邮件或在线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

(三)理想与现实矛盾影响下的幻想、无奈、玩乐的心理作用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发展等。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处于心理品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养成的最佳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因势利导改进并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其进行创新,是当今一个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1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面影响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面影响有:教育形式更加民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对象更加主动。

(1)教育形式更加民主:网络环境中人人平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老师可以畅所欲言,消除顾虑。例如通过建立网上论坛,教师可以发表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求帮助,通过提问“怎样增强中小学生的信心?”,可以使相同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对教师的要求,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2)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利用多媒体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上课时教师通过播放“乔家大院”电视剧中的某个片段,使同学们由原来的想象转化为视觉的享受,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快速、全面的接触社会热点问题,拓展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使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3)教育对象更加主动: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的知识源由单一的教师传授转化为自己主动获取各种学习资料,中小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和课本中讲的尊老爱幼不一样?”通过百度等各种浏览器的搜索,浏览多方面的信息和实例后,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

2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沉溺网络荒废学业、网上不良信息腐蚀学生的灵魂、网上交友不慎造成心灵创伤、导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1)沉溺网络荒废学业: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很多学生情绪不振、神经衰弱、视力下降,从而荒废学业、后悔终生。例如,某中学的一个男生,原来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学生,很受老师同学的喜欢,自从上中学后,由于离家远,缺乏管教,对网络游戏很是沉迷,结果在中学学习成绩下降、思想上萎靡,最终导致辍学。

(2)网上不良信息腐蚀学生的灵魂:网上既有有益的信息,又有有害的信息。中小学生缺乏辨识是非好坏的能力,因此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腐蚀。例如,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宣传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对中学生的思想发展不利。网上还有一些组织的理念以及煽动不满情绪、破坏国家总价政策的信息。

(3)网上交友不慎造成心灵创伤: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较弱,在网上聊天时,不小心把与自己有关的电话号码、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透漏给网友,从而造成不法分子利用此类信息对家庭敲诈勒索,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3 网络时代对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内容

网络时代对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内容包括:工作途径的创新、工作理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师角色的创新。

(1)工作途径的创新:网络时代可以通过建立心灵咨询网站,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在网上接受心理调查时,干扰较少,调查的结果可以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思想动态。同时网上可以客观的进行互动沟通,及时全面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也可以设立网络论坛、开发思想政治工作软件、利用电子公告板和电子邮件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通过开发超文本结构的电子教材,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的感染力和辐射力。

(2)工作理念的创新:网络时代改变了思想政治主客体之间信息传递与接收系统。随着当前学生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示怀疑,甚至逆反。故当前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更新工作理念,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树立民主化的观念,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和交流。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础上,利用交互性、开放型的网络工具,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选择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强制限制,让他们别无选择。

(3)教育内容的创新:网络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有所拓展,将会对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由互联网催生的开放和兼容、互助和奉献、自由和共享等人格精神和人文精神应该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其教育更富有成效,内涵更加丰富。例如由互联网孕育和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应该不断地充实到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成效。正如清华大学张再兴教授所论及的“在开放多样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全球视野、民主观念等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新特点在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因此,网络思想教育的接受理论应当成为基本的研究课题。”

(4)教师角色的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利用网络正确的引导学生,从教育的说教者变成非主体性的网络传播引导者。不仅具备良好的品德、广博的知识,而且具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力。既监控网络信息传播,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个人魅力,使自己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例如,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网络上就某种行为进行讨论,从而通过达成共识,引导学生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黑白,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第4篇

一、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深远,其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一)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迅速、全面地提供大量的校内外乃至国内外信息,使大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更深入了解课程知识,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学友谊和师生交流。网络是个开放的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增加了大学生了解世界的机会。网络信息全,覆盖面广,容量大,包含了学习、生活、时事政治等许多有益信息,对于开发大学生的思维,开阔眼界有着深远的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使地球变小了,“地球村”中的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

其次,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思政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二)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首先,网络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有益信息,也包含了许多垃圾信息。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观念的关键时期,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上不利于大学生健康观念形成的一些信息能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原本纯真的心灵受到污染,有甚者会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情绪冷漠。网络还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的缺失,价值观的倾斜和道德水平的下降。

其次,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思政工作者的压力,但是,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思想波动教师较容易察觉,能立即作出应对措施。但是,网络教育中学生的想法、认识都无法在第一时间被准确地掌握,即使发觉学生有不良的思想动态,网络上的教育力度也确实有限,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次,每个人一天中可支配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上网浏览娱乐信息或者不良信息占用了太多时间,那么用于学习和与同学、教师交流、交往的时间就减少了,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交往都是十分不利的。更有甚者上网成瘾则有可能导致迟到、旷课,荒废学业、性格冷漠,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也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增加巨大的压力。

二、利用网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那该如何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关键在教师队伍。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利弊,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特点,并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不落伍、不脱节,善于在理论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及时了解时事动态,关心学生在议论的话题,想学生之所想,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引导学生,并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决抵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引入到课堂中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有益信息,摒弃不正确的观念。

(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面对不断普及的互联网,加强监控,完善体制,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加强监控和引导,教育学生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利用校园网络,对网络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进行强制过滤或删除,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宣传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使每个人都积极抵制不良的网络影响,在宿舍内部和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的网络小环境,形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大环境。通过校园网络,组织更多大学生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使大学生上网不仅是有事可干,而且能够自觉摒弃不良的网络习惯,选择良性的活动积极参加和融入进去。

(三)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培养网络法制意识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互动,在认识网络时代特征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培训日常化。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抵制有害信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不乱发帖,不搞破坏,不做对社会和他人有危害的行为,文明上网。

三、对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第5篇

近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主办的“E时代的戏剧批评”学术研讨会就围绕当下E时代戏剧评论中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业界内的大讨论。网络匿名戏评人“押沙龙在1966”成为了与会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专家、学者们从“押沙龙现象”到新媒体时代的戏剧批评,各抒己见,也正表明戏剧理论界对戏剧批评在网络时代中的发生、发展甚至走向的极大关注。

在“E时代的戏剧批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将网络剧评的参与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学院派学者、演出营销机构人员、普通观众或戏剧爱好者、商业戏剧推广平台的制作者和网络剧评职业。在划分各类型参与者的同时,也表明了各参与者的立场观念、知识结构的不均衡。

确实,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被各种复杂的、琳琅满目的信息和资讯包围的时代,也催生着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话语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戏剧评论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成为一种宣传的工具。自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主体来自五湖四海,它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主体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评论也更加的自由、个性。

对于戏剧批评而言,自媒体时代创造了一种“人人都是评论家”、“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机会,戏剧中所涉及的上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下至音乐、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演出要素,内至导演、表演、编剧等艺术风格,外至观众、剧场等戏剧的发生条件,都成为E时代戏剧评论中评论者“手指”下聚焦的对象。这种开放性和广泛性的互动评论是戏剧评论史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以往戏剧评论中知识结构的专业性和信息互通的延缓性,它快捷的信息反馈、通俗的剧作评语无不撩拨着观众对一部戏剧的观看欲望。不得不承认,网络社区发声是否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部戏剧票房收入的走向,同时也在扩大戏剧的受众范围,这对于戏剧演出和戏剧制作团队来说是乐观的。

然而,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发声对于当下的戏剧批评来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人人都是评论家”的话语权自然掌握在每个发声的评论者手里,但每个“评论者”的戏剧知识结构、个人背景阅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这就会出现参差不齐、良莠不均的具有个人化的评论现象,这对于戏剧理论的建构来说,似乎缺乏戏剧理论的专业高度和艺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