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6-0060-04
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一个短期问题是“如何促进经济复苏”。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能否结合起来解决?结合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效果和理论探讨表明,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目前世界长、短期问题的重要结合点。既然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便应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还刚起步,缺乏深入研究(肖文等,2011)。本文在综述了低碳经济内涵后,从经济要素的角度尝试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四象限法。应用该方法对河北省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结果基本符合省内同领域专家的定性判断。
一、低碳经济内涵的文献综述
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有关文献中就出现了,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付加锋等,2010)。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碳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将大气温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
进一步细化,该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 低碳经济中的“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碳”是指《京都议定书》所限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来源、稳定性、易监测程度,并考虑到其他国际公约的约束等情况,从而将强制减排的温室气体种类限定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在这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成份,但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狭义的“碳”仅指二氧化碳。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0%(任仁,2005),因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国际能源署(IEA)等绝大多数权威研究机构在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时的测算对象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被破坏)过程中有机碳的氧化引起,这一过程中,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完全吸收由此引起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当前研究低碳经济时重点关注的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 “减少碳排放”的两种途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两种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技术减排”就是通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碳埋存及生物碳汇等技术的创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该途径是长期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方法。“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途径是短期降低碳排放的变通做法。
3. 低碳经济中的“低能耗”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基本要求,即在能源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第二个是理想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4. 低碳经济中的“低排放”是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地球上的碳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两种形式,后者被认为是使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因而降低碳排放主要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1ppmv=10-6,即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这种碳平衡形成的自然界温室效应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即在地球自身的温室效应作用下,地球具备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基本上保持在适宜人类发展的平均15℃的水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可能(90%以上的可信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测算,到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387ppmv,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约40%,这促使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最近100年,据IPCC测算,全球气温升高了(0.74±0.18)℃,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
5. 低碳经济的两个发展目标。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排放、低升温或不升温。按照全球的尺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低”是指应保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使气候系统免受危险的人为干涉”。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认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这一基本共识下,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如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共减少60%,届时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成本。《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把环境和健康等一些额外的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每人的福利削减20%,碳的社会成本将是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减排的经济成本大概是世界生产总值的1%左右,碳的社会成本约为25~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是当前发展模式的1/3。
二、低碳经济的四象限评价法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引导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价值(娄伟、李萌,2011),蒋金荷、吴滨(2010),鲁静(2010)对目前评价低碳经济的方法进行了评述。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投入―产出(I―O)模型、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部门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从各自研究的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本文从经济要素的角度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的四象限法。
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将要执行的“碳关税”、“碳标签”将全球市场带入了“低碳”竞争时代,“碳排放”如同资源、劳动力等一样被计入了企业成本,从而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或减的经济要素,因而设计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评价经济要素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测算经济要素数量的多少和分析经济要素效益的高低。具体到本文,就是测算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前者主要是为长期“如何应对变化”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短期“如何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依据。四象限法是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解决低碳经济长、短期问题结合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评价碳排放物理水平的方法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碳排放的基础和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
EKC曲线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种倒U曲线。该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二氧化碳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这一规律,我们在评价产业碳排放物理水平变化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评价。“共同”是指各产业都应降低碳排放量,“有区别”是指不同产业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量不同,这种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从产业自身碳排放量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为此,我们设基期本行业碳排放量为Pi0,报告期碳排放量为Pit,如果Pit/Pi0
(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方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效益对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倡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在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时,我们设某一行业碳排放占全部产业碳排放的比重为Si,用Si来反映该行业碳排放相对量的大小。设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Ri,用Ri反映该行业增加值相对量的大小。设Ei=Ri/Si,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多而增加值相对较少;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少而增加值相对较大。设基期经济效益为Ei0,报告期经济效益为Eit,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低碳化行业;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高碳化行业。
(三)四象限评价法
我们以横轴表示各行业物理碳排放水平,以纵轴表示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益水平,以大于或小于1将座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表1)。第Ⅰ象限的行业由于其既具有经济优势又具有物理优势,因而属于有综合优势的行业;第Ⅱ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经济效益在提高而碳排放物理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属于有经济优势的行业;第Ⅲ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物理水平在增加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因而属于综合落后的行业;第Ⅳ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的物理水平在减少而碳排放经济效益也在降低,因而属于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物理优势的行业。
三、应用
笔者采用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对河北省两次经济普查时的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碳排放物理水平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河北省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次普查时的2.84亿吨增加到第二次普查时的3.03亿吨。期间物理高碳化行业有19个,这19个行业在第二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2.47亿吨,第一次普查时为2.22亿吨,增加了11%。物理低碳化行业有11个,这11个行业第一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0.61亿吨,第二次普查为0.56亿吨,降低了8%。
(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经济低碳化的行业有13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3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25.47%,第二次普查时增加到26.97%;同期,这13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30.27%下降到27.33%。经济高碳化的行业有17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74.53%,第二次普查时下降到73.03%;同期,这17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69.73%增加到72.67%。
(三)四象限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2可见,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综合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Ⅰ象限)有8个,有经济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Ⅱ象限)有5个,有物理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Ⅳ象限)有3个,综合落后的行业(分布在第Ⅲ象限)有14个。
四、结论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观念改变、技术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转变生活方式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时代,企业的碳排放由过去的社会外部成本被强制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碳排放成为影响利润增加或减少的经济要素。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四象限法就是对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为此设计了物理高(低)碳化行业和经济效益高(低)碳化行业。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某一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是什么,至于某一产业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则需要以此结论为基础,考虑行业节能技术水平、新能源应用前景等之后才能进行统筹决策,本文对此问题没有涉及。
河北省制造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综合落后的行业占制造业总数的近一半,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河北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因而河北省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魏一鸣,刘兰翠,范英,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娄伟,李萌.低碳经济规划理论・方法・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于刃刚.低碳经济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
[8]肖文,樊文静.低碳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兼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J].工业技术经济,2011,(1).
[9]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1).
[10]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11]任仁.《京都议定书》要减排哪些温室气体[J].化学教育,2005,(8).
[12]蒋金荷,吴滨.低碳经济模型现状和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2010,(2):242-247.
[13]鲁静.国内外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评述[J].中国投资,2010,(8).
[14]张德英,张丽霞.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1).
[15]乔海曙,刘小丽.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J].理论探索,2011,(3).
The Connation and the Four-quadrant Evaluation Method on Low-carbon Economy
Chen Yongguo Chu Shangjun Li Zongxiang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important joint point of th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romoting economic resuscitation. Many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have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it. This paper uses this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30 manufacturings low-carbon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few of the industries possess general advantages while over half of them lag behind the general industrial level. Therefore, the province needs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the four-quadrant evaluation method;manufacturings
收稿日期:2011-09-20
一、河北省碳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资源能源环境制约进一步加剧,转变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碳排放迫在眉睫。河北省是工业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省。2012年河北省燃煤量占到京津冀地区总量的88.8%,河北省是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量的主要消耗区。河北省钢铁、水泥、电力和玻璃行业是其主要耗煤行业,2012年这四个行业消费煤炭1.67亿吨,占全省总燃煤量的53%。河北省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使得其单位GDP所造成的碳排放大大增加。
伴随经济发展,河北省从1995年到2012年,碳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河北省碳排放量达到20570万吨。2000年到2007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呈现出迅猛直线增长趋势,2007年碳排放总量是1995年碳排量的近3倍。从2008年开始河北省不断淘汰落后产能,致力于产业转型和减少碳排放,不断推进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2008年到2012年河北省碳排放增长速度逐渐放缓。1995年到2007年,河北省GDP(亿元)与碳排放总量比值小于1亿元/万吨,2008年河北省GDP(亿元)与碳排放总量比值首次大于1亿元/万吨,河北省单位GDP碳排放出现历史性的转机,GDP的增长速度超过碳排放增长的速度,单位GDP的碳排放数量不断降低。虽然河北省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讲仍然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地区,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逐渐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与态势。
二、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原始数据源于1994—2013年河北省统计年鉴,由于年鉴中缺乏1996—1999年能源工业投资数据,本文利用临近点的中位值方法补全了缺失数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的碳排放系数值为0.67,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参考值为0.68,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参考值为0.69,本文取均值1kg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为0.68进行计算。通过数据整理和转换得到碳排放Y,GDPX1,第二产业总产值X2,人均收入X3,能源工业投入X4,房屋竣工面积X5。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结果显示VIF数值大于10,即表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使得检验的可靠性降低。因此本文采用岭回归的方法,岭回归能够解决多重共线带来的估计量方差变大问题,使回归系数回归实际。根据岭回归结果,我们保留三位小数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Y=0.209X1+0.213X2+0.201X3+0.195X4+0.014X5,其拟合优度为92.3%,回归方程拟合度很好。此关系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碳排放增加0.209万吨,第二产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碳排放增加0.213万吨,人均收入每增加1元碳排放增加0.201万吨,能源工业投入每增加1亿元碳排放增加0.195万吨,房屋竣工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碳排放增加0.014万吨。
三、河北省减少碳排放对策建议
1.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推广低碳技术。河北省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偏低,承德和张家口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区位的能源优势,提升风能的利用效率;借助保定低碳城市的探索与经验,加快推广太阳能清洁能源技术,提升太阳能使用效率,加快太阳能设备的推广;同时河北省在践行低碳经济时,还应当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科研院校低碳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中,单位GDP和工业生产对于碳排放量影响较大,这说明河北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河北省当前应当逐渐降低工业生产中高能耗产业份额,抑制高污染企业生产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和低碳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升级和转型。第三产业是一个相对低碳的产业,河北省应当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引导第二产业过剩的劳动力顺利转移到第三产业,还可以加快低碳产业布局的形成。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与消费。倡导居民低碳绿色生活是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消费者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同时绿色低碳消费能够引导和带动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带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因此,河北省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引导低碳生活和消费,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升全民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绿色低碳消费和生活氛围,鼓励消费绿色低碳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4.鼓励清洁能源和低碳建筑方面的投资。能源工业投资主要是指对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的投资。根据河北省碳排放因素分析得出,能源投资的增加之所以导致碳排放量与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并肩,是因为河北省对于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较小,因此河北省应当鼓励投资者向清洁能源领域进行投资。
【关键词】低碳旅游 价格策略 低碳产品和服务.
一、低碳旅游及其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期。 二战以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腾飞。
世界观光组织在 2007 年的相关报告中指出,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已经占到世界碳排放总量的 5%~12%,传统旅游业已经不再适用“无烟工业”称号,如何有效控制和尽快解决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二氧化碳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减排概念被引入旅游产业,低碳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从 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提出各国温室气体“适当减缓行动”, 到 2010 年坎昆会议提出绿色气候基金愿景,再到 2011 年德班会议提出“德班公约”,让世人清楚看到, 持续强化碳约束和实行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发展,人类享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但消费扩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 目前,消费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他们的任何一种消费行为都会对地球生态环境变化产生影响,但这种消费意识的觉醒也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追求友好型生态环境建设和低碳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绿色消费” 开始在欧洲兴起,德国于 1977 年最先推出了“蓝天使计划 (Blue An-gel)”, 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推行全国性环保规章制度的国家, 该计划通过推广环保标准让市场逐渐有了行业标准,进而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最终达到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Friedman(弗里德曼)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对环境友善(绿色)的产品及服务属性:(1)不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危害。 (2)产品在制造、使用和丢弃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3)产品在制造、使用、丢弃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能源或其他资源。 (4)不会因为过度包装或保质期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浪费。(5)不会涉及非必要的使用和残酷对待动物。 (6)不使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作为生产原料。作为绿色产品理念在旅游行业中的延伸, 低碳旅游是指游客通过选择旅游目的地、环保交通运输、环保宾馆旅店以及食用当地饮食或有机食品等方式, 达到较低量二氧化碳排放目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的目标是:(1)适应全球变暖问题,强调节能减排旅游方式,减少游客旅行过程中的碳足迹。 (2)为减少碳排放,重视对发电、交通、建筑等环节的节能设计。(3)逐步建立低碳经营指标, 将低碳旅游标准逐步进行量化以方便管理和监督。梅燕(2010)认为,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交通运输、旅馆住宿和休闲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私家车和公共运输消耗了大量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其中约有 75%的旅游碳排放量产生于运输环节;此外,旅馆里的空调、热水和电灯使用也会消耗许多能源。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住宿方面看,在宾馆等设施建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筑物隔热、照明、空调及热水系统改善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用再生能源替代现有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运输方面看,目前国内居民拥有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自驾游成为近年来的重要旅游方式。
如果在旅游中更多使用生物汽油、天然气、电动汽车、氢能源等燃料, 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9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搭乘飞机旅游的乘客数每年以 4%的比例增长,旅行距离也以每年 5%的比例增长。 因此,航空业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将会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航空运输可以通过能源效率提升、航行路线规划、飞机小型化、替代能源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等方式方法,有效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二、低碳旅游价格策略运用.
Kolter (考特 ,2001)指出 ,价格是购买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金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为了获取所需产品或服务而提供的货币数量, 它也可以视为销售者所获得的货币数量与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比率。但消费者通常难以精确记住产品的实际价格,而将其转换为“便宜-低价”或“昂贵-高价”概念,以容易记忆的方式来感知价格。 感知价格结合了产品实际确定的客观价格与非货币价格,如时间成本、搜寻成本和精神成本。价格是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产品类别和顾客偏好不同, 消费者的最终决策也会产生差异。如有的顾客偏好便利性,此时其决策就需要在价格和便利之间做出取舍。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比实际价格更重要, 定价策略可以说是企业必要的营销策略甚至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点。 低碳旅游价格策略可以兼顾成本导向、 市场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种方式来制定。
———成本导向定价法。 在制定价格时主要以所需花费成本作为参考因素。如低碳旅游建筑商竞标时,通常以其预估成本加上标准加成作为竞标价格; 绿色农产品供货商在制定农产品价格时通常以生产成本加上15%~20%的投资报酬率来形成价格等等。
———市场导向定价法。 市场导向定价主要着眼于市场需求变化, 使用这种定价方式必须要有足够的个人素养才能准确估计市场需求。一是认知定价法。即利用产品特性,建立游客心目中认知的价格。 Wind(风,1989) 曾利用联合分析法分析了 Marriott Corporation(万豪公司)的资料,以估计顾客价格敏感度,并尝试对新的连锁酒店进行定价。二是差异价格定价法。即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因时间、地点或购买力不同而实施不同的产品价格。
———竞争导向定价法。一是仿效价格定价法。即参考竞争者价格,以相同、稍高或稍低价格作为企业产品价格。二是追随领导定价法。即以市场领导者的价格作为企业产品价格。 当定价方式并不是建立在成本或需求上,而是以竞争者定价水准为依据时,此时宜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 一般竞争导向定价法多应用在公司希望价格能够维持同业水准的竞争中。
三、以价格调整引导、促进低碳旅游发展.
将上述三种方法具体运用到吃、穿、住、用、行五个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促进低碳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一)“吃”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餐饮在旅游地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游客在选择住宿餐饮服务时, 应尽量选择经过环保认证的饭店, 优先考虑食用当地食物, 缩短食物物流距离,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餐饮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限制旅游地高档会所和高档餐馆数量, 并对高档酒店价格及其原材料供应进行规范和引导。 高档会所和高档餐馆是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最高的场所之一, 应对其数量加以限制,并依法监管其产品及服务价格。 (2)对低碳食物进行补贴和支持。 对旅游地餐馆使用有机食品进行补贴和扶持,或帮助其购买、运输有机食品和当地食材,鼓励有条件的餐馆在附近自行种植农作物。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公斤鸡肉的碳排放量为 1.23 公斤,一公斤猪肉的碳排放量为 2.16 公斤,一公斤牛肉的碳排放量更是高达 9.21 公斤,其他所谓山珍海味的碳排量也都非常高。因此,应通过价格策略限制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提高(降低)高碳(低碳)饮食价格,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除此之外,应对饮食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行为进行处罚,更好保护旅游景区环境。 (3)对餐饮场所相关资源进行引导。 鼓励餐饮企业使用环保餐具, 对环保餐具的清洗环节进行补贴,以降低餐饮企业使用环保餐具的成本。
(二)“穿”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鼓励在低碳旅游中穿轻便环保功能服装, 实现行李减量、降低运送清洗次数,尽量避免添购衣服。 穿着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 对旅游地服装摊点加强管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约 4.2 公斤的碳排放量。可以据此适当调高旅游地服装价格,抑制游客的服装购置欲望。(2)扶持宾馆酒店的洗衣房设施建设,降低游客旅游过程中清洗服装、背包等工具的成本,满足游客在穿着方面的干净整洁需求。
(三)“住”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住宿是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既关系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也关系到降低旅游碳排放量。 住宿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对优先使用当地建材、当地员工、实施环保节能的绿色旅馆加以补贴和扶持。 在旅游设施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低碳环保要求,尽量促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节能灯泡比传统灯泡大约可以节省 300 公斤碳排放量。 因此, 应大力扶持生产节能环保设施的企业,以降低其产品市场售价,引导旅游地宾馆、酒店更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2)提倡旅游地宾馆、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刮胡刀、洗发精、沐浴乳等用品。
在游客续住时不再更换床单、大浴巾、毛巾等,对不需要更换床单、大浴巾、毛巾以及提供清洁服务的游客每日给予 20 元~30 元折扣优惠,以降低宾馆、酒店运营成本,节省游客开支。
(四)“用”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旅游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旅行用品的使用, 旅游用品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鼓励旅游用品生产企业采用新材料,加大研发力度,生产质优价廉、使用周期长的新产品。如登山杖、帐篷、背包、水杯等旅游用品都可以采用轻便的新材料,并且创新设计,达到低碳旅游的目的。 (2) 鼓励和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自带的(非一次性)物品。 如提高一次性剃须刀价格,引导游客自带电动剃须刀(或非一次性剃刀),鼓励游客以充气打火机代替一次性打火机和火柴, 避免因一次性用品丢弃造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3)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鼓励开发轻便、节省、实用、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限制开发奢华、铺张、昂贵的旅游纪念品,积极整治旅游纪念品漫天要价行为。
(五)“行”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也是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最高的环节。 出行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鼓励游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铁路等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步行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 公斤, 高铁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5 公斤,火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6公斤,新能源汽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605 公斤, 传统汽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则高达 0.236 公斤。 应从能源价格调节入手, 加大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降低新能源价格,引导游客绿色出行。(2)游客在选择旅游路线时,应选择碳足迹较少的旅游路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旅游景区规划方面, 应着眼长远利益,兼顾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大碳足迹较少的旅游路线宣传力度。 (3)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鼓励游客加强联络,实行拼车、团购等。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低碳旅游强调的是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游客应该注意关心生态环境及人文风情,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而不是实施猎奇式、 征服式和破坏式旅游。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必然和价格息息相关,应在旅游吃、穿、住、用、行等环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低碳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莫 艳 恺.低 碳视野下 的生 态 优 势 地 区 乡 村 旅游 发 展研究———以丽水为例[J].生态经济,2011(4).
[2]郑 岩 ,黄 素 华 . 国 内 游客 低 碳旅游感知 与 消费 调 查 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周 常 春,袁茜 ,车震 宇.低 碳旅游 与 旅游碳足迹 探 讨[J].未来与发展,2011(8).
[4]陈 海 波,莫莉萍.低 碳旅游 的概 念 、特 征 及 动 力 机制 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7).
[5]杨军 辉 .国 内 外 低 碳旅游 研究述 评 [J].经 济 问题 探索 ,2011(6).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561-04
当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的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长,而且到了难以承受和不可持续的程度,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由于在地理上毗邻,京津冀的生态环境唇齿相依,在环保领域的跨地区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加剧的“雾霾一体化”,使得京津冀地区在联防联治的治霾行动中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虽然京津冀联动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实现这一协同并非易事。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三地环保标准难统一、地方经济上短期难得利,都成为实现协同发展的绊脚石。本研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导向,并在同一框架下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实证研究,旨在找出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的路径。
1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现状和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正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曲线)描述的,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与人均收入呈反向变化关系;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环境质量和经济水平可以出现“双赢”的局面。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经济发展活力凸显,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测算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的碳排放总量,了解其低碳发展现状,以期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1测算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
用于计算碳排放总量的Kaya公式包含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总量、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强度,即碳排放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单位能源消耗量的碳排放量。出于数据的搜集和计算的简便性,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变形转换为:式中:C为碳排放总量;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单位折算为标准煤);δi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因此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采用这3类能源的数据;碳排放系数采用各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美国能源信息署、IPCC指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的平均值,即煤炭0.7329、石油0.5574、天然气0.4226。对于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的测算采用的碳排放关系式是:C=0.7329×E煤炭+0.5574×E原油=0.4226×E天然气。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整理出2005—2012年的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的能源消费数据,进一步测算得出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详见表1。
1.2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明确了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的现状,下面以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的碳排放量和地区人均GDP为数据基础研究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由图1可知,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仍处于倒“U”形曲线缓慢上升阶段,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碳排放量由低到高,环境污染趋于严重。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仍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至关重要。为此,京津冀地区应该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合作,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导向,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低碳经济的定义是指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效率的提高等手段提高碳减排能力、减少碳排放压力,进而促进产出效率提高的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结合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本研究将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两大类。直接因素指可以直接影响某地区碳排放总量的因素,进而从宏观总量方面影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间接因素主要是指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技术影响因素。
2.1直接影响因素
直接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水平,可以直接衡量一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1)经济发展水平包括GDP总量、GDP增长率、居民消费能力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强调碳减排能力,也注重经济能力的提高,即生产率的提高。一般用GDP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GDP增长率=(本年度末的GDP总值-上一年度末的GDP总值)/上一年度末的GDP总值,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消费能力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组成,常用来衡量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是对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直接反映。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表明经济效益越高。各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表明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越高,越具有强有力的低碳经济竞争力优势。(2)碳排放水平包含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的总和。根据Kaya公式原理,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因素诸多,主要包括人口数量、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以及各类能源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是碳排放指标的最主要影响指标,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GDP。一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则表示该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越多。
2.2间接影响因素
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碳汇基础、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支持2个方面,两者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量,进而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碳汇基础因素包括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建成区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碳汇基础反映了地区的低碳资源禀赋以及资源利用状况。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存储库,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覆盖率越高,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碳汇基础越牢固。城镇建成区覆盖率主要是衡量城市建成区的绿化水平、城市碳汇基础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绿化环境状况还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自然保护区所占比例。地区碳汇基础越好,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从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2)碳减排能力。低碳技术主要包括生活低碳技术、工业低碳技术2个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低碳技术涉及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新型动力汽车相关技术投入等方面;工业低碳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碳技术研发经费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等方面来体现[5]。低碳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经济实力作后盾,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能力支撑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从而降低碳排放量,低碳经济水平才会随之提高。
3京津冀地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3.1筛选评价指标
基于上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拟构建1套科学、客观、能够全面准确反映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高低的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由经济环境、碳汇基础、碳减排能力、碳排放水平4个子系统构成;三级指标由二级指标的影响因素或评价指标组成,三级指标最终构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终极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框架见表2。
3.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遴选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需要对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而科学合理的权重是正确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采用的变异系数法(coefficientofvariationmethod)是对所选取的各项指标中的内容加以计算从而得到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1]。本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就意味着该指标越难以实现,也就表示该指标更能反映出被评价的个体之间的差距[2]。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本研究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其他指标的权重都以此类推。最后,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均可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得出,结果见表3。
3.3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的产生方法不同,量纲不同,并且有正向、负向指标之分,直接运算就会使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评价的角度看,通常将评价指标划分为3类:第一类指标值越大越好,这类指标就是正向作用型指标;第二类指标值越小越好,这类指标就是负向作用型指标;第三类指标则是为中位作用型指标[3-4]。为了便于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中通常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让经过转换后的指标数据有统一量纲。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越大,表明指标对该区域低碳化水平影响越大。
3.4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本研究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即用13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借助SPSS软件算出)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然后加总,得出总的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经过计算,京津冀地区各年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如表4所示。根据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可知,2005—2012年期间,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水平明显提高,分别从0.0860、-0.1949、-3580提高到0.7458、0.5847、0.7859,特别是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分别于2010年、2008年、2009年突破0值,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可以看出,3个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最终趋于统一,也为京津冀一体化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4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实证数据以及各指标对总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京津冀地区要进一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在下列环节加大建设力度。(1)加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尤其是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成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河北省和天津市也是该领域碳减排的主要对象。要坚决淘汰京津冀地区高耗能行业和升级改造中的落后产能,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尽快疏解不符合北京市首都功能要求的产能,与此同时津冀两地应做好积极承接工作[5]。(2)大力发展低碳产业[6-8],特别是包括旅游业、金融业等在内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评价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途径。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布局应该是:北京市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而天津市、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此外,北京市应进一步扶持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天津市、河北省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新能源服务业、养老产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绿色信贷业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等。(3)京津冀低碳化发展统一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一体化进程,保证跨行政区合作协议的有效实施,京津冀地区应该在高层次的经济和环境合作方面建立高层次的常设机构,建立京津冀地区定期政府会晤机制,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对于三地的低碳经济发展,各省(市)政府应该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自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对三地的区域整体规划要衔接一致,建立统一、有效的交流平台。由三地共同出资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和研发中心,并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整个区域,从而有力地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吕学都,王艳萍,黄超,等.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7):27-33.
[2]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3]杨洪艳.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4]王相东.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5]王彦超,许艳玲,蒋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3):107-111.
[6]汪翔,陆五一,周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低碳养殖认知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1):189-194.
[7]蒋艳萍,吕建秋,杨征,等.广东省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4-6.
关键词:低碳旅游;碳足迹细分;碳足迹测算;碳足迹标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46-03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王文慧(1976-),女,河南鹤壁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酒店管理研究。
一、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碳足迹的基本概念与联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使社会由高能耗、高消费、高发展的现状回归到理性低碳文明之中。
随着低碳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低碳旅游也应运而生,成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低碳旅游是在旅游业中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观念,以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式供给旅游元素,同时要求旅游者自发地履行低碳消费行为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使有限的能源在旅游循环系统中有效地传递流通,以得到最大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发展的进程中,碳足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转化的碳消耗量,此处的“碳”是指木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中所含有的碳元素,在经过燃烧后会向大气中排放导致温度提高的二氧化碳,现在泛指温室气体排放框架中所有的温室气体。通过碳足迹的计算,即对服务或商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度与衡量,企业可以确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碳消耗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寻找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政府则可以确定旅游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对于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作用,并通过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碳足迹研究的成果
业界对于碳足迹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涉及碳足迹的细分研究、碳足迹的测量估算方法研究、区域碳足迹研究、贸易中的碳足迹研究、家庭生活中的碳足迹研究、碳足迹计算器研究以及碳足迹标签制度研究等,其中以碳足迹的细分以及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以碳足迹细分、碳足迹计算以及碳足迹标签制度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依据,探讨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
对于碳足迹的细分方法,不同学者以及研究团体有不同的看法,在各类研究成果中,法鼓环保团体和法鼓大学的观点对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最具借鉴意义,他们认为,碳足迹的应用层面可以分为个人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国家或者城市碳足迹。个人碳足迹是个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所导致的碳排放量;产品碳足迹是单一产品制造、使用、废弃等阶段过程中,因燃料使用所导致的碳排放量;相较于产品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主要包括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非生产性活动如管理活动、销售活动、投资活动等方面的碳排放量;国家或者城市的碳足迹,着眼于整个国家或者城市的总体物质与能源的消耗所产生的排放量,着眼于间接与直接、进口与出口所产生的排放量的差异分析。
对于碳足迹的评估测算,也有若干种研究方法,其一是生命周期评估,即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导向,分阶段评估测算碳足迹及碳排放量;其二是利用碳足迹计算器,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依据他们的实际消费和交通形态等去测算地区或者国家的总体碳排放量。具体而言,碳足迹计算是把有关人类活动发生程度的信息(称作活动数据或AD)与量化单位活动的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称作排放因子或EF)结合起来,其基本方程是:排放=EF·AD[1]。例如,在能源部门,燃料消费量可构成活动数据,而每单位被消耗燃料排放的CO2的质量为排放因子。
对于碳足迹标签制度的研究显示,碳足迹标签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碳足迹绝对值的标示,要求厂商进行完整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盘查并将总量标示于产品或者包装,第二类是碳足迹减量相对值的标示,除标明碳排放,还要求企业提出减量承诺,标签也强调与传统产品比较时该产品所减少的排放量。
三、碳足迹研究对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旅游产业是一种绿色产业,旅游业对于生态的破坏作用远远小于工业,其对于地球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也较小,但实际并非如此,有这样一组碳足迹测算的数据:短途飞行一次,排放CO2500kg;长途飞行一次,排放CO2800kg;使用电脑20h,排放CO2250kg;居住酒店时使用电视机、吹风机等电器、24小时使用中央空调,排放出的CO2会更多……[2]这足以证明:旅游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因此,旅游业应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行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但是,低碳旅游的推广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政府对于低碳旅游的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必须依据世界范围内碳足迹研究的相关理论,探索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
(一)碳足迹细分方法启示下的低碳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根据法鼓环保团体和法鼓大学对于碳足迹的细分及其测量方法可以看出:国家或者城市的碳足迹测算受到产品碳足迹的影响,而产品碳足迹中的碳排放量则取决于个人及企业的碳排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低碳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政府是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及规划者,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则是发展低碳旅游具体的执行者。
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层面上思考旅游发展规划问题,改变旅游规划的传统思路,建构促进中国低碳旅游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及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并且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旅游标签制度,进行综合体系认证,以加快整个旅游产业进入低碳旅游的步伐。从微观层面上,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自觉履行低碳消费与生产行为,实现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微观层面的引导工作:
在企业层面上,政府应当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适合低碳旅游发展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激励景区和旅游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企业,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如绿色电力)、新材料,调整交通和酒店建筑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企业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在企业装备方面,政府应当敦促旅游景点及旅游企业采取低碳设施与设备;另外,对于积极采取低碳发展模式的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给予补贴,鼓励其表现和示范效应,以便推动低碳旅游生产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的先进经验,对于购置可再生能源设备及低能耗设备的旅游企业给予抵税或者减税的奖励。反之,对于高能耗、碳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则可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污染破坏资源环境的程度征收碳税等环境资源税。
在消费者层面,政府应当在全社会氛围内宣传低碳旅游的理念,培育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大力宣传和倡导生态、健康、绿色的低碳旅游方式,并且对旅游者及其旅游全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即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低碳社会的建设。旅游者在这样的宣传氛围下,也应当根据自己旅游行程的具体安排以及可以借鉴的碳排放量标准,准确计算并且控制自己在食宿行等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且通过植树进行“碳补偿”的方式减弱自身旅游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碳足迹测算研究启示下的旅游碳足迹估算
准确测算旅游碳足迹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明确旅游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其制定减排目标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低碳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行。旅游碳足迹被定义为“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者及旅游企业对于碳的消耗量”。根据碳足迹测算研究的相关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碳足迹测算的思路:
1.站在企业角度,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导向的测算方法
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导向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需要考虑企业在不同阶段各种物质设备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以酒店为例,酒店产品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建设期、装修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其中建设期碳足迹主要考虑酒店建筑或者运营设备建设与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以及施工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装修期碳足迹主要考虑酒店建筑物内外装修(包括卫浴等设施)中所消耗材料的生产、运输、装修过程及装修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运营期碳足迹主要来自酒店运营期内各种能源和物质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酒店建筑物及设备在运营一定时间之后终将废弃,因此,运营后期的碳足迹主要是考虑建筑拆除过程和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之类似,交通运输企业与旅游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可以从建设或采购、运营及运营后几个阶段展开测算。
站在企业角度测算碳足迹时,旅游产品与服务中各种物质设备的总数量、设备的使用频率及其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如交通运输企业中交通工具的座位数、宾馆酒店的可供床位数、旅游景区的设备数量及其各自的能源消耗量)与各自排放系数的确定是旅游产品碳足迹计算的关键。
2.站在消费者角度,以其具体消费活动及交通形态为依据的测算方法
以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及交通形态为依据测算旅游碳足迹,则需计算所有旅游者的碳排放量,根据旅游者的所属地与其旅游目的地来划分,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的旅游碳足迹测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客源地法,即计算某地或某国所有公民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例如,某个中国游客周游世界所产生的碳排放就应该属于中国的排放。这一方法存在一种争议,即这样的跨国旅程也给旅游目的地国家带来了经济收益,排放量理应由目的地国家来分担,由此,中国地区的碳排放量会被高估。
另一种是目的地法,即计算在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所有碳排放。例如,一个美国游客在中国度假,那么其往返航班所造成的排放均归中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有美国方面的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等都会从该游客的旅行中受益,所以也应当对排放承担部分责任。同时,按照这一方法,中国要为美国国民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碳排放买单,显然不合情理。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需要通过协商运用一定方法对目的地国家进行碳补偿。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计算方法更能够反映出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所带来的碳排放,因为该方法可以排除本地居民外出旅行造成的碳排放。
基于统计角度分析,由于旅游企业的数据相对更容易收集,因此,在旅游业,政府从企业角度估算旅游碳足迹的方法更具实用性。
(三)旅游碳足迹标签制度的设立与应用
由于从旅游企业的角度估算旅游碳足迹更具操作性,因此政府应当在旅游企业界建立旅游碳足迹标签制度,测量旅游企业经营各个阶段时期的碳排放绝对值,同时,对旅游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要求企业提出减量承诺,为此,政府要设定碳排放基准年,建构考核旅游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技术经济指标,做出旅游业碳排现状的科学评估,对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企业、住宿餐饮企业、休闲娱乐企业、旅游商品销售企业、旅游景区等制定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进行严格评定分级,在上述各类企业中旅游者最集中的层面或空间,科学提出旅游业的节能减排规划指标,遵循低碳、微排、优区位原则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途径,建设一批高等级低碳旅游示范区,引领中国向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转型。
四、结语
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在环保理念日趋盛行的今天,低碳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旅游企业及旅游者应当在减排的大背景下,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按照前述思路,展开低碳旅游的生产消费活动,把人类对低碳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真正实现政府、旅游企业及旅游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三赢”。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A Manual for the Preparers and Users of E co-efficiency Indicators [M]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2004.33-85.
[2] 邹统钎.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4):43-47.
[3] 罗芬,钟永德,王怀採.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0,(3):105-113.
[4] ,黄继华,莫延芬,杨桂华.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10,(3):27-34.
[5] 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推进发展方式转型[J].旅游学刊,201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