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校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生命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单独开设课程。首先要有生命教育教材,专家和老师们可以结合高中学生特点编写好教材。高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都应包括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即生命的生理知识、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生命存在的智慧、生命的价值、意义与创造、死亡的意义。要特别加强死亡教育,死亡是人们所忌讳的,但又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开展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正如培根所说,随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必然,但在人们心中有许多情感足以压倒对死亡的恐惧:亲情可以淡化死亡,爱情可以消解死亡,友情可以舒缓死亡,追求可以淡忘死亡,崇高可以藐视死亡,信念可以超越死亡。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应当更积极地探索生命,更积极地体验与别人共存的幸福,进而用坚强的品质延伸生命的长度,用积极的生活拓宽生命的宽度。惟有这样的死亡教育,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奇迹。
二、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意识
高中开展生命教育除了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外,还要结合其他方式,如通过学科教学等。在充分运用学科教学,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时,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重视营造学校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体育与健身、历史、生物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主题辩论、交流讨论、问题研究、知识竞赛、小论文交流现场模拟、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借助典型事例及信息技术,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方法的学练有机结合。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
三、开展专题教育增强生命意识
专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系统进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高中阶段的专题教育,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的理想教育、性教育等让学生明白群我关系,引导学生明确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关系,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内容。专题教育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特别演讲等灵活、有效、多样的形式,内容应该涉及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等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课程、讲座和辅导进行。以心理活动课为主要形式,注重以活动体验、自我调适的方式进行。辅导活动中有学生成长的记录,还有他们的“内心独白”。教师对学生倾诉的悄悄话和隐私,要给予尊重和注意保密。青春期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和性美学教育。可开展“同伴教育”,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和媒介的消极影响。主要通过课程、讲座、看录像进行。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煤气使用安全教育,这些可通过社会实践实施教育和训练。
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资源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四个结合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文(1987-),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BDY005)、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雁城市民生态文明素质培育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HYSKJJ-ZHONGDIAN-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10-02
为了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教育方法,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片面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只有做到了这“四个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正式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而进行的课堂教育。[1]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正规性、系统性等特点。通过生态文明意识的课堂显性教育,可以集中地向大学生系统传授生态文明理论,使他们全面深入地掌握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生态科学等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水平,丰富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自觉。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课堂正规教育之外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其具有隐蔽性、非正规性、多样性等特点。[1]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隐性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生态环境、大众媒体、第二课堂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非正规的、隐蔽的、分散的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隐性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持久的影响力。[2]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紧密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显性教育的目的明确,具有正规性、直接性、系统性的教育优势,但也有单一化、灌输性、呆板性等教育弊端,单纯开展显性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多样性、持久性等教育优势,但也有非正规性、复杂性、目的不够明确等弊端,单纯依赖隐性教育,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显性教育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的隐性教育,从而克服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两种倾向:有些高校片面强调显性教育,忽视了隐形教育,不重视课堂之外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有些高校则片面强调隐性教育而不重视显性教育,连一门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都没有开设。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必须克服这种错误倾向,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理论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和判断,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而进行的系统知识的传授活动。理论教育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点。首先,理论教育是由概念、判断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具有逻辑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逻辑性,发挥理论逻辑的力量,让大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逻辑,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理论教育不是具体的事实陈述,而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阐述,具有抽象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中,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层次。最后,理论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传授,具有系统性。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水平。
所谓“实践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和自觉能动性等特点。首先,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生态文明理论见之于现实,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其次,实践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最后,实践教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发挥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创造能力。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片面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而否定实践教育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课程,但很少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使理论脱离实际,犯了唯理论的错误。二是片面强调实践教育的作用,而否定理论教育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组织大学生开展了一些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但没有开设专门的生态文明课程,使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犯了经验论的错误。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两种错误倾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造能力。另外,还要克服“两张皮”的现象,注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解决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中,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注意用实践经验来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要求大学生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社会调查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1.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理论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教学成本低、便于随机应变、利于双向互动等特点和优势。首先,传统教育具有教学成本低的特点。这种教学手段花费精力小,投入经费少,节省了教学成本,有助于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其次,传统教育手段具有随机应变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变化,临时采用措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性事件。最后,传统教育手段具有双向互动性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现代教学手段”,是指采用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器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QQ群及电子邮箱、手机等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具有高科技性、生动形象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和优势。首先,现代教学手段具有高科技性。它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手段操作能力。其次,现代教育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影像展示出来,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最后,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教育内容传播给学生,包含信息量大,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2.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相互结合
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但也有各自的不足,这就要求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克服各自的不足,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采用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发挥多媒体、黑板板书各自的优势,又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如: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的优势,但也具有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缺点,而这一不足恰恰能通过黑板板书来弥补,因为黑板板书停留时间长,从而能起到突出重点、难点的作用。而黑板板书只能对所学知识作静态、平面地展示,这一不足又可通过多媒体来弥补,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因此它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再如: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具有高效性的优势,但它不利于师生双向互动和情感交流,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其不足,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3]
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1.他律与自律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自律”,是指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言行控制在社会道德、法律及制度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自律也叫“自我教育”,具有自主性、自觉性、自控性等特点。首先,自律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自主性。在他律过程中,学生只是一种被动的教育对象,而在自律过程中,学生却成了独立性的主体。通过生态文明的自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自律具有自觉性。学生在生态文明自律过程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生态文明的自我修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自律具有自控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自律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选择与调整,以保证自己在道德与法律制度的规范内活动,防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所谓“他律”,是指他人对自己进行的教育。他律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与家庭教育等,具有外在性、互动性、强制性等特点。首先,他律具有外在性特点。教育者从外部把教育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头脑中去,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发生变化。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社会团体、家长都要发挥好他律的作用,相互配合做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其次,他律具有互动性特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做到双向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在生态文明的他律过程中,必须做到双向互动,才能使教育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在课堂教育中,更要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最后,他律具有强制性特点。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受社会法律制度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学校教师、党团组织、家长都应按照法律制度和组织规定,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成为生态文明的合格建设者。
2.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体现了内因与外因辨证统一的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自律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因,他律是生
态文明教育的外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他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学校教师、社会团体和家长的教育,大学生仅靠自律难以真正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因此,应当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律的基础上加强他律,在他律的前提下加强自律,使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并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生态文明的合格建设者,自觉地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世宏.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2]王艳.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试验设计 近似建模 优化设计
一、前言
随着国内大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分配学校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领导和授课老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结合《生命科学概论》的教学实践,选择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作为设计变量,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多目标参数优化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优化目标设定和设计变量选择
结合相关文献[1,2,3]和工作经验,选取教学老师的性别、职称、语速、该领域教龄这四个因素作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设计变量。性别分类为男、女;职称分类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语速分类为慢、一般和快;该领域教龄分类为小于5年,5-10年和大于10年。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学生可以分类为文科女生、文科男生、工科女生和工科男生。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分别记录不同背景学生教学前后在同一张问卷上的答题正确率。设定不同背景的学生,课后答题正确率高于各自课前答题正确率这一点,为约束条件。选择答题正确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本研究的优化目标为:相比教学前,通过选择合理的设计变量水平组合,提高不同背景学生的答题正确率。
三、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DOE)[4]基于数值抽样,是优化分析的基础。主要作用有:识别重要的设计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趋势、确定最佳的变量组合等。实践中广泛采用的DOE方法有拉丁超立方、中心组合设计等。由于不同方法定义的设计变量水平、数量、分布等均有很大区别,因而DOE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优化结果。因而本文作者参考相关资料[5, 6],选择正交数组法(OA)建立试验矩阵,形式为21×33,变量X1(性别)为2水平,水平值1、2分别代表男、女教师;X2(职称)为3水平,水平值1、2、3分别代表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X3(语速)为3水平,水平值1、2、3分别代表教学语速慢、一般和快;X4(教龄)为3水平,水平值1、2、3分别代表教龄小于5年、5-10年和大于10年。试验矩阵总样本数为9,如下表1所示:
表1:试验设计(DOE)矩阵
四、近似模型和数值分析
(一)近似模型构建
近似模型是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一系列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方法。对于优化问题,定义设计变量为近似模型的输入变量;定义优化目标为输出变量。上世纪70年代,学者Schmit第一次引入近似模型方法用于结构件的优化设计,加快了优化算法的求解速度,同时提高了分析精度。常用的近似模型方法有响应面、神经网络模型、克里格(Kriging)模型等。克里格模型基于空间插值,针对设计变量和水平值范围较小的问题有良好的拟合性,故本研究采用此方法建立近似模型。定义设计变量X1、X2、X3、X4为输入变量;定义Y1(文科女生课后问卷答题正确率)、Y2(文科男生课后问卷答题正确率)、Y3(工科女生课后问卷答题正确率)、Y4(工科男生课后问卷答题正确率)为输出变量。
定义不同样本点时,Y1、Y2、Y3、Y4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值为样本偏差。本研究设定0.02为允许的样本偏差上限,具体样本偏差分布如表2和图2所示。图2横坐标代表样本点区间,纵坐标表示样本偏差。
表2:近似模型预测值VS问卷真实值
图2:样本偏差分布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在样本区间,所有Y1、Y2、Y3、Y4的样本偏差均没有超过偏差上限,进而判断近似模型的精度符合要求。工科女生课后答题正确率Y3的样本偏差较大,在样本点1、3、4、6、8处的样本偏差为0.02;工科男生课后答题正确率Y4的样本偏差较小,在样本点3、6、9处的样本偏差为0。以上分析可作为最终判断优化结果的参考。
(二)近似模型方差分析
对于优化问题来说,不同输入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输出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方差分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贡献量分析,寻找对优化目标影响最大的设计变量;通过主效应分析,分析设计变量如何影响优化目标等。从图3可以看出,设计变量X2对Y1的贡献很大,大约85%,设计变量X1、X3、X4的贡献很小;设计变量X1对Y2的贡献超过90%,而设计变量X1、X3、X4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同理可以分析出设计变量X3、X4对Y3的贡献量均超过35%,设计变量X1、X2的贡献一般;设计变量X2、X3对Y4的贡献均超过40%,而设计变量X1、X4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图3: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贡献量图
从图4可以看出,设计变量X2在1-2的水平值域对Y1影响较灵敏;设计变量X1在1-2的水平值域对Y2影响较灵敏;设计变量X3、X4在1-2的水平值域对Y3的较灵敏;设计变量X2在2-3的水平值域对Y4影响较灵敏,而X3在1-2的水平值域对Y4影响较灵敏。
图4: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主效应图
五、优化设计
(一)优化问题描述
作者希望通过设计变量的组合,实现课后不同背景学生的答题正确率相比优化前有明显提高。由于优化目标设定为4个,Y1、Y2、Y3和Y4,故本研究是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用数学表达式可以描述为:
优化目标:增大Yk,k=1~m (1)
设计变量:libi≤xi≤uibi,i=1~4 (2)
约束条件:LkBk≤Yk,k=1~m (3)
式(2)中xi分别表示教学老师的性别、职称、语速和该领域教龄;libi、uibi分别表示变量水平值的上下限;不同背景的学生课后答题正确率Yk高于各自课前答题正确率Yk,为约束条件,LkBk为下限。由于不同的的优化目标Yk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某目标的改善可能引起其他子目标的降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大多需要在不同目标之间权衡和折衷,使各子目标均尽可能达到最优。
(二)优化算法理论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Pareto针对目标优化解集的问题,开展了研究。由于各个目标的相互冲突,优化解不可能是单一解,而是一个解集,即Pareto最优解集;对应的优化目标值被称为Pareto前沿。
图5:Pareto解集前沿
如图5所示,当和的优化目标均是最大化时,图中加黑部分即为Pareto前沿,所对应的解集为Pareto解集。
(三)优化分析与验证
在软件中编写优化设计模型 (见图6),选择NSGA遗传算法,经过200步迭代收敛,优化后的结果见图7。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NSGA遗传算法得到的优化值Y1、Y2、Y3、Y4,均比优化前有了显著提高;将算法预测的优化值与实际课后问卷调查值比较,两者误差很小。进而可以判断优化的准确性。
表3: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六、结论
本研究按照多目标的思路,结合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近似模型和优化算法,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分析了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的贡献量和主效应影响。通过与实际课后问卷调查值对比,证实了优化的准确性。得出结论:
1.老师的职称会显著影响文科女生的答题正确率;老师的性别会显著影响文科男生的答题正确率;老师的语速和教龄对工科女生的答题正确率影响较大;老师的职称和语速对工科男生的答题正确率影响较大;
2.在其它设计变量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提高老师的职称,可以显著改善文科女生的答题正确率;男老师比女老师可以更好提高文科男生的答题正确率;老师的语速慢,或者教龄长,可以提高工科女生的答题正确率;老师的职称越低或者语速越快,工科男生的答题正确率越高;
3.当授课老师满足性别女、中级职称、语速中等、教龄10年以上的条件,不同背景的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均有了较大提升。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2jyxm489)
[参考文献]
[1]金艾裙.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1,7(4):55~57
[2]马洪亮,曹传东,彭帮国.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初步量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3(9):24~26
[3]惠掉艳,段阿曼.高校教师个性特征与教学质量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1,33(16):82~85
[4]邵磊,肖志忠,李军.基于SVM的鱼类胚胎冷冻保存试验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1):101~106
[5]董殿波,张华山,王伟平.前期白车身架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2010,32(8):682~685
西方国家明确标举“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概念,是在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center:LEC),该中心后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LifeEducationInternational),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其基本的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可见,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1、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eSkill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2、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3、英国的中小学也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预防宣传机构,目的在于引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中心设有专业人员,开设生命教育和训练课程,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个体关于“自己”的知识,例如探索身体有哪些功能,友谊和情绪如何影响到自我的决定等,这些课程有高度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发问;同时,生命教育中心也鼓励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还有些英国中小学为青少年开设了有关死亡的课程,进行死亡教育时,邀请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和医生护士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讨论人死时会面临什么情况,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
4、澳大利亚中小学也设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其课程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制订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发展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向说不。
5、德国也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善良教育”,即重视对学生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育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爱护动物”(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同情弱者”(鼓励学生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宽容待人”以及“唾弃暴力”。
二、启示
我国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指出,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因此,借鉴国外小学生命教育的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
1、重视生命教育,制定生命教育目标
由上可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并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同时,制定详细的生命教育目标,以期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国外生命教育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⑴认知目标,揭示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是真、善、美;⑵情意目标,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出发,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学会关爱生命,建立自我意识,对生命充满希望;⑶行为目标,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规划人生,激发人生,激发奋斗潜能,学会保护生命,自我实现。由于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生命与死亡教育很难得到国人的认同,至今在学校教育中仍是一片空白。目前只有上海和辽宁两地从2004年起逐步开展生命教育,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要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之中,制定详细的生命教育目标,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2、科学设计生命教育课程
在国外,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固定的学科或课程,而是随机的、整合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他们坚持生命的完整性与统整性,重视各学科的统整以及生活事件的关联性。美国死亡教育的先驱列温顿(Leviton)曾提出了课程设计要考虑六个因素:⑴受教对象;⑵教学取向;⑶学生人数;⑷开设科系;⑸教学方法;⑹教学目标等。在我国,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国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具体化的、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并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生命感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不同程度的理解设计不同课程。
无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还是英文的“Life Education”,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诠释。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将生命教育纳入小学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当中,有的幼儿园还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上“生命教育”课,指导家长与孩子如何善待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我国幼儿园也进行过关于生命教育的探索,如新华实验幼托分园、杭州市胜利幼儿园、上海闵行区幼儿园等。上海市青浦三原色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开展“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等活动,增加了幼儿阶段生命启蒙教育这一学习内容,探索在幼儿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的策略。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对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帮助。
一、调查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范围
幼儿园部分在园幼儿家长,共计237个家庭,其中大班106个家庭,中班85个家庭,小班46个家庭。教师共16人。
(二)调查内容
1.幼儿对生命的态度的现状调查。
2.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的现状调查。
3.幼儿家长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的现状调查。
(三)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访谈为主。幼儿园设计了家长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向237名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对个别家长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幼儿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态度及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生命的态度的现状调查
1.幼儿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与珍爱现状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在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与珍爱态度方面,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小班幼儿的差别不大。30%左右的幼儿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做到正确地认识和欣赏自己,但大部分幼儿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和对危险的回避意识方面,大部分幼儿的回答是有时能或不能,而这也是家长希望幼儿得到教师引导的一个方面。
2.幼儿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的现状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在幼儿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方面,小班中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通过语言或行动进行表达,在家长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有52.2%的幼儿能够主动表示关心。此外,有63%以上的幼儿能够尊重长辈与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有51.8%的幼儿能够主动向他人问好。可是,在是否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方面,有76.5%的幼儿表示有时候能或不能,这说明幼儿对他人的尊重与珍爱具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行动体现。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大班106个家庭、中班85个家庭、小班46个家庭。
分析表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大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比较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存在一些问题;绝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给予肯定并表示支持;幼儿家长整体素质比较高,为幼儿园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础;无关因子的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课题组假设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与家长从事的工作和学历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的家长学历高、工作忙,但是仍然能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学历不高或者工作比较轻松,而对孩子教育的问题过问甚少。因此,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与其从事的工作和学历无关,而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三)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了解与认识
本次问卷调查对大班6名教师、中班6名教师、小班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
分析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缺乏了解。
第二,教师对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了解不够全面。
第三,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范畴理解存在偏颇。笔者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后认为,目前国内幼儿生命教育的大致情况是:①有关生与死的教育。②有关自身健康与安全防护的教育。③有利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教育。④帮助幼儿建立优质生命信念的教育。第五,爱护生命与感恩的教育。
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在表4中所列举出的项目均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但是有的教师对其中的某些项目并没有进行选择。这说明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还缺乏了解,如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范畴的概念不明确,对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构架。
第四,无关因子的分析。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课题组假设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与教师的学历、年龄、教龄无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的教师学历高、教龄长,但是对幼儿生命教育知之甚少,甚至一点儿都不了解。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教龄较短,但是却对幼儿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了解与教师的学历、年龄、教龄无关,而与学习培训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幼儿对生命的态度整体情况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幼儿无法较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有的幼儿在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对危险的回避意识方面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幼儿对他人的尊重与珍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行动体现上缺乏技巧。
2.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方法缺乏了解。第二,幼儿园原有课程体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少。第三,实施生命教育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构架。第四,社会上有不少关于生命教育的教育资源,但是没有进行整合、开发。第五,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才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达到保护幼儿生命的目的,释放幼儿生命潜能,开启幼儿生命智慧。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生命教育理论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把对生命的理解作为开展幼儿生命 教育的基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建立美好的生命信念。
2.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幼儿生命教育的目标不是通过幼儿在园的集体教育就能够达到的,教育的实施者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幼儿园在了解家长的愿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培训、开展户外亲子活动等,促进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学目标。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对于幼儿来说,要理解“爱生命”有一定难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标,能够细化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寻找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教师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家园共育开展生命教育等。通过角色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能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模拟生活情境,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与人交往,并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