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FDI对东道国低碳经济影响的研究
国外学者就FDI对东道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进行了一些研究,他们发现,1975年至2000年,跨国公司母国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的降低是以东道国每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提高为基础的,表明跨国公司在转移生产过程时对东道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破坏;FDI对东道国的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地提高作用,对FDI的依赖(尤其是制造业部门)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容易成为跨国公司的“污染避难所”。
FDI的载体跨国公司能够将先进的技术转移给位于东道国的子公司,FDI是低碳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FDI在节能技术的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量,对其环境、气候产生正面影响;那些推行国际碳排放标准的国家能够通过引进FDI降低其碳排放量,尤其是在初级产品部门。
二、FDI对东道国低碳经济的积极影响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既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者,同时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者。据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09年可再生能源、循环及低碳技术开发制造三大领域的低碳型FDI达到900亿美元,对东道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FDI促进东道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是通过低碳技术、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转移来实现的。FDI的流入填补了东道国发展低碳产业的资金空白。投资低碳产业的风险较大,东道国本土企业可能缺乏相应的能力承担投资风险,而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且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却能够进入相应低碳产业,从而促进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不仅与生产活动有关,同时与人们的消费模式也有很大关系。FDI能够向东道同提供在消费过程中更加低碳的产品(如能源利用率高或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电器等)和服务(FDI直接帮助东道国的本土企业改善生产过程和更新设备,以降低碳排放量),引导东道国的市场偏好,促进东道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通过引进低碳的生产工岂或者更新现有的生产设备(如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等),跨国公司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其他相关企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会大大降低。
FDI是传播低碳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在东道国投资生产的同时,也能通过竞争、示范模仿和产业链的前后关联,对东道国本土企业产生外溢,传播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低碳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东道国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例如,FDI与东道国本土企业建立合资企业,能够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通过劳动力在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流动,实现低碳技术的传播;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发低碳技术并直接投入生产。
FDI的流入能够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人们保护环境、气候的意识,同时提高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改善人们的消费模式,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三、FDI对东道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负面影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其生产活动也可能对东道国的环境、气候带来巨大压力。例如,FDI的进入意味着东道国经济活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而更多的资源消耗和产出会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和经济活动的副产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从而使东道国的环境、气候更加恶劣,这就是FDI的“规模效应”,它会阻碍东道国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投资,意味着分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同时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交通运输活动的增加会显著提高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为了逃避母国严格的碳排放规定,跨国公司通常会将碳排放量大的生产活动重新部署在碳排放标准更低的国家,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出口”至东道国,这便是“碳泄漏”。例如,外商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制造业、相关交通运输业及能源部门,而这些部门的经济会对东道国的环境、气候造成严重破坏。
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往往严格控制高新技术向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扩散,因此低碳技术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而且一些跨国企业转让的技术多是处于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技术,尤其是尖端低碳技术的传播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发展中国家很难获得先进的低碳技术,因此从这个角度看,FDI对降低东道国碳排放量的作用不明显。
另外,即使FDI给东道国带来了更加先进、低碳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其减排效果也可能被FDI在东道国国内的经济活动,如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抵消,甚至最终提高东道国的碳排放总量。
一般来说,尖端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比传统高碳排放的技术、设备更加昂贵,采用低碳技术设备进行生产的成本更高。因此,即使东道国本土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如果FDI进入并采用传统的高碳排放技术和生产工艺,其产品就相对便宜、更具价格优势,从而打压本土企业的低碳技术开发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FDI对本国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带来的破坏更大。例如,外商投资多集中于能源密集型产业,其经济活动对能源的需求提高,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电技术较落后,且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率低。因此,FDI的流入可能大幅提高国内的碳排放量。另外。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由于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和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且处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引资心理迫切,发展中国家通常都竞相制定较宽松的碳排放标准,以吸引外商投资。而且政府管理能力较低,碳排放管制的实施和监督成本较高,发展中国家无力负担,这极有可能打击FDI对低碳技术和生产的投资积极性,无形中鼓励了FDI将碳排放量大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碳泄漏”问题更加严重。相反,发达国
家能够承担碳排放管制的实施、监督费用。因此,通常都对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标准。
四、促进FDI发展东道国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FDI对东道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如果东道国政府、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及母国多方配合,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就能够引导FDI更好地服务于东道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东道国政府
1.根据本国经济发展要求有选择地引进低碳技术。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提供一个适合所有类型低碳投资的环境。因此,必须根据本国的经济特点引进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低碳跨国投资。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能够保护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不受其他竞争对手的模仿,从而吸引低碳跨国投资,促进技术向东道国传播。
3.东道国政府应制定低碳投资的激励、优惠政策。
将财政政策和调控手段相结合:如采取措施使低碳经济活动所需原材料的进口更加便利;或直接向消费肯提供补贴,为低碳产品和服务创造稳定的需求和市场,以吸引低碳跨国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就产生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干预。
4.市场太小是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如果东道国低碳产业市场狭小,对外资的吸引力就很有限。因此,东道国可以选择实行区域一体化,以突破市场限制,吸引低碳跨国投资。
5.降低低碳经济产业的外资准入门槛,有选择地引进低碳跨国投资,优化产业结构。
例如,能源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这一产业被大多数国家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外资的进入受到较多限制,这便阻碍了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因此,各国政府应适当降低能源部门的外资进入门槛,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
6.建立有利于技术传播的平台,
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劳动力、配套的技术等。同时,促进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联系和交流,鼓励成立合资企业以促进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传播。另外,建立低碳技术的孵化器――技术和产业集群也是很好的选择。
7.完善法律法规。
根据本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与国际相关法规接轨,并及时监督其执行情况,杜绝高碳排放产业向本国转移,避免成为跨国公司的“污染避难所”。
(二)东道国本土企业
首先要加快技术和设备革新,加强与低碳跨国投资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生产设备,并提高自身消化吸收和应用低碳技术的能力。只有将引进的低碳技术应用到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项技术。
其次要与低碳跨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时,要明确低碳技术和设备的转让,防范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以真正获得尖端的低碳技术。
(三)跨国公司
第一,跨国公司应对东道国的工作人员进行低碳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通过人员流动促进低碳技术的传播。
第二,在资金、技术上帮助其合资经营伙伴和产业链上前后关联的企业,加快向东道国企业传播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与东道国本土企业共同发展,帮助东道围向低碳经济转型。
第三,提高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有选择地进入东道国低碳产业,采用低碳技术和流程进行清洁生产,严格遵守东道国及国际碳排放准则,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第四,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在东道国建立研发中心机构,能够更加直接地向东道国传播低碳技术。
(四)母国政府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力企业;低碳电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变成了目前最受全世界关注的气候问题同时也是当下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众所周知,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中国也是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增加。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迫切需要减排。电力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部门。国外已经广泛开展了对于低碳电力的研究,然而国内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比较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从低碳出发,针对电力规划、能源结构调整、调度模式以及电网发展方向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下我国电力企业面对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电力企业的地位及特点
(一)低碳化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有相当大的减排空间。针对我国所面临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电力企业势必会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碳电力对于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极大帮助。第一,低碳电力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这就可以让我国当下对煤炭依存度过高的电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目标;第二,低碳电力对于促进发电技术的更新、降低污染、提高能效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三,低碳电力有利于促进节能、提高电能生产、降低能耗。因此,电力低碳化是必要并且十分迫切的。
(二)低碳化的特点及挑战
据统计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有差别,不过总规律几乎一致,那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先增加到达最高点然后减少。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当中。对碳依赖性特别大,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非常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势必会持续增加。就目前来看,主要低碳电力技术有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如水能、风能、核能、生物能、太阳能等低碳发电技术。不管使用什么低碳发电技术,必须综合考虑自身成本、风险、效益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减排技术发展状况等等因素。除了上述方面以外,政府还必须限定电力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范围。一旦大幅下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经济和电力企业都会受到极大冲击甚至超过承受范围。因此,怎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电力企业低碳化,是我国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我国电力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要实现电力企业低碳化,必须将我国国情、低碳技术发展程度、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特殊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调整电力战略规划以及能源结构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对电力战略规划的相应调整作出了要求。在这之前,我国电力战略仅仅是从电力供给方面来考虑的。改变传统规划模式也是必须的,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电力需求来进行管理,对节能投入或者电力供给投入进行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改变过去的电力结构规划以及电力供需。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升高,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会越来越大。经济的不稳定以及能源价格能够对电力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我国电力发展要从整体能源的角度,充分考虑能源约束的相关性、能源价格的联动性以及不同能源种类之间的替代性。从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一次能源的特点来看,调整电力结构是最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我们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开发以风能、水能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采用水能和风能发电来取代火力发电,能够在产生相同效益的情况下大幅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实现我国电力低碳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开发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
(二)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
由于我国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主要以西电东送这样的远距离传输电力现象的出现。在能源转运的过程当中,电网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且这些电力大都是以煤炭为主的石化燃料燃烧发电,因此采用高效的电力传输技术对降低传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型输电技术的应用以及输电电压级别的提高,电网的输电耗损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特高压输电这种输电方式,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方式能够让现在的输电耗损下降75%以上.因此在降低碳排放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分布式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将会高速发展。分布式能源一般容量小、电压等级也不高,要想直接接入配电网十分困难。对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水能来说,它们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一般只能就地开发再进行远距离输电。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特别容易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智能电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便捷地接入各种发电方式以及储能设施,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及大规模、远距离传输;还可以通过供需侧信息的互动,来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利用率。这也就保障了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实现主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无缝整合以及交互供电,这样就可以让输送损耗降至最低,也就最大限度上地提高了用电效率。因此,大力建设智能电网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低碳效益。
(三)采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传统的电力调度通常是以经济调度为原则,就是从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运营成本出发来实施调度。然而在低碳经济下,电力系统的调度模式必须在对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的能源消费还有减排潜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调度模式。全方位发展高效的输配电设备来代替落后的输配电设备。我们应该要限制污染大、耗能高、违反国家政策以及有关规定的机组发电,优先安排节能、高效、可再生、污染低的机组进行发电。我们在进行节能发电调度时,要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持续供电为前提,以污染物排放及单位能耗为核心,以环保、节能为目标,通过对各种发电机组按照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排序来真正优化调度调度模式。
当下,国内外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分重视,然而对于降低碳排量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对制度的革新关注却十分不够,可是节能发电调度对于制度革新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通过制度革新来引入节能发电调度,是当下我国电力企业在短期内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也理应得到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对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低碳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依据地域不同、季节气候不同、电源结构不同等等特点,分别提出相应的低碳调度策略,在调度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将会使传统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全方位的改变,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因势利导,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力企业本身所具特点的环保低碳电力发展道路十分重要。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作为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希望我国电力企业最终能够将国家的环境与能源发展战略贯彻到实际,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琳,胡朝阳,胡鸿翔。电力市场环境下供电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电力技术经济,2002,14(3):23-26.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甲烷;温室气体;估算
大气中的甲烷是一种对全球变暖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它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是二氧化碳的21倍,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26%[1]。城市污水厂中污水经过无氧处理或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均会造成大量的甲烷气体排放。我国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约8.6%的甲烷排放来源于城市废弃物处理,其中,污水处理甲烷排放占42%,是第二大排放源[3]。虽然污水处理甲烷排放量不大,但甲烷回收利用的经济社会价值明显,估算城市污水处理厂甲烷的排放量,研究污水处理中甲烷的控制途径,对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以及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1背景及温室气体控制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导致了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这6种。其中,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最大,但二CO2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正逐渐降低,而CH4在近200年内却呈加速上升势态。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970年的2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升到2004年的490亿吨,增加70%[2]。《中国气候变化国家信息通报》显示,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净排放量为70.4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1994年的26.6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了164.29%,年均增长率约为9.24%[3-4]。IPCC资料显示,全球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只对温室气体总排放做出了很小的贡献(<5%)。其中,污水处理中的甲烷是第二排放源。1994年中国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固废处理和污水处理)为1.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3%,而2005年则为1.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5%[3-4]。虽然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比重不高,但污水处理中甲烷的控制与回收利用不仅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可用于供电供热、能源消耗使用,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次,我国废弃物处理起步晚、起点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缺乏。由于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废水处理除珠江啤酒厂、青岛啤酒厂等大规模企业开展了CH4收集利用外,收集利用项目也非常有限。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具有巨大的潜力,逐步研究、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控制和收集利用系统,不仅能够发展清洁能源,还能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潜力巨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现状
2010~2014年,杭州市污水处理量除2013年有小幅下降外均呈平稳增长趋势,2014年比2010年增长12.39%。《杭州市环境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4年杭州市共有污水处理厂42座,其中处理能力5000m3/d以上污水厂26座。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2.97×106m3/d,2014年污水处理量为942.59×106m3,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萧山区和富阳市,3个地区污水处理量占了总污水处理量的83.11%。其中,主城区污水厂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生活污水处理量比例达80%。富阳市由于4座污水处理厂主要以处理造纸工业园区内工业废水为主,因此富阳市工业废水处理量比例达83%以上。其余区、县、市污水厂除萧山区和余杭区工业废水处理量略高外均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
3杭州市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量的估算
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候清单指南》(以下简称《IPCC指南》)和《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以下简称《市县指南》)推荐的估算方法,对2011~2014年杭州市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甲烷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3.1计算方法
ECH4=(TOW×EF)-R。式中,ECH4为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总量,TOW为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总量;EF为排放因子,R为清单年份的甲烷回收量。排放因子(EF)的估算公式为:EF=B0×MCF。式中,B0为甲烷最大产生能力,MCF为甲烷修正因子。
3.2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选择
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时的主要活动水平数据是TOW,以生化需氧量(BOD)作为重要的指标,包括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中去除的BOD和排入到海洋、河流或湖泊等自然环境中的BOD两部分。在计算中,采用统计数据COD去除量和COD排放量以及BOD/COD比值计算得出BOD去除量和BOD排放量。采用《杭州市环境统计年鉴》中各年度各区县市污水厂COD去除量和COD排放量作为活动水平数据进行计算,全市COD去除量和COD排放量具体见表1。采用《IPCC指南》和《市县指南》中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量计算的排放因子推荐值进行全市甲烷排放量计算。具体指标为:BOD/COD为0.43,已处理系统的MCF为0.165,排入环境系统的MCF为0.1,B0为0.6kg/kg。同时,采用杭州市处理能力5000m3/d以上污水厂进水和出水BOC/COD实测值计算得出各区县市BOD/COD平均值(地方特征值),具体见表2,按区域分别进行甲烷排放量计算,得出全市污水厂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总量,并与推荐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3.3估算结果估算得出杭州市2011~2014年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甲烷排放量,具体见表3.结果显示,2011~2014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的发展,杭州市污水处理量逐年增长,污水处理甲烷排放量随污水处理量的增长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同时,采用杭州市城市污水厂实测值计算的甲烷排放量较采用指南推荐值计算的排放量偏低,约为推荐值计算得75%左右,年度排放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两者在2013年后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2014年比2011年分别增长10.01%和8.44%。根据杭州市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甲烷排放实际情况,开展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途径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是控制、减少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4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于国际压力开展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也尚处于摸索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杭州市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燃烧排放,杭州市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3%~4%左右[1],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开展对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果贡献率较低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的开展。2)沼气收集利用项目缺乏。目前杭州尚未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甲烷进行收集利用。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均采用重力浓缩后机械脱水,基本没有进行消化处理,无甲烷回收利用。3)硬件和技术不足。很多已建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的过程中未考虑沼气收集利用的问题,使得已建污水处理厂很难开展沼气的回收利用项目。如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设施进行改造,则投入较大,缺乏商业价值。同时,在技术上,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沼气回收利用的典型案例相对较少,缺乏针对不同处理系统的气体收集利用装置制造、安装和运行的经验。
5污水厂污水处理甲烷排放的控制途径及减排对策
5.1树立低碳规划理念,制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1)积极树立低碳处理的规划理念。低碳废水系统的规划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选择处理模式,在实际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布局、环境容量、受纳水置等不同因素,尽可能减少处理过程中甲烷的排放,并统筹考虑污水再生利用、污泥资源利用以及甲烷收集利用的方向和规模。2)有效制定控制目标。在分析地方废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能源消费特征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现阶段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控制目标,出台行业低碳规划、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作为控制性指标纳入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予以体现,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
5.2选择低碳水处理技术,开展废水处理甲烷回收示范
1)准确选择低碳水处理技术。选择生物处理,减少药剂用量,较化学处理方法降低了药剂、药剂制备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生物处理选择节碳工艺,减少外加碳源。采用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污水,进水有机物浓度越高,所回收的沼气越多,经过收集利用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越大。2)开展工业废水处理甲烷回收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工业废水甲烷收集利用示范工程,如充分利用富阳造纸工业园区的布局优势建立沼气示范工程。采用合理厌氧发酵工艺和装置,全面提高厌氧消化设备的沼气产气率和去污率,增加沼气的产出。从废水厌氧处理阶段直接回收的沼气可用于厂内供电、生产过程燃料消耗等,不仅完成了污水处理、实现了能源回收利用,同时还削减了处理运行管理费用,降低了后续的好氧投入,缩短了工程投资回收年限。加强污水处理水的回用。加强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3)加强污水处理水的回用。加强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污水的回收再生利用,降低其以处理水的形式进入到海洋、河流或湖泊等自然水体中所产生的甲烷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其环境风险。4)降低污水厂运行能耗。采用高效能的总体设计、新工艺、新设备的选用、优化总体工艺设计,选择高效的设备和装置,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直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5.3采用低碳污泥处理技术,关注污泥处置能源回收
新疆是我国粮食后备基地、重要棉花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特色林果业基地,其农业现代化关系着我国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实现程度,也关系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新疆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大量土地被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变,使原本脆弱、易破坏难恢复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的挑战。在我国全面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当下,“低碳、清洁、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是新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农业碳排放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碳排放量估算及时空特征的研究;二是农业碳排放增长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包括经典的卡亚恒等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模型和脱钩模型);三是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四是农业碳减排成本及措施的研究。从已有文献来看,有关从农业现代化视角来研究农业碳排放的报道鲜见。笔者全面系统地测算分析了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碳排放特征及差异,探究了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可为新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发展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由“粗放传统”向“高效集约”转变提供依据和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1排放系数法
相关研究表明,农业碳排放源包括自然碳排放源和社会经济碳排放源2类。自然碳排放源包括植物及生物呼吸、调落物分解和水面挥发等;社会经济碳排放源包括农资(化肥、农药和地膜等)生产使用耗能、机械运作耗能、灌溉耗能和秸秆焚烧等。根据农业现代化内涵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源界定为社会经济碳排放源,同时,考虑到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已经达OD%左右,并相继出台禁止焚烧秸秆的法规,所以碳排放源不考虑秸秆焚烧。结合农业现代化特征,将农资(化肥、农药、地膜)生产使用耗能排放归纳为农业化学化碳排放,将机械运作耗能排放归纳为农业机械化碳排放,将灌溉耗能排放归纳为农业水利化碳排放。
1. 2 ADF检验
农业碳排放、农业经济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导致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没有统计和经济上的意义,可采用ADF法进行平稳性检验。
1. 3格兰杰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验证2个变量因果关系的一种计量方法,可以检验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1. 4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确定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1. 5数据来源及处理
化肥(折纯)、农药、地膜的消耗以当年使用量为准;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翻耕,翻耕面积以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准,农业机械化的电能消耗以当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准;农业灌溉耗能以当年有效灌溉面积为准;并涉及到农业生产总值。数据来源包括《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新疆50年统计年鉴》和《新疆调查年鉴》。
2结果与分析
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的时空特征
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量呈现以下显著特征:
随着“对口援疆”战略的推进,新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增加农产品产量,农资物品、农业机械、农业灌溉的活动水平和强度均大幅度上升,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量持续不断上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稳步推进,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可能会继续上升。
(2)农业化学化碳排放量仅在1999和2009年有微弱减少,其余年份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碳排放量略微下降的原因可能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乃至新疆农产品市场萎靡不振,农民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或者改变种植结构,农资物品使用量减少,导致碳排放量略有下降
(3)农业机械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经历了2个增长阶段。2004年以前,农业机械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缓慢,9a间仅增加13. 83 x 104 t,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 62%。
(4)农业水利化碳排放量仅在2002和2003年有微弱减少,其余年份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碳排放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以农业机械化碳排放为主向以农业化学化碳排放为主转变。
3结论与启示
3. 1结论
(1)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总量、农业化学化碳排放量、农业机械化碳排放量和农业水利化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015年较1995年分别增长440. 79 x 104 , 280. 10 x 104 ,13. 83 x 104和59. 14x 104 t。万元GDP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特征,由1995年的0. 79 t·万元-1下降至2015年的0. 34 t·万元-1。
(2)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以农业机械化碳排放为主向以农业化学化碳排放为主转变。1995年农业碳排放结构为农业化学化碳排放占30. 43 %,农业机械化碳排放占40. 52%,农业水利化碳排放占29. 05 % ; 2015年碳排放结构演变为农业化学化碳排放占51. 62% ,农业机械化碳排放占29. 33 %,农业水利化碳排放占19. 05%。
(3)新疆各地州(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大小差异明显,人口较多、耕地资源丰富和种植业发展较好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量规模较大。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直和昌吉州是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地区,累计农业碳排放量占全疆的66. 10%。这些地州也是减排压力较大的地区。
(4)新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是导致农业碳排放量上升的驱动因素,而且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总值每上升1%,会引起农业碳排放量上升0. 461 %,引起农业化学化碳排放量上升0. 672%,引起农业机械化碳排放量上升0. 326%,引起农业水利化碳排放量上升0. 258%。可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化学化碳排放驱动最大,农业机械化碳排放次之,农业水利化碳排放最小。
3. 2启示
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现代化碳排放长期的、内在的和最本质的驱动因素,无法绝对、直接地改善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通过相关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在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增长速度,进而降低农业现代化的单位经济增长碳排放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减排的任务。新疆作为经济后发区,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总结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经验和教训,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设。
(1)自治区农业、科技相关政府部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要有发展低碳农业的战略眼光,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国家鼓励低碳农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出台之前,率先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支持与低碳农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涉及低碳农业示范、实验项目的资金投入和补贴,给予低碳种植技术研发以及推广应用的补贴和奖励等,率先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低碳农业发展机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作者简介:刘朝,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能和低碳经济。
通讯作者:赵涛,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生物质能和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编号:60304002)。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摘要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区分这些因素对制定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图论方法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运用布尔运算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粗放式发展、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了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41亿吨标准煤,CO2排放量23亿吨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60.5%,石油占18.4%,天然气占7.5%,核能占3.3%,水能占8.5%,其它新能源占2.1%。从终端能源使用部门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对能源需求下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耗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因此提高居民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有利于实现我国低碳目标。此情景模拟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解释结构模型;情景分析;LEAP模型;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7-0073-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7.01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理念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由国际能源署统计表明,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量最多的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能源与环境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从2002年至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处在1.0-1.57之间,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能源消耗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呈现资源消耗型经济的特点。毋庸置疑,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如政策、经济、环境、技术、管理等诸多领域,对政府的决策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换言之,明确和理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和机构已经研究了多个国家与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Johnston.D等[1]分析英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困难与挑战,并研究了英国到2050年CO2排放量降低60%的可行性;Koji Shimada等 [2]认为土地利用方式、新能源提升和生活方式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设计情景分析方法来模拟Shiga Prefecture到2030年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情况;Kawase.R等[3]探讨了日本CO2排放量到2050年降低60%-80%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根据碳排放的指标分解逐一论述;Fang. Y[4]和Wang GuoHong[5]都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阻碍因素,一致认为能源结构、产业发展不平衡、能源环境政策不健全是造成能耗大碳排放量多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何系统地阐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理顺各因素间层次结构关系和制定相应的情景分析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 研究方法与框架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10个因素,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理顺各因素间结构关系,得出影响因素层级结构图,找出关键阻碍因素。最后根据关键阻碍因素制定情景参数,设定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构建LEAP模型定量模拟中国2020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等指标。本文的研究框架图见图1。
2 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以及低碳生活模式建立等。对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众多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土地利用模式改变和居民低碳意识的增强等等,涉及政府、企业、机构与个人,它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迫切需求一个高效框架阐明低碳经济影响因素间结构关系与制约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检索、专家咨询与头脑风暴相结合的方法,表1列举分析了如下10个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3 ISM方法及模型应用
系统解释结构模型(ISM),是美国Warfield教授[14-15]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而开发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ISM模型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16-17]。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10种因素有些相互交叉、互为关联,更多的则表现出因素之间互相驱动与依赖,形成十分复杂的递阶因素链,构建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ISM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3.1 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分析
建立ISM模型,首先要弄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 表1 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清单
Tab.1 List of factors which impacte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表2 关联矩阵
Tab.2 Structural self-interaction matrix
系。逻辑关系的确定主要由相关领域专家组判断各影响因素间的两两关系,得出如下关联矩阵(Structural self-interaction matrix,SSIM)。
低碳经济影响因素间(i和j)关系用V、A、X和O四个符号表示,这些符号的意义如下:
(1)“V”:如果影响因素i对因素j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j对i无影响,则关联矩阵(i,j)处标注“V”;
(2)“A”:如果影响因素j对因素i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i对j无影响,则关联矩阵(i,j)处标注“A”;
(3)“X”:如果影响因素i和因素j之间相互影响,则关联矩阵(i,j)处标注“X”;
(4)“O”:如果影响因素i对因素j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则关联矩阵(i,j)处标注“O”;
3.2 影响因素层次结构
为了进一步理清因素间层级结构,采用图论方法表示
关联矩阵不同影响因素间存在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结构关系。最后通过布尔运算得到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设A,M分别表示初始可达矩阵和最终可达矩阵,M(A+I)r(A+I)r+1≠(A+I)r-1,经计算得r5,求得的M经变化即为图2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图。
图2反映了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影响因素链,10个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被分配在4个层级内,表层原因主要体现在层级Ⅰ,即能源结构亟待改善(NIES)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LEE),而中层原因则主要体现在层级Ⅱ和III上,深层原因则集中反映在层Ⅳ,即经济粗放式发展(RTED)、人口基数庞大,且居民低碳意识淡薄(PLLA)、缺乏低碳领域专业人才(LRTP)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它们对其余7个因素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上述三个因素的改善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中国节能减排的效果和政策措施的执行效率。
4 基于LEAP中国205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情景分析
ISM模型理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针对Ⅳ层级影响因素制定政策措施就能较好地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依据经济粗放式发展(RTED)、人口基数庞大,且居民低碳意识淡薄(PLLA)、缺乏低碳领域专业人才(LRTP)制定情景参数,利用LEAP模拟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4.1 情景分析与LEAP模型
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情景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18]。LEAP( 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 Planning system)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协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共同开发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一个基于情景分析的能源―环境模型工具,可以用来做能源的需求分析及其相应的环境影响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19]。
4.2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一个复杂且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参考文献[20-21]的基础上,考虑数据获得难易程度,选取了四个指标人均GDP、能源消耗量、能源结构、CO2排放量,认为该四个指标即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4.3 情景分析框架图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如政策、经济、环境、技术、管理等诸多领域,还要结合本国自身国情,寻求影响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依据驱动因素对能源供求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考虑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能源需求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措施工具主要包括、集约型经济结构的转变、税收和低息贷款政策支持、低碳政策和排放标准的规范、低碳研发、碳汇建设、可再生能源配给制度、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和低碳人才体系构建等。图3即为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情景分析框架图。
接着根据不同专家对不同领域的展望和未来4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发展现状,设置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基础情景(Base scenario,BS),这一情景的前提是中国不考虑采取低碳减排措施,始终将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按政府规划目标能够基本实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种是低碳情景(Low Carbon Scenario ,LCS ), 即在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自然环境压力和低碳发展要求的因素下, 国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促进所能够实现的低碳排放情景。这种情景要求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而是同时考虑到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的发展需求,转变经济粗放式发展(RTED)、控制人口数量且加强居民低碳意识(PLLA)和缺乏低碳领域专业人才(LRTP)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依据国内自身努力,转变经济粗放式发展、完善低碳政策框架,倡导低碳生活,通过强化技术进步,采取低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来实现一种低碳的能源与排放目标。
第三种是受挫低碳情景(Frustrated Low Carbon Scenario ,FLCS ) , 是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不太顺利,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不称心的情景,导致能源效率的提高未达到理想程度,能源技术进步的推广和利用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够广泛等现象,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终端部门的划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用服务业以及民用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品种包括二次能源,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电力等,也包括工艺过程(或生活)所消费的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等化石燃料、地热、水电、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由于2010年统计数据还没有完全公布,又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规划五年一个周期,故LEAP模型将基年选定为2005年,末年为2020年。
具体参数设置采用的是专家评估的方法,并利用搜集的资料和数据对量化的数据进行对比校正。人口情景主要考虑近期的几个主要规划和研究数据[22-24],其中2005年人口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30 628万人,2010年人口总量数据采用09年数据乘以0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5.05‰,2020年数据采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20年规划目标值,为简化计算假设2010年-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率采用05-09年间平均增长率。各时期人口情景见表3。
表3 中国到2020年人口情景预测表
Tab.3 Forecast of Chinese population in 2050
表4 情景分析预测结果
Tab.4 Procasting result of scenario analysis
4.4 预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与LEAP模型的计算,得到了中国从2005年到2020年各时期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不同计算结果,表4给出了三个情景的终端能源需求、CO2排放量和人均GDP。
由表4得出,2020年3种情景(BS、LCS、FLCS)的终端能源总需求分别为43.59亿t标准煤、41.55亿t标准煤和45.21亿t标准煤。由于意识到ISM分析中第Ⅳ层级影响因素,即RTED、PLLA和LRTP三个影响因素,终端部门实施有效的节能措施,低碳情景比基础情景在能源总需求方面下降了3.7亿t标准煤。受挫情景下,节能措施进展不利,低碳技术实施受阻,能源强度居高不下,与基础情景相比,终端能源需求增加了1.6亿t标准煤。
2020年3种情景(BS、LCS、FLCS)的CO2排放量分别为25.11亿t碳当量、23.31亿t碳当量和26.83亿t碳当量。低碳情景的CO2排放量和基础情景相比,在2015年之前没有明显下降,是因为低碳政策执行初期效果没有完全体现,经济结构转变需要一个调整期。2015-2020年间,随着低碳政策效果逐渐显现,CO2排放量有了显著下降,2020年末低碳情景比基础情景CO2排放量下降近10%。受挫情景由于能源结构比例调节受阻,碳排放量比基础情景增加1.7亿吨碳当量,在2020年前并没有出现CO2排放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迹象,无疑大大增加了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本和经济转型的困难。
表5是低碳情景下2005-2020年一次能源结构表(每5年输出一次)。煤炭需求从2005年的11.57亿t标准煤快速上升,在2015年-2020年间基本达到峰值25亿t标准煤,首次占比降到接近60%,此后由于低碳策略执行得力,煤炭需求可能开始回落。石油需求也得到了较好
表5 低碳情景一次能源结构表
Tab.5 Low-carbon scenario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
的控制,基本保持低速增长,2020年石油占能源总量的18.4%,比基础情景提高了3%。水能、天然气和核能在低碳政策的扶持下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在2020年占比达到8.2%、7.5%和3.3%。受挫情景下,低碳策略执行不力,导致结果还不如基础情景理想,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中国能源结构主要部分,在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68%,石油占22%,天然气占4%,核能占1.8%,水能占3.2%,其它新能源占1%。
基础情景下煤炭需求从2005年的11.57亿t标准煤快速上升,到2020年达到27.07亿t标准煤,增长一倍多,但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却由05年的73%下降到20年的64%,煤炭需求量在2005年-2015年间快速增长,但2015年后煤炭总量趋于平稳,维持在大约25亿t,随着其他能源的增长,煤炭占能源总量的比重每五年大约下降3%左右。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所需,石油需求也大幅升高,但占一次能源需求量比重基本维持在20%-22%。水能、天然气、核能、其它新能源虽然数量增长远远落后于煤炭和石油的增幅,但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比重由05年的3.7%、2.6%、0.7%和0.3%增长到2020年的5.5%、6%、2.2%和1.1%。
5 结 论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资源依赖型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诸多困难与挑战摆在政府面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10个影响因素,利用ISM模型明确各因素之间层次结构关系,得出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阻碍因素是经济粗放式发展(RTED)、控制人口数量且加强居民低碳意识(PLLA)、缺乏低碳领域专业人才(LRTP),针对影响因素制定了不同的情景参数,预测至2020年的人均GDP、能源消耗量、能源结构和碳排放量。得到如下结论:
(1)理清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ISM模型的分析给出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有助于决策者采取优先顺序处理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障碍。
(2)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和政策取向,对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有很大的影响。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极有可能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执行力度,按照情景分析的结果,到2020年,低碳情景下的中国终端能源需求将在41亿t标煤左右,受挫情景下大概45亿t标煤,相差4亿t标煤左右,可见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对能源需求影响巨大。
(3)从情景分析方案中可以看出,能源结构的优化关键年份在2015年-2020年间,低碳政策经过2010-2015年间的制定推广与实践修正,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策略,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兴修水利,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核能和风能顺利推进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2015-2020年间是我国向低碳经济发生质变的阶段,措施执行的力度决定了我国经济转型成功与否。
(4)从低碳情景预测结果中可以计算出我国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为1.83×10-4t C/$,比2005年降低96.7%,能够顺利完成我国政府制定的“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目标。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度降低主要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CO2排放总量增长还是很快,提高能源效率才是降低碳排放强度最有力的保证。
最后,影响因素与情景参数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值得下一步研究,如影响因素中缺乏低碳领域人才,居民低碳意识差等与情景参数中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之间的定量分析,这有助于更加科学、准确的预测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提供更为合理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ohnston D, Lowe R, Bell M.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K Housing Stock by the Year 2050[J].Energy, Policy,2005,83:1643-1659.
[2]Shimada K, Tanaka Y, Gomi K, et al. 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 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 Energy Policy, 2007, 35: 4688-4703.
[3]Kawasea R, Matsuokaa Y, Fujinob J.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Energy Policy , 2006, 34: 2113-2122.
[4]Fang Y, Zeng Y. Balanc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e Effect and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Instruments in China[J]. Energy, 2007, 34:2247-2261.
[5] Wang GuoHong, Wang YunXia, Zhao Tao.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Among the Barriers to Energy Saving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08, 36: 1879-1889.
[6]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8, 18(3):1-7.[Zhang Kunmin. China’s Role,Challenges and Strategy for the Low Carbon World[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3):1-7.]
[7]姚伟龙,邢涛.中国能源状况与发展对策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 (4): 7-8.[Yao Weilong; Xing Tao. Analysis of Energy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of China[J]. Energy Research and Lnformation, 2006, (4): 7-8.]
[8]Fukasaku 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olicy Integration:The Cas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in Japan[J].Fuel and Energy Abstract, 1996, 37:138-139.
[9]Andrews-Speed P. Energy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 Aspen Publishers Inc, 2004:24-112.
[10]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 2009, (23): 50-52.[Zhang Kunm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Must be of Urgency.Qiu Shi, 2009, (23): 50-52.]
[11]朱永彬,刘晓,王铮.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0, (4): 14-22. [ Zhu Yongbin, Liu Xiao, Wang Zheng. Abatement Effect of Carbon Tax and Its Impacts on Economy in China[J]. China Soft Science, 2010, (4): 14-22.]
[12]金明红,李爱仙,成建宏,等.建立我国能效信息标识制度的有关问题[J].中国能源,2004,26(3):42-44.[ Jin Minghong, Li Aixian, Cheng Jianhong, et al.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Energy Efficiency Information Labeling in China[J]. Energy of China, 2004,26(3):42-44.]
[13]Marland G, Brenkert A, Olivier J. CO2 from Fossil Fuel Burning a Comparison of ORNL and EDGAR Estimates of National Emission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1999,(2):265-273.
[14]Warfield J W. Developing Interconnected Matric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J]. IEEE Transcript on Systems, Men and Cybernetics, 1974,4 (1):51-81.
[15]Warfield J W. A Science of Generic Design:Managing Complexity Through Systems Design[J]. Intersystems Publications, Salinas, CA, 1990,(1): 32-69.
[16]Jharkharia S, Shankar R. IT-enablement of Supply Chains:Understanding the Barriers[J].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5, 18(1): 11-27.
[17]Mandal A, Deshmukh S G. Vendor Selection Using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1994, 14(6): 52-59.
[18]Jiang Kejun,Hu Xiulian.Energy Demand and Emission in 2030 in China:Scenarios and Policy Options[J].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2006, (7):233-250.
[19]Community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An Introduction to LEAP[EB/OL]. [2009-04-27].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11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EB/OL]. [2009-05-04].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0-50.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RC.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6[M].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30-50.]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EB/OL]. [2008-04-30].ehinapop.省略/gzdt/tzgg/200806/P020080619552883280075.Doc..[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 China’s People 11th Five-year Outline and Planning in 2020 [EB/OL].[2008-04-30].ehinapop.govcn/gzdt/t zgg/200806/P020080619552883280075.Doc.]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in 2020
LIU Zhao ZHAO Tao
(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