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战略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品牌”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在营销乃至品牌学界(严格的说,目前还很少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学学者的人,他们大都是些营销“学者”)对品牌认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品牌和营销的实际管理者和执行者——曾经的学生们来说,对品牌的认识就更是浑沌不清了。乃至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品牌始终停留在CI的这一初级形态上。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成功品牌的影响下,纵然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品牌化”的成功案例,但我认为,这只是经验主义的部分成功之作而已,而且是碰巧与品牌真理相撞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是目前非常成功的跨国企业,其品牌推出的成功率其实也是很低的。这也难怪,因为自品牌一词诞生以来,对品牌的定义在营销或品牌界内部从来就没有过统一意见。而据我的长期理解和观察则认为,品牌、产品或商品的定义在每个消费者的意识当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
“品牌”一词无论是通过中文、英文、日文、韩文或其它任何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它都是人类规定性的形式符号,与所指永远不存在自然的和具有真理性质的对应关系,因此都无法改变品牌的本质。所以,试图从“品牌”的文字内涵中找到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
事实上,品牌与最原始的“产品”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内涵宽度、获得手段,以及提供者的身份而已。
品牌与其它任何满足最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一样,都是消费者想要得到的对象。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因为,从自然界恩赐给人类和其它任何动植物的最早的“产品”,到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自给自足的“产品”,再到通过社会交换——即劳动的交换、物的交换、钱的交换得来的“产品”(物、服务、文化象征)来看,“产品”对于人而言,其本质——“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一直都没有任何改变。不过,产品的内涵(自然属性、文化属性)、获得的手段,以及它的供给方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为了区分这些变化,人类发明了“产品”、“商品”、“品牌”等相互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规定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就其概念宽度而言,具有这样的关系:产品≥商品≥品牌。
2、“品牌”的内涵是什么?
“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我认为,这句话表达了品牌作为“自然产物及其延伸”的本质内涵,它的诞生和存在的历史甚至于要早于人类不知多长时间。因为,品牌的原始形态,或者说品牌的起源,就是自然界恩赐给人类的“产品”,即在自然界人类认为符合 “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的一切可以获得的“物料”。而品牌的所谓高级形态也不过是这些物料或利用这些物料“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又或者再结合自然物或与其相关的人和事等的相关象征——文化的结果而已。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明了“品牌”一词,其出发点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了区分各个产品不同的出品者。
作为商品化的物质产品,各商家之间所出品的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由于在技术、管理、利益、道德以及理念等的差异的作用下,必然会导致质量、性能、外观等内涵或形式上的差异。出于对自身产品质量以及经营理念的自信,为了能够让消费者轻易辨认出自己出品的产品,各商家就想方设法的在产品的外在形式上制造差异,因此,商标、商号名称,商标图形,包装装潢等品牌的初级“表象化”形式就这样产生和流行起来了。
第二、为了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物质功能的产品区分开来。
传统意义上,产品普遍给顾客提供的仅仅是产品的部分物理属性所带来的利益。由于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继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而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发展成为了具有交换价值的“它就是我想要的(对象)”的事实。另外,由于各商家之间对畅销产品在质量、技术、外观、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模仿,导致了各品牌产品之间普遍的“同质化”现象。所谓的“同质化”也许是质量上的,也许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过于近似。不过,无论是何种同质化,它的害处均在于令消费者难于判断各商家产品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以及利益/价格比的差异,于是可能最终只能将价格作为最终购买决策因素,这极易造成恶性价格战。在产品难于创造明显而且直观的有效差异和市场竞争不可能长期处于“平起平坐”, 以及商业不可能脱离“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继物质性和服务性之后的第三种商品属性——文化,就担负起了制造竞争优势的第三种力量。为了区别于仅仅具有物理属性的产品和强调产品所承载的精神价值, “品牌”取代了“产品”和“商品”成为了当前具有最丰富内涵覆盖面的产品的最新形式的识别性文字符号,但就其本质而言,品牌仍然没有脱离产品的本质——它就是我想要的(对象)。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行业均频频发生恶性价格战,这虽然与我们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我国企业对于挖掘消费者新的需要,尤其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方面还缺乏经验。不过,这个责任首先应该归咎于学术界理论的欠缺。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这是全世界企业和品牌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产品”、“商品”、“品牌”的关系上,这部分论述的结论似乎是:“品牌≥商品≥产品”的,这与上面关于品牌的本质的论述中得出的结论“产品≥商品≥品牌”似乎是相矛盾的,刚好相反的。事实上,这并不矛盾,而且我认为两个结论均是正确的。因为,它们相反的结论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自然界以及人的取舍而言的。
3、“品牌”一词的定义
在以上对“品牌”一词的本质的分析中,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品牌与最原始的产品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内涵宽度、获得手段,以及出品者的身份。并且在对品牌内涵的阐述中得出了“品牌”一词与传统“产品”概念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为了区分各个产品的出品者;第二、为了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物质功能的产品区分开来。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论,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的为“品牌”一词作出以下的定义了:
“品牌是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的出品人的,用于市场交换的,包含物质功能或同时兼具物质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产品’。”
(二)品牌战略的本质及其内涵
1、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品牌战略的本质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品牌战略是指基于品牌的战略,而不是营销战略或者企业战略等等之类的战略。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就明确了要理解品牌战略的本质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分析“战略”的本质是什么了。
无论是在军事战争还是其它形式的竞争中,我认为战略都可以认为是整体性竞争的主导方式和最高原则。一切战术的设计均必须符合战略原则的要求。在战略的竞争方式上,通常认为有防御、攻击、侧击、游击,这四种方式。每种战略方式在军事理论中均有其战术设计的相关原则。
按照战略理论,在制定战略前首先要了解自身所处的战略地位。在军事战争中,战略方式的确定依据主要在于军事力量。在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经典《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十(倍)则围之, 五(倍)则攻之, (一)倍则分之, 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的战略地位识别或战略方式选择依据。在其它国家的一些军事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量化依据。
对于商业性竞争而言,判断一个品牌在同类产品品牌中所处的市场地位的量化依据,与军事战争中战略地位的确认依据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军事战争与商业竞争在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上,是截然相反的。
在军事战争中,实现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物理性”的“武力”去“打击”“敌人”,而在商业竞争中,商业目的主要是通过依靠“物理性”或“文化性”的“利益”去 “拉拢”“顾客”(主人) ,从而实现或改变顾客的认知状态,继而改变顾客的意志——购买意向来实现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也曾经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而我个人也认为,自由商业竞争与军事战争是任何竞争领域中最极端的两种方式或路线。包括在政治、文化、企业、品牌、人才,乃至追求爱情等等所有被认为具有竞争性质的领域。
品牌竞争的结果——市场份额与利润,作为消费者认知状态的最终体现,在经过市场自由、充分的竞争之后(通常是到达成熟期后),其市场地位的排名与相应的市场份额之间通常会体现出这样的特征的:1:1/2:1/3:1/4。根据我在十几年前对日本十几个行业,每个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大企业所占市场销售额的观察结果也显示,其倾向性也基本上是符合这一规律的。另外,根据有些调查也显示:普通民众能够记忆起来的一般性(即非有意识记忆的)事物的同类名称的知名度从高到低其公众认知度之比基本上符合以上的规律。因此,我认为,凡是非主观意识性的认知行为,最终导致的认知结果均会呈现出这一规律。根据这个观点,我也认为一个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完全可以根据它在同类产品品牌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判断:防御:攻击:侧击:游击=1:1/2:1/3:1/4。这个判断方法转换成反比之后也同样适用于战略方式的选择,但选择的依据则不是市场份额,而是内部实力——资金、成本、渠道、人才、技术、规模、设备,等等方面。
在认清了一个品牌所处的战略地位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它与竞争对手竞争的战略方式了。一般来说,在一个较长(能够改变目标顾客的认知,使其对特定品牌的认知达到足以改变购买决策的水平)的周期内如果自身的综合实力无法超过与竞争对手综合实力成反比率的情况下是不宜选择竞争对手所处的战略地位的战略方式的,因为在竞争对手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那样做是注定要失败的。譬如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一品牌的三分之一,如果它要想达到取代第一品牌的目标的话,那么首先它在改变市场格局之前,在内部实力和外部投入上就必须能够始终保持超过第一品牌的三倍。
2、品牌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确定了战略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军事战略原则进行战略的设计了。那么,品牌战略设计究竟要涉及那些内容呢?这是非常关键也是最常出现战略战术不分,导致战略混乱和大量资源浪费的环节。
在军事竞争中,战略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战场(利益)在何处;②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即究竟与敌方的前方、后方、左翼、右翼,还是其它那一部分的部队较量;③靠什么取胜。也就是说,当你确定好了战争的场所和对象之后,如何组合你的部队、火力和武器等。那么,对于品牌战略的设计而言,它又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据我的理解,品牌战略中的内容与军事战略中的内容在本质上仍然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
①战场(利益)在何处——目标顾客是谁
在军事战略中,广义的战场通常就是指军事战争中要夺取或保卫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它就是战争的目的。而在品牌战略中,“战场”就是指企业想要获得或留住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及其购买力。
②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你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企业和品牌
在军事战略中,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也就是与谁较量的问题。在品牌战略中,与谁较量也就是那些企业和品牌在占据着你的目标市场。当然,如果你想要占领的是一片处女地,或如W.钱.金所说的蓝海市场的话,也许暂时就不用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了。
③靠什么取胜——怎样组合品牌内涵(内容)
在军事战略中,靠什么取胜就是如何组织你的部队、武器和弹药等。而在品牌战略中,靠什么取胜就是通过怎样组合品牌内涵——物质内涵与文化内涵的方式,确保能够实现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争取到更大量的目标顾客(领土和那里的人们)的方法。
至此,对于品牌战略的内涵的构成也就比较清楚了。品牌战略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有三:⑴确定目标顾客特征;⑵明确主要的竞争对手;⑶确定品牌内涵的组合方式。
(也许有些朋友想补充我的这一结论,认为我遗漏了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目标。而事实上,品牌的战略目标应该属于企业战略制定的的范畴。就如同军事战略要达到的目标是属于国际政治目标制定的范畴一样,品牌战略的制定只是为了尽可能的实现这一企业目标所进行的“战前”部署(即在环境和条件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为了发挥最大可能的“战斗”效果而做出的努力。)。所以,企业目标最终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不可预知的因素之外,它完全取决于企业目标的制定、品牌战略的制定,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这三大环节的“生态链”的衔接是否紧密。
目前,在企业以及学术界,对于营销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认识虽然还算不上深刻,但起码也算进入到了“学”的阶段,并且在“术”的方面也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但在品牌战略管理领域,此前一直没有出现对其本质与内涵的认识上符合事实和自然理性的统一意见,这足以说明品牌战略管理还没有进入“学”的实质性阶段,因此发明再多的所谓“术”也是无学之术。无学之术与不学无术又有多大不同呢?同样可能不足以称为术也。)
又由于明确主要的竞争对手的目的在品牌战略的规划中只是为了更有效的发现“市场空隙”,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顾客价值以及使目标顾客更具同质性的原因,实际上品牌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是“卖给谁”和“卖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卖,那是营销的过程及其手段、方法等问题。对于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区别我们可以作个直观的比喻:制定品牌战略的目的就像是为了找出正确的起点(品牌价值组合)和终点(目标顾客),而制订营销策略则是为了找到连接这两端的最佳路线。
关键词: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一、品牌战略相关概念解析
(一)品牌的定义与构成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给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或者是它们的不同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相区别。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说的品牌,则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即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商业人物,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企业四大类型商业人物的综合感受和评价结晶物。
(二)品牌战略的定义与目的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品牌战略是指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战略。
品牌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创造极高的知名度、较高的信誉度、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扩大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影响,借以增加市场份额,取得巨大经济利益。
二、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我国品牌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品牌、行业品牌蓬勃发展,企业品牌也不断壮大,涌现了一批名牌企业和产品,如:娃哈哈,海尔等。但由于体制与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品牌战略意识和体系。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这样下去如果不加强注重品牌的保护,中国企业将不可能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不能够获得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时面临的问题有:
(一)对品牌战略内涵认识不够
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简单地认为品牌战略只不过是给产品取个好听的名字,拍个好广告,其实做广告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并没有到达品牌战略的高度,自然也很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有些企业在央视花巨资打广告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到后来终究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品牌战略的内涵,忽视了提高品牌的美誉度,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而使品牌的畸形发展,最终轰然倒地。
(二)品牌缺乏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如奔驰显示“声望”,宝马适合“驾驶”,法拉利代表“速度”。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十分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成了信天游。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三)品牌战略的组织和实施存在困难
我国许多企业的品牌战略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组织和实施时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品牌战略在规划的组织构架难以上上升到战略高度,许多企业的年度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战略规划这一项。第二,品牌管理人员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品牌战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真正了解品牌战略的运作并有实际规划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很少。
四、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今天的市场竞争在一定领域也是产品的竞争,而品牌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经济水平发展与否的标志,是综合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创立、培育与发展知名品牌,已成为企业、政府乃至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
(一)树立强烈的品牌经营和战略观念
企业的经营者,要不断学习现代商业知识,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
(二)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兴衰成败、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决策,它是企业品牌经营的提纲和总领,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先做对的事,然后把事情做对。品牌战略就是做对的事,如果事情一开始就错了,那么不管过程如何努力,都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常见的品牌战略有多品牌战略、单一品牌战略、一牌一品战略、企业/品牌同名战略、副品牌战略、品牌联合战略、品牌特许经营战略等等,国内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品牌发展战略,如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的品牌,可选择多品牌战略:企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同时使用一个品牌时,可采用单一品牌战略;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但一个产品只使用一个品牌时,可用一牌一品战略;产品所使用的品牌与企业名称相同的企业可采用企业/品牌同名战略;产品种类较多的企业,还可以采用副品牌战略,想通过两个或更多品牌相互联合,相互借势,那就可以实行品牌联合战略。
(三)重视品牌质量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水之源”,失去了根本立足点。优秀品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可依靠的质量。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如奔驰、索尼、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无不体现着高质量。许多顾客青睐名牌,甚至不惜以高价购买主要就是由于名牌所体现的质量优势,名牌从来都以优质为基础的。品质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
(四)培育有特色的品牌文化
品牌只要有了一定的品牌文化,才可能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品牌文化就是产品在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给予消费者的一种印象、感觉和附加价值,比如归属感、身份感、荣耀感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上,是向内的,而品牌文化则是向外的,是企业文化通过产品销售、公关事件、广告宣传、公司人物等传达给企业外部的一种映射文化。
(五)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高效、优秀的团队支持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一支优秀团队:(1)使员工树立品牌战略取胜意识和全员战略思想。(2)树立创新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随时更新自己的思想。(3)树立长远规划蓝图,确立企业发展目标。( 4)确立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当前工作。(5)建设学习型企业,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使企业从容面对竞争。
五、结论
现在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不断树立创品牌、用品牌的意识,在对宏观经济形式、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4]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5]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 (1).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 micro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their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way is to implement the brand strateg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Hebei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mall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brand 's misunderstandings; put forward Hebei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mall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small enterprises mplementationbrand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一)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日益增强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重点由注重价格转移到注重商品的品质,品牌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对消费者来讲,品牌消费优势实在太多:品牌消费能反映消费者的生活理念,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体验,更是消费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与彰显;品牌能节省消 费者的购买成本,减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需要的挑选、鉴别商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因为选择知名品牌是一种省时、可靠、购买风险小的决定。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必须紧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从“小”实施品牌战略,抢占市场竞争的要塞和制高点。
(二)市场竞争形态已转向品牌竞争
传统营销组合包含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这4P’s,由此可分化出四种主要的单一的竞争形态———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竞争、促销竞争。但任何一个单一的竞争形态要么只能发挥企业某种优势,要么只有依赖品牌力量才能实现竞争目标。比如单一的产品竞争,只能发挥企业的创新优势,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较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它需要更具统一、稳定和深层内涵的品牌战略进行统领,以保证产品定位和产品形象的统一和长期、稳定、持续性的延伸和发展。再如单一的促销竞争,其针对性和高效性受到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巨大影响,只有良好品牌形象作后盾,才能成倍发挥促销的效果。因此,品牌战略是一种综合性、层次更高、内涵更深的战略,是其它竞争战略的基础和保障,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才能有效发挥竞争优势。
二、河北省中小微实施品牌战略误区
(一)品牌战略实施是大企业的经营战略
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往往羡慕大企业能一掷千金做广告宣传其品牌,同时感叹品牌建设与已无关。其实,品牌战略大体上可分为品牌战略设计、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宣传、品牌战略维护四个阶段。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害怕建设品牌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看到大企业在品牌战略宣传阶段大手笔做广告、公共关系的这一显性阶段的动作。从资源多寡、市场份额高低来看,河北省中小微企业的确不可能,事实上也不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品牌战略宣传。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可在初期狭小市场区域内,主要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持优良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口碑进行品牌宣传,等羽翼丰满了,再在广告、公共关系等方面加大投入。
(二)品牌传播缺乏系统性管理
目前河北省虽有中小微企业具有了品牌战略意识,但是品牌传播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使企业的产品形象广告脱离了品牌形象广告,甚至产品形象广告取取代了品牌形象广告。为数不少的中小微企业把品牌运作极端地理解为:通过不断叫卖就可以形成,或者必须要通过高额广告费造就,其实品牌运作完全可以不依靠广告。植根于文化内涵的品牌,并不是单靠广告就能深入人心的,企业品牌战略要基于洞察消费者心智资源,重视和消费者的沟通,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系统性管理,造成企业品牌推广的资源浪费,形象错位,无法与消费者的内心形成共鸣。
(三)品牌愿景缺乏战略性规划
品牌愿景是指一个品牌为自己确定的未来蓝图和终极目标,它主要由品牌蓝图、品牌范围、品牌价值观三个部门组成。它不仅仅代表了为品牌工作的员工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更是对品牌的所有显在和潜在目标受众使用这类品牌的终极欲望的表达和描述,品牌愿景可以避免当企业面对不曾预见的威胁时,一个短期解决方案可能导致的品牌方向的偏移,品牌愿景要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描述保持一致品牌愿景能够向消费者准确的传递“企业的宗旨”。目前很多企业要么错误的认为,所谓品牌战略就是给产品起个好名字,找个明星代言人拍个华丽的广告,然后找个专业人士精心炒作一下,在媒体上打重广告,其实这只是一种营销战略而没有上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要么片面强调品牌建设却忽视品牌愿景的作用,缺乏品牌愿景的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必将在激烈竞争中迷失方向,在“合理”的业务延伸中失去衡量标准,导致使品牌发展受阻。
三、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
(一)加强全体员工的品牌战略意识
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对品牌建设可行性的错误认识、对品牌整体内涵的肤浅理解,都来源于中小微企业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较低和战略眼光不够。河北省相当多的中小微企业业主经营思路相当简单,只求能赚,不求多少,企业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竞争。河北省中小微企业业主自身要扭转经营观念,要以发展壮大为企业经营目标,而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不是大企业的“专利”, 中小微企业完全、也应该进行品牌建设。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可结合自身条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和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以品质和诚信来营造口碑效应,一样可在自己覆盖的区域市场内树立强势品牌。
(二)搞好品牌定位,塑造个性化的品牌战略
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一与众不同的明显标志。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要成功打造一个品牌,品牌定位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品牌定位就是让消费者更清晰地识别记住品牌的特征及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都要围绕品牌定位去做。品牌形象竞争并非全方位的竞争,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作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的事项, 而是去操纵已经存在于心的东西, 即将顾客心目中潜在的购买欲望挖掘出来, 使之转化为消费冲动。但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全盘性规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在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工程,来壮大品牌实力,拓展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形象。赋予品牌战略个性化,有区别于他的个性存在,在市场差异化中做文章,品牌战略个性化是品牌生命的核心,是品牌上升空间的基础。美国著名品牌策略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就像一个人的个性,品牌个性既是特殊的也是永续的。”任何一个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都必须顺应市场的变化,尽可能地创造出让竞争者难以模仿或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个性化品牌。
(三)建立系统性、战略性的品牌建设战略
首先,品牌的文字或标识,只是品牌的显性部分,是联系品牌和消费者的桥梁,但它不是完整的品牌。标识和品牌所包含的其他五大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加在一起才是品牌感染和影响消费者的源泉。因此,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要注意品牌的系统性,努力营造符合目标消费群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整体品牌内涵。
其次,品牌建设需要用战略眼光来支持。品牌建设,不象促销策略那样能有立竿见影效果。因为消费者接受、习惯、钟爱一个品牌,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应当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估。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是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建立,只要目标达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而来,在实现目标之后再进行品牌建设的效益评价。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算计着眼前得失,才有目标支撑自己克服困难,摒弃功利性、盲目性和短视性的品牌建设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导,河北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蓬勃的发展,这些中小微企业的兴起不仅繁荣了我省经济,而且为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面对强大国内外品牌的压力,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就成了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劲松.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J].现代企业,2006,(9).
[2]张明立.市场营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黄丽秋.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
[4]李光斗:品牌竞争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31 页.
[5]周朝琦.候龙文:品牌经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王永龙:品牌运营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第194 页.
关键词:多品牌战略;宝洁公司;选择成本;品牌信用度;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13-05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单靠价格优势或质量优势已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只有在二者基础上创造更大的品牌优势才能使企业成为最后的赢家。企业若想在竞争中获取最大胜利,选择与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利用品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企业运用多种品牌战略的内在动因,以P&G运用多品牌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某些行业的产品中,多品牌战略明显要优于单一品牌战略,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并相应增加企业利润。但是多品牌战略也有一定的弊端和相应的适用条件,只有明确了适用条件并克服弊端,企业才能更好地运用多品牌战略,从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宝洁公司与多品牌战略概述
(一)宝洁公司简述
宝洁(简称P&G),始创于1837年的美国俄亥俄州,是全球日用消费品行业的龙头企业。1998年P&G入驻我国市场,于是国内首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随之成立,P&G中华区的总部便设在广州,在上海、韶关、成都、北京等地也均建有宝洁分公司。如今,P&G拥有员工近14万人,拥有23个年销售额,在全球大约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所运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将近40亿人。
宝洁公司最初只生产肥皂和蜡烛,而现在不仅生产护发用品、护肤品,还生产洗衣粉、清洁剂、剃须刀、食品和止痛药等等,产品范围十分广泛,跨越多个行业。在中国,P&G的品牌已有20多种,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潘婷、舒肤佳、汰渍、帮宝适、吉列等等。2014年,P&G年总收入达到近840亿美元。2015年,P&G旗下多种品牌成功入选工信部2015C-BPI中国第一品牌榜。那么,宝洁为何能够如此成功地运作这么多品牌产品,而成为日化行业的翘楚呢?很明显与其开创的多品牌战略紧密相关。由于运用多品牌战略取得较大成功,宝洁因此被尊称为“品牌教父”,成为品牌管理制度的开山祖师。
(二)多品牌战略的界定及分类
1.多品牌战略的界定。多品牌战略,是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与管理的一种战略选择,与品牌延伸策略有很大不同。主要指企业对相同品类或不同品类的产品进行差异化命名,从而通过不同品牌间的互补效应来实现品牌组合资产的最大化。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在新创造一个产品时,要么延用原品牌,要么将新品牌与原品牌结合使用。其品牌间往往关联度很大,一定程度上存在母子品牌与家族品牌的关系。
2.多品牌战略的分类。陈祝平(2004)将多品牌战略划分为有两类:一类为以市场多样化导向的多品牌策略,一类为以产品多样化导向的多品牌策略。前者是指公司对相同品类的产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名称,即“一品多牌”;其着重点是细分市场的差异和多样化,通过创造不同的品牌来适应细分市场的特殊性。如宝洁公司的洗发水行业有海飞丝、潘婷、沙宣等不同品牌,海飞丝专注于去屑,潘婷专注于柔顺而沙宣则代表专业和时尚。每个品牌的着眼点存在差异,可以满足不同市场区间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从而扩大公司总销售额。而后者是指同一个企业的多样品类或同一品类多样品种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品牌,即“多品多牌”;其着重点是产品品类和品类品种的差异,以不同品牌来代表不同品类或品种的差异。如宝洁公司就对其不同产品品类(洗发水、化妆品、剃须刀等)采用不同的品牌。
二、多品牌战略的利益与弊端
(一)多品牌战略的主要利益:增加销售量与利润
1.单一品牌战略的利润分析
孙曰瑶、刘华军(2006)利用“选择成本”将品牌引入品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选择成本与价格共同构成制约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条件。因此,根据品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本文构建新的需求函数:Q=F(P,CC(BC))。其中Q是需求量,P是产品价格,CC是选择成本,BC为品牌信用度。所谓选择成本,是指消费者在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搜寻到目标信息并建立起备选集后,在做出最优决策时所发生的成本。品牌信用度一般指通过异他性品类符号向目标消费者做出并做到某单一利益点承诺的程度,BC=bs,b为品类度,s为品牌策略值。由于b∈(0,1),s=0或s=1,所以BC∈(0,1)。一般在品牌策略操作无误时,BC与CC负相关;又在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条件下,消费者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即CC与Q负相关。因此,BC与Q正相关,即品牌信用度与需求数量成正比。
根据以上分析,以P&G的洗发水市场为例。假设开始只有“海飞丝”这一品牌,其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且等于销售量,边际成本为0。构建简单反需求函数P=BC-aQ,则TR=BCQ-aQ2。根据MR=MC的均衡前提即可推出最大需求量Q0=,最大利润π0=。
随着消费者对头发的其他保养需求产生,公司又推出具有柔顺功效的洗发水,但仍采用“海飞丝”这一品牌名称。因此,“海飞丝”品牌便有两个品类:A品类,偏去屑作用;B品类,偏柔顺作用。因二者同为洗发水产品,故存在相似部分,以相似度θ表示品类A与B相似的程度,θ∈(-1,1),B=θA。当θ∈(-1,0)时,品类B与A存在对立不可替代性,目标市场不同,不会发生利益冲突;当θ∈(0,1)时,品类B与A存在可替代性,单一利益点冲突,对应的目标市场存在交集。因二者品牌名均为“海飞丝”,BC不变,故利用品类相似度θ分别构建品类A与B的反需求模型:PA=BC-a(QA+θQB);PB=BC-a(QB+θQA);由此易得TR=[BC-a(QA+θQB)]QA+[BC-a(QB+θQA)]QB。其中,PA、QA为品类A的价格和需求数量;PB、QB为品类B的价格和需求数量;TR为总收益。
令==0,得最大利润均衡解:QA=QB=;所以总需求量Q1=;总利润π1=。由于θ∈(-1,1),Q1=,Q0=,Q1-Q0=>0;π1=,π0=,π1-π0=>0。
可见“一牌两品”的需求量和利润大于“一牌一品”的需求量和利润。如此便知,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通过研发新的产品类别、细分品类市场的策略来扩大目标顾客范围,提高市场份额,进而增加总收益。
2.多品牌战略的利润分析
单品牌战略通过细化品类能够带来销售量及利润增加,但单品牌品类并非可以无限增加。这是因为,若对过多品类只采用一种品牌,消费者可能无法明确该品牌的定位,品牌信用度急剧下降,促使消费者不再选择该商品或服务,销量大减。另外,顾客的选择成本伴随产品品类不断细化而逐渐增加,使得品类品牌的需求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那么,如何使品类增加却不影响品牌总需求量呢?创立多种品牌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难题,因此多品牌战略应运而生。
仍然采用与单一品牌类似的分析方法,以宝洁的“海飞丝”和“潘婷”这两种品牌为例。海飞丝广告诉求是专注于去屑,潘婷是在海飞丝之后新创造的品牌,广告诉求是护发,柔顺,健康。潘婷在刚上市时多数顾客并不知其是P&G旗下的产品,虽然各自功效侧重点不同,但同为洗发水,故二者属于相互竞争的产品。假设不同品牌的品牌相似度为γ,γ∈(-1,1),与品类相似度性质相同,是表示不同品牌间相似程度的指标。当γ∈(-1,0)时,品类对立,品牌互斥,目标市场不同,各自利益点不重合,但品牌信用度大小难以确定;γ∈(0,1)时,品类存在可替代性,品牌类似,所对应的目标市场存在大面积交集,两种品牌利益点冲突。因为品类相似度过大,顾客对新创造的品牌不太熟悉,考虑到机会成本和其他因素,他们依然会选择原有品牌而不会使用新品牌,因此新品牌的品牌信用度小于等于原品牌的品牌信用度。设P'A、Q'A为“海飞丝”的价格和需求量,P'B、Q'B为“潘婷”的价格和需求量,潘婷品牌信用度为B'C=(1-γ)BC,γ∈(-1,1)。所以构建两种品牌的反需求函数:P'A=BC-a(Q'A+θQ'B),P'B=(1-γ)BC-a(Q'B+θQ'A),总收益TR'=[BC-a(Q'A+θQ'B)]Q'A+[(1-γ)BC-a(Q'B+θQ'A)]Q'B。按照MR=MC的均衡条件,令=0,=0,得Q'A=(1+);Q'B=(1-)总需求量Q2=Q'A+Q'B=(2-γ),由以上单一品牌两个品类的分析可知,所以Q'=Q2-Q1=;因BC∈(0,1),γ∈(-1,1),所以当Q1=γ∈(-1,0)时,θ∈(-1,0),Q'>0;γ∈(0,1)时,θ∈(0,1),Q'
上式表明,当品牌相似程度极小,品类性质对立,品牌的单一利益点不重合时,多品类多品牌所带来的销售量要大于多品类单一品牌的销售量;当品牌相似度极大,品类具有可替代性,品牌间利益存在多处交集,多品类单一品牌的销售量要大于多品类多品牌的销售量,多品牌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当品类的品牌相似时,品牌间相互竞争,顾客更倾向于熟悉的品牌而不愿冒险尝试一个陌生品牌,机会成本加大,导致总的市场需求量较小,所以带来的总效益不如单一品牌策略。这就是许多公司模仿P&G运用多品牌战略,却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当品类品牌的相似程度较小甚至有很大不同时,选择成本和转移成本小,可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市场需求量便随之增加,厂商的利润也必然增加。
(二)多品牌战略的其他利益
1.可有效避免混淆公司形象。作为一家国际性大企业,宝洁公司经营的产品品种从洗发水、牙膏,到咖啡、土豆片,再到剃须刀、纸尿布、感冒药等等。如果这些联系不紧密的产品均采取同一品牌,必然会导致顾客对P&G的形象定位模糊,品牌信用度下降,销量减少。而多品牌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如P&G有很多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名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品牌都是P&G旗下的,可见宝洁公司在进行产品宣传时,着重品类品牌而不是企业品牌。
2.填补市场空白,占领更多市场份额。需求的变化不仅和时代有关,随着地域不同,需求也千差万别。宝洁运用多种品牌策略,对产品进行清晰的差异定位,创造多样情感诉求,从而迎合细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如在中国,为了适应我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Rejoice”改名为“飘柔”,塑造了能够使头发光滑柔顺的柔美形象,“潘婷”则是发质健康的邻家女孩形象。据2001年我国35个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宝洁公司在日化市场品牌占有率总达51%,可见多品牌战略效果明显。
3.获得范围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宝洁公司主要有六类洗发水品牌,十大洗衣剂品牌,三种剃须刀品牌以及多种其他类品牌,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但这些同品类的产品间,相似度很大,难免造成内部竞争。但只要这些品牌是以为顾客提供利益为基础,且市场上还存在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宝洁宁愿让同门品牌竞争也不给其他竞争对手抢占品牌空缺的机会。虽然个别品牌利益可能会受损,但是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总效益增加,达到1+1>2的效果。如宝洁公司将“Rejoice”品牌的“洗发润发一次完成”的核心技术引入到“海飞丝”,使得公司总销售量大增。一种品牌通过充分借用另一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公司营销效力极大提升,取得范围经济,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4.击败竞争者,提高进入壁垒。多品牌战略是企业战胜竞争者,提高市场进入壁垒最好的武器。一方面,企业通过构建产品价格、功效、性质等的差异来划分市场,满足每个差异细分市场的多样需求,培养顾客忠诚度,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插足,加大进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多品牌策略在分销过程中减少竞争对手进攻的可能。如占用销售商更多货架空间,挤压和侵占竞争对手的货架面积,以此提高进入壁垒,令潜在竞争者望而却步。
5.减小品牌操作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金融投资领域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组合策略,运用多品牌战略也同样如此。多品牌战略能够分解公司品牌运营的集体风险,使公司避免将全部资本集中于一种品牌而造成巨大损失。
(三)多品牌战略的弊端
1.投入成本高。多品牌战略,一般需要投入巨大的品牌管理成本,操作难度大,对企业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要求很高。通过P&G的洗衣粉和洗发水几种不同品牌的广告诉求就可看出,多品牌战略建立在大量数据收集和市场分析以及成功的营销组合的基础之上。这些都需要足够多的资金投入,非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无法驾驭的。
2.品牌管理难度大。“将品牌当作事业来经营”是P&G在品牌管理方面的至理名言,针对品牌管理,P&G开创了品牌经理制。品牌管理需要有具备专业品牌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每个品牌经理负责一个品牌产品,相互之间很可能存在竞争,如果竞争过度就会造成低效;而且过多品牌易造成彼此间难以协调,加大整体管理难度,一般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品牌整合实力。
3.不能借用已有品牌的品牌信用度,品牌建立初期发展缓慢。多品牌战略还有个弊端是无法充分利用已有品牌信用度,在初期发展可能较慢。但是宝洁公司却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其用强大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组合弥补了这个缺点;而对于一般企业,若没有搭配适时的广告宣传和配套的营销策略,多品牌战略运用必将走向失败。
结论及建议
(一)多品牌战略的适用条件
1.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多品牌战略并非万能的通式,相对来说,多品牌战略更适合运用于顾客对产品个性化需求较多的行业,如日化用品、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消费者对个性特征需求不多,只对品质、技术方面有要求的则无须采用多品牌战略,如电器产品行业更适合采用单一品牌战略而非多品牌战略。
2.雄厚的企业实力。多品牌战略的投入成本较大,运营管理难度大,需要不断投入广告和周密的营销组合来打造品牌。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力来衡量是否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多品牌战略的管理能力和技巧,进而决定是否采用多品牌战略。
3.建立与消费者紧密联系机制,缜密调查市场,寻找产品差异。多品牌战略并非简单贴上几个商标那样简单,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心理有深刻理解和缜密分析市场以寻求产品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宝洁公司建立了庞大的顾客信息数据库,缜密分析顾客需求并不断升级产品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迎合已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断发展潜在客户。
4.细分品牌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多品牌战略需要每一细分品牌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利润。若该细分市场的容量极小,不能充分支撑企业品牌的推广和生存需要,无利可图,那么运用多品牌战略弊大于利,只会拖累企业。
5.顺应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品牌数量,切忌贪多。多品牌战略重点强调“品牌在精不在多”。随着时代进步,消费者消费观念不断改变,消费需求也逐渐变化,企业要不断顺应市场需要,调整品牌定位,剔除零效益品牌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大的品牌。如宝洁公司就在做“瘦身运动”,要剔除那些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品牌以减少管理成本,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力品牌。
(二)新常态经济下对我国企业多品牌战略的发展建议
新常态经济下,企业要时刻以辩证的视角来对待多品牌战略,不仅要善于利用多品牌战略的各种优点,还要学会规避多品牌战略的各种弊端,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不仅要关注企业利润增长的速度,更要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真正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由以上分析可知,多品牌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品牌战略,能够增加企业的销量和利润,但我国企业必须明确多品牌战略的适用条件,对企业和本行业有清晰认识和定位,结合自身实力综合考虑,切忌盲从;同时也要避免固步自封,盲目自大。
2.强化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调研。多品牌战略实施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对顾客的需求有充分了解。我国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加大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投入,准确定位顾客需求进而辅之以广告来扩大宣传,而不是单纯依靠提高广告密度来培育市场。
3.要不断提高品牌定位的能力和品牌营销管理能力,可以适当借鉴品牌经理制。如果企业自身实力允许,可通过品牌经理制为每个差异品牌量身打造一套发展模式,综合品牌实力必会大增。
4.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当地优势,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品牌,不断进行品牌整合与创新,同时不断强化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和营销创新能力。
5.准确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且产品优质是推动一个品牌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国企业还需在开创新品类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不能仅仅依靠多品牌的空壳子。
参考文献:
[1] 旭.浅谈企业多品牌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2):74-75.
[2] 汤向东.试析宝洁品牌[J].经济论坛,2012,(3):171-172.
[3] 吕承超,孙曰瑶.多品牌战略内在机制的经济分析[J].经济经纬,2011,(6):121-125.
[4] 陈祝平.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4-205.
[5] 孙曰瑶,刘华军.经济永续增长的品牌经济模型[J].福建论坛,2006,(2):67-71.
[6] 贺芳.宝洁公司的多品牌营销[J].管理科学,2008,(11):171.
[7] 李颖.从宝洁公司看企业的多品牌战略[J].中国商界,2010,(2):269.
[8] 李春飚,赵强,薛晓萌.浅谈市场细分及多品牌战略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3,(45):27-28.
既然如此,处于生死关头的电动车企业究竟如何“做”才能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厄运呢?远卓品牌在长期服务客户的实践中发现,当前电动车企业至少要制定好三大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以及HR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才能在市场角逐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良机。
为什么战略如此重要?原因很简单:没有战略,就没有真正的差异化;没有战略,电动车企业就没有未来。电动车企业必须认清战略的这两大意义。但是,什么是战略?简而言之,战略就是创新,就是创造一个差异化的有效的企业成长路径。战略必须有足够的“高度”,必须有足够的“宽度”,更要保障企业成长的“长度”。
其一,先谈品牌战略。很多电动车企业都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电动车企业懂得品牌战略,系统制定品牌战略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做广告的层面,或者说停留在邀请明星代言人的层面。我们说,“纲举”才能“目张”,没有品牌战略,企业所构建的团队大多数是散兵游勇,所做的事大多是一盘散沙,尽管投入不小,收到的结果却很难尽如人意。例如,山叶跳出行业品牌塑造的惯性思维,高屋建瓴地提出“人文电动车”这一新品类。随后,山叶所做的“收孤风暴”、“送智风暴”、“体检风暴”等系列活动都可以纳入“人文”的麾下,形散而神聚,每一次活动、每一分费用都在为山叶品牌添砖加瓦。
值得警醒的是,随着电动车行业全面进入大洗牌时代,企业不做品牌战略规划,运用低层次的品牌策略必然是收效甚微,甚至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很容易理解,没有品牌战略就去做广告,就好比没有做好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就忙着往工地上拉钢筋水泥,忙着搅拌混凝土,忙着讨论房屋装修,忙着讨论空调应该选用哪个品牌。这显然是乱了次序,事倍功半。
其二,产品战略。产品(服务)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的基础与核心,无论产品是自己生产还是找人代工,电动车企业都必须制定完善的产品战略。从长远来看,电动车企业应该具备领先的设计实力以及相关的研发实力,要洞察电动车行业的产品(服务)发展方向,解决电动车存在的“困境”或“难题”,唯有如此,电动车企业才能拥有可以持续的竞争力。例如,山叶电动车成立了“无疆界”售后服务俱乐部,各地区、各品牌的经销商均可以成为其会员,免费享受俱乐部举办的任何会员活动,获得统一品牌推广的机会。同时,山叶推出“山叶才团,送智到家”系列活动,为经销商指点迷津,提供专业策划服务。
另外,电动车企业还应该注意电动车配套产品的发展方向,例如,电动车充电器必然会向着快速充电方向发展,鑫华能科技新近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了快速充电的充电器,值得电动车企业重视。至于电动车电池,则必然会朝着重量轻、电力足、用得久的方向发展。
其三,HR战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忽视的战略,电动车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HR战略。研发需要人,设计需要人,营销需要人,管理需要人,服务需要人,品牌塑造需要人,换句话说,企业最终是靠人。没有完善的HR战略,企业就会在竞争中丧失一部分主动权,甚至会导致企业像竹子一样“中空”式的快速发展,但是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经不起狂风暴雨。
电动车企业万万不可认为,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人,需要的时候自然可以找到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这是一个十分流行的错误观点,误导了许多行业的企业家,而不仅仅是电动车行业的企业家。希望基业长青的电动车企业要认清,企业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拉郎配”。企业要看清自己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依据企业的发展动向来规划自己的HR战略,保障人力资源能够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节拍,或者说,保障人力资源能够推动企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