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衡水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现状 对策

1.引言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们正处于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第二期的结束阶段。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经过本期10年的努力,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到2010年结束,为此我在衡水市市区内对几个健身俱乐部、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健身集中的几个场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运用全国全民健身纲要、健身行动的实际受益等相关理论,对衡水市全体常住居民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和具体分析,力图更好地把握衡水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现状,为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提高全衡水市常住居民身体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各年龄段人群对健身方式的选择情况

通过上表分析,自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很多健身器材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总共有73.3%的市区居民选择此项目用来健身锻炼,其中以中老年人与少年儿童居多;散步慢跑这类单独健身方式也普遍受到大多数市区居民的青睐,而且各年龄段选择比例几近相等,占总体选择的66%;选择羽毛球、乒乓球这类激烈运动的锻炼方式的市区居民以中年人为主体;选择篮球足球这类剧烈并带有对抗性活动的运动项目以青少年为主体;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是老年人的钟爱;体育舞蹈这类高雅运动则以中年人占主体。

2.2衡水市各俱乐部发展情况

经调查,衡水市绿岛健身中心开业一年半,新老注册会员总共超过3000人,爱特健身中心开业半年多也已经发展会员1500多人。这说明衡水市居民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具有科学健身的理念,并且热衷于在专业的地方进行健身锻炼。但这相对于整个衡水市区而言,仅仅是数量极小的一部分人群,大多数市区居民仍以公园广场为健身去向,这主要跟居民消费观念跟消费能力有关,另外大多数居民希望政府加大公共设施方面建设,并希望衡水市体育局能够分派专门的健身指导员对群众健身进行科学指导。

2.3不同职业人员的健身时间情况

通过下表得出,大多数市区居民平日忙于工作学习,只有周末才有时间进行健身锻炼。学生与教职工每天锻炼时间大体一致,应该与学校的统一安排有关。公务员跟工人工作时间固定,并且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没有什么精力或动力去参加健身锻炼,因此只能在晚上或周末参加健身锻炼。而退休人员及老年人则时间充沛,选择空气清新的早晨锻炼的占大多数,另外也有部分老人喜欢上午或傍晚出来锻炼,锻炼方式以散步为主。

2.4衡水市社会指导员现状

衡水市现拥有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总共有350人,但这些人员都为学校教师或专门的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没有人员从事大众性的健身指导。从而可以看出因为衡水社区体育发展并不是十分合理,没有资金提供社区内健身指导员的酬劳,所以,衡水市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健身指导员进行大众健身指导。这是衡水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弊端。

2.5衡水市各类体育比赛情况

近年来,衡水市各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举办体育活动比赛的次数和规模逐年增加。衡水市桃城区农信社组织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以秧歌舞及团体操展现衡水市居民健身热情。衡水供电系统职工运动会在衡水学院体育场隆重举行,其规模有很大扩大:来自衡水供电公司机关、基层各单位、各县公司的27支代表队、88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和趣味两大类别、89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衡水市还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和象棋等单项比赛,在比赛的规模、次数及规格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不论是大型还是小型,单项还是多项比赛,衡水市各类比赛都有相关体育人员对比赛进行合理筹划,编制赛制赛程,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以上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促进衡水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衡水市居民初步建立了健身意识,健身目标很明确,就是以健身娱乐为主。但局限于衡水经济发展与俱乐部规模,真正在健身俱乐部进行科学健身的市区居民并不是很多。衡水市居民健身喜好以健身器材跟散步慢跑为主,衡水市社区体育发展应以这两方面为重点,并要想办法尽快解决社区体育的整体建设,积极响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3.2衡水市居民健身时间以周末跟晚上为主,这主要跟工作时间有关。因此,衡水市居民能坚持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并拥有中度活动量的人不多,也就代表衡水市标准的体育人口数量不多。

3.3为了推动衡水市全民健身的进程,衡水市政府跟衡水体育局应尽快完善社区健身设备建设,提供基础设施,让其有自行运营的功能,尽量在运营之后不再需要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或减少拨款,有了资金保障,就可以分配健身指导员进入社区进行健身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21(3):1-6.

[2]秦椿林.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65-868.

[3]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20.

[4]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1.

[5]任海,王凯珍,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对我国城市的社区体育探讨之二[J].体育学科学,1998,19(3):18-24.

[6]李相如,张建业.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18-20.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有关现阶段全民健身和高校体育开展的现状的资料,针对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及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的潜在冲突进行了探讨。

一、 前言

全民健身运动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体系的一个部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问题与分析

(一)全民健身运动现状分析

查阅了大量全民健身现状的资料,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健身活动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预防许多高发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肥胖症和抑郁症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在高校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将使有关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育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从而促进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的开展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调查结果显示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重要性以及对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数锻炼较主动,且体育锻炼兴趣是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然而,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场地器材,懒惰,学习任务,其他因素、怕苦、怕累、怕脏、怕受伤,同学的影响,体育锻炼兴趣等。高校学生是一个较大并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应当使他们成为一批批经过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学生,成为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

(三)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的积极作用

1、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全民健身的意义。运动、健康、长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持欢迎态度。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外树形象的 “窗口”,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养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

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由增强体质转为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实施使体育教学目标从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注重能力、习惯、兴趣和个性的培养,使体育教学目标转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所谓目标是指某一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教学中按学生兴趣与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班分项目上课,这样做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化、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采用知识、技术传递式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单一封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主性。为了适应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出现了俱乐部制、选项制、三自主、三互动、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

(四)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的潜在冲突

1、具体目标冲突

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增进健康,增加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现阶段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内容冲突

从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的内容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与运用为主,以全面性、规范性、教养性著称。全民健身运动也包括运动技术的练习,但主要是以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作为其特点。另外,全民健身所包含的内容比高校体育要广泛得多,健身方法的选择因条件、兴趣的不同而异,并无严格的划定。当前高校体育不具备这种功能,学生选择身体锻炼内容的余地较小。内容上的单一、缺乏弹性,是影响学生健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展望

随着2008北京“奥运”年的结束,我国必将持续一股健身热潮,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接轨或全面融汇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新理论与重视高校教职员工的体育健身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是高校全民健身体育新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教学思想使体育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符合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然而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具体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条件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冲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伯林.桂林市民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6

[2]丁丰斌. 普通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张金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J].太原大学学报,2002;3

[4]孙洪涛.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2000;1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发展进步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一直是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个高职院校近年来所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山西省高校招生计划来看,高职类院校招生人数超过每年高校招生总数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更要求相关部门要确保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事业落到实处。要培养良好的健身意识首先需要对现阶段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从起点出发,从根本上确保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形成自身良好健身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山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且学生选取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阅读有关的社会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心理学论、高等教育学等教材和专著,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现实需要,并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了检验,进行实地发放和有效回收。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有关内容进行检验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要分析和研究山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需要大致了解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所列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在所调查的部分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中,选择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最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8.8%。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频率较低且毫无规律性,同时也很少进行主动锻炼。由此可以看来,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比较差,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学校和集体的压力下被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情况出现。

2.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从调查中发现,有413人(56.9%)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有好处,在所列举出的七因素中排名第三,而不吸烟饮酒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排在前两位,认可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3.8%和65.9%,同时认为规律作息以及适当参加娱乐活动的人数也比较多。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体育锻炼是保证健康的最基本方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全民健身的认识

我国现阶段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媒体的冲击下,青少年将更多的余暇时间用于多媒体娱乐,而几乎停止了户外的身体锻炼,青少年体质健康也逐年下降,因此,科学看待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表2中看到仍有91.9%的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面健身计划未听说或不清楚,这与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宗旨背道而驰,与我国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的宏伟目标也有较大出入。但是就目前来看,山西省高职院校对于全面健身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让学生真正把全民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去加以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2.4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4中对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目标性极强。调查数据可以充分显示,现阶段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能够形成明确的认识,大多学生能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或者限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无法深刻感受到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娱乐感和幸福感,这部分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是极不稳定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少,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调,锻炼情况不理想。

(2)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民健身的了解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全民健身,而不了解其内容。

(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状况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没有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还没有真正的享受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现状在总体上不乐观。

3.2建议

(1)各学校要逐步增加体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其次,要提升老师的理论授课水平,要求教师要将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全民健身内容结合起来。

(2)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讲授一些流行体育健身项目的参与方法与竞赛规则,让学生对于这些项目的陌生感逐渐消失,同时也增加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

(3)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不同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程,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根据自己对于不同项目的兴趣自由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学校要积极招聘一些大众体育项目专长的体育老师,将类似于瑜伽、体育舞蹈、健身、自行车等近年来社会普及度很高的项目引进到学校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文静,陈建国.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的分析[J].决策管理,2008,21(6):11-12.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39-06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ZHOU Xue-rong1,WU M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ng 210046,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concluded that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ly seeing though the trend, correctly judging the reality, and scientifically predicting the future. The New Strategies for Global Health put forward that the 21st century is a century for mankind to pursue health; the putting forward of the concepts of “Chinese dream” and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d national fitness, are policies making nationals strong and China powerful;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ctive response to the coming of the human health era, also the realistic need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fit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cy, socie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national fitness can promote political stability, consolidate the governing party’s status, boost social development,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duce national burdens and increase national benefits, boos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national soft power, having important strategic value.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national fitness;national strategy

“国家战略是综合一国之力而行之方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1]。2014年10月,国务院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这是建国以来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明确将全民健身定性为国家战略,将全民健身战略从体育系统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民健身战略层次的一次跃升,其蕴含之意一定是重大且值得研究的。为此,刘永国[3]在2014年全民健身报告会上提出:“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要把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分析清楚、研究透彻。”刘鹏[1]在2015年全国群体育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全面理解和具体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全国体育工作者特别是群众体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入思考和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显然,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把全民健身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问题分析清、研究透。

1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

1.1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

20世纪末,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纽约,他们一致认为21世纪人类最需要健康[4]。如今,这一认识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199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全球健康发展政策――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该战略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全面阐述21世纪健康战略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成为指导国际、区域、国家健康行动的战略性文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使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这一指导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5]。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一项《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6]。这项《全球健康新战略》提出的背景源于《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该报告指出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非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发病和残疾,目前约占所有死亡的60%和全球疾病负担的47%,预计到2020年这些数字将分别上升至73%和60%,可见数字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而缺乏运动则是引起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全球健康新战略》强调:“身体活动是改善个人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一个基本手段,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相结合,将成为遏制非传染病增长威胁的有效战略。”因此,它“鼓励各国制定国家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鼓励身体活动以保护健康”,并建议“国家战略应包括与全球战略所包含的那些相类似的特定目的、目标和行动。最为重要的是实施行动计划所必需的要素,即国家身体活动准则”[6]。显然,21世纪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迫切、最重要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将全民健身确立为国家战略,着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这本身也是对世界发展、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展的需要,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发展趋势准确判断所做出的积极应答,也是为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望、增强国家影响力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1.2 全民健身是强民之策和强国之基

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需要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也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体育是强民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强健体魄、振奋精神,促进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所产生的效益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强健体魄可有效开发人的智力与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耐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体力、智力支持;其二,体育培育的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等精神与品质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可见体育与中国梦实现高度相关,中国政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如总书记所阐述: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7]有高度才有远度,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体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回顾历史,古今中外世界强国崛起,其兴盛都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古希腊因有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大英帝国则以获得“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出生地”美誉而载入史册;超级大国美国则是后来居上,跃居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相反,国力衰败与体育衰败却是孪生兄弟,旧中国“东亚病夫”的耻辱给国人留下痛苦的记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历史启示:“没有体育甚至轻视体育,其民族不是衰老,就是丧失生命力。中国欲强,中华民族必须在体质上屹立于世”[8]。体育强是一个国家富强兴盛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育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国兴体育兴,国败体育败。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是强民之策、强国之基。

1.3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体育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迅即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期“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但全民健身无疑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部分。2015年《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群众体育工作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9]刘鹏[10]针对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特别做了阐释,指出“重中之重仍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是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走向强国以群体为本”的重要思想。无疑,将全民健身定位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及抓手的意义重大。首先,这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任何国家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都需要以发展全民体育为基石,一个全民体育薄弱国家是没有资格称之为体育强国的,体育强国须全民体育强,这是体育强国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其二,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方针的最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既定的体育发展方针,为人民健康服务、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我国发展体育的宗旨和任务,也是体育的本质追求。因此,体育发展坚持以群体为本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我国体育方针的必然需要。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当前“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11]。如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总量不足,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能够提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较大差距;体育部门对群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重竞体轻群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不新、措施不实、人员不足、经费不够等方面;群众体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主导缺位或不到位,大群体的格局还没有真正落地。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和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环境尚未在大范围内形成,新机制有待建立[12]。全民健身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目的就是要着力加强体育强国的薄弱环节,改变全民健身落后的现状,给全民健身提档升级,加快全民健身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必然需要。

近10年我国体育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年增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落后、差距很大。我国体育产业对GDP贡献率仅为0.56%,国家财政支出远远大于体育税收。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的税收贡献为90亿元左右,但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体育支出为272.49亿元,体育税收不足财政支出的1/3。2008年至2013年,国家财政对体育财政支出逐年增长,2013年国家对体育财政的支出较2008年增加了50%,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15]。究其原因,主要与全民健身直接相关,全民健身发展滞后导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动力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全民健身发展得好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一定比较高,而全民健身发展落后,体育产业一定是落后的。当今体育产业发展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体育产业分别占本国GDP的3%、2.85%、2.54%、2.00%、1.99%,与此相对应体育人口比例也大大高于一般国家,分别达到49%、43%、46%、48%[15]。而我国体育产业为GDP的0.56%,经常参与体育的人口比例仅为28%(全国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显然,体育产业发展必须依托全民健身发展,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在于全民健身的发展,全民健身发展水平决定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只有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愿意花钱买健康、愿意参与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发展才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民健身间接、隐性的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降低医疗费用,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首先,体育运动增进了健康,就可减少疾病,降低疾病费用,减轻国家负担。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状况,医疗费用的增长超出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给各国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也面临同样问题,每年卫生资源消耗高达6 100亿元,因疾病、伤病造成的损失约7 800亿元,合计14 000亿。而体育是疾病防治与干预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健康新战略》中体育被认为是非传染病(慢性病)的克星,在《加拿大体育》报告中,体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本最低的增进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的手段”。报告还指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将减少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10.3亿美元,减少结肠癌治疗M用40.7万美元,体育产生的隐性经济效益是巨大的[16]。其二,运动强健了体魄,就可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强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健康可使人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人的智力与体力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证明:“体育参与者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精力、耐力与决策能力。体育参与者的生产力高于非参与者平均水平的12.5%”[16]。显然,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GDP,但健康不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呵护培植,而体育是获取健康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手段。

从未来人类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民健身与经济发展关系也会日趋紧密。有未来学家预测,未来财富的五大趋势是――生命经济、永生经济、娱乐经济、人本经济、宇宙经济[17]。前4种经济都与人的生命健康、与全民健身高度关联。显然,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未来,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这既是发展体育产业根本之策,也是减低医疗费用,提高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为国减负增利目标的需要,同时全民健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值得开发与利用。因此,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4 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18]。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发展摆在国家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见平也强调其重要性,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9]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定要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全民健身是一项惠及全民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精神世界的文化活动。首先,全民健身高扬的是人文精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全民健身的经典口号,也是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健康为本,彰显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是全民健身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终极关怀的重要体现。其二,全民健身倡导的是科学精神。全民健身引导人们崇尚科学,摒弃落后与愚昧,帮助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延长人的生命。其三,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公平正义、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协作、志愿奉献、顽强拼搏、乐观进取、人与自然和谐等。因此,体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锤炼国民精神品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重要手段”[20]。体育精神更是获得了我国著名学者的赞赏与高度评价,称其“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与发展的基本精神”[8]。显然,全民健身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过去由于受传统体育观影响,人们对全民健身价值认识肤浅,仅滞留在“健身”工具的层面,而缺乏从文化视角对其价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人类社会对体育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丰富的精神文化得到了深度挖掘与充分肯定,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如2007年欧盟首次发表《体育白皮书》,就全面阐述欧洲政府的体育观点,认定体育具有“培养积极向上的公民”“促进社会包容、整合与平等”“分享欧洲的价值观”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功能。英国认为“体育是突破社会壁垒的一个最佳方式,须充分发挥其潜力”;澳大利亚强调“体育有助于传播重要的澳大利亚价值:志愿服务、合作、领导力、团队合作、迎接挑战、战胜逆境、追求卓越。体育在构建健康社区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日本在2010年提出《体育立国战略》,其总体目标就是“确立新的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软实力阐释的最为到位的,是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他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21]我国2011 年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给予全民健身价值定位,“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更是对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专题阐述,“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软实力。通过体育促进并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2]。全民健身文化倡导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体育精神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普适性、永恒性,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文化价值功能,繁荣中华文化,优化国民精神品质,这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伟大世纪。全民健身事业关乎到人类发展、国家发展、体育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需要。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国之力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提档升级,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发展,使全民健身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得以充分释放,在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及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做出更大献。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 刘鹏. 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EB/OL]. [2015-12-20]. http:///zhengce/ con.

[3] 鲍婷. 促进全民健身 建设体育强国――2014 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发论坛暨全民健身优秀论文报告会综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15(3):3.

[4] 万承奎. 21世纪健康新概念[EB/OL]. [2015-12-20]. http:// /p-398101.

[5] 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p-554301.

[6] 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 /chinese/esa.

[7] 薛原. 建构体育发展大局观[N]. 人民日报,2014-01-10.

[8] 李力研. 野蛮与文明[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71-269.

[9] 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意见[EB/OL]. [2015-12-20]. http://.

[10] 刘鹏. 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EB/OL]. [2015-12-20]. http:///ty/2.

[11] 体育局长会刘鹏讲话解读:科学规划 改革创新 [EB/OL]. [2015-12-20]. http:// /n16/n.

[12] 刘鹏. 2014总局系统全民健身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13] 林祖华. 论民生的内涵和特点[J]. 理论与改革,2012(3):15.

[14] 刘鹏. 政策解读: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N]. 人民日报,2014-10-22.

[15]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EB/OL]. [2015-12-20]. http:///news/cha.

[16] 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C].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1998:34-37.

[17] 王小平. 第二次宣言[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5:576.

[18] 汪宗田.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 江汉大学学报,2014(1):6.

[19] 慎海雄. 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N]. 文汇报,2014-01-01.

[20] 刘鹏. 一项面向民生的体育健身工程[J]. 求实,2011(10):51.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人口健康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农民的体质健康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方面。在当前对成人体质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体质现状分析及探讨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影响,研究体质纵向发展规律得还很少,尤其对农民体质纵向研究及探讨得更少。本文旨在探讨2006-2010年期间江阴市农民体质的纵向发展变化特点,分析其原因及发展变化特点,通过对该地区农民体质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与完善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江阴市农村成年人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规律,本文根据2006-2010年间采集的江阴市农村成年人体质调研的基本数据,具体对其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6-2010年参与体质测试的江阴市农村成年男女(20-59岁)

2.研究方法

(1)测试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和体重。

(2)测试仪器和器材:国家体局总局审定合格并指定的产品。

(3)数据统计处理: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双侧t检验各指标三年间的显著性差异P

三、研究结果

1.身高

苏南地区20~59岁农村成年人身高的测试结果显示,男女身高总体呈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并且2010年度男女身高均值都低于2006、2008年度,但随年龄下降趋势相对较平缓。

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成年男子身高峰值在20-24岁,而2008、2010年身高峰值为30-34岁;2006年数据表明男农随年龄增加而呈快速下降趋势,2008、2010年而相对下降趋势较平缓;2006年男子在39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而2008、2010年在49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如图1所示。

从农村成年女子身高测试结果的数据来看,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上升阶段,如2006、2008年35-39岁年龄段,2008、2010年度则下降趋势较为规律。如图2所示。

2.体重

此次监测结果显示,农村成年男子的体重随年龄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男子2006年的峰值在30-34年龄段,而后呈快速下降趋势;2008年先快速增长至30-34岁,而后平缓生长至35-39岁,然后继续快速增长到40-44岁,达到峰值后急速下降;2010年快速增长至25-29岁年龄段,然后平缓下降。如图3所示。

从农村成年女子测试数据来看,2008年体重峰值出现在35-39岁,并在下降至50-54岁后有个往上增加的趋势;而2006、2010年体重峰值则延后至45-49岁,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

四、分析与讨论

1.身高

整体来看,2006-2010年间,男女都以2010年度测试结果最低,表明江阴市农村成年男女身高均呈下降趋势,但从2010年度各年龄段变化趋势来看,相对其他年份测试结果下降趋势较平缓。

男子在20-24岁年龄段三次测试结果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女子在35-39、40-44岁年龄段三次测试结果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阴市农村成年男女身高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青年和中年人,相对于以前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种变化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体重

整体情况来看,2006-2010年间江阴市农村成年人体重三次测试结果比较,总体变化趋势不太明显,表明江阴市农村成年男女体重发展趋势控制较好。

男子在同年龄段比较,2010年的所有年龄段指标都比2006、2008年度平稳,并呈略微下降趋势。三次监测结果显示,在20-24、25-29、40-44、55-59岁年龄段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

女子三次测试结果显示,在40-44、45-49岁年龄段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阴市农村成年男女体重指标总体较往年控制较为理想,表明农村成年男女参与体育锻炼和控制饮食结构等方面做得较好,这种变化趋势值得欣喜和肯定。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江阴市农村成年人的身高整体上男女均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中青年下降幅度较大,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2)江阴市农村成年人的体重整体上相对于前几年控制较好,尤其是中年以后下降较平缓,此变化趋势较为理想。

2.建议

(1)有关部门要长年定期开展农村居民体质监测工作,以便及时有效掌握农村各类人口的体质动态变化趋势,并及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