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的认识

生物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的认识

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49-02

初中生物教学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学校认为是“小学科”,学生认为是“副课”。生物教师也处在两难境地。学校不重视,职称难评。这给生物教学增添了太多的困难。但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生物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教好生物课的必要性。故而,在困境中也要想方设法将生物课上好。如下是我20多年教育生涯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针对生物学科的特性,注重生物学科的实践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和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物学知识,学习生物学知识。如学习生物分类知识时,老师的说教显得很无力,很苍白。学生也没有兴趣学,我上学时就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当我们把学生引入大自然中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面对丰富的植物对学生讲它们的名称、特性、经济价值时,学生的兴趣就有了。这时我们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特征介绍给学生时,学生在这种实物的直观刺激下,学习的效果会很好的。学习植物是这样,学习动物也能这样。我们介绍动物心脏的结构时,只是老师讲,学生很难懂的。但当我们把动物心脏的结构模型或是心脏实物放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很容易的就明白了心房、心室、动脉、静脉是什么了。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明确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旨。这种学习过程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学到了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时,选题原则是选题适度,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有利于课堂教学。所选课题来自教材,来自生活。同时一定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客观评价。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如在进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假设,组织实施,得出结论。学生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可能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节、问题出现了。这时就会想办法,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利于生物教学。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有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引课时就要让学感兴趣。让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的进入学习状态。

2.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有其独特优点。动植物资源的丰富多彩,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介质。我们利用多媒体将丰富多彩的图片、精美的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视觉刺激下学生学习生物是一件很好的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境让学生美不胜收,留恋其中。我们用这美仑美奂的刺激抓住学生。这时生物教学也变得容易多了。

3.结合时事适时教育,让学生对生物感兴趣。生物学本来就同人的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发生的不少事都于生物学有关。这时我们利用这些时事去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陕北上世纪90年代的兔子事件、因“华南虎”事件而名噪一时的周正龙仍旧坚称自己没有骗人,他说自己去年9月上山再次看到老虎,可惜准备好的相机没电了。今年前8月发生9起血铅事件珠三角大气污染事件等都于生物学有关系,相关联。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时事教育学生。引起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

4.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我们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生物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是在实验中获得和得到验证的。我们必须注重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有很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的实验硬设备基本建成,而软设备还有不足,这时就要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利用实验硬设备,开发性的利用实验软设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实施这些实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生物课打好了基础。

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探究教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1.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发达国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工业生产出现了崭新局面,特别是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腾飞状态,世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极大缩短,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其中最主要为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6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对科学认识发生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就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为适应这种社会现实,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源于美国,继之响遍世界。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 j.schwab 1909-)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

2.思想渊源:

探究思想的渊源应迫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404年)的问答式教学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正确地看到,只采用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从课中学”有局限性,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变化。他主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教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或事物。施瓦布则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从理论方面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性;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

此外,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与探究教学几乎同时产生,有许多相近之处。美国教育家兰。本达女士以小学自然教学为基础创设的"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colloquium"教学法(译为“探究—研讨”教学法)在对感知材料的认识上与探究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探究教学理论内涵:

1.探究教学的概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

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美国教育中实施探究思想的两个突出的典范是:

(一)由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简笱bscs)引进的,用于中学生物学的课程和教学模型。

(二)社会科学课程设计。

2.探究教学的结构:

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

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一程序: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验验证等),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实验,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解释资料,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

3.探究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

(1)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

(2)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3)探究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理科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探究教学力求通过活动的过程引出观察与解释,数据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差别来。bscs中就用了许多对科学本质作尝试性说明的论述,如:“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未能发现这是怎样发生的。”“关于这一情况的证据是矛盾的。”等等。它用了称作“探究记叙”的语言来代替浮夸的结论,它描述了生物学探究的过程。“科学事实”也不再作为事实本身的结果来学习,而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经过选择后引出的要素。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

(4)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bscs的实验室计划是分组设计的。这些计划使用学生进行一种真实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首先向学生提出科学家已经熟悉的材料和已有解决办法的问题,而后“随着问题的深化,学生便渐渐接近知识的前沿。”这样学生模拟了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不再是为取得好分数,要受到父母或教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探究过程有独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要在讨论中强调对旁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依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研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4.探究教学与结论式教学比较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教学思想上,结论式教学认为科学概念、结论是经过验证的,法则、定律是完备的,不可变的。探究教学认为科学概念是暂时的,可变的规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目标上,结论式教学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发展,以学生记忆科学结论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方法上,结论式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或有关科学原则的教条。探究教学以过程为中心,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概念。

师生关系上,结论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是师“授”生“受”的形式。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点拨、提供材料,帮助完善实验。

教学内容上,结论式教学偏重于系统化的分科知识,只讲结论,不讲或很少讲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教学精选典型的范例性的探究实验,以探究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

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Abstract: Biological pedag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normal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so as to make students really learn to study.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bas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pedagogy. Then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eta-cognitive ability they could meet the need of education reform.

关键词: 元认知;元认知监控;生物教学论

Key words: meta-cognition;meta-cognitive monitoring;biological pedagogy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47-02

0引言

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1-2]。元认知监控就是个体对学习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的一系列调控过程。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将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它是元认知的本质核心。究其实质,元认知监控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已成为影响其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3]。

1元认知监控在生物教学论中的作用

1.1 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学习过程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范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知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能解决,就很少再去挖掘,也搞不清教师的教学机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在师范院校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将改变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它能让师范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元认知结构,并在原有思维水平和理论层次上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它在学法上强调调节、监控、评价和反思,加深了师范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改变了学习中不懂提问题的弊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有助于师范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训练生物学思维的能力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始终贯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元认知理论,提高元认知水平,利用它对思维进行监控、调节、评价、反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的体验,引导师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懂得为何要这样思考,而不去那样考虑,让他们知道提高生物学能力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生物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并逐步转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不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生初具现代教育理论的构架,必然会促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自觉地提高素质。生物学学习中若能自觉地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培养与完善元认知能力,就会逐步地转变以继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打破书本权威论的老观念,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问题,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的意识,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挑起教育改革的重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2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学习困难时更能表现出坚持性与坚韧性,对学习结果持较乐观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效果。研究表明[4]:元认知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受动机变量的调节和制约;学习动机对元认知具有“供能”的作用,它们能够激活自我调节技能和执行技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地进行计划、监控、调整等元认知活动,必须以个体的自发性、自主性为前提。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就要首先启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

2.2 提高学生的计划能力在认知活动的早期阶段,计划主要表现为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分配学习时间等,因此个体的计划能力就体现在目标设置、策略选择和时间规划等方面上。首先个体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包括材料的数量、性质、难度等方面,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材料进行重新表征,并明确要达到的学习任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个体策略的选择能力除受个体对任务的认知影响外,主要受个体所拥有的策略知识的多少及应用策略知识的灵活性的影响,即个体策略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某一策略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某一策略如何用和何时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的策略迁移能力的形成还要靠个体在大量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策略掌握的牢固性与迁移的灵活性离不开个体在具体情景中的真实情感体验的参与。因此在生物教学论的学习中教师应尽量向学生提供变化的多情景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策略选择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个体的监控过程可以分解为检测过程与调节过程,相应的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也就需要加强个体的检测能力与调节能力。

2.3.1 检测能力的培养自我监控是元认知调控的关键过程,个体只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客观、有效的监测,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自我监测的结果是元认知调控的依据与前提。自我监测能对个体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与学习注意关联在一起的自我监测,能够增加个体分配到学习任务上的时间,使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并会提高学习效率。在没有额外奖赏和强化物的条件下,自我监测也会使学习者受益,它能使个体受内驱力的影响而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为加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可采取以下方式:①自我记录。在增强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各种方法中,最普遍也较易操作的是自我记录,此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或在学习活动后写一份学习记录表或学结表。记录的内容一般涉及某一学习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持续时间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的监控意识。②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在学习之前或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构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习过程或检查自己的学习质量。通过不时的自我提问,学生能更加集中于自己当前进行的任务,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把握自己学习的趋向,引导自己沿规划的步骤有序地进行。学习者如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会很快地提高自己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力,特别是自我监控能力不高的学生。

2.3.2 调节能力的培养个体在准确的监测后,经过正确的判断,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标准检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是否沿着预期的方向进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计划,是否偏离了学习目标等等。如果与计划相合则继续自己的学习;如果不一致,则要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失败的原因,然后针对症结采取补救措施,调节学习过程,重新计划或安排自己的学习,最终达到预计的学习目标。

2.4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反思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从学习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并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评价[5]。从而有利于个体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把握学习的规律,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学习。

2.4.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评判的过程。自我评价的对象可能是行为的进展,如学习的速度、持续的时间等;也可能是行为的总体表现,如是否达到目标、自己是否尽力等;还可能是自我监控的准确性,如是否关注到了行为的某些方面、对行为的某些方面的注意是否充分等。个体的自我评价在掌握和应用学习方法与学习监控中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具有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激励的功能,自我评价能为行为提供自我导向系统,并且积极的自我评价还能为行为提供动力的支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让学生在每次学习前设置具体的行为目标,然后让他们参照这些目标来检查自己的成就情况。②提供一些具体的标准,让学生对照这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③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延迟给学生反馈,让学生首先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④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现实的评价,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吻合时,对他们进行强化。

2.4.2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认知风格、思维特点和学习进程,通过内在的分析、比较,对自己及学习过程进行审视与剖析,及时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并从中悟出自己学习的规律,寻求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心理进行调适和控制,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日记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有效方法,是强化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

3结束语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到课堂教学中,这向中学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未来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学会积极面对各种变化和困境,中学生物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在生物课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加强自我监控的运用,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基础中学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Cognitive monitoring. In: Dickson W P(E d).Children'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2]Bake L ,brown A 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In:Pearson P D(Ed).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M].New York:Longman,1984:353.

[3]孙凤娟.元认知监控与自主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6.

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高中生物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人类等生命现象的学科,是对初中生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会对生物有一定的认识,高中生物教学相比初中生物来说,内容更加深奥,生物公式更多。而且高中生面临高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高考放在首要位置,导致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以应试教育为主

高中要面临高考的大关,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把应试教育放在教育的主要位置。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顾忌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再加上高中生物知识比较庞杂,有些知识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采用大量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查,结果使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只掌握了应付考试的方法,却没有理解生物的真正内核;只记住了大量、表面的生物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以通过考试为主要目的,忽略了人文教育的培养。

2.教学理念和手段落后

笔者调查发现,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和手段落后的现状。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为主。生物学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传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如何应付考试上面。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书面的了解上,缺乏相应的操作经历,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不足,很难提起生物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要静静地听讲即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生物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很难提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及,但教师很少或不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或是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和学生的具体特点等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想法,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虽然高中生面临高考大关,但是在高中教育中,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教育,尤其是生物教学,教师必须要融入人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生物学。

1.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以知识教学和技能掌握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物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方式极为单一,基本上是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全被忽略。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变得更加便利;另一方面,科技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扰,如基因问题、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这些都需要将科学教育同人文精神相结合。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都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导。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以应试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机械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于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学生提不起生物学习的兴趣,人文思想更是贫乏。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把重点只放在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上,还要向学生灌输相应的人文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利弊影响等,进而形成全局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生物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入人文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比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生物群落的演替”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手段查找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最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过程中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引入人文教育。

3.优化评价提高人文素质

生物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66-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节奏加快,各种社会价值观念混杂,人类发展需要提倡人文教育。科学研究逐步深入,生物学的很多研究如克隆人技术曾经受到各种非议,科学研究如何避免走向异化,也需要以人为本。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着力。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建设者,更是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社会公民。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时,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才能让生物教学更富有人性化,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环境、尊重生命、关心健康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宿舍,更好地利用初中生物的教学价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对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人文教育旨在促进受教者的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发掘生物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是可贵的,人人都应该尊重生命。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潮充满好奇也容易受到影响,对事物真假优劣的辨别能力较弱。同时,他们的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容易走向极端的心理状态。当今社会也有些孩子过度追求刺激,将生命视作儿戏,不懂得保护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善待自己的生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人体的营养、呼吸、营养物质的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中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与自然地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人不能一味地开掘自然的资源,也不能无视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强烈的人文精神,教学生尊重生命体,尊重自然,尊重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生态道德。在课堂实验中,引导学生尽可能不对生物造成伤害,尽可能采用人工饲养的动物,用完之后放回大自然。例如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专门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爱惜身边的每个生命。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当地的外来物种进行调查,把握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侵害,提高学生在生态学方面的素养。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初中生物教学提倡探究性的学习,设计的很多实验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科学、严谨地进行实验,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想当然。例如,在测定酒精对金鱼心率的影响试验中,学生会发现金鱼的心跳速度太高,很难以一分钟为时间进行测定。经过思考,有的学生测的是10秒钟之内金鱼的心跳速度,也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酒精浓度对金鱼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时间界限内金鱼的心跳也有可能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论证。

同时,在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教师可以借故事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到人类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也是不断发现真理、排除谬误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前行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养

科学教育不需要冷冰冰地进行,渗透人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版的初中生物教材注意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很多单元中间设计了人文教育的内容。

总之,做好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渗透,才能使生物教学更加深入人心,才能充分发挥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要把握人文教育渗透的方式,且不可本末倒置,也不可牵强附会,而是以人为本,让初中生物教学更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而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