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再生能源概念

可再生能源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再生能源概念

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环经济及其研究现状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措施,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建立循环链,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概念、运营模式、发展体系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没有进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应用研究,本文试着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应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旅游区清洁生产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类认识和利用有着相当长历史且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储量庞大;环境污染小,干净清洁,对环境友好。目前,许多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使其在全球总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随着一大批成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应用中的意义

(1)节约运营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简单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所以乡村旅游区对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设备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几乎没有花费,且经济环保,能够节约乡村旅游区的运营成本。

(2)降低常规能耗

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储备,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有些旅游区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依据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体系,把其应用到旅游区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区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规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实现乡村旅游区的生态化发展。

(3)净化生态环境

常规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烟尘和燃烧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光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且燃烧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或不正当处理给旅游区造成明显的污染。应用可再生能源,没有SO2、CO2烟尘排放,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不会对旅游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净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应用的推进措施

乡村旅游地多是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如常规能耗过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废弃物随意堆放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乡村地区的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去,对于乡村地区节能减排、优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及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政策激励

与传统常规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旅游企业难以接受,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区的应用。第一,制定激励政策。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根据乡村旅游区的规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针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激励政策。第二,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对乡村旅游区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收、价格补贴等优惠,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补贴。

2.技术改进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工作,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使一批处于试验阶段的技术达到推广层面,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欧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积极的引进并学习消化。

3.观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一种环保型、无污染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但是由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没有引起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的重视。应该积极的引导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潜在优势,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和价格优惠,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广

我国乡村旅游区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能源利用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更是缺乏。建立乡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将会为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所重视;二是其所建立起来的运作模式将会为其他旅游区借鉴,为其他旅游区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经验。③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

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前言

我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探明储量为31.6亿tce;还有其他如生物质能源等。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开发及利用上却很少,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为此,我国财政部制定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经济激励手段来鼓励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本文就财政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 可再生能源

1.1 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是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光能、沼气、生物质能、风能等。

1.2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的战略意义

1.2.1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2.2 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1.2.3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1.2.4 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

2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可再生能源技术一般都为高新技术,其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因其高昂的成本,效率又不是很稳定,使其在市场无法与常规能源技术相竞争,这大大的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推广,因此为了促进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结合应用,世界各国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制定了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

2.1 国外可再生能源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2.1.1 投资补贴

顾名思义,投资补贴是对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者进行补贴,在世界各国,国家财政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补贴比较普片,且覆盖多种方面技术,如美国,企业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发电的投资可以永久享受10%的抵税优惠。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地热发电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巴西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30亿美元,对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70%的建设费。德国是最大的风电生产国,政府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一直为风电场的建造者提供补贴。

2.1.2 用户补贴

用户补贴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如美国对购买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的房屋主人,其投资的30%可从当年需交纳的所得税中抵扣。

2.2 国内可再生能源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面,财政上给予了补贴,比如,对农村的小水电建设,小型风力发电,沼气建设,太阳能建设等都给予了财政补贴。2009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补助地源热泵技术应用60元/平方米,一体化太阳能热利用15元/平方米,以分户为单位的太阳能浴室、太阳能房等按新增投入的60%予以补助。用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项目的资金不得低于总补助的90%。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对纳入示范的城市,中央财政将予以5000万元的专项补助。随着国家财政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的推进,地方政府也准备了专项资金投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3 国内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政策的不足

我国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期,资金来源基本为政府的财政融资,与市场融资相比,财政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范围狭窄,因缺乏一个统筹资金、协调行动的管理机构,财政部门受本部门利益影响,盲目投资,投资效益低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融资机制,导致行业投资渠道单一,政府成了单一的投资主体,只靠财政补贴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我国为了鼓励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曾出台了关于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等。但所制定的政策缺乏以市场导向的运行机制,导致在政策执行效果方面不理想。由于缺乏目标机制,难以制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规模及其政策,政策激励不够,也在无形中制约了投资信心。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政策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行政手段,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支撑,我国目前政策体系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经济激励力度不够,相关政策缺乏协调,多数政策效力层次太低。

4 完善可再生能建筑应用财政补贴的政策

4.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总结世界其他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经验,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许多国家政府从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包括不限于增加财政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税收优惠、生产抵税、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等,比如美国,提供消费税优惠,通过税收优惠,废止过时的不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定,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的开发利用,又规定了生产抵税和生产补助两项优惠。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每生产1千瓦时的电量可享受从当年的个人或企业所得税中免交1.9美分的待遇。通过国会年度拨款给免税公共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和农村经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即每生产1千瓦时的电量补助1.5美分。

4.2 完善法制保障设立专项基金

为了确保政府的财政补贴能具体落实,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立法。我国应当加强对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监督,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和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为了保证有稳定的资金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支持,可以设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基金”。

4.3 其他相关配套政策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我国应采取其他的相关政策措施,如设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管理与监制等,以配合财税政策的实行。

5 结语

虽然我国的财政补贴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我国应当调整和完善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财政补贴政策,创新各种财政补贴手段,完善投资补贴办法,拓宽补贴资金渠道,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香,张雪梅.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浅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2).

[2]晓武.可再生能源能否担起能源供应大任[J].节能与环保,2006,(02).

[3]孙金颖,刘长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经济政策研究[J].建筑科学,2008,(04).

[4]师连枝.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障碍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7,(02).

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互联网 微电子技术 应用

1 分布式储能技术

传统的电力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储能、蓄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等。而在以上储能技术当中,比较成熟的就是蓄电池储能,并且铅酸蓄电池在各行业当中被广泛应用,这也是其他储能技术无法比拟的。然而,在可再生能源不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传统的电力储能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以,应研发出高效小型储能器以及储能管理系统,这也将成为分布式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需求。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较高,其能量密度较大,循环寿命相对较长,而且具有无记忆效应,所以,是当前电子产品中的主要电源,并且成为新能源汽车中重要的技术路线。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分布式储能器中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电池的电解液容易出现爆炸,而且电池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分布式储能器应在多个方面予以突破与创新,而超级电容电池比较适用在分布式微电网当中。因为,超级电容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成本不高,其比能量和比功率都相对较高,循环寿命更长。所以,同其他电池相比,电容量受到温度影响的程度比较小,所以,有可能成为全新的分布式储能器。其中,超级电容主要就是把两个无反应活性多孔电极板悬浮在电解质当中,而在极板加电以后,极板就能够分别吸附相应的离子,进而形成等效超高密度的双层电容器。超级电容电池把双层电容器和铅酸电池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功率,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使得电路更加简化,比能量提升,减少了整体费用。然而,超级电容电池中重要的技术就是碳材料,所以,在有限的尺寸情况下,扩大极板有效表面积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要想解决负极板中存在的硫酸盐化现象,则可以增加其中所含的碳含量,进而对负极板中的PbSO4积累予以抑制,最终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2 信息采集芯片技术

可再生能源互联网与传统电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且为实现能源的共享及运行的高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型信息采集芯片在可再生能源互联网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当中的深度融合。

其中,可再生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实现电力网络的信息化,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采集芯片的不断发展,然而,这也是可再生能源互联网信息的主要特征所决定的。

2.1 海量的数据信息

因为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当中的信息,其来源空间分布的十分广阔,并且数据量比较大。所以,信息采集芯片就要在能源互联网中进行海量装备,进而保证实时并且广泛地监控电力网络的状态,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可靠程度。

2.2 信息的多样化

在能源互联网当中,信息种类较多,所以,要采集多样化并且多功能的信息。最关键的就是对与电学相关的信息,因为这部分信息不仅能够对电能进行监测,同时还能够确保电能质量所需的质量。此外,需要采集与非电学量相关的信息内容,这样就能够直接地反映出电力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当可再生能源大量地接入网络以后,确保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就是所获得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与分布式储能装置的状态信息数据,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严格地调度与监控。在微电子微机电系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了成本偏低且能够集成传感的方案,进而更好地对能源互联网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

3 通信芯片技术

可再生电网和信息网络是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的安全与可靠也同样是可再生能源互联网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所存在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主要就是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能够保证可再生能源互联网运行的正常。但是,互联网开放程度较大,很容易受到攻击,所以,把电力网络全部暴露在互联网中并不安全和可靠。因此,在具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应用当中,一定要建立其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另外一套通信体系,确保信息的传输是安全可靠的。而电力线通信是最佳选择,电力线路与电力网络都是封闭的,同互联网是物理隔离,很难受到攻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电力线作为重要载体,利用PLC来控制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然而,PLC芯片本身存在问题,而且,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的规模比较大,信息采集点比较多,所以,只是依靠PLC是很难将全部通信需求覆盖的。所以,可以采用无线传感网络当作PLC的补充。这样一来,信息采集就可以配备无线传感通信芯片,而且,部分无线传感通信芯片还可以在电力线处获得电能,但是也有部分无法获得电能。所以,需要将低功耗芯片技术同微型超级电池相结合,进而使芯片的使用寿命更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当中,微电子具有支撑作用,而且在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的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可再生互联网当中的微电子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可以加快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慎航,孙莹,牛晓娜等.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源互联网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5):104-108.

[2]王继业,孟坤,曹军威等.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5):1109-1126.

[3]姚建国,高志远,杨胜春等.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23):9-14.

[4]孙秋野,滕菲,张化光等.能源互联网动态协调优化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4):3667-3677.

[5]董朝阳,赵俊华,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5):1-11.

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用能需求快速增长。而我国太阳能、浅层地能资源丰富,适宜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合理满足建筑用能需求,是减少能源消耗、优化用能结构的重要手段,而各级财政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应更加有所作为。

1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基本情况

1.1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辐射总量高于586kJ/cm2•a的一、二、三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另外,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据估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每年浅层地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每年可利用的热量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如有效开发利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亿吨。

1.2我国建筑用能需求增长迅速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m2。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热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更加普遍,建筑能耗增长迅速。据统计,1996~2008年,我国的建筑商品总能耗从2.5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6.55亿吨标准煤(不含生物质能),增加了1.5倍。建筑节能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

1.3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生活用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示范、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0年底,我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超过15亿m2、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超过2亿m2,太阳能、浅层地能成为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热水、采暖制冷等生活用能的重要模式,显著改善了建筑的节能性能和居住品质。

2财政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的功能与作用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政策引导。由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在发展初期具有高投资性、高技术性及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为此,中央财政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

2.1从项目示范到城市示范,发挥财政制度建设功能根据市场发育程度,中央财政不断调整政策,从项目示范到以市县为单位整体推广,建立了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机制。首先,针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初期面临技术集成度差、标准制定滞后、初始投入高和市场普及程度低等问题,2006年,中央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组织实施项目示范推广,至2008年,共支持实施了四批371项示范项目,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作用,激发了市场需求。为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2009年,财政改进支持方式,由“项目示范”转向“城市示范”、“农村推广”,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实现由点到面的转变,充分发挥示范整体效应。同时,中央财政在制度建设上突出约束性和指导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资金使用上,在专款专用的约束性条件下,鼓励地方创新资金运作方式,综合采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资本金注入、设立种子基金等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任务目标上,对工作进度进行约束,尽快发挥示范作用,同时鼓励在确保完成已批复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

2.2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财力保障功能为有效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预算安排,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06年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启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示范;2007年、2008年安排资金12亿元,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2009年创新支持方式,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推广。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据统计,2010年我国光热、地源热泵等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超过750亿元,建筑行业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增长最快、效果较为突出的行业之一。

2.3地方积极出台支持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在财政政策引导下,地方积极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支持政策,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推广政策的出台,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截至目前,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深圳、湖北、山东、河南、海南等20多个省市,均制定了“太阳能光热与建筑结合”规划,并强制要求12层以下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如深圳市规定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12层以下住宅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浙江省要求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利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等。

3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建筑用能中的比重依然较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发应用领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3.1产业技术支撑不够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和热泵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太阳能光热产业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但产业集中度较低,前二十强企业集中度约45%,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由于太阳能光伏生产与国内需求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加之整个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热泵产业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通过国外产品或者主要以国外的原配件来进行产品组装,企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机组的生产能力,包括压缩机等大量依靠进口,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非常低。

3.2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目前,若干有关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已实施,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方面,特别是光伏与建筑结合的标准以及并网建筑光伏的相关技术标准仍比较欠缺。此外,国内现有的3个光伏产品性能的检测机构,尚未获得国家认监委的授权。此外,我国还未开展国际通用的对于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认证工作,没有国家级光伏产品检测机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和未进行产品和建筑应用系统认证,不利于规范国内的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对地源热泵行业来说,标准规范出台相对缓慢,从事热泵工程的生产、设计、安装与施工队伍良莠不齐,技术应用水平低,一些工程应用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

3.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发广度和深度不足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主要还是以“点”的形式集中在城市,在广大城镇及农村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据统计,当前国家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大部分分布在城市中。而根据清华大学2006年和2007年暑期组织实施的大规模的中国农村能源环境综合调研活动所得的数据,北京、天津、山西、新疆等地农村商品能源的比例均已超过了90%,调研数据说明,有必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农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开发应用技术路线单一,大部分为简单应用。如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局限于提供生活热水,而被动式太阳能房、太阳能采暖制冷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浅层地能有待于向海水源、污水源等多元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应用前景广阔的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沼气、风光互补等技术刚刚起步。

3.4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人使用。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和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关注较少,部分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对建筑一体化的认识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投入实质性的努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适用性和系统性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另外,对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最理想的是集成设计、集成制造、集成安装,这要求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光伏与建筑的结合,要考虑光伏组件的力学性能、建筑的美学要求、建筑结构与光伏组件电学性能的配合等。而目前,我国建筑光伏集成设计能力较弱、经验积累较少,约80%采用支架式安装形式,没有在设计阶段就把光伏系统考虑进去,有待加速开发标准化设计,提高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能力。

4对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标准完善上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创新推广办法,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4.1支持技术进步,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一是把培育市场与引导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示范的同时,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实施设备提供商备案制度,从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对企业的择优扶强。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具体操作上,可以在示范城市中强制划定一定比例的示范面积,规定这些项目必须选用备案目录中设备提供商的设备,而其他的示范项目可由项目业主自主选择设备提供商,这样既可以对大型企业进行扶持,又留有小企业生存的空间。二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中央财政安排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中央财政按研发及产业化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对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等予以补助。同时,实行消费补助,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市场需求。

4.2加快制定相关规程规范,完善技术标准指导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应加快编写和制定太阳能光热、光电、地源热泵等方面的设计规程、技术规范等。地方要在抓好国家标准贯彻和执行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太阳能、浅层地能在建筑领域应用的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以及工法、图集。相关企业也应制定本单位产品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企业标准,提高应用水平,从而建立起从国家、地方到企业,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行维护的技术标准指导体系。同时,国内技术标准应尽量与国际接轨。

可再生能源概念范文第5篇

电力员工学习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已有网络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电磁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但是,仍然需要灵活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智能电网电能生产的课程中增加能量转换方面的概念,以防止电力员工在电力系统学科方面的基础薄弱。课程不仅需要有大量算例、案例讲解和习题的教材,而且需要一个实验室用来让电力员工亲自实验,体验一些智能电网的功能。

现有电网的挑战

(1)低效:当今电网的总体效率大约只有40%。

(2)集中式发电:集中式发电,使分布式电源接入困难。

(3)参与度低:消费者参与电力市场的机会受限。

(4)缺乏预测功能:电网缺乏预测不良电能质量问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侧重于研究系统故障保护的问题。

(5)集成度低:很少对操作数据和系统管理进行整合,形成业务流程孤岛。

这些原因以及老化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更严格的环保和排放标准,负荷的增长和复杂性增加,导致有必要发展拥有智能化的电网即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是带有智能和通信功能的自愈式电网。智能电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广域网内传输功率的能力。

(2)配有双向通信网络、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测量设备和快速决策功能模块。

(3)预防为主,扩大电网参数的数据采集量,以减小对用户的影响。

(4)抵御攻击和自然灾害能力以及快速恢复能力。

(5)互操作能力:新的电网需要能适应旧式的集中式发电机和分布式发电,有存储备用容量、为即插即用系统留有空间,如混合动力汽车。

(6)实时报价功能,为电力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7)鲁棒性和适应多种类电源的能力,电源类型有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热电等)。

(8)快速解决电能质量与各种质量/价格之间优先选择的问题。

尽管智能电网的一些设计和标准已经存在,但是很少有电力从业人员能知道智能电网的构架(见图1)和具体功能。因此培养电力员工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使从业人员在未来开展电力生产和智能电网时,具有解决智能电网技术难题的能力,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教材旨在解决能源系统基本原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智能电网的存储技术、智能电网的基本原理、智能电网的实时测量、智能电网的决策与控制、智能电网设备的通信、协议、标准、安全和保护等问题。

方法介绍

为了让从业人员更好的掌握这本教材的内容,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分为7个模块)和实验(旨在为电力员工提供一个动手实验的环节)。本节主要对每个器件进行简要说明。

能量转换原理基础

电力生产通常有不同的形式,而且通常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反之亦然。完成这些转换的分别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电机通常是由转动的转子和静止的定子组成。电机中能量转换来源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传导或电磁感应。转子的运动可以是线性的(如线性电机或震动或往复运动的剃须刀)。这些设备是智能电网集中式发电系统电能生产的基础。

由于集中式发电的大功率生产能力和经济的尺寸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的电网中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集中式发电保证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智能电网中的优势是明显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当前能源系统的一些概念和原则,因此《智能电网的建模与分析》教材给出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基本概念。这本教材是基于电路、电磁和电机编写的。教材的详细内容涉及:电机及其等值模型、应用范围、测试程序、性能分析及限制条件、尺寸的标准要求、现有设备与未来电网的互联、通过定期运行和维护。

通过举例和手算例题使电力员工掌握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确定在不同连接负荷和功率因数下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终端电压和相电压;掌握电机空载和短路时的等效电路;掌握两种电机的转矩特性和速度关系以及调速器、励磁和其他主要功能的作用;掌握换流器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特性。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

随着负荷需求和维持当前生活水平的能源成本的增加,急需使用灵活、经济、可持续、便捷和高效的新能源。为了减少集中式发电机的投入,需要可移动、可持续、独立于电网连接的新电源。当在这种形式的基本微型电网中加入自动化设备、通信工具和智能电网的其他功能后,其将适用于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电能和热能的来源。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是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的电力员工应该了解可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型能源,也应明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局限性。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在本模块中对其优点、缺点、设计模型和结构进行讨论。同时给出了可再生能源占有率的表达式

(1)

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知识,还需要在本模块中讨论成本优势、互联标准、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成本效益分析)和安全要求。

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由于负荷的波动性特点,基于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益。同时由于在负荷需求高峰时,储能系统可在短时间内作为直接动力源并弥补发电机启动时的能量缺口的能力,可提高输电和配电系统的鲁棒性。因此,储能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和比较各种储能技术(如大功率电池、大电容器、抽水蓄能、氢能、大功率风轮等)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时间、容量、可靠性、成本和环境影响方面的特点。通过在本模块中给出有关储能问题求解方法、设计和实验、不同储能设备尺寸的选择等实际问题,确保从业人员掌握本模块的基本内容。

智能电网的基本原理

当今的电力网络是垂直操作结构,包括发电机、输电系统、配电系统以及控制和维持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的设备。尽管当前的电网能满足电力需求,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使用普及率的提高,电力运营商正面临着技术更新快和电力市场动力源改变的新挑战。这就需要智能电网具备通信保障方案、实时监测能力,提高智能弹性、可持续性、鲁棒性和安全性的能力。因此当前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未来电网设计、操作和控制的方法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智能电网的实时测量

智能电网的功能包括对网络中的各种器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对各种运行参数进行适当监测。通过对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相角和频率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利用新工具(如同步相角测量单元(PMU)、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需求侧管理(DSM)、远程终端单元(RTU)、双向数字通信)进行监测、测量和分析。本模块将深入讲述PMUs、智能仪表、智能电子设备(IEDs)、SCADA、RTUs、EMS、DMS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同时需要通过测量所得的数据来判断电压和相角的稳定性和故障评估。可通过仿真以及案例分析来自我检查对本模块的掌握程度。

智能电网的决策与控制

电力消费者希望不断减少支出,因此未来的电网需要更强大的控制功能。未来电网不仅需要能控制电气和机械系统,而且还应能够控制负荷,从而减少电力需求和相关成本。本模块主要讨论电力系统控制设备的功能和控制技术,同时还讨论了局域和广域电网的控制和状态估计。培养电力员工具备设计和操作未来电力系统控制方案的必要技能这是极其重要的。另外,除了学习本模块的综合研究外,电力员工还应设计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区别未来电网的实时测量系统。

智能电网的通信、协议、标准、安全和保护

随着公共线路和用户不断要求降低成本,能源企业正在慢慢调整以提高效率和操作的灵活性。通过引入通信系统,试图改善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的配电和输电系统的需求。考虑到用户和公共线路之间传输信息的灵敏度,通信基础设施应该是高效和安全的。在本模块中将讨论用户和公共线路之间用于收集和传递信息的不同标准、协议和安全选项。同时本节给出了习题和案例分析用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

本教材包括用计算机仿真包(NEPLAN、PSAT、MATLAB)和运用实时实用的实验室规模的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实验练习。

(1)电力网络的测量技术工具,例如功率表、智能仪表实验。

(2)介绍电力仿真工具以及其他潮流计算工具,如NEPLAN、PSAT、MATLAB。

(3)用不同可再生能源和不同负荷类型进行实验。

(4)动力机械和交直流的控制设备以及感应电机和发电机。

实验案例

本模块针对目前在为从业人员提供动手练习而开发的各种实验和仿真的一些原则进行讨论。在本小节通过一个例子讨论实验应有的如下目标:

(1)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过程。

(2)研究储能系统如何并入电力系统。

(3)探究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光伏发电系统)的多变性和随机性。

(4)开发一种兼容AC和DC电源的系统。

(5)三相系统的应用研究。

(6)用图2的配置进行系统研究,如潮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和故障研究等。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