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群众文化;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们整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型产业,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4.3%,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要的今天,占人口主要比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国家精神文明进步的关键环节。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实现小康水平的建设要求下,城市化的发展不断的加快,而农村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相对城市在文化发展方面落后较多,为更好地实现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结合,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人们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1)通过我们长期的努力,农村生活已经逐步摆脱了饥饿达到了温饱水平,但正是因为这个努力过程非常的漫长和艰辛,使得精神生活的进步远远赶不上物质文明的步伐,使得很多农村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家族仗势欺人,邻里偷鸡摸狗、不赡养老人、土地恶意占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说与农民的精神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2)政府应该解决农村教育实际困难,联合城镇教育资源定期送培训到村庄,加强农村文化站点的建设,在每个村或者几个村联合成立村图书馆,方便村民进行阅读和素养提升。3)通过组织乡村文艺汇演给农民自我发挥的舞台,通过舞台剧等多种展现形式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警示和启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探知文化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只有不断的进行文化渗透,才能逐步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脱离低俗和无知,无形中也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升向一个新的台阶。

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文化氛围的增强

1)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农村文化一般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其固有的文化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结合农村文化特点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重点发展农村群众文化,通过群众力量形成农村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氛围,不断的完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2)群众文化是提高农村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能使农民彼此之间发生相互渗透和传染性的文化氛围。农民所在的文化环境积极向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才会不断提升,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见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待事情的处理态度等才会奔向理性认知。3)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当群里文化已经形成一种农村的特定文化常态,农村文化也将逐步脱离低俗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一些积极、阳光的群众集体活动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农村文化市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3农村群众文化有利于农村市场价值的开发和提高

物产丰饶的中国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文化和物质资源,当群众文化冲出了区域限制,通过跨区域的文化传播形式可以使农村的文化和物质资源通往全世界,奔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对于农村市场下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就是一种农村价值的挖掘,农村的市场潜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发挥农村群众文化的传播和带动作用才能进一步的走出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带动农民从被动转向政策主导,以群众文化中接受的新文化视野来打造农村的多元文化发展。从而为农村市场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4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自我利益保护

1)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了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专门组织在农村进行招摇诈骗,通过群众文化建设,乡镇政府组织村民认真学习和了解中国基本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广大农村群众提高警惕,能从法制法规角度分析问题,不再简单盲目的相信一些不法宣传和拉拢。在遇到特殊问题时,能做出最基本的正确判断和较高层次的认识。2)通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对农村土地,树木,水源等固有资源的支配有当家作主的意识,改变一些农村村干部独揽分配权的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入到农村自由资源支配上,参与农村政治事务中来。

5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农村人才

1)在我国农村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因为中国的国情所在,只重视了农业发展,农民意识里只要后代能够具备上山下海的体力,就具备了生存能力,对于文化是否到什么程度,不会受到关心。这就导致了在广大农村,文化教育不受到重视。正因为不重视教育,就从根本上埋没了许多本应该在我们国家的科技与社会各方面发展中起到栋梁之才的人才。2)只有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日常各种文艺活动或者各种培训中挖掘农村人才,使各有所长的人能够在群众文化建设的熏陶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通过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体育,文化,技术等各行各行中来。3)另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今和以后很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还是精神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新农村新型人才力量,加强农村文化群众文化建设中农业科技的培训,通过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农业种植方面进行指导,指引农民走出世世代代的耕种误区,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农民对新型农业有了积极性。

6结语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化科技为动力,中国城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理,在农村建设中,必须通过科技力量来解放传统劳动力,农村的群众文化不止单纯的理论灌输,它需要全体群众参与到文化中来,以群众文化为载体,强化农村各个方面的先进科技力量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养,通过群众文化来进对群众进行文化征服,群众思想丰富了,文化市场氛围也就提高了,中国农民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孙慧 单位:禹城市文化局

参考文献:

[1]李烨.繁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11):40.

[2]董晶.论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思路[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108.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伟大的目标,国家要求加大对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围绕着城市发展,逐步形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农业逐渐被人们接受和看中,这种新型的农业形式对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加快新农村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休闲农业逐步发展的今天,城市的文明发展和农村文明的发展相互结合,使农村居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休闲农业对于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农村内部结构的发展起到了调整的作用,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初步发展起来。台湾发展较早,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也给我国大陆发展休闲农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大陆休闲农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公民的法定假日越来越多,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放松心态,因此休闲农业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支持;对于农民来讲,休闲农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不用再去城市务工,必然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目前休闲农业也被叫做旅游农业,因为休闲农业把农业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农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发展。

2 城郊休闲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2.1 城郊休闲农业改善了经济状况

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农业形式,可以供人们旅游、度假、娱乐、聚会、体验、放松等等。由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种形式的农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接受和认可,使得农业除了本身的农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额外的提供场所和服务的经济效益。那么为提供这种休闲农业的农村就带来了经济效益,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 城市和农村相互融合

原本村民一直生活在传统的农村环境中,城市居民也奔波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休闲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城市里没有的环境、空气、放松的心情,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到农村体验这种愉快的休闲方式,也使农民和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加以了解和沟通,促进了彼此的人际关系,更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文化相互传播,让农村与城市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2.3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

现在每年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就业的压力大,让农民为了家庭的生活而四处奔波,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大的原因是农村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过剩的劳动力使农村发展的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利用劳动力,浪费了人力资源,然而休闲农业的发展给农村增加了产业,使农民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缓解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2.4 改善城郊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的城市用地比较紧张,使得大量的工业产业移居到城郊和农村。工业产业的污染相对较大,近年来城郊和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差,面对这样的问题,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起到了改善的作用,休闲农业的特性就是具有良好的环境,需要保留原有的农作物、农产品和山水等等,因此就必须改善城郊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使人们大大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自然生态得到平衡发展。

2.5 充分利用资源

休闲农业是一项多功能的农业,农村的环境以及农业作物在农民的眼中并不是特别的东西,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这都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宝贝,因为在城市居民的眼中这些都是难以买到的绿色无污染产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放松,休闲农业就能够使农作物和农产品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经济价值。既满足了城市居民放松娱乐的需要,也满足了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

2.6 乡村设施的改善

为了发展城郊休闲农业,对城郊乡村的生活设施必须加以改善,这不仅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这样会减少城乡之间的差别,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铺垫的作用。

3城郊休闲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城郊农业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城郊休闲农业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就会给农村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城郊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郊休闲农业发展不能因地制宜

休闲农业的发展兴起于大中型城市,虽然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来源,并且能够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但是有些乡村并不适合发展休闲农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的乡村还要保持自己原本的特色,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不要和城市生活过分融合,太接近于城市化建设,如果大肆发展休闲农业就会造成相应的负担,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2市场竞争恶性循环

对于政府而言,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严格的控制,就会导致盲目发展休闲农业,使休闲农业的数量增多,超过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出现休闲农业旅游景点过剩,景点大致相同,没有新鲜感和创新性等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出现,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就会互相攀比,采用降价的模式进行经营,造成市场竞争的恶性循环。还有在开发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政府如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就会出现急于投入使用经营,而忽视质量和环境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3.3 过度建设,浪费资源

发展休闲农业必定要对基础设施加以改造,但是如果改造过度,太过于城市化,缺少了乡村的本来具有的特色,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使资源过度浪费,就会改变休闲农业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对此需要经营者和当地政府部门对于休闲农业的本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真正理解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不仅要发展,还要可持续发展,达到一个长远发展的目标。

4 总结

社会主义一直是我国长远而伟大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建设新农村就要改善农村环境与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城市和农村的文化交流,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城郊休闲农业的兴起有效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使农业成为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使农业产生了更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因地制宜,建立管理和开发部门,科学地开展休闲农业,不要盲目开发,过度浪费,造成市场竞争和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城郊休闲农业得到快速、稳定、持久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加志.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中国农学

通报,2007(1)

2牛明明,岳耀智.休闲农业对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基于共生

理论的分析[J].大众商务,2009(24)

3潘国亮.休闲农业在福建省沿海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和产业,

2009(12)

4 马海潮.城郊休闲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业;新农村建设;作用;对策;甘孜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提出最终把全国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赋予了甘孜州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为甘孜州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绝好机遇。林业作为甘孜州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区的和谐稳定,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近几年,随着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甘孜州林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投资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兴农富民,潜力在林。林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在甘孜州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大力实施林业工程,推进生态建设

1.1农民参与天保工程,拓展增收渠道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甘孜州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截止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天保工程的资金已达15.37亿元,给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实施天保工程中,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全州围绕新农村建设多渠道鼓励农民参与天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创建绿色家园,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配合的工程领导指挥和管理格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1.1强化依法治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甘孜州森林面积达548.87万公顷,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和林地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在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森林管护中,实行州与县、县与乡、乡与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下达的森林管护面积具体落实到农户,积极发动当地农民自觉参与森林管护工作,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随着森林资源的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

1.1.2因地制宜,重点治理。加强实施“四沿”绿化战略,即沿江河两旁、沿道路两旁、沿城镇周围、沿旅游环线的绿化,积极调动工程实施区的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在加快国土绿化的同时,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实施天保工程区农牧民每年从林业中获得人均收入达432元,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宽了门路,使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1.1.3促进产业结构大调整。天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州产业结构大调整,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为全州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提升了形象,提高了甘孜州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全州经济恢复增长,使全州经济发展步入了多产业并举的良性发展轨道。

1.2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甘孜州按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1.2.1确定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在保留基本口粮地的前提下,优先安排自然条件差、单产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

1.2.2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模式。坚持统筹安排、生态优先、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积极试点,探索出了符合本州实际的“树上山、粮下川”、“以移促退”、“多树种混交造林”等多种生态治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治理效果。

1.2.3以移促退,改善人居环境。为改善我州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措施,对生态位置重要、环境状况脆弱和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户,有计划地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和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提供移民搬迁建房用材,保障移民搬迁建房,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1.2.4实施新农村庭院绿化及绿色长廊建设。全州完成绿化植树120万株和40km绿色长廊建设任务,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美化了家园。

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a来,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35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2.06万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8.66万公顷。中央、省、州投资我州退耕还林工程各类建设资金13.1亿元,共兑现给退耕农户补助粮食总量32.85万吨,兑现补助现金和粮改现资金共4.50亿元,发放价值5 430万元的苗木。全州60多万退耕农民受益,退耕户人均得到补助粮食545kg,得到补助现金和粮改现资金745.8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恢复了生态植被,治理了水土流失,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存条件,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农民的人均收入较退耕前提高360多元,解决了部分农牧民口粮不足的问题,对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助农增收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甘孜州林业部门狠抓特色林果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促进林果业的大发展。

2.1保障组织领导

州、县成立特色经济林发展领导小组,各级林业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发改、扶贫、水利、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开展特色经济林发展工作。

2.2实行目标管理,全面考核工作绩效

为加强特色经济林发展管理,将发展林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农户发展林果的热情。

2.3多渠道筹集资金,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全面配合,项目资金通过州、县政府财政支持一部分,林业部门自筹一部分,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一部分的办法进行筹措;同时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部门为农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4科学编制规划,确保农民受益

组织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对林果栽植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将栽植任务落实到乡、村、组,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农户。通过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措施,编制了重点发展核桃、花椒栽植任务的“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林果发展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鼓励规模经营。“点”即可以在房前屋后,田坎地边零星发展;“线”就是沿河谷、沿道路、沿山脚发展连成线;“面”就是成片的集中栽植发展;通过点、线最终成面,形成规模。按照谁投资、谁栽植、谁受益的原则,落实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使用权,允许依法合理流转,保证农户收益不减。

2.5培育优势种苗,保证种苗供给

通过筛选、认证优树选择、引进品种品质鉴定和适度引种国内外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种苗培育方面,注重走当地嫁接苗、优质实生苗一起上的路子,使农民用上优质壮苗。

2.6注重标准化生产,启动名牌战略

质量和品牌是特色林果业产品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全州林果业发展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全力打造甘孜州特色林果业名牌产品。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举行博览会、展销会和观光节等活动,招揽客商,有力地推动行业进步,提高了甘孜州特色林果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提高了特色林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州特色林果业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州九龙县已成功申报为“中国花椒之乡”。在引进推广林木良种基础上,全州已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9处,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产品20多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据统计和测算,2006年,全州林果面积达到2.475万公顷,总产量4.227万吨,总产值达1.45亿元,新发展核桃3 933.3hm2,花椒1 933.3hm2。项目建成后,其销售收入已经成为我州部分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项目区农民年收入分别增加548元和974元,加快了我州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抓好科技兴林,实施林业科技进村入户

强化科技兴林,用现代科技改造林业是提高甘孜州林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措施。

3.1以帮扶联系为纽带,助推新农村建设

我州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抓好农民的林果栽植技术培训并提供苗木,从项目、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给予农民指导,以帮扶联系为纽带,使农民掌握农村林果栽培实用技术,帮助其脱贫致富。

3.2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发展现代林业的主体和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我州切实加强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用培养新型农牧民发展林业,努力把农牧民培养成为有一定市场意识、有一定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经营者。

3.3加大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林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林业实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引进和示范推广,重点抓好林木良种的引进和改良嫁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4以作风整顿为契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按照“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要求,我州各级林业部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以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发展。

4.1抓好行业的作风整顿建设

按照州委、州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着力解决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学风不正、学风不浓、状态不佳、不思进取、宗旨意识淡薄、漠视群众利益、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亲民为民的优良作风,增强实干兴业、实干富民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作风硬的林业队伍。

4.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甘孜州林业部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与“生态立位、产业强位”的思路整合起来,以改革为动力,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在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培育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林业惠民行动,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

4.3转变工作作风

针对行业宏观调控力弱、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州县林业部门以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发扬“实说、实在、实干”的林业人精神,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增强执行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督促检查,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第4篇

职业教育

信息化 作用

论文摘要: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特别是涉农类专业从理论上讲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赣州市农业信息中心筹建工作中一些调查发现,虽然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促进农户增收,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直接支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存在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新农村建设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和技能,需要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都要依麓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结合我校的职业教育以及本市的新农村建设,谈谈如何扩展职业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在农业培训中的作用。

我校作为市级农业培训的龙头基地,在本市的农业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两年的时间里,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和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资源,通过各种培训,使得各类农民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对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时间短、集中培训效率低等,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扩展职业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建立我市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把我市各类职业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师资队伍、专业培训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等一并纳人资源库,统一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每个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统一纳人资源库后,就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时,可以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有选择的从资源库内调用培训资源,如师资专家、专业培训课件教材、实训基地等,这样有助干农业培训能结合各个职业学校特色,保持培训技能的先进性。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既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又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既降低了农业培训成本,又提高了各个学校的资源利用率。

2建立我市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

据统计,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促进下,本市的电信宽带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自然村,在农村基层的信息化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农业网络资源的缺乏使得基层的信息化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筹建赣州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工作过程中,调查发现,各地都扶持农村家庭购买电脑已经接入宽带,但是农民上网后,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术培训资源、市场行情资源等。所以,如何完善网络体系是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基础。在成立赣州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整合我市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统一服务平台,开发傻瓜式客户端软件,通过各种煤体,把各种资源快速的送到农民手中。如:可以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风络,把专家培训视频播放给农民观看,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把市场行情、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发个农民,通过互联网,把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课件教材给农民学习使用,通过各个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农民可以在家读中专、大学。深人研发智能化服务产品,研究和开发适于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的智能化产品,包括应用软件、多煤体光盘、智能化终端等。这些产品应具有智能化、傻瓜化、实用化、平民化、多元化的特点,即在技术和设计上科技含量高、在使用上简单便捷、在内容上能解决当前农民急需的技术问题、在价格上低廉、在形式上多样化,真正做到为民所急、为民所想、为民所用。完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从两端解决农村信息流通不畅和缺乏实效性的问题。

3培养懂农业的信息化人才

在筹建赣州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工作过程中,调查发现农村懂得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特别少,有子女在外读大学、中专的农村家庭还能或多或少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所以,如何使得农民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是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的瓶颈,有了网络,有了资源到了农民手中才是最主要的。从2009年开始巅州市农业技术员三定向培养在我校开始招生,这对农村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壮大补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使得农民使用信息化平台掌握更多的技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可以对定向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使其成为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电脑的技术员,在毕业参加工作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另一方面,可以支持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中专生到农村去发展,最好能每个乡镇有一名电脑技术员,既能帮助农民查阅所需资源,又能教农民掌握计算机技能。在发展职业教育基础上要大力支持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受职业教育的比例。通过各方面的信息化生力军的深入,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即使有着数千年的经验,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考验: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探讨如何更好的应用机械化。

1目前我国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人口众多,平原较少,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耕地较多,然而总体地势多丘陵和山地,并不利于耕种农作物和谷物的生长;并且我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对耕地的过度开垦更是导致了严重的水土资源的流失,中国身为世界上四十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占量不足,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均匀,耕地较多的东部地区缺水严重,而西部地区多山脉不利于耕种。尽管有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为东部地区减缓了一定程度上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绝大部分北调的水资源都是运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行列中,真正能够用于耕地使用中的水资源还是占了很少一部分。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为建筑用地,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我国在耕种农具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过于落后。我国虽然农业历史悠久,然而农具的发展过程却十分缓慢,现有的老式耕种农具生产率不高,并且在面对恶劣天灾环境时对农作物的保护十分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薄弱。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够科学,生产环节的风险大部分要农民承担,往往由于时令环境的因素农民损失惨重。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整个生产环节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由农民自己完成,然而现阶段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文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农民对大型机械化的农具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也是严重不足,因为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与产出相比效益低下,所以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成年之后会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商来谋生,因此,务农一业在年轻人中所从事者比起往常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国家对于农业的就业政策鼓励性的还是过少,农业相关的在校生毕业之后有较多一部分学生往往是选择和自己在校期间专业不对口的行业从事工作,难能从一线基层来着手。从农业的整体大环境来看,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不够高,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又远远比过去少,对农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很不好的基础。4)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少。一方面导致可以开垦耕种的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另一方面来说,土地的价格因素也在持续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农民农业的成本,并且对于农村务农人员的整体人口和劳动力的结构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过去相同的土地成本可以承包相应更多的土地,农民可以用差不多相同的成本收获更多的农业成果,而现在土地价格因素的持续升高,让农民不得不选择另谋职业或者承包少量的土地来开垦耕种。过高的成本会导致农业效益的持续下降,粮食的产出也会有所减少,种种恶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农作视作副业,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别的行业产出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另谋职业只在一年的小部分时间会从事农业相关的产业,这样的趋势在近几年而言已经越来越明显。

2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意义

1)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除了对建筑物和人畜会造成严重伤害之外,对作物的损害效果更是有长远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在面对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时候,传统农具对作物的保护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在特殊时候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现代的机械化农具和相关的农业生产设备却能在关键时刻对于作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抵挡自然灾害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过去面对洪涝灾害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不到位,很难真正做到排涝技术一步到位,大部分作物都只能因为排涝不及时而涝死在田地里,出了要耗费人力物力来进行排涝工作之外,当地政府和社会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代价较为惨重。而使用现代机械化控制农业水利系统,能在涝灾发生的时候及时除涝,使农业系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挽救最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现代化对在自然灾害中的经济损失的挽救好处极大。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区和空间十分不均衡,如何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农业机械化在面对水资源缺乏问题中的农田水利方面的农业灌溉技术十分的成熟,以及水利运输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过去我国的农业技术十分之不成熟,农业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一直不是很高。然而农业机械化在生产方面对于上述问题有了很大的解决和提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若要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持续增长的种种因素,社会对农业粮食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然而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在持续减少,因此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我国过去农业秋收的主力靠的是人力,由人在田地里人力进行收割,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在秋收的过程中对作物的收割率往往比预期的要低很多,有一部分作物因为人为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收获,因此过去的方式对成熟作物的使用率极低;而现在换成大型机械来对作物进行收割,所需要的时间是过去的几分之一不说,收割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比过去少之又少。用一台机器在田地里工作几个小时,其所工作的效益比得上几十个熟练地工人在田地里一天的效率,不仅如此,大型机械对于土地中作物的收割程度要大大高于人工收割,真正做到不白白浪费所使用的土地;除此之外,一台大型机械的租用价格要远远小于雇佣劳动力去田间劳作的费用。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对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很多时候,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不仅在物理方面对农业生产作用显著,在生物化学防治方面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对于土地的灌溉施肥,减少土壤的流失问题,以及提高土地的水肥利用率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3)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发展,对于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也必须有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要相应的跟得上机械化的进步。现就我国国情而言,大部分农民科技观念十分淡薄,拥有相关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又不在生产的第一线,为了实现更高程度的农业机械化,我国必须要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会对我国农业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阻碍。因此,政府要大力培养相关一线人员,提高基层农民的科学知识,加强新技术、新农具使用的推广,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部门机构和开设专门的补习班,定期向当地农民讲解有关知识,或者印刷相应的宣传图册,定时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引进大型机械的试点实验地区,先在小范围地区推广,得出较好成果之后再慢慢推广到大范围地区,让周围农业进程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为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更坚实的基础。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相应农业科技素养,带动我国相关农业科技进步发展。4)即使我国正慢慢踏入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我国的农业科技发明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存的科技发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太少,每年能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发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农业方面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出台来全面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来缓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以及农民的收入,以此来慢慢保证农业的稳步发展。并且结合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规律,全面调整结构和导向,一步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工业化的创新体系,最终运用好在政府政策鼓励下研发的新型科技发明,稳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战略。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进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创新科学技术运用好机械化并在农业中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产业。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仍要注意对农业问题的实际考虑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对比,找出最优解。还要注重农业机械化问题中的许多不同方面的理念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实际化和便捷化,从而使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于农业。

作者:王 勇 单位: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