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降低;烟叶;生产用工

中图分类号:TS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213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少新生代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往城市地区迁移,使得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变成了中老年人,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而烟叶生产包含多个环节,尤其是在移栽、打顶抹杈、中耕培土、采收烘烤等环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使烟叶生产受到限制。因此想要促进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必须要减少烟叶生产用工。

1 烟叶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1.1 烟叶生产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烟草种子最早产生于美洲,随着哥伦布将其带回到欧洲之后,世界的烟草种植行业发展已经有500a之久。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种植烟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生产国,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1/3[1]。烟草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高税利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烟草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税收行业,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烟草专卖制度之后,烟草行业所带来的税利大大提高,每年带来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10%。另外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县镇村三级联动)烟叶税收入。不但为我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资金再分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2 烟草生产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烟草行业的发展也创造了诸多的就业机会,比如20世纪末,烟草行业就为印度提供了2600万个就业机会,2008年我国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已经达到了51万人[2]。2012年我国的烟叶产量为312.6万t,2013年烟叶产量为341.9万t,2014年烟叶产量为279.5万t(数据来源于2015年国家统计年鉴)。而烟草种植只是烟草行业中的一个环节,另外烟叶的收购、卷烟的零售等,都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1.3 烟草行业以烟叶生产为根本

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以烟叶生产为根基,只有使烟叶生产得到保障也可以促进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与烟草行业相关的政策不断调整,催生了一批新生的企业,烟草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烟叶种植更是决定了烟草行业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其全面协调的发展。农村的发展问题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烟叶的生产也是三农问题中的一种,其作为烟草产业链上最为薄弱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我国有着多年发展烟草行业的经验,所以必然可以得出烟叶种植和烟草行业发展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结论,这也就是说烟叶种植不管发展好坏也会对烟草行业发展产生相对应的影响。

2 我国农村劳动力发展现状

2.1 农村劳动力短缺现状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转移的方向主要是城镇地区以及非农业领域。这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人员数量的减少。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可以看到留守的老人、儿童和妇女、尤其是在每一年春种秋收的时候,田间也看不到众人一起协作种植农作物的场景。而且近2a更是有不少农民反映,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继而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撂荒现象。

2.2 农村劳动力出现失调

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也会带来其他相关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失调现象,失调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性别比例的失调,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男性人员外出打工,妇女留守家里务农,这就使得女性群体成为劳动力的主要人群;年龄结构也存在失调现象,农村年轻劳动力受到思想及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结构的失调现象,现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员大都是学历较高,最低的也是初中文化程度,而留守的人员则是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员。

3 劳动力短缺对烟叶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3.1 使烟叶生产的压力不断加大

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劳动力的价格不断增加。如果在烟叶种植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用工方式,劳动力成本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土地价格等相关生产要素成本也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烟叶种植的成本[3]。另外,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繁琐的过程,烟农的劳动强度仍然比较大,种植烟叶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因此不少烟农放弃种植烟叶,这就致使不少烟叶生产区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产压力。

3.2 种植烟叶的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烟叶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比较落后,烟叶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在诸多繁琐的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种植和生产方法,机械的应用少之又少。但是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烟农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种植烟叶,为了使自己可以管理好烟叶,必然会有目的的减少烟叶种植的面积,这也就导致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3.3 烟叶种植的收益下降

农业生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因为它对于劳动力的容纳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资本的投入,进而使烟叶种植所获取的收入不断增加[4]。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没有过多的劳动力,大都是留守的妇女老人儿童,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都决定了他们无法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在烟草种植中依然沿袭着粗放种植模式,有时也会因为用工时间的冲突,导致烟叶无法及时采摘和下烤,减少最K的收益。

4 降低烟叶生产用工的措施

4.1 烟叶发达国家降低生产用工的经验

劳动力短缺现象是不少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发达的烟叶种植国家,它们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本国发展的农业发展道路。比如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工业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国家通过研究先进的农业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再加之,这些国家的机械化程度高,单块面积大、方整,便于机械化操作,为烟叶机械化生产提供可能。

国外种植烟叶的国家,如巴西,其烟草行业在世界发展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其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主要方法如下:规模化种植,表现在生产规模化和种植规模化2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在烟叶的耕作、管理和烧烤等环节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生态化,鼓励烟农对耕作进行轮作,以此来减少对土壤的翻动,进而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涵养土壤水分。

4.2 降低烟叶生产用工的具体途径

4.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生产用工的降低,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烟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完善道路设施,让农民在运输烟叶的过程中改用车运,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力的数量,为起垄机、整地机械等大规模的使用提供可能。另外修建沟渠,提高烟叶种植地区的排水和灌溉能力,减少种植地区在暴雨时期和灌溉时期的排水问题,缩短了灌溉和排水的时间。与此同时需要改良不佳的烟田土壤,尤其是针对一些结构不良、酸碱程度失衡、营养失调的土壤,要使农药的使用变得更加规范,可以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的措施,使烟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可以通过改建或者新建烘烤设施,使烟叶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集约化的烘烤。

4.2.2 实现规模化种植

传统的烟叶种植是零散的小规模种植,很难满足企业对稳定的烟叶种植规模的要求,所以需要保证烟叶的种植规模。想实现烟叶的规模效益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比如要使他们种植适度的规模,确定合适的种植目标。在烟叶面积的确定方面要进行减少0.2hm2以下的种植面积,对于烟叶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中烟户,可以和企业形成有效的合作,建立起农户与烟草公司有效合作的模式。也可以专门建设一些烟叶种植的示范村,发挥规模化效益。使我国的烟叶生产变得更加的体系化和专业化。

4.2.3 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我国目前烟叶种植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用工量很大,与当前劳动力短缺,种植技术落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导致烟叶经济收入较低,生产水平得到限制。只有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所以可以通过普及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等现代化的经营手段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使烟叶种植实现可持续发展。

4.2.4 实现专业化分工

传统的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大约需要经历40道生产工序,在整个工序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前功尽弃的现象。这种方式对种植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g水平要求都比较高,不适合当前劳动力短缺的发展现状。所以想要降低烟叶生产用工数量,必须要走向专业化的分工道路。专业化分工方式的应用可以让农民把自己不擅长的一些烟草种植环节交给专业部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也提高了操作水平。另外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减轻烟农的负担,让他们从繁重的用工状态中解决出来,进而减少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水平。

4.2.5 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是提高烟草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途径。在烟叶种植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的软件,建设和完善平台。最大限度的是与烟叶种植相关的环节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全面的管理,从烟叶秧苗的选择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购等,全面化管理。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到烟叶生产中。

5 总结

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而烟叶种植则是烟草行业的根本。对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烟叶种植来说需要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专业化分工以此来降低烟叶生产用工,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宝森.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2]顿颂阳.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3]詹吉平.龙岩市烟叶生产减工增效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1、农业生态旅游的特点及类型

1.1 农业生态旅游的特点

(1) 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可以简要的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与工业不同,农业本身就包含许多自然属性,如土地、气候、水源等,因此注定了农业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人们在劳作和生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文化与农业融为一体,为农业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农村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正是农业携带的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才形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吸引物,吸引城镇居民回归自然。

(2) 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中国在地理上跨越面积大,地理区位的不同导致农业耕作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北方干旱,多种植小麦,南方高温,多种植水稻。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下,地区之间的文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写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特定的地域、气候环境,使得人们的耕作方式、生活习惯、居住建筑都富有地区特色,如陕西全年干旱少雨,人们就住在窑洞里;福建等地全面湿热,人们为了防止洪水冲击,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3)具有资源利用率强的特点。农业生态旅游既具有农业的属性,又具有旅游业的属性。农业耕作要依赖当年的气候、降水量、温度等自然条件;而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表现为人们出游的时间的不固定性。两者之间共同作用,相互补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创造多重经济效益。在气候条件不利于传统农作物耕种时,可以选择种植成熟期短的植物,满足游客体验农耕的需求;在气候条件有利时,种植传统农作物,通过传授种植知识、技巧等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旅游的知识性。

(4) 具有体验性强的功能。农业生态旅游除了具有生态旅游的特性之外,与其他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参与性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旅游活动。旅游者要自己种植农作物、除杂草、收获果实才能够体会到农业生态旅游的乐趣。旅游者参与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参与农作物的耕种、果实的采摘、家禽的喂养等多种方式,深度体验农业生态旅游。

1.2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形式。从我国目前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不同地域之间农业生态旅游存在形式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观光型农园:主要以展示各种农产品为主,介绍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过程。通过开放农产品种植园区,满足游客观光、采摘、品尝果实等各种需求。同时,根据园区自身实力配备多媒体、指示牌等,展现农业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如广东省番禹龙农业大观园。

农业公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旅游者休闲融为一体。农业公园一般以高技术农业生产、农村自然环境、农村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方便游客多样化的体验农业生态旅游。目前国内农业公园多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观光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民宿农庄:以乡村宁静的环境、独特的乡村文化和丰富的农产品吸引近距离的旅游者。旅游者在农庄内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真正体验农民日常的生活;如山东泰安的家庭农庄。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生态旅游认识上存在误区。农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具有生态旅游的重要特性,即旅游者渴望体验原生态自然及人文环境。而许多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商和当地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盲目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修建楼房,将原本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改为坐落在乡村的“城市”。不仅不能够吸引旅游者,反而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失望而归。此外,有的地方仅仅把农业生态旅游作为吸引游客的噱头,当地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地的文化在缺乏保护意识下被游客所同化,失去了生态旅游的内涵。

2.2政府引导不到位。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部门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涉及的行业众多,如林业、牧业、建筑业、餐饮业、旅游业;需要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各个行业同步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造成行业混乱、旅游产品良莠不齐等现象。

2.3 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地域差异性大的特点,但纵观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开发的项目多为观光型农园、农业园区等;而活动的形式仅仅局限于“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层面,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文化性不强,缺乏高端、精品旅游项目;导致游客在目的地滞留时间短、重游率低。部分旅游地已注意参与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但挖掘还不够深入,造成旅游产品形式过于单一,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俗套。[4]

3、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农业生态旅游规划要合理。在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前,必须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拟定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涉及对产业的布局、对客源市场的分析,并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资源,发展具有独特性、条件优越的旅游地区。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活动项目设计,将生态旅游与农业完美的结合,将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知识与生态旅游理念融合,充分体现出农业生态旅游的参与性、观赏性、科教性、娱乐性,尽可能的发挥农业生态旅游多样化特性。

3.2 完善行业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的行业经营管理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些制度既要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也要约束旅游者的行为。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经营者多数为农民,缺乏管理经验与意识,造成服务和管理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文明现象,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行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从旅游的六要素方面约束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行为,既提高了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和能力,又能够督促旅游者制约不文明行为,从而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健康的发展。

3.3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意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农民是发展的主体,政府是行业发展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行业法规法规,保证行业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此外,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以保证法律法规起到监管和保护的作用。另外,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农业生态旅游。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在傅的力推下,达晨相继挖掘了种养业、种业和农机类等数十家农业公司,其中包括煌上煌、康隆农业、华祥苑、宏东渔业等明星公司。在傅哲宽看来,如今农业投资环境已今非昔比,规模化、资本化将是新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资金骤增及优质企业稀缺将成常态。

投资农业多年,公司治理的不规范是多数农业企业的共性问题。从不规范、规范到上市是漫漫无期的过程,像我2006年刚和国内酱卤肉领军企业煌上煌接触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不太规范的连锁企业,达晨无偿做了两三年增值服务,帮助其向上延伸,重新优化产业链。现在养殖行业能做到专业化的并不多,如此就不能形成规模,价格波动就特别大,但如果上游家禽全部自己养,这样掌控力就会强很多。一旦全产业链搭建完成,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及营收规模就会逐渐抬升,当具备一定规模可走上市程序时,我们便投资进去。类似煌上煌这样需要前期规范的企业会占我们所投企业总数的20%左右。

我倾向于投资全产业链型农业企业,但国内现状是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全产业链业态,如此选择投资时机及建立决策机制就至关重要。我一般会重点关注具有深加工优势的企业,因为下游做得好,渠道品牌树立起来以后,向上游延伸就比较容易的,无论以规模优势与地方政府谈判,还是拿地做种植都比较简单。但反过来从上游向下游拓展难度则要大很多。

农业的确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但这主要针对种植业,养殖业相对好很多。养殖业已实现工业化,气候影响不大,只要做好防疫体系,避免疾病、传染病就可以了。但种植业规避天灾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但其中也不是没有投资空间,你可以根据区域环境优势去选择种植企业,比如某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恒定就适合种植某种作物。例如我们投资的一个新疆种植类企业,周围都是雪山,可常年灌溉,形成水灾、干旱的概率很小。

对于一些全产业链的公司,若上游种植有风险,就需在自产及对外收购方面做好预判,保证足够库存量以抵御自然灾害。若受灾害影响产量降低,价格上涨,利润率反而可能上升。但完全抵御风险还是非常困难。

投资农业企业,无可回避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完善产业链,自行控制上游源头;企业自身也要加强生产体系管理和建设,尤其是销售渠道。一些加盟商往往不能按照公司要求合规经营,由此会对企业品牌造成伤害。

做农业投资和其他行业差异明显,除了经验积累,仍需创造力,只有对农业各方面比较熟悉才具备投资能力,尤其与农民企业家打交道经验很重要。这一团队比较特殊,其学识很高,学习能力很强,但可能因常年经营农业,思维方式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家不太一样。这些人多为草根创业,经营环境更封闭,防范心理更重一些,所以只有熟悉习惯其行为方式,才能和其交朋友并顺利投资。

投资农业至今,行业已发生很大变化。首先,竞争比以前大很多,过去一个项目可看两三年,但现在未必能有机会那么做;其次,当今农业企业整体工业化及现代化水平较2006年时好很多,现在创业者层次也高一些,一些商业精英也开始到农村创业,企业亦有相当规模;此外,农业企业家比较注重孩子的培养,第二代的眼界会比父辈高很多;最后,大政策利好,未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会越来越多。整体而言,农业企业经营发展环境比过去改善很多。

今年我们还没有投资一家农业企业,但对一些企业已有投资的意向。投资方向之一是种业,中国农业种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强;之二是在农机领域,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农业机械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之三是从养殖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快销品企业;最后则是生产绿色肥料、农药、饲料等生物技术类公司。

傅哲宽

达晨创投合伙人、副总裁

专注投资20余年,曾任职于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亦参与主导投资近60家公司,其中圣农发展(002299)、太阳鸟(300123)、恒泰艾普(300157)等9家公司已成功上市。

我一般会重点关注具有深加工优势的企业,因为下游做得好,渠道品牌树立起来以后,向上游延伸就比较容易的,无论以规模优势与地方政府谈判,还是拿地做种植都比较简单。但反过来从上游向下游拓展难度则要大很多。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农业现代化。在当代农业系统中,反季节养殖、反季节生产、大棚式生产等手段都已经帮助农业从传统模式走向了高效经济的新模式。但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靠天吃饭”,突如其来的台风或者干旱、暴雨等气象因素仍然是导致设施农业产量巨减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工厂化禽畜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三大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设施农业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行业中,使用设施农业模式的占比80%以上。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产品行业的先进性。

二、设施农业气象业务

(一)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

农业气象业务泛指为农产品提供气象预警、产品预收报告、天气情报等相关数据的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气象就已成立,分国家、省份、市、县4个等级的农业气象预报。主要预报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和土壤墒情报告等。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与本年度的气象预报情况进行数据模拟计算。另外,通过近50a的气象数据与大气探测数据预报本年度的气象状况。其预报误差均小于5%,在每年收获前两三个月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同时也肩负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我国地域辽阔,但气象灾害频发。在我国的各级气象部门中,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摇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拟程序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低温、干旱、水涝等情况下的产量,并提前做好预措施。由于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反季节特性,因此近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中也逐渐加入了设施农业的气象报告数据业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立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成熟度不足

由于当下设施农业的气象业务数据编制工作才成立不久,并没有真正提供反季节农作物产品的详细数据。其数据在反季节的匹配性上略有不足。

2.气象灾害的预期时间较短

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而言具有毁灭性打击,这是由于当下设施农业多数是以大棚的形式建立人造的温室以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类大棚成本高,稳固性差,一旦遭遇台风、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大棚结构会瞬间荡然无存。不仅农民的农作物产品受到危害,大棚损失的成本也没法回收。基于这种状况,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预期时间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要更高,预期时间在72h时以上为最佳,这也是为了向农民提供为农产品施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时间。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难以达到72h的预警时间。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起源已久,但在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当下气象探测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更新。另外,基于优化气象预测结果的要求,原有的站点布局也应得到更新。

(三)基于设施农业气象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设施农业

需求因素数据库以种植业的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大棚在设立初期需要当地长年的阳光状态、湿度状态及风力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大棚设置的位置与需要设置的设备,是大棚设计的前置条件。在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类型,气象部门也应设置大数据数据库,对该类的数据进行长年的统计与记录,并根据设施农业的不同需求将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制。

2.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预警技术

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探索气象业务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现代农业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居住用地与商业、工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态势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现象。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当下粮食产量的必经途径。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是当下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该文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了当下设施农业气象业务的状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相关思考。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人类增加粮食供应的途径主要有2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是采取第1种途径:扩大种植土地。近年来,由于新开发土地的可利用率减少和人口的增长,不得不采取第2种途径: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多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这种途径除育种技术外,还有有效的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包括机械化(播种、中耕、收割)、合理施肥、有效灌溉等。据测算(C-D函数),1990—2000年,我国农业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11.17%~20.79%[1]。特别是在抢农时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00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中,70%是机电排灌面积,使我国旱灾成灾率降低10%,水灾成灾率降低20%;全国有机动植保机械100多万台,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平均每年挽回粮、棉损失分别达总产量的10%和30%左右[2-4]。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给无灌溉条件地区抵御干旱危害带来了希望[4]。现阶段,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驱动力,我们已进入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中小麦、水稻、玉米已逐渐走向全程机械化,高粱产业只有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保障高粱的供需平衡。

1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1982年,国家允许农民私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并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1984年,允许农民私人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这2项政策为农村机械化注入了活力[5-6]。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机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个体经营户迅猛发展,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事业的投资、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7]。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8],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1083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8.9万台,联合收获机47.4万台,水稻插秧机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达到80%,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收水平达到30%,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0%;玉米的机播水平达到了50%[9-11],机械化收割水平还相当低;高粱、棉花、甘蔗、油菜等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加快,但是同世界先进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农业生产就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日本和美国的学者研究显示,1880—1960年80a间,农业机械化对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达70%;2000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说明农业机械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40%,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24%,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hm2[12]。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更多的人从事其他工作,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2高粱生产发展现状及其在山西省农业中的地位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粱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决了我国某些地区当时的粮食危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产业化优势逐渐显现,生产效益大幅增加,高粱由于适口性差,逐渐退出了主要食粮和五大作物的地位,进入了小杂粮行列,用途也由食用变为酿造业的工业原料,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但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及其高光效的光合特性,还有其独特的单宁成分,在酿造行业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其是酿造业的主要原料。山西省素有酒都、醋乡之称,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与老陈醋的主要原料均来自高粱。近年来,山西省白酒与老陈醋产量逐年扩大,对高粱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但全省高粱由于种植面积的下滑,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山西省高粱播种面积为18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6%~7%;单产水平在4500kg/hm2左右[13]。我省有450万hm2耕地,70%的耕地是旱地,由于高粱抗旱、耐瘠的特性,在旱地种植高粱较种植玉米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并且高粱和玉米的产量及价格基本持平。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粱种植效益的逐年下降(间苗困难、蚜虫防治繁琐、机收程度低),打工效益逐年上涨,吸引和推动了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耕种土地的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妇女,种植省工省力的玉米适应了当前节约劳动力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才有利于其产业化发展。实现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高粱种植面积的先决条件。机械化生产省工省时,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实现高粱生产现代化[14]。在机械化方面,玉米种植比较领先,50%~60%的播种面积实行单粒播种,高粱由于籽粒较小以及种子质量低下,难以推行单粒点播,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后必须实行人工间苗,增加了劳动强度,限制了人们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因此,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决定高粱的产业化进程,高粱种植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意义也较深远。

3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

3.1品种的选育要适应机械化的操作

选育耐密高粱品种是高粱机械化种植的首要因素。目前,我国推广的高粱品种种植密度在120000株/hm2左右[15-16],分蘖和倒伏是2大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因素。在出苗定植后,会出现分蘖现象,分蘖的植株有时能自然退化,但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生长会旺盛,在正常年份分蘖果穗能正常成熟,但分蘖植株的株高较主茎高20~30cm,使收获期穗位出现2个层次,不利于机械化收获。倒伏是由于植株高、穗头大造成的,如晋杂12号、晋中405株高为200~210cm,穗头较大,种植密度为110000~120000株/hm2。而晋杂15号、晋杂16号、赤育8号等株高为170~180cm,穗头适中,种植密度能提到120000~150000株/hm2,分蘖和倒伏不宜出现。国外高粱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80000~225000株/hm2,在这种密度条件下,能充分抑制高粱的分蘖特性,所以,几乎没有分蘖现象,成熟期穗位整齐一致。所以,从密度上考虑,要选育耐密植品种;依靠群体密度来达到现有的产量水平。因此,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型松紧合理、株高低是选育的目标性状。其次,选育中早熟品种更有利于高粱机械化收获。因为中早熟品种成熟早、脱水快,机械化收割时,不宜打烂籽粒;穗周围的叶片老化后干燥,收获时容易吹出,与籽粒分离彻底,收获的籽粒净度高;成熟早,造成个体产量相对低,由于群体密度增大,整体产量却不会降低。#p#分页标题#e#

3.2高粱的配套栽培技术要围绕机械化进行

机械化要求的配套栽培措施要求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有利于单粒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程序;通过调整种植行距,便于苗期中耕培土及成熟期机械化收割。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研制单粒播种机期间,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模式,即单粒宽行密植法。即:先对种子进行精选,保证颗粒大小均匀,无杂质、籽粒着壳率小于2%,发芽率与发芽势均在80%以上。采用单粒精播机以行距50cm,株距10~13cm进行播种。同时施控释肥(或普通复合肥)750~1125kg/hm2,每公顷喷锈去津除草剂2.7kg对水375kg,一次性完成。出苗后植株生长到8~9片展开叶时进行机中耕或畜力中耕1次,待籽粒成熟度为蜡熟末期时,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全生育期注意蚜虫防治,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喷洒,每15kg水再配吡虫啉5~8g即可。

3.3要有适应高粱机械化栽培的配套农机具

当前,高粱专用单粒精密播种技术基本解决。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与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高粱单粒精密播种机,已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其单粒机播与常规机种方式相比,产量相当,但通过单粒播种节约了用种量,省去了间苗、定苗的工作量。经测算,单粒机播可比常规播种每公顷节约种子11.25~15.00kg,折合人民币337.5~450.0元;节约间苗用工费用1200~1500元;2项合计节约开支1530~1950元,提高经济效益10%~20%左右;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易被高粱种植户接受。目前,高粱中耕还以人工、畜力为主,效率低;改变现状要有适合于中耕的拖拉机和配套的中耕机,要求拖拉机的轮胎直径要大,宽度要小,才有利于在行垄间作业。高粱机械化收获是高粱种植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解决高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2010年,根据山西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安排,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在汾阳市孝臣村建立了高粱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秋季,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对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和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改制型)进行了收获试验、示范考核,3种机型均有效地解决了高粱的收获技术难题,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的特点,是今后高粱收获机主推趋向,如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将会更加完善高粱的联合收获工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