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5-0157-02
教育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培养国家复兴、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核心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特征,遵循教育的一般客观规律,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准绳。在所有教育阶段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自我尊严的觉醒,使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动态较为复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好处。
一、为何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能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育兴国,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最为核心的任务。而当前施行的教育方针,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一个国家要想按一定的方向和道路长远地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与之匹配的教育体系。而我国从各个层面的政策上,都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要素,是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举措。而反过来,人才的培养要看国家是否需求。如果教育的方向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了偏差,那么教育成效越高越不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确保当前教育教学的方向与国家发展保持一致,有利于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后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二)满足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解决问题突破困境的需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双向需求,还是课程教学突破已有教学困境的需求。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比如日益复杂的外界环境对學生的思想、情绪有着很多不利影响,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难度。比如面对中考升学、择校等现实问题,很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或多或少都带着功利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教育问题,过于看重学生语数外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面对这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借助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教学改革举措,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力改善当前教学困境的措施,意义重大。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充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不同于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范畴的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这种隶属于社会人文类学科的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仅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教师个人的说教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营造一种范围广、效果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无处不在的教育范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而言,首先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通过帮助学生家长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协助作用。其次,整合社会资源,把社会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更高层次,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在社会环境中充分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二)立足课本,积极倡导教育生活化
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多数课程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明显。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局限于教材的现象,教师严格按照教材的目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觉教学十分枯燥。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德育性质的课程,课堂上多数情况都是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上的内容口头复述一遍,充满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学生既不感兴趣,又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教育教学的生活化,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充分有效的教学联想。如此,一方面学生能轻易理解、掌握和认同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立足课本,倡导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能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三)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多元化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方式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灌输、填鸭式教学的影子。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具体而言,教师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高科技辅助教学工具,将枯燥、空洞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辩论、演讲、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道德的缺陷首先在于没有明确的规则。虽然道德和法律一样属于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与法律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内容上,法律是外在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法律;在效力上,法律是强制执行的道德,道德是自觉执行的法律;在层级上,法律是起码的道德,道德是高尚的法律;但是,与法律不同,道德不是由规则组成的,而是由原则组成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善举往往缺少明确的行为界限,人们也难以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孝道”为例,“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字典的解释,“孝”就是对父母和长辈要“奉养和顺从”,但“奉养和顺从”到什么程度才是“孝”呢?在番禺打工的邓民建,20多年来悉心照料因患脑中风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买来农药帮助母亲自杀,因此被法院判刑。有人说尽孝不能触犯法律和危害生命,也有人说冒坐牢的危险去帮助母亲实现解脱才是真正的“孝”。之所以人各一词,就是因为“孝”的界限不明。
没有明确的规则,并不影响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夸大道德的功能,搞泛道德化,用道德取代制度,把道德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就十分危险和脆弱。试想,没有制度和规则约束,官员们靠良知用权,而良知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人民把自己的生命福祉寄托于官员的个人良知,是不是太悬了?
道德的缺陷也在于没有严密的督行措施。舆论本是弘扬善举、鞭挞恶行的利器,但如果舆论的内容是有选择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次发生在新疆的劫机事件中,有一位名叫窦刚贵的律师,他在头等舱和另一乘客最先与歹徒搏斗,平常爱锻炼的他身体结实而矫健,一边搏斗一边向后舱喊出了“雷管”、“劫机”、“快上”等关键词,使后舱的乘客明白了前面正在发生的不是乘客之间的一般争吵,而是一场生死较量。他手上在笔者写稿时还挂着绷带呢!可您在媒体上注意到他的名字了吗?媒体只说机组人员多么英勇顽强,空姐如何推餐车保护驾驶舱,机上刚好有一些乘客是警察,等等,如果不是全国律协讨论对窦刚贵律师进行表彰以及新疆的律师过来详细介绍情况,人们哪里知道事件中还有这样一位律师英雄?
舆论如果不为公共道义服务,只为集团利益服务,它就失去督行道德的资格。但时下情况不同,谁有话语权,谁就有舆论权,谁就因此拥有道德裁判权。于是就出现了道德说教和道德践行相背离的景象:那些践行道德善举的人通常没有话语权,而那些热衷道德说教的人又无意践行善举。自己做不到或不愿意去做,却要求别人去做,或跟着起哄,不然就用道德的口水喷人,用道德的棍子打人,这其实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有时道德会被用来损害合法利益。有当事人因合法权利受到侵害而请求法院主持公道,却被告知必须与加害人达成和解,还在和解不顺利时被一再要求作出让步,理由是“讲和谐”,“顾大局”。请问一个公民连合法权利都得不到保护,甚至连一个公道的说法都没有,却要去承担“和谐”、“大局”的道义责任,是不是太荒唐?这不是第二次伤害又是什么?
有时道德会被用来干扰法定职责。比如某个星期五到机关办证,却发现机关工作人员都去“义务植树”了。对老百姓来说,机关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法定职责就是最大的“善”,如果本职工作没做好,“义务植树”岂能弥补?再说,周五是法定工作日,靠纳税人发工资的,这“义务植树”到底是哪门子的“义务”?
有时道德会被用来掩盖人为过失。对反劫机的英雄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不错,但不能转移人们对事件责任的注意力。雷管和藏有暗器的手杖是怎样带上飞机的?机上安全员为什么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成群涌向前舱的歹徒?
有时道德会被用来纵容权力腐败。善良和宽容是道德的基本内容,但对权力,是既不能善良,也不能宽容的。对权力多一些监督和规制,多一些批评和挑剔,让权力学会自制和自律,甚至不得不自制和自律,老百姓的日子或许能更安稳。
老祖宗庄子讲:“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说的是泉水快干了,小鱼被困在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彼此从嘴里吐出泡泡,互相湿润对方的身体以获得生存,但与其如此,还不如回到大江大湖,即使彼此相忘也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当人们不能不靠守望相助过日子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存在问题;第二,对一个热爱自由的公民来说,靠别人的善良和同情生存,哪里比得上靠契约、规则和法治生存那般踏实,那般自在,那般泽惠子孙后代?
关键词:智能管道;发展思路;策略控制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25-01
一、内涵
智能管道,主要是指在以高宽带固定以及移动承载网络的基础上,与光进铜退部署相结合,通过建立可管控的端与端差异化管道,使得网络资源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合理匹配,满足用户接入的灵活性需求,网络资源智能化水平得以提高。智能管道的建立应从用户角度出发,科学配置,让业务能够自动适配,自助服务更加灵活、快捷,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用户综合感知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智能管道主要体现为提升宽带的规模性,实现协同灵活的接入形式,能快速指配资源、端到端差异化服务质量得以保障,这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智能管道服务,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其中,用户可识别性、能根据需要合理调控流量、根据需求划分不同业务同时能有效管理网络是智能管道的主要特征。
二、智能管道的发展架构
目前为止,虽然还未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来表述智能管道,但是智能管道所涉及的质量保障以及网络资源控制管理等的构架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包括固定网络、移动网络以及其相互融合的范围,通过引入策略控制层,将承载层处理与业务层需求关联是其最为基本的思路方法。为了实现移动与固定等不同标准之间融合的策略,有效控制标准架构与接口,移动与固定融合的业务不断推进和扩大,目前,BBF与3GPP正处于联合状态中。不难看出,这些标准对智能管道的架构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基本依据,但是在层面的具体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怎样让业务层的关键参数提取出来,同时将其出具传递到相关的控制层,如何通过网络层对关键参数保持感知的良好性,怎样对底层网络按需控制好等情况。因此,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应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与业务需求等,适应性或简化选择标准架构与接口。智能管道整体架构如图所示。
能管道整体架构
智能管道建立的基础在于承载层,不管是移动网路还是固定网络,都需要端到端QoS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部署网络感知能力,实现系统有效区分和识别各类流量数值,并依照控制层提供的策略方案,及时处理相应的流量。与业界内已有的标准架构相似,智能管道需要添加策略控制层在运营商网络中。其中,对策略控制系统进行融合管理是策略控制层的核心内容,它是智能管道的主要管理程序,在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统一化管理,保持业务需求在网络层传递的通畅性,统一调度机分配移动网络资源、固定网络资源得以实现。此外,智能管道的建立离不开业务层与承载层之间的联动配合。作为智能管道需求的提供者,业务层需要将各类型也去平台所需要的业务需求传递给策略控制系统,特别是有动态控制需求的相关业务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业务层的认证系统相关的用户属性、用户位置等信息也能够传递给承载层的感知点,为承载区分配流量提供依据。此外,在当前业务平台中,内容分发网络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智能化控制也从属于智能管道管理范畴。特别是对于许多视频类业务,对内容分发网络十分依赖。
三、关键技术
目前,静态化、粗放管道是我国运营商网络呈现的基本状态,通过采取静态配置方式,可完成基于端口的限速功能以及基于QoS等级处理功能,却不能实现较为细致的动态带宽匹配以及差异化处理。而智能管道能够通过对端到端QoS能力的部署,实现网络的多维感知能力、提高网络资源的分配能力,基于业务策略,按需匹配网络资源得以实现,并通过智能承载能力的差异化,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网络价值也随之提升。在承载层面上建立智能管道主要包括以下几要素:
第一,网络传送的高速性。智能化实施的重要基础在于是否具备足够大的网络带,而广大用户感受最为直接的方式在于网络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城域网、接入网等通道带宽。对于城域网,应与接入提速进程积极配合,引入端口和路由器设备,同时合理规划网络,让大宽带业务如视频业务等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对于接入网,需要通过推进光进铜退,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带宽拓展。第二,端到端差异化管理能力。对于智能管道而言,应将Diffserv作为其基本能力,使全网的QoS部署进一步扩大范围,差分处理各种特定流量,如带宽分配、限速等。同时还应让QoS部署粒度进一步做细,结合网络感知技术,实现用户的细粒度区分及其业务的针对性处理。
四、运营策略
对于运营商而言,未来趋势在于引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打造综合能力平台,整合智能传输管道,提高网络“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能力,让客户充分体验全新的信息化生活。通过加快光网建设,以光纤化宽带网络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从底层网络接入服务到上层增值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通信、应用和外包服务。智能管道要细分各类用户,并提供灵活便捷的差异化业务,如为各类行业用户提供宽带网络基础上的新视通、全球眼、协同通信等融合类应用;如为家庭客户提供高清IPTV、3D及富媒体产品,融合视频通信,平安社区等业务,如图所示:
同时,运营商要逐渐转变当以运维管理维度为主的运维评估策略,深化战略转型目标定位,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业务、端到端客户视图,从管道、平台、内容及应用三个维度建设基于客户服务维度的评估体系。
五、结语
智能管道能够使运营商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其发展与完善将会进一步提升以用户需求与体验为主导的网络水平,促进传统运营商的多方位转型,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其构件与发展将会对未来运营商进行网络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 职业道德 会计法规
在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少部分会计人员由于素质较低,没能抵挡住诱惑,从而丧失了原则。例如,对会计资料故意伪造、隐匿甚至是损毁,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及虚假经济指标,使得政府的相关决策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受到了扰乱;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压根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将会计工作简单地认为就是算账,以至于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却未能与之相适应,这是造成上述情况存在以及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关系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期间,树立的和需要遵循的,能够使会计职业特征得以体现,能够对会计职业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会计法规,则是对会计领域一切法律法规的总称。
(一)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两者有着相同的调整对象,担负着相同的职责,还有着共同的目标。会计职业道德经过对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达到对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进而更好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而会计法规则是通过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对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进行维护,从而也达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的目的。可以说两者都是对会计工作领域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对会计的行为进行规范。两者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维护的工具,都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为了搞好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管理手段,都是为增加经济效益和加强经济管理而服务的。可以说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在对会计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会计法规的强制功能是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的。会计法规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会计行为进行强制规范,而当一些会计行为不宜或不需要用会计法规来进行强制规范的时候,会计职业道德就接过这方面的规范功能。会计法规只能规定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不得违法,却不适宜在会计人员要强化服务、提高技能及勤勉敬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定,而会计职业道德则能对这部分予以补充。
(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可以说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凡是会计法规中禁止的行为,都是会计职业道德要对其予以谴责的行为;凡是会计法规中规定的行为,均是会计职业道德所提倡的行为。因此,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会计法规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会计职业道德又是会计法规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思想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计法规在制定以及施行的过程中,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守法、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奖励、表扬,对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法律制裁,能够让会计法规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议
首先,会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要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里面的诸如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搞好服务等等要求,[1]就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行业的廉政性、保密性以及超然性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会计人员应当主动提高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严格按照规范办事,自觉对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予以抵制。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会计职业品德教育、会计职业纪律教育、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等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融入每位会计人员的深层意识中,增强其履行道德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自觉性,并最终养成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完善会计法规建设建议
首先,要对现有的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现有会计法规中处罚与责任不明确的条款要予以修改,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宜;对法规中没有涉及的地方也要进行增加,做到有法可依。还有就是增加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因会计人员造假而造成的损失,按照责任大小对损失予以赔偿,尤其要加大企业责任人的赔偿比例。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因为虚假会计信息受到了权益损害,就可以依照相关法规向司法机关提交诉讼,从而获得赔偿。其次,提高法规质量。一是要广泛征求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意见。二是要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学习经验,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再次,对会计法规中的举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一些重大会议法规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从而为会计法规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加快地方会计法规建设。一是各地区要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地方会计法规进行修改或补充。二是要加快基于地区会计调查研究的立法步伐。
三、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两者是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对会计法规的全面执行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会计法规的执行效果;而会计法规则能够促使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预见到,不断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将会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有力的保障,将会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最终促进会计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路途。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阿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8): 87-90.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交际环境;课外实践活动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当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都是使用汉语,整节课中说的英语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英语口语交际环境的缺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氛围,自然也就没有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欲望,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说一些英语用语,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一种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对学生说一些英文课堂用语,如“It’s time for class”“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1”“Is everyone here?”“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这样,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逐渐树立其说英语的意识,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可通过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价值,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动力和
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英文原版电影,让他们进行欣赏和体验,鼓励他们使用英语语言交流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英文比赛活动,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或者,开设英语角,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都能情不自禁地开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