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资源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BIOS有绝技,别人办不到的它能行!
很多玩家都会选用各种各样的优化软件来让自己的爱机跑得更快更好,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优化软件,也都有“力所不及”的地方,那就是优化电脑硬件的运行状态,或者让机器每次启动进入系统之前的等待时间更短。而只有许多人眼中神秘、陌生的BIOS,才能完成这两项优化工作。下文中精心挑选的五记BIOS优化“组合拳”,就是为了达到这两个看似“不可能”的目的。而读者也一定能够通过这些实例,更深入地认识BIOS,消除对于修改BIOS的恐惧感。
其实,对BIOS进行优化可能是涉及系统硬件DIY中最安全的,只要小心细致,你就会发现其实BIOS一点都不神秘。就算万一对BIOS的设置失当造成系统出现故障,厂商也早给我们预留了一粒“后悔药”――几乎所有的BIOS菜单中都有“恢复默认”的选项。通常,这个选项被称为“Restore Setup Defaults”(恢复默认设置)或者“Load Fail-Safe Defaults”(载入安全默认设置)。这就给我们优化BIOS加了一道牢牢的“安全带”,所以大可放心地对BIOS进行改动。
目标一:节省每一秒
据统计,每台电脑每天要重启五次以上,通过简单的三个步骤,每次就能节约最多6秒钟的时间,别小看经过优化后的这几秒钟,时间就是金钱嘛!
1.关闭硬盘搜索:节约1秒~2秒
IDE/SATA Channel 0/1 Master/Slave(IDE/SATA第0/1通道主/从设置)
位置: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OMS选项)
选项:一般为“None(无)”、“Auto(自动)”和“Manual(手动)”
功能说明:它的作用就是在每次启动的时候,告诉系统这个IDE/SATA通道是否连接了驱动器(硬盘或者光驱)。如果设置为Auto,每次开机的时候会花费2秒~3秒钟用于检测。
建议设置: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来说,只会在整机中安装一块硬盘和一个光驱,完全可以将没有利用到的SATA和IDE通道设置为“None”。只是注意日后添加硬盘或者光驱的时候需要重新设置。
2.关闭USB设置启动:节约1秒
Legacy USB storage detect(启动时USB存储设备检测)
位置:Integrated Peripheral(整合周边设定)
选项:“Disable”(禁用)和“Enable”(启用)
功能说明:开启这个选项之后,系统在每次启动的时候会检查USB接口是不是插有存储设备,比如U盘或者USB移动硬盘。禁用这个选项可以加快系统启动时的自检速度。
建议设置:“Disable(禁用)”。相信很少有人会从U盘或者USB移动硬盘来启动操作系统,因此禁用掉这个功能不会有什么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Windows系统中不能使用U盘。
3.合理设置引导顺序:节约2秒~3秒
First/Second/Third Boot Device(第一/二/三启动设备,或者Boot Sequence,启动顺序)
位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选项)
选项:Floopy(软驱),Hard Disk(硬盘),CD-ROM(光驱)等等……
功能说明:这个选项决定了系统自检之后优先寻找启动软件的顺序,设置为“Hard Disk”优先从硬盘启动可以跳过对光驱中光盘的检测,很明显地提升启动速度。
建议设置:将First Boot Device设置为“Hard Disk”或者“HDD”。当然如果从光盘中安装操作系统的话还是要改为“CD-ROM”(见图1)。
目标二:用好每一份资源
不管是打开,还是关闭选项,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
1.关闭不用的设置
Onboard 1394/Lan/Audio Function(板载1394/网卡/音频功能)
位置: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设定)
选项:“Disable”(禁用)和“Enable”(启用)
功能说明:板载的“免费”部件的确给许多用户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是对于没有使用板载声卡、网卡,平常也很少用到IEEE1394接口的用户来说,完全可以选择关闭来节省系统资源。
建议设置:使用独立声卡和网卡的用户可以将Lan和Audio(新的Intel芯片组的主板可能会称为Azalia,即HD Audio)功能选为“Disable”,而IEEE1394接口现在一般只会用于专业的视频采集,建议选择“Disable”。
2.打开硬盘的特有技术
SATA AHCI Mode(SATA驱动器AHCI模式)
位置:Integrated Peripherals (整合周边设定)
选项:“AHCI”或者(“Enable”,启用)和“Disable”(禁用)
功能说明: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高级控制接口)是SATA驱动器特有的一种接口,通过它可以使用一些SATA硬盘特有的功能,比如热插拔和NCQ功能,其中后者可以显著地提升硬盘的读写性能。
【关键词】 制度创新;资源节约型社会;社会建设;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还相当粗放,许多资源已经不能自给,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愈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刻不容缓。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有效缓解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我国的经济今后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资源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势在必行。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二、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面临的制约因素
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消耗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制度不合理以及人们节约观念的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1、观念制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由于人们的节约意识薄弱,对浪费水、电等资源熟视无睹。有的人更是未把节约资源当回事,以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教室里,“白昼灯”、“长明灯”习以为常;办公室中,电脑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常年处于待机状态。假定一台显示器或打印机的待机功耗为5瓦,如果每天待机10小时,按目前国内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的保有量,每年浪费电将达12亿多度。水龙头前,“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被视而不见。目前,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0%~30%(发达国家高达70%~8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1]。在餐饮业方面,中国餐桌浪费据估计一般都超过用餐额的10%,而且浪费程度与用餐的豪华程度或档次正相关。据媒体报道,2004年,重庆市的餐桌浪费达13亿元,陕西省仅2005年上半年的餐桌浪费就超过10亿元,武汉市每日倒掉的剩饭菜就达500吨[2]。美国是资源大国,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却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至少要重复使用8次。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规模巨大,实力雄厚,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立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两面都用过的纸张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国民对于资源的利用却十分节约,而我国的国民对资源的利用却是比较浪费。
2、制度制约
主要表现为:
(1)自然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我国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在法律规定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其使用权、收益权甚至处置权都极其模糊,如矿产资源在法律上是属于国家所有,但其收益、处置权利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中的官员及其人紧密结合起来,把持了矿产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各经济主体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不一致,这就导致大量矿产资源被“人”和“内部人”疯狂掠夺使用,造成矿产资源“公地的悲剧”。
(2)资源价格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计划经济时期“产品高价、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体系,资源价格基本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但这个价格却只反映了资源的开发成本,远远没有全面覆盖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破坏成本及完全生产成本,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致使我国资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导致开采者普遍过度开采和破坏性开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形成了环境污染。
(3)节能制度存在缺陷。比如,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没有节能考核奖惩制度,也就导致了没有自觉节能的动力。另外,整个政府节能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三、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创新
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局面,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制度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1、建立明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在许多资源方面的产权不清,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价格“失真”。另一方面会引发利益的纠纷。资源价格改革本质上还是相关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产权不清,必然形成多头利益所有者,难以形成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强化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明晰资源所有者及其各级机构的权责边界;完善自然资源使用权。我国资源公有,所有权不可能转让,但可通过使用权的流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所有权的缺憾。这就必须把资源的使用权从资源部门的行政权中剥离出来,建立资源使用权的初级配置市场,使资源的初次分配由资源部门的“设租、寻租”变为严格的市场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开放和完善资源二级市场,取消资源使用权的流转限制,让资源在市场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加强节约资源的法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一人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经济主体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处理资源节约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保障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计划的顺利实现。
3、建立以市场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积极推进稀缺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环境治理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价格,才会引导人们努力节约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必须通过市场供求反映为高价格,否则,企业没有压力来实施节能降耗,公众也不会有节约资源的内在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价格体系,才能有效调节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促进资源节约。
4、完善资源节约的激励约束机制
各级经贸、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对企业积极引导和规范,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项目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同时,各级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的积极性。省市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对资源节约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开发、重点示范和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政府要保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工作经费,支持节能监测中心等有关机构的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监测手段,提高节能监测能力和水平。
5、加强资源节约宣传
调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把节约资源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注 释】
[1] 李建平.资源节约的制度创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2).
[2] 参见2005.9.5.重庆晚报。董颖,杨曼.陋习积攒惊人浪费全国一年倒掉盛饭600亿元,载2005.8.17市场报。胡蔓.每日倒掉剩饭菜600吨,武汉80家餐饮企业向浪费宣战,载2005.8.17.湖北日报.
【参考文献】
[1] 李俊然.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5.23(10).
[2] 齐建国.制度创新:节约资源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6-8-17.
[3] 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 李健.建立节约型社会制度建设最重要[N].陕西日报,2005-11-9.
[5] 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经济日报,2005-11-9.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人们无节制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全世界有识之士已在大声疾呼,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很早就加入了世界环保组织,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为了尽快实现提出的“中国梦”,我们要从幼儿抓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幼儿环境教育的目标“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中班时期是幼儿各种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本文通过在中班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让幼儿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认识是与具体状况结为一体的。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贴近幼儿生活,通过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对他们实施教育。因此,我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纸、垃圾等作为教育资源,并把这些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把各种相关内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如“水”我设计了相关内容“水的生态”,“植物喝水,花儿变色”,“水与地球”,“水龙头在说话”,从一系活动中,幼儿既知道了有关水的特性,更是了解了水对动、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地节约用水。而电也是幼儿每天接触到的,在幼儿眼里有些神秘的东西,我通过“电从哪里来”,“小实验:灯泡亮了”,“随手关灯”,把看似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幼儿对纸的使用特别浪费,画画时一张纸画一笔认为不好,马上扔掉拿第二张,对图书也不爱惜,乱撕乱扔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有用的纸”这一主题,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纸”,看电视片“纸从哪里来”了解纸的生产过程,小实验“哪种纸吸水慢,哪种纸吸水快”。知道纸在水里容易烂。“纸制品博览会”利用废旧挂历、包装纸、纸杯、贺卡、信封等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知道废物可以再利用,最后通过畅谈“未来的纸”引导幼儿参与环保,减少浪费。
二、要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
杜威曾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喜欢观察,什么都想去摸一摸,而幼儿通过自身探索获得的体验,将是幼儿终身难忘的。所以,让幼儿了解资源是简单的说教所不能达到的,必须要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积极的观察、操作、实验,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才能得出结论,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直观感受
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要把资源这么大的概念装入幼儿的脑海,确实不容易。比如节约用水,对于我们生活在长江边的人,是没有水资源危机感的。我就利用电视向幼儿展示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状况,当幼儿看到非洲大片干裂的农田、忍受饥渴的人们,以及地下水无限制开采所引发的危害。幼儿已感受到了水危机。在讲到垃圾的危害时,我带幼儿参观垃圾堆,当幼儿看到堆成小山式的垃圾,嗅到垃圾发出的阵阵臭味,我相信幼儿已经对垃圾有了强烈的记忆,以后我将不必用很多词来形容垃圾的污染了。在对幼儿讲节约用电时,怎样让幼儿理解节约,我带幼儿来到电表前,让幼儿观察电灯全开,电表跑得怎样,关掉几盏灯是怎样的,全部关掉电表又是怎样,从而让幼儿理解随手关灯,就能让电表不跑,这就是节约用电!
(二)操作实验
幼儿好奇心强,好动,操作实验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活动设计中,我为幼儿安排了许多实验操作。如,灯泡变亮、电动机转动,让幼儿在操作中了解电的知识。通过实验植物喝水,花儿变色,让幼儿了解植物与水的关系。纸船为什么沉入水中,了解纸容易烂,怕水,从而知道爱惜纸张。自制纸桨,知道纸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从这些实验中幼儿理解了相关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讨论
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开展垃圾、环保这一主题时,我以提问的方式“这么多垃圾怎么办呢?”让幼儿进行讨论,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各抒己见,想出了许多办法,最后,我进行总结,表扬肯定有创意的想法,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保护环境作贡献。另外,也允许幼儿讨论后提出问题,让大家解答。如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风以后,幼儿了解了风可以把树吹倒,提出利用风把汽车吹得跑快一些,我及时鼓励了幼儿的想法,然后请幼儿讨论,结果形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不可以,因为风是乱吹的,会把汽车吹得乱跑,另一派则认为可以,我没有肯定谁对谁不对,只是引导他们这个问题会在你们今后的努力下圆满解决的。
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情,有些是在幼儿园所不能遇到的,若家长能把握时机,强化幼儿园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环保教育的目的,提高家长对环境教育的重视,调动家长支持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把有用的垃圾交到收购站。收集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玩具和装饰品,使孩子明白“废物不废”。孩子离园后,要求家长陪幼儿一起观看“地球的故事”、“探索”、“科学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最重要的是要求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到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用纸等,监督幼儿的行为,使之内化形成习惯。
经过开展一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幼儿节约资源意识加强了,自觉做到节约用水、用电,浪费纸张的现象大为减少。同时,家长反映,幼儿在家不光成为了节约的执行者同时也成为了节约的监督者、倡导者,特别是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懂得了爱护地球,就是爱我们的家园。知道了人类只有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生存和发展。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吧!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幼儿园科学教育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采集业和农业的生产是一种基本上不交易、生产规模十分有限、以生物原料的投入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大规模投入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整个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难以循环的线性状态。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以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又开始转向循环经济,而且是一种层次更高的循环经济。
那么,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得经济发展又重新而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循环经济呢?首先是资源约束条件的改变,是被持续大量耗费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支撑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灵敏而准确的市场价格会及时地显示这种生产模式对企业来说已经不划算,如果不转换成可以替代的原料、可以循环的增长模式,企业就难以生存。其次是社会约束条件的改变,即社会要求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要求企业善待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以使人类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最后是企业制度的约束。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性企业,莫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会通过市场价格对资源约束状况的变化作出灵敏而及时的反应。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企业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当资源成本大大增加的时候,不发展循环经济就会丧失竞争力。相反,如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投入最小、收效最大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就很难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这些约束条件,也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通常而言,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例如,当土地资源丰富甚至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而一旦土地资源稀缺,人们则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又如,18世纪以后的西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今天,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以及创造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于是,一方面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资源的技术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可替代、可循环的资源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行业、企业并不缺少循环经济的技术,如把煤矸石做成砖的技术、用瓦斯发电的技术等,而是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环境和内在动力。就机制而言,主要是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换言之,粗放经营、不循环是有利可图的。就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而言,现有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很难使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即企业会很方便地把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社会的负担。显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仅仅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让企业对资源价格和污染环境的成本有灵敏反应,以制度的力量迫使经济增长模式从不能循环转变为能循环以至更高层次的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资源“浪费”的现状令人担忧,资源利用率明显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现象十分突出。日前我国煤、铁等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丁世界平均水平。建国50多年,在CDP增长近10倍的同叫,矿产资源和消耗量却是增长了近40倍。改革开放后,我国是用能源消耗翻两番支撑了GDP翻番。2003年我国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上要能源,创造的GDP却只占全球的4%,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申也仅为40%,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我国的资源状况已难以承受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过程中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可持续发展已受到了严峻挑战,虹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节约型社会的实质就呈要求较好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力求节约资源,这样既能满足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保障,也能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二、高成本的政府成为制约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阻碍
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对我国政府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同样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也要求政府更加公平和高效,进而提出了构建低成本政府范式的目标。然而,当前我国政府运作的成本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只注重行为产生,不计算行为成本的现象相当突出,就中国政府的成本状况而言,无论是从纵向的时间序列,通过与其它国家政府比较,抑或是从直接或间接成本分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政府的高成本运作都是不争的现实。虽然从显性成本角度考虑,我国的政府成双并不是很高,“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时期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3.2%、17.7%、13%、14.5%,2000年为17.8%,但政府收支除日前的预算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支、制度外收支两部分,账外账、“小金库”现象在政府部门也普遍存在,政府预算、预算外收支、制度外收支这3块加在起才是政府收支的全部。有资料表D爿,这3部分收支各占政府总收支的1/3,这样的话,整个政府收文占GDP的比重就达50%以上。d(革开放以来,政府的管理支出一直居高不下,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行政管理的支出却在不断上升,其速度也远远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高达17.7%,高出12.3%的财政收互平均增长率5.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口已达4500万人,官民主比已达到了午前的1:28,另外,最保守的估计全国官员用于公款吃吗的消费在2000亿元,每年的公车开销也不低于2000亿元。在政府投资的项日中,光用于“跑项目”的成本一般就要达到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半,再加上政府在办公大楼等硬件上的花费,其成本数目就更加惊人。我国高成本运行的政府与我国面临的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低成本政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手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构建低成本政府的目标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加强政府内部有关控制成本的制度约束和规章保障。
所谓政府成本,就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各种开支,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间接负担。从经济学的角度,政府成本就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构建低成本政府不单是节约政府消耗的经济成本,而且是节约一切可以节制的政府用度,体恤民力,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旨意。成本对于任何政府行为都存在,在结果意义上,对于任何政府来说,成本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所关注的问题。构建低成本政府必然涉及到政府指导变革意识、途径以及政府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的采取与相对于低成本目标的修订,意味着政府要加强对机构编制、职能的立法约束,将机构编制纳入到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政府层级和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限脱节和多头执法等问题;意味着减少纵向管理层次、分散行政权力,合并横向机构形成规模,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意味着实观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实现政府山“划桨”到“掌舵”的职能转变,改变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来降低政府成本。因此―个低成本的政府必定是行政体制完备、政府服务意识强化与政府职能权限明确的政府。推进低成木政府的构建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发展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立首先要求建立一个低成本政府
政府独有的组织与管理社会的职能,以及政府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政府成本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由于玫府的一切组织活动中都要产牛成木,然而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能力承担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由政府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最终由汁会大众和政府之外的组织所承担。一个国家政府的成本状况不仅与政府绩效、政府管理水平直接相关,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对待资源的配置态度和行为,冈此,构建低成本政府对节约型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构建低成本政府为社会重塑节约的价值理念。政府使用社会资源,是对国
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构建低成本政府其实质是一场针对政府行为的变革,休观节约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政府行为实践都以一定的节约理念为指导,消除政府以往不惜成本进行管理活动的思想障碍,在政府公共部门树立“节约成本”的导向意识,在政府实践管理中,贯穿了“节约至上、低成本为优”的价值导向。
其次,构建低成本政府为计会示范节约的动力机制。构建低成本政府的活动要实现稳步推进,关键是形成一套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和监控机制,突破构建低成本政府的动山障碍。玫府形象的权威性以及政府职能的外延性决定了在构建低成本政府之中所运州的动力机制,必然会对全社会提供示范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起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生产价格,建立起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油气价等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制定生产、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的经济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宏观指寻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形成节约型社会的利益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监督管理,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各项国家标准,建立对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设备强制淘汰制度以及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扭转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着的大量浪费现象,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利益约束和强化监督突破资源使用行为中的障碍,从而形成节约型社会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