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再生能源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引言
随着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日益加剧,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的根本出路和最优途径。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28亿吨标准煤,其中建筑能耗居各种行业能耗之首,约占总能耗的27.6%。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提出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和机制,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因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已接近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节能潜力最大,所以,建筑领域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和优化配置有限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对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必将产生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和建筑能耗状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能源资源总量约为世界的 10%,但我国人均拥有的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0%。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资源严重短缺,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3%左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能源供应长期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7.4 亿吨标准煤,2008年已超过2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已接近10%。另外,由于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一次能源结构长期得不到合理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一直保持在65%以上,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 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 倍。同时,能源消费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和大气中70%的烟尘都是由燃煤造成的,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的CO2排放量也已占到世界的12.8%,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然而,在各种能源消费中,建筑能耗位居行业之首,其中采暖和空调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2006年,我国房屋建筑总面积为395亿m2,消耗商品能源约5.6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总能耗的23.1%。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00亿m2,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5~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新增房屋建筑面积250至300亿m2,而城镇新建建筑将持续保持以8~10 亿m2 /年的速度增长,如果延续目前状况,建筑能耗将超过目前的2倍,加之建材生产和施工耗能,将高达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对我国能源供应形成巨大压力。
因此,在目前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为切实搞好建筑节能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筑领域应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步伐,以尽快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常规能源的宏伟目标。
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现状
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而目前在建筑领域应用前景比较广阔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1.太阳能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优质能源。按照利用途径,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可分为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利用和太阳能储存转换利用三大类。目前多数建筑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还普遍停留在“生产生活热水”这样低水平的应用层面上,加之产品成本较高,价格恶性竞争等原因,一些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技术产生信任危机,从而使太阳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2.风能
风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自然现象。风能利用主要是风力发电和风能动力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我国目前在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务之急应当加快探索在我国沿海岛屿、城镇乡村的建筑领域、尤其是城市高层建筑因地制宜地发展直接利用风能资源技术。
3.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洁净能源。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资源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2.5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约为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正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且在建筑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是地源热泵技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即能开发利用蕴藏在浅层地下的低品位能源满足建筑物的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不污染环境,因此,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项新技术。但是,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热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主要差距是我国各地区目前还缺少对岩土地质材料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工作,地源热泵技术仍处于按经验设计实施阶段,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与设计要求偏离过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不足。
三、改进和实施建议
在大力开发新能源的今天,建筑领域在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降低开发和转化利用的成本,摆脱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是当前新能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国家应根据地方气候环境特点,分别制定和完善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适时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并强化从建设规划、设计、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及运行效果各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尤其应重点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能效考评工作,以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环境。
2.应该打破目前各自为阵的行业分散格局,在加强行业或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产品与建筑产品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工作,使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设施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与建筑融为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满足与建筑主体围护结构的一体化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和相同寿命周期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效解决建筑供暖、空调、照明和生活用热水等日常用能需要,使建筑产品在逐渐降低对常规能源消耗的同时,逐步实现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建设目标。
3.在太阳能的转化技术方面应该突破太阳能低温利用的制约瓶颈,加快研究开发中高温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核心技术产品,尤其应在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太阳能装置转换效率的基础上拓宽太阳能技术产品的应用领域。
4.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地热能这一宝贵的清洁能源, 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测试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并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地热资源开发审批制度,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逐步推动地热开发利用的规范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以避免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地下水质资源污染的现象发生,使我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早日步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5. 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产品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强化全民节能意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意识,同时根据地区环境建设工程示范小区,待技术成熟后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还应注重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的真正落实工作。
结束语
建筑能耗位居行业之首,开源节流是降低能耗的关键。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能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水平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但是,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的远见卓识,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各相关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有机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各种阻力,将全社会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研究课题组2004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报告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3]王荣光 沈天行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2004
[4]徐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指南2008
[5]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13-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与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省是否能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1 中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高速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连带的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利用产业及数量居世界前端,太阳能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2)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新能源利用的产业从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需要形成合理的整条的产业链。二是社会投资不均衡。从整体情况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投入资金较多,生物能源以及核电的投入偏少,而地热、沼气等能源领域的投入就更少了。三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3)技术创新问题。新能源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是个很大的难题。
(4)新技术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5)利益结构问题。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我市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做以下工作才能解决上述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科学论证新能源的潜力,我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想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我市能获得新能源的资源数量和开发利用条件、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较多,集中度较低,能被利用条件也不同。
(2)我市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合理投入时的利用规模。新能源的资金的多少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拿生物能来说,秸秆、畜禽粪便等容易收集利用的数量与能够作为沼气应用、秸秆发电等利用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与我市的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我市市政府给予资金的多少、技术支持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3)我市需要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优先开发沼气、天然气,适当控制煤炭的利用,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市是我省煤炭生产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今后我市需要大力发展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适当优化产业结构。
(4)做好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要充分摸清地下煤的储藏量,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我市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市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的新能源节能体系,建全能源管理和咨询机构,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 加大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专业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3.3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首先是加强我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3.4 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的供给需求的平衡
调整我市的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大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品牌。
3.5 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应重点发展沼气与太阳能的利用。
3.6 开创新能源家居理念,强化新能源需求意识
加强鼓励企业、家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产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推广我市城乡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我市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必须坚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参考文献
[1] 汤倩,金银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7期:14-15.
[2] 李抒望.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J].实事求是,2004,(2):
19-21.
[3] 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4] 金灿荣.中美新能源合作还得靠内功[J].中华新能源,
1.提高土地、建筑能效,推广高能效产品。
美国在联邦层面、州层面都确定了相应的能效标准,提高土地管理、建筑物建设与维护、公共住房等各领域的能效,通过能效标识、能源星级计划、税收优惠、信贷等手段推广高能效产品,尤其是强制建立机动车的能效耗费标准,淘汰高能耗、低能效产品。
2.推行能源援助计划,保护能源消费者权益。
针对低收入家庭、低收入群体推行能源援助计划,尤其是冬季,通过财政拨款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能效装置折扣等,让其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能源消费者拥有其他产品消费者所拥有的权利,如隐私权、不公平交易权、退款、禁止强制服务等权利。能源生产者不得有欺诈、提供虚假信息、操纵能源市场等行为。
3.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美国多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还积极鼓励乙醇等生物能源的技术资金投入。在推广高能效产品过程中,也激励使用非传统车辆,并对替代燃料给予税收、信贷等各种优惠。
4.增强能源市场透明度。
《能源政策法案》要求委员会着力推进州际商业电能输电和销售市场价格透明度,顾及公共利益、市场整合、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特定情况下及时向电力购买者、电力批发商、输电服务用户和公众通报关于批发电能价格和电能传输服务信息,建立电子信息系统,除不利于市场有效运作或可能危及系统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披露能源价格组成,且不得虚假陈述。
二、欧盟能源法律制度介绍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联盟,曾面临过一系列能源问题,如:(1)能源市场竞争不足。欧盟地区内部及其与其他地区能源市场两个层面都未形成有效的竞争;(2)能源对外依赖度过高。欧盟对外进口的能源比例居高不下,石油和天然气超过一半需要进口。国际能源协会2008年第一次提交了欧盟能源政策深度研究报告,第二次调查将于2014年展开。欧盟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决定了28个欧盟成员国近5亿公民的能源使用情况。在自由贸易基础上,欧盟成立了国际能源市场,它的成立与2020年“20-20-20”目标相一致,即到2020年,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共享率提高2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基于对能源供应安全性的考虑,欧盟通过与能源生产国、运输国和消费国的对话对外部能源和贸易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看,欧盟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在向低碳能源经济的转化中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欧盟法律主要表现形式为欧盟委员会和欧盟议会的决议或指令,而其政策则多为欧盟相关能源执行机构的白皮书或者绿皮书。概括而言,欧盟能源法律制度与政策的主要特色如下:
1.形成内部市场共同规则。
欧盟虽然是一个由28个国家组成的地区一体化组织,看似松散,实则经过多年来的一体化努力,现在已不断融合。在能源方面,欧盟内部的能源市场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共同规则。欧盟地区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条约》及《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等三个条约为欧盟能源市场一体化开启了征程,1968年的《一个共同体能源政策的指导方针》更是直接提出了建立欧洲能源统一市场,而1987年通过的《单一欧洲法令》及后来的《欧洲联盟运行条约》最终推动实现了欧盟能源市场的一体化,建立了欧盟能源市场的共同规则。
2.环境保护与能源活动相结合。
在欧盟几乎所有的能源活动中,都会对环境保护进行相应的规定。比如:欧盟在1990年的《能源与环境》通报就特别提出要以提高能源效率来作为未来减少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外部性作用的一项政策基础。欧盟在1995年的《欧洲能源政策》白皮书中也将环境保护作为欧洲能源政策的三目标之一。在欧委会2000年的《走向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的白皮书中,欧盟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
3.广泛使用能源标识。
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欧盟的有关在相关耗能产品上粘贴能源标识或标签的主要指令就达11项,占了这十年间欧盟的主要能源法律数量的1/3。这些能源标识指令几乎涉及从电冰箱、洗衣机到洗碗机、灯具、烘干机等所有家用耗能产品。
4.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
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是指绿色能源证书持有者可与绿色能源证书需求者进行交易,旨在通过该交易补偿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高于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的成本。该制度帮助一些国家迅速走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道路,这一制度在瑞典推行的效果相当显著。截止2011年,瑞典总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48.9%,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该制度的存在有两个前提制度:一是固定电价制度。即,政府对所有电力生产者生产出来的电皆固定其销售价格,而不论其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还是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二是绿色能源电力配额制度。即,政府强制性要求所有电力生产者与电力消费者都必须生产或购买与其生产或销售成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固定电价忽视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高成本,虽然利于对电力价格进行控制产生较大的社会福利效应,但是不利于刺激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而绿色能源电力配额制则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一些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者完成不了配额,为了避免高额的罚款只能选择向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购买绿色证书。在证书需求超过供给的市场中,可再生能源生产量低于政府配额,证书价格上涨。价格持续上涨,直到增加新的容量满足了配额,从而激励生产者生产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三、欧美能源法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着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当年曾面临过的问题,如能源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结构单一、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作出了探索,成功化解各类能源问题,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其进行的有利探索将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提供诸多启示:
1.明确能源发展目标,注重制定长期规划。
中国的能源发展究竟是以供给安全为主,还是以清洁发展为主,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抑或三者的有机统一,这都需要仔细盘算、缜密分析后作出顶层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将决定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进度,在明确目标后,方可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现。现实中,中国的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今年以来,笼罩在整个华北地区上空的雾霾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中国当前能源发展计划多是短期计划,不具有延续性。这种状况严重阻滞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需要契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富有远见卓识的能源发展计划,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加大能源科技的研发与转化适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基础在于能源科技的发展,在中国应该建立以科技为核心,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能源科技发展体系。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大力推动中国能源科技的发展。而具体的推动措施,首先表现在资金的支持方面,没有大力的资金支持是很难推动能源科技进步的。
3.减少政府干预,加快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建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只要市场能发挥作用且不损害公益的就让市场就决定。对于能源发展而言,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将更有利于能源的发展也利于提高能源市场的竞争和效率。目前在中国,虽然能源为国家所有,但能源政策的具体执行却在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往往习惯运用行政权力对能源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形成地区隔阂。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能源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欧盟的经验来看,有必要减少政府干预,加快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建立。
4.进一步健全能源法律制度。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及《电力法》等法律制度,但至今却依然没有一部能源基本法,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的能源发展;石油作为中国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核能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却没有专门性的石油法和核能法,这也成为了二者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家对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监管制度不健全,部分能源领域呈无序发展状态。
5.推广能源标识的使用。
我们知道,能源标识起着对产品能耗认可的作用,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相应产品时进行比较,利于消费者选择低能耗的产品。这种做法直接或者间接的促使了生产商生产低能耗产品,以促进自己产品的销量。推广能源标识的使用看似简单,实则对于较低产品能耗,节约能源使用,减少国家能源消耗和进口有巨大作用,因为它利用市场手段倒逼生产商做出选择,遵循了市场规律的同时,有宣传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中国虽然也要求生产商在一些产品上粘贴能源标识,但是整体而言,其适用范围较窄。中国应进一步推广能源标识在更多的能耗产品上的适用。
6.实施碳预算政策,鼓励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不管是从承担国际义务来看,还是从维护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看,都需要采取明确而具体的措施来减排。碳预算作为一个长期的减排计划,对于明确减排目标和政府、企业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实施碳预算政策势必会加速中国的减排进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技术,对其推广使用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大事。中国目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且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已有显著提升,因此,在中国鼓励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项比较合符实际的做法。
7.实施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
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在中国的推行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环境意义。其社会意义表现在:(1)不论是在中国城市还是在中国农村,都存在着一些“燃料贫困”群体,采取该制度,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2)目前中国不少民众对处于垄断地位的能源供应者(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存在着一定的敌视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实施该制度有利于缓解普通民众与能源供应者之间的矛盾,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3)该制度还有助于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其环境意义主要表现为,在农村许多农民因购买取暖能源费用较高,而不得不上山伐林,这种做法无疑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实施强制社会价格支持制度则有助于减少该环境破坏压力。
8.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严控新能源风险。
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长期且清洁的能源,长远来看对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应认真审视其战略地位,不仅仅停留在提倡鼓励的基础上,而应采取实际行动,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者提供税收、信贷、补贴等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补贴可再生能源消费者将有助于太阳能设备、空气源设备深入到小城镇甚至乡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不能忘却了新能源潜在的风险。中国目前也在大力发展核能,也曾在福岛核电站发生后暂停了一些核设施的兴建,现在中国又开始上马大量核项目。通过福岛核泄漏事件,我们不应该感觉到恐慌,而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健全的核能监管体制去避免该类悲剧地发生。
9.引进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在欧盟范围内帮助一些国家实现了能源替代转化的目标。对于中国这样的能耗大国,能源供给安全和环境压力使得中国加大可再生能源的迫在眉睫。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固然先行,可是经济保障却更基础。可再生能源相较于常规能源技术尚不成熟,其生产成本更高、经营风险更大,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税收或其他经济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可再生能源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已具备固定电价制度的基础上,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的引进则可以引导资金技术投入,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我国也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低碳经济,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阻碍和瓶颈,其中最主要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方面。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层面的意识。尤其是一些常规能源大省的地方政府及常规能源的生产大户和消费大户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考虑,对发展低碳经济持观望和拖延态度。对于这种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做法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促使其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树立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另一方面,民众层面的意识。尽管大部分民众越来越感觉到良好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人并没有将节能减排落实在生活工作中,未感受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这些都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确各方义务,引导政府、企业、个人做出顾全大局的举动;此外,需要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帮助大家树立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
10.试点气候变化税,开征生态税。
气候变化税在英国取得了较大成功,对于英国节能减排作用非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虽然不适合直接全面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气候变化税,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地区试点气候变化税,并根据试点情况作出下一步决策。目前中国的环境状况及生态破坏的形势也是相当严峻。仅仅依靠原有的征收污染费的做法已经不能有效遏制污染者与破坏者的行为。虽然,中国正准备调整污染罚款的最高限额,但这种时候的惩处不仅是被动的、之后的,也是偶发性的,不利于促使能源生产者、消费者自觉节约能源,自觉生产消费可再生能源。然而开征生态税,其持续性与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生产者进行利益衡量,并引导其最终做出利益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的决定。
四、结语
关键词 风电;发展;规划;风能资源;概况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88-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风电产业不断发展、收获巨大的30年。30年来,我国风电开发从小到大,厚积薄发,形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争相开发风电的竞争格局。30年来,风电设备容量从千瓦级到兆瓦级,从引进机组到大规模国产化,目前各地有数万台大小机组在迎风运转。风电产业进行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1 世界风电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依靠风力发电来增加能源供应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风电是当今世界在技术、装备、市场方面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涉足风电,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09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排名世界前10个国家如下表所示:
表1 截止2009年底世界前10名国家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9年底,世界风电装机达到15 789.9万k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 300万kW,占当年世界总新增容量的34.7%,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为2 510.4万kW,占世界累计装机容量的15.89%,位居世界第三。可见,中国在世界风电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国内风电发展规划
2.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其中,风电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如下:
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kW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kW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kW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kW。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kW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吉林白城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kW海上风电。
2.2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对“十一五”时期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行了调整,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t标准煤。其中,并网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 000万kW,年产能量210亿kW・h,折算标煤735万t/年;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kW,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kW。
2.3 千万级风电基地规划
2008年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分别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为2020年的发展目标开展了7个千万千万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全国7个千万千瓦基地的规划
其中,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完成,率先进入实施阶段。2008年8月结束了380万kW规模的风电设备招标工作,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加上原来已建和在建风电场项目,规模超过500万kW。内蒙古及河北地区四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25个风电场项目也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招标工作。其他地区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
3 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风能储量差异很大。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
一是北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风能资源丰富带,如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以及甘肃酒泉、新疆哈密、辽宁阜新和河北坝上等地区;
二是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带,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东部的近海海域,其次是广东西部、海南、广西北部湾、浙江北部和渤海海湾近海海域;
三是青藏高原腹地。另外,在内陆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风能也较丰富。
图1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3.1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破坏性风速小,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工程地质条件好,无占用基本农田问题,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也是目前我国风电场的主要开发区域。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离负荷中心较远,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3.2 沿海陆上风能资源丰富带
该地区经济发达,风能资源丰富,没有低温的影响,可利用施工期长,风电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有利于加快风电发展。但风电场地形、交通、地址条件复杂,并有台风和盐雾腐蚀的影响。
3.3 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且受到高空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全国风速分布的高值区之一。其中藏北一线,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藏高原西部及祁连山的中、西段的青海芒崖、五道梁和沱沱河地区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东段,风能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上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值区域以外,我国大部分内陆省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适合建设零星的中小型风电场。
4 国内风电整机生产情况
风电技术的发展的几个特点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功率调节方式、变速运行机组迅速取代恒速运行机组。目前多数风电机组开发制造商都开发制造了兆瓦级变桨距风电机组,1.5mW~2mW的机组成为当前主流机组。2008、2009年中国新增风机机组,90%以上都采用了1.5mW和2mW机组,3mW海上风电机组也已经投入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有近百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大致可分为4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在2007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金风、华锐、东汽、运达和上海电气,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85%,新增总装机容量的64%,但是产品技术主要通过许可证生产方式引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梯队是在2007年已推出样机,2008年进入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的制造商,包括明阳、湘电、新誉和北重,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9%,新增总装机容量的7%,其中采用国内科技研发成果的有新誉;明阳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
第三梯队则是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以外,机组已安装到现场的制造商,有华创、、联合动力、惠德、华仪、远景、海装、银星、天威、兰州电机、南车时代和三一电气等。
第四梯队是许多企业正在准备从事、研制风电机组的整机制造的企业。
5 风电场建设情况
我国并网风电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风电规模小,建设速度较为缓慢,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建设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至200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仅为45万kW,最大投运机组600kW。
从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五期特许权项目,以促进风电产业和国产风电机组的发展。随后,在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规划目标,特别是分别在2005年6月和2007年9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解决了上网及电价问题。所以,我国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2008年连续3年风电装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中国2000年以来的装机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国2000年~2009年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共有24个省(区、市)有风电装机,其中装机超过100万kW的省份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和吉林等4个省区。
表3 全国各省装机情况统计(单位:万kW)
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09年中国风电全口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613万kW,基建新增装机容量为896.56万kW,年底在建项目为765.58万kW,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的总发电量为269.25亿kWh,比上一年增长105.86%,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到1 861h。
6 结论
由于风能自身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得风电具有不可控性和调节性差的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必将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冲击,给电网带来调峰、调频、调压和运行安全控制等带来安全隐患。2008年以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还不足以使这些问题凸现,2009年开始,部分地区风电容量超过了现有电网的可调容量,出现了电网建设速度滞后于风电发展的矛盾。
随着国家支持新能源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发大规模风电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万琨.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生产链上游企业
目前,不少抗通胀能力强的行业集中在生产链的上游,如有色金属、农业、煤炭能源等板块中资源类企业。这类上游企业拥有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和很强的成本转移能力。
有色行业中的锡业股份,锡资源储量占中国总储量的35%,占世界总储量的1/10,公司锡锭产量世界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球锡行业首位,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
白酒行业中以中高端产品发展最快,高端白酒是食品饮料子行业中对抗通胀的最佳品种,同时也是白酒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茅台酒、五粮液、国窖1573等是当之无愧的白酒中的“领军人物”,拥有自己的高端白酒市场,构成了高端白酒行业绝大部分的收入。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
3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测算,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15年将培育近2万亿元的新兴市场。建议关注力诺太阳、孚日股份、银星能源、川投能源等上市公司。
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行业有着较好的效益预期,比如新能源、环保概念股、天津滨海新区板块以及两岸三通板块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2008年3月,《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的最终批复,其中包括申请尽快批复滨海新区综合改革方案和尽快批准OTC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实质性政策利好,也被市场解读为国家层面目前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新的政策带来新的机遇,滨海农村银行、摩托罗拉财务公司、渣打银行服务外包中心等一批金融总部机构落户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板块处于由概念向业绩支撑的蜕变中,可重点关注滨海能源、天药股份、津滨发展等股票。
近期,两岸三通板块也受市场关注,投资者可关注厦门空港、厦门港务等个股。
下跌中被“错杀"的品种
一季度A股市场表现弱势,市场“泥沙俱下”,那些业绩增长依然出色的板块和个股,在一季度调整行情中,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这轮股市调整中,采矿、医药、食品加工等企业跌幅较大,但它们1、2月份的利润增幅出色。例如,受益于医疗体制改革和庞大的市场需求,2008年1至2月份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利润同比增长49.6%、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利润同比增长58.4%、中药饮片加工利润同比增长58.8%,医药业利润增幅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利润增幅。与农产品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尽管面临农产品涨价,但盈利仍然可观,同比分别增长67.21%、40.53%,这表明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