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刺激消费的措施

刺激消费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刺激消费的措施

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刺激内需;举措;启示

内需不足是近年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将是我国今后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及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经济现象。由于我国过去缺乏应付内需不足的经验,因此,有必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 西方发达国家刺激内需的主要举措

内需不足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常态经济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的扩大离不开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为了刺激消费需求,西方发达国家各自都采取了一些旨在提高居民购买力措施。主要有:

第一,减免个人税赋。1993-1997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先后签署了一系列为工薪家庭减税的法律,包括所得税减税法、每个儿童500美元的减税法、"希望"奖学金减税法,以及终身培训减税法等。1998年,日本政府先后两次提出总额4万亿日元的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居民税的措施,由于这次减税是按人头进行的,因而低收入家庭收益最大。1999年3月,日本通过税制改革新法案,将个人所得税和居民税的最高税率从65%降到50%。日本政府还制定了购买住宅减税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住宅。据有关方面预测,实施购买住宅减税政策后,每年可望增加10万套住宅的需求。

第二,促进和扩大就业。在就业政策上,美国克林顿政府采取的增强劳动市场灵活性、大力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3年以来,新增近1800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从1992年的7.5%降到1998年的4.5%,为30年来最低记录。近两年来,法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制定"青年就业计划",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通过国家支持方式,鼓励公共部门、教育和治安等部门招收18至26岁青年。据法国就业部提供的数字,1998年底,"青年就业计划"已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5.85万个。二是大力推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分部门、分企业地进行劳资谈判。通过实施35小时工作制,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里,不仅使法国航空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法国煤气公司、大众银行集团等大企业保住约4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在全国新创造就业机会共18万个。

第三,提高低收入者购买力。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低收入居民购买力措施。如美国,采取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办法。在1996年和1997年两次将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4.25美元提高到5.15美元,约1000万个低收入工人收益。日本政府则采取发放商品券办法,提高低收入者购买力。商品券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未满15周岁的少年儿童以及领取福利养老金的老年人,总金额为2万亿日元。商品券的面额为1000日元,只能用于生活消费,使用时不找零钱,目的是振兴一直处于滑坡的小型零售业,促进个人消费升温。

2.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扩大投资需求

企业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鼓励企业扩大投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有:

第一,削减企业税赋。日本在1999年通过的税制改革新法案中,将企业法人税的最高实际税率从46.3%降到40.8%,中小企业还享受另外的减税优惠。英国将公司税的中心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从31%降到30%。对利润在1万英镑以下的小企业将实行10% 的起始税率。这是英国历史上公司税最低的起始税率,以鼓励创办私人个体企业。从1999年4月开始,利润在5万英镑以下的企业将被减免1%的税收,从21%降到20%。政府还实施了一项金额高达1.5亿英镑的支持中小企业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这项政策将使信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受益。

第二,降低利率。美国由于刺激内需不再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来实现,联邦政府向资本市场的举债大大减少,从而推动长期利率下调。这是近年来美国汽车和住房市场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中央银行自1991年起,先后9次降息,再贴现率1995年9月降到0.5%。1999年2月,日本央行诱导短期利率也从0.25%降到0.02%。日本政府实行的超低利率政策,使金融政策调控的余地已经很小。英格兰银行自1998年10月决定将短期基准利率从7.5%降至7.25%后,连续5次调低利率。至1999年4月8日,已将利率降到5.25%,为英国1972年以来最低。

3.保持适度政府公共投资需求,重视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

美国针对长期以来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不再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直接投资,而是将公共投资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规模上。由于预算开支得到控制,财政收支扭亏为盈,1998年度已有700亿美元的盈余。

日本小渊惠三政府针对国内需求不足,个人消费持续低迷,并导致经济衰退的现实情况,采取了通过大幅度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来拉动内需增长的举措。1998年下半年,日本政府编制了一项总金额为8.1万亿日元,以扩大公共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补充预算。当年11月,针对当时严峻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又通过了23.9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对策,其中17.9万亿日元为公共投资计划。1999年度财政预算增长5.4%,为20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在该预算中,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的费用为9.43万亿日元,还有5000亿日元公共建设备用费,将用于尚未最后确定的建设项目。除此之外,还有特别会计项目中的公共投资以及大学求学、研究设施建设等国家建设开支。国家建设投资总额达20万亿日元。

英国政府1999年制定下一年的预算总额为3492亿英镑,比上一年度增加178亿英镑,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增长3%。新预算将在未来3年中增加总额为60亿英镑的购买力。

为了进一步刺激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投资与消费需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采取了一些旨在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对策措施。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做法是:

第一,推动股市与内需的互动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股市的持续攀升,消费者和公司的财富急剧膨胀,从而刺激了消费和投资,而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又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又推动股市上升。据美联储统计,到1998年底,美国家庭持有股票价值已达10.81万亿美元,比两年前增加了3.6万亿美元,持股家庭所占比重已从1989年的32%提高到1995年41%。

第二,保持经济低通胀的持续增长。为防止滞帐局面的再度发生和鼓励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美国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上表现得十分谨慎,并采取一系列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克林顿政府和美联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美国通货膨胀率已控制在3%以下,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较高的投资和消费信心。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增强,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增长,并使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水平。

4.积极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开辟新的热点

美国自1991年3月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已达110多个月,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旺而不衰。据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预测,这一经济增长态势可持续到21世纪初,为美国经济增长史上最长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以及由知识和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的提升。新经济理论认为,在技术层次不变的情况下,传统产业的生产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受到边际报酬递减的限制。目前美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维持高增长,是因为资源重点投资于高技术产业。因为高技术产业一旦在技术或产品的研究上有突破性创新,就会不断地衍生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并使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进一步刺激企业投入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在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下,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结构人数剧增。在1950年美国只有一半的劳动力在服务业中就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增加到80%。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吸纳了美国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由于服务业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比工业要小得多,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通过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使生产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美国80年代的库存对销售的比率是17%,而现在仅为8%。三是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使经济周期更加稳定,经济全球化则可以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些变化都有力地刺激了美国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第2篇

政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也不可忽视。

消费进入减速轨道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市场曾广泛预期,官方会出台直接增加民众收入的措施以促进消费。从会议结束后的公告中可以看到,除了常规的增加低收入群体补助和加强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细节中并没有针对刺激消费力度更大的措施。2009 年开始的增值税转型、燃油税改革,以及营业税率降低等,都将给财政增收带来压力。与此同时,在个人所得税等可以更有力刺激消费的政策方面,还没有明显动作。

从中央政府来说,刺激消费是个大原则,但尚无具体政策,例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发货币补贴农民和派发消费券等直接增加民众收入的措施。或者说,其受重视程度要低于基建投资、救助国有企业这样的任务。然而,社会消费已开始步入了减速轨道――2008 年11 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放缓至20.8%,较7月最高的23.3%下降了2.5 个百分点。

稳定股市促进消费

保8、保增长、促消费,是未来的重中之重,难点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难题,股市的上涨和房地产消费的再次启动,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两项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对于保8,作用尤为重要。

又值岁末,各大券商例行公事,推出2009 年A 股策略报告。按往年的惯例,券商的下年度策略报告,往往会变成第二年的笑谈,市场中人很少认真待之,反倒经常视为反向指标。但这也是一种价值,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年末的流行心态。经过统计,如果某种观点明显占据上风,便值得高度重视,因为次年的市场多半反其道而行之。至于如何“反其道”,则不止一种方式。

笔者大致分析了已的十几家券商报告,发现了两个主流观点:

第一,2009 年前低后高,大机会在下半年,起动时间可早至五六月份。中信、银河、兴业、国信、上海、中原、江南等7 家表明了类似意见,5 家未就此表态。还有两家另类意见:长江证券认为,一季度末的恶劣数据公布时期,市场有望迎来一次中级反弹;西南证券认为,1664 点以来进入大B浪,2009 年上半年最高可见4000 点,然后是C 浪调整至3季度末。

第二,预期2009 年高点集中于2600 ~ 3000 点区间,低点集中于上证指数1300 ~ 1600 点区间,或者说以1500点为轴上下震荡。

如果经济要稳定,股指必须先稳定。股指不稳定,想稳定经济,难度很大。股指要想稳定,得有两个前提:一是A 股不能随美股走。美股未来是长期走熊,本次反弹完毕,不排除还会再创新低,而且美股一旦中期下跌,时间就会长达6 个月。因此,如果本轮美股反弹完毕后再走熊,A 股再随美股走,将对市场构成极大的伤害。二是A 股如果要稳定,得有个稳定的区间。

中国目前有1 亿多股民,涉及到4 亿多城市人口,90%以上的中产和白领都进入了股市,他们是中国消费的主体,是城市最大和最具消费实力的群体。他们一个人的消费,抵得上10 个农村家庭。因此,通过股指的稳定和上涨,通过制造局部的财富效应,活跃市场,就可以促进中国消费。2009 年,这应当成为一项政策选择。

在国际上,大国的博弈中,股指的大跌是削弱对手力量的最好办法。看看美国如何通过国际原油期货打击俄罗斯股指,就明白2009 年,中国股指绝对不能跌到1000 点去。跌下去了,就是国际力量通过股指在消灭中国的财富,是他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失败。因此,对于2009 的中国而言,如何通过股市的稳定,保卫中国财富,将是对决策层极大的考验。

回到市场上,中央经济会议后,政策基本确定,但市场和周边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从炒作周期来讲,游资对前期个股的炒作开始趋于谨慎,而基于年报的2009 年政策主线的布局可能已经开始,重要的是机构的态度。操作上坚持中线持股,同时关注各种指数如何筑中期底,且它们未来会指向哪里。这是全部操作的关键。

刺激消费利在长期

目前最重要的经济任务是“保增长”,而保增长就是要保GDP 增速。加大基建投资、为企业投资减税等措施可能会立竿见影,但从长期来看,提升消费的措施,也不应被忽视。

政府和国企投资对经济刺激的确会有短期效果,但很可能是在以牺牲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代价来追求两三年内的短期“”――在外需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一旦政府和国企的当期投资在几年后转变为生产能力,并相应缺少内外消费能力的支撑,中国可能会陷入产能过剩的状况。如果真是这样,实际上是我们人为创造了一个经济周期。这种传导链条正是在1997 ~2002 年的上一轮经济紧缩期中所发生的情况。而促进消费增长则不一样,完善社保、医疗、教育制度同时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在中国外需下降的时候将会在中长期培育一个强大的内需消费市场,从而在未来10 ~20 年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投资抑或消费,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第3篇

就在湛江钢铁项目获批前一天的5月23日,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涉及基础建设、消费补贴、政策性住房等许多领域,体现了中央对经济下滑的担心,旨在为放缓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政府强调,这不是又一个“4万亿”。但对于如何稳增长,尤其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孰轻孰重上,各种意见争论不休,争辩之声此起彼伏。如果冷静地从政策的重心在“稳增长”,着力点在“调结构” 落脚点在“转方式”的角度看,政府的用意是不难理解的。

一、不能再来“投资大刺激”

5月底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后,市场和舆论的“4万亿情结”骤然爆发,不是憧憬类似于“金融海啸”之后的大范围、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就是期待中央政府大幅松动房地产调控政策。这种将稳增长与“大刺激”画上等号,如果不是对经济形势的无知误读,就是对利益驱动的刻意误解。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出台“大刺激”政策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更不现实。尽管去年底至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尚未出现“金融海啸”之后急剧收缩的态势,经济增速仍保持在预期目标区间内,就业、工资和收入保持增长,也未出现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的现象。经济增速放缓既有受外部需求萎缩冲击的原因,但更主要是上一轮刺激政策渐次退出后的必然反应,也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并不需要再来一轮“大刺激”。实践证明,政府启动投资刺激措施对短期增长是有利的,它可以垫高下行周期的谷底,硬着陆的风险因此下降。但是很难为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如果其他配套跟不上,光靠政策性投资,中国经济难有像样的反弹,刺激措施不过给低迷的股市打上一剂强心针。批发式地推出新基建项目和在过剩行业建设更多产能,只能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利用大型项目拉动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特点,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正是投资依赖型经济。根据世行测算,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年均9.8%的增长率,除了有2--4个百分点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外,其余6--8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几乎都是来自于投资的贡献。1995--2010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9.92%;1995年--201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11.2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平均比重达到41.63%。

上一轮刺激政策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尽管短期内将经济增速拉抬到两位数,但银行的天量信贷造成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后患无穷,流动性泛滥派生的通货膨胀余威犹在,投资膨胀引发的资产泡沫至今未消,持续已久的经济失衡也未能缓解,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产业结构逆向调整。无论从“稳中求进”总基调,还是从转变增长方式、调结构的大方向来看,都不可能再来一轮“投资大刺激”。稳增长终究还是要靠企业、靠市场,不能指望政府的“投资大刺激”。

高投资率背后除了发展阶段、体制原因外,也与我国长期资本利用率低,需要更多的资本注入有很大关系。这些年来由于投资的宏观收益下降,实现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投资比率。然而,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直接导致的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错配。高投资不仅造成投资消费失衡,加剧产能过剩,也不可避免地与高风险相伴,生产过剩危机就必然会引起非常大的金融风险。

从下表可以看出,投资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点与贡献率的增长并不匹配,说明中国的投资效率处于日益下降的态势。此表也说明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注:1.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 即最

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3.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

二、稳增长也需要稳外需

除了扩大内需之外,稳定外需也关乎未来“稳增长”大局。就目前而言,我们所面临的外需环境到底如何,稳定外需又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已逼近“屋顶”。当外需减少时,中国的企业就会有明显的痛感。企业订单大幅锐减,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可以把欧债危机当成一个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机。在欧美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我们正好喘一口气,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利用这段时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就目前国际经济形势而言,外需环境想要恢复到金融风暴之前的水平已不太现实。欧洲市场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前经济没有明显改善。美国经济虽然出现复苏,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新兴市场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印度的贸易逆差现象一直存在,卢比贬值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这使得投资的汇率风险加大。而让人担忧的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印度独有,包括俄罗斯、巴西在内的新兴市场都存在这种风险。此外,中国另外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也因政府首脑频繁调换,对中国外需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上述种种情形已经说明,外贸持续高增长的时代会“暂告一段落”。因此,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如何“稳外需”。时至今日中国出口已处于世界前列,许多产业占全球产能、销售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甚至超过80%。所以,无法在全球市场规模因危机冲击而萎缩的情况下而独善其身。

萎缩不可避免,但相对的稳定还是能够达到。比如本国、本产业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相对地位的提升。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一方面要在国内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出口,另一方面要稳住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阵脚。

在目前欧美充满危机、需求下降时,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只要我们练好内功,就能保住我们应有的出口市场份额。我们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创新优势,我们只有低成本优势,强化出口竞争力就是要保持住我们的低成本优势,针对实体经济采取一些诸如减税减负、提供好的贷款支持、给民营经济国民待遇都是可用之策。

三、刺激消费才是稳增长的强力杠杆

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披露的稳增长政策,强调的是“鼓励消费”和“鼓励民间投资”。即便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也集中在“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尤其是在建续建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强调“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在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动力衰退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是稳增长的强力杠杆。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其中居民消费在我国占有约80%左右的比重,其对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据专家测算,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事实证明,刺激消费是根本之举,是建立在供需平衡情况下的增长,有治本的效果。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肯定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以求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刺激内需政策已经陆续出台。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这是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空调节能惠民政策后涉及家电行业的第4次政策扶持。

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相对轻车熟路的投资拉动来说,刺激内需的难度显然要大得多。而我们目前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正是内需不足。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虽然也取得了同步增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都要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速,这导致居民在消费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是房产的价格上涨过快,占用了过多的家庭资金,而且富裕阶层也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因此花费在旅游、家电、家具的升级换代方面的资金便明显减少。其三是社会养老体系和医疗体系的薄弱,使居民对养老存在较普遍的担忧,不得不积攒财力以备急需。其四是农村居民这个最大的消费群体,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收入上升迟缓、传统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因素,巨大潜力和空间没有充分发挥。刺激消费就要解决老百姓消费之忧,比如解决老百姓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之忧,解决老百姓高房价之忧,让老百姓心里愿意消费。等老百姓自愿从银行拿钱去买东西,内需就释放了,经济运行稳定了,同时还解决了老百姓享受改革成果,社会和谐、政权稳定等诸多问题,实现一举多得。

提振内需最关键的是应该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等方面入手,比如通过优化税收环境,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等等。

参考文献:

[1]白彦峰: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取向[ D ] .北京.中央财经大学, 2012.

[2]李 娟: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3]张茉楠:警惕新一轮经济刺激的风险[E B / O L]. :搜狐财经,2012-5-29.

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消费税提高对日本经济的潜在影响

(一)带来家庭消费的波动,降低家庭实际消费能力

消费税上调伴随物价上升,进而使得实质可支配收入减少,将对个人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前,在安倍经济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的CPI已经出现了由长期负增长转为正值的势头,2013年8月份的CPI达到0.8%,尽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其中的90%均来自于日元贬值引起的进口物价上涨。相关测算显示,明年4月消费税由5%提高至8%,将使2014年的CPI同比增加2.1%,2015年和2016年再分别同比增加0.7%,在名义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意向不变的前提下,2016年的实质个人消费将比2013年下降3.4%,其中60岁以上的高龄阶层将仅减少1.1%,主要由于其医疗等消费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以及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等因素所致,对个人消费的整体下滑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基于家电生态返点、节能汽车补贴、以及上次提高消费税时出现的,耐用消费品与半耐用消费品需求由迅速增加到明显下降的转变,服务及非耐用消费需求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等相关经验,日本国内部分行业已经开始适应性调整。在消费税提高刚刚定案后的10月2日,爱知、静冈、福冈等地的汽车生产厂就开始了实质性增产,以应对明年3月底之前的需求高峰。

在家庭收入方面,国税厅的调查显示,2012年民间企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收入为408万日元,同比减少1万日元,与1997年相比则下降了59万日元。厚生劳动省10月1日的调查统计显示,8月份从业人员平均现金收入同比下降了0.6%。而大和总研的估算则表明,消费税提高后,年收入300万—500万日元的家庭,其实质可支配收入将下降近6%,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日本银行10月2日的生活意识调查显示,9月份个人景气指数下降至-8.3,比6月份的调查降低了3.5%,已连续9个月下降;认为物价有上升感觉的占比达67.5%,比6月份提高17%;认为受此影响支出增加的占37.8%,比6月份增加3.3%;认为收入减少的占39.4%,比6月份增加1.4%;认为1年之后物价上涨的达83%。如果安倍经济学的实施不能有效提高工资收入,消费增税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明显。

(二)对住宅市场产生明显冲击,造成需求不稳

住宅市场是另一个将受消费税上调影响明显的领域,随着物价的上涨及实质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其对住宅需求的抑制作用也会表现出来。内阁府与国土交通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住宅开工数与实质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实质可支配收入增减1%,将使住宅开工数增减1.9%,据此推算,消费税由5%提高至8%,则将使住宅开工数下降4.4%,再进一步提高至10%后,住宅开工数会进一步降低2.9%。

供给方面,需求的剧烈波动也意味着住宅开工数的大幅波动,三菱东京UFJ银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在消费税由5%提高至8%之前,将使住宅开工数上升10%左右,在消费税再提高至10%之前,住宅开工数会进一步上升12%左右。在消费税税率提高之后,其相应的下降幅度则会稍大一些。日本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是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的主要受益部门之一,其纯收益的同比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用工不足现象,消费税的上调必将给这个行业带来明显的冲击,进而影响日本经济的总体走势。

(三)日本经济的整体增长将因增税而明显放缓

针对消费税提高后需求下滑可能造成经济复苏夭折的悬念,过半数的经济学家认为该问题应该不会发生,理由是坚挺的出口和企业设备投资的逐步恢复、再加上政府的经济对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相关负面冲击。但也有学者认为,消费的大幅减少会明显影响企业设备投资与工资支出,进而陷入景气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总之,消费税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明显抑制是日本学界的共识,日本总研副理事长汤元健治认为,增税将使GDP的年增长率下降1.4%;法国巴黎银行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则认为,明年4月份消费税提高后,4—6月期GDP增长率将下降4.7%。同样,日本国内10位主要经济学家对2014年日本GDP增长率的预期为0%—1.9%,明显低于对今年2.6%—3.0%的预测。

二、日本政府的相关应对措施

(一)出台5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对策及1万亿日元的减税措施

财务省的评估显示,消费税提高3%之后年度增收可达8.1万亿日元,将主要被用于弥补快速增长的社保费用支出方面的不足,以达到逐步降低政府财政赤字的目标。为防止景气夭折,安倍政府计划推出5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对策,主要包括对住民税的非缴费家庭提供最高1.5万日元的补贴,共计需要3000亿日元;住宅取得补贴3100亿日元,灾区住宅取得特别补贴500亿日元;提前废止复兴特别法人税,9000亿日元规模;2万亿日元用于强化企业竞争力、增加对老龄人口、女性和年轻群体的扶持以及复兴、防灾与减灾等3个重要领域,具体措施有待12月上旬研究确定。目前在5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对策中,已有2万亿日元得到日本各主管省厅的批准,经济产业省还计划推出中小企业设备投资支持、成长战略强化等举措。1万亿日元的减税措施主要包括设备投资减税7300亿日元、所得增长促进税制1600亿日元、以及住宅贷款减税1100亿日元。

共同社10月1、2日两天进行的紧急民意调查显示,有53.3%的民众支持明年将消费税税率提高至8%,另有42.9%的人反对;而对2015年10月消费税税率再提高至10%,则有61.6%的民众持反对意见。对政府推出的5万亿日元大规模经济刺激对策和1万亿日元的减税政策,不支持的比例达到48.5%,支持的民众为36.1%。对复兴特别法人税的废除,反对者的比例高达65.3%,仅有23.8%的人持支持态度。

(二)对汽车、住宅等重点消费领域实施进一步的减税政策

总务省10月17日提出为应对消费税提高而进行的机动车税制改革方案,计划自明年4月1日消费税由5%提高至8%时,将机动车取得税税率由目前的5%下调至2%,与消费税的提高相抵消。并计划在2015年10月1日消费税税率提高至10%时,取消机动车取得税。因机动车取得税主要为地方税种,总额达1900亿日元,来自地方及业界的抵触情绪很大,为此,日本政府计划在2年之后,将目前的针对机动车排气量征收保有税的方式,改变为在燃料费中征税,既可进一步推进节能型汽车的发展,又可为地方政府弥补机动车取得税取消所带来的税收损失。对取得税已经免除或75%、50%减免的、占销量80%的新一代节能型汽车而言,这项措施的效果将不会很明显。三菱东京UFJ银行的分析认为,机动车取得税减免等措施下,明年4月1日消费税上调之前,个人消费将增长1.1%,2015年10月1日再次上调之前,个人消费将增加0.7%,之后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总体波动将会趋缓。

住宅消费领域主要有两项税收应对措施:一是总额1100亿日元的住房贷款减税政策,由2014年1—3月入住、贷款限额2000万日元、扣除率1%及最大扣除年份10年,即最大扣除额200万日元,扩展为2014年4月—2017年12月入住、贷款限额4000万日元、扣除率1%及最大扣除年份10年,即最大扣除额400万日元。相关分析认为,对占购房群体四成左右的年收入600万日元以下家庭而言,此项税收优惠政策仍不足以抵消消费税提高的相关负面影响。二是总额为3100亿日元的“住房福利金”政策,根据10月1日的内阁决议,将以家庭收入额为基准,直接对年收入600万日元以下的购房家庭提供总额10—50万日元的补贴(消费税率8%时最高30万日元)。日本学者预计,上述两项措施的结合,将基本抵消消费税提高对年收入400万日元以下家庭的购房影响。

(三)对提高工资等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促进安倍经济学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降低消费税提高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收益提高—工资增长—消费增加这一景气循环的实现,日本政府提出了总额1600亿日元的所得增长促进税制政策,对工资总额比今年提高2%—5%的企业,增加部分的10%从企业法人税中予以扣除。SMBC日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牧野润一认为,相关措施的实施可能会使一至二成的企业提高工资额度,但相关决定权在企业自己的手中,即使多数企业受优惠政策影响而提高工资,也不能抵消消费增税对家庭的直接冲击。

(四)强化投资减税等优惠措施,考虑降低企业法人税

投资减税一直是安倍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因目前的投资减税政策条件相对苛刻,日本政府计划将2013年开始的两年间、对设备投资额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新增投资的3%在法人税中予以抵扣的政策加以延长,并适当放宽条件。将投资减税期限再延长2年至2016年年底,设备投资减税总额为7300亿日元,对设备投资额同比增长10%以上或新增设备效率提高1%以上的企业,可选择建筑购置费的3%(2016年为2%)以及设备购置费的5%(2016年为4%),在法人税中予以抵扣;或者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全额(2016年为半额),在第一年的税收中予以抵扣。对经济界一直呼吁的法人税减免政策,因财务省等顾虑其对政府减赤的负面影响而迟迟没有出台,其也有待于12月上旬研究决定。

野村的分析认为,如果上述政策措施均能得到很好实施,对2014年度实质GDP的增长将有0.58%的正拉动,可以抵消消费税税率提高所带来的0.64%负影响中的大部,如果抵消效果明显的话,2015年10月再次提高消费税税率的阻力将会因此变小。除日本国内因素外,欧元区债务危机的风险及长期化、美国政治对立所带来的信用降低、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也将对日本的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

三、启示与建议

(一)做好相关设计,强化政策的引导性与实施效果,促进结构转型

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的相关经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避免政策制订过程中怕麻烦、一刀切等弊端,以服务性为政策制订的宗旨,做好框架设计与政策细化工作,做到有保有压,使政策能够真正发挥相应的促进结构调整等功能,并取得明显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在相关税收优惠制度的设计方面,我国与日本相类似的政府主导模式,使得其相关政策措施对我国更具参考与借鉴价值。

(二)做好相关形势跟踪工作,及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刺激消费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消费需求;途径

如何在推进居民健康消费逐步增长的同时稳步发展金融事业,并且充分的发挥消费信贷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通过对居民具体消费状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金融刺激消费需求的途径。

一、居民的消费需求及消费趋势

1.消费需求

首先,居民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较低,直接影响其消费的实现,导致其购买力水平降低,同时消费需求也将减弱。其次,居民的收入普遍差距较大,这种情况就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再次,社会的一些保障水平比较低下,不够完善,以至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导致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是很强烈。

2.消费趋势

首先,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优化,整体的消费水平还是有所提升的。其次,收入差距的存在,也就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之间的支出是有所差异的。同时所需求的商品也是不同的,高收入人群所需要的是更能体现身份地位的高档次产品,而低收入人群更注重的是实用。再次加强教育的同时,也更促进了消费的健康发展。最后,国家对农民及土地政策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带动了农村市场的发展。农村市场的更加活跃,也对增加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金融刺激消费需求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银行经营人员与消费者的思想偏差

在我国消费信贷的方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信贷业务,银行业需要进行大力宣传,普及一些关于消费信贷方面的知识,引领消费者转换已有的消费理念,尝试着由无债消费转变成为适合的负债消费理念,由滞后型消费转变成为适当的超前型消费的理念,促使居民们能够真正摆脱传统的消费理念的束缚,正确认识消费信贷的含义,并且,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新颖的消费方式,让消费信贷真正的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同时加强居民的信用理念与金融意识,向居民们普及相关的金融知识,并向其推广一些金融产品,例如:助学贷款、信用卡、小额贷款、基金等等,强化居民的致富之路,在新的经济情况下,建立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消费理念。

2.改善服务理念,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经济发展都表明了,要想刺激消费,就要促进消费信贷快速并且稳定的发展。所以,银行业就应该结合 “汽车下乡”、“ 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先在个人的消费信贷方面来满足老百姓的相关金融消费需求。按照市场细分的具体原则,开展一些属于自己的营销战略与发展策略,并且要适时的开发和推出一系列适合消费群体及消费方向的消费信贷种类,一定要努力在农村中拓展消费信贷的业务,以此来满足居民在家电、子女教育、住房、农机具、医疗等方面的不同消费需求。在其咨询服务方面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消费信贷的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

对于消费信贷的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的制定和完善其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银行与消费者具体行为,这样不仅保护了金融机构的利益,还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有序发展消费信贷的基础。与此同时一定要健全在银行内部的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约束工作人员,禁止一切违规操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进而健全消费信贷的发展,防止发生消费信贷的风险。

4.采用有效措施,加强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

首先,增加以消费品作为生产重点的企业特别是品牌企业的规模。其次,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广小额信贷,开辟一些信贷服务的新市场。再次,对弱势的群体提供金融支持,主要是有农户、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学生等等,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力度,推广小额贷款业务,解决农民工的贷款需求。最后,加大银行卡业务的推广力度。积极提倡打工人员使用银行卡,并加大力度开发适合打工人员的银行卡产品。在农村地区扩大银行卡服务范围,同时解决打工人员的工资结算不方便的问题。

5.履行职业职能,优化消费信贷的环境

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对消费的增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用制度,为发展信贷的消费理念及掌控其有关风险提供了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及消费趋势都有所改变,并逐渐的从传统消费理念向金融消费理念转变,其中信贷的消费业务得到了大力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银行经营人员与消费者的思想偏差、改善服务理念,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采用有效措施,加强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履行职业职能,优化消费信贷的环境等措施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大超:扩大内需的潜力工具—个人消费信贷[J].学术交流, 2001,(4).

[2]任克娟晓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J].经济前沿,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