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城市发展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72-0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正确决策,会对城市土地利用、环境和交通起到重大作用。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城市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是最能改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的因素,尤其是新开发的城市土地利用程度与该地区的交通可达息相关,这直接体现在轨道交通沿线区域房地产价值的提升,反过来,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地区土地开发与吸引强度不够,同样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可吸引的人口规模。由此可见,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侧重于廊道效应的场效应。轨道交通的建成大大改变了沿线土地的可达性,使城市的交通区位发生重构。土地的可达性随着距城市中心区距离增大逐渐衰减,使城市土地的效益潜力递减,从而引起城市地价等由中心向外呈带状排列。在土地机制和人为规划的双重作用下,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速度和强度都很高;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安全、大容量等特点对居民产生巨大吸引力,改变城市的人口分布,促进土地进一步合理利用。

轨道交通的建设起着“一线带活一片”的效应,促使区域的房地产升值,大量住宅小区聚集在轨道交通沿线,形成密集的带状中心,促进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格局相应的调整。由于这个带状区域内可达性较高,房地产的价值要高于轨道交通距离较远的同类房地产价值。同时,因为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会穿越较高密度的旧城区,其建设能调整旧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也从一定程度上使周边区域的房地产价值上升。

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廊道效应对沿线的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对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使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发生不同特征的空间分布。如轻轨交通队城市居住用地开发的吸引最明显,对工业用地的排斥最明显,而对公建用地的作用不明显。

2.对交通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主导方式之一,轨道交通每小时单向运量为公共汽车的4-6倍,日平均客运量为20万余人,可减少主干线地面交通压力近5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线交通紧张矛盾,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和乘车环境,以下以区域性地域交通轨道交通为例。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指经济发展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城市间便捷、快速、大运量、衔接合理的服务于经济区或城市群的公交化客运轨道交通,可看做市域轨道线的外延。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以交通轴促进了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分工,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的换乘衔接,实现交通、经济、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

东京圈城市群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就很发达,区域性轨道交通占到整个交通体系的55%,东京都市区内的城市轨道交通更高达93%,形成了一个适应都市密集区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与轨道交通发展的各个阶段,东京圈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东京将城际轨道交通接入核心区,在强化东京核心区的发展、提升城市地位的同时,扩大对外交通枢纽的辐射,促进了次中心的发展,形成了东京都多心型结构。东京圈还构筑多层次的城际铁路模式,提高普通铁路速度,以适应未来城际交通的通勤出行要求。

美国虽然是以私人交通为主的国家,但是其城际铁路的线网也非常发达,仅在旧金山湾区就有长达660km的城际轨道交通。旧金山湾区将城际线尽可能地延伸到城市中心并与室内公共交通衔接,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如设免费的汽车停车场等。旧金山湾区城际轨道交通采用政府决策、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使规划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性,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减缓了公路交通阻塞,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城市竞争力,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城际轨道交通对强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分工,增强城市间的配套能力,提高经济质量,节约成本及促使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说城际轨道交通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最大的一笔,具有低回报慢收益的特性,若忽视了城市交通供应能力的同步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城市消费水平和交通需求的上升,导致城市交通供应短缺严重,这样反而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形成负循环。

3.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窄长,建设过程中牵扯人员众多、涉及面广,对城市整体环境难免造成影响,建设期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交通干扰等。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噪声和振动,尤其是打桩作业噪声高达100dB(A)以上(距桩顶水平距离10米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多在城市中心、居民集中区,工程在建设期间会占用城市道路,大大减少原来道路车辆的通行能力,使原有城市车流发生变化,扰乱城市正常交通运输布局,引起周围或临近路段交通拥挤甚至堵塞,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不可避免的影响城市市政工程中地面和地下各种管线和管道。

在城市轨道的运营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大多是积极的。地铁运行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范围预测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噪声比公路交通干道噪声低5-10dB(A);同时改善出行距离,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压缩时空距离,减少出行时间,提高人们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以乘坐公交出行平均距离5km计算,单程出行可节约15min的行车时间。轨道交通也起到节省土地资源的作用,据报道,西欧高速铁路用地只相当于同等运量的公路用地量的40%,当轨道交通占地宽约11米时,城市道路一般占地40m,与此同时,一般部分轨道交通线路行走于地下,这将大大减少城市道路用地。

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推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脚步,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还在加速阶段,中小城市发展还没有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来促进交通、经济和环境的进步。如何利用发展轨道交通的机遇,引导城市可持续合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还需要有大量实证研究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群,成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J].2009,7(3):232-237.

[2] 周俊,徐建刚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J].2002,1:77-81.

[3] 王狄,张冠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6.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和谐发展;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化规模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的需求,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样一来,城市交通与正常土地利用之间就形成了矛盾。众所周知,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紧张的状况,探讨如何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有效解决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保障城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得人们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不得不慎之又慎。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处理好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问题较多,困难重重。

一、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概念

(一)城市交通概念分析

城市交通概念范畴较广,可以从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所谓交通需求,就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下,人们为了实现空间位移的目的,从而产生的对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需求。所谓交通供给,也就是在社会中,交通生产者能为社会所提供的所有的交通服务,不论是交通工具还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包括围绕交通需求所形成的其他服务。

对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两者的关系来说,土地利用作用于交通需求,进而对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产生相应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城市交通体系则借助交通供给,对土地利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也就是说,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

(二)土地利用的概念分析

最早的土地利用的概念来自于农业经济,它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之下,人们依照不同的社会属性以及自然属性,结合实际情况,对身边的土地进行的有目的的开发、利用、治理等过程。而在现代城市土地规划范畴下的土地利用只与以下属性有关,即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零售区等区域中的地理类型或者空间分布。

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来说,其含义就是依照城市规划,对城市内的土地进行不同功能的配置与划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因素是较多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人数、居住人口密度、住宅数量、开发强度、土地用途、工作岗位数量等。除此以外,城市的土地利用还必须保持与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社会化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进一步变革等进程相融合。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时,就不得不谈及到影响它的因素,也就是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的布局和城市的性质、功能。其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一个城市人口较多的话,那么除了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城市的性质与功能。同样的,为了承载这些功能,城市的规模也就会越来越大,因而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结构也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说,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性质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产生的作用是决定性、不能忽视的。

二、当前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可知,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可以表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问题

对于城市来说,其空间结构与道路交通系统之间的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因为两者之间的发展不可能一直保持协调一致。

比如一些历史较早的城市,其城市空间布局大多为同心圆圈层式结构。这样一来,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展时,对交通道路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一般来说,这种空间布局结构会围绕城市中心点形成放射状的干线。这样的情形下导致城市交通道路犹如“摊大饼”一样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就因此而产生。对于这样的城市来说,同心圆圈层式空间结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中心城区向心交通压力过大。与此同时,因为中心区的向心作用,也导致周边区域大量交通流驶向中心区,这样一来,中心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也受到严重阻碍。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就是因为交通工具性能的提升和数量的日益增多,在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人们不断向外拓展居住地,导致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成为空谈。所以说,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缺陷的道路交通网络与高度集约化的土地开发模式间的问题

在单中心的城市中,市中心的土地利用度非常高,并且用地的性质也较其他地方更为复杂。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人口密度较为集中,并影响了空间的布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往往会有非常大的人流集散量,因而对交通的需求量也逐步增高,交通压力可想而知。可是在这些城市中,往往会因为原先城市的规划、道路的布局等原因,影响了跨区交通以及过境交通的建设与作用的发挥。并且,尽管因为城市中心的向心作用影响,由外城区向城市中心转移的交通较为发达,但是不论是主干道还是支路,都与城市空间的组合不够紧密、不能发挥道路交通的最大功能,严重限制了对车辆的分流。除了主干道意外,次干道也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交通作用发挥的效率较低,远远未实现疏散交通的目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主干道为次干道买单,在承担较长距离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还要替次干道服务。另外,道路交通网络存在缺陷,功能不全,对支路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其通过条件较差、缺乏效率,影响交通体验。除此以外,道路功能的发挥还受制于正在或这已经开发完的密集度十分高的住宅与商铺,破坏了道路两侧商业用地之间的联系。总的来说,这种高度集中的土地开发模式与不完善的道路系统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一)以法律法规引导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和谐发展

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为了保障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和谐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综合规划,以此保障城市整体区域交通网络的正常化。如果区域刚开始建设,必须做到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在进行开发之前,必须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地结构,进行评估计算,从而最大化保证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综合规划。

2.地方政府要加强领导合理规划

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与地方政府的领导分不开。地方政府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联系起来,相互协调,以便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对重大交通决策的规划与实施。

3.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除了上述亮点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以此来保障两者和谐发展的顺利实施。对于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来说,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那么就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严重限制城市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构建以快速通道与交通走廊为主的模式

构建以快速通道与交通走廊为主的模式,有利于对城市极其周边城市的开发。要想做好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优化,未来的城市发展应围绕城市核心,在道路交通上加强与周边城镇的系统联系。总而言之,构建一个快速通道与交通走廊为主的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1.进一步加强城市周边的开发力度

众所周知,凭借着城市交通便捷、高效与舒适的特点,可以对周边城镇进行支援,从而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步伐。这对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是十分有必要的。

2.以快速通道为主,改善单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要想改善单中心的空间布局模式,消除长期“摊大饼”所带来的弊端,就应该加强快速通道的建设。该方式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此,实践证明,利用快速通道的构建,能够带动城市周边的共同发展,并有利于城镇化道路上农村社区与市区的紧密结合,既方便当地群众的出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改善单中心城市结构布局,带动其往强中心与次中心并存,城镇建设迅猛发展的道路之上。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城市土地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中心人流集散状况,改善当地人口密度过于集中的状况。这样一来,对于规划城市多中心发展的布局就更加有力,且实施起来会更加方便,持续下去将会有效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进行整体优化。这对于促进城乡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的程度

要想在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上取得成效,就必须重视土地混合利用的程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因此,必须对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加以缓解,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长久之道。因为市中心寸土寸金,在长远规划上,将来必然将金融业、商业、信息等第三产业集中于此,而适合人群居住地点则分布于城市。这样一来,在通向城市中心的主干道上交通压力会出现周期性的高峰,交通压力过大,不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鉴于此,在明确自身智能定位的基础上,应该有计划的开展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并确保土地的混合利用达到一定程度。

1.缩小交通道路周边土地利用强度差异性

总的来说,通过对城市交通道路周边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其发展水平,对于减少城市中心人口,释放其交通压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限制过度“摊大饼”的状况。除此以外,离城市交通道路较远的地区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高级住宅区,但是必须限制其密度,从而有效改善土地利用效率,缩小其利用强度之间的差异。

2.重视城市交通轴间土地生态问题

在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要想走的更远,就必须重视城市交通轴间土地的生态问题。这在限制“摊大饼”规模,保证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为此,必须在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打造一些生态圈,比如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条件,建造一些新型农业模式,这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发挥限制城市建设中连片扩张现象的作用。这无疑是提升土地混合利用程度,保证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新型交通模式

在构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合理化时,应该积极推动公共交通模式,以缓解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大量机动车压力。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就是TOD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较高,从而便于人们对于有效的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除此以外,以公共交通作为新型交通模式,一方可以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方便出行,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不妨碍城市居民出行的前提下效缓解交通压力,是解决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矛盾的有效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就必须努力促使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现代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此,只有真正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促进周边城镇开发、加强城市整体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配合城市交通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式处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真正促进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构建完整、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制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静.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关系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 郝伟伟,张梅青. 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互动协调发展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8) .

[3] 杨君,李军义. 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发展的研究[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4(10).

[4] 岳振中. 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城市交通规划思考[J]. 交通标准化, 2014(02).

[5] 魏恕.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微观互动关系的研究与仿真[D].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 肖飞,卞大伟. 无锡构建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路径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 2013(08).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字: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新思路;一体化;绿色可持续;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城市内各种交通进行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部署,包括制定交通政策、确定交通方式和建立交通管理体系。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传统的交通规划理论已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求,造成交通拥堵,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特点提出新的规划设计思路。[1]

1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但当时的城市建筑规模和人口密度较小,交通方式也单一,交通规划设计主要服从城市布局,对交通自身影响考虑较少,但当时出现了人车分离的道路横断面设计,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今。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一书提及了“因天才,就地利”的因地制宜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思想。唐代,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强调了道路系统的功能划分,出现了御用道路、全市通干道、坊里的城市道路和坊内小路4种不同功能道路,与当今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设计思想基本一致。北宋时期,城市道路设计理论强调道路规划与城市水系、商业贸易、居民生活的结合,出现了对外交通枢纽。

国外古代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防御系统建设,基本思想是使军队能快速集结和快速到达防御点,道路系统通常以方格形、长方形、方形为主,以中心广场为交点向四方辐射。工业革命以后,资本的聚集也带来城市交通拥挤、环境不断恶化的“城市病”,为了克服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混乱情况,新的交通规划思想不断被提出,主要交通规划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分散城市人口、调整城市的结构形态、控制城市规模以及规划整个街道,形成了包括邻里单位规划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新城理论、双层城市理论在内的理论。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开始从土地利用、市民出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设计规划,注重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其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联系,城市交通规划开始从技术手段层面上升到社会――技术层面。另外随着预测模型、规划模型、交通方式结构的不断优化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城市交通规划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预测准确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目前,城市交通规划基本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在已有的城市结构布局、用地情况和交通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手段,制定交通发展战略以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2]

2传统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交通规划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密度不断扩大,人口与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资源不断耗竭,这些都给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已不能与城市发展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甚至二者是互相干扰。城市交通规划可能破坏了城市的风貌,而城市发展规划也可能压缩交通规划设计空间,尤其盲目开发建设会极大扰通秩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规划设计目标单一,就交通论交通

传统交通规划设计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只是片面追求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忽略了交通系统功能。设计中依然以城市道路建设作为交通规划设计核心,就是哪里有拥堵哪里就建设,而较少考虑建设后的运输组织和服务规划。道路数量越建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但城市依然拥挤。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忽略交通系统之间的优化管理,交通规划设计与环境、社会、资源、未来脱节,基本陷入了“经济发展交通需求量增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严重限制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的规划建设周期。[3]

(2)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脱节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传统的交通规划设计忽略了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往往把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一个配套规划,置于从属地位。二者在编制时序、编制理论、管理体制上处于一个相互独立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对交通规划多从设计构图和平面上研究,缺乏对整体交通系统的定量影响分析,造成交通规划设计脱离实际满足不了需求,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发展。

(3)缺乏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分析和评价

传统交通规划设计缺乏对“资源-环境-交通”三者关系的研究。城市交通其实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交通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将给城市居民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这基本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中涉及,没有对资源消耗量的分析评价,没有对污染物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进行研究,交通规划设计评价只考虑到了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4]

3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新思路要点

(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体化”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同步进行,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城市交通规划应当上升到法律范畴,与城市规划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此外,应当加强对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制和层次也应当与城市规划协调一致,城市交通规划的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城市交通近期规划以及战略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战略规划一一对应。基本原则是交通规划设计应当满足与城市结构形貌,城市发展步调一致,城市发展的带来的交通量不能超过交通规划设计的交通容量,城市建设用地不能压缩交通规划的道路用地,保证城市交通必要的发展空间。[5]

(2)基于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应当转变思想,充分平衡城市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以“车本位”的设计思想转变为“人本位”的设计思想,在考虑交通需求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环境因素。主要的手段是要通过充分的环境评价、资源评价方法,建立起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规划指标体系。认清交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对交通系统自身的合理有效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现有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交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追求“资源-环境-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模式。

(3)加强城市交通规划战略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应当根据城市的交通发展需求和城市的经济、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通常要包括远期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规划。远期战略规划一般是30~50年的规划,要着重考虑战略性、指导性。中长期规划,应当是5~20年,应当考虑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其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位置分布和发展用地范围。近期规划一般是1~5年,要加强对现有交通状态的评价,对不合理的设计进行合理改造,不断完善目前的交通网络。[6]

4总结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与城市总体规划“一体化”,使二者和谐一致发展。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对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另外应充分做好近期、中期以及长期规划,通过转变思想和加强管理和计划,充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破坏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荣国,杨立波.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 (10).

[2] 陆建,王炜. 从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3. 20(3):11-15

[3] 许梦英 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改进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4] 宫远山.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4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城市交通上实现了铁路、航空和公路的全面发展,但由于现代城市生活发展,随之带来了城市拥堵现象也逐渐显现,并愈演愈烈。人类开始思考和探索一种科学的城市建设方案,当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为城市交通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文明成果,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南和行动航标。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主要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性来审视和规划现代城市交通设计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当前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城市大部分都属于用地高度集中的单中心城市,人口、城市功能高度集中,

城市交通发展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交通资源缺乏整合,交通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路面够宽了,但交通设施不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低,而且小路不配套,把交通流量都集中到主干道上,堵车相对严重。

2、小汽车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道路资源严重不足,城市形态不断变化,城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3、由于交通出行的不便,城市中心区越来越不适合人居住,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交通规划设计中缺乏落到实际空间设计中,未充分体现公共利益。

(二)产生城市交通设计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正面临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对交通规划师和城市政府而言,任何正确或错误的规划和决策都将对未来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

1、人、路与车

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车本位”的思想也一直占了上风,而“人本位”的思想则很难体现。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评价一个交通体系的优劣,主要看公众的交通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2、供给和需求

很多城市交通问题得产生都是由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和土地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需求源自土地使用,供给出自交通需求,交通供应是载流的“河道”。交通供应可视作土地使用与交通需求共享的“呼吸系统”;交通供应还可视作土地使用的“源”,土地使用则是交通供应的“流”。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格政策不合理;对部分需求的忽视;供给方向上的偏差;过分强调供应不足等等。

3、畅通和易达

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的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在对可达性的理解上,仍然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通”就是“达”,只要城市道路能够服务到的地方,就认为满足可达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可达性理解为机动车能否达到的层次上;二是公共交通能覆盖到的地方可达性当然就高,但被忽略的仍然是居民公交出行的方便程度。

规划认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除了以上以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问题上,认为交通信号控制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之一。就现象来说,的确拥挤的地方大都是发生在有信号灯的交叉口,但是我们要究其本质,不要被现象所迷惑,在交叉口发生拥挤的原因是车辆聚集的速度大于在交叉口出口的消散速度,我们要处理好路段、车速、交叉口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对策

(一)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环境承载力为原则进行设计:最小环境影响标准,即城市交通对人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的影响、干扰较小。

2、坚持低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进行设计:最小资源占用标准,即城市单位产值的交通能耗较低,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维护、使用和管理对土地及人力资源等占用较低。

3、坚持道路规划的协调性原则进行设计:最小交通需求标准和最佳服务水平标准。最小交通需求标准,即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和规划,使维持城市与社会运作和发展所需的交通需求较小。城市交通系统和管理制度能使各种交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分为城市交通建设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实现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从交通的建设规划和管理规划两个方面做起:

1、交通建设规划思想观念更新

(1)“人本位”的思想观念,就是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交通运行效率、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加强对居民出行需求选择的研究,根据居民出行意愿和意愿的满足情况,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城市交通规划要注重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规划和步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这些内容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增加支路网规划的内容,提出对支路网建设的要求;城市道路的线型和断面以及交叉口的设计也要考虑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要求;在设施建设中要合理分配资金流向,加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设施的资金投入;在运行管理中要重视维护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路权”,保障行人安全等。

(2)供给与需求。交通供需关系的正确处理,必须建立在综合而均衡的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和效用评价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总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把握正确的供求关系尤为重要。正确的供求关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②保持供给方向的平衡。③交通需求管理应当体现社会公平。④正确应用价格机制,实现交通资源的有偿使用与合理分配。

(3)畅通和易达。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

2、交通管理规划效率提高

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有必要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体系法定化,对具体工作内容、流程和工作方法规范化,推动交通规划科学发展。重视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保障的研究和探索,实现城市在交通规划引导控制下的有序发展。在交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下,重视对实时交通运行状况的研究和评价,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并反馈至交通规划、修编和管理环节。大城市应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行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关系;互动;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就在于交通规划和土地规划,这两个部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走向以及经济繁荣程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好土地规划以及交通规划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导致后期其他路段以及区域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便发现了一定的冲突性,这对于城市持续发展来说,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下文主要对城市土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城市的交通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土地利用则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般分,所以,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把握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即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作用以及反作用。交通规划常用有两种手法:1、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再做交通规划,这也是我们以前通用的方法2、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一起开展,相互制约,达到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相互协调。

二、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规划模式

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土地规划和交通规划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形成各自完全独立的体系,相互之间没有进行任何沟通和协调,完全独立进行规划、编制工作。这就直接导致这两个不同规划工作之间进行信息反馈的周期过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这两者之间的基本无法做到协调一致。现在,正是我国各项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政策也在逐步的完善,对城市中新的土地进行开发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城市土地功能置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原有的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彼此相分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这种趋势了。

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寻找出另一种不同的规划模式,即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协同编制。同时,对交通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也要进行同步的检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为使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相互协调,这就要遵循传统的规划模式;2、为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就需要把交通引导的规划理念放在首位。

三、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

只有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规划这两者之间能够达到良好的协调,才能够保证城市是处在和谐的发展环境之下,否则就可能对城市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其一体化规划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规划工作的可达性必须要是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城市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系统,可以将其视为城市的骨架,只有充分的保证交通畅通性,才能够促使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的集约化。要使得以上的目标能够顺利的达成,就必须要对城市这两个主要部分规划工作的一体化协调规划进行深入的探索。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策略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由于地域、语言、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形成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同时,也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整体同时发展,而是多个方面的子系统在同时运作、发展,而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子系统,这也是城市运转过程中极为基础的一个两个方面,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依托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必须要做到一体化的协调规划。城市是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所诞生的产物,这就导致不同情况下的,城市的发展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土地和交通,这两个部分的工作的规划工作必须要根据城市当前的人口密度、规模等基本方面来进行。其土地和交通规划工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所以,这两个方面必须要保持较高的协同发展性。

2.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要以交通走廊为依托

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就是以交通走廊为依托,这种方式可以使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更高效、更方便。城市空间布局要以交通走廊为依托,其原则为,土地利用要与交通系统达到相互协调,城市交通走廊的确定要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把城市的交通现状也纳入到考虑之中,以此来判断某地区的通道容量,借此得出城市瓶颈地区,它的交通通道所需要满足的规模,采用此种方法,就可以总结出城市交通走廊通道规划的具体措施,为未来通道用地规划预留空间。

3.将差异化的交通规划措施运用到不同的交通分区规划中

制定一个好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需要明确城市的交通分区,以此来区分城市用地不同的交通特征,用地特征与交通特征是每一个交通分区固有的属性,根据它们的固有属性将城市交通进行分区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将差异化的交通规划措施运用到不同的交通分区规划中,这样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才能得以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复杂性,所以,城市在进行这两个方面的重要规划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的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避免出现任何冲突;而仅仅依靠交通系统来对土地利用进行编制、规划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会直接受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深入的研究交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方面所存在的互相影响因素,从而采取一体化的规划方式,促使规划工作能够达到协调。

参考文献

[1]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