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经济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发展城市经济厘清思路观念
发展城市经济可以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平台。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近3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通过提高县城城市化水平,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发展城市经济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增长。通过做“大”县城,促进人口的集聚、生活的集聚、产业的集聚、资金的集聚、信息的集聚,促进产业与城市对接融合。以产业集聚加快城市成长,以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产生规模效益,使城市经济成为县域经济重大的增长极。
发展城市经济可以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县是人口过百万的大县,但城镇化率大约在35%左右。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城镇人口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当县城人数和第二产业达到一定规模时,金融、文化、商贸、运输、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必然会相应发展起来。
发展城市经济可以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目前有包括宜化集团、佛山陶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00多家落户。建设繁华、舒适、高质的城市环境,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经营城市,美化环境,为市民和外来投资者创造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通过经营城市,完善功能,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通过经营城市,优化布局,可以有效满足企业产业配套、要素配套的需要,加速市场的优化配置,从而创造更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工业化来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总体规划,分类推进。进一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依托科技进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强县”为战略,着力实施“5112”工程,即大力培植10亿元产业集群,支持1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0家企业快速成长,推进1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培育10个知名品牌。同时,瞄准方向,搞好产业定位,发展新兴产业。
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要营造公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精神,全面清理各种有关企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创造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的收费负担。
构建银企平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落实县政府与在金融单位《关于支持企业发展座谈会纪要》精神,建立起企业、政府、银行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银行加强对企业信用系统的建设及等级评估,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政府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做好协调服务,搭建银企平台,积极争取银信部门对企业的支持与扶持。同时,督促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产业聚集度。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南城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以洪山工业园和散花工业园为基地,真正实行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投入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集中,使之尽快形成积聚效益,走出一条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工业集约化的路子,即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使城市的发展成为有源之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产业关联度。
以建设新农村为基础,为发展城市经济拓展辐射空间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任务。在统筹城乡关系中走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大试点力度。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沿江和主干道沿线(散线和巴线)区域为重点,推动全县10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结合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推进,连接散花、兰溪、巴河三个沿江乡镇,建设沿江生态城镇群,走特色化之路,促进滨江村民向小城镇转移。
加大投入力度。以政府增加投入与引导群众自主投入相结合,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小河流治理、渠道清淤、水库整险等水利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和迁村腾地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
加大特色基地建设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和检测,建立可追溯制度。
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发挥我县是湖北省4个专业合作社试点县之一的优势,壮大湖北中禾粮油集团和湖北神鹭水产集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建设力度,培育“民智”,提升素质,激发内动力。
以推进城市经营为核心,为发展城市经济打造载体平台
城市经营渗透、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经营的思想规划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
以经营的思想规划城市。要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城市长远的整体利益,又使得当前的局部利益得到满足,为城市经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高标准对城市科学规划,立足高起点、前瞻性、科学性,突出闻一多故里的特色,大力实施“一城双核三带”战略。
关键词:旅游经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旅游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发展旅游经济也是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力措施。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有着加大的依赖,也有着对环境消耗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的问题。
1.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概述
1.1协调发展度的含义
协调发展是一个协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聚合,它不是单个系统或要素的简单意义上的增长,而是多系统或要素良性循环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是各个要素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含义中的发展侧重于动态意义上的发展。协调发展度是综合了系统或要素间的协调状况。
1.2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含义
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作为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经济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政策、整体经济以及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对于衡量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用单一的要素进行衡量,与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要素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
1.3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点
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的变化特征,都是从最初的初始协调阶段到不协调发展再逐渐协调发展的变化;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旅游经济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在二者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下都不是完全各自单纯意义上的最优目标,而是在特定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的实现最适当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目标;此外,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持续性,这也表明二者之间发展上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特征。
2.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2.1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旅游经济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外国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旅游收入占城市GDP的比例、星级酒店的数量、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等指标,都能够反映某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噪声平均值等。
以上指标的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年鉴,在指标数据的查询和获得问题上,一定要以政府统计部门公布和的数据为准,要通过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在各自的子系统及系统间指标的量化以及对系统的指向性存在差异,在进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测度上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一般是需要根据指标的正负向特征,对负向的指标采用与正向指标相反的处理办法。
2.2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
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对于协调发展的衡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衡量协调发展程度问题上必须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在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响应值上,可以比照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的响应值,而旅游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各个城市在旅游业发展目标值来衡量。对于城市而言,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整体发展而言,都具有同等意义。
按照评价标准对选取的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旅游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利用数学函数模型等进行协调发展的评价分析。
2.3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结论
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上会有不同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研究地区也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对不同地区和城市科学的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熵值法来确定旅游经济、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对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得到一段时间内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程度与发展,也能够从中反映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大部分的评价研究方法还无法实现对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精细化研究,要想实现精细化研究还要在确定权重的方法和过程上加以改进。还要在协同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反映出更加真实有效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是一项对生态环境有着很大依赖程度的产业,当前我国各城市对于发展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都非常重视,关于二者协调发展的质量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将我国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国外的城市相比,可能存在的差距会更大,但代表我国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还有不断进步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翁钢民.鲁超.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0(03)
[2]邹永广.郑向敏.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关键词】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分析;内容与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3-02
1 一般资料
1.1 查阅调查组与对照组人群就业前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咽部疾患统计。
1.2 职业危害调查 包括询问既往史,病史(以咽部疾病为主),自觉症状,饮食习惯及内科、外科检查。对有咽部自觉症状的对象,首先采取普通检查的方法:病人端坐,自然张口呼吸。医生坐对面,手持压舌板先检查口腔,再将压舌板轻轻向下压舌前1/3处,使舌背低下,暴露口咽部,观察软腭、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咽侧壁及咽后壁形态变化和粘膜颜色、湿润程度、有无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
如发现口咽粘膜增厚,呈暗红色,淋巴组织增生呈颗粒状者,进行专门统计组织他们去定点医院再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
诊断标准依据刘文励、徐永健、汪道文主编《内科学》为依据。
1.3 对两组人群所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包括粉尘浓度、湿度、酸性气体的调查。对肥城市肉类加工行业屠宰车间的317名工人进行同样的对照检查。筛选的对照人群均为男性,年龄、工龄、居住区域与调查组具有高度可比性。
2 结 果
2.1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表明,调查组人群所在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相对湿度较大。而对照人群所在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低,在国家标准以下,见表1。
2.2 经过病史询问及就业前健康查体资料比较,发现两组样本就业前年龄为21.35岁和20.93岁。在从事工作前其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情况无差异,见表2。
2.3 两组样本平均年龄为38.25岁和37.43岁,调查组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关键词]经济不发达地区 多系统图书馆 协调发展
[分类号]G259.23
目前,针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特别是多类型的中小城市图书馆协调发展问题的探讨不是很多,大部分学者把关注点倾向于信息技术开发和网络资源共享方面,这与建立平等均衡发展目标相违背,不符合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本文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图书馆进行探索。
1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多年来,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由于条块管理,各自分工不一样,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彼此之间成水平线方向发展,加上各系统图书馆财政拨款来源和数量不一样,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相比之下,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的发展稍微稳定一些,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的条件要差一些,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现存状态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些图书馆竞10年未购进一本新书,有些图书馆每年只订一份报纸,那么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面临的如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1 经济条件严重制约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大,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理念的滞后,将图书馆发展之间的差异全部归属于经费问题,本人对此观点不完全赞同,经费是购置文献资源的资本,但不是决定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致命因素。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文献资源配置理念浪费了多少宝贵的经费?有谁真正测算过每年的采购经费到底发挥了多少效益?换言之,绝大多数图书馆都以每年采购回多少新书作为经费使用效果的标准,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评价,而且在我国图书馆界多年来形成的以馆藏大小和品种多少作为衡量评价一所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杠杆。评价机制的健全及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发展中解决,图书馆事业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发展规律,评价一所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如何是以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还是以读者真正从图书馆获得多少知识量为标准呢?标准的确定一定要按照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规律主流去定。因此,图书馆的藏书理念一定要依据读者的需求为标准,盲目的追赶和随大流只能是浪费,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图书馆的投入、资源分配也不平衡,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图书馆投入明显严重不足,图书馆建设差距增大。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当贫乏,有的地区缺乏甚至没有文化设施,以致那里的人们根本无缘享受文化成果――文献资源和图书馆服务。
1.2 文化底蕴深浅不一
多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参与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各协作馆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面的利益不受侵害。必须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以及信息资源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必须对共享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保证各成员馆及广大用户能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地分享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1.3 政府支持差距很大
政府的投入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决策者对图书馆事业的认知和重视则决定着财政对图书馆事业投入的比重。如果领导不重视,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会由此造成图书馆设施的落后、文献资源缺乏、人员素质低下、资源共享理念缺乏和实施的困顿、发展滞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造成社会不同群体无法共同享有文化成果、广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有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距离越来越大。
1.4 社会管理体制不畅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体制不顺,资源重复浪费,为共建共享带来瓶颈,过于追求“大而全”,“城市名片”、“城市标志”、“形象工程”,分散对整体图书馆网群的关注,忽略使用过程能耗过大等问题,增大图书馆运营成本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建设本已有限的资金不能更有效地向着实用的角度发挥效用。所有这些认知和管理体制的不畅是束缚和制约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这里所强调的不仅仅是不发达地区城市的图书馆运行沟通机制不顺畅,而且还包括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内部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能分配不清,业务部门承担的管理职能收归图书馆行政部门来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图书馆技术科来负责,而相关的图书馆站所管理有纵有横,有地方办事处管的,有上划的,还有受上级对口文化交流单位委托管理的。管理脱节、缺位现象严重,区域文化部门只管安排的“图书馆信息中心工程”是否完成,上级对口文化部门只知交办的工作有无回音,日常工作管不着,以致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开展如何无人检查督促,没有制度约束。
2 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在外联无援,内力不足的大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相互合作,协调发展,才是一条发展的创新之路。
2.1 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化的需要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不单纯是从本身的文化教育功能出发,而是在经济水平相对不高,文化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这些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而这其中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正好是不同地区图书馆资源进行流通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从而把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纳入到构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化生活当中去,从而使得这些资源达到最大化的使用。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我们对任何社会资源的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重在确立一条基本的游戏分配规则。有谁能保证我们东西部地区文化资源是均衡发展的呢?就是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不能保证不同城区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均衡,更何况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具有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所以说,构建多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模式是为了是构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
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形成一个孤立的资源利用方式。
2.2 提升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文化品味的需要
这几年全国上下对600余个大中城市进行“全国魅力城市”的评选,而地处湖南西部边远山区的湘西州恰好得此殊荣,为什么在这么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得到这一殊荣呢?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能申请上魅力城市的关键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发达。湘西有6个特色图书馆和特色文化展览馆,具有湘西特色的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在湖南湘西的吉首大学图书馆内,还有沈从文生前一系列相关文献资料都留在了湖南湘西这个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城市。可见,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对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是多么的重要。
3 实现协调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建设,必须统筹发展,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继承讲平衡、按比例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观念。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当前,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面临发展的紧迫性。但是,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是中小城市发展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工程,牵涉到资金、项目、人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牵涉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等问题。因此,如何分清图书馆建设的轻重缓急,如何把图书馆的建设规划、服务职能、远程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等问题系统化,使之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得到统筹安排,这是科学建设多类型图书馆的必然要求。现在的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系统规划,要么楼房建设不协调,要么建设资金不到位,要么自我孤立,缺乏与外界图书信息部门的有机联络,其原因在于上级领导的频繁更换,缺乏工作上的继承和延续性。总之,图书馆的建设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实现协调发展,而不是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发展要坚持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3.1 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多类型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把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搞好图书馆的规划,加强指导,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
3.2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完整的业务链,只有当各业务链接点都连接起来的时候,图书馆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从业务链的角度来看,从采访、编目到典藏、流通,从一股咨询到课题和项目咨询,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全面综合的考虑,使部门的设置科学,职能的划分合理,人员的安排优化,资源的配置适当,从而达到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4 协调发展模式构建的具体设想
合理布局有形的图书馆网点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无形的图书馆网点,通过构建完善、科学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的近距离服务,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知识服务覆盖到整个地区,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通过科学采购、合理调配,建立覆盖整个地区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地区的便利、快捷、平等、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开发来实现。资源包括一切与图书馆行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如馆舍、设备、人员、技术、纸制文献、数字文献、管理系统、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统筹考虑、有效整合、综合利用,使各项资源最大化利用。技术开发指打破各馆各自一体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及利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开发数字资源等系统的管理模式,开发统一的、以各项业务共建共享为理念的新的业务管理平台。
4.1 可借鉴的经验
在日本,规定建立4个层次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总馆、分馆、图书站、流动图书馆。香港图书馆的运作体制是总馆、分馆制,各分馆在总馆的统一管理下,资源统一配置,统采、统编、通借通还,全部资源由社会共享,服务效益显著。
上海中心图书馆系统纵连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两级管理体制。横连学校、科研等系统图书馆,采取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为分馆,各方共同联手共建方式。借助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了“一卡通”服务。
“岭南模式”之“广东模式”,是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该模式以网络协为基础、以文化需求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有效地打破条块分割,改善区域间文化配置不合理的状况,为构建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解决欠发达地区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突破了省立图书馆仅限于一个城市办馆的传统格局,通过设立分馆的形式将省立图书馆延伸到省内的各个县市,组成了一个遍及全省的省立图书馆网。
“岭南模式”之“深圳模式”,是指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根据《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至2005年底,深圳市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图书馆;实现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户籍人口人均藏书6册。该模式突破了市、区两级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限制,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龙头,以区立图书馆为骨干,与街道和社区共建的方式,通过市立图书馆直接提供文献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条件,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提供场地、招募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配套投入等相应条件,共同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
“岭南模式”之“东莞模式”是指东莞图书馆突破了市、区、镇、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束缚,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条块分割,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总分馆制度。
“岭南模式”之“联合图书馆”是指佛山禅城区图书馆创立的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识统一、资源高度共享的普通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公共图书馆相结合的区级公共图书馆网模式。这些模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建设的典范。
4.2 构建设想
目前除市图书馆、少数学校图书馆有一定办馆规模外,其他图书馆(室)均资源匮乏、经费紧张、人才缺乏、基础建设薄弱,各馆处在一种离散的管理方式下,各自为政,各图书馆拥有的印刷体文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与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图书馆群体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购书经费及
人力资源重复投入。因此纳入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整个地区的各项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的图书馆群体,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增强图书馆整体配套服务能力,发挥群体优势显得十分迫切。另外,与省、市、县、镇多层级别相比,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在协调上羁绊少,在统筹共建图书馆服务体系容易达成共识,运作相对简单。以下是三种可行的构建模式:
总馆分馆制模式: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总馆,以区(镇)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总馆分馆制模式。通过市立图书馆对文献统购、统编,对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设施统一调配,总分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文献资源物流配送。镇(区)、街道、社区或村负责提供场地、配备专业人员,实现“一卡通”服务,实现最大的资源整合。
合作办馆模式:以市级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联系的合作图书馆,使用统一的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统一标识,实行各自行政管理,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制订文献采购协调政策,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建设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达成协议,做到各有侧重,共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借助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一卡通”服务。
汽车流动图书馆:通过汽车这一灵活的载体将已形成的网点连接起来,填补因固定网点带来的服务盲点。
总馆分馆制模式汽车流动图书馆可由市财政和区镇财政每年将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图书馆群”建设当中,合作图书馆模式则由各馆主管财政解决。也可通过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模式建立适宜应用、利于发展的模式。
5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实现上述的目标和设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强化管理体制
首先,要落实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调整的政策,将部门人事权、分配权、财务支配权、设计决策权、职称评审权等坚决下放到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管理,其次,要明确划分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的管理权限,出台具体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管理制度,使业务主管部门与图书馆在管理上有制可依,以乡镇为主的管理单位,其负责人的任免、人员调配、业绩考核等权归还乡镇,而与专业技术机关的工作仍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赢第三,要建立协调机制,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在管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如对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任免应先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再进行任免,业务主管部门因工作需要要临时抽调人员应征得乡镇同意后才能抽调。
5.2 优化人员结构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合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的实际灵活调置,优化人员结构,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制,形成“能者上劣者汰”的格局。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通过退休、自主创业、买断工龄等途径予以分流;对现有图书馆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的临时人员一律予以清退。
5.3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没有经费,内部管理只有一纸空文,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更无从谈起。拓宽经费渠道非常必要,应当扶持文化事业单位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和合理的有偿服务,引导文化事业人员单位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找人。
5.4 构建上下联动的良性格局。
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综合配套改革之一,涉及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需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机构协调是沿袭传统的“对口”做法,作为主管部门的区、市、省三级机构没有动,职能没有变,行政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改,基层的同志十分担心“下改上不改,改了也白改”。仅仅从巩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协建协调发展模式改革成果的需要看,也必须将三级的有关职能部门一并进行改革。
到天津后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天津市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总经理岳明和总经理助理李春文、天津市联社主任杨树森、渤海轻工投资集团办公室主任杜国柏以及天津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情况。原总社城镇集体经济和手工业指导部副主任王福岭也参加了这次的调研活动。
据天津市联社主任杨树森介绍,2014年6月,天津市政府整合天津市一轻、二轻(含飞鸽集团),组建了天津市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二轻内部有集体资产,所以专门设立了集体联社办公室,负责资产运营、管理,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天津市二轻联社原来有一定的基础,只不过在几年前,由于领导换届,工作没有跟上,与其他省市联社相比出现一些差距。但是在这三年中联社工作有所加强,尤其是集团领导对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视,在集体联社办公室成立后,设专人负责联社,机构稳定,人员固定,所以联社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这几年天津市联社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调研,掌握情况。几年来,由于受到一轻、二轻(含飞鸽集团)重组的影响,天津市联社系统的企事业单位有的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展开对集体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活动,详细掌握这些单位的资产情况。
二、成立实体,运作资产。为了使联社资产保值增值,联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创办了惠泽投资公司。联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中,如轻工联机电安装公司等,一方面为集团的合资企业LG公司产品扩大销售、提供服务、增强竞争力。一方面面向市场不断开拓业务范围。几年来运作情况良好,每年的营业额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三、办归房产,统一管理。先后将34000平方米房产通过法定程序办理至联社名下。天津市联社根据实际情况,与河东区科委合作,用一部分房产创办了“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该科技园引起天津市政府的重视,河东区政府、渤海轻工集团都投入了资金。科技园的创办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正在论证接洽快捷酒店、养老院及发展楼宇经济等项目。
最近几年,天津市联社每年的收入200―300万元,土地增值部分较多,主要收入来源是房产。
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在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时讲到:上世纪80年代该单位名称是生产服务联社,90年代称为集体经济办公室。2001年转到经委后改为现在的名称。该单位进入政府系列,但没有政府编制,享受政府指标,协助政府对下面的集体企业开展调研、培训等项工作。天津市城乡集体企业约有1万多家,现在联合会下面有300多家会员单位。
下午,总社一行人在天津市二轻联社主任杨树森、天津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和“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两个企业,这两个企业都有联社的资产。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是天津美术颜料厂与英国合资的企业,天津联社是美术颜料厂出资人之一,现在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效益很好,每年可获得分红几十万元。“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是由三家单位联合创办的,原是天津市二轻集团公司党校所在地,土地、房产属于联社资产,现有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河东区科委出资280万元;渤海集团出资400多万元对该地进行改造,现已进驻企业30余家。
从这次调研总的情况看,天津市二轻联社与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在其发展的几年中工作比较扎实,特点比较突出。如天津市联社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尤其在联社的资产上做文章,开创新思路。首先,当机构落实、稳定后,马上开展调研工作,对联社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掌握联社资产的基本情况。其次,将厘清的联社资产,办归到联社名下,统一进行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再次,搞好资产运作,成立公司,进行有效的投资,达到联社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在调研中我们对发现的一些情况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一是在重组天津渤海集团后,集体资产由渤海集团来管理。据了解,2001年天津市编委文件中批复同意二轻联社为处级单位,行政业务由天津市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代管。2014年天津市国资委下发文件,就整合重组一轻集团、二轻集团,组建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一轻集团、二轻集团由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托管,实际上是顺延了2001年天津市编委文件的有关规定。二是天津市联社资产每年收益(利润)归渤海集团支配、使用。据了解,渤海集团是国有公司,但天津市联社的集体资产设有独立账户,集体和国有资产完全分开,渤海集团支配、使用联社资金,是把这笔资金用在联社的发展上,一旦产生效益,有了利润,也是把这些钱放到联社的账上。三是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是英国公司与天津美术颜料厂(出资40%股份)合资企业,而天津市联社是天津美术颜料厂的出资人之一。合资期间,天津美术颜料厂经过转让股权,实施职工安置,现仍持有10%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