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足球身体对抗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足球;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有机结合
一、技术、战术、体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分析,技术、战术、体能训练都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足球比赛对体能和技能都要求很高,并且技术、战术的运用都是在以集体为背景,攻、防队员的位置在不停变换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良好的集体配合和个体体能做保证,运动员就不可能发挥其已有的技术,就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战术。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将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足球比赛是比赛双方在技术、战术、体能上的较量,而技术、战术、体能的有机结合是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二、技术、战术、体能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设计要求
1.训练方法的共性特点
①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适用于训练过程的方法有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微机辅助训练法等多种。适用于各种基本训练内容的方法有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游戏比赛等。为适应足球项目的特点,往往要将以上多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②训练方法的针对性。根据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及分工合作等特点,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③组织形式的严密性和多样性。为适应实战中场上形式的变化,训练方法必须严密多样,以确保战时能够始终保持着攻、防兼备的战斗队形。④训练结构的复杂性。由于足球比赛是多人配合进行的,随着足球路线的变化、队员位置的切换、攻防形式的转换、技术与战术的运用等,要求训练的结构一定要丰富充实。前、中、后三条线上的运动员在技战术上应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配合,组成攻防兼备的有机整体。
2.训练课程的设计要求
①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应结合训练任务、运动员的特点、运动员的比赛基础、比赛规则和打法特点等去选择和设计训练方法。体能训练应以速度和耐力为主;技术训练应以射门和传接球为主;战术训练应以一对一和二过一为主。如何设计出将三者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案,这是教练员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做30米的往返跑、接传来球、一对一攻防练习、二过一射门等训练时,既要考虑到速度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的结合,又要考虑到足球比赛的实际。因为一对一和二过一的基本训练既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关键,又是战术组合的基础。一对一、二过一的战术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位置、任何局部和区域上都可运用。而运动员在快速奔跑中接应传球,又是实现一对一、二过一的技术、战术基础。所以,教练员采用这样的训练方法,既能训练运动员的快速奔跑能力,又能使队员尽快掌握这一战术。②根据供能特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都属于混合性练习,既含有四种强度的周期性活动,又含有灵活的非周期性活动。是在接触、直接对抗、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完成某一技术和战术配合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要考虑到负荷问题,即:提高ATP―CP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无氧混合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乳酸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在发展爆发力训练时应着重体现出强度大、次数及组数少的特点;在发展力量耐力训练时应着重体现出强度小、次数及组数多的特点,将爆发力强、速度快的攻击性技术(如门前射门等)与左右前后移动、跑动等技术组合起来;将若干防守与进攻技术结合,并与左右前后移动、跑动组成串联技术进行练习。③科学安排技术、战术与体能训练。准备阶段前期,可在突出体能训练的同时,适当安排技术、战术的训练;准备阶段后期,在突出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强化体能训练。当然,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赛,不管训练多么科学、多么严密,在许多方面与比赛环境仍会有很大的差别。教练员应在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本队教学比赛或其他性质的比赛。通过比赛,提高队员的实战对抗能力,积累比赛经验。
三、发展趋势
现代足球运动技术、战术迅速发展、比赛节奏越来越快,对抗日趋激烈,双方运动员的身体接触逐渐增多,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所采用和设计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将直接决定着球队的命运。技术、战术、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这将是每位足球教练员应该认真探索的实践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雷,张绰庵,刘丽萍.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1).
[2]陈静飞,王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J].科学大众,2009(2).
[3]郑瑾,谷忠德,吴耀宇.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及测试方法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6(2).
关键词: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创立、发展和深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突进和提高。一门成熟的学科,必有一套规范的学科名词和成熟理论作支撑。以过家兴教授为主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该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到现在只有25年的历史,而世界上第一本内容体系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学专著《训练学》诞生于1969年,可见运动训练学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其中的许多问题尚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但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竞技体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此就对竞技能力的定义、同一性、差异性及构成要素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为完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及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基本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竞技能力的演变。在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使用“训练水平”替代“竞技能力”来描述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本领,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有时也用它来指代“运动员所达到的竞技水平”、“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水平”、“运动员所具有的运动能力”等,存在着一定用词混乱的现象,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而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1984年田麦久教授首次对“竞技能力”这一概念的科学涵义及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探讨。随后,体育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练员开始逐步使用。1986年我国第一部全国体育院系统编教材《运动训练学》中,使用了“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标志着竞技能力概念在我国的使用走向了深入和普及。
(二)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的定义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分歧和不同的见解,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义多集中于“参加比赛”而剔除“参加训练”的表述。“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1994年版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1998年版的《项群训练理论》均引用了此种概念。下定义的规则中“定义项不能包括含糊不清的概念和隐喻的词语”,“有效地”这种含糊不清的词是欠妥当的。在1988年版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94年版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和1998年版的《项群训练理论》中均把“有效地”去掉了,将“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能力。
而“竞技能力”中“竞”是“竞争、竞赛”之意,“竞技”是指“体育竞赛”,“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所以,竞技能力是表现在“体育竞赛”中的能力。训练学家徐本力教授认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的综合体;张洪潭教授对“竞技能力”的定义是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积聚的参赛夺标的主观条件。2000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对“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郑念军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竞技能力系统定义为: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技战术等组成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竞技能力状态转移而表现出一定训练和参赛能力的有机体。田麦久教授在《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中指出,对概念下定义时,应遵循“中性定义”的原则,不能对所定义的概念持有“理想的期望”。显然,徐本力和张洪潭所下的定义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夺标”是不适合的。
(三)竞技能力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运动训练方法是为提高竞技能力而采用的途径和办法,要提高什么样的竞技能力,就应有什么样的运动训练方法。1986年过家兴教授等人提出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到1990年徐本力又提出了“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的观点,2000年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中提到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但这些运动训练方法中,除比赛训练法这种综合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外,没有专门提高运动智能的方法。循环训练法还能提高对抗能力,而对抗能力不在五种竞技能力中。所以,有必要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进行梳理,这样在运动训练中要提高某种竞技能力才能采用相应的运动训练方法。
1、竞技能力的同一性。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个体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赛场上所展示的综合素养,身体练习是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因此,从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运动员个体必须具备身体能力,没有身体能力,竞技能力将无从谈起。以前常听说搞体育的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从侧面也反映了要想从事体育活动,四肢一定要发达,要具备一定的身体能力。身体能力是其他竞技能力的基础,在很多项目中还起到了主导作用。
完成体育动作需要有方法,这种方法即是技术。技术是体育的核心,不学技术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跑步,但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要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早期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力量+技术”,可见技术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运用技术的能力即技能。在田麦久的项群理论中,把技能主导类作为一大类提出,也充分显示了技能的重要性。没有技能,就无所谓体育竞赛。竞技能力发展到高级阶段,技能的一点点提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成绩。
运用技能将身体能力充分发挥,必须有心理能力的参与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心理能力是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奥运会赛场上从没有出现过弱智的运动员。一个心理能力不强的运动员,很难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要不就不会有“克拉克现象”一说。比赛法的目的就是训练心理能力,确保在实战中技战术的稳定发挥。如果说身体能力是竞技能力的“硬件”,那么心理能力相当于竞技能力的“软件”。
战术能力只有在球类等项目中才有作用,对于跑类就没多大意义了。运动智能属于心理学范畴,综合体现在其他各种竞技能力中。思想作风不属于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所以,竞技能力的同一性是指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体育竞赛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则能节约身体能力,更合理地利用身体能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心理能力是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正常发挥的精神保证。
2、竞技能力的差异性。不同体育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不同的。比如,100米跑与健美操、足球来比较。从竞技能力的同一性可知,这三项运动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都包括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100米跑除了这三种能力外战术能力可以忽略不计。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在竞赛中运动员要表现出健、力、美,要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对于100米跑的竞赛,观众不会去看运动员跑姿好不好看、有没有面带微笑。崔云霞、杨里平在提到“健美操专项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培养”时提出“表演能力的提高与选材”,2001~2004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与1997~2000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之一是“不断提高创新和艺术表演能力”。由此看出,表演能力是健美操不同于100米跑的一种竞技能力。
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支配球,两个队相互攻守、互为对抗,力争将球射入对方球门的集体运动项目,足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项目。100米跑是个人项目,不存在与其他队员的配合,只管自己往前跑。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的集体中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实现1+1>2的效应。一个足球队中的队员不光要有身体能力、精湛的球技,还要顾及与其他队员的合作。北京足球现代队外援恩里克评价中国足球队时说:“中国不是弱队,队员之间配合有问题”;孙雷鸣提出:“足球球星所具有的特质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协同能力、捕捉战机的能力、个人绝招等”。这种配合、互助的协同能力在集体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足球的特点之一是对抗性。100米跑在自己道次上运动,跑到其他的道次属犯规行为,所以不存在对抗。但在足球场上,队员之间会有合理的身体冲撞。“现代足球运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在越来越快速的激烈对抗条件下,熟练而准确的运用技战术进行比赛,随着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球员的训练质量和比赛中对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邹秋华、王君指出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存在的问题是:“其防守的主要问题是后场队员的个人对抗能力不强”。众多资料中显示,对抗能力作为一种竞技能力在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00米跑是个体两腿快速的交替重复运动,足球则显得复杂得多。足球场上情况复杂多变,竞赛结果更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足球运动员要采取计谋和策略,即战术。荷兰队教练米赫尔斯说:“全面化的队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机智,根据场上攻守情况,需要他到哪里起什么作用他都能承担,这样把所有的力量加起来才是总体战术”。合理的足球战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运动员个体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即战术能力。运动员要在全面扎实的技术基础上,熟练应用战术,不断提高战术能力。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个体在先天因素基础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训练形式,在体育竞赛赛场上所展示的综合素质的集合体。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竞技能力的同一性表现在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竞技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表演能力、协同能力、对抗能力和战术能力等方面。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为基础竞技能力、核心竞技能力和辅助竞技能力,三者在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都不可缺少,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5.24.1.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Method of Football Athletes’ Physicd Timber
DUAN Xue-qiang
(Key Sports School of Luoyang Sports Bureau, Luoyang 471000, Henan)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an athlete”s physical ability directly sffect his grasp on football skills and tac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effect..Strengthen physical training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one’sphysical timb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ink in football training system ueing documentary reference andlog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gius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ootball athletes’physical timber training.
【Keywords】football athlete,physical timber,training.
1 前言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节奏越来越快,身体接触也越来越频繁,攻守对抗更加激烈,这无疑对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动员只有基本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高速度、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个人的技、战术的水平。如果运动员缺乏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在比赛中贯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完成技、战术的任务。
实践证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强弱是由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决定的。根据足球的特点和风格要求,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这五类素质〔1〕。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在平时练习、训练中运用的文献资料。
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训练方法的主要内容等有关资料查询,结合实际运用合理的逻辑分析,对身体素质训练基本理论在足球运动员训练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速度素质与训练方法
3.1.1 速度素质
速度是足球运动员中最为重要的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就足球运动而言,速度素质应具备有反应快、起动快、急停变向快、速度衔接及动作转换快和绝对速度快,还要有有球的技术动作速度。所以在进行速度训练时还有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练习〔2〕。
3.1.2 速度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是无球的练是结合球的有球练习。
3.1.2.1 无球练习
(1)直线冲刺跑:距离10、20、30、40米,队员两人一组,重复次数3-10组,间歇时间(每趟跑完):1分30秒-2分钟。
(2)变向跑:距离10-15米,队员快速跑动中变向,重复次数3-10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5乘25折返跑:5、10、15、20、15米处分别摆放5个标志物,队员沿标志物炮至终点再返回起跑位置。重复次数3-6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1.2.2 有球练习
(1)争球跑:队员分成两队,与教练员相距40米,教练员持球,两人争抢教练员的传球,得球队员运回队尾。重复次数3-10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2)快速跑射门练习:队员分成两组与球门相距40米,教练员持球并向两组中一名队员传球,该队员追球并尽快射门,另一名队员追抢,干扰射门。重复次数3-10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10×10米方格场地内,多人、每人一球进行快速运、控球练习。重复次数2-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2 力量素质与训练方法
3.2.1 力量素质
足球运动员的力量除了表现出竞技运动众多项目中所共有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足球运动员本身所需要的快速力量,即肌肉迅速收缩伸展的能力,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准确性,还有提高足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和专项力量,因此,力量素质已成为衡量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应在发展全身力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腿部和腰部力量。
3.2.2 力量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有三种,上肢力量、腰部力量和下肢力量练习。
3.2.2.1 上肢力量
(1)俯卧撑:每组10-15次 重复次数4-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2)推举:20秒30次快速推举 20-40公斤 重复次数5-10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引体向上:每组10次 重复次数4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2.2.2 腰部力量
(1)仰卧起坐:每组30次 重复次数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2)两头起:每组30次 重复次数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原地或行进间收腹跳:每组30次 重复次数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2.2.3 下肢力量
(1)静止深蹲:持续时间:1分钟-2分钟,重复次数2-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2)原地直腿纵跳或收腹跳:每组30次 重复次数5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单腿跳或双腿跳:标志物相距1米,摆放15个,重复次数5-10组,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
3.3 耐力素质与训练方法
3.3.1 耐力素质
高水平的足球赛,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进行长、短距离跑、带球跑,所以需要运动员具有很高的有氧耐力水平。另外,足球比赛中运动员5-15米的快速冲刺跑约占85%-90%,比赛中快速冲刺跑、慢跑与走的时间约为1∶7,所以足球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无氧耐力。比赛中运动员常处于连续冲刺状态,所以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
3.3.2 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有两种,一是无氧耐力,二是有氧耐力。
3.3.2.1 耐力练习
(1)较大距离的匀速跑。如:3000、5000、10000米等不同距离的计时跑。
(2)12分钟跑。
(3)200米间接跑:间歇时间:3分-4分30秒。
(4)800变速跑:间歇时间:3分30秒-5分钟。
(5)一分钟立卧撑:重复次数3-5组,间歇时间:2分-2分30秒。
3.4 灵敏素质与训练方法
(1)练习反应抢断球练习。
(2)快速中接不规则的传球,由教练员传球,将球传给快速跑动中的队员,教练员有意的传出忽高忽低或力量大的球,以培养队员的快速应变能力。
3.4.1 灵敏素质
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首先表现在比赛中队员的有球和无球技术动作上。如运球、过人、抢截、射门等动作,都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协调、熟练的灵敏素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在一对一拼抢时,运动员就能在快速跑动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足球运动员在灵敏素质方面所提出的需要主要在于快速、协调、准确,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反应快、应变能力强的专项特点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所以良好的灵敏素质对于积极有效的竞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3.4.2 灵敏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
(1)各种跑的练习。如:后退跑、转身跑、交叉跑、交叉步跑等。
(2)快速跑动中根据信号做变向跑或转身跑。
(3)运球急转急停。
(4)标志物距离2米,队员带球绕8字。
有较高的柔韧素质。柔韧素质在足球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意义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关节韧带,特别是腰、胯、腿、膝、踝的韧性强。对运动员加大实战技术动作强度、幅度,减少运动员受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3.5 柔韧素质与训练方法
3.5.1 柔韧素质
足球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的身体和球常处于不规则的活动状态下,运动员经常要做一些幅度大、速度快、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起跳空中接球,倒地铲球、倒勾射门等,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素质。
3.5.2 柔韧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
(1)原地伸拉。如:侧压腿、正压腿、正踢、侧踢、髋绕环、跪坐踝关节、体前屈双手触及脚背等。
(2)后倒成背躬 队员双臂自然置于体侧,屈膝跪立,然后上体慢慢向后倒,挺胸展髋成背躬。
(3)弓步,后退膝关节跪地前压;单腿跪地,前腿伸直前压;单腿站立或后跪地,双手在身后握住另一腿脚,面向后伸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身体素质是技、战术水平发挥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会带动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采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手段,正确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对增强队员体能、促进技术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4.2 建议
(1)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认识,使运动员充分认识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加强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2)任何练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练习的幅度应该从小到大,节奏由慢到快循序进行,练习后要注意放松,以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
(3)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负荷应做到因人而异,避免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受伤。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足球;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95-01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将足球视为 “国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本人在教学中积极学习和探索足球教学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特别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完成体育教学的情况下自觉的自学和练习,为顺序地完成足球课教学任务做准备,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自觉地掌握足球运动的技术、技能,有利地促进了足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下面是自己的一点初探。
一、中学生足球技术训练的意义
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足球技术训练,能够发展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素质水平,以此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及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而达到增进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提高学习运动能力的目标。
2、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通过足球技术的教学以及比赛,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陶冶其文明礼貌、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3、提高球技,培养后备力量
通过较为业余的技术训练,提高学生对足球各种基本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使他们的足球意识、身体素质、心理水平和技术同步提高,为上一级学校打好基础。
二、中学生足球技术训练的任务
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技术教学成为他们探索足球基础知识、战术、技能的桥梁,使他们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认识足球,并能利用足球进行科学的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伴随终身。现代中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与日俱增,从足球运动本身具有的较高的娱乐性、锻炼性出发,开展足球技术教学,顺应了现代中学生的要求,且能使身心处于发展旺盛期的中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三、中学生足球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讲解法、示范、纠正错误、练习法。
四、中学足球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足球理念;高校;足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54-02
大部分高校体育必修课都开设足球选项课,开设这门课使学生了解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学习足球运动基础知识和知道经常参加足球运动对健康的作用,懂得足球最常用的规则和裁判法,初步掌握足球基本的技术、战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足球技能、技巧进行锻炼,培养足球运动兴趣,主动参与足球运动,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增强自身体质,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然而,从我国多年高校足球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学生基本技、战术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在比赛中运用基本技、战术的能力差,教学中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只为测试达标,教学方法方式相对枯燥,练习内容以技战术分解练习、分项练习为主,学生练习不感兴趣。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能力的教学,违背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势必影响教学和训练质量。通过引进学习研究足球强国荷兰的足球理念,笔者对足球训练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引进实施在高校足球教学和训练中,改变传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
一、荷兰足球理念
荷兰足球界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最终确定足球基本理念为:足球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复杂的比赛。足球比赛的基本能力或者是取胜比赛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TIC”。T(Technical skills)为足球比赛中各种基本技术。I(Insight into the game)为比赛洞察力,队员根据不同的比赛特定局面而采取的适宜行动。C(Communication with teammates and opponets)为交流能力,指队员之间、球、场地、观众、教练等比赛相关的所有因素的交流能力。足球活动的过程始终是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球员的竞技能力只有在攻守对抗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提高,球员应当在真正的比赛中学习踢球。但是在学习足球过程中11人制的比赛过于复杂,给予球员提高比赛能力、锤炼技能的机会很少,场地大,几乎没有有效的传球和跑动,球员几乎没有机会真正参与比赛。因此研究设计出一系列小型比赛训练方法,根据这种理念,荷兰各级国家队、俱乐部和梯队以及学校足球在多数情况下运用小型足球比赛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二、荷兰足球理念在高校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应用
1.小型足球比赛适用于教学实际需要。小型足球比赛场地面积相对较小,器材也简易,符合一般的学校的条件和状况,适合在广大高校的范围组织和开展足球活动。由于小型足球比赛场地要求简易,在许多城市高校没有标准足球场或者较大场地时,可以利用广场、篮球场、网球场或排球场开展小型足球比赛活动,便于体育教学,校园足球在校园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2.培养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兴趣。传统的足球课是以教学和练习为主,教学内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足球技术,上课就是练技术,学生的练习只是颠球、传球,很少体验到足球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感。课上的内容单调且缺乏娱乐性,造成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小型足球比赛中每位学生都有大量的触球机会,必须解决大量的足球比赛问题,比赛中有更多的进球机会和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培养学生参加小型足球比赛的能力,组织不同层次攻守的平衡,通过竞争激烈的比赛可以充分感悟到参加足球活动的乐趣,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课外自己组织比赛的能力,养成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习惯。
3.实战中学习足球基本技术,提高足球意识。足球技术复杂多变,主要特点就是绝大部分技术是在激烈对抗的情况下完成的。小型足球比赛的对抗练习和比赛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在实战对抗下的控球能力和准确的传接球技巧,比赛中更多的射门和进球,提高学生临门一脚能力。这种融合了技术和对抗的练习方式,同学的注意力会同时放在球和对手身上,在练技术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意识,更能适应比赛。而且,由于小型足球比赛人数小、空间小、节奏快,练习者必须具备随时作出最快反应的能力,学会迅速思考。
对于特定足球技术的学习,可以根据技术学习的具体内容设计特定模式和要求的小型足球比赛,使得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次重复出现,学生根据出现情况反复练习,达到解决问题、学习技术、理解比赛的目的。如为提高传接球技术,进行4对4、5对5的一定范围内的传球加射门对抗练习,要求一队必须连续传球若干次以上或必须传中、远距离长传球等,还可采用多打少如3打2、5打3等来巩固提高技术组合质量,要求控球队员多移动、制造空当、多触球。
4.教师教学效果需要。一般高校足球课教学班人数30人左右,适用于小场地范围内组织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人员情况和水平、场地等实际条件,分成实力相当的3到5人的小组若干,两两分组进行教学比赛。各组成员要固定,选用技术较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立即中断比赛,对球员进行指导,向他们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答案,给他们举例,或是教练员亲自做示范,然后继续比赛。这样将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不断融入比赛中,实现对个人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控制、调整,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的形成。
5.促进学生身体体能发展。小型足球比赛攻守转换节奏快,战术灵活多变,对体能要求高。由于场地小,比赛中双方队员及本队之间的相互距离较近,常处在短兵相接的拼抢状态下,由守转攻和由攻转守的次数多、节奏快,而且在小场地上,队员的急转急停距离短、频率快,短距离的冲刺快、多,这种特定形式的练习锻炼发展了同学的反应、力量、灵敏和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
6.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小型足球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妥善处理在比赛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经常组织各种足球比赛,可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及相互间的竞争意识,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总结
荷兰人通过对足球运动精辟、透彻的解释,揭示了足球运动的本质,为我们指示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方向。我们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运用小型足球比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在实战中提高了学生的足球技能技巧和观察比赛能力,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终生体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夫力.小型足球运动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