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社会 技工院校 机遇与挑战 方法分析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实实在在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必备知识和能力。而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近年来,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从内容到结构、到授课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培养对象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且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从培养目标来看,技工院校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计算机课程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使之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生产实践当中的常见问题。全新的形势,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环境给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1.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同时,各领域的工作也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可以说,当前社会,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们已经无法找出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将来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工院校的学生理应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生活和生产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现如今,信息技术类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这一方面为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之间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因此,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也不宜再顺沿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创新与发展。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校园网络的普及。近几年来,技工院校,特别是进入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的技工院校,其硬件水平得以大大提升,不少学校已经做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相应的师资培训也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校园网的普及既丰富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二、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分层次教学

通过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前已经具有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了。但是,由于学校区位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同一班级内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相同,于是一部分学生感觉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都会了,听起来索然无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觉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太难,消化不了。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教学水平、专业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在学生报道之后,对其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并将学生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应用能力较强,且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如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B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般或较差但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C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般,但所学专业与计算机联系并不密切;D级学生级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且所学专业与计算机联系并不密切;针对A级学生,可以少讲授一些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础操作,重点放在操作技巧、网络技术和与专业相关的Phtoshop、3D Max、Flash等软件的应用上,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B级学生,则强化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和Office操作基础,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之后,再结合专业需求,讲授Phtoshop、3D Max、Flash等软件的应用;对C级学生则将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巧作为重点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D级学生则重点做好Windows和Office基础内容讲授,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使之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当然,想要做好上述工作,任课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备课、授课。

2.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动力。计算机课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天然优势,只要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进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务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灵活化。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善于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实例展开讲解,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在,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技工院校已经都不同以往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课堂信息量变得更大,教学的有效性更高了。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通过类似于央视新闻联播且自动播放的PPT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在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网络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时,不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拆卸计算机,而后再依次复原,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是众多教师的共识,而问题由谁提出、由谁回答才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必须承认,提出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如,在让学生掌握应用Excel处理数据的技巧时,我们可以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杂乱无序的学生成绩表格,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无序给数据处理带来的难度,进而提出“如何改进成绩表,以方便数据处理”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人认为应该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有的人认为应该按学号(或考号)排序,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将前十名学生和不及格学生名单筛选出来,如此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如何利用Excel来未完成这些操作的问题,而后请几名学生分别到教室前边完成相关操作,教师则只对其操作加以点评和补充,点出其操作关键点,这样的教学可谓是快乐而高效。

4.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与其说技工院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技术,不如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独立地展开思考与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信息化的社会当中都无法避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起码也要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 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课本中几个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应该拓展到相应软件的使用技巧,让学生熟知不同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类似点与不同点,以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根据工作需求自己学习其他应用软件。如,当学生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会学Excel软件的应用,不妨结合Word中的字体设置方法来讲Excel当中字体的设置,以使学生很快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国产办公软件WPS那就最好不过了。一但学生掌握了软件的使用规律,自主学习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对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各种应用软件,课堂教学未免太过单薄了。但是,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软件如何发展,其基本操作都是类似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软件的操作规律,就能迅速地学会其他没有接触过的软件,并能顺利掌握基本操作。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其中不乏免费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句话,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就拥有了徜徉知识海洋的法宝。[3]

5.强化师生交流与沟通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的内容永远也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总会在课堂教学之余,向老师请教与课本内容相关但又不属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由于技工院校班容量较大,教师不可能利用课间的时间来逐一回答学生的问题,但又不能将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变成学生问题的解惑时间。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借助QQ、电子邮箱、微信等技术手段与学生实现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在这一方面,教师务必克服课外辅导学生是“份外事”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质量。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计算机课程应该重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应该以坚持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通过上机操作来考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当然,最好能再辅以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出勤情况。所有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坚持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因为盲目追求分数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查。

另外,考虑到技工学校的特殊性,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在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一个综合性、应用性的课程设计任务。如,在学生学完Word的操作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应用图文混排知识为自己制作一份精美的求职简历;当学生学完Excel之后,可安排学生对某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甚至可以让学生就一个学生多次考试的成绩给出成绩浮云曲线;在学生学完PPT之后,可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自己专业的宣传片;在学生学完基本的Photoshop操作之后,可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素材,让学生设计学校的招生简章。为了给学生以成就感,可以为每次设计设立奖项,如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团队等,并在考试评价是给予相应的加分。 做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考取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证书,以帮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日后就业提供砝码。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不可能离开计算机技术了。与此同时,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文化基础课程,更应该是素质教育课程。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计算机课程应该突出其基础性和应用性,重点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上下功夫,着力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理应同时考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社会岗位需求,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玲.在计算机基石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硅谷,2008(19).

[2]吴小莉.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探讨[J].新西部,2013(15).

[3]杨春;曹燕燕.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职能定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技巧;教学模式;实践操作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综合性和实践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教育。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学的人才培训向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快的方向发展。

1.中职计算机课程制订特色教学计划,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

2.在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网络等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的环境,可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Flash教学中制作动画的效果为例,可以告诉学生使用哪些方法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哪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创新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学生才能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其明确他们的专业任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2.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可以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达到了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2).

[2]刘玉兰.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材[J].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6).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算法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49-02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算法进行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算法的设计思想,培养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算法编程的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将其视为理论课,对算法思想虽然理解了,但是不能灵活运用,在编程实践过程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增加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课程教学中需要探索的问题,同时也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讲授经验,对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算法思想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算法的设计思想,而是死记硬背,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灵活,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该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又要适合该课程的教学。

2.重理论轻实践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往往以理论教授为主,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学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很多学生虽然理解了算法的设计思想,但是在编程实现算法的过程中总是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究其原因,是由于动手编程的机会太少,实践能力较弱。

课程中所涉及的经典算法都是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算法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对学生以后进行计算机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上机实践课,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算法思想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置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以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为主线,既要掌握算法设计的理论知识,又要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而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算法的基本思想作为主线,并紧紧围绕这条主线,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算法的思想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每个典型算法的讲解过程是类似的,以讲解贪心算法为例,采用问题驱动式方法启发学员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贪心算法的起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提出这种算法?用于解决哪些问题?

(2)贪心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需要满足的两个要素(贪心选择性质和最优子结构性质)如何理解?

(3)以最小生成树问题为例,该问题是否适合用贪心算法解决,如何进行分析?

(4)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分别适合于解决哪类无向连通带权图?

(5)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如何分析?请进行比较。

(6)分组编程实现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并研讨交流。

如果学生可以把以上所有问题都能够正确的回答出来,说明对该算法的讲解达到了教学目的。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实例都讲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学一部分内容,往往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介绍一些经典问题的算法研究新进展,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方向奠定基础。例如,最短路径问题的Dijkstra算法目前出现很多的改进,让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并编程实现感兴趣的改进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精神。

3.在讲解算法的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的具体应用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时,让学生知道该算法的设计可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或计算机网络路由问题;回溯法可以应用在电路板排列和图的着色问题中等。

三、课堂教学方法

1.引入趣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谜题、故事或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汉诺塔问题可以用递归算法解决;棋盘覆盖问题可以用分治法解决;背包问题可以用贪心法解决;0 / 1背包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法解决;n后问题可以用回溯法解决等等。这些趣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算法的热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教学,加强算法理解

课程中涉及一些基本的算法,包括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限法和随机化法。不同算法的设计思想不同,解决问题的类型不同,算法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代码细节也不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不同算法时往往容易混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比较学习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如表1所示。

3.制作动画演示,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制作动画演示,把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既将算法执行的步骤一步步的展现给学生,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易于用动画演示的算法有:汉诺塔问题的递归算法、二分搜索算法、快速排序算法、合并排序算法、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n后问题和0 / 1背包问题的回溯算法。通过以上实例和算法的动画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上机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上机实验教学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题目的选择不宜过难,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目前的实际能力,由易到难的选取一些题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内容的安排依照教学内容而定,选取一些趣味习题,且面向实际应用,例如:航线选择问题、钱币变换问题、最大覆盖问题、字典序编码问题、田忌赛马问题、任务调度问题、购物问题、士兵队列问题等,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编程的兴趣。

(3)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思想,可以布置上机大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题目的实验内容,上交实验报告,并在课堂中进行汇报,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经验。例如,实验内容可以是0 / 1背包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或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要求用两种算法设计并编程实现,并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通过学生提交的大作业情况,以及课堂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并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再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算法的文献,了解当前的算法发展,并编程实现。

四、结束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思想,同时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引入趣味问题、采用比较教学、制作动画演示和加强上机实验,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算法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该课程的教学逐步趋于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理论

当今社会,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网络基础知识,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仅以作者亲身的教学经验来简单探讨一下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涉及的概念,既要理解其内容和实质,又要建立起正确的理论模型,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做到得心应手。在理论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讲解概念比较枯燥的问题,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牢固掌握网络理论知识。如果学生学好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则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必将事半功倍。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考研的专业课之一,所以教材的选择也很重要。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课本内容的条理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选择一本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对理论课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选好教材后要做的就是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内容穿插起来,形成一条线,教师对讲解课程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更应该在该课程上多下功夫,多搜集一些新兴的、学生更加感兴趣的网络知识,把讲解内容穿插顺畅会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就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由于该课程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并且还要用前面的概念来讲解后面的概念。这些理论内容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仅仅用“念书本”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假如有一个问题没有理解透彻,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办法理解,学生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出现“不愿学”和“害怕学”的厌学情绪[1]。时间一长,由于不会导致不学,由于不学导致不会,形成恶性循环,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授课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来讲授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手段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必要用图表来说明问题,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辅助教学,对于一些协议或概念可以制作一些flas来说明,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更直观,可以加深印象,做到“过目不忘”。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协议的讲解是重点也是难点。枯燥的协议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根据各个协议的原理,制作一些生动的flas,更能够形象的演示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例如:讲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由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开始讲解,七层模型的信息传递过程可以制作成一个动画,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每个层次之间信息传递的关系,然后再讲解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同样可以用动画演示,进而将两者作一番对照。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学习TCP/IP协议。因此,TCP/IP协议应该占据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

还有一些协议,比如CSMA/CD协议,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容易,除了可以运用动画演示之外,还可以把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例子拿过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讲解。CSMA/CD协议可以比喻成一段单车道(半双工通信方式),如果两个方向同时来车(就是发生碰撞),这个时候谁也不能通过(导致发信息的双方所发的信息都无效),那么就需要双方都倒车退出这段单车道(双发进行退避),让一方的车先通过该单车道,一方通过后另一方才能再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使理解更加容易。

最后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和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而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是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仅仅按照书上的理论讲一遍,没有结合实际来谈,学生很难理解,就算理解了,在实际应用之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怎样使用。因此讲课时应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分析。所以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应该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例如: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的应用[2]。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寝室都会上网,经常会在一个寝室使用无线路由器,家用网络也一样会用到无线路由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一个寝室的某几个MAC地址访问网络,可以用简单设置来避免“蹭网”现象。再如: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对比。根据他它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它们的应用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协议,而像实时视频或语音传输,一般则选择UDP协议。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使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2]。

3.总结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观念向现代化迈进[3]。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各种技术与方法用得适时、合理、适量,恰到好处,可以大力提高课堂效益。反之就会劳而无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多种教学手段的实用效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需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善汉,杨好伟,周开兵,贾文君.高校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项目教学法 任务教学驱动法

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管理的现代,计算机在家庭、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部电脑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公司、企业的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学习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就非常必要。中职学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一门应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教学计算机各部件的性能、分类和工作原理,硬件的结构、作用,软件的安装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简单故障的排除。

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现在的职业教育应该突出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由于中职教师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这门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驱动法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这门课程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动手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驱动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产生于欧洲,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的。项目教学法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获得一个结论,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项目的处理,在项目处理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行为,自主解决在项目处理中遇到的困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它强调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运用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知识和理论讲解,转变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对课程按照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编排。(1)由知识体系编排相对应的实验项目。(2)以实验项目为重点进行备课。(3)在课堂上以实验项目为载体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理解。(4)进行实验探究。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部分学生提出组装计算机和进行硬件维护的实验,并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自行设计组装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市场调查,模拟选购,如果遇到问题,则进一步和同学、教师探讨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组装好了计算机,自己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组装计算机进行评估,对优点给予表扬,并指出不足。对学生维修的计算机进行测试,看看是否维修彻底,对维修方案进行点评。

最后,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1)项目教学法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分解的项目试验中,明确指出了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的部件,以及相关知识的整理搜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验,人机交互实验,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教学模式由被动接受转变成点拨启发。“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对知识的讲解。项目教学法则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实践验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学历的电脑维修人员解决起来却很轻松,究其原因是,做多了,做熟了,就会了。这就说明“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才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组装配置一台电脑”教学时,我们只是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机发展史及其他数制转化知识完全没有必要了解,只是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就行。例如组装一台以文字处理为主的计算机,我们仅需明白用基本配置即可,有关赛扬和INTELCOREDUO双核CPU的价格则不用去考虑。

教学任务驱动法在实施过程中,某一个任务完成,就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CPU、图形处理卡、主板等,这些新的问题就会派生出新的任务,学生对于这些任务的解决,使得学生消除对该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充分享受计算机带给自己的快乐。例如,在讲解“为系统安装网络硬件”一课中,教师对于网卡的安装及类型的选择,插槽的选择,IP地址的设置等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进行点拨。在“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一些故障,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探讨出修复的方法并尝试修复。如果不能进行错误和故障修复,则学生需要重新讨论分析,然后重试,最后学生分析总结。

项目教学法和教学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综合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脱离了理论讲解的层面,转变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