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课 高中数学教学 微课设计

“微时代”悄悄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在教育领域不断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是“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是校本研究新形式的产物。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精彩授课过程或重难点教学环节详细讲解和演示录成视频,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优选高中数学几种常见课例展示类型谈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微课非常重要的用途是可以自主学习,先来看看微课的分类,只有清楚微课的分类才好对应发挥每种类型微课在不同场景的作用。

1.按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按照李秉德教授的意见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3.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与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有点类似的,我还喜欢以微课使用时机以叙述不同微课类型发挥的作用。微课的使用时机基本分成三个:

1.课前预习:预习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学习新知识,但往往自己预习多是做一些很简单的步骤,如看看书,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讲时可以集中精力听讲。如果可以在学生预习的时候老师指导,并录制下来,学生就可以下载观看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好更有针对性地预习。

2.课堂学习: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微课正是运用这种模式,也就是模拟现实生活,让学生进入问题环境。运用微课构建框架突破重点难点,老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制成微课,也可以制作PPT,做成课件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件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后:在校有限的课堂时间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是教师们难做到的,有许多解题细节、难点需要留给学生课后自己探究完成,在课后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常遇到一些不能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微课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家里可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课下看视频复习,也就是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视频里有重点和难点,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

典例(一):三视图的概念及做法,视频长度约8分

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A版必修1

微课类型:课前、课上、课后均可使用,讲授型。

设计思路:初中生对三视图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三视图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借助长方体的三视图系统讲授三视图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的规律、判断一些三视图的正误,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形成对三视图的初步理解。引用正四面体的三视图比较系统地讲解、归纳三视图的作图要领。

教学过程:1.开头:以几张素描画、建筑图纸、一些商品图等展示三视图的常见生活用途。

2.正文讲解:首先由长方体的三视图介绍归纳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接着讲解三视图的三个视图的规律,举例讲解哪些视图是不正确的视图?举四类例子:(1)长不对正;(2)高不平齐;(3)宽不相等;(4)视图位置摆放不对。最后典例讲解: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重点讲解正视图和侧视图的做法,并通过此例题归纳:做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三个试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反思:从生活例子引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知识练习难度层层推进,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微课各个环节衔接紧凑。但是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缺乏抑扬顿挫、生动性。

这堂教授型微课可以课前、课上、课后使用,课前可以帮助概念学习,构架三视图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课上使用可以帮助重难点分别突出与突破,概念理解更加深刻。课后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程度重复学习或者加强学习。

典例(二):等差数列的定义,视频时间9分钟左右。

年级:高三教材版本:人教版A必修5。

微课类型:课上使用、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设计思路:在已经学过数列有关概念和数列两种解法―通项公式法与递推公式法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概括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1.开头:前面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初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正文讲解:通过判断分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接着判断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求出首项与公差。根据这个练结出几个常用的结论。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这堂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微课,在课上使用最佳,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循序渐进地提问,层层递进的练习对等差数列概念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微课的作用显然很明显,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地点也可以选,有较大的自主空间,适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自行调整快慢节奏,反复观看解决课堂上的疑惑点、难点等。老师通过微研究自我提升,提高制作微课的水平,希望给学生与课堂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殿波.“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2]赵小萌.巧用“微课”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6.

[3]张鹏.基于微课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速读.上旬,2014.

[4]王全瑞.接微课之手为高中数学学习助力.2016.1.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6.从参考资料方面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思;教育观念;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之余,还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对课堂的把握、与学生的关系等等。尤其对于高中数学老师而言,知识点就这么几个,定理就这么几条,教师常常会忽视教学中的反思、完善和改进。但是,自我反思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育观念的反思

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简单机械地传输知识。然而,教了是不是就代表会了,会了是不是就代表掌握了,掌握了是不是就代表会独立思考了呢?学生并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相比较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效果是相差极大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互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索、实践后得到的知识和结论才是记忆犹新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尝试着角色互换,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即可。

比如,在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这一单元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相比较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加上想象,试试看,画画看,拓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对学生所画的图提出意见,有错误的进行纠正,这不比直接画给学生看更好吗?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案的设计上也有些不足,比如,有时会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程度。有些情况下,学生对前节课所学知识点并未掌握完全,教师就开始了下节课的教学了。于是造成的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学生越学越不懂。因此,教师需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课堂上,很多情况都是照本宣读的,把知识点讲了,重点、难点讲了,就可以了。那么学生一堂课又掌握了多少呢?高中数学,已经显露出其难度与复杂度,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数学就一落千丈,感觉学不下去了。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确实是一个方面,然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少也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高中数学第三册第三章“概率”这一单元中,就可以列出上个月的天气情况,分别问学生:“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上个月晴天有几天啊?占了这一年的概率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应该可以很快得出结果。教师再层层深入,问学生“如果袋子里有3个红球,4个蓝球,每次抓一个,那么抓3次就能抓到3个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呢?”学生这时候就摸不着头脑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最后再由老师告知大家算出概率的方法和技巧,印象深刻。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就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拿到好成绩,还是成为自主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成功人士?相信教师都会选择后者吧。当然,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成绩确实是教学的一个直接目的。但是长远地看,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习的成效”,而非“学习的成绩”。有人会问,成绩不就是学习的成效吗?确实如此,但又不全对。成效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对数学的兴趣、思考的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等等。当然,学习成绩也是其中一种。教师应该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教会了学生什么,有没有达成一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上的有效性,是否达到自己教学的预期目标。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老师学习和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的教学不断创新、改善,从自我角度、同行角度以及学生角度多多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对学生最有益、对自己能力和综合素养最有帮助的方案,帮助其不断进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柏林波.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1).

[2]张季浩.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新西部,2011(06).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观”

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形式的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教学要有足够的耐心

(一)耐心引导,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枯燥、乏味、难懂,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致看法。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心理,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谈不上使学生具备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

多一些问题,少一些答案。脑面对问题时要比面对答案容易激发,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最能够引起身心和视线注意的独特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利于学习和记忆的身心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甚至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

三、数学教学要有十分的细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学严谨,过程规范,作业整洁等等都是学好数学额必不可少的要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克服其粗心大意的毛病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授课,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再次,要教育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代数式的变形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周到。另外,对于常见的易于马虎的地方要经常性地强调,并要提出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三角函数值的正负、不等式的解集、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等问题,在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

四、数学教学要有务本的精神

身为教师,首先要务本。何谓本?其一是以德为本,修身立德,这也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其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随时获取知识。其三,以教本为本。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教学要求,然而也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来,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课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外的资料上。而大多数资料都有大量总结的公式和所谓的捷径,表面是省时省力,其实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时候还是一无所获,这就是舍本逐末所带来的后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让学生在学习、钻研、挖掘课本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和学习都是务实的工作,不能走任何的捷径。

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一)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教材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二)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三)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