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体经济报告

集体经济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体经济报告

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第1篇

一、全村基本情况

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农村居民总户数478户,总人口1270人。其中贫困户116户,276人。全村农业耕地面积2112亩,其中,田739亩,退耕还林83亩。全村目前无工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核桃等传统产业为主。全村通社水泥路3.58公里,仅1社、2社、5社修通了入社的水泥路。

二、集体经济现状

目前,全村有可使用集体经济鱼塘5口,约22亩;集体经济林场40亩,主要栽种核桃和红苕;集体经济养鸡场一处,约15亩;以集体经济名义,租用村民耕地,发展高粱种植约20亩。现阶段,集体经济已有部分收入,具体如下表:

序号

项目

收入(元)

备注

1

红苕

10000

18年底红苕收入

2

2社鱼塘

1800

19年5月销售

合计

11800元

如果按照人均6元的标准,今年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按照每村3万元的标准,差距还很远。

三、19年增收计划

根据村实际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增收。现对19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进行预估,集体如下:

序号

项目

预估收入(元)

备注

1

8社鱼塘

2000

9月份前完成捕捞

2

鸡场

18000

对外承包或自养

3

高粱

2000

年底完成销售

4

红苕

10000

年底完成销售

合计

32000

所有收入指纯收入

要完成上述增收计划,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8社鱼塘的捕捞。由于近期是汛期,放水捕捞难度到,还需要做好鱼塘的防逃、村民的协调等工作,要提前谋划,做好规划。

二是鸡场的运营。经过前期的考察,鸡场目前考虑的有两种运营方式,一是对外承包的方式,村上指收取租金,而且该租金是纯收入,预估年租金为18000元。二是以村集体经济的名义运营。但这种方式风险较大,由于不是专业的养殖人员,养殖技术缺乏,同时还要承担养殖、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还需要扣除人工成本及养殖成本,要想完成年18000元的纯收入,难度很大。因此,建议对外承包。

三是加强集体经济高粱的管护。由于高粱的种植是采取租用村民的土地,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种植。需要支付租地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预估每亩地的成本在600元左右。但目前高粱的涨势较差,要想高产难度较大,后期需要加强管护力度。

四是集体经济种植的红苕。目前红苕已经完成了栽种,后期的管护相对较少,主要是协调好销售工作。

四、明年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除继续发展今年的产业外,2019年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前做好谋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鱼塘的投入。由于目前不能进行肥水养殖,因此鱼塘的养殖只能往生态鱼的方向发展,以质量来换数量。今年专门规划了3万元,用于集体经济鱼塘种苗及饲料的购买,发展三河村的生态鱼养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好生态鱼,提前做好销售工作。

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第2篇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02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09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第3篇

一、全市112个村委会集体经济的整体情况

据调查,我市经过"并村改居"后,全市11个镇共有村委会112个,居委会4个。其中:沙坪镇15个、*镇10个(居委会2个)、*镇12个、*镇15个、*镇11个(居委会1个)、*镇15个、共和镇9个(居委会1个)、址山镇8个、云乡镇3个、宅梧镇10个、双合镇4个。村委会的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的特点:

(一)各个村委会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据调查统计,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委会(收入在50万元以上),只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9.82%;经济发展一般水平的村委会(收入在5-50万元),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83.93%;经济发展较差的(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委会),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6.25%。其中: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委会有5个;50-100万元的村委会有6个;30-50万元的村委会有57个;10-30万元的村委会有10个;5-10万元的村委会有27个;3-5万元的村委会有4个;3万元以下的村委会有3个。由此可见,我市各个村委会的集体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差距较大。

(二)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委会只集中在城区范围。据调查,我市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委会共有11个,其中属于沙坪城区范围的有9个(包括中东西、赤坎、文边、镇南、黄宝坑、小范、杰洲、仓边、汇源等村委会),占了81.82%,其它镇只占2个(包括有*的福迳、址山的四九村委会),占了18.18%。由此可见,除城区范围的村委会,其它镇的村委会集体经济发展还比较慢。

(三)部分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偏低。至20*年底,在全市112个村委会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有7个,其中3万元以下的还有3个(包括有*镇的城西村委会、坑尾村委会和双合镇的双桥村委会,属贫困村委会)。这7个村委会,最高收入的村委会是4.7万元,最低收入的村委会只有2.8万元,平均收入3.67万元。

二、对贫困村委会的扶贫工作经验

据了解,2002年前我市共有贫困村委会16个,20*年减少至8个,至20*年底剩下3个。从近两年的扶贫工作做法,有不少好的经验:

(一)各级领导重视,落实帮扶措施。近年,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帮扶贫困村委会发展经济,解决脱贫解困的问题,市先后颁发了鹤字[20*]57号、鹤字[20*]38号等文件,对帮扶贫困村委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单位实行包点挂钩帮扶,市成立市扶贫办公室,派出扶贫工作队,进村落点,对贫困村委会包括在资金上、人力上、措施上进行帮扶,使扶贫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20*年我市对16个帮扶的村委会派出6个工作队进村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的路子,发展集体经济。如对*镇的云南村委会通过改造旧校舍出租的办法,为村委会增加收入4000多元。又如宅梧镇的荷村村委会通过改造龙潭水电站每年预计增加收入15万元。对一些资源缺乏的村委会,扶贫工作组采取"异地发展"的方式,利用扶贫资金,在圩镇或工业区建造厂房或购买商铺出租来增加村委会的收入。如对*的坑尾村委会、城西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通过筹集资金在*新市场附近建综合楼(扶贫楼),预计商铺建成后出租每年可为村委会增加收入5-6万元。

(三)多方筹集资金,落实扶贫项目。近年,我市分别对16个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委会进行包点挂钩帮扶,共筹集资金382万元,新上项目18个。其中:20*年我市共筹集资金159.3万元,新上经济项目6个。20*年我市共筹集资金182万元,新上项目8个。使宅梧镇的漱云,双合镇的凤凰、联群、榕树、双石、庆丰,*镇的群丰、霄南,*镇的万和,*镇的茶山等10个村委实现脱贫目标。

三、制约贫困村委会发展的因素

根据调查,我市经济发展慢的村委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因素所制约:

(一)部分村委会的资源短缺。由于部分的村委会所处的地理位置偏离城区,交通相对不便,加上原来的低子差,没有任何的经济发展基础,难以发展一些有效益的项目。如双合镇的双桥村委会,集体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土地,但由于地理位置问题,村集体经济很难发展,扶贫工作队只能采取"异地发展"方法,通过建商铺出租来解决村委会的经济收入。

(二)村委会领导班子质素仍需提高。个别村委会干部的发展意识滞后,依赖思想严重,带领导村民致富能力不强。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致富的意识,难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部分扶贫项目投资失当。在扶贫工作中,一些投资种养业的项目,不能持续发展,预计可以脱贫的村委会,很快又返贫了。因此,扶贫项目一定要选准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发展。

(四)扶贫资金到位率不足。据统计,20*年我市预计筹集扶贫资金172.5万元,但实际到位的资金是159.3万元;20*年我市预计筹集扶贫资金343.2万元,但实际到位的资金是182万元。资金到位率不足,影响了一些项目的落实,预计当年可以脱贫的村委会未能脱贫。

四、对加快发展村委会集体经济的建议

切实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一项艰巨的任务,扶贫工作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带动群众发展致富,使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加快发展村委会集体经济提出建议如下:

(一)扶贫工作要从根本抓起。扶"贫"先扶"志",要从村委会的班子抓起,培养他们树立"为民"、"利民"的思想,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村委会的持续发展。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落实。近年,我市通过上级的支持,市政府和有关挂钩单位的扶持,通过"四个一点"的办法,扶持贫困村委会落实了10多个项目,由于部分项目资金不到位,项目进展缓慢,必须要抓紧抓好项目的落实,尽快使项目见效益。

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第4篇

跟国有大型景区相比,中小景区在市场竞争时,缺乏先天的资源优势。因此,要顺利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中小景区必须整合资源。对内,要对景区的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认识、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对外,要研究景区跟周边其他资源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大的方面讲,景区资源可分为两种:一是有形资源;二是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景区的山水建筑、历史遗存、人力资源和货币资本等等;无形资源包括景区的空间时间、知识经验、品牌价值和组织能力等等。

景区有形资源的整合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抓住关键有形资源比如景区内的某个重要景点,对其加以优化,形成对市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核心景点;二是深入挖掘景区潜在的资源价值,对其进行文化创新,将其转化为有形产品。在这方面,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该景区通过对宗教资源的价值提炼和文化创新,以“如来诞生”的宗教故事为灵魂,以“九龙灌浴”的外在形象为载体,将宗教文化资源、景区产品建设和现代科技运用三者巧妙结合,使景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景区无形资源的整合方法,主要也有两点:一是开发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全面开发,是企业获得利润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二是激发个人潜能。企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经验知识的积累,往往沉淀在个人能力之中。比如,景区最初参与创业的老领导和老员工的经验知识,就是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善加利用的无形资源。这些老领导和老员工,大多对自己曾经参与开创的事业怀有极深的特殊情感。他们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人脉资源。并且,他们对景区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细节,对景区市场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对景区潜在的内外部危机,有着远超过常人的敏锐感受和深刻认知。后来者在实际掌握了景区管理权之后,应充分调动这批老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老领导的特殊作用。当景区面临严重困难时,情况更是如此。比如周庄景区在平安度过涨价风波引起的市场危机,重新走上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作为周庄景区最初创业者之一的营销总监韩俭康先生所起的特殊作用,就是举足轻重和不可忽视的。

在整合景区的

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景区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并非相互割裂的。事实上,即使是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这样的有形资源,它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景区的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从实物形态角度看,它是有形的;另一方面,景区所在地域和人文环境所赋予的精神承载,却又是无形的。因此,中小景区在整合资源时,既要关注那些看得见的有形资源,又要深入挖掘隐藏在有形资源背后的无形资源。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不少著名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小景区学习和借鉴。比如九寨沟的夜间表演项目“藏王宴舞”,就是对九寨沟地区藏羌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度挖掘。去年四月我去九寨沟风景区,当地旅游管理局领导安排我们观看这场演出。应该说,节目实际投入并不大,但是票价却高达180元,接近九寨沟风景区220元的门票价格,投入产出比很高。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桂林阳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它通过对自然山水、人文传说以及演艺名人的资源整合,既丰富了夜间旅游项目,又以点带面扩展了阳朔城市旅游的品牌张力,取得极大的市场效应。

二、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中小景区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身为领导者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营销战略是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如果企业战略目标不明,那么营销人员再怎样努力,也只能解企业一时之困,而不能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去年以来,在我所走过的几十个大小景区中,我发现大凡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的景区,表面看矛盾错综复杂,营销问题一大堆,诸如专业人才匮乏、内部管理无序、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市场推广不力等等,实际上,追寻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责任首先在老板。而老板最容易犯的一个主要毛病,就是“抓小放大”。一方面,景区事无巨细一把抓;另一方面,对事关景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却缺乏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跟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老板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往往能非常准确地说出景区哪一天具体来了多少游客,他们非常关心景区里的哪颗树苗应该浇水哪条小路边上的杂草应该锄掉,但是,如果你问他景区的核心卖点究竟在哪里?景区三五年后打算发展成什么样?他却很难回答。

其实,景区无论规模大小,都应明确两个目标:一个是近期的经营目标,一个是远期的愿景目标。经营目标立足现在,所以要有市场可行性。它必须“体现增长”。企业一旦停止增长,将很快面临经营危机;愿景目标放眼未来,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是一个可以“具体描述”的具有战略远见的发展蓝图。

明确企业愿景,对中小景区的发展尤为重要。任何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存在规模较小、资金紧张、人才匮乏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企业员工有一种为了理想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事实上,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刚进入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工作时,收入不高,条件艰苦,满眼看去一片荒山野岭。但是,当时台领导一次次到无锡基地视察工作,并在各种会议上用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东方好莱坞”的宏伟目标激励大家,从而点燃了一批年轻人心中的青想和创业激情,使无锡基地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人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动物。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具有使命感和精神感召力的。他会用一个令人鼓舞的愿景目标把人心凝聚起来,使员工们充满激情地忘我工作。而如果企业没有愿景,就会导致军心涣散。员工会觉得没有奔头,优秀人才会逐步流失。

在营销战略方面,中小景区要获得业绩增长,首先要做的是找准市场定位。什么是定位?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解释,就是“企业把针对目标细分市场开发出的产品特性,通过沟通传达给消费者”。如何才能找准定位?简单讲就是两句话:对内看资源,对外看市场。对内,要找出自己景区在“产品特性”方面的核心优势。对外,要分析区域市场内的“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并且找出自己景区跟其他景区之间的“关键差异”。然后,还要将这种核心优势和关键差异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中小景区在市场定位方面的通常失误,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产品特性不突出;二是目标市场不集中;三是市场区隔不明显。其定位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人心态浮躁,盲目自信;二是管理者缺乏调研,乱拍脑袋。笔者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不是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老板的个人喜好出发的。老板喜欢花草,就自己画图设计一个园林;老板喜欢收藏,就在景区里显摆自己花巨资拍卖来的古董;老板喜欢文化,就索性建一个古代名人博物馆。

要重新调整这些景区的市场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前期开发建设的种种失误,这些景区在总体格局方面往往存在重大缺陷。但是,真正的困难还是如何改变景区老板的固有思维。这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过去大多在其他领域取得过辉煌业绩,甚至有着传奇般的成功故事和人生经历。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一时很难改变。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成功经验,既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风险累积。一个人持续不断的成功,很容易导致经验依赖,使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某种幻觉,使人变得过于自信,甚至自我膨胀。而事实上,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成功,他仍然可能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三、持续改良,创新产品

中小景区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业绩,产品创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我在国内景区考察的情况看,经营困难的中小景区,大多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感受,给景区的市场推广带来困难。但是,要对这些景区进行产品创新,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景区一旦建立起来,基本框架已经很难改变。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呢?关键是要对景区产品创新的基本概念,加以重新认识。

事实上,景区的产品创新,并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也不等于刻意追求新奇。“适度改良”是一种创新,“持续改良”也是一种创新。景区在前期建设完成之后,虽然在整体格局方面已经较难改变,但是通过适度改良和持续改良,实现景区产品的局部创新,既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去年七月我应邀考察福建省的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该景区的市场状况,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有太大起色。那么,它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三点:一是景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进入景区大门之后,就开始一路爬山。山路两边灌木丛生,既无景观又无视野。将近一个小时的登山过程除了辛苦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乐趣;二是道路设计很不安全。游客上下山的必经之路,好几处地方陡峭而逼仄,仅能容二人侧身通过。而且,山上许多路段没有防护栏,非常危险。这样旺季来临时就根本无法接待大规模进山的观光游客;三是景观布局不合理。山顶视野开阔之处,要么没有观光平台,要么亭台楼阁质量粗糙。尤为甚者,景区的票房竟然设在半山腰,全未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感受。

这样的景区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呢?当我走完景区全程之后,发现该景区的自然资源其实是十分优越的。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层峦叠嶂,奇特而壮观。山的另一面,湖水清澈,绕山而转。游客坐在船上,可以悠闲地欣赏湖上的白鹭群飞,可谓惬意之极。应该说,这个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绝非浪得虚名。如果我们对景区布局做些适当调整,比如,索性把景区大门改到山的另一面,将原有旅游线路做一个反向设计,让游客坐船从湖上进入景区,首先欣赏山水相连的丹霞风光,然后再开始登山旅行;在山顶风光佳绝处,重新设计和修建观光和休闲功能兼备的观景平台,配备必要的休闲服务设施;将原来狭窄的上下山之路,改为单行下山之路,并解决山路安全问题等等,那么可以想象,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体验和环境感受,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景区投入改造所需的实际费用并不多。

所以,中小景区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说到底,景区产品的持续改良,不在于投资大小,而是要迎合需求。应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原则。

四、抓住触点,提升服务

中小景区谋求业绩增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抓住触点,提升服务。所谓“触点”,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跟客户直接发生联系的、能够影响客户体验和购买决策的关键细节。比如携程模式,它的主营业务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来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携程和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直接联系,首先是电话接听。那么,电话接听就是一个触点。也是携程所有服务环节中的关键细节。而对于中小景区而言,根据景区特性和业务类型的不同,这样的关键细节也许是票房门检,也许是客服餐饮,也许是用具出租。比如滑雪场的专业雪具出租服务,就是一个关键细节。

触点服务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抓好关键的服务细节,不但能提高游客满意度,而且可以直接促进销售增长,刺激游客增加消费。比如,当游客掏钱准备购买门票时,售票人员如能态度友善地主动推荐一下景区套票或者园内某个游乐项目,就有可能在瞬间改变游客的购买决策行为。这里我举一个案例。两年前我在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工作时,曾经碰到过一件事。那是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发现长期以来一直很难销售的景区三城联票,忽然卖出去好几百张。细查之下,原来是我们无锡片区的营销经理王兰兰小姐在协助唐城票房工作人员卖票时,对游客进行了主动推荐。于是,我们立即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并且迅速形成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明确要求票房工作人员在售票时每次主动推荐一下三城联票,让游客多一种购买选择。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到年底为止,三城联票在七个月时间里一下子卖出去13380张,门票收入增加100多万元。

相反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忽视了服务细节,就很容易导致游客不满,甚至形成恶劣口碑。比如,当游客入园之际,如果检票人员在验票时态度生硬,或是在给半票儿童丈量身高时动作幅度过大,就很可能引起游客的强烈反感,引起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争执,甚至导致游客愤而离去,从而给景区造成品牌和利益的双重损失。

景区要真正做好触点服务,管理者必须对景区服务的各个环节逐一分解,从中找出最具潜在价值的关键细节。在此基础上,还要重新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景区管理者还要深入研究游客对景区产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心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游客对景区产品及其服务的消费欲望,既跟景区的产品品质有关,也跟游客在景区内的具体经历有关。事实上,导致游客强烈不满的,常常是一些小事,比如服务人员的一个脸色,或者一个动作。而对于游客的不满情绪,应当在第一时间加以消除。否则,不满就会迅速蔓延,从而直接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心情体验和实际消费。

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国内许多景区宁愿每年花费上百万元广告费用,对景区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但是,对于已经主动找上门来的游客,却不愿意提供哪怕是最简单、最起码的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岂不知,跟景区的巨额广告宣传相比,游客更愿意相信他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个游客对某个景区的认知评价,有时候也许是主观武断的和以偏概全的,但是我们却很难改变他的看法。因为

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首先源于自己的经验。

五、简化流程,动态管理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简化流程。我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现象:许多景区规模不大,摊子却不小。一个年营收只有几百万元的小景区,直接面向市场的营销人员也许只有三四个甚至一两个,但是领导班子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干部和后勤人员一大堆。这一现象对于景区的市场发展是很不利的。它最主要的弊端有三点:一是管理成本升高;二是工作流程复杂;三是景区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下降。

中小景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管理现象呢?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跟景区老板追求“管理规范化”,希望藉此提升景区经营业绩的良好动机有关。

应当说,中小景区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本身并没有错。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规范化不能变成“管理复杂化”。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需要管理规范化,恰恰是为了通过工作流程的合理设计,使处理各种市场问题的复杂过程变得简单,而不是相反。但是,如果景区内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设置过多,就必然会导致工作流程的繁琐复杂,从而使办事效率降低。这样一来,我们就难以对客户的意见和要求,迅速而及时地做出积极响应,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市场危害,就是会使一线市场营销人员不得不面对多头管理的被动局面,疲于应付不同部门的各种要求,无暇顾及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而如果管理人员冗余,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权力斗争。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部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扩大本部门的职能范围。而管理人员为了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成绩,往往也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将本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变得无比繁琐。我在国内某景区做营销培训时,曾经看过一份景区人事部门制定的营销业绩考核表,考核标准从总裁满意度、总经理满意度、部门领导满意度、相关部门满意度、渠道满意度直到顾客满意度,内容居然多达19条。面对这样的业绩考核制度,一线营销人员必定无所适从。

那么,中小景区应该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呢?关键是掌握两条基本原则:其一,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其二,周转环节越少越合理。我们对工作流程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六个字:方便、快捷、简单。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还要防止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管理本位化”。管理本位化,本质上是一种由于工作分工而客观造成的管理静态化现象,它通常出现于中小景区经过持续的市场扩张,逐步向大型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表现特征是:企业内部表面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每人只顾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无人真正关心客户和市场。

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景区的基本管理方式,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其管理要点:一是要让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从眼光向内转为眼光向外,始终关注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而不能只关心本人和本部门的具体事务;二是景区的组织结构应当尽可能地扁平化,防止企业内部因为机构重叠、层次过多而出现信号层层递减的现象;三是领导者的管理手段要富有弹性。要通过对关键节点的掌控,使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组织体系依然能保持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六、引进外力,催化变革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和景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景区尤其是企业历史较长的一些老景区,开始面临企业组织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应当说,老景区如何实现企业组织的创新变革,是一个艰难、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多年来,国内许多景区的经营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发展。而一些国有老景区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企业包袱过重,冗余人员过多,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虽然景区业绩年年下滑,甚至已经到了死亡边缘,但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力量却很难从企业内部自动产生。

要改变这些老景区的经营面貌,必须引进外力。通过外来力量打破平衡,对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决策人。

我在国内看到,中小景区尤其是国有老景区的经营变革,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政府成立景区管委会,委派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直接介入景区管理;二是委托某个单位或个人经营承包;三是引进投资商合作开发或者租赁经营。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这三种经营形式的实际市场效果,由于景区具体情况不同,很难下一个定论。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必须引进外来人才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而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景区领导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景区引进的外来人才,无论是空降落地的职业经理人,还是直接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旦进入景区,通常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价值观如何跟企业的原有文化氛围相协调;二是执行中如何克服原有权力体系的巨大阻力。这两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结果,要么是职业经理人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黯然退出企业舞台;要么是企业原有干部职工感觉自己面临生存危机,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都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集体经济报告范文第5篇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出口财政激励机制是国际上通行的税收政策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我国从 1985 年开始全面制定并采用了出口退税政策经过了出口退税税率频繁的调整阶段退税体制复杂的变更阶段 从 2008 年 11月 1 日起我国政府又实施了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其中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是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2009 年,国家对出口退税率又连续 4 次微步上调,4 月 1 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 16。 青岛作为全国纺织服装的老工业基地,其服装行业在全国 40 个重点城市中综合排名连续三年列前十位,2008 年 1--6 月份青岛市纺织服装全行业规模以上纺织企业 790 家,完成出货值 118.2 亿元,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拉动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市服装产业迅速崛起,给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国内服装业空前发展的大潮时代下,青岛的服装制造业却没能赶超国内后起的部分服装产业集群带。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青岛的服装行业如何在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之后,抓住发展机遇,更大的发挥出口退税的作用,扶持服装外贸企业,带动整个青岛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 研究意义:

随着青岛对外贸易的发展服装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企业也不断增多出口退税政策由此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下降,使服装行业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势在必行。 本文的研究意义就是分析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青岛服装行业现状的影响,并提出青岛服装行业利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出口退税政策概述.

2.1 出口退税的含义.

2.2 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演变.

2.3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机理分析.

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青岛服装行业的影响.

3.1 金融危机对青岛服装行业的影响及现状分析.

3.2 出口退税调整对青岛服装行业的影响分析.

3.3 青岛服装行业在出口退税调整后面临的问题.4 青岛服装行业利用出口退税调整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国家政策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