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制进校园下一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全面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按照县普法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农村、机关、学校指导督促普法工作的开展。
(一)多措并举,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村两委”换届期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县普法办在我县村“两委”换届之际,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有关单位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广泛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各司法所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所辖乡镇开展宣传工作,采取以会带训,专题讲座等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协助各乡镇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县司法局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还派专人到“城乡共建村”、“扶贫村”和“计生帮扶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指导上述村依法依规开展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0日,全县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共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活动5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10余万人次,通过法律宣传,不仅使参与竞选的村“两委”候选人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使广大选民的选举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很大提高,各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依法进行,从而使全县的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为把“法律进乡村”工作落在实处,县普法办组织多期普法宣传活动。8月28日,县司法局和县普法办组织安监、环保、计生、国土、公证等部门到油坊店乡街道和周院村开展大规模送法下乡活动,在油坊店乡政府的配合下,组织村干、乡直单位和附近村民1500余人参加了活动。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60多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件、分发法律书籍及资料一万余份,宣传气氛十分热烈。在周院村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训,向群众宣传与农民朋友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他们通过此种形式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懂得法律,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县直有关单位也按照今年全县“法律进乡村”工作部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乡村活动,如:县科技局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到扶贫村、城乡共建村、计生帮扶村开展科技法规宣传,举办科普讲座,向人民群众送去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司法所借力村级换届大舞台,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文艺演出活动,把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改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法律文艺节目入户进行普法宣传。县检察院、县政务服务中心、花石乡、古碑司法所等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得以提高。
(二)深入推进机关单位的学法活动。为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单位)”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县各单位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工作,提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县委办下发了《2014年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见》,为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县普法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积极行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
1、落实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各单位按文件要求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二是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的法律咨询制度;三是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全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2、创新形式、学法方式多样化。为提高学法水平,县政府邀请省政府法制办法制监督处处长同志就“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举办的专题讲座,23个乡镇及现代产业园组织乡(镇)、村干部同步收看了该视频,陆玫同志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存在问题,重点任务三个方面,全面生动解读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大家听后纷纷反映讲座举办十分及时,很有必要。县工商联邀请省法学专家蔡如堂教授就《公司法》开展专题法制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及个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油坊店、梅山、全军、等乡镇邀请普法讲师团和法律工作者举办法制报告会18场次,有效的提高了普法效果。
3、开展以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为目标的学法活动。为提高村“两委”换届后新班子的法律素质,县普法办要求各乡镇结合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新任村“两委”干部全面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基本上掌握与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张冲、吴家店、南溪、斑竹园、、等多个乡镇举办了新任职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县交通局、县工商联、县地税局等单位还举办法律演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县人大、桃岭乡、花石乡等39个乡镇和单位组织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测试,灵活多样的学法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各级政府、单位和学校的首要任务,为此,县普法办多次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和法制副校长要按县普法办统一部署,全力开展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法律宣传进校园的活动开展好、组织好,并取得成效。
1、县直有关单位主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美好校园、平安校园,8月26日县城乡规划局和县教育局利用为学校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一书两证”机会,组织开展了普法进校园活动,规范建设行为,引导学校及周边群众合理有序进行建房;9月10日,由乡人大牵头,乡安监办、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督所工作人员联合对该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及校园安全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县公安局组织干警到部分学校开展了《道路交通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县检察院道德讲堂走进校园传递法治正能量等等。
2、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教育作用。各学校认真开展法制报告会,法制副校长积极参与,用心准备,开展适合各年级段的法制宣讲活动。乡中心校在组织法制报告会的同时,还开展了法制书画竞赛,全乡9所学校两千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的法制副校长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探索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为提高提高企业经营人员以及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我县相关单位深入企业、公司开展一系列的普法活动。各乡镇联合多部门到企业开展法律进企业暨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司法所将法制宣传送进景区,服务旅游;县经信委在工业战线上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县医保中心多举措开展工伤保险宣传咨询活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走进商场、批发市场等开展打击伪劣商品、小餐饮卫生整治等专项理治活动。
(五)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我局结合县城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全省卫生县城的活动为契机,积极向广大居民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每月在县电视台播出一期关于法律法规方面宣传片或讲座,每天播出两条关于法制宣传方面的滚动字幕。印制了5000余份法制宣传资料发放给社区居民,近期县普法办还还订制了3000余个法制宣传袋向居民发放,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知晓率和知晓面。
二、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评选表彰活动
今年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深入扎实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依法治理水平逐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县普法办、县民政局对36个村(社区)进行了表彰。
2020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普法工作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效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维护安全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我县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上半年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为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1名干部为普法工作人员和联络员,具体负责普法的具体工作。根据我县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及年度安排的要求,安排落实2020年的普法任务,做到了普法工作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使全局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二、精心组织,严密实施
(一)坚持学法用法。我局将普法与安全执法业务相结合,坚持学习内容具体化,学习形式多样化,突出学法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针对性是重点学习同本部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系统性是不仅学习专业法规,而且要学习基本的法律法规及和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新出台的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局利用周一行政业务例会和党员活动时间开展集体学法,做到有记录、有资料、有笔记。
(二)提高行业安全法律意识。按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县依法治县领导办公室的有关安排,我局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组织应急执法人员,紧密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安全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法制和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进家庭,重点加强机关行业、企业员工、城乡群众、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等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三)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15日,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日活动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王金文同志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学习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学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节目《汇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法》、《反国家分裂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与国家安全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片,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局干部职工的敌情意识、保密意识、防范意识、支持配合国家安全工作意识,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四)开展“5·12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XXXXXX应急局组织住建局(燃气科)、市场监管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等10个相关部门在农贸集市门口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活动。为来往群众开展“面对面”集中宣传,走入沿街商户扩大宣传面。设置宣传展牌、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和宣传品普及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地震逃生、森林草原防火等各类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重点组织住建、卫生、教育系统开展地震、火灾逃生演练,总结学习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案例经验教训,提高防震逃生意识,并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资料、知识宣讲、主题班会等方式,广泛向广大师生集中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校园氛围,推进和谐平安县城建设。
三、完善机制,规范执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通过普法依法治理活动的开展,我局不断落实依法治理和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安全法治化管理,完善了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推行了三项制度,规范了依法行政监督管理,实行了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执法案卷管理制度等,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使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
(二)严格依法管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执法奖惩制和安全检查工作规范,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始终做到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按程序执法,确保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局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了持证执法,不越权执法、不错位执法,规范了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案卷做到了一案一卷。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存在问题:一是在普法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灵活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二是应急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大面积向社会开展安全法制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安全法制意识仍有待提高。
下一步工作计划:创新普法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开拓普法工作新局面;突出重点内容、重点对象,继续深入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依法查处,推进吉木萨尔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依法管理。
挖掘特色文化,
充实德育内容
近年来,各中小学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新载体,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许多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开展孝敬母亲活动,利用清明节开展悼念烈士活动,利用国庆节开展歌颂祖国活动,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利用中国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工农胜利七十周年”等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学校注重挖掘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充实德育内容。滕州市利用当地的“北辛文化遗址”“孟尝君陵园”“毛遂墓”“烈士陵园”等文化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台儿庄区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建成德育基地;薛城区则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成德育基地。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已成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市的中小学校还广泛开展了警学共建、军学共建活动,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和举办家长学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纪律法制和道德品德的教育,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常规管理,
实施养成教育
枣庄市教育局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常规管理。各学校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普遍制订了《学生守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违反校纪的处理规定》等一系列校规、校纪,使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我市坚持在每年的3月和9月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月”活动,进行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市教育局又制订了《枣庄市中小学教师文明礼仪常规》《枣庄市中小学学生文明礼仪常规》。薛城区和高新区分别举办了“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其他各区(市)也都按照上述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师生的文明礼仪制度,强化了常规管理,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文明行为水平。
强化生活德育,
开展多彩活动
枣庄市学校团队组织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任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和活动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团队组织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力量。团队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成为联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团队组织先后开展了“雏鹰争章”“手拉手”“文明小使者”“科技小能手”平安枣庄”“红领巾在行动”等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团队活动。一些学校还积极探索团队活动的方式,如滕州市实验小学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峄城区实验小学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开展的学校和军营“手拉手”活动等等,很好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深化校园文化,
增强环境育人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校园容貌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部位的卫生管理和设施改造,加强了校园景观建设和校园文化的打造。拆除有碍观瞻的残旧设施,建造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文化长廊、橱窗、板报等设施的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这项工作得到了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积极响应,投入不断加大,管理不断增强,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学校的脏、乱、差现象已基本杜绝,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层次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校园景点赏心悦目、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环境育人优秀学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危房改造、“三亮三改”等工程的不断实施,我市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学校焕然一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我市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增强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促进工作交流,
提高德育实效
近期,枣庄市教育局组织市直属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进行了德育常规观摩日活动。市直属学校德育常规观摩团一行先后观摩了立新小学富有特色的近四千人的升旗仪式、特殊教育学校艺术及感恩教育、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自动化课间操、枣庄师范学校的宿舍文化、解放路学校的乡土文化进校园、市职业中专的班级文化建设、市实验幼儿园的校园精细化管理、十五中东校的班会活动、十五中西校的课前诵读活动、三中东校的校园文化节、三中西校的学生社团系列活动。通过观摩,市直属学校德育常规观摩团成员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通过交流达到提升德育实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标准,把认可的内容作为下一步德育工作的标准。同时要求:一是要把握住每次德育常规观摩活动的机会,认真总结、对比,形成今后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标准;二是要求校长一定要把所看、所思、所见带到各自的学校中去,带到学校办公会上去,从而进一步在各自的学校里形成共识;三是各学校要将5月份作为长期的规范月、整治月,同时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一、主要工作
县教体局站在提升学生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高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宣传形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健全了学校普法工作齐抓共管格局,促进了中小学校法治建设。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全县中小学普遍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中,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四有”(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考核,年底有总结。全县各中小学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中心小学以上建立了校园警务室18个,积极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由县关工委牵头,组织教体局等部门成立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联合委员会,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的同志32人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颁发了为期三年的聘任证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治宣传和讲座,并为学校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法治教师一般由学校各班级班主任兼任,利用主题班会、班刊、黑板报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抓载体,创新形式。2017年,教体局参与编撰了县法治教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丛书,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中学和小学版本。由县财政出资10万元,印刷后分发到全县各中小学。在对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学校大多以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八荣八耻”、中小学生“三热爱”教育及“师风师德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巩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基础,加大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力度。如大段小学每学期初和学期末都组织学生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远离”的签名活动。一些学校在寒暑假中组织学生自办“法治天地”小报及“法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开学后评出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另外还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如2020年上半年组织各校开展了禁毒和疫情防控知识专场竞赛、教育体育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森林法专场知识竞赛、民法典进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学校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探索出许多有益的做法,收效明显。如棋坪小学因住宿生较多,且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欠缺,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和品德培养方面问题较多,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学校把加强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纳入年度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同时动员老师、社会热心人士等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及时纠正其不足,共同关注其成长,并定期开展法治和心理教育培训,使广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受到关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感到温暖,为更好的开展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涉及范围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尤为重要。各学校均能主动与综治、司法、公安、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三都小学与官山自然保护区、县林业局组织开展“关爱野生动物,共建美好家园”主题讲座,排埠中心小学与县检察院联动,在高陂小学开展防法制教育示范课,棋坪中学与棋坪交警中队和棋坪派出所联动,在棋坪中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与治安法律知识讲座。二中专门成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委员会,建立了以学校为中心,社区、家庭联动的“三方联动”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定期指导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另外组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学习宣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社会对依法治校的认识,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建设平安校园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尽管各校在加强对学生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学校绝大多数法治课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教师兼任,一方面他们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靠自学相关法律法规读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存在措施盲区。二是存在认识偏差,少数教师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少数教师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的认同“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忽视了要想学生“成才”必须首先“成人”的道理。三是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一些青少年学生离开学校后开始走向社会,有的还不到法定就业年龄,思想不够稳定,如不加强教育管理,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普法和法治宣传资金投入不足。中小学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缺乏资金投入,影响了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师资,着眼实践,加大学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一是大力增强学校法治课的师资力量,配备法律专业专职教师。高度重视初中阶段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那些不能升入高中、过早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二是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各学校聘请的法治副校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开展“法律进校园”为主题,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普法教育,培养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大力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如制作普法和法治手抄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充当小交警、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举办法治夏令营活动、开展法治征文等等。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普法工作成效。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法治教育有效形式,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他们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法治教育内容,引导中小学生学法用法。其次,要把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抓好其他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到全民学法用法的总体规划中。第三,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中小学生学法用法活动。第四,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结合起来,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第五要把加强对“双差生”、“问题生”、“后进生”、“留守儿童”的帮助教育作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重要的教育观念。
几分钟后,他得到了“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的回答:在互联网上进行相互讨论和辩论,要遵循道德、遵守法律,讲文明、守秩序、有风度……不仅要有他律意识,更要有自律意识……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爆粗口的不文明行为,更要抵制人肉搜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很快,邓希泉的这一回答,得到了148名青年的点赞。看到这一互动情况,邓希泉感觉自己“找到了新的研究阵地”,离青年“近了很多”,这让他很兴奋。
“‘青年之声’把青少年需求全面、立体、鲜活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必然倒逼青少年研究的改革创新,一定会给青少年研究带来质的飞跃。”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主席王义军,就“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成立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思路、成果与2016年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阐述,为“青年之声”各大服务联盟的工作起了示范作用。“‘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树立互联网思维、有效服务团中央决策和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青少年研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王义军说。
助力青少年研究改革创新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团中央“青年之声”十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发起,2015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个非赢利的契约式公益性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组建了百人专家服务团,陆士桢、孙云晓、廉思等社会知名专家纷纷加盟。
2015年9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批示,“‘青年之声’为做好青少年研究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要抓住这个契机,深入扎实做好研究,同时用研究成果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要出现在哪里,青少年研究和共青团工作研究就要跟进到哪里。青年在网上,共青团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到网上,青少年研究也必须以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王义军表示,“青年之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走出科研路径依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的成立,成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现青少年研究改革创新的必然走向。
同时,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还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就是成立“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建设国家级高水平青年智库的必然选择。“只有依托共青团主导的网络平台,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全面了解和科学把握青少年的真实需求,才能拥有科研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为高水平智库建设夯实基础”。王义军说。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研究工作新格局
“众筹”+“用户至上”+“粉丝”+“大数据”,在近半年的工作中,“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将这些互联网的思维,用到了实处。
说起“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通过“众筹”建立起的百人专家服务团,王义军很兴奋,“高水准”、“加速度”和“广覆盖”,是他对这支队伍的评价。目前,该专家团成员已增至136人,覆盖29个省市区,涵盖27个省级团委、团校和青少年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12个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学科背景丰富多样。“通过互联网以如此全面和高规格的专家队伍‘面对面’地服务青年成长,这还是第一次。”王义军说。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还坚持“用户至上”的思维,动员专家在“青年之声”平台上积极回答问题,不仅提升了“青年之声”回复问题的深度和专业性,还得到了“行动快、应答准、思路清”的好评,为青年创造了良好的体验和价值。目前,已有40多位联盟专家在线上积极回答问题,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法律所所长郭开元亲自在“青年之声”平台上值班,回答青年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问题;邓希泉还将在“青年之声”上的回答制作成网页在微信、微博和QQ空间中进行再传播,其中,关于早恋利弊分析的回答,获得了近200次的点赞。
此外,“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还通过一系列的线下服务活动,增进青少年对“青年之声”的感情,巩固了青少年对“青年之声”的黏性。目前,该联盟已经开展了6次线下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弘扬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对话活动、“就业:迈好面向社会的第一步”的进校园活动、赴打工子弟学校北京龙海学校开展“宪法宣传日”法制宣传活动、“纪念80周年专题研讨会”……都是该联盟近期开展的活动,在青年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未来工作更加注重“精准”和“实效”
王义军认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工作开展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发展进行了较好的释疑解惑,在青少年中弘扬了正能量;联盟主动进行的议题设置,也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联盟工作的开展,对科研质量的提升,对科研人员的成长都实现了正向效应。有不少联盟专家说,现在打开手机和电脑的第一件事,不再只是打开微信、微博或QQ,而是必须打开微邦。可以说,微邦正在改变、并将持续改变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谈及未来,王义军表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将秉承开门搞研究、开放办智库的既定方针,围绕“精准”和“实效”的基本要求,从拓展活跃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科研机制、做好工作规划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王义军强调,联盟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机制,常设基于“青年之声”大数据来探讨新时期青年需求与共青团服务的课题研究,以此推动相关研究长期化,保持研究连续性,同时,在有效总结青年最广泛需求的基础上,推出系列著作和新媒体议题。
在研究过程中,该课题组发现,以“大学生活充实”作为关键词搜索,“青年之声”中的相似问题有300余个;以“早恋”作为关键词搜索,相似问题则有400多个。下一步,课题组将针对这些焦点、热点和关注度集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专著,并通过新媒体设置成主要议题来进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