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用心理暗示了解学生的愿望
学生每到一个新班级,生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学生自己迫切希望教师了解自己,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这时,我采用心理暗示法来暗示学生,让学生给语文老师写信,告诉语文老师自己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在这封信里,学生会详细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如小华同学信中写道:“老师,我最怕做课外阅读题,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答题也不知道答些什么。我希望老师多教教我。”小明同学说:“老师,我最怕写作文,希望您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详细向我们讲解……”教师了解了学生后,教学就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用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信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不能让学生在学校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每个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杜威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学生人格的顶峰。”因此,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得到认可,得到鼓励,生活在师爱中,个性处于张扬的状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得到满足,战胜困难的决心、对达成学习预期目标的信心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外部需要就会内化为自我需求,学习行为就会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最佳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由此可见,运用心理暗示于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遵循尊重个性的原则。如一位教师在借班上公开课的时候,看到不少学生怯场,那位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我能行!”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读了几遍,学生的心情由紧张变得愉悦了,变得自信多了。这就是把口头语言变为自我暗示的例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心理暗示建立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暗示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会积极主动,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完成教学目的。如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班长史金在许三多每一次经历失败的时候,总是采用多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一定能成功。在这种暗示下,许三多每次都战胜了重重困难,最后蜕变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许三多的成功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用心理暗示来鼓励学生,师生关系也很快融洽了。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也能很好地缓和师生关系。因为学生的表演很快忘记了师道尊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用心理暗示转化学生的不足
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他们就是权威,教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这样的情景想必教师们都不陌生,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书面作业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而口头作业,比如说背诵课文,如果不暗示学生第二天要进行抽背的,那么除了几个平时比较学习自觉的学生能背外,其他同学不是不熟练,就是一点也不会背。但如果老师说,今天回去要背诵第几课,明天默写,第二天来了,老师抽背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了。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学生聪明或笨。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前者,学生因没有受到暗示,因而消极对待,后者因为受到暗示,因而表现为积极的行动,自然而然就加强记忆了。后进生都迫切希望教师能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希望老师关注她(他)。语文课上如果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如读课文、回答词语含义等简单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增强。为此,我专门给这类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并且给这类学生配对优等生辅导。另外,多给这类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给予他们转化的机会。给后进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贴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此来不断进行自我暗示,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告诫自己,用心理暗示获得精神动力,这就是心理暗示所取的作用啊。
关键词:心理暗示;愿望;自信;勇气
一、用心理暗示了解学生的愿望
初中是积累知识和打好基础的阶段,语文更是我们一生都将接触的内容。在初中,很多同学会因内心的好奇或是青春的叛逆产生一些烦恼,或是做出一些错事,内心感到很茫然。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想出一些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写日记。虽然很多学生的文学素养不可能通过日记这一方式提高,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叙事性的日记内容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苦恼。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言辞之间指出语文教师的课太过枯燥,很多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各自玩耍,然后提出一些建议和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诉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或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或游戏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用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
很多人都认为前期的教育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会沉浸在“自己不行”的魔咒之中永远出不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用眼神去鼓励学生勇于分享自己的答案,当学生思维不能跟上的时候,要用微笑激励学生,“你说得很好,不要着急,慢慢想。”或者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给予掌声作为给学生的精神奖励。只是一个眼神,只是一个微笑,或许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单纯的孩子,对他们纯净的心灵来说却是一道无比绚烂的烟火。所以,用心理暗示为学生增加自信,也是当今素质教育下的一大进步。
三、用心理暗示使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心理暗示有时候被称为自我催眠,或是阿Q精神,但没有人能完全否定它没有丝毫积极作用。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我能行”的宣言雕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就像奥巴马选举中的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关键词】课改 新课标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4-01
课改以来出现的诸多教学问题,究其根源,大致概括为三点:首先对“课标”的理解不够细致、全面,其次是评价机制改革工作滞后,最后是习惯势力使然。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我总结出了如下三点: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也会说,语文语言和文字文学的综合,语文不简单啊!诚然,语文确实是复杂的,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慢性”机制决定的;但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却是简单易行的,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①众所周知,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练,“课标”在读书的部分明确说明:“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②“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③。 这就是明确地说读书、写作就是语文实践。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简单来说,“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④而不是“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和知识与能力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是相容相通的,而不是互相独立、互相游离。值得一提的是:知识能力要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正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吗?
二、抓住根本教语文
这里的“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的本体;另一方面是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听、说就是“语”的层次,读、写就是“文”的层次,这就是语文的本,按照课标的说法,语文的根本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所以,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与文的有机结合。
我觉得语文教科书是最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开发与利用的教学资源。毕竟,教材都是根据“课标”的精神和指示来编写的,是“课标”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各项要求的具体化、明确化。
现在很多“主题式教学”[1]提倡超越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超越文本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模式,我说的是在研读文本与把握文本基础之上的超越文本。如若对文本不求甚解,怎么超越文本呢?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力求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这里有三点要引起注意:一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2]二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必须让学生接触语言文字,品味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蕴,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3]三是要鼓励多读,经典篇目要熟读成诵。并在一定积累的前提下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三、切切实实教语文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喧宾夺主。听课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发现:尽管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又如,把合作学习与四人讨论这两个概念混淆,动辄让四人小组讨论,没等学生展示充分,又停下来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热闹活泼的一节课,却不能带给学生切实的读写训练,不能就所学内化为能力和素养,只能是舍本逐末。
在教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的存在着不讲实效、追求浮华的问题。过分追求观赏性、可看性,多得是花样,出不来实效。有些教学研究文章,一味追求所谓“学术性”,引用一些看似高深的学术语言,胡乱拼凑出一堆名词,显得绮丽多才。
对于训练,“课标”似乎有些淡化了。在我看来,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自然需要在日常的练习中习得和强化。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课标”不提倡繁琐、机械的训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5]所以说,基础性的知识技能层面,如识字写字积累、读书感悟,还是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不难发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等价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涉及思维、理念、实践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由经验的量的积累,转变为成果的质的飞跃。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钻研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重建,才可能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课改之路。
注释:
[1]参见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陈文典的《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学生处于老师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通过接触和该主题相关的多领域的学习内容获得知识。
[2]参见《吉林教育》2009年35期《抓住课文重点 组织阅读教学》。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便都会顺顺溜溜。
[3]参见《新课程・小学》 2010年第8期《扣读导悟,读中见悟――教学案例》所谓“扣读导悟,一度剑舞”即紧扣着读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境界,体会其感情。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读,来检验他们是不是已经对课文有所感悟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