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9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工作取得最佳效益。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具有与时代同步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发展,对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资源等进行调配创新的过程。教学管理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高校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管理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今,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提高教学水平,加快改革步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与时俱进就必须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制约着高等教学发展的步伐
高等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多样式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转变为普及化。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高校必须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是同时,学生生源的教育水平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学生本身对教学的需求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因此,这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灵活管理、多样式分层管理,是当今教学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教学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落后于在校学生的规模,也要求快速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可以对教学改革起到深化作用
各所高等院校为与时代保持一致的发展要求,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内部进行教学改革。以往的单一、局部、孤立的教学改革模式已开始向整体、系统、综合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的局面、新的趋势,给教学管理创新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应该从新的角度去完善、组织、协调,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多层次的指导,慢慢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所以,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当前高校管理的迫切任务。
二、当前各大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滞后,教学管理模式过时
教学管理的水平高低受到教学管理理念的制约,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树立主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不能理性地认真思考教学管理的若干理念,将会导致教学管理水平滞后。教学管理观念如果落后,将制约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以往的教学管理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教学活动本身,教学管理的对象往往也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上,学校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往往也被教学管理的主体过多的依赖,而且管理的范围往往被限制在教学事务上。这种管理方式与当今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它仅仅适应于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相对简单,主体单一,视野局限,而且方法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所收到的效益也不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这种弊端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管理模式重新定位思考,用新的思想理念去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对教学管理人员培养不够
当前的教学往往过分依赖于行政管理层,条条框框限制多,管的严,压的重,教师在教学程式上不好突破,教学改革方法和手段也常常被限制,因而学生无法自主探索发现,对于创新发展的个性空间也被禁锢,教学上缺乏动力与活力,师生往往有一种失落感和约束感。因此,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态度,更多表现出来的就是谨慎,最终导致了教学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错误的认识,现阶段并没有一套完整客观的评价机制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评价。而且,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明显数量不够,教学管理人员往往还缺少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在意他们是否有服务意识,缺少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在评职、晋升、津贴等方面教学秘书常常比其他岗位人员难,而且对于管理工作人们更偏重于积累经验,而不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研究。同时,大量繁冗的工作压在教务人员身上,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学习管理知识,学校的其他领导部门也不关心他们是否学习,最终导致管理人员必然更习惯于按规章办事,缺乏改进和创新的空间,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在重复性劳动,对于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非常不利。
三、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在管理的诸多因素中是最有能动性、最活跃的,起着决定行作用。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秉承着与时俱进的方针,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更多地体现在人文精神上,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管理所面对的人群是教师和学生,很多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其实就是对学生、老师的行为的管理,很多教学管理者凭着经验和权利意识居高临下指挥教学,这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被动、僵化、呆板。学生被动地学,老师被动地教,教师、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没有什么发言权。以人为本的创新型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自然、社会、精神等方面出发,把人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在学校内部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民主化思想。同时,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老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效能。教学管理人员要多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相互支持配合。另外,还应该强化学术内涵与思想,把教学管理提高到学术性高度,经常总结教学管理的创新成果,使教学管理朝着现代、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在高校的管理系统中,决策层是教学管理的核心领导,但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打破决策层决定学校一切管理事务的模式,决策层可以制定一些系统的大的方向,然后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体系。并慢慢下方教学管理权力,让各个院系自己成为管理的主人,明确各职能部门及院系的分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进一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管,落实责任,善于吸取合理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意见,使新的教学体制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三)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教学、科研、师资、设备、管理等都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督导组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自评等形式,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从而对教学质量实行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最终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厚斌.浅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2).
[2]黄健.新理念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97.
[3]邓成超.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和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2(7):175.
【关键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教学改革 考务管理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文全称为 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举办、面向全国高职高专、以测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全国统一的单科性标准化考试。PRETCO有效性强,可信度高,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导向性,因而受到学生的重视,现已成为高职高专英语等级考试主要项目之一,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公共英语专业的教和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设立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经过充分的教学准备及严格的考试管理,我院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考务管理各项工作指标均在北京市名列前茅,体现了学院较高的教学及管理水平。
一、PRETCO的教学实践
1.考试基本情况。2013年12月份及2014年12月份我院均组织学生参加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从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我院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及通过率又远远高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PRETCO对教学的影响。我院属高等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PRETCO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依据,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体现了英语教学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在入学摸底测验,调查问卷等调研工作基础上,针对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差、水平参次不平、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一方面加强英语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保证英语教学时数。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改革策略,认真分析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明确目标,分层教学,课内外互补,师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
3.成效1:优异的PRETCO成绩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适应了首都社会与经济的需要,即满足了学生当前就业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学促考,以考促学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成效2:多元化的PRETCO教学准备促进了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英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及教科研能力有显著提高。学院要求教师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既要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入手,提高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处理能力,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的应用性特点,素质教育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二、PRETCO的考试管理
1.构建流程化管理模式。作为PRETCO考点,在研究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从考前、考中、考后三环节入手,制定了完整的考务管理工作流程。
从组织和接受本院学生的自愿报名、缴纳报名费、考前诚信教育、监考人员培训开始进入考前工作流程,考中工作流程更是环环细化,最后完成考后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模式确保了考试管理的科学与规范。
2.强化诚信意识。学院以PRETCO为工作的切入点,以强化诚信意识,端正考风考纪为工作重点,在学院内形成了以考风促学风,以考风带教风的宣传氛围,促进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院风的形成。学院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张贴诚信考试标语、滚动播出考风考纪要求,同时通过召开报考学生大会、签定考试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教务处还对监考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确保每位监考人员都熟知考试程序、考场纪律、监考规则、考试违纪行为处理规定等。多措并举,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几年来我院学生考试试卷的雷同率、违纪作弊率一直为零。为学院教学质量、社会声誉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工作细节。报名阶段,以院区和学科为报名单位,在报考人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院区和学科进行初审和资格的确定,在经教务处进行资格复审和信息导入后,报考人必须进行审核确认,做到报考人、院区、学科和考务工作人员各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交叉把关,尽可能地降低信息差错的出现率。考试结束后,对于易出问题的试卷的封装,采取监考和流动监考双重把关制度。流动监考着重对封装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复核,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由监考人员进行试卷封装。PRETCO为国家级考试,试卷的安全责任重大。为了落实试卷安全保密措施,从试卷的交接、保管、押运、保密室值班以及考场的安全保卫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并落实每个阶段的具体责任人,确保试卷安全。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研究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大胆改革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各项规定,周密安排,使我们的考务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办公室.PRETCO考务手册.2006.3.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 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1归档材料的主客观性。客观性指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主观性指在收集、整理和鉴定体育教学档案过程中,对收集的那些已经完成的某一教学实践、体育竞赛和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要确认具有查考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后才能立卷归档。
1.2所属内容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
1.3多学科交叉的相容性。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文献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
1.4记录的规范性。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归档的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学工作及其活动的记载,其查询和凭记作用是远非其他史料所能比拟的,这样的历史记录文件材料符合立卷归档制度的规范性前提,故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归档工作,不能因为有排他的差异性而不立卷归档。
2.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功能
体育教学档案能够及时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功能主要表现为:
2.1为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能为高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材料,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2为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材料。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档案内容的增加也能丰富体育教师的学识。如在备课、撰写教案时,可以参阅以前的教案,使教案不断完善,备课水平不断提高。
2.3为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与个性提供参考。体育教师收集材料,为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了课堂生活。如举办体育图片资料展览,定期举行体育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
2.4为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提供素材。由于国家对高校体育的重视,在对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1]
3.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泛,题材多,数量大,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卡片,并编排次序和目录,以便在教学中随时查阅参考,按材料所属对象笔者将其内容与分类归结为:
3.1学生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学号、家庭住址;(2)基本素质、运动能力、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登记表;(4)体育合格登记表等。体育教师按规定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与测试,并将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体育基本情况及时公布给每个学生,逐个写出具体分析和建议,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四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高。
3.2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体育课堂教学类: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小结、体育课中的考勤、过程评价记录与考核等;(2)体育教学管理类:器材、场地的使用登记制度等;(3)体育教学理论参考类:体育教学相关教材、参考书籍等;(4)体育教学科研类:体育教学教改的课题、论文、总结等;(5)体育教学活动类:体育教研活动:听评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材料、对外参观学习与交流等;(6)体育教师获奖类:教学、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获奖状情况。
3.3学校提供相关体育教学资源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理论参考类: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报纸、杂纸资料、教材与参考书籍;(2)基础设施类: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与器材配置;(3)体育经费类: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和体育教师的待遇等;(4)学校内外竞赛类:竞赛的规程、报名单、比赛过程、秩序册、成绩册;(5)群体活动类:群体活动的管理(评比)办法、评比记录等;(6)课余训练类:训练计划、总结、运动队概况记录、运动员个人档案等。(7)计划总结类: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竞赛计划等;(8)体育获奖类:记录教师、学生、学校、体育组在上一级竞赛、评比中的获奖情况。
4.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衡量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教学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在具体的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4.1 认识的差异性。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例如: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教学档案,大部分高校体育学院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
4.2 内容的偏向性。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历年来主要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参加省、市运动竞赛获得的锦旗、奖状和奖杯之类,其他类别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如教师自编的教材,教师各类获奖情况,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等没有记录。
4.3 手段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计算机、声像等手段的运用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时间编排混乱,同一学院的档案材料年度互相穿插;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2]
5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体育教学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涉及面广、分类细、材料多而杂。如何科学地管理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服务,主要对策如下:
5.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高校体育部应设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员,领导要加大经费投入。
5.2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和旧手段,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档案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以便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面貌。
5.3加强与教学管理单位的联系。文件材料的收集是一项很艰难、琐碎的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不厌其烦地、紧密地与教学管理单位加强联系,随时了解一些重要信息,并将那些对学校发展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教学材料收集齐全。
5.4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可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5.5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及量化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3]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1.更新教育观念,跟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形势
高校教学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随着教学的改革发展,应用型教学不断强化,实验教学也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专科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更为重要。
中等专业学校长期以来在教学上只重视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较为淡漠:一方面把实践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教学时数较少,另一方面技术手段、设备、经费等存在问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们要充分转变教育观念,在实验室的建设问题上跟上高校的发展形势,紧扣时代脉搏,以发展为导向,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把实验室建设提高到一个能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高度上来,但不能走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老路。
2.整合教学资源
在建立实验室时,应该考虑将几个实验内容与发展相近的学科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实验室达到资源整合,这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方向,而且在贵州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做到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更大的效果,不走从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老路,以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3.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稳定的实验队伍
实验室教学工作事务烦琐、技术性强、工作量大,且我校实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对此可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固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玻璃工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3],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好实验室和做好实验准备。流动人员采取合同制的方式聘用,在固定人员的指导下工作,工作得到认可就继续聘用。在工作特别紧张时,可请勤工俭学的学生进实验室。这样可以激励工作人员的进取精神和责任心,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管理上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更好地激发人的主动性;要求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和上课教师都要有敬业精神,做到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中认真指导;对实验有关理论清楚,操作熟练;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也要求实验人员努力学习,激励参与科研,不断为实验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考核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把不能量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作为考核内容,同时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稳定实验队伍。
4.管理规范化
4.1做好实验室规划
实验室的规划以教学为主,根据教学的需要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基础实施、硬件设备、网络建设、人员要求等逐步完善;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考虑科研工作的需要,提高实验室水平与档次。学校也要有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结合各实验室计划,有计划地逐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4.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4]。规章制度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例如“安全保障制度”、“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登记、损坏丢失赔偿等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登记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物资设备申购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可对实验室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
4.3设备管理
首先要做好档案管理,仪器设备档案齐全有利于财产管理和查阅仪器相关资料。设备要做到帐册齐全,仪器的购进报损要及时入帐消帐,定期清查帐物相符情况,确保仪器财产免受不必要的损失。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各种仪器的不同性能和要求,科学安全存放;使用后的仪器及时整理复原确保完好率100%,同时还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避光等工作。
实验材料由实验人员每学期末,根据现有的材料情况和下一学期教学的需要与使用情况统一计划购买,尽可能不浪费和过多购买。
4.4实验教学
2006年我校晋升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实验室硬件实施有所改善,增补了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条件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实验教学并没有多大的改进,实验教学计划都随意执行,体制和管理没有跟上。
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档案,实验教学在开课前必须有教学计划,开课后要有实验教学执行情况,课后有学生考核情况与实验成绩,实验教学情况与效果总结。
在开课前一个学期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要经过相关专业专家论证确定,根据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进行实验预试,做好实验材料计划交采购部门购买。开课前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名单公布于实验室,实验材料发到实验台上,任课老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一道检查一次才能上课。课后要做好本次实验课的实验运行记录,包括学生实验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实验结果分析和课后卫生情况等。实验课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验报告,任课老师要认真批改,并在下一次实验课前进行讲评。实验成绩和考核可根据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平时的考勤、卫生、实验操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是培养社会实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作为晋升不久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应该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走弯路,用有限的资源逐步把学校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实验室,适应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洪先本,苏柄银,胡志安等.高等医学基础综合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1-4.
[2]胡志安,赵红梅,徐红梅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5-6.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生评教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二十多年来,我国学生评教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完善和发挥作用。文章剖析了高校学生评教发展的四大趋势:(1)理性认识学生评教本原,(2)针对不同课程,分类开展评价,(3)改进评价技术,突出诊断功能,(4)以人为本,谨慎使用评教结果。
我国比较科学规范的学生评教是从20世纪80年代伴随高教评估活动的开展而兴起的,特别1987年起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日益规范,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评教活动的普遍开展[1]。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更是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蓬勃发展推波助澜,几乎每所高校都把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了下来。然而,不同的角色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者、校领导等)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和认识是各不相同的,褒贬不一,存在认知冲突[2]。与此同时,高校改进学生评教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07年11月还特别举办了题为“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评教推动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学术年会,对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那么,到底中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如何走向呢?怎样正确引导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认识上更加理性,理解学生评教本原
学生评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这是我们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运行中,学生评教一般发挥着五大功能:
(1)诊断功能。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所以评估并不是终结性地给每一位教师分等级,而是通过评估,使每一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是评教的根本目的。
(2)激励功能。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得出教师自身在教学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出原因,激励其改进。
(3)导向功能。这有两层含义:①学生评教的形式具有导向功能,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直接对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判,从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交流,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②学生评教的量表具有导向功能,学校可以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体现在量表中,教师就会在教学中把这些要求和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引导教学目的。
(4)鉴定功能。管理者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对本校或本院系的教学质量状况有大体的了解与把握,从而为评判教学质量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评教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鉴定。不过,进行这种评判和鉴定要相当谨慎,考虑因素绝不应当仅仅是学生评教的结果,还要考虑教师同行、部门领导以及第三方专家团队等的考评意见。
(5)调控功能。一方面,管理者和教师通过学生评教得到了准确的教学信息,教师与管理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控;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可以通过量表内容和评教形式的变化,对教学资源、教学政策与改革措施进行宏观调整,以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3]
但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揭开学生评教的“真面目”,应该树立几个基本认识:①学生评教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导向,不能因为该项工作存在缺陷而全盘否定,总体上利大于弊。②学生评教是重要的质量评估手段,但绝对不是精准的、唯一的、万能的。③学生评教的制度、体系和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要信服更多的参与者。
2打破统一的评价体系,分类开展,区别对待
我国高校在类型、科类、层次、生源等方面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各院系、各专业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各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随着学生评教工作的改革深入和制度化,加上外部质量分类评估体系的推动,校内的学生评教制度也必将打破目前大部分院校用一种学生评教量表的做法,开展分类评教研究与实践。
目前,少数高校在尝试进行分类评教,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等,它们一般按课程性质来划分,分为理论类、实践类、体育类和艺术类;或者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公共选修课等。但分类还是比较零乱,缺乏系统依据。无论如何,分类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学生评教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它是使评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途径。[4]
3改进评价技术,缩小评价误差,突出诊断功能
众所周知,要使学生评教发挥诊断教学、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功能,必须确保评价结果是客观真实的。为此,一要做好参评学生的宣传教育和评价指导工作,二要改进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无论光标机读卡评价模式还是网络评价模式,当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会采用网络评价模式),在指标设计、结果统计与信息反馈、缺陷弥补等方面都应改进,朝着“以人为本,服务教师,提高质量”方向发展,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合情合理,强调形成性评价成分,突出诊断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已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效果较为明显:
(1)统计结果时排除奇异数据,分别去掉高分端、低分端5%-15%样本数据后,再计算剩余样本的评价得分。
(2)评价指标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学生除了按照预设的部分指标进行等级评分外,还可以就课程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建议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实现了评价意见的规定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能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启发。
(3)建立评价结果申述制度。教师若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申述并要求重新评定,学校启动专家组跟踪听课、学生座谈会或其他方式予以重新评价。
(4)连续多个学期评价。这样既可以克服某次评价的偶然性而得到更为真实的整体评价,又可以记录教师逐步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的发展轨迹。综合多个学期评价情况,允许个别评价结果出现“异常”(实际上开展教学改革的课程出现学生评教低分是能够分析出原因的),可以缓解教师过分重视“一次”学生评教而产生焦虑,为教师大胆开展教学改革,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更利于教师获得长期激励,教学水平提高得更快,更能成长为教学名师、教学大师。
(5)评教形式和主体多元化,多视角开展评教工作。比如,少数高校除了每学期末进行学生评教外,每年度还坚持由毕业班学生(接触的课程和教师相对多些,对教学的认识也更充分些)评选教学效果最好教师、责任心最强教师、学术水平最高教师以及不满意教师,也是学生评教的另一形式。加上督导专家评教、同行评议等途径,可以从学生以外的角度审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尽量避免评教结果的片面性,从而使评教结果更趋于客观,评教工作的公信度更高。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越是多元、客观,就越能起到全面诊断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身,产生改进教学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以人为本,谨慎使用学生评教结果
理论上讲,学生评教结果能够反映的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感受和认可程度,因为学生作为受众,对教学手段的优劣、教学方法的得失、教师人格魅力、课堂气氛等比较敏感。在学生评教指标和操作程序得当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和教学管理单位积极改进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迄今为止,学生评教结果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工作评估、教师职称职务晋升、教师试讲与录用、评选优秀教学奖等活动和程序中,对于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门课程的专业特点、难易程度、教师投入精力的大小和主观努力程度、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得当、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各教学环节是否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学生不一定清楚,也不一定有能力能作出客观的评判。此外,高校成百上千的课程各式各样,差异性非常大,不同班级的学生掌握的评价标准也是很难统一的。因此,作为高校管理部门或有关责任人,在学生评教结果的认定和应用上不能有极端化的倾向,要走出认识误区,谨慎使用学生评教结果。
4.1高校对于教师的人事决策可以参考学生评教结果,但学生评教有局限性,应避免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人事决策的唯一依据。即使是被实践证明可靠的、有效学生评教结果,也只能在人事决策中占一定比例。另外,参考学生评教结果,必须以一定的年度为限,不能以一两次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终鉴定[5]。
4.2高校在利用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奖励和警示时,应充分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始终注意以教师发展为导向,扩大正向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保护好教师的教学热情:
(1)不能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学生评教结果就将教师“一棍子打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水平,要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2)应尊重和信任教师,充分听取教师关于学生评教结果的意见,理解教师的苦衷,承认教师的努力和付出,相信广大教师具有改进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3)要根据学生评教结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帮助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或进修机会,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从而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1):30
[2]江晓帆.高校不同群体对学生评教认识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38-41
[3]商弘.我国学生评教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2006,22(1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