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森林是生态调节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可以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哺育生物,还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基础生活、社会效益有所裨益,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1 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部分地区由于片面追求造林速度和造林面积,不注重森林营造的质量,栽种单一树种,种苗质量较差或不适宜当地种植,在栽种前不进行全面规划,林分结构不合理,栽种单位覆盖率较低,导致资源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森林经营面积过大,地势较陡,器械不便统一管理与使用,人员配置有限,所以,经营较为粗放,疏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树木死亡率或病虫害较重,长势不旺,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1.2 滥砍滥伐现象严重

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砍大留小、采好留坏,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珍惜、名贵、树龄较长的树种不进行保护与补栽,肆意砍伐,破坏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还有的地区乱占林地,毁林开荒,造成生态功能减弱。

1.3 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基层林业工作者监管面积过大,对于偏远山区的森林资源保护问题不能及时监督与管理。有的森林管理部门工作职能交叉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导致问题出现后无人出面管理,任其破坏。部分地区保护森林的行政法规规定不明确或出现空白,导致有空可钻。

1.4 基础管理程度不高

森林资源的基础管理中人员素质、专业机构、科学技术、机械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少数森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在人为管理上出现较大弹性。由于相关机构不稳定,专业人员水平不够,对森林管理、规划设计、树种抚育不太专业,因此,导致森林保护较为落后。再加上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使得森林保护管理在人员、管理方式、基础设施上较为落后,最终影响了森林保护效果。

2 森林资源保护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与长效管理

首先,要对森林树木的使用根据生长年龄、树势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其次,是对森林用地的规划,将森林固定用地、扩张用地以及征占林地等进行规划,加强林木的林权管理,杜绝临时性、随意性的进行毁林开荒、退林开垦等地的使用,实行多级审批,发挥长效管理与森林规划的作用。再次,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发展。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病虫害、火灾以及人为的损坏,促进树木生长。同时,使用科学的设备与技术对森林进行实时监管,利用卫星动态进行管理,使用数据共享设备与空间立体检测系统、森林防火联动监管系统、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林木采伐管理系统等,全面加强对森林资源安全的监管信息系统。

2.2 注意森林质量,合理砍伐

对于森林资源逆向增长的问题,各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做好结构调整,及时进行培育,而且在培育时要注意森林的质量,如覆盖率、树种选择、林分结构等,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全程的监督和补种的检查验收工作。同时,禁止滥砍滥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行为,限额采伐,避免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2.3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力度

完善森林管理的法律法规,使森林执法者有法可依。建立健全森林管理制度也是完善森林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科研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包括采伐林木制度、木材经营制度、森林保护补偿与奖惩制度、木材检验制度等,所有的工作依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执行、审核,用法律与制度的形式遏制森林资源的浪费与非法流失。同时,要将制度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领导和责任制的执行,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2.4 提高基础管理建设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机构的部分人员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定期进行专业的学习,引进专业的人才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整顿队伍风气,强化思想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建设与素质。还要改善执法条件,对工作人员给予保护,切实加强检查的力度。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提升;思路

中图分类号: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是保障国家森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做为重点工作来管理。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经营方案、为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1]。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可以借此建立或更新原有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标准,实行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指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2]。从统计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区)已基本于近年完成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收获是巨大的,但从整体调查进程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和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效率。

二、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的主要思路

(一)扎实准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打下基础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现阶段各种矿物质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尘埃颗粒逐渐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前提下,森林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各种污染气体,固定二氧化碳,防风固沙。但森林面积广大,生长环境复杂、种类繁多、技术性强、经费消耗大、耗费时间长,而且调查中可能随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可能就因为这一点问题,调查就无法继续。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落实到小班,所以准备工作可以以小班为单位,不同小班之间根据调查地域各自做准备,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的针对性。

(二)加强管理,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提供保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在《森林法》规定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指标的落实和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实施“事前培训、过程检查、成果验收”三个环节管理[3]。首先,调查前的培训,包括被调查区域的村落、单位和个人都要事前“通气”,相应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与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解决,关注调查进展,必要时需要调整调查思路;成果验收,要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奖惩分明。对于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调查组或者人员,要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调动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实行全程的监控,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及时总结,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累积经验

森林调查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持续时间长,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收获意外的经验。因此,调查队伍要针对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随时产生的经验,不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因各种不利因素对调查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收集每一次调查获取的经验。如调查技术问题解答及时通知各调查工组认真学习,尽量减少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的影响;定期到各工组收集已完成的图、表、数据,把丢失和泄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尤其是目前很多使用的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需要存放在存储器之中,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及时的收集、备份,以免因为下雨、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四)优化设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构建动力

调查方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而目前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显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PDA(掌上电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就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比如加载遥感影像图,减少小班区划工作;定位、导航功能;电子地图编辑功能;小班数据的采集;导出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PDA完成[4]。同时设备的更新也为调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而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的确可以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结语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强调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应该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此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是该章程并没有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5]。而实际上,调查与规划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工作,规划设计为调查指明了方向急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下阶段,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工作应在现有调查工作取得相应成果和突破的基础上,再重点把调查工作的结果如何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做更多的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及时的反思、总结,我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必然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肖舜祯.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3).

[2]王钦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方法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1(3).

[3]刘文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总结与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监测;森林调查;规划编制

林地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作为我省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巩固黑龙江省东北、华北地区生态屏障的战略性地位,维护国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图斑落界工作,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管手段的重大变革,促进森林资源监测、规划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1.林地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林地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对土地的需求与林地保护依然是主要矛盾,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质量不高、生产力低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

1.1基础工程建设加快,土地供求关系紧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基础条件的改善,各项工程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县社会基础条件薄弱,工程建设速度慢。特别是交通、城市等基础性建设对土地潜在需求量大,在耕地保有量不变的前提下,大量的项目用地将向林地转移,加之毁林开垦、蚕食林地和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林地保护依然是主要矛盾。

1.2林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在县域林地中,商品林面积和生态林地面积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生态公益林地面积519.3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8.0%,与我县所处的生态区位及国防战略区位还不相协调。在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碳林面积比例分别为30.40%、58.92%、8.36%、2.01%、0.31%,如此的林种结构与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是不相适应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3林业投入资金不足,林地保护利用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林资源培育生产周期长、短期经济效益比较差,林地保护和利用水平低下,林业建设投资不足,吸引社会资金能力差,森林资源管理政策不活,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严重制约全县林业建设。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人民政府、社会、个人对林业的投入有较大增加,但投入的大部分资金仅局限于三北、退耕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商品林建设投入和产出体系尚未形成。

2.林地保护规划编制的意义

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的加大,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监测也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必须积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监测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在全省林地“一张图”,明确全省林地经营界线和范围的前提下,探索各体系之间的差距,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全省标准统一、适应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结合,点线面兼顾的满足全社会多功能需要的综合监测体系。借助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之机,我们在小班空间信息采集、属性信息采集等方面不但要满足林地保护规划编制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全省森林资源小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全面推进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跨越式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向地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采用2.5m高分辨率的卫片,坐标系统统一,小班区划更加精细化,各类境界线无缝拼接。在目前森林资源调查全面推行“3S”技术,实现调查卡片无纸化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PDA数据采集技术,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为全省林业经营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资源监测方面,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情况下,为省级、县级监测提供小班级的资源动态变化,为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2011年在我省森林固碳功能和碳储量调查完成后,我们将利用构建的森林碳汇模型,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监测工作,反映我省森林的碳汇分布状况,形成全省森林碳汇分布图,使全省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延伸到碳汇领域。

3.规划编制必要性

3.1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编制实施五常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五常县又是林业大县,森林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保障粮食安全、固碳减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绿色生态空间和生态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县的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抗灾害能力弱等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在此形势下,要实现方正县林地、森林面积“双增目标”,迫切需要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用地需求,保障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2加强节能减排,提升林业地位的需要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间接减排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要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除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力度外,还应充分发挥森林在间接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森林固碳和净化大气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过科学规划,从根本上增加林地和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为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我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位于哈尔滨和佳木斯工业城市的中心地带,按现有森林面积计算,林业每年可固碳约40万吨,在全省碳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提供林产品供给,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常市林区是我省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肩负着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重要使命, 全年下达木材生产计划47000立方米,有效满足了省内外木材经济建设的需要。除此之外,人造板、铅笔板、铅笔、纸浆及纸张、家具木业等木材深加工项目发展迅速;食用菌栽培、北药种植、果材兼用林等林下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成效显著;近年来,五常市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原始森林公园、漂流、凤凰山公园以及饮食文化服务等作为旅游框架,纳入哈尔滨市旅游线路。很好的满足了全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0902

1 引言

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更要注重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中国的森林资源包括自然森林和营造林资源,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中国开发森林旅游,就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开发旅游项目,通过促进森林旅游的发展对森林资源实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就是对森林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将经过整合的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得森林资源更具有地方特色,不能够以公园的管理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森林公园对中国的游客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特别是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紧张,需要在忙碌之余通过森林旅游的方式调节身心。但是,从目前的森林公园经营情况来看,由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森林公园的运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2 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森林被称为是城市的“制氧机”,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保持水土,还可以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森林物种多样化,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森林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人类生存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森林公园是将森林塑造为风景,是森林资源以风景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从近年来的森林公园运营情况来看,由于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森林公园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离不开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平衡作用,森林公园起到了促进作用[1]。中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森林景观价值。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中,森林公园是重要的载体。从森林公园发展情况来看,经历了森林公园的创业,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的平稳发展以及森林公园的成长等几个阶段。近些年来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兴起,促使森林公园逐渐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建成各类森林公园近3000家,从事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以及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就超过了100000人。森林公园对区域经济起到了拉动的作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旅游业依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态势,这就意味着森林公园还具有潜在的挖掘能力,平均每年的游客量增加,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所创造的价值也不断提升。

随着森林公园的经济效应发挥出来,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森林公园在经营中更多地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然资源保护,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

3 森林公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 法律方面

中国在森林公园管理上虽然不断地完善,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依然存在着滞后性,主要是法律层面的管理上存在着权利配置缺乏合理性的问题。由于森林公园管理没有从法律的层面落实到位,就使得森林公园难以得到有效管理,各种管理问题逐渐凸显[2]。以《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为例,虽然对森林公园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对于目前森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很难发挥作用加以约束了。因此,需要完善与补充森林公园管理方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资金方面

森林公园在运行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森林公园的项目开发上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导致资金运行不畅,各种基础设施滞后,不利于森林公园更好地发展。

3.3 _发利用方面

森林公园的资金投入少,投资渠道没有实现多样化,导致森林资源很难合理利用并获得经济效益。由于对森林的价值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导致森林资源违规开发的现象存在[3]。

4 森林公园管理解决对策

4.1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在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上,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包括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环境质量等,对森林公园管理中所存在的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每一个监测项目都进行评估。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还要避免高污染导致森林资源的管理成本提升。面对目前森林旅游市场化发展,注重森林公园规划的科学性,做好长远规划,实施低碳旅游经营,使森林旅游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加强生态管理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蕴含有多种资源,如果仅仅开发一种,就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最终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各种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要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要将环境容量设定出来,之后做好所承受容量的承接工作,以提高生态管理效率。

4.3 加强立法管理

森林旅游就是促进森林资源产业化发展。森林资源的产业化运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诸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以提高约束效应[4]。当地的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组织科学化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形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4.4 提高执法水平

对于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严惩。严厉打击环境犯罪,从而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要严格遵守,森林公园的性质要明确,详细规定森林公园的权属。这些都需要森林公园管理者从法律的层面认真执行。

4.5 建设和管理专业化团队

森林公@属于独立的部门,需要专业素质高的管理人员。目前我国还没有组建专业化的森林公园管理团队,因此,培养专业素养非常高的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可与高校建立联系,将符合森林公园管理的培训机构构建起来,并制定出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吸收更多的专业素质人员参与到森林公园管理工作中[5]。另外,建立专门的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森林公园的管理,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森林公园可以实施企业化管理,做好绩效评定工作,定期地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制定奖惩制度。让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能力,在专业团队中发挥带头作用,以提高整个团队的质量。

4.6 科学化的游客管理方式和公共参与机制

森林公园管理中,游客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森林公园管理要有所保证,就需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对前来旅游的游客实施管理。所以,管理人员要与游客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强化与游客的联系和沟通,引导游客对资源环境持有保护意识,让游客在享受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对森林资源有意识地予以保护,实现资源保护与游客之间的平衡。在森林管理中可以实施刚柔并进的管理模式,除了实施“制度”管理和法律约束之外,还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中心,对所有游客实施分类管理。在森林公园中还要设置各种保护设施和娱乐设施,给游客提供自主娱乐的空间,让所有前来旅游的人都能够享受这份快乐,让游客对公园管理服务满意。森林公园管理中,让公众参与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森林公园要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宣传工作,将自身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6]。随着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就会在旅游中自觉地维护森林资源,同时还发挥监督作用。另外,森林工作在旅游资源宣传的过程中,还要将宣传范围扩大到社会公众领域,引导公众提高生态意识。只有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才能够实现森林公园的科学化管理,实现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

5 结语

森林资源是生态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就要采取相应的管护措施,一方面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维护森林物种的多样化,特别是森林资源还发挥着景观效应,因此,很多地区开始采用以保护为目的的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而且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森林公园就是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以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面对森林公园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 英,陈绍志.产权改革与资源管护――基于森林灾害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10):15~27.

[2]鲁 阳,冯成骁,杨唇.“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0~72.

[3]刘 N,李 周,张敏新,等.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化及绩效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2015(2):24~25.

[4]郭 凌,王志章,陶长江.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742~744.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第5篇

南方森林通常意义上包括我国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贵州共10个省区的森林,在这10个省区域内分布了我国37.12%的森林面积,保存着全国15.97%的森林蓄积[1]。南方森林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其分布范围涵盖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几大水域,森林覆盖率非常高。

2南方森林生态资源经营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2.1规划指导思想。南方森林生态资源经营规划编制需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经营方针[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林区生物多样性,逐渐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2.2规划原则。南方森林生态资源经营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互兼顾、相互协调的原则,确保森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以及利用并重的原则,协调好国家、地方与经营者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利益;第三,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协调好森林经营的短期与中长期的目标以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第四,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的功能区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功能和具体的潜力进行合理的协调。

3南方森林生态资源经营目标

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理论,对森林资源形成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培育,着力增加森林的蓄积量,逐渐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将森林的各种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3.1资源目标。首先,需要稳定森林的覆盖率,确保森林的覆盖率稳定并要使其保持在84%以上的水平[3]。其次,增加森林的蓄积量,确保森林的蓄积量在经营规划实施前后能够实现平均每年3%以上的净生长率。最后,优化森林的资源结构,对森林中的林中、林龄以及树种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在规划期内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模,增加防护林以及特殊用途林的规模,相应减少用材林的范围。同时,加快大径林材的培育,逐渐减少中、幼龄林木的面积,增加近、成、过熟林的面积。另外,还应该加强珍贵树种的繁育工作,科学经营现有的林分,促进其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发展。3.2生态目标。首先,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模。南方森林的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其中涉及到多条重要的水域,覆盖范围也较广,是构建我国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南方森林的公益林面积大约占全部森林面积的20%左右,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完善公益林区划布局,在经营规划中应该进一步扩大公益林的面积,使扩大面积之后的生态公益林所占的比例能够达到森林总面积的30%以上,从而确保森林资源应有的生态价值,保证饮用水源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安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区域内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小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提升省级自然保护小区的生态价值。同时,需要加强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管理工作,在森林资源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强保护、维护以及合理的利用本地特有的生物物种资源,确保生物的多样性。3.3经济目标。首先,维持木材生产与木材经济收入。结合当前的森林资源状况,在保障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来完成对现有森林采伐限额的保障能力,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度较高,森林资源的采伐总量指标不宜大幅度降低。总体上仍然应该保持稳定的木材生产和木材经济收入。其次,提高非木质资源的经济贡献。为了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适当降低林木的采伐限额,加大非木质资源的经济利用,其中主要为大毛竹林,大毛竹林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可成经济林,能够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3.4社会目标。首先,推动森林城市的建设进程。实施森林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森林城市的创建,弘扬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城郊森林、城边绿化等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其次,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借助南方森林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各种自然保护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的森林旅游产品,形成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区,实现生态景观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复合型经营产品,展现森林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主体,努力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第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林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能够进一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食用菌行业,其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能够进一步优化森林资源配置,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创造就业岗位。森林资源的经营规划中的各项工程的实施能够为区域内的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护、森林道路建设等,通过各项工作岗位的提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同时,这些项目在实施以后能够带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林木加工,能够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主要问题与对策

4.1主要问题。4.1.1林木采伐类型。在“十三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对森林采伐限额总量进行了下调,但是采伐类型的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4]。这种变化对森林经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用材林主伐量的增加以及公益林更新采伐量的增加。用材林主伐量的增加,如果简单的采用皆伐的方式,必然会增加采伐迹地,使每年迹地更新以及幼林的抚育任务增加。公益林更新采伐量的增加直接关系到公益林的采伐利用面积,并且更需要加快更新采伐技术的研究。4.1.2树种结构。南方森林中主要分布了乔木林、阔叶林和松木林等林材种类,其中公益林资源的进一步增加,商品林资源下降,同时,优势树种结构出现变化,松木面积减少,杉木面积增加。松木资源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对松木资源的大量利用以及松木材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还涉及到森林经营的相关问题。4.2对策措施。针对当前南方森林采伐类型的变化与森林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森林经营方式,实施基于生态保护的森林资源经营方式。森林生态资源经营的特点是基于生态学的原理设计经营措施,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同时保持和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开展适应性经营,其关键在于优化调整森林的结构,使单一的纯林转变为多成分的混交林,单层林转变为复层林,林下通过更多的林下木与草本植物提升生物的多样性,提升森林系统的生态效益,改善森林环境,同时促进森林地力的持续提升。4.2.1更新林木资源的采伐方式。更新采伐方式的最佳选择是择伐方式,择伐是一种集约型的伐木方式,集森林的采伐、更新与抚育于一体,能够同时保证林木的旺盛生长以及达到采伐年龄的林木的伐后更新,在确保森林连续覆盖率的基础上,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其最适应的是防护林和风景林。择伐方式在用材林经营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多种效益,降低皆伐方式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择伐的方式,能够减少采伐迹地,降低更新造林的成本和压力。择伐方式适用于混交异龄林,对于现实林分,大部分都可以进行诱导混交林和异龄林的适应性经营探索,包括在现有林中进行珍贵树种的补植来提升森林的经营效益。4.2.2培育松木资源。根据景观类型学的基本原则,以森林景观的外在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将南方森林景观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多个类型,其中松木林是最主要的针阔混交林种类[5]。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寻找一种不仅能够较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又能够较好的发挥经济效益的森林类型,松阔混交林就成为了最佳的森林类型。在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下,通常采用择伐的方式进行小班经营。通过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深入分析,尤其是以景观生态学中关于生态干扰的原理正确评价传统经营方式有利于解决现实林分中的各种问题。农民在松木林和松阔混交林的传统经营模式下,一般采用打枝、割灌、扒松针等方式获取木材,这些无意识的生产方式能够很好的满足马尾松更新的生存要求,并且发挥了一定的疏伐效果,增大了林中的透光度;扒松针包括林中取土实际上是对林地清理和土壤干扰的行为,能够发挥暴露土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松林的天然更新,实现了一定时间段内,松阔混交林的自然循环生长。要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一定的人为干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能源结构以及肥料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传统的干扰行为受到中断或者弱化,松林的自然更新面临较大的困难,加速了林分向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导致松木林资源的面积逐渐减少。因此,适当的人为干扰不但不会破坏森林系统的生态持续性,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适当的人为干扰能够对森林资源在生态演替过程中进行有序调节,在正常的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中,松阔混交林会逐渐向常绿阔叶林转变。但是通过一定的人为干扰,能够使其演替过程发生倒转。对其进行定期的干扰,则能够使松阔混交林始终保持在一种稳定的状态,持续提高木材和非木材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4.2.3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生命资源的综合。森林是陆地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植物多样性、住群落组成以及群落生境的多样性,同时为动物种类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环境,森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因此,森林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是实现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内容,更是森林生态经营的重要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包括对各种自然保护区、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有效管理,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在森林资源经营的各个环节,不仅需要加强对本地特有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维持和合理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对外来的生物物种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森林培育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景观资源的保护工作。

5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关系。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森林经营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的可持续性,而且还能确保森林资源经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东腾 李燕芬 邓晓玲 谢晓东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鼎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东腾.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建设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4,(3):64-66.

[2]陈东腾.浅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调查措施[J].魅力中国,2014,(8月上):34.

[3]赖昌巧.浅谈森林资源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