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医疗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背景分析
(一)当前信贷领域风险状况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
近一时期,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全球性经济发展不畅,市场资金持续观望,信贷准入门槛普遍提高,企业增贷、续贷难度增大,而市场中能源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跳水,经济发展预期的下调致使有效需求萎缩,促使企业纷纷控制产能,收入水平下降,银行借款风险进一步提高,致使市场信用风险水平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挤压之下,一些外向型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营运周期拉长,资金链极为脆弱,银行授信处于高危状态。鉴于此,面对当前市场的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只有全面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加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监管工作的核心要求
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授信业务占据着银行市场的主导地位,其风险水平关系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和盈利水平的高低,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监管单位的中国银监会,一直以来都将授信业务风险指标作为监管的关键指标,把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作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核心要求。从近几年的监管报告和专项风险报告可以看出,监管单位对于授信业务的监管已从最初简单的不良率监控,逐渐发展为涵盖地区风险、行业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担保品风险、利率风险、集中度风险等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授信风险管控,监管视野也扩大至贷前至贷后的全部授信流程,对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监管,更加精细化、数量化、立体化的趋势已逐渐显露。因而,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加强授信风险控制,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才能更加适应监管单位的监管要求,谋求发展的合规性与便利性。
(三)提高授信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建设“好银行”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按照“打造好银行”的经营战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引入了战略合作者,实现了资本市场的登陆,在信贷经营方面,强化信用风险管理,降低授信业务运营风险,不断完善授信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使授信业务取得了健康良性地发展,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管理的跨越。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专业技术分析水平不高、项目审合规轻偿债评价、政策执行不够深入、现金流量预测缺失等精细化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之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行业限额分配、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等授信管理的基础要素依然处于主观判断阶段,阻碍了商业银行授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商业银行全面建设“好银行”战略的推行。从现代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无不在授信管理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无不首先从授信业务管理层面开始。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授信管理水平已成为商业银行全面建设“好银行”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授信风险控制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授信专业审查,提高审查审批质量
1、设置专业化审查标准,提升审批质量
授信业务审查标准是实施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工作基础,是确保审查审批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大多依靠有经验的信贷管理人员,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统一的审查审批标准,不利于实际业务操作和审批质量的提高。基于此,商业银行应在授信审批中设置专业化审查审批标准,按照不同业务品种、不同操作方式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分门别类汇总风险识别政策和风险评估方法,从客户准入、关联调查、财务分析、担保缓释、偿债预测等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审查审批手段,逐步实现专业化、立体化审批新方法。
2、践行专业化审贷,严控行业授信风险
受当前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部分行业授信风险有所上升,以钢铁、煤炭、化工为代表的“两高”行业和以房地产、土地整理为代表的“热门”行业,信用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水平处于高位,制造加工业因需求不足导致的销售压力也影响着银行授信的安全。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面临着风险控制和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能否有效识别风险、选择可承受的风险以获得收益,考验着银行行业授信管理的能力。为此,商业银行应在部分领域积极践行专业化审贷,有效控制行业授信风险。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在房地产、土地整理、钢铁等重点风险领域试点推行,后推广至商贸流通、事业单位等行业,在充分研究行业风险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管理水平。
3、学习同业先进经验,提升授信管理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已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授信管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授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为了逐渐赶超先进银行的管理水平,国内商业银行应在加强对授信管理知识学习研究和内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同业先进经验,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虚心学习他行的先进做法,完成先进管理方法的嫁接改造。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境外战略合作者的管理经验,在包括内部评级法系统改造等方面获得有益帮助。
(二)结合现金流量控制,完善财务风险分析
1、改进信贷管理系统现金流量模拟测算模块,强化现金流量控制
在当今财务管理领域,现金流量分析已成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现和揭示企业现金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确定偿债能力的重要工具。另外,以现金流量预测为基础的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在项目风险决策领域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编制现金流量表,故商业银行多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了模拟估计。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估计值与实际情况还存在着一定差异,究其缘由是财务报表选择、录入、模拟估计方法自身缺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现金流量在风险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和完善信贷管理系统现金流量模拟测算模块,在报表录入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方面加强管理。同时,在授信审查审批中高度重视现金流量分析,加强现金流量把控,做好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评价与预测,结合担保品风险缓释工具,有效控制客户授信风险。
2、引进专业分析工具,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财务分析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的窗口,能否科学、高效的掌握企业财务情况,分析问题所在,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银行进行授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鉴于当前市场信用环境不佳,报表粉饰极为常见,财务欺诈现象仍然存在,商业银行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去伪存真、信息获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银行授信的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应适当引进专业化财务分析工具软件,弥补商业银行高水平财务分析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报表瘦身”、财务预测等关键环节提高分析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3、引入可靠统计数据,改善财务分析结构
由于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单方面提供的行业地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较难考证,易使银行授信审批部门做出错误判断,也不利于客户结构的调整改善。考虑到客户群分布面较窄,无法全面涵盖地区行业特点,商业银行应在授信审查中引入地区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参考行业重要财务信息数据,验证客户行业地位及相关财务指标的客观合理性,以完善财务分析结构,同时推动和促进商业银行自身行业财务数据仓库建设,丰富审查审批手段。
4、完善固定资产建设等项目贷款风险评价方法
伴随着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出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固定资产投入将大幅增加,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授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从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贷款与项目贷款的比重逐步加大,由于其自身额度高、回收周期长,在给银行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而商业银行目前对于项目合规与融资担保审查较严,对于项目现金流测算、偿债能力把握则较少深入分析,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因而,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方法,重视项目财务风险评价,实现合规风险、财务风险两手抓,降低授信项目风险。
(三)严格内部管理,防范风险前移
1、强化关联审查,避免多头授信
“了解你的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随着我国企业持股关系的复杂化,企业之间形成了日益庞杂的关联关系,了解关联关系成为了“了解你的客户”的首要前提,而分析关联交易是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实际管理中,较为重视关联企业的识别,但识别手段大多依靠主观经验,对于关联交易的审查也较为薄弱。基于此,商业银行在授信管理实践中应强化关联关系审查,开发研究关联企业识别工具,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联企业信息,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考虑建设关联企业授信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尽量避免母公司向银行统一筹资后再转借给关联企业的融资方式,特别注意审查没有实质经营业务的投资性母公司的融资用途。
2、增加企业审计报表等决策参考资料
企业年度审计报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重要基础资料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了解项目计划安排的有力工具。而商业银行目前对于以上重要资料多未纳入授信必须申报的文件序列,能予提供的大多只能提供其中的某一年度或某一部分,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重要信息时有遗漏,可研报告也多为企业自身撰写,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和经有关单位批复的可研报告提供的较少。鉴于此,商业银行应在申报阶段增加企业审计报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决策参考资料,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大额授信,以提高审查质量。
三、建立高水平可操作的中长期规划
(一)建立集中化、专业化、矩阵式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规划集中、决策集中的授信规划管理体系
随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建设的不断提速,授信规划需求逐渐增加,一行一策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授信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分支机构实施集中化管理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规划集中、决策集中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已有分支机构建设经验,设置分支机构授信规划核心模块,对授信审批模式、授信管理组织结构等关键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再结合当地风险特点制定授信业务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授信政策规划、授权授信规划、分支机构建设规划,逐步建立起集中化的授信规划决策体系。
2、建立授信业务专业化审查审批体系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审查审批体系建设仍停留在信贷管理初级阶段,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体系雏形初现,而独立的审批环节仍较为薄弱,审查审批机制重审轻管,风险限额管理和信贷组合管理理念滞后、工具缺乏,职业审批人队伍尚未成型。为此,商业银行应在全行建立起授信业务专业化审查审批体系。首先,做好专业化授信审批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专家评审制度,改革审贷模式。其次,大力组建专业化审批团队,按照法律合规、财务、担保、行业、集团关联客户、授信产品等多维度、环节设置专业化审批组织,完善审批覆盖面。再次,引进风险限额管理和信贷组合管理工具,全面对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现经济资本优化配置。
3、实现授信管理体系的垂直化
国际先进银行多年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体系的调整过程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垂直化、扁平化,第二阶段是逻辑集中,第三阶段是条线管理、兼顾战略业务单位(sbu),最后一个阶段是走向全方位、全过程的授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四个阶段代表着我国商业银行授信管理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应增强授信管理体系的垂直性作为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该过程是在进一步清晰、完善风险管理条线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实行逻辑集中管理、统筹调配,按照专业化审查审批分工,在授信管理各环节切实履行指导、检查、监督和后评价职责。随后再全行实现逻辑集中,调配授信尽职调查、评审和审批资源,形成授信风险管理的集中化架构。在此基础上,建设授信管理内部的战略业务单位(sbu),采取窗口式、矩阵式的方式将总行和分支机构进行对接,建立起垂直化体系。
(二)完成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再造
1、建设诊断式授信审批新模式
每笔授信业务都包含着大量决策参考信息,在未经精细化筛选、加工充足的条件下,无法充分了解其所代表的经营管理核心信息,亦无法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对授信科学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授信审批流程设计的不合理,过长或过短的决策链条都不能有效解决风险资产质量波动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着手对授信审批流程实施重构,建设诊断式的授信审批新模式。该模式类似于医疗机构诊病方法,将变以往串式链接的审批模式为并行结构。在专业化审批原则的指导下,设置法律合规、财务、担保、行业、集团关联客户、授信产品等多维度审查小组,业务申报至审批机构后,系统随即将业务同时分配至各专业化小组,由审批小组对其不同方面进行科学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意见将根据业务不同的风险暴露额度自动汇总至不同授权级别的授信审批主管,由主管召开评审会议,确定审
批结果,出具评审报告,评审报告由专业化审查模块部分组成,将为申报单位展现业务全面风险维度,给出出帐要求,设定续做条件和贷后管理重点。2、设置授信业务后评价单位,建立授信业务后评价机制
授信管理的内涵不应仅限于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更多的职能宜围绕各类授信业务风险的全程管理来展开。由于授信集约化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重审查轻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授信审批意见中,贷后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尚无专职部门负责,授信审批中对业务风险状况的评估是否科学、授信安排是否兼顾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这些后评价环节还处于缺位状态,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目标和业务品种范围与之又有所不同,稽核检查也不能提供连续性的监测。故商业银行应在授信管理部门内设置授信业务后评价单位,专门开展授信业务的后评价与实时监控工作,其工作职能包括对审批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授信风险的持续监控及授信实施全过程的后评价。
3、实施授信管理与贷款分类、准备金计提的联动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开始实施,同年11月,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要求非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从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而新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大变化就是将现行风险准备金按五级分类法的计提方式,改为逐笔按现金流折现法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现金流折现法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要求,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特点,与授信审查审批连成一体,高度强调了现金流量分析预测的重要性,这对商业银行整个风险条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宜在授信审查审批环节全面引入贴现现金流法(discountedcashflow),建立授信管理与贷款分类、准备金计提的联动机制,避免审查与管理相脱节。
(三)搭建全方位的授信管理支持平台
1、构建多维度的授信组合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开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原先单一维度管理模式下的信贷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风险控制要求,构建多维度的适应资产组合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必须。因而,商业银行应构建多维度的授信组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限额管理为指导思想,以大型一体化数据仓库和智能化数据挖掘软件为工具,搭建客户、产品、担保品、行业、区域五条风险控制主线,通过经济资本配置工具(raroc)和经济增加值配置工具(eva)对业务主线实施交叉管理,内设多种商业智能(bi)软件工具包,实现风险信息智能化统计、各条线风险额度配置与授信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逐步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