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干眼症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血浆置换;并发症;慢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受损,体内毒性物质大量蓄积,内科综合治疗疗效差,死亡率可达80%[1]。血浆置换是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的病理成分,再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 达到治疗的目的[2],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肝脏移植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等严重肝病有较好疗效[3]。如何防治血浆置换治疗并发症, 是提高其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现将我科近期对重型肝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0例,共109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我院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肝炎分型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年龄最小23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54岁, 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
1. 2 实验室检查
30例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均检查了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 PT) 、超声波和心电图等,并检测血清中甲、乙、丙、丁、戊、庚等病毒标志物,29例为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其中重叠丁型肝炎1例;1例为戊型肝炎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仪器WLXGX-8888 型血浆置换仪(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教发展有限公司),中空纤维膜型血浆分离器(TS-1.6UL) 。每次血液回路管、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应用。
1.3.2 方法
均进行血浆置换,以颈内静脉或股静脉为穿刺点, 与血浆置换仪相连,建立体外循环。每次血浆置换量2000-3000ml,分离血浆速度20-40ml/ min,血浆置换流量40-100ml/ min。严格做好治疗室内消毒及室温的调控,治疗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mg,肝素10-20mg,10%葡萄糖酸钙10ml;治疗中检测凝血时间,并据此不断调节肝素量和结束时鱼精蛋白量,同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跨膜压和动静脉压。
2 结果
2. 1 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组30例109次PE治疗中出现并发症27次(24.7%),其中血浆过敏反应20次(18.3%);跨膜压增高5次,其中1次(0.9%)被迫暂停治疗,更换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后重新开始;留置管出血1次(0.91% );低血压2次(1.83% ),下肢栓塞1次(0.91%),并有一次严重低血压反应发生(0.91%);中空纤维管破膜0次(0.0%) 。
2. 2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2. 2. 1 血浆过敏反应 血浆过敏反应27次中,怕冷、寒战15次;口唇及肢体麻木感4次; 寻麻疹样充血性皮疹6次。均出现在PE治疗后1-2h,经放慢治疗速度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 仍可以完成PE治疗。
2. 2. 2 不能纠正的跨膜压增高5次中跨膜压增高至100-150mmHg不等, 其中1次虽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纠正,最后不得不暂停治疗,更换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后重新开始治疗。
2. 2. 3 局部出血1次发生在建立静脉插管穿刺部位血肿出血, 经局部压迫及应用止血药后血止并重新变换部位再穿刺后治疗。
2. 2. 4 低血压 共有2例发生, 其中1例在PE治疗开始体外循环建立后血压稍有下降(1.5kPa左右),患者并无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另1例发生严重低血压,先有畏寒、寒颤、紧接着腹痛难忍,血压下降,四肢发冷,即中止PE治疗,积极抗过敏并同时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于2h内休克得到纠正、病情缓解。
2. 2. 5 下肢静脉栓塞 共1例发生,在PE治疗一次后发生右侧下肢水肿,左侧正常,B超提示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等治疗,并嘱抬高患肢,其余未予特殊处理。一周后深静脉血栓明显吸收。
2. 2. 6 中空纤维管破膜 109次PE治疗无一例发生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管破损。
3 讨论
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以血浆置换为主,能将患者体内中分子量以上有害物质, 如内毒素、胆红素、氨、硫醇、脂肪酸等吸附或清除,同时又补充大量新鲜血浆,起到解毒、护肝及补充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作用,使肝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4] 。但PE治疗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治疗手段,可能发生许多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死性的[5,6] ,所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30例109次治疗中发生并发症27次,发生率为24.7% , 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7] 。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占18.3%;跨膜压增高影响治疗者次之占4.6%; 穿刺部位出血和低血压,各占0.91%和1.83%;中空纤维破膜相对较少,本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重型肝炎等严重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等有关。在我们的治疗中,所有并发症均被及时发现及处理,未出现死亡病例,说明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等的治疗还是较为安全有效的。
血浆置换治疗需要大量新鲜血浆、白蛋白等异体蛋白物质,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发冷、寒颤、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治疗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积极做好抗过敏准备,治疗前预 防性应用地塞米松5mg和10%葡萄糖酸钙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出现过敏反应,可立即用葡萄糖酸钙、非那更、激素等抗过敏,一般能很快得到纠正。重型肝炎等严重肝病患者血凝机制较差,而血浆置换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均容易引起皮下出血、血肿,严重则危及生命,因此也需要严密防治;至于不能纠正的跨膜压增高、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破膜等器械性为主因素的出现,则多需更换相应机械,甚至停止治疗以防止严重反应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Benal W, Wendan J. Acute liver failure, clinical and management.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11:985- 990
[2]赵爱国, 韩宇萍.从植物药中筛选先导化合物的策略[J].中国药房,2002,13 (9):516 - 8.
[3]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3, 14(3):132- 5.
[4]Agishi T,Nakagawa Y,Teraoka S,et al.Plasma ex change asrescuer strategy for hepatic failure.failure. ASAIO Trans,1994,40:77- 79
[5]李兰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42
关键词:临床效果;聚乙烯醇;干眼
干眼症是临床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泪液量不足或者泪液质量出现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较差,进一步造成眼表损伤之后引起眼部不适。眼部有异物感、灼烧感、干涩、畏光、眼红以及视物模糊等是绝大多数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还同时伴有视疲劳的症状表现[1]。人工泪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且具有较好的耐变形,表面张力不高,与正常泪膜电解质成分十分相似,可长时间驻留在角结膜处。聚乙烯醇滴眼液是临床新研制的一种滴眼液,其不仅可以长久保持湿润,且保护作用良好,有利于促进健康眼表重建[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过眼部手术或者发生外伤;②神经障碍、存在系统性疾病;③先天无泪腺或无泪症。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23岁~84岁,平均年龄(54.7±4.5)岁。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6)和实验组(n=7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40352,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进行治疗,3~4次/d,连续治疗7 d。实验组采用聚乙烯醇低眼液(国药准字H20010283,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3~4次/d,连续治疗7 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禁止使用其他抗组胺药或者全身性抗胆碱药、其他眼科药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BUT(泪膜破裂时间)以及SIT(泪液分泌试验)情况,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缝隙灯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完全恢复正常,SIT多次测定结果显示在10mm/5min以上;显效: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裂缝等检查结果显示、泪液河、角膜以及结膜基本改善,SIT多次测定结果显示在5mm/5min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裂缝等检查结果显示角膜、结膜有所改变,SIT滤纸湿长虽有所增加,但尚未达到5mm/5min;无效:未见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缝隙灯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变化,SIT滤纸湿长但未加增加现象。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三者之和为总有效率[3]。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BUT、SIT等观察指标使用(x±s)表示,予以t检验,使用(%)表示治疗效果,并行?字2检验,将P
2结果
2.1比较两组BUT、SIT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BUT、SIT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UT、SIT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其中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6%(24/35),其中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泪液分泌量不足或蒸发过快都会导致泪膜出现异常,进而使得眼表上皮出现病变,临床称之为干眼症。发病之后患者眼部存在明显不适感,其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泪膜病理性改变现象,泪液分泌量不足,BUT明显缩短[4]。
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缓解和改善干眼症状,人工泪液治疗方案是目前应用较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传统滴眼液之中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剂,其毒性作用会对眼表造成损害。玻璃酸钠滴眼液虽然可有效缓解干眼临床症状,但作用时间较短,对泪膜稳定作用不佳。聚乙烯醇滴眼液主要成分和敷料分别是聚乙烯醇、氯化钠、烯呲咯烷酮、注射用水等,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成膜性和H水性都比较强,可发挥持久和保护眼表的治疗功效,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缓解干眼不适症状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聚乙烯醇滴眼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眼表炎症,加快眼表上皮细胞修复速度,维持泪膜稳定性,促进泪液分泌,而且,治疗期间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眼部瘙痒、视力模糊、眼痛、结膜轻度充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受到了临床主治医师和广大患者的高度信赖与一致好评[5]。
本组研究结果如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田玉景,张钦.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30(1):308.
[2]余玮.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4):55.
[3]张凯.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4):621-623.
[4]张春芳.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综合症[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3):210-212.
关键词:中度;干眼症;临床观察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由于泪液的质或量发生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导致患者眼部不适感的一类疾病,故临床中很难通过常规检查准确分型干眼症[1]。作者结合2015年3月~8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89例中度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如何正确诊断和分型干眼症,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8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89例中度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9例(98眼),女性患者40例(80眼);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27.67 11.12)岁;办公室工作者74例,学生6例,户外工作者9例。
1.2临床表现 门诊患者主诉症状:视疲劳、眼干涩、眼痒、异物感、视力下降、眼红、眼痛、畏光。
1.3方法
1.3.1检查方法
1.3.1.1泪液分泌试验I (Schir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将泪液试纸上端反折5mm放置在眼睑中外1/3结膜囊处,闭上眼睛向上看,5min后取出,观察并测量试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小于10mm为阳性。
1.3.1.2泪膜破裂时间测定[2](BUT):将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嘱咐患者眨眼数次,记录最后一次眨眼到泪膜中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小于10s为异常。
1.3.1.3泪河高度:在角膜荧光染色后测量泪河高度,小于0.3mm即为泪液缺乏。
1.3.1.4睑板腺功能评分[3] (MGD评分):1分:睑缘充血,且不规则、增厚、变钝、外翻;2分:眼睑板腺开口被黄色粘稠分泌物堵塞;3分:压迫腺体的时候发现脂质分泌物排出;4分:排出过量的异常脂质例如黄色、颗粒或牙膏状物质。
1.3.2分型标准 泪液分泌试验异常,泪河高度明显减少属于水液性泪液不足型干眼症;睑板腺分泌物异常或者伴有泪膜破裂时间异常者为脂质缺乏性泪液不足型干眼症;兼具水液缺乏型干眼症和脂质缺乏型干眼症的患者为混合型。混合型在临床中较难通过常规检查准确分型,故本研究初步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型和脂质缺乏性泪液不足型干眼症。
1.3.3治疗方法[4] 针对临床分型给予相应治疗,水液缺乏型患者主要以补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为主联合非甾体抗炎药,针对脂质缺乏型患者以恢复睑板腺功能为主。本文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按摩,并补充防腐剂毒性较少的、含有模拟粘蛋白的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具体药物:水液缺乏型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3~4次/d,1滴/次,进一步补充水液成分;脂质缺乏型选用聚乙二醇滴眼液,3~4次/d,1滴/次,补充水液以及粘蛋白;两种干眼症均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3~4次/d,1滴/次,减少眼表面上皮细胞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具体治疗疗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
1.4疗效评定标准[5] 显效:患者临床眼干、异物感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眼干、畏光等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加重趋势。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89例中度干眼症患者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87例,总有效率为97.75%,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泪河高度、睑板腺功能检查与治疗前对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对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报道可能与结膜、泪腺的免疫性炎症相关,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激素水平、长时间电脑工作、长时间空调房工作等相关[6]。有研究显示干眼症的发病率会随着人的年龄而增长,且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干眼症发病的高危因素。
在临床中无统一的干眼症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干眼症,可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河高度、睑板腺功能检查(MGD评分)等作为干眼症分型的主要依据和诊断标准。水液缺乏型是缺乏泪膜水液层所引起,而脂质缺乏型是泪膜脂质层成分异常,由睑板腺功能障碍所引起。睑板腺功能障碍是由于睑板腺管被阻塞,引起睑板腺分泌不畅,脂质分泌量不足,导致泪膜脂质层成分异常。在临床中60%以上的患者有眼部刺激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眼干、眼痛等症状。
以上针对性的给予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对水液性泪液不足患者给予补充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脂质性泪液不足患者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于睑板腺功能异常导致的干眼,临床中进行睑板腺功能的检查尤为重要。且在治疗中先是清除睑板腺阻塞的分泌物,并进行适当的睑板腺按摩,在改善睑板腺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药物补充泪液的水液、粘蛋白成分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而改善泪膜的稳定性,减少其异常蒸发及眼表面上皮细胞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帮助患者缓解临床干眼的症状。
总之,在临床中门诊中度干眼症的诊治,需要医生依据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及临床典型的症状,结合相关检查准确的诊断和分型,再针对性给予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
[2]闫娟,庞麟.儿童干眼症180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1(6):559.
[3]王华,陈威.94例门诊干眼症诊治的临床观察[J].中国病案,2011,12(2):23.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 中华眼科杂志,2013,1:49.
[关键词] 翼状胬肉;丝裂霉素;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干眼症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99-02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病,鉴于其高发病率及其病因的复杂性而为临床所重视。尤其是它的术后高复发率(达24%~89%)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1]。本研究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对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的变化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300例(300眼),年龄31~73岁,平均50.4岁。将3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每个患者术前1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进行全面视力、眼压、屈光、裂隙灯、直接眼底镜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的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沙眼等影响泪膜功能的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且排除了此次手术前3个月内频繁应用滴眼液及口服抗高血压、抗抑郁药物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使用丙美卡因表麻3次,2%利多卡因局部浸麻[2]。手术切除翼状胬肉根部及体部,剔除角膜表面胬肉组织,暴露少许巩膜。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用浸0.2 mg/mL丝裂霉素棉片贴于暴露的巩膜面及球结膜下作用3~5 min。生理盐水冲洗巩膜暴露部分及角膜处[3]。以上两组均实施术后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皮质类固醇眼液、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手术后7 d拆线。观察术前l d、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眼表情况变化[4]。每次均进行BUT、SIt检测。并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复发、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单纯进行手术切除的对照组术后复发25例,治愈125例,复发率16.7%,有效率为83.3%;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术后复发7例,治愈143例,复发率4.7%,有效率为95.3%,两者复发率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3,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
实验组发现2例有干眼症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1例干眼症并发症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由结膜组织变性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症状主要见于眼表,表现为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5]。本研究对不同手术方法对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眼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示无论是单纯进行手术切除还是手术结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泪膜稳定性以及基础泪液的分泌情况影响都不大。手术前BUT、SIt值接近正常值;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UT、SIt值都发生了轻微变化,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1天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或机械损伤对泪膜和基础泪液分泌造成了影响。也有可能是术后眼药水对眼表产生的毒性以及组织炎症水肿没有消除所致[6]。随着药物的停用,患者的BUT、SIt值又恢复到术前水平。因此手术动作的规范以及适度轻柔可以对眼表损伤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术后对患者进行人工泪液处理,可以有助于患者减轻眼部不适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泪膜正常。
传统单纯切除翼状胬肉复发率高达20%~30%[7]。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创面有血管新生和肉芽形成。本研究中,采用传统单纯手术切除患者复发25例,其原因可能是翼状胬肉组织切除不彻底,手术刺激导致翼状胬肉组织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残留病变组织导致结膜反复充血等。而手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复发7例,这是由于丝裂霉素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控制翼状胬肉的复发[8]。但丝裂霉素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作用,可能会出现少量并发症,因而在用药浓度及作用时间上要严格把握。本研究虽然出现少量干眼症并发症患者,但由于实验对象较少,不能确定是由于丝裂霉素所致,除此之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如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结膜坏死等症状。
虽然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对泪膜稳定性以及基础泪液的分泌情况影响不大,还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但对于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愈143例,治愈率高达95.3%。另外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方便单人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因此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亚琳,王冲,黄玉敏,等.不同手术方法对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眼表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38-2439.
[2] 张记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39-141.
[3] 刘祖国,王华.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865-867.
[4] 张晓利,何湘珍,肖启国,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结膜上皮细胞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9,29(11):832-836.
[5] 李建军,张铁民,周亮.丝裂霉素C在胬状胬肉手术中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15(6):329-331.
[6] 朱婷婷,孙松.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3):293-296.
[7] 徐常山,郁建平,洪流,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事MM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19-1820.
[关键词] 异黄酮;干眼症;更年期
[中图分类号] R7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070-02
Clinical study on the isoflavone tablets on dry eye disease in women during peirmenopausal period
XIE Xiao-qi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Le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Lean 344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soflavone on dry eye disease in women during peirmenopausal period. Methods A total of 218 women during peirmenopausal perio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reatment group(treated with isoflavone).The clinic effec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72.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49.5%)(P0.05).The clinic adverse reactions in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2.8% and 1.8%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Isoflavone showes more effectively clinical efficacy on treating dry eye disease with less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and which is worthy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soflavone;Dry eye disease;Peirmenopausal period
干眼症是指泪膜的质和量以及泪液动力学发生异常,引起泪膜或眼表面异常,患者往往伴有眼部不适,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等临床特征的一种角结膜干燥症[1]。干眼症在>4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10%,并且其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3[2]。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期,主要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及其功能失调而导致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征候群。更年期女性雌、雄激素水平均下降的这一特殊阶段决定了其有更高的干眼症发病率[3]。干眼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未明了,因此普通药物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多不理想[4]。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故而又称为植物雌激素[5]。本研究观察了异黄酮对更年期女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干眼症的临床治疗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218例,年龄44~58岁,平均(51.6±4.8)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异黄酮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10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和排除标准
干眼症的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眼科研究所干眼工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3]: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的临床症状;裂隙灯显微镜发现泪膜的稳定性异常;泪膜破裂时间(BUT)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常规治疗,采用0.05%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局部滴眼,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黄酮片(哈尔滨百爱科技公司生产)治疗,50 mg,3次/d。两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佟锦等[3]介绍的方法,以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等临床症状消失,BUT>10 s,泪液分泌试验>10 mm/5 min,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为显效;以眼部临床症状减轻,BUT较用药前延长,泪液分泌试验较用药前分泌增多,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染范围在1/4~3/4为有效;以所有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5%(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清雌激素变化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内血清雌激素(雌二醇)的水平均未发生显著性的变化(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变化的比较(pmol/L)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眼痛1例,眼红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眼痛1例,眼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促性腺激素升高及精神心理等因素的改变成为干眼症的高危人群。临床上使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症已有报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患者常因激素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而难以适应。异黄酮是与雌激素具有相似功能的天然化合物,来自于植物大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喜食大豆的国家更年期女性干眼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无食大豆习惯的国家[6]。本研究提示,异黄酮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症可以获得72.5%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说明异黄酮对于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女性闭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使睑板腺向泪膜中分泌油脂的作用减弱,其泪腺的形态、生理、免疫的调节作用也大大减低,人体摄入异黄酮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异黄酮苷元,游离形式的异黄酮苷元可以在小肠上端被吸收,或转变为雌马酚,其中雌马酚具有比雌激素更高的活性,这些吸收物和代谢物都可以模拟机体雌激素的功能,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这可能是异黄酮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症的作用机制[7]。药物的不良反应一直是阻碍药物临床使用的一大屏障,但本次研究并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因为异黄酮是一种来自于食物的天然的活性化合物。本次研究也显示异黄酮不会影响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对患者性激素的内分泌没有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异黄酮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症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erez-Rico C,Germain F,Castro-Rebollo M,et al.Effect of topical 0.05% cyclosporine A on corneal endothelium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disease[J].Int J Ophthalmol,2013,6(4):471-474.
[2] 谈晖珍.老年干眼病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78-379.
[3] 佟锦,钟群.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3):71-72.
[4] 李立虎.干眼症临床发病因素及防治的分析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788-791.
[5] 王建华.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1):85-88.
[6] 竺月芬.异黄酮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7):2288-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