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名师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新生代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就是一种课堂实践智慧。学习和研究诸多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为己所用,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对于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更要实践、反思,而后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往复,让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催生我们的课堂实践智慧,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我校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走近名师,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探索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关注、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学习积淀
名师之所以成名,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闪动着智慧的灵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潜心感悟,长期积淀的。
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新生代语文名师的专著,关注教育教学杂志上介绍他们的文章,研究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感受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课堂实践智慧。其次组织成员广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其中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在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教学。
1.观摩录像。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新生代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以名师的一节录像课为研究载体,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观摩中不仅要“听”,还要“看”――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学生学习的收获;观察名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并进行记录和思考,感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观摩其课堂教学录像时,就要求教师们观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具体表现,感受他情智语文的魅力。通过观摩学习这种途径,加深了对这些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和内省。
2.研究课例。
研究名师的课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课例研究是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借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名师同一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如将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人所执教的《二泉映月》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体会不同名师教学设计的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智慧。二是将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例研究,让教师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生成课堂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3.赏析案例。
赏析案例也是学习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手段。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课堂中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案例赏析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不同于课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而是围绕教学中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等,从而给人以启迪。开展案例赏析,有利于我们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名师在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上的智慧和艺术,丰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引导学生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咏意蕴,使课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就以这个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师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淀。我们又从“新课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味”“读写结合”等方面品读名师,感受名师,深深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导巧妙自然,浑然天成……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关注语感培养,有的追求诗意,有的注重情智发展,有的提倡简约,等等。他们的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于文字中指点江山的大气和教学智慧,让我们叹服。通过学习,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教学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实践生成
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情景化的教师精神与教育智慧的传递。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课堂实践智慧的生成,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创造、生成的基础。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从模仿开始,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拿过来,针对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为我所用,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师设计的巧妙;还可以借鉴名师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中的精妙之处,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如我们在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录像《天鹅的故事》时,感到教学中他有三次“写”的训
练设计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们要求四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时尝试着模仿运用;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教学实录后,其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开头,多层面的观察指导,情趣盎然的评点赏析以及对学生精神的关注等环节,触动着每个语文教师的心,于是有几位老师纷纷“借砖生玉”,进行教学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们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写下自己在运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这样在体会名师智慧的同时,能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有时,一些有机会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听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展示课,回校后我们便开展“模拟课堂”活动,即要他们模仿所听名师之课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汇报课,既加深听课者对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认识,也可以让其他教师间接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而是分步推进,渐入佳境。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形”,也要学习他们内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备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如名师课堂一样精彩纷呈,灵性飞扬。
2.好课展评。
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不在于纯粹地扮演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及教学设计,而在于领悟、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及教学设计背后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要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只有将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实践智慧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为此,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好课展示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如课题组教师优课赛、课题研究汇报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每一次好课展评,都是一次教学风采展示,都伴随着教学反思,同伴点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对话中创生智慧,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常态的课堂教学,通过听随堂课,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将学到的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有机、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探索中,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他认为专业写作能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之所以将教师的写作称为专业写作,是因为这种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它应是我们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记载或研究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专业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考。在写作中,教师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产生顿悟,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行为,激活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写作是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我们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也需要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及时总结点点滴滴,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提升、发展,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需要,更是将这些名师的思想观念、实践智慧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时代需要。
专业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写写对名师教学的感悟,写写学习名师的体会,写写模仿名师教学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通过专业写作对课题研究中所思、所闻、所想、所感、所悟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流淌的思想、灵感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提炼和升华,揭示出内在的价值与蕴涵的教学思想,不断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师的《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后,课题组的老师抓住了其中三次“写”的巧妙设计,撰写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几节课后,觉得她的课大气而又不失精致,豪迈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写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的教学设计上了研究课后,写下了课堂教学反思《巧妙借“砖” 轻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写作中,我们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实践智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的成长,必须重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网络营销》为对象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充分考量课程课堂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智慧个体的有效协同,理实一体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探索一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益民服务;智慧个体;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网络营销课程
“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现代教育就是为实现终身教育而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教育基本要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1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与理实一体教学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智慧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存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形成的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所秉承的基本思想。也因为如此,日常的教学行为受秉承的教学理念所影响,甚至是支配。作为智慧个体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智慧个体的成长。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到底哪一个才是主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中的哪一个处于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教育理论大体经历了主体—主导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等发展阶段:
1.1主体—主导论这种理念是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分别极端地视作课堂教学的唯一主体,赫尔巴特和杜威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随着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这种本质就是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极端地只强调其中的一个作为“单极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无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匹配。
1.2双主体论这种理念与“主体-主导论”不同,双主体理念不是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对立成“单极主体”,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在课堂教学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这个智慧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理念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教育行为以及智慧个体自身通过学习所达成的完善发展的目的。
1.3主体间性论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它是关键因素,是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协同交互的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交互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单纯重视教师智慧个体教育行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单纯重视学生智慧个体学习行为的现代教育理念协同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均无法全面系统描述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关系的困局。
1.4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理实一体化,是指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同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达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形成理实有机体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本文探讨的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网络营销》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将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组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效果。
2《网络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较为普遍地使用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2.1教学模式不合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这一智慧个体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课堂讲述的形式向学生这一智慧个体进行灌输,这一模式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这一智慧个体所占用,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没有被充分重视,当然有机的主体间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非但不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也不符合现代人才作为智慧个体的成长需求。
2.2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来说,教育的目的重点在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智慧个体由于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被动接收上,没有学以致用,以至于其对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针对该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重点考核评价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能力,而不应该单纯考核评价是学生智慧个体单纯的对掌握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3]。为此,要全面评价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掌握水平,就要将采用的单纯的期末笔试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变革为对学生智慧个体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程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
3对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实施与思考
3.1介绍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智慧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期望,所以教师智慧个体在《网络营销》上课之初非常有必要澄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教师智慧个体在讲授课程的首节课时要厘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以体现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智慧个体清楚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3.2控制教学过程在特别讲求契约精神的现代社会,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要求在《网络营销》授课之初要制定一套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教学规则,这不仅可以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体现。教师和同学这两个智慧个体达成共识已实现规则的制定,学生智慧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较好的遵守,以保证各教学小组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首先是对学生按学号分组,任命小组长一名,负责协调本组人员完成任务;然后提供有典型代表的内容,设置与小组数相当的题目,让学生智慧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任务布置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有相同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公平性;每次学生讲授前须向教师提交该小组讲授人的个数,在课堂讲授时,具体讲授人由教师现场随机选出,这样可有效降低有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搭便车”的概率;每次学生讲授完成后要进行教师和学生智慧个体提问并讨论,这时可以考虑禁止该小组的讲授人回答问题,这也是促进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为鼓励学生智慧个体的参与可根据提问的质量给予个人回答问题奖励,最后教师智慧个体在对学生智慧个体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归纳,再将本章其余内容进行讲解,以保证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考核时,依据课程教学要求按照构成比例编制小组对外评分以及教师评分构成,其他非讲授组的同学为讲授组同学给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授课教师根据每组同学讲授、提问和讨论等环节的具体表现,给各组打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讲授小组成员根据本组整体及小组各成员课堂出勤率及对小组贡献自行打分。大这个环节上就促使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最终成绩由(组间评价×50%+教师评价×50%)×组内评价%+个人奖励分值组成。
3.3改进教学管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应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首先,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智慧个体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改革,教师智慧个体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期末考核将涵盖课堂学生讲解的形式完成;其次,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成绩应该取决于每名学生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而不应该是凭期末一张试卷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总之,课程的期末考核重点是考核学生智慧个体对整个知识体系和理论理解和应用的综合情况。
3.4简化教学工具基于课堂教学的场地及教学规模的现实有限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的现实,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使用辅材料和音像资料。学生智慧个体可以采用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本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展示效果更加生动,同时可移植性强,便于学生间更好地借鉴学习。
3.5理实一体课程课堂教学法的思考第一,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其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教师智慧个体前期授课的演示下,通过学生智慧个体对讲授部分的准备和讲授,不仅给学生智慧个体提供了一次登台讲课的机会,体验讲授知识的经历;也是人生机会的历练,甚至可以帮格腼腆的学生突破自我性格,在课堂上获得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学生智慧个体主动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把课堂讲授成绩与期末的课程成绩挂钩、激励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其中的方式得到实现。第二,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突出《网络营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智慧个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只有有限的学时,利用这有限的学时不可能把所有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知识全部详细讲授,而学生智慧个体也不必要学习每一章的详细内容。所以,应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相应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智慧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其通过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主动学习,更加灵活高效地掌握并应用网络营销知识。第三,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加深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网络营销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智慧个体的知识和案例讲授,让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可以分小组或以个体为单位分别发表见解,从而打破僵硬的课堂氛围,变教师课堂上的简单灌输为在教师智慧个体引导下的学生智慧个体课堂内外的主动思考。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智慧个体始终处于对所学知识的海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学生智慧个体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吸收,起到海纳百川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为达成“互联网+”益民服务理念下的智慧个体终身教育目标,我国当代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进程的改革。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运用到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当中,这不仅仅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从更高的层次改变我们课程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受当前的课堂教学总体环境的限制,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还无法发挥到我们预期的理想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学生智慧个体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问题,努力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各个实施细节,有效提升大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钢,欧阳倍祥.高职公共英语全过程互动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2]王瑞红.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5).
[3]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2).
关键词:“学龙智慧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82-02
一、前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科学学习理应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全面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角度,通过分析教学问题,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质量。“学龙智慧课堂”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优化电子产品,该产品能够通过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平台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主要由学生客户端、教师机以及无线局域网三部分组成,是我国数字课堂优化教学管理与云服务端教学形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学龙智慧课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以此为我国今后的科学教学创新提供合理化参考。
二、充分运用提问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阶段,在我国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主要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完善。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充分解决我国当下的科学教学质量问题。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社会环境给我国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科学课堂教学逐渐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及相关教育部门在实践环节需要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内容。在科学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更是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关键性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向学生直接指出学习当中的重点,以此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极大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范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用词的准确性与词语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词语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在思考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将问题内容与课程知识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与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提问效果,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例如,教学工作者在对“地球的运动”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就课程内容当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提问,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以及“四季的原理”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并且具有启发性,教学工作者可以就地球自转的原因进行深刻讲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将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课程提问内容划分为难、适度、简单等几个层次,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提问,结合地球自转具体内容的讲解,促使班级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创新性探究,快速掌握地球四季的转换规律,逐步逐层地帮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步。
三、积极完善小组形式的网络学习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在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思维误区,以学生为集体的导向思维能够充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集中学习注意力,极易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普遍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在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部分偏差与误解,这就给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与掌握造成的极大影响。因此,该环节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以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形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理应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秉承小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以此帮助班级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以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们直观展现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就植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展课堂探究。学生借助“学龙智慧课堂”系统,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结构特征与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安排班级学生以5人为一个小组,围绕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通过“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在其中为学生分享本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视频,使不同学生小组在观看后分别对视频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再由教学工作者对不同学生小组的观点与意见进行评价与指导。通过这种优质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引导下,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在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程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优化网上备课与授课的形式
运用教学软件来进行备课的实践性工作,是我国当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形式备课,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加全面的对课程知识进行索引,充分结合课程知识建立完善化的课程标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客户端,对本堂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与重点知识体系进行预习,以此提高自身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学工作者借助网络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的应用优势,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视频引导与讲解,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收集,充分提升网络教学的效率与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科学教学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逐渐成为家长和教学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来开展网络教学,是我国当下创新性教学的发展新形势。通过运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教学工作者可以在网上进行备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只需要登录网络平台即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更好地实现远程、高效化、共享化的学习模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课件与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针对自身的不足与问题进行补充,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
例如,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一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应用优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客户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网络教学与评价。本堂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动物与植物来展开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植物的标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只能简单地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往往难以认识到生物的全面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课程知识内容有所疑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降低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在网络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录制关于植物标本与多种动物的微视频,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就将这些微视频上传到学生的共享网络当中,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对这些不同的动植物知识内容进行搜索,结合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讲解,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使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疑问进行表述,然后由学生与教学工作者共同进行评价,以此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五、充分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
在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信息反馈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在实践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答及教学测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理应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整体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在“能量”单元的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本单位当中“电磁铁”“电能”及“能量”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有趣味性的电磁铁游戏活动。根据课程知识案例与重点知识要素积极开展网络性质的游戏活动研究,促使班级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软件参与到电磁铁的游戏活动当中,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对问题内容进行搜索与验证,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与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
六、结束语
通过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可知,基于“学龙智慧课堂”的科学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我国教育机构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理应加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研究。教学工作者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网络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陶建鑫.浅析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学习习惯――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5(09).
[2]高霞,吕佩桢.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尝试和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08(09).
[3]姚文峰.多元智能理论对科学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
[4]王萍.科学课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09).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40―01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和加深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责任感等方面的理解和生成,对一线教师来讲,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加油站。
一、反思语文“预案”设计――前瞻研判
“预案”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是否把握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根据学生实际可以对原来的“预案”再调整。比如,重、难点是否能够突破,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得到提高,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等。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间控制和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再考虑调整,以便教案更合理,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语文教师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会更具启发和探究性,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便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反思课堂教学实施――监控操作
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实际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如,突破重点和难点时学生遇到障碍的技巧,争议激烈时的机智化解,学困生能否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的应对,继续讨论某一问题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时的尴尬等等。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适时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实际行动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和程序的恰当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内驱力是要教师诱发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反思教学策略运用――优化提升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注重情景渲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有字谜引入、游戏表演、故事激趣、图画震撼、配乐诵读、问题诱导、角色扮演、实物演示、视频链接等情境创造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
2. 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情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加强朗读的精心指导。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因为,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3. 开展小组合作,鼓励主动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课堂讨论、论点答辩、成绩评价等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和基准,在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中,都可进行有益的尝试。
4. 运用技术手段,增大教学容量。随着“班班通”的普及,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为语文课堂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和课件等媒介,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化,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
四、反思教学效果评价――审视分析
【关键词】品德课堂;生活气息;感悟体验;生命智慧; 态生成
新课程的实施引发了教育理念的又一次大碰撞、大洗礼,作为课改主战场的课堂教学也迎来了一场大讨论: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走向?怎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标精神的好课?叶澜教授说,有意义的课,扎实;有生成性的课,丰实;有效率的课,充实。吴家澍老师说,好课应该是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课,学生学习主动有效的课。各人的看法不同,好课的标准不一,所谓教无定法。笔者认为一堂好的品德课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品德课堂要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生踏进学校时,已不是一张所谓的“白纸”。他们都带着过去的生活经验、情趣、兴趣,教师要善于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与结合点;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到自然,回到生活,回到儿童快乐的天地中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习生活。一堂好课,要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回到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去,让课堂生活化。比如教学《心中的110》,学生学习后明白了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自护自救。我在此基础上适时补充我校学生被社会青年敲诈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么办?从而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品德课堂应是感悟、体验的活动过程。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从学生学习的状态提出:“一堂好课应上得让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是很多教师片面解读了孙老师的“情智教学”,于是在一阶段课堂上热热闹闹,认为凡是好课就必须要有热闹的场面竟成为一部分教师的共识。诚然,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 “动”起来,但“动”不仅仅就是场面热闹。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即通过和知识(文本)的对话、和老师同学的对话、和自身内心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我们品德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活动性,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但它更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内心的感悟和内化。“德育不能没有体验”, 要把外在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和习惯,必须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所以仅仅参加课堂活动还不行,必须强调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必须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前不久,笔者听了几节《平安回家》同教材异教法的课。教法一:课前学生大量收集平安方面的资料,请来了交警,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法二:教师以平安内容为线索,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辅之以多媒体的方式展开学习。前者因为学生活动和讨论时间多,显得热热闹闹,但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不足,觉得有些为活动而活动。后者虽没热闹的场面,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言的深度可以看出学生始终处于参与的状态,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因此好课不一定要“很热闹”,它的“新”绝不能追求形式的创新,而应该看学生是否积极思维,学习是否有效。一堂好课或许来自学生的思维与感悟,或许来自四两拨千斤般的引领,或许来自那润物细无声之后的豁然开朗……
品德课堂是充满智慧的生命历程。品德课堂教学就是生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方张松老师说到“智慧课堂”,说智慧比策略更有艺术,智慧比方法更丰富。智慧只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课堂中我们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流淌,让学生的个性激情飞扬,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而在新型的品德课堂中,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却总是在突破着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正是这类教育资源的适度而有序的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活动和赛课中,对于课堂中的意外生成,许多老师生怕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常常对这些“节外生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精彩”白白错过,最多的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现,只有真实的才可能是美丽的。“生成”是一种大智慧,而智慧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因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灵动的、智慧的、动态生成的,应该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新的课堂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一堂好课应成为师生智慧生成的生命旅程,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乐园;一堂好课应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苏教版编写组
[2]《道德体验论》——刘惊铎
[3]《儿童心理学手册》(美)戴蒙、勒纳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