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了新活力。但是网络经济受网络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对电子商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一是网络经济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成本;二是网络经济的风险隐患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如何规避其不利影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的概述
1.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是指经济参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易和行政管理的过程。网络经济在运行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系统,这样才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从而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2.网络经济的特点
第一,虚拟性。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主要是指商品交易和行政管理所采用的平台、活动空间的虚拟性。而通过网络经济进行交易的债券、期货等内容都是实质的,不是虚拟的。
第二,速度快。网络经济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这种网上信息获取与传统的人工获取相比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当前的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获取和产品交易的快速度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全球化。网络经济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使产品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也提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
1.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第一,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传统的贸易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人工贸易操作,这种贸易形式受区域、交通、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取得的效率和效果也是很低的。但是在网络经济下,国际贸易流程得到了优化,利用电子商务中的B2B、B2C就可以将企业和个人联系起来,简化了传统贸易形式中的商家、关税等环节,同时在线支付方式的出现,也节约了商品交易的时间和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
第二,丰富了经济贸易的形式。传统的经贸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市场开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网络经济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世界各国逐渐向着同一个利益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子商务等经济贸易形式的出现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支付、交谈,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营销等都是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形式。
第三,加剧了贸易全球化。传统的贸易地域色彩十分严重,也正是由于地域的限制,商品在交易之后的售后信息是很难反馈到商家去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就局限在了特定的区域内。但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交易模式也变的多样化,交易范围也打破了区域限制,跨国、跨洲贸易逐渐增多,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贸易交易市场。在网络经济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网络传媒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
第四,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贸易交流是一种经济现象,但也是一种服务过程,所以无论是哪种环境下的经贸往来都需要服务贸易的支持。网络经济时代下,贸易服务的特征、形式和空间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服务的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服务成本明显降低,对提升贸易往来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各国贸易都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网络采购、网络宣传、网络信息传递、网络营销等方式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成熟和健全发展。
2.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第一,我国物流发展滞后。物流是网络经济下a品交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电子商务中产品的交易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物流快递的形式将产品传递到客户手中去的,所以网络经济环境下经济贸易发展的效果与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国物流业处于初期的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物流体系,物流人才短缺,物流企业与贸易企业之间战略协作关系没有确立等多种因素都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流受到了阻碍,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消极影响。
第二,国际贸易风险度增加。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贸易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了商品的支付方式,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商品的供给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但这些经贸便利的实现都要依互联网技术,这就为互联网黑客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很多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支付漏洞,有些甚至进行不法交易,这些技术性的问题是很难从根本上规避的,增加了国际经贸的风险,近年来互联网犯罪现象的不断增多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对此加大技术防范,降低网络经济贸易的风险。
第三,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网络经济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虽然多以网络技术为主,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网络操作。但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培养的人才有限,而且电子商务的高素质要求导致人才缺口不断增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人才需求,这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消极影响。另外,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就业率持续在25%左右,学生就业率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了相违背的现象,这种人才供给的矛盾也制约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第四,我国在全球电力商务中的参与度低。在网络经济下,国际经贸全球化趋势明显,但现如今全球电子商务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我国在其中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很多信息都会倾向于发达国家,而我国电子商务的利益也有可能被他人窃取,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文章中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是长期存在的,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采取相关措施,规避网络经济的消极影响,最终实现网络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全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平.刍议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J].商,2016,(24):108.
[2]杨伟杰.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4):8.
[3]胡勇.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贸实践,2016,(05):44.
现今的国际贸易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学科专业确定的,属于应用经济学,在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它同其它9个二级学科同属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020206)中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但是,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人员、知识产权交换及国际间的经贸合作,这些比纯粹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更为重要的内容没有包括在内。在业务范围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与管理,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组织”。从当今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它注重了理论与政策,贸易的实务,没有指出国际经济合作这个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业务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指定的博士学位专业课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跨国公司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硕士学位专业课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这些指定,一是笼统,二是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经贸法规等类重要课程没有提及。在指出的主要相关学科中,仅列出了“金融学和世界经济学”。而与之关系极密切的国际经济法、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没有提及,比起其他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来相关学科很单纯。
在以上学科研究范围的指导思想下,很多学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设置的研究范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总体上以文字中规定的为主,领域较小,对我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战略有重大作用的对外投资(走出去)、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引进来)研究较少,偏重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当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点院校与研究机构未受影响,影响主要是对一般性大学,它们多局限于以上给出的范围。实际的对外经贸情况早已突破了上述设置的范围,研究外资、外经的文章充满了主要国际贸易学类杂志,但在权威的“指导简介”中没有。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在2006年国家社会学科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中,在应用经济学24个二级学科里,竟然没有了“国际贸易学”这个二级学科的名称,我们申报表只好填写成“应用经济其他学科”,作为全国最权威的管理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学科领域及其地位的,我们不得而知。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我国国家标准Gff1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划分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它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但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一些新的知识也归于原来的体系,这是任何学科都存在的发展规律。划分学科的目的,是为了专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以求学科有新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从国际贸易最初的知识体系来说,就是直接的出口和进口,后来有了国际投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Mundel,1957):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二者具有相互替代性;Bhagwati(1973):过多的引致投资可能带来贸易的“悲惨性(贫困化)增长”。Markuson(1983),Svensson(1984):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贸易和投资之间不合作,则出现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相互合作,则是互补关系,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还出现外贸对外资的促进发展(陈泽星等,2005);相当多的学者都承认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相互渗透发展的现实和趋势。(2)我国实践也证明,外资利用大大促进了对外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和人员的跨国流动,跨国投资,它的地位和利益的所得,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出口和进口,仅以外贸来衡量利益的大小已经不能反映一国得到的外贸实际利益,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是对外贸易自然的延伸或替代。
无论任何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总战略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家职能部门,也可看出国际贸易学应该研究哪些领域:最高有国务院的经贸委,国家商务部,以下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务厅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在以下是市县的相应部门。商务部的主要下属职能机构有近20个,但无论多少,职能业务总体可分为外经贸法规政策部门、进出口管理部门、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对外投资或对外经济合作部门四大类,当然新设立的商务部增加了管理国内市场和商贸一项大内容,倾向于内外贸一体化,这也是个新的研究点。省级商务厅或外经贸厅的主要职能机构有:没有设商务厅的省暂时不管内贸,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如同商务部:外经贸法规政策(原政策法规处,现为综合处)、对外贸易(有贸易发展处、贸易管理处、贸易促进、机电进出口处)、外商投资(外资处、投资促进处、开发区处)、对外经济合作(外经处、境外处)。对于无形贸易,如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的进出口,则属于其他政府部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学,它应该的研究范围是很宽泛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界的生产要素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载体是跨国企业和人员,因此,对跨国企业和人员及其文化的研究是越来越重要了。还有,国际竞争的加剧,多边贸易体制运转不好时,次多边即区域一体化组织,或几个国家的一体化组织,或双边一体化的发展都在涌现,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应放在一个日益关注的地位。
国际贸易学科研究面较小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校对纯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对策研究较少,成果鉴定重期刊发表及档次,轻政策对策性研究报告,使我们的理论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失去了研究成果应有的价值,也抑制了研究面的扩大。
此外,学生,甚至我们个别的同行,也把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内容理解为仅是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这种对学科和专业的片面或错误理解,导致的负面效应是严重的。首先,它使我们研究领域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开拓应有领域或新领域,使研究水平很难提高,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其次,由于这个专业的热度非凡,我们的学生和其他有关从业人员是社会上人数增长最快和总量居前茅的,但学生如果仅做外贸单证或坐办公室,跑海关和工商税务局,这种单一的就业面,现已人满为患,中专生、高职生、大专生、本科生,同抢一个饭碗,我们的本科生与他们竞争没有多少优势。这样片面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能简单地就理解为国际贸易专业,而是一个“大外经贸”专业。
二、国际贸易学科应拓宽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一)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对学科专业的改革结构调整提出了原则,如提出:学科专业调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新机制”我们应根据以此指导思想并结合外经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趋势,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
(二)学科研究总体要增加的内容
在对学科研究规律内容的界定中,应增加“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与交换”,以补充原来仅有的“商品和劳务交换”,体现当今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强调应用性、对策性,体现学科特点。在主要相关学科中,除原来列出的“金融学、世界经济”外,应增加“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等几个重要相关学科,体现与它的知识体系相关的重要学科。
(三)从整个再生产纳入全球的现实来考虑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
我们要从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国际化来看学科的研究领域。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它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利益的分配也不局限于哪一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国际化生产的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三大阶段来看:
G--W...P...W’---G’
传统的出口贸易是仅在W’--G’间,纯粹用的是本国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也叫一般贸易。
传统的进口贸易是G--W,从国外进口来直接消费。
加工贸易,外商用进口的原材料加工出口,则是G--W...P…W’---G’。
如果是在境外国外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并就地销售,则是W…P...W’--G’。
这几种方式,都是与贸易有关的,包括了直接出口(传统出口,或自己进料加工出口);直接进口(传统进口);间接出口(来料、来样加工出口,外商要扣除进料外汇);间接出口和进口(跨国企业利用母国的设备、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力加工生产后在东道国当地销售,或转销其他国家,或产品返销母国)。
以上表面上是进口与出口,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来加工生产再出口;对外投资进行生产在东道国销售或转销他国或返销母国。这就是现资、加工、生产、贸易的复杂关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直接进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外贸,这是第一层次的外贸,也是狭义的外贸;第二层次的外贸,是利用外资加工生产后的外贸和国内贸易;第三层次的外贸是到境外国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后的出口(产品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或返销母国的进口。从利益上讲,第三层次的外贸综合利益最大。所以,仅以简单的出口和进口来看国际贸易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看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与贸易直接有关的且利益更大。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最核心的内容,可概括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简言之,即外贸、外资、外经三大领域,我国管理外经贸的政府机构,主要是围绕这三大领域设置的。
(四)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
以下研究领域大都出现于外经贸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大学及研究机构来看,研究领域总体较小,有的研究虽然有,但不深入,有的没有开拓和创立,应拓展领域和方向。这里并非要每个学校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指全国应有如下研究: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从古典到当代,各种理论与学说,这是最基本的重点的研究领域,要开拓新方向;(2)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国际经贸惯例、贸易合同、争议与仲裁、物流、运输与保险、信用证等单证运用、商务谈判等,要深入研究,开创新的方向;(3)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规则,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议,原料生产与输出国组织规则,联合国经济贸易组织规则,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组与协议;(4)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研究: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区域和次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双边贸易关系,要深入或开创研究新方向;(5)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国际经济贸易法,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各国政策,要开创新研究点;(6)货物贸易研究:机电产品、纺织品与服装类、农林渔水产品贸易研究、原料与资源产品贸易研究,要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研究方向;(7)服务贸易研究:金融、电信、运输与保险、旅游、会展等研究,领域大,行业多,在不断扩展,地位日渐重要,是重点开拓研究的领域;(8)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走出去”战略与政策,投资方式、投资环境等,这是现在和未来都要大力进行并开拓的,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9)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引进来”战略,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环境、方式,开发区,跨国公司研究,与上面都属国际投资的内容,研究理论多,形式及内容更多,要深入研究,以外资促进外贸;(10)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国际承包市场,招标投标,竞争能力等,要深入研究,开创研究新方向,是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u)劳务输出与自然人流动研究:这是现在和未来要大力拓展研究的领域,是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点项目,可部分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是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上(7)、(10)、(11),是我国重点开拓的贸易增长新领域,必须加强研究;(1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策略与手段,开拓的新领域;(13)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贸易融资,国际货币体制及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与运作,要结合外经贸深入研究;(14)贸易方式研究:、经销、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采购、期货贸易及电子商务等,要大力开拓、开创研究;(15)国际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要重点开拓研究,为“走出去”服务;(16)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进行研究。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国际贸易学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看,它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没有包涵这些内容,与实际要求的内容差别太大。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贸易”这个学科名,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狭义的或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少数人,甚至包括了实际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我们在毕业论文封面上写学科与专业名称时,不只是学生写错,而且相当部分老师也是模糊的,其他专业的人,就更不用说是片面理解和错误理解了。这种误解,对学科研究与专业的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不如将学科名称与专业名称互相替换,学科名称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称定为“国际贸易”。但从“大贸易”或“大经贸”看,专业名和学科名都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好一些。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本文受到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CJYZD201203)的资助。
按照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质量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围绕上述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及其就业的方向。然而,如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明晰国际贸易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是什么?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应该是什么? 应该坚持怎样的基本原则才能构建有效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才能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推广和应用?等等。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无疑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明晰的问题。本文力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初步探讨,旨在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专家的思考,以便为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贡献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际贸易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传统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于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应由理论型向实践性转变,因而,合理确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第二,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当中来,并且能够将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带入"教学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学习。
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面临的可能困难与问题
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可能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各高校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等,使得目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二,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面临着挑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组织管理也跟不上,因而使得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三,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可能由于目前在实践教育条件等仍然跟不上的情况下,因此,针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考核,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比不上对于理论教育的要求。
三、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了构建有效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特色性原则。特色是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为此要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及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适用性原则。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本着适用性原则,充分体现国际贸易及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并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混合型教学原则。所谓混合型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以下几种可选模式。第一,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各种竞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开放式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从而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第二,将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和企业环境相结合。第三,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发展。根据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服务业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科研带动教师和学生参与,从而有效实现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屯裕,2006:《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城市学院学报》第1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第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要求,重点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等基本环节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A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结合当前社会形势,通过教学改革,重新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职场化情境,学生在职场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从课内实践到课程单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再到参与校内外企业外贸业务以及顶岗实习,学生从体验到贸易实战,系统训练专业操作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在“职场体验 贸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快了对专业的课程的模式转变进程,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情况
(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职业岗位认知、课堂内实践、校内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院园区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的条件组织授课,以进出口企业真实业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师生参与出口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客户的联系、出口和进口流程操作,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养成较好的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训交替,检验了学生所学的外贸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让他们零距离地接触了职业人的工作生活,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指明了方向,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的考核方面,引入企业业务项目操作评价,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大企业专家授课的密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行业发展和接触行业最新情况的机会。
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为了实现“职业化”培养目标的要求,营造“职场氛围”、实现“理实一体”、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在现有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加大了国际贸易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沙盘实训室等硬件建设;发挥本校托福考点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考点的便利优势,以及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宝达服饰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条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体验。先后与宝达服饰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以供学生实训、参观、假期实践和顶岗实习,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专业教师积极联系外贸企业,争取合作项目,互利共赢。学生参加职场化岗位项目学习训练的是潍坊汇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和潍坊三得利集团是集原料进口、出口与加工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企业的殷伟斌总经理和刘彦深总经理和校内指导老师依据企业实际工作业务岗位商定安排,安排学生根据目前所学的课程,对进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进行岗位操作,力争为企业创造效益。12级国贸专业93名学生参加专业职场化岗位项目学习训练时间为2012-2013学年第11周到16周。期间学生要进行完成业务操作实践。下学期,将会继续深入推进,全面开展扩大实训学生的数量,增加实训企业和实训时间。
(1)学生学习训练过程中接受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共同管理。
(2)学生学习训练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企业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尊重企业领导、师傅和职工;
(3)学生学习训练过程的要求与日常上课的要求相同,无故旷工、旷课,均视为不合格;
(4)学生请假需提出申请,报请指导老师批准;
2、在敦煌网积极开展国际电子商务。
学生在敦煌网的国际站点:完成注册,产品信息与国外商户进行交流。双方达成意向后,国外客户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通过网银支付货款,我们的学生通过国际快递将货物发送给国外客商。
3、成立和完善国际贸易专业社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是由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管理的,集学习、研究、实践、推广等于一体的专业学术性协会。立足基础、勇于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协会坚持以学院“一体两化“为指导思想,为同学们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坚实平台。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秉承“国际化智慧,国际化思维,国际化眼光”的理念,团结国际经济贸易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认识,提高国际贸易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水平,促进校园生活的丰富性。
(1)在学校的团体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管理协会的会员和活动;
(2)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范围内普及、宣传和推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按照校学生社团体联合会的有关规定,组织和举办或承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4)拟定有关协会内部管理等级制度和会员的服务与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5)负责组织和开展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工作,加强内部的学习资源共享;
(6)负责增强会员和国际贸易爱好者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了解,如组织企业参观,推荐优秀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4、申报院级国贸技能大赛,做好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拔准备工作。
通过校内的比赛为学校选拨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开始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的选手。通过比赛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显著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师资队伍在稳定中进一步提升了,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本专业团队由10名教师组成。师资团队中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团队成员中80%具备“双师”素质。本教学团队专兼结合,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及年龄结构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强,整体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赞誉,是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优势互补、高职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积极组织国贸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增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
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积极利用教学管理平台,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各门课程的案例、试卷、常见问题解答(论坛形式)、试题库、技能题库、动画库、图片库、网络课程库、视频库、课件库、校本教材库、职业标准库及其他相关资料。与学生良性互动,极大提升教学效果。继续完善教材的更新。
五、存在的问题及后期建设打算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将寻找更加优质的合作企业,为企业服务同时提高教师能力,为学生搭建更为直接的实训实践平台,提供更好实训场所,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风”建设,培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兴;高职院校项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年05期
[2] 蔡惠芳;曹茂庆;;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3] 曹宏;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彦伟;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