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剖宫产新生儿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0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81-01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者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抑制或无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以及窒息带来的后遗症,应及时地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和护理,现将我院46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有357例,有46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中38例属于轻度窒息,占82.6%;8例属于重度窒息,占17.4%。
1.2新生儿窒息分类。
1.2.1轻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较轻,表现为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微弱、不规律,肌肉张力尚可,听诊心脏跳动慢但有力。
1.2.2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较重,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其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呈苍白色,口唇青紫处于深度休克状态,心律不齐,全身肌肉呈瘫痪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该类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大多为胎儿窘迫、手术中麻醉用药过量等。
1.3抢救护理措施。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必须要争分夺秒,可由产科和儿科医师合作进行。目前我院46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复苏方案全部抢救成功。
1.3.1手术室环境的准备。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这样可以防止新生儿因为严寒加大新陈代谢,导致耗氧量增大,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延长复苏时间。辐射式保暖台温度在32~34℃,预热毛巾。
1.3.2预先备好药品及辅助医疗器械。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对于可能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要在手术前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工作准备。医护人员应准备好急救药品、吸痰器、供氧设备及保暖设备等急救器械,保证及时有效地抢救。
1.3.3正确应用ABCDE复苏技术。
(1)清理呼吸道。胎儿手术台上断脐后,接入台下放在辐射式保暖台上,迅速用预热过的干毛巾擦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保持新生儿脐部温度在36.5~37℃,以维持最低氧耗量。初步复苏处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摆好,使新生儿头略后仰,呈鼻吸气的位置,以利空气自由进入,再吸净口、咽、鼻粘液及羊水,有利于复苏儿的气道充分放开和自主呼吸,吸引时间不超过10s,动作轻柔,要注意避免刺激喉头造成喉头水肿。
(2)建立呼吸。在呼吸道清理的基础上可通过拍打或弹足底、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躯干诱发新生儿呼吸,如果出现正常呼吸,心率大于100次/min,肤色红润,则可以继续观察。触觉刺激之后,如果呼吸还是无法建立或者心率低于100次/分钟,则改用面罩正压通气,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钟,吸呼比1∶2,压力20~40cmH2O。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气管插管直接吸引,气管插管的频率、吸呼比及压力同面罩正压通气一样。待自主呼吸建立后,即可拔除气管导管,改为常压给氧[2]。
(3)建立有效循环。当心率小于60次/min或心率在60―80次/min不再增加,应该在继续正压通气的条件下,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在胸骨中下1/3处采用双拇指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左右,按压达到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心脏30秒后,当出现心率大于100次/分钟,新生儿能够自主呼吸,停止加压改用面罩给氧,并逐渐降低给氧浓度,待皮肤出现红润状态,立马停止供氧。
(4)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治疗,就是为了改善心脏功能、增加组织灌溉和恢复酸碱平衡。可注入10ml25%葡萄糖,内加0.1g维生素C。根据血气和PH值情况,需要时可注入5%碳酸氢钠,每次2―3ml/kg,以防止新生儿出现酸中毒。另外对于脑水肿的新生儿应该注意限制液量,可注射呋塞米(速尿)或甘露醇之类的脱水剂,对于呼吸功能、心脏功能不全或者循环衰竭的新生儿婴儿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5)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估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然后决定下一步操作。
2复苏后的护理干预
2.1维持正常体温。复苏后的新生儿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低体温;有些新生儿,尤其合并母亲羊膜炎者,出生后体温可偏高。过低或过高的体温对新生儿都不利,新生儿的体温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2加强监护。复苏后的新生儿往往伴有并发症,要密切注意新生儿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前囟门张力、肌张力、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肤颜色,警惕新生儿肺炎、气胸、低血压、低血糖、惊厥或呼吸暂停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护理。
2.3合理喂养。轻度窒息复苏后反应良好的新生儿,不影响正常哺乳,包好后即可喂养。早产儿和重度窒息儿的喂养时间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由医生决定开始哺乳的时间和乳量。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为佳。吸吮反射差的新生儿,教会产妇正确的挤乳方法,挤出乳汁由护理人员用滴管或小勺进行试喂,若新生儿出现腹胀、呕吐时暂禁喂养。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的预后起关键作用,抢救能否成功决定于医务人员的快速反应及娴熟的复苏技能[3]。因此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复苏前抢救准备工作,应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抢救。由于复苏后,窒息对各系统造成的损伤依然存在,因此还要加强对其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再次感染,提高患儿以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满英,王朝晖.剖宫产术新生儿窒息的复苏[J].临床研究,2012,10(34):594-595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新生儿1122例,窒息发生率约为3%左右,本组34例中,轻度窒息(1 min内Apgar评分4~7分)24例,重度窒息(1 min内Apgar评分0~3分)10例。
2 新生儿窒息原因
2.1 母体因素 应用麻醉药、低血容量、低血压、过度通气、通气不足、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盘功能障碍、高龄产妇、感染、免疫障碍、遗传缺陷等,可致胎盘血流障碍,胎儿宫内缺氧,如长时间未能纠正,会使胎儿呼吸中枢受损,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2 胎儿因素 各种药物对胎儿呼吸的抑制、多胎、脐带过长或过短、脐带打结脱垂、宫内发育不良、畸形、羊水异常等。
2.3 新生儿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误吸、各种疾病、畸形。
2.4 本组病例为剖宫产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胎儿的胸肺缺少了产道的挤压作用,致使在新生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潴留,增加了气道阻力,妨碍自主呼吸的建立,并且也增加了误吸的危险。
3 临床表现
3.1 胎儿宫内缺氧表现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增快;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减慢或不规则;羊水呈绿色、黄绿色或含有胎粪。
3.2 新生儿窒息表现运用Apgar评分法,针对新生儿心率、呼吸、喉反射、肌张力、皮肤颜色进行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
4 术前准备
对于每一次剖宫产即使预计正常,也要做好复苏准备:(1)每一例剖宫产都应有熟练掌握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2)准备全套复苏器械,并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3)远红外线辐射台,温度调至37~38 ℃,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4)复苏药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碳酸氢钠、甘露醇、纳洛酮、地塞米松等;(5)复苏要及时。另外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知道各自该做什么,而且要熟练去做,配合默契,平时要注重强化技能学习和训练。
5 抢救配合与护理
5.1 胎儿宫内缺氧时,应给孕妇吸氧,左侧卧位,遵医嘱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等,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如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应置孕妇于左侧头低位,必要时将胎儿移向母体左侧,动作要敏捷,安全。
5.2 在抬头娩出、胎肩未娩出子宫切口前手术者即用手挤净鼻咽部黏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在助手断脐的同时,用新生儿吸痰管吸出咽部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当确认呼吸道通畅而仍未啼哭时,可用手轻拍新生儿足底刺激啼哭以助肺扩张。若胎儿娩出后不能建立自主呼吸,仅有心跳,要立即进行抢救复苏,迅速用纱布擦干新生儿身上的羊水,放到辐射保温台上,摆好。
5.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抢救时,新生儿取仰卧位,可在其肩胛下垫一块敷料,将肩部抬高2.0~2.5 cm,颈轻度后伸[4]。
5.2.2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给予短暂刺激,如拍打足底或快速有力地拍打背部,挤压胸部,对原发性呼吸暂停通常1~2次能刺激呼吸。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抢救[4]。
5.2.3 简易气囊面罩人工呼吸 将面罩对准患儿口鼻部挤压气囊,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以患儿腹部微微隆起为准,20~30次/min,一般轻度窒息新生儿都可恢复。如仍无呼吸,且Apgar评分0~3分,应按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5]。
5.2.4 气管插管 重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缺氧严重,需立即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而插管时,有一位配合默契的助手显得非常重要。足月新生儿用1号喉镜片,早产儿用0号喉镜叶片。根据新生儿体重情况选择气管导管及插入深度。插管者站在新生儿头侧,使其颈部适当仰伸,一手拇指推开新生儿的下唇及下颌,另一手持喉镜插入声门,随后取出管芯,置入口塞,小心退出喉镜,保留插管,可用长胶布将口塞、导管一并固定于口旁。插完管后即吸出阻塞气管的分泌物,接上复苏囊开始人工呼吸,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方可停止[6-8]。
5.2.5 维持正常循环 如心率少于60次/min或心率60~80次/min且无上升趋势,甚或心跳停止,应立即经100%氧气进行有效人工通气15~30 s后给予胸外心脏按摩。双手拇指法或单手双指法按压两连线与胸骨交接下方即胸骨下1/3,按压压力要适当,一般使胸骨下陷深度为1.5~2 cm,频率为120次/min左右。胸外按压时最好三人参与抢救,一人位于新生儿头侧面罩给氧,另两人位于新生儿左右侧或足端进行胸外按压或给药。多数患儿能在短期内建立自主呼吸,然后给氧吸入。
5.2.6 药物治疗 如新生儿呼吸有药物抑制情况,应遵医嘱使用纳洛酮。无药物抑制时评价心率,如心率低于60次/min,应按压心脏,无好转,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必要时每5 min重复一次,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停止给药。
5.2.7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也会突发呼吸抑制,复苏成功后有时还会反复,因此巡回护士有必要严密观察新生儿。(1)意识状态、呕吐物及面色;(2)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吸气三凹征,呼气性;(3)心率;(4)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
5.2.8 其他对症处理如保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纠正酸中毒、扩容、早期干预。在实施抢救过程中要求做到药物、剂量、用法、时间准确无误。
6 体会
复苏步骤按ABCDE进行,A:尽量吸尽呼吸道黏液;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 疗;E:评价。新生儿评分以呼吸为基础,皮肤颜色最灵敏,心率是最终消失的指标[9]。临床恶化顺序为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复苏有效顺序为心率、反射、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
本组中1例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10 min后突发呼吸抑制,经及时发现复苏成功;1例脊柱术后孕妇全麻剖宫产一新生儿轻度窒息,经复苏成功;1例胎儿胎心监测晚期减速、胎心率80~120次/min经急诊剖宫产,产下一重度窒息儿,经复苏成功;1例胎儿宫内窒息、胎心率80次/min急诊剖宫产,新生儿未能复苏成功。1例前置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率90次/min急诊剖宫产,新生儿未能复苏成功。
本人认为新生儿窒息复苏ABC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新生儿娩出时Apgar评分4~7分者应立即刺激自主呼吸配合简易气囊面罩人工呼吸复苏;阿氏评分0~3分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后加气囊正压通气,经上述措施如患儿尚未建立呼吸,心率仍低于60~80次/min,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同时给予药物辅助复苏[10]。如1:1000肾上腺素、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有酸中毒表现者,给予5%碳酸氢钠2 ml/kg脐静脉缓慢注射;如果因使用麻醉剂而新生儿呼吸抑制明显者,可用纳洛酮,剂量为0.1 mg/kg,静注、肌注或气管导管内给药。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对新生儿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11]。同时要求做到及时、快捷、有效、分秒必争,5 min及以后评分是反映复苏效果,与预后关系密切,要尽可能在5 min内改善Apgar评分,进而降低窒息婴儿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0-405.
[2]李小毛.新生儿复苏新概念[J].新医学,1997,28(4):217.
[3]陈翠华,张军,王英.气囊面罩复苏器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5):276.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3.
[5]何玉琴.新生儿窒息6例复苏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0):119.
[6]王志瑶.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9.
[7]李雪梅.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91.
[8]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4.
[9]郭朝利,徐湘,魏春红.细节管理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推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5):6576-6577.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340例产妇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6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4±2.4)岁,其中有6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93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5±2.3)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4±1.2)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1±1.3)周。观察组有18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5±2.6)岁,其中有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6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8±2.6)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3±1.5)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3±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 产后行为调适Rubin; 剖宫产; 自然分娩方式
如何使产妇在产后尽快接纳新生儿,承担起家庭角色的功能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重点之一。为完成这一项工作,产科护士除了产妇产后生理功能恢复过程,还需识别她们的产后行为调适过程。根据产妇产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将产后母亲调适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接受期、执行期、释放期。由于Rubin分期产生于60年代早期,随社会变迁及产科护理工作的发展,以后测试的产妇行为调适过程均较Rubin分期缩短。目前国内尚无产妇产后适应分期的报道,而国外已将产妇产后行为调适作为产妇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研究项目。为此,笔者对产妇产后适应分期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5月本院分娩产妇360例,其中剖宫产186例,经阴道分娩174例,产妇均为初产妇,平均年龄28岁,产后无并发症,可供正常哺乳。新生儿胎龄37~42周,体质量>2500 g,阿氏评分均为10分。
1.2 方法
1.2.1 产后母亲行为调查内容及分期标准 设计产后母亲行为调查表,包括多项问答,内容均与产后母亲调适行为相关。根据Rubin分期定义确定各期标准如下。
接受期:依赖行为时期,注重自我,对照顾新生儿不感兴趣,沉思于分娩经验过程,口述对睡眠及食物的需求,日常生活,及行为表现为被动,依赖护士的帮助。
执行期:介于依赖与独立行为之间,母亲恢复活动期,注意力从自我扩大到新生儿,在护士的帮助下,指导下可进行独立的自我照顾活动,经常口述身体机能与自我及新生儿之间的关系,开始接收学习自我和新生儿护理,但有时缺乏信心。
释放期:产妇承担母亲新角色的时期,照顾自我及新生儿独立性增强,掌握了母乳喂养方法,新生儿护理技巧。以新生儿为纽带与社会支持系统有效沟通,重新调整家庭关系。
1.2.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发放调查表,进行有效问卷,按各期标准对调查表进行分析,确定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将186例剖宫产产妇与174例经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进行显著性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剖宫产产妇进入执行期情况(表1) 剖宫产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最快者16.1 h,最长者55.2 h,平均30.4 h,186例剖宫产中44%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在平均时间30.4 h。2.2 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情况(表2)经阴道自然分娩组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最快者仅需3 h,最慢者23.9 h,平均12,2 h,其中大多数产妇(61%)在分娩后12 h内进入执行期。
2.3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比较表(3) 比较186例剖宫产与17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结果表明:两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进入执行期有重要影响。
3 讨论
无论与较早的Rubin分期还是与稍近的国外分期比较,所测试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均明显提前,该结果与以下因素有关。
3.1 母婴同室 产后无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均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母婴同室24 h有专门护士指导宣教早吸允,早开奶。监督每位产妇学习哺乳的方法,将母乳喂养的好处宣传到位。产妇不仅在护士的指导下正确了信心,而且很快学习并掌握了自我照顾及新生儿护理的技巧。严格的母婴同室使产妇有机会早接触,多接触新生儿。早期母婴互动既可促进母亲生殖内分泌生理功能的恢复,又可加快心理调适,使其尽早进入母亲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