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收益与利润发生一定的偏差,而这个偏差就是商业银行风险,可以说这种风险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各项指标变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利率、流动性、操作、法律、声誉风险、汇率等等。其中又以信用与利率为主,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对贷款人偿还能力做出判断和评估。市场风险在商业银行中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险,这是由于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在银行利率方面,利率变动状况对银行运营造成不利影响时会形成利率风险;转移风险,这是国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风险涉及到的变动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政府、经济市场等等。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重要。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市场、操作以及信用上,银行除了要在其管理理论上多加注意,还要对其实践进行全面设计,要充分体现管理对象的全向性,银行不应该只注重管理一个方向的风险,因为市场在不断变化,风险管理也要随时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近几年来,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逐渐兴起,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中国商业银行势必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后,做好风险管理早已成为现今金融监管机构所看重的首要要求。伴随着金融信息的快速传递,如何做好金融业的监督管理早已成为当今金融监督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通过银行监管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早已日益严重,仅仅是依靠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其效果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以此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管理流程,这也是金融监管部门的对商业银行的根本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建议
(一)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在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时,应该根据各个银行的实际情况,在各个分行中将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先分解,分解到符合各个分行的实际情况之中后,在统一整合,将所有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统一整合到一起达到所有银行都能接受的一个风险管理程度,进而使所能接受的风险管理体系贯彻与落实到商业银行的每一个营销管理目标设定之中,切实做到风险能够随时被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二)制定松弛有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稳定、良好运作,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然而,目前有许多商业银行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虽然对金融风险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同时也制约了商业银行经济业务的发展,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时,商业银行必须要站在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制定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使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做到松弛有度,成为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内部助力。
(三)创新与改进商业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业务操作流程,完善业务操作体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鉴其他先进管理经验,遵循现代银行管理制度和原则。另外,银行内部还应该遵循分权的原则,将总部的权利分散到各个部门,这样各个部门就有权将隶属于该部门的操作流程和风险进行集中管理,避免了总不在管理风险时存在的漏洞,同时还应采取先进的风险价值法来识别和量化,各个部门同步管理,更容易降低风险,防范风险,有利于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避免风险,从而完成商业银行规定的业绩目标。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切实贯彻与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在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时,也应该为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相应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比如说商业银行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应该着眼于长期的风险管理效果,而必须使用短期的激励办法,以此避免过度承担风险的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在设置考核机制时,应该将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及业务配需等多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完成,进而从多个角度为建立一个科学高效、自动运作的风险控制机制做有益的铺垫。
(五)完善风险预警与后期评价机制。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要进行自我完善,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预警,还要同其他银行部门加强合作和沟通,顺利完成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后期评价。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要及时找出偏差,以此来对比调整策略,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一、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上的主要成就
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 “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 金融机构对利润的最大追求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金融创新与此类似,但是却也具又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组织体系上的创新。由原来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形成了现在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这一体系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2、金融调控手段的创新。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逐渐形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一整套调控手段。调控效果明显。
3、金融制度的创新。包括:1)货币制度创新:比如各式各样的信用卡、网上银行等已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 2)融资制度创新。日益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使得筹资者和投资者在融资过程中更为自由、方便,使融资制度的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金融创新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金融的创新跟不上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创新层次比较低。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速度过慢,融资体制跟经济体制不能够相互适应,致使金融创新只能够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另外,原有的规章制度也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银行业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新的商业种类也缺乏精深的研究,制度的创新又相对滞后,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真空地带。试想西方的金融创新与监管。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推出的“Q项条例”,就此花旗银行的实施的金融创新曾被认为是金融违规,并与美联储对簿公堂,甚至都惊动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花旗银行的行为还是得到了肯定,其它银行也都来相继效仿,后来美联储不得不对“Q项条例”作了修改。日后这一创新业务对美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由此可见,创新与监管如果能被正确利用,使其相互促进,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央行与商业银行都将会获利。然而我国现在正缺乏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金融创新违背了市场规律。主要表现在:国有股的减持、国有银行上市等。就国有银行上市来说,虽然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国有哪些商业银行在未进行彻底改制就匆忙上市,那么就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银行与股市的风险通道再被过早的打开,那么市场就会出现风险迅速扩大化的现象,于是就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防范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在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这种利弊关系是很明显的。
三、金融创新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的关系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好的展现了金融创新所具有的“双面性”作用。近几年来,金融创新在一段时间之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前两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却显示出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首先,创新产品自身的多样性很可能掩盖产品本身所隐藏着的巨大风险,致使风险有所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的产品有转移风险的作用,在转移了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由于金融创新的机构自身承担的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所以就容易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最惨重的是那些独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规模又较小的银行,它们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也没有多样化的业务,去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持续增多所带来的损失。而那些从事综合性的业务的金融组织和业务较为单一的机构相比,其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表现出了金融监管协调的重要性。美国监管当局并没能及时的意识到衍生证券所隐藏着的的巨大风险,更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扩大化。这次危机爆发后,其监管体系也发生了新的调整。
然而,他的另一面却表现出了危机其实也是一种契机。新的金融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将会逐步形成这样一新的格局:更加安全的经营策略,新的混业经营格局,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难看出金融创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追其根源,这次金融危机在于过度的运用了金融创新的手段,过度的包装质量不好的资产,将原本不值钱或者存在风险的资产,通过分割包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产品,并以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出售。所以要想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就得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并加强监管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的调整。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金融机构来说,仍然要加强金融创新,开展中间业务。同时,更要不断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让创新与风险防范能力相适应。另外面对海外金融市场,中资银行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理性出海。
同时还要注意,监管体系也得慢慢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逐步建立起适合未来金融业创新的监管体系。另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缺失也是美国金融风暴的催化剂。在没有政府的监管下的OTC衍生品市场,风险不断累积,交易等各方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系数,交易对手之间的相互不了解,没有中间结算机构为他们进行结算,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四、我国金融创新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其对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1、监管风险
我国目前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金融的发展史表明,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正是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博弈,才推动金融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客观存在的条件下,认清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适度的实施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对于实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还要做到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应当同步进行,并且政府的威权和作为在现代金融监管中不可一日缺位。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最难规避的金融风险之一,是始终困扰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信用风险也就是衍生品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金融风险。金融衍生品的最大特征是依托一种投资机制来规避投资的风险,同时又具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炒作的功能。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转轨时期,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不佳,不良资产数额巨大、风险控制能力欠缺,因此,将国际上的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应用到我国金融机构的实践中,对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具有着重要意义。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对于我国并不是很强的的信用风险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让银行更灵活地控制收益与风险,有效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增加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因此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新兴业务受到各大银行的广泛关注。 良好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使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双赢,一方面有助于银行体系稳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丰富活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最近几年信用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的势头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出现的频率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信用衍生工具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3、加强国际间的协作
当今是一个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抵御本国金融风险,防止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的蔓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国际化的深化而发展起来的。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代表了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它的研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既然存在着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就必然存在着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需求,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的金融监管,不仅需要在国内加强金融监管,更需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惟嶷.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刘晶晶.信用衍生工具及市场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胡珀,孙建华.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控制
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银监会在操作风险的界定上引入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观点:由于内部程序不健全、员工人为原因、信息技术系统或外部事件等因素导致银行产生损失的风险称之为操作风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于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改革之上于2007年成立,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中较年轻成员,成立近十年时间,正值互联网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之时,邮政储蓄银行仅电子金融服务就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方式,随着银行业务范围拓宽,原有的制度、操作流程相对更新较慢,致使银行业近来频发一些新的操作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重视业务发展,轻视风险管理的短视局面,邮政储蓄银行也不例外,在操作风险管理中也偶有限制业务躲避风险的极端管理模式,在对待风险的上采取重处罚轻预防的态度等等。如何做好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加强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损失最小化,对于邮政储蓄银行自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引发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1.传统管理模式产生的操作风险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是将操作风险管理分散于不同的部门中,缺少相对统一集中的风险管理机构,分散管理运行的弊端是会使管理局面出现相互推诿也可能出现管理盲区。此外,在原有的内控体系下,还存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少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实施不到位等现象。
2.电子信息化引发的操作风险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出,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信息化平台及操作系统更新速度不及时,在系统和操作流程上出现滞后性,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源排查不测底,对操作风险的预见性差。原有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在电子信息化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对操作风险的管控技术也存在手段落后、更新差等现实问题。
3.员工个人不良行为引发的操作风险
任何工作无论怎么电子化都需要人去操作,任何规范健全的制度都需要人去执行,银行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操作失误或者个人信念缺失,给银行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在管理上有情绪管理和面子问题,使得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尚存在对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性损失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及组织自律性差等工作状态。
三、强化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业务内容、工作流程不断变化,为了与之适应先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一种内生行为,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对工作流程的正确评价和有效监督,监督方式上采取灵活参与、定期和随机性的方式,同时在评价和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源,根据具体业务认真分析,合理解决。首先要成立相对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管理上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时注意做好与银行法律、技术、安保、人资等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其次根据具体业务性质、操作内容和风险类别修正各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减少人为操作性失误引发的风险,制订应对各类操作风险的详细应急预案。在涉及操作风险环节的岗位,明确定位及职责,细化操作流程,做好制约机制,分阶段、按步骤调整,加强操作风险的行为排查工作,循序渐进的将潜在的风险点含括在制度中,将制度层层落实,逐步形成从单一独立的制度到系统的体系过渡。
2.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
操作风险同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等其它风险相比没有任何收益,而对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则可以与业务发展一样带来更多不可预见的利益,所以应将对风险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从定性管理量化到资本管理, 技术手段上要从手工管理向电子化方向发展转变。加大对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投资力度,充分将电子化应用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在对客户信息管理、信贷资金管理、内部行政管理上上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开发适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业务性质的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建立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不断学习国内外其它同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吸取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缺陷。
3.加强风险认识,强化员工队伍素质建设
银行业的员工知识结构较高,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特点,在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员工,同时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种可能引发操作风险的行为和岗位进行风险应对演练,对员工个人操作行为及信念缺失产生的操作风险损失及危害进行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素质教育,将主观违规、内外部欺诈等类型的操作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
四、结束语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操作风险管理观念,梳理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加强人员队伍管理,在对操作风险管理上加大防范力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将操作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金
关键词:RAROC;经济资本;资本金配置;业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83-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如何在这个充满风险、不确定的市场中竞争取胜,用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风险收益,正确地评价自身的经营业绩,成为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1)法最初由银行家信托(Banker Trust)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起始时是用于交易组合中的,此后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为许多大银行所接纳采用。
RAROC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又称经济资本回报率是经风险调整后的净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比率,它在评价银行盈利能力时充分考虑到风险成本,其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
式中,所谓“经风险调整的收益”,就是利用预期损失来对分子的收益加以调整。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分母中的“资本”取为“风险资本(risk capita1)”或者“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1)”, “风险资本或者经济资本”是银行根据内部模型度量的风险大小来确定的所需资本,此时的资本要求能反映银行所承受的真实风险的大小,具有风险敏感性(这也导致了RAROC技术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在某些情况下它导致了对风险规避的过度激励,RAROC∞,即激励持有无风险资产),因此在RAROC模型中大都使用了这一资本概念。其中,收入包括银行利差收入和业务收费等非利息收入;经营成本是指银行的各种经营管理费用支出;风险成本是指一般情况下银行业务所承担的风险可能带来的预计损失;经济资本是指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超出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因此,RAROC全面考虑了风险和资本成本两大重要经营业绩影响因素,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同时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作出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利用RAROC模型来分配银行资本金就是将一项业务的RAROC值与反映银行资本成本的“基准收益率”(hurdle rate)相比较,如果:RAROC>基准收益率,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业务能够为银行创造价值,因此稀缺的银行资本应该配置到该项业务之上。
RAROC的操作过程中要估计出在最坏的状况下资产的价值,然后使设置的缓冲这种恶劣情况冲击的资本等于潜在的损失。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四个基本步骤:
(1)对活动与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其所含的风险类型。例如,是否含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股东权益风险、商品风险、信用风险、运作风险……
(2)将每种类型的风险用一个市场替代指标进行量化。
(3)利用该市场替代指标在过去三年中的历史变动情况,根据公式计算出一个市场风险系数。
(4)计算出每种风险类型所需要的资本数量,方法是利用这个风险系数乘以头寸的大小。
RAROC业绩评价模式是对传统银行业绩评价模式的改进,这种方法将风险带来的未预期损失转化为当期的成本,直接对当期的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以此进行资本配置和资产定价。该方法将银行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考核银行的经营业绩,或者根据银行的预期风险收益决定资产的价格,缩小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目标差异,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对探索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RAROC的理论基础及其数学模型
按照巴塞尔协议,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根据银行资本金配置的含义,我们可以依据组合优化理论对RAROC构建以下的理论模型。
这样我们就可以具体地量化每一项业务的RAROC值,通过风险调整从而进行绩效管理。那么,银行对各业务单元进行资本配置是否达到有效,则可以通过不同业务单元的RAROC的波动进行测度。对某一银行而言,其各业务单元的RAROC的波动越大,则意味着银行没有及时地调整高风险收益业务(部门)和低风险收益业务(部门)之间的资本配置,资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
二、RAROC技术在银行资本金配置中优缺点分析
与传统的资本收益率指标不同,RAROC指标的分母采用的是经济资本,分子中扣除了预期损失,该指标既考查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RAROC指标剔除了不同风险的差异,提供了一种对不同业务部门、分行之间的风险和收益情况进行比较的共同语言。银行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都可以计算自己的RAROC指标,并且相互间可以直接比较。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因其承担的风险种类不同,预期损失的大小也不同,在计算利润率时予以扣除,可以真实地反映银行的利润水平,也使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利润水平更有可比性。在以RAROC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下,银行能够统一调配资源,尤其是资本这种抵御风险损失的稀缺资源,使其在不同的风险之间,在不同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之间,根据风险状况实现最佳配置;银行的最高决策层能够从总体上把握银行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时能够统筹兼顾到各类风险,银行由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到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RAROC指标为纽带,使各种风险的管理联系起来,在银行总体范围内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
RAROC定价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依赖于银行业务的历史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对未来的预测准确度则值得探讨为扬长避短,在使用该定价法时,应适当加入对当前及今后客户情况的科学预期,充分参考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自身微观情况的变化。使贷款的价格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具有前瞻性,充分反映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其次,采用该方法进行业绩评价的是某一区间的绩效,考核区间的长短对评价结果也会产生影响。还有正如前面提到的它在某种情况下激励持有无风险资产。
三、我国商业银行采用RAROC进行绩评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尽管采用RAROC为基础的考核有其合理的内涵,但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小问题。商业银行要建立RAROC系统必须首先建立以下几个基础系统:基于客户的收益衡量会计系统、业务费用标准化系统、基于违约概率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产品违约风险敞口模型、担保分类模型、担保抵补率模型、资产组合相关性模型等等。参照这些因素,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RAROC模型应对以下问题加以努力改进:
1.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必须理解RAROC基础上进行有效资源分配的理念,深刻领会RAROC的原则和技术,从根本上推动该方法在银行资本金配置中的应用与发展。
2.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较差,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客户信用能力评价,为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机制和国家信用管理体制。
3.现有的信用评级模型以客户特征数据为基础,必须重新构建以预测客户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评级模型。
4.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RAROC就是在以这些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反映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变动趋势。商业银行有必要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以提高未来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前台和后台输入正确数据。
5.商业银行应正视目前自身资本实力弱、资产不良率高以及我国信用环境还不完善的现实。不应对自身债务等预期过高,而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当前过热的经济形势,流动性过剩、固定投资严重、股市房市泡沫、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不断上涨从而缩小企业的获利空间等问题,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银行资本金配置更应慎重,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在对银行效率测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银行的特殊性,充分包含资本在各类业务上的风险、收益等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银行资本配置整体效率的客观认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认识和规范信贷市场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与贷款规范,建立金融预警和监控系统,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到准确把握市场方向。
2.提高银行资本计量技术,开发以各种风险为基础的资本计量模型。准确地计量资本是资本配置实现优化的前提。目前,国际银行业已开发了诸多先进的资本计量模型: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Credit Metrics模型、CFV模型、Credit Risk+模型等;针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IMA模型和I.DA模型;针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VaR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完全是以市场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银行为背景。由此,在对这些模型进行应用时,还需根据我国经济微观基础的特殊性,对上述模型进行必要修正。
3.加强对银行不同资产的相关性测度和分析,充分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和金融优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来管理银行资产,降低银行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从而节约经济资本的耗用。
再次,加快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全行系统实现资本配置的工程化。要实现银行资本优化配置,首先必须要有各类资产的风险数据、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实际中,这些数据的数量巨大,并且分散于各个部门,只可能通过信息系统来加以收集、管理和分析。
4.构建基于风险收益的绩效考核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普遍采用根据规模论业绩好坏的绩效考核方法,普遍采用业务数量、股本收益率?穴ROE?雪和资产收益率?穴R0A?雪指标衡量绩效水平。这容易导致各业务单元或事业部盲目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和高风险资产剧增。
5.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鼓励金融创新,开辟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银行资本金配置。
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状况下,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所接受,追求银行价值最大化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在目前情况下,推广实施基于RAROC的业绩考核模式存在很大的可行性。随着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理念认识的加深,研究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采取基于RAROC的业绩评价体系,必将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James,C.,RAROC Based Capital Budge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Bank Capital Allocation[R]Working Paper,Wharton school,1996.
[2] Zaik E.,Walter,J.,Kelling, J.G.,RAROC at Bank of America;From Theory to Practice[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Summer,1996,9,2,pp.83~93.
[3] Jeffrey.Wurgler,2000.“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8,187― 214.
[4] 盛军.科学的贷款定价方法――RAROC定价法[J].上海金融,2000,(7):48-49.
[5] 蒋益南.构建高效管理机制有效控制银行风险[J].山东经济,2O05,(7):99-101.
[6]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中国银行业改革研究[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5:137-156.
[7] 郑鸣.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RAROC的波动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7,(2):42-47.
关键词:金融 会计案件 防范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如何使金融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会计案件成为当今金融业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笔者下面将针对这些不足,对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和对策进行具体阐述。
一、金融会计案件的产生原因
(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落后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已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进行相互支撑、制约和衔接,另外受一些财务制度的影响,导致金融会计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相应的控制作用,从而易引发金融会计案件。
以商业银行为例,其部分费用支出没有体现稳健经营原则,具体表现在:
1.应付利息计提方式及适用利率不明确。
2.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长、核销难,利润虚增,要交纳营业税。
3.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率是1%,坏账准备金率3‰。可见,该比例偏低,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加之过分严格的核销条件,影响了呆账的及时核销,从而增加一定的潜在风险,为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二)金融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会计制度职能的发挥,不仅需要先进的会计制度,也需要完善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一种自律机制,如果金融企业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内控机制,就会引发金融企业的诸多问题,增加风险,从而不利于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
另外,金融企业内业务人员众多,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影响着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而且,如果业务人员不熟悉相关的会计制度,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约束机制不健全,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二、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和对策
(一)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
金融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是货币资金的运作,其资金密集且充裕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企业的风险性。因此,金融企业应将风险管理做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核心,建立客观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制度,合理建立风险资产与资本的良性配置关系,控制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内部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架具体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会计制度的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1.改革应付利息相关政策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应付利息计提核算方法,使商业银行能对定期存款按合同利率逐笔计提应付利息;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不再计提应付利息,改为由利息支出科目直接列支。
2.调整商业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相关政策
呆坏账准备金计提应采用按照贷款风险程度计提呆、坏账准备金;提高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金融风险资产不仅是呆账或坏账,还存在被确认的其它不良资产,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可考虑结合贷款五级分类办法来计提特殊准备金;进一步扩大计提范围,计提呆坏账准备金的范围还应包括同样存在风险的透支、同业拆借、融资租赁和存放同业款项等;对银行实际的呆账核销额,允许银行税前扣除,不作纳税调整;逐渐放宽对呆账确认的条件限制和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对呆账核销的手续。
3.增加表外业务相关政策
随着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金融业务进行了许多创新,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表外业务逐渐增加。由于表外业务本身的一些特点,如自由性强、风险隐蔽,在会计处理中不计人资产负债表,而在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反映。
由此可见,表外业务的增加不容忽视,其隐蔽的风险也应引起金融企业的关注。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增设“表外业务情况表”,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样可以把具体的表外业务情况呈现出来,从而使表外业务中隐蔽的风险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便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案件的关键,也是相关对策中重点。
1.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如分级负责制度,使得财会人员责任分工明确,从而增强其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同时,金融企业应合理分配员工,既要使整个管理体制不要过分冗杂,易于导致信息失真,又要使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责任划分清晰,不给作案人员留有任何可乘之机。
2.金融企业各部门之间应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3.加强对于金融企业各级领导的监督及其权利约束。作为领导,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应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另外,相关领导应提高对金融会计案件的重视程度,有效地加强内控,更好地防范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
4.为有效打击相关业务人员的侥幸心理,金融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违纪事件进行惩处,并适当加大处罚的力度。
5.内控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在我约束。因此,从事金融企业相关会计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以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金融企业还应定期地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1] 邢立新,林本华.如何做好基层央行会计资金案件防范工作[J].吉林金融研究,2009(07)
[2] 曹广才.现代化支付体系下会计核算工作案件防范探析[J].西安金融,2006(12)
[3] 王春林.重在防范——对农行东台市支行加强会计出纳管理防范金融案件的调查[J].现代金融,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