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植被特点;景观设计原则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1城郊型森林公园植被特点

1.1森林资源优势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1.2森林资源劣势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2森林景观规划原则

2.1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2.2生态优先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突出特色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2.4分期规划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3实例项目研究

3.1项目概况与基地植被现状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规划区内

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40%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裸露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3.2森林植被恢复及景观营造方法

3.2.1宏观规划。宏观尺度规划首先注重园区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它作为城市背景的功能等,其次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做到先绿后景,分步实施。规划中利用gis技术分类提取出植被分布现状、道路便捷程度、水域保护、视线因子、坡向及坡度6个单因子分析图,然后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角度对6个因子进行叠合分析,同时以隔离带的气候(风向、光照、地灾、土壤)为基础,利用gis多因子叠加分析技术得到4个分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森林景观营造方法。

一是重点景观林区。将坡度、植被现状、道路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满足坡度小于25%、现状为农田、荒地及交通便捷的区域。该区植被状况较差、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景观视线通畅,规划为公园的景观区,植物景观主要是结合功能、景观风格来布置。二是林地保护及改造区。在gis中将园区森林植被郁闭度高、景观效果好的林地提取出来作为林地保护区。将园区植被现状、坡度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小于25%、现状为荒地及景观效果较差的林地作为林地改造区。对基地中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区域采取保护措施;荒地进行补植套栽,营造常绿针阔复层混交林,创建多层次、多季相、多美学效果的森林景观;景观效果差的林地可以先对过于郁闭、老化、杂乱的林分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地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再对林下已有的幼苗、杂灌木等有选择地作保护性抚育管护。三是森林水土保持区。将坡度、植被现状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大于25%的荒坡地带,作为水土保持区。这些区域坡度较大、荒地较多,不适宜进行建设活动,因此把这些区域规划为水土保持区,主要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优化森林植物资源科学配置,恢复和丰富地带性植被类型。四是森林水源涵养区。将gis缓冲区分析出的水体重点保护区域提取出来作为水源涵养区。该区域利用森林公园内现有的池塘、水库、汇水区等低洼处,选用耐水湿的乔、灌木及水生植物,营造林缘湿地植物景观,对水体进行保护。

3.2.2中观规划。中观规划是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以生态优先为准则,根据公园的性质、功能、立地条件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划分,利用划分的结果,因地制宜对各个区的森林景观进行打造。本次规划中的分区结果不仅仅是以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一般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模式是按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功能模式应该是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使用、美观三大功能合一的模式[3]。这种功能模式要求其空间格局不能仅以不同的使用者和使用功能来划分,而应统一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本目标。因此,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规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以保护、优化、恢复现有的森林景观为主,对适宜的区域进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证用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发挥出最佳效益,又可以快速实现森林公园的雏形,为以后的生态恢复打好基础[4-6]。此次规划为满足森林公园生态、科普、游憩的功能,结合基地现状,将隔离带规划为3个主要片区,即森林游赏区、森林体验区、森林培育区。

森林游赏区是全园核心区域,它分为5个小的景区。规划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展示各种与人相关的植物为主,如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植物、与文明相关的文化性植物及与气候相关的地带性植物等,进行植物展示与科普宣传。森林体验区主要发挥水源涵养的功能,游人活动较少。该区植物覆盖度较高,在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同时通过补植,对原有植被进行修复和改造。森林培育区地势陡峭,是连接交通要道及居住片区与公园的重要区域,为森林公园提供森林景观资源的同时促进片区生态系统稳定,承担城市的防护及卫生隔离功能。该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

3.2.3微观设计。微观设计则是把植物景观的规划落实到每个小的景区及景点。本项目主要涉及森林游赏区的5个小景区,根据每个区的功能和主题不同,进行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以打造照母山孝文化主题为特色的孝源林为例说明。该区以寻觅孝文化之源为主题,以使游人了解孝文化内涵为目的,以集中展示与孝文化相关的植物为特色,并结合主题建筑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让人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了解孝文化的历史文脉。其中的孝文化植物园是以集中栽植蕴含孝文化内涵的植物为主的生态展示景区。园中主要打造“椿萱并茂”(古时以椿树象征父亲,萱草象征母亲),“槐荫留情”(以槐树为主要植物,配以其他植物种类,营造一个关于孝与爱的植物空间),“竹影婆娑”(竹类中有许多种类与中华孝文化有一定渊源,借竹之名

传播孝文化)等景点;再结合基地上的水池,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4参考文献

[1] 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3] 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吴秀英,刘海燕.大连湾森林公园生态恢复性规划[j].现代园林,2009(6):11-14.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森林公园的概况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度假休闲,并按法定程序经申报后获批准;经过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系统。龙峡山森林公园是位于崇左市城北区和城南新区的交接地带,南接市龙峡山小区北区,东接友谊大道,北沿沿山路到崇左市汽车总站,西沿宁明公路至铁路交汇处。公园东西最长处3.1公里,南北最宽处长约2.1公里,幅员约6.51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约141.5公顷,无立木林地299.59公顷,裸岩地约8.9公顷,农用地约50.8公顷,其它用地约34.59公顷,规划区森林覆盖率约62.5%。公园所在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多旱,夏热多涝,秋凉而干,冬短微寒,年降雨量约1150~1450毫米,年相对湿度82%。因此草类植被以龙须草、野香茅等为主;灌木类以番石榴、剑叶龙血树、扁担竿等为主;乔木类以台湾相思、木棉、小叶榕、重阳木、扁桃、苹婆等为主。

龙峡山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公园四周均有城市道路通达,临近水口湖保护区和崇左石景林风景区,从而形成资源共享和游览观赏的连续性。森林拥有天然起源的喀斯特石山阔叶林、木棉林、石山灌木林、番石榴林等,且林木茂密,树种丰富,花木繁多。园内森林季相特征明显,春天木棉花开,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夏季台湾相思树绿树成荫,秋日木棉彩叶飘飘;冬季龙峡山仍有绿树红花;四季森林景观各异,美不胜收。

2、景观资源质量评价和开发条件评价

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从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等三个方面确定评价结构和评价方法,对龙峡山森林公园进行综合评价。总得分数30.5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得分12.0分,区域环境质量得分6.5分,旅游开发利用得分9.0分,资源综合得分1.5分,特色附加得分1.5分)符合省级森林公园的标准要求。

龙峡山森林公园区域内绿化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多山地。西部地形高差变化大,形成多处奇峰怪石,山谷盆地。西南部区域地形较平缓。北侧、西侧山坡上为人工栽植的相思林,中部山谷清幽、舒适的区域环境,与园外的城市空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为市民的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最便捷、最舒适的去处。山林、石山、特色植被、区域制高点等主要风景资源组成的城市中心区森林公园,对现存自然资源,从审美、生态、游憩和疗养等几个景观功能方面进行改造,以求达到良好的综合效益。通过对森林公园景观要素的分析,景观可控要素是规划设计的主体,因此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长远的建设考虑显得非常重要,应从全局着手,从大的宏观区域着手进行环境改善。从风景保护分类来说,应对园内生物种群及其环境进行防护,区域内的生物物种和山体为一级保护对象,加强对园内生物种群及山体环境的防护,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保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分析,对现状用地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绿化造林,从而有利于物种的传播繁殖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园区内的景观类型。从景观生态保护角度来分析,将市民的主要活动区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积极恢复公园周边受人工破坏的区域,完善对区域内物种、山体的保护措施,从而在整体上恢复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景观资源。

3、功能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龙峡山森林公园涵盖了森林公园中的游览、游乐、休闲、生态观光、生态保护、生态经营、野营、接待服务、行政管理等功能。并结合龙峡山森林公园作为城市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以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作为展示窗口,融入了人文、纪念、市民活动等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全园根据功能构成要素的提炼,规划分为7个功能区,分别为:主入口绿化休闲运动服务综合区;花山中心游览区;崇左山生态保护区;龙峡山绿色生态游览区;野外自然活动拓展区(含汽车营地);苗木生产经营区;公园综合管理区(含生活区)。

龙峡山森林公园规划的7大功能区,共包含12个景点和植物专类园:“绿色休闲”广场、“左江历史风情”纪念园、“南国红棉”木棉园、“民族歌舞台”表演中心、“绿海相思”生态林景及森林氧吧、“花山烂漫”山景(含“摩崖奇峰”和“攀岩觅趣”)、“鸟语花香”花卉观赏区(含“心阑盆景”园)、休闲体育活动区、“竹海奇观”专类景观林、“露营野趣”活动区、植树园、“春华秋实”生态观光果园。此外,还有1个综合管理区(办公和生活)和1个苗木生产苗圃。

龙峡山森林公园标志性景点包括主题文化景点和观景标志性景点。主题文化景点包括“象郡”大型主题雕塑、“左江神壶”雕塑、“铜鼓方阵”壮文化景点、“春华秋实”之“丰收”情景雕塑。观景标志性景点崇左峰“观日阁”和龙峡山“赏月台”。

4、旅游规划

龙峡山森林公园的开发方向是在发展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适度发展科普考察、探险等专项旅游。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应定位于景区内特有的奇峰、相思林海、木棉林、龙血树群落等原有景点,强调自然的原生态的地质、地貌,加大保护力度,同时融入壮族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的内容,从而形成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旅游文化格局。

龙峡山森林公园的游览交通方式为局部车游与步游观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进行不同级别的分流,大部分的车辆停靠在公园南入口综合服务区,避免对公园环境的过度影响。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及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的保护要求,森林公园内部不能形成车行环路,车行道路基本可通过南入口休闲运动综合服务区、崇左山绿色生态观光区,总长度为4.2公里。其他各主要景区景点主要以游览步道连接,总长度约8.2公里。

5、规划管理

龙峡山森林公园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开发,避免多块分割、多头管理,建立统一管理,依法行政的职能体制。坚持资源国有、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前提,经政府统一规划,把开发经营权剥离出来,通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保护开发、经营建设、管理协议,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的开发建设权、经营权及收益权。政府不得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只负责统一规划、招商引资、市场维护和形象塑造等宏观方面的问题,具体的经营活动由企业来完成。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鹿寨县;乡村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10-03

1规划区基本情况

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广西中部偏北,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14′~24°50′、东经109°28′~110°12′之间。鹿寨县地理多样,东北部为架桥岭余脉,约占鹿寨县面积的1/5,西北部为峰林谷地。鹿寨县域总面积3389km2。鹿寨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8℃,冬季最低气温0℃。该县土壤质地较好,土壤酸碱度适中,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分布种和栽培种维管束植物186科657属1078种(含变种和亚种)。现有林地面积为193645.90hm2,森林覆盖率为57.91%,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78.04万m3。

2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生态功能区规划技术方法,遵循“生态环境功能优先,保护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确保乡村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依托鹿寨县乡村森林资源,发掘生态资源要素,彰显城乡生态保护,打造高效生态功能”为规划理念,贯彻“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种植、逐步调整”的方针,对区域进行林业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规划凸现用地范围内现有森林资源类型和资源现状,实行树种限种与改种相结合、珍贵树种与乡土树种齐发展,以良好的生态布局,培育树种丰富、结构优化、品质优良、林相美丽、质效显著的多功能森林,为鹿寨县生态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生态基础和条件,将鹿寨县建设成柳州市区域性林业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县域。

3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实践

3.1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根据规划区森林植被现状及生态功能要求,按照保护地生态基质、生态适宜度及生态敏感度将规划区生态安全格局定性为“一核一环二带二片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一核”即鹿寨镇城区生态保护核;“一环”就是“鹿寨县沿周边区域生态保护环”;“二带”指“洛古河道生态保护带”和“黄盘石洲河道生态保护带”;“二片”就是鹿寨行政区划中以323国道划分成北片与南片;“三轴”即铁路高速公路生态保护轴、普通公路(含县道)生态保护轴及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保护轴。

此生态安全格局充分体现了鹿寨县森林生态资源特点,彰显了该县生态功能布局的规划要求,突出了“依托鹿寨县森林资源,发掘生态资源要素,彰显城乡生态保护,打造高效生态功能”的规划理念。

3.2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

3.2.1划分生态功能区

依托该县森林生态资源类型与特点,围绕保护地生态基质、生态适宜度及生态敏感度差异,吸收既有的区划成果,将区域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拉沟黄冕自然生态水源功能保护区、中渡平山自然生态景观功能保护区、寨沙鹿寨人居生态拓展功能保护区和江口导江四排休闲生态延伸功能保护区。对每个功能区进行资源分析,找出各区特点,归纳特色。

例如,对拉沟黄冕自然生态水源功能保护区的分析,描述为:区域土地面积684km2,区域人口4.50万人。以北片两乡镇拉沟、黄冕为片区基础,拉沟全乡及黄冕西北东北都是重要的生态林培育区,林地面积大,植被资源丰富。该区是古尝河、洛清江、大洲河等水源地,是柳州市已规划的水源饮用地。区内分布有拉沟自然保护区、拉沟原始森林,林地森林覆盖率70%以上。

3.2.2划定各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生态保护及建设方向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各功能区因其资源、用地、产业等有差异,必须根据差别性采取措施,找准其保护与生态建设方向,从而采取相应技术方法。生态保护方向的定位多从生态功能、生态经济及特别保护这几个方面加以确定措施。

如针对中渡平山自然生态景观功能保护区所提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从功能方向看,该区为鹿寨县精心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功能上以响水河两岸峰峦为界面,形成丰富的立面景观。布局沿河生态林保护功能,片状上以中渡-香桥旅游度假区为基面做好风景生态保护,联贯平山生态乡村点、果林形成面上的保护。同时突出喀斯特地形石山的生态安全,严格保护石山森林生态环境。

从保护方面分析,该区产业发展应以自然生态游憩及民俗民风、古建筑等文化展示为龙头,因此,首先应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对新上项目要严格环评制度,防止石山荒漠化;其次,加大森林原生植被的保护及封禁力度,在风景名胜区点严禁新上木材大量消耗型项目;第三,结合乡镇及生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第四,高度重视香桥―中渡古镇的森林风貌与响水河水土保持,严格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和相关的水土保持配套措施,任何项目必须提供环评报告;第五,该片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沿路、沿江河、湖塘周边速生桉树种调整,适当选用软阔树种或风景树种,从林相上改变森林景观。

生态经济建设方向突出片区内各发展核心要素,比如香桥-中渡古镇景区、响水河沿江带、平山生态乡村等。平山生态乡村是美丽乡村的综合建设展示,许多村屯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构一大亮点。后续要通过中渡景区建设引领区域生态发展,加快乡村环境建设,要筛选基本具备条件的村屯做好整体规划,建立群众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保障乡村建设效益,围绕生态农家乐、生态果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专类@(荷园、竹园、药园、花海等)项目引入,形成生态体验与生态科普区域。

3.3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规划

3.3.1生态保护规划基本流程

确定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明晰功能区核心功能筛选出功能区结构性优势树种按林业用地情况进行生态造林与树种调整提出重要的生态保护技术措施提出功能区生态与经济发展建议成图全套方案。

3.3.2生态保护规划措施

根据生态的适宜度、敏感度,结合生态功能区区划情况,依据“一核一环二带二片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结合各功能区生态基质情况,提出各功能生态保护技术措施。并从不同林分类型制定详细措施。为此,划定了水源涵养林、水体护坡林、路网防护林、乔木景观林、田园景观林、村寨风景林、生态果林等11种类型。

例如对村寨风景林的保护,具体技术措施为:一是要结合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同步开展,对已选点建设的村屯要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做好林木保护及管理,必须建立村屯风景林档案;二是没有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的现有风景林木要划定保护范围,先进行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建章,通过村约守则加强保护;三是凡具有宗教意义的古树名木、片状林(多在村头村尾、社稷、宗祠、寺庙处)要按宗教文化加以保护,同时挂牌说明树种科属种、树龄、功能、来源、传说;四是已确定的风景林木含古树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建设护栏、护坡石、护框架等加以保护,除根部外,整枝部分要做好支撑(竹、木、铁管、PVC管),注意病虫害观测与防治,特别是星天牛、白蚁、白粉病等的危害;五是村屯四旁树,尤其是果树是协调烘托村落风貌的生态基质,必须加强保护,要对村民加强自然生态及人居环境教育,提升家园保护意识,严格奖惩制度,保护管理得好者奖,破坏者惩,在村规民约中予以规定,形成约束制度。

4生态单元基本规划

4.1生态单元划分

生态单元是指根据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定的有基础功能的生态保护点,例如生态林地、生态路网、生态河道、生态农业片区、生态村屯、生态湿地、生态旅游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根据鹿寨县林业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之要求,特别是重点生态源(生态基质)保护问题,对核心生态单元归纳为生态林地、生态路网、生态河道、生态农业片区、生态村屯、生态旅游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镇绿化地等八类。

4.2生态单元规划理论导入

生态单元规划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论理学、生态环境地理学、区域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的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森林地,而最终形成的系统是围绕这一核心,再结合环境支撑系统与物源系统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具有特别指导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延续性问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指既能够满足当下各类产业开发的需求,达到设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好的保护,使人类生存资源得以延续。

生态伦理学应用于生态基质保护规划中,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如何建立道德规范,防止人类行为破坏自然。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探索优良的居住环境条件已成人类所需,由此通过生态环境地理学分析居住空间,能否从山、水、气、温、风、植物等多方面满足生态居所的营造。理论的本位是关注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定性为人与自然的融洽程度。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寻求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来提升产业效益,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扩大经济收益面,因此区域生态经济学,就是在特定区域内如何体现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不是矛盾的,保护不是严封不准,开发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有利于地方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

4.3生态单元规划要点

按照鹿寨县生态单元划分的类型以及各单元具体构成要素(如水系、河道、山体、林分、田园、村屯等)对生态单元提出保护规划意见,拟定应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保证各单元在整体生态功能区规划之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生态单元的保护规划更加突出重点类型的保护,其措施更能与相应生态单元协调。

以生态河道为例,鹿寨县主要河流有洛清江、古赏河、石榴河、大洲河、响水河、盘龙河、洛江等。因此,生态河道的保护措施如下。

(1)鹿寨县河道基本上都是水源性河道,整体按水原地河道进行保护,特别是水质、水量的保护。靠近城镇的河道要注意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严格做好排污,保证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水源地、水源头的生态林木属于自然保护的水源涵养林,严格划分后按公益林保护。生态河道的风景林、点缀林是提升风景质量的要素,必须重点保护。对于成片的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等要建立保护区域,竖牌从严管护。

(3)因蓄水建库河道提升河面扩大,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必须严格规划按段控制,沿岸杂木林划为水源林。洪水季节常出现水土流失的河段要建立洪水挡岸,选择深根植物造林,同时选取工程措施综合整治。

(4)在生态河道沿线村点建设的生态山庄、农庄按规划建设,保证周边林木得到保护,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沿河村屯中现有的荷塘、古井、潭池、溪流等水景,村屯后山、侧山、前山一般为风景林、要建档加强管护。

(5)生态水体沿周的坡地、河道两侧80~100m的林地原有速生桉要进行改造调整,凡已进入采伐期的林分采伐后改种其他树种,不再种速生桉;中龄林(2~3年)的桉树可继续保留,到采伐期时必须采伐,采伐迹地改种其他树种;新造的速生桉林地保留至第一轮代期,采代后不得再种桉树。同时,河道水体等护岸树种多选择枫杨、水杨梅、撑篙竹、枫香、樟树、白腊树、榆树、柳树、柿子等,重视水系重要节点的风景营造。

5结语

乡村绿色生态功能区的区划及生态保护规划比较复杂,编制出的方案在实施中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地方文化的发展,会导致用地的变化,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方案,但整体上要保证方案的连续性、可续性。生态功能区规划项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全面渗透到人居环境的构建中,人们渴望优美的生态居所,这利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同时必须认识到生态保护不是将资源全封闭,而是通过生态功能区保护来提高环境质量,在保护之基础上适当开发资源,让资源发挥其基本效益。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注意当前经济需要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参考文献:

[1]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柳州社会科学研究文集[C].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对策研究;中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28-02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仍、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作出选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加拿大生态旅游学专家戴维・A.芬内尔(David A.Fennell)在其著作《生态旅游》一书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出贡献。”[1] 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出现了一些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中国自1993年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到中国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短短的几年时间,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正在全球兴起。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问题

1.最不生态的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1982年,中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并没有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以较好的保护,反而使这些地方声名鹊起,引来游人如织,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厘米~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2]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张家界、南岳衡山大规模的路面硬化,虽然提高了可进入性,但造成了快餐式旅游的烦恼,以前需要两天才能游完的南岳,现在有观光车进入南天门,有观光电梯登顶,已经很难找到昔日还要在禅寺寓宿一宿的乐趣了,更不用说和方丈谈经论佛的荣耀了。另外,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欣赏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在生态旅游区内,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此外,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不能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旅游地社区群众没有或很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2.生态法制有待完善和健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规章制度,缺乏从立法的高度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只由开发者自觉自愿的保护,难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虽然也指定了一些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具体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却缺乏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尤其在旅游环境保护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出台方面表现较为滞后。此外,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一些具体标准要求的条款大部分分散在别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这大大不便于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管理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从结构上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缓冲区内只许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旅游活动。有的保护区违反《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中国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生态旅游法案,致使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 776米,公路只修到2 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中国,有些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2.制订发展计划和战略。在发达国家,都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国家公园局每年预算为1.148亿澳元,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市政税收,而公园本身经营收入仅0.1亿元。新西兰也是如此,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拒绝商业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立法和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自然状态。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法规定实行分区制:“山上游,山下住”,即功能分开,把旅游服务设施安排在区外,使区内保持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国家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古朴而简易的基地,高质量的游景道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而且就是这些基本设施,也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 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自然景观多姿多采。有壮美的大森林;有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中国有60亿亩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83%的面积分布在中国西部。这些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生态旅游了,进入生态区的外国旅游者都会得到生态旅游导游册:“生态旅游是由加拿大林业部为作为旅游者的您准备的,旨在帮助您了解加拿大全国各地您所能看到的风景,包括对景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和说明。生态旅游线路将涉及各种主要的风景类型和生态区,每个生态区的图标上都标明了观光点(由序号标出)。大部分景色您可以驾车观赏,有些地方则建议您停车观赏。各观光点的距离都标明了公里数,如果要进入支路观光,在高速公路路口上都有路标标明距离。如果您能记录好旅行的距离并在达到每个观光点前阅读有关说明,您就能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享受。”[1]这种生态旅游以跨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为中心,沿途划出几个生态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边划出若干个生态旅游区,把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联系起来,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作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人类能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戴维・A.芬内尔.生态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邓爱民.浅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BE/OL].省略.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黄石国家公园;美国;首座

中图分类号:K917

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1978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黄石公园以保育为主,位于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有一部分伸展到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由于数十万年前的火山连续喷发及流水冲蚀,黄石公园形成了惊人的地形地貌,有令人振奋的温泉、喷泉和水柱;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成为了全美境内最大的动物栖息地之一,每年5~10月开放游览观光。公园自创立以来,已吸引世界各地超过6000万人到访观光。

1 自然环境概况与资源特色

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约44°2′N~45°2′N和109°8′W ~111°1′W,处于美国中西部的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位于北洛矶山和中洛矶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面积8956km2,海拔一般高2134~2400m,公园东南方最高的鹰岭海拔为3462m。属寒温带高原气候,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有严重冰雪,高山顶终年积雪。

黄石公园诞生于两百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全境90%以上尚未开发,是一片广袤而洁净的原始自然区。这里有着充沛的冰雪、雨水,向东向西,奔往两个遥远的海洋,成为美国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在开阔的火成岩高原,有山峦、石林、冲蚀岩流和黑曜岩山等地质奇观。这里是地热活动的温床,有众多地热风貌景观。

黄石公园地形基本呈凹形,而冬季降雪极多,为公园积累了丰富水资源。黄石河纵贯其中,并有峡谷瀑布、湖泊、温泉及间歇喷泉,景色秀丽。园内森林茂密,成片的草原溪谷,养育着熊、野牛等珍稀动物,是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此外,园内还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

黄石公园自然景观可分为五大区:西北的马默斯温泉区,以石灰岩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部为黄石湖区,主要是壮观的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汽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1-2,4-5,8]。

2 奇山、怪石、峡谷、瀑布和高原湖泊

公园西北马默斯温泉景区,即层层相叠的石灰华景观独步园区。这区域在百万年前是一片富含石灰岩的浩瀚,火山爆发促使地下热泉从岩层裂隙冲涌出地表面,溶解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遇冷凝结的碳酸钙沉积成石灰华平台,高高低低的平台便形成了阶梯状的景观(又称白玉梯),山上含二氧化硫的温泉水流下,便给这石灰华平台披上一层金黄色面纱,显得分外妖媚,再加上旁边熔岩石柱巍立(又称阳茎石),这里就成为人气指数极高的招牌景区。

公园中部展现的是深阔的峡谷地形。峡谷村刀割般的地形和奇丽的色彩展露了地理变迁的历史。多彩的流纹岩、陡峭的深谷和高悬的瀑布展示了峡谷村的迷人风采。区内设有多处观景台,可俯瞰高33m的上瀑布的飞溅英姿,以及高94m的下瀑布的绝美风韵。

黄石大峡谷位于钓鱼桥和高塔之间。由黄石湖流出的流泾大约38km的湖水地带所造成的险峻峡谷,就通称为黄石大峡谷。壮观华丽的黄石河长97km,是美国境内唯一没有水坝的河流。黄石湖是全美国海拔最高的大湖,海拔高2357m,面积约192km2,湖水最深达122m,平均水深42m.湖的东西南方是高耸雪山,山顶终年积雪。夏日可荡舟戏水,5月后浮水解冻,水流出黄石河,最后汇入远方密苏里河,流入大海。园内还有肖肖尼湖等大小不一的湖泊,星罗棋布,如撒布在高原上的明珠。

3 温泉、间歇喷泉称奇叫绝

黄石国家公园成立的宗旨是保护罕见的地热景观。园内地热景观是数十万年前火山连续喷发的结果。激烈喷泻的熔岩覆盖地表,热泉渗入岩层裂隙,极度的高温又迫使滚泉往上喷窜,形成间歇泉、泥浆泉、喷气孔温泉等不同种类的地热形态。直至今天,黄石公园的地热活动仍十分旺盛,处处有令人惊喜的发现。黄石公园有3000多个间歇喷泉和温泉,其喷泉的分布密度和规模都超过新西兰和冰岛,居世界第一位。

间歇喷泉是火山运动造成的影响之一,今天的黄石公园仍座落在活火山地带上,沸腾的熔岩和岩层与地表仅相距约5~13km,受热的地下水涌上岩层裂缝中,与渗入岩缝的雨水融雪相遇,两相冲击,使裂缝成了“压力锅”,当裂缝中的水温升到临界点时,蒸气的压力就会将裂缝中的水喷发出击,而地下水会再度涌进裂缝,再循环一次上述活动,而形成间歇喷泉。

Old Faithful Geyser是黄石国家公园最著名地标,也是游客必到之处。1934年联合国以它发行纪念邮票[9]。这个喷泉平均每小时喷发一次,每次5min,水柱高达60m以上,每次喷发12000加仑96℃的热水,昼夜不停,已有139年历史记录,为黄石公园一绝。

诺瑞斯喷泉盆,俗称为“颜料池”,分为上、中、下盆地。下盆地为彩绘泥地喷泉,里面有白色、青灰、浅橙、淡粉色的粘土、石英和蛋白石混合物,真像一个大颜料盆。中盆地,称七彩泉,色彩缤纷,是由热泉周围的细菌及藻类组成,水温越高,藻类颜色越浅。水温75℃以黄色为主调,随水温降低,藻类便活跃,出现五颜六色,而且上升的热气也染上藻类的橙、绿、棕色,随风飘散,美观至极。进入上盆地,看到一片大大小小的喷气孔,喷出的袅袅蒸气,大的如圆柱,小的似炊烟。前面不远处是一泓泓泉水,绿如翡翠,清澈见底,周围是一圈橙黄色花边,像一朵盛开的牵牛花,故人们称之为“牵牛花池”。

此外,还有各种形态的喷泉,“狮群喷泉”由4个喷泉组成,水柱喷出前发出像狮吼的声音,接着水柱喷向空中;“蓝宝石喷泉”喷出碧蓝色泉水;此外还有奶茶喷泉、泥浆喷泉、龙口喷泉等。

4 森林茂密 成片草原溪谷

黄石公园植被茂密,总面积的85%为森林覆盖。公园四周被卡斯特、肖肖尼、蒂顿、塔伊、比佛黑德和加拉廷国有森林环绕。公园以针叶林为主,其种类绝大部分是扭叶松Pinus contorta,此外是龙胆松Pinus sp.、黑松P. thunbergii等。扭叶松林,植株生长紧密,笔直云霄,下层枝叶少。成熟树木高达30m,直径1.2~2.4m,树龄平均有175年。生命力极强,夏季被火山吞没后,种子散布,长出幼苗,分布平均、茂密的幼松林。

在海拔高的山峰或湿润的地方,就能见到秀丽多姿的美洲云杉Picea pungens和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高高的塔状植株,树冠繁茂,光彩耀人。它们广泛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上部。

山间谷地,水边林缘,亦见有少数阔叶树,如加拿大杨Populus candensis、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山柳Clethra fabri、美洲榆Ulnus americana、北美圆柏Sabina viginiana、高山栎Quercus sp.、槭树Acer sp.等。

山间谷地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灌丛草地。灌木、亚灌木,有多种山艾树Artemisia,它们可供食用和药用。其中以三齿蒿Artemisia tridentata为主,其次有银蒿A. austriaca、北美矮蒿A. arbuscula、黑蒿A. palustris等。其他种类有栾犀Pluchea indica、胡椒子Lespedeza sp.、忍冬Lonicera sp.、绣线菊Spiraea sp.、荆芥Nepeta cataria、水蜡树Ligustrum obtusifolium等。

草本植物有羊茅草Festuca Ouin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黑麦草Lolium sp.、早熟禾Poa spp.、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ns、冰草Agropyron repens、鼠菊草Graphalium multiceps、北美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蒲公英Taraxacum officmle、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酸模Rumex crispus、婆婆纳Veronica polita、雏菊Bellis perennis等。山间水边湿地有牛毛毯Eleocharis acicularis、草Scirpus spp.、水车前Plantago sp.、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3,6,9,11-13]。

5 全美最大的动物保护区

黄石国家公园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山谷草地及高山湖泊,养育着众多的野生动物,这里是全美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有300多种高等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哺乳动物、225种鸟类和18种土生鱼类。

哺乳动物主要有灰熊、黑熊、野牛、北美大角鹿、麋鹿、骡鹿、洛矶山羊、义角羚、灰狼、山狗、松鼠、短耳野兔、土拨鼠等。

熊(Bear):黄石国家公园以熊为象征。园内目前大概有近千只熊,大部分为灰熊,小部分为黑熊。它们分散在广阔的山野间,不易见到,熊数目日渐减少,政府不得不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野牛(Bison):野牛曾遍布整个美洲大陆,但是人类一场场的猎杀,使野牛几乎绝种。19世纪末,美国境内仅有蒙大拿州的国家野牛保护区和黄石公园还有少数的野牛生存,总数只有100多头。目前黄石公园是野生野牛唯一的住所,园内采取保护措施,野牛数目现约有3500多头,已有点过剩现象。

灰狼(Wolf):它基本是肉食性,食物一般是野兔、鼠类、河狸等,夏季也偶尔吃点青叶、嫩芽和浆果。灰狼是野牛的天敌,大部分野牛和大鹿躯体又重又强壮,甚至一群狼也不能制服它们。但是狼最大本领是利用群体力量,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草食动物。狼会耐心等待孤单、年幼或因病掉队的老弱野牛或鹿等草食动物进行捕杀。由此可见,狼所消灭的部分,正是应该消灭的对象;此外还有很多的肉食兽类和鸟类如狐狸、秃鹫、鹰、乌鸦等,依靠狼吃剩的残屑来维持它们的生活。狼的存在,一来保持了自然界生态平衡,二来强壮了野牛及鹿的种群,保证了其他肉食兽类和鸟类的食物资源。60多年前,黄石公园栖息着很多狼群,人类为了保护濒临绝种的野牛,驱除和射杀了大量灰狼,以至于1884年至1918年间,黄石公园的狼几乎绝迹。没有了狼,人们才逐渐发现它的存在对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于是公园决定人为引进灰狼,希望用大自然食物链来控制野牛数量。

225种鸟类中有号手天鹅、美洲鹈鹕、斑背潜鸭、绿翼鸟、秃鹰等特殊种类。

黄石公园湖泊众多、广阔,分布有18种土生鱼种,如黄石湖上层水面有凶猛的红鳟鱼,水下层有白鳟鱼、喉鲑鱼等珍稀鱼种。

6 特色生态

黄石国家公园自1972年建立以来,公园管理处采取“以火管理”(Let it Burn)的政策,只要不是人为因素造成、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园内的巡逻员都不干涉,让它自生自灭。

森林火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营养物质的循环。有些地区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物质堆积,平均每公顷土地就拥有90吨枯干物质,并越积越厚,使原有生物群落很难更新与发展,新的物种更无插足之地。一场大火过后,土地重新在阳光之下,黑灰大量吸收了太阳的热能,成为催发种子的最好温床;火舌在烧毁灌木及野草的同时,也吞噬了妨碍植物生长的病虫害及有害的化学物质;浓烟覆盖在临近的林区,也可以杀死森林的一些病原体,因此又间接保护了没有过火地段的森林;再者,炙热的大火还烤裂了岩石,加速风化,又为一些喜阳光的拓荒树种开辟了道路。火所烧毁的东西,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并非浪费,只是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

在自然演化过程中,黄石公园的很多植物和动物已经适应了间歇周期较长的大火,甚至其中物种还必须以火来保证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例如黄石和周围国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扭叶松,就喜欢阳光、生长迅速,能适应周期性的野火。

科学研究表明,扭叶松为了适应间歇野火环境,采取一种“特殊策略”,即成熟的扭叶松都有两种球果,一种是开放性的球果,一旦成熟就会把种子散落在地上,但由于接触不到阳光和土壤,大多数种子无法发芽。另一种球果的外表被树脂封裹,树脂需要113℃的高温才能熔化,种子才能散落到地面。在寒温带的黄石高原上,只有森林火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温。这种球果为了等待这样的时机可以在树上呆上一百多年。事实上,森林火并不能把一切都化为灰烬,一般只是使森林稀疏一些,或形成“林窗”,为生物的“新陈代谢”创造条件,“弃弱留强”,为森林更新提供树种和良好环境。大火过后的第一个春天,黄石公园第一批扭叶松、黑松和其他幼苗就陆续破土而出,又一轮持续几个世纪的循环开始了[注1]。

7 评价与讨论

7.1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公园,得到美国国会和总统高度重视。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法案写道,黄石公园“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为公众的公园及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她所有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状态而免于破坏”。当时美国第18届总统格兰特在法案上签了字,至此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诞生了。后来,黄石公园正式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迫使克林顿政府做出史无前例的决定,即用联邦财产与金矿公司拥有的财产进行交换,来阻止采矿。克林顿政府于1996年以6500万美元收购了计划采矿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金矿公司对黄石国家公园的威胁。以保育为主的黄石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实践,促进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

7.2保持原始风貌

美国国家公园,似乎解释为“美国国家原始公园”更为确切。因为在这些公园内很少见到后天人为的建筑,如宾馆、旅舍等,也看不见私人贩卖等商业行为。公园管理处(访客中心)工作的目的,就是维护公园的原始风貌和统一资讯,让游客全凭自己的理解去探索公园内大自然的奇观与奥妙。

黄石公园为了游客安全和保护各种自然遗产,制定了各种规章法令,以保护野生动物为考量重点。常见公园内公路塞车,大多因为路中有野牛群在漫游,而法令规定汽车不能冲向牛群,严禁闪灯、鸣喇叭恐吓来迫使野牛让路,只能等它们自由自在离去后,车才能通行。因为它们是此地天生“居民”,要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维持它们的野性。

为保持森林原始风貌,林内的枯倒木,残枝落叶都不能随便搬移。这些枯倒木能吸收雨水、保持湿气,提供蘑菇、苔藓、地衣、昆虫、鸟、兽栖息地和食料,它们逐渐腐烂后,改变土壤,提供林木营养物质。

7.3 鼓励人与大自然全接触

黄石国家公园是全美大陆48个州最荒野的净土,公园的步道有1600多km,是车道的8倍。你要了解真正的黄石,就要沿着步道进入原始森林和野岭中,因为那才是黄石真正的梦幻乐园。

美国国家公园是美国人民的公园,由政府兴建维修,不以盈利为目的,门票低廉,62岁以上长者,可申请金色年华通行证,公园免费提供门票,终身有效。这些优惠政策,目的就是鼓励美国国民去更多地体验自己国土,并加倍爱护和保护她。

7.4 以火管理及引进物种生态措施要因地制宜

黄石公园采取以火管理的特色生态,山林火让它自生自灭。森林火给黄石公园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好处,但不同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必须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和森林类型科学考虑,区别对待,不能盲目效仿实施。

致谢:本文承蒙任海博士、黄柳菁博士研究生审阅修改协助完成,谨此感谢!

参考文献

Hammond, “World Atlas” [M]. Hammond incorporated, U.S.A, 1972.

李绍明,等.美国地图册[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

沃尔特.世界植被[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郭伟芬,等.大美西[M]. 台北:墨刻出版社,2008.

黄生.美不胜收“Focus on West America”.M]. 香港:万里出版社,2008.

范俊岗,等.赴美国林业学习考察报告[J].辽宁林业科学,2008( 6).

冯宋明.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 Pleasantville, New York, “Scenic Wonders of America” [M]. U.S.A, 1983.

Tom Turner. “Justice on Earth”[M].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Company, Vermont U.S.A, 2002.

Dr John Baxter ,等.“七大洲绝世美景百选” [M].纯等释.台中:京中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Robert B. Loperema.“All About Lawes”[M].The Solaris Group, San Ramon, U.S.A, 1994.

Nick chiristians, “Lawns” [M],Soctts company First Edilion, U.S.A, 2002.

[注1]百度百科,黄石国家公园,Zealot 1991 编辑.

作者简介:

敖惠修(1937-),男,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园林植物研究。1993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亚太环保网络(APEN,u.s)会员。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