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第1篇

由于云计算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对传统运营模式的变革,使得云计算的落地过程注定是长期的、困难的。比如,如何让云计算从理想变为现实,如何逐步靠近并最终达到“IT即服务”的境界,就是用户现在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推动云计算的普及,本报于日前举办了“2010年云计算应用峰会暨数据中心大会”,大会汇集了厂商、用户和业内专家近千人,大家围绕云计算的各种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到目前为止,云计算还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确切定义。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云计算并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众多技术的集大成者,这就使得每个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和需求来解释。

维基百科对云计算的解释是:以服务为基础的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形态,它以新的业务模式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而业内大多数专家更通俗一些的解释是,云计算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放在网络上,同时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计算平台,以此能够为人们动态地提供资源和服务。

“我认为可以从云计算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来认识它,比如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是共享的,应用是共享的,另外必须实现自动化和规模化。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之上不同的厂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倾向性的解释。”Novell东亚区技术支持与服务总监李岩说。

IBM(中国)系统与科技事业部资深信息技术专家姜荣峰的看法更直接:“简单的理解,云计算就是IT资源和一些功能集合,用户通过互联网在一定安全措施保障之下能够访问到这些资源和功能。”他说。

作为存储设备供应商的代表,西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区行业客户首席总监王啸虎认为,云计算是集网格技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以及虚拟化等诸多技术建立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云存储为基础、实现强大的数据功能的一个平台。

王啸虎说,云计算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在早些年的大机计算模式和后来的分布式计算模式以及前些年的网格计算、效用计算的基础上发展并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形成的。对此清华大学计算系副研究员武永卫博士也持相同意见。

“在我看来,与其说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这种业务模式的核心就是将IT资源和服务随时按需交付给用户。”武永卫博士说,“大多数数据中心计算机平均利用率只有30%。换句话说,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都被浪费了,而云计算以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大大减少了这种浪费,这与我们国家目前所倡导的低碳、绿色发展模式非常一致。因此,不管对用户还是对社会,大力推进云计算这种模式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由于云计算有望给用户带来各种好处,因而云计算被认为将带动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并有可能引发一次新的洗牌。

“对于厂商而言,云计算将是一次新的市场洗牌过程,将引发IT产业一次全面变革,引发IT重组和市场格局变化,最终一批因循守旧的厂商将会在这一轮洗牌中面临被淘汰。”《计算机世界报》社副社长傅再军在发言中指出。

实际上,面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挑战,我们看到厂商们正在加紧准备。比如,微软总裁鲍尔默今年上半年在华盛顿大学发表的一次著名演讲中就曾表示微软在云计算“We are all in(我们将全力以赴)”,而IBM等众厂商在构建云平台的软件和服务方面也是同样不遗余力。

物联网腾飞的引擎

物联网是新兴的又一个市场热点,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也掀起了物联网建设的热潮。在本次云计算大会上,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云计算与物联网将相互促进,如果站在物联网的角度看,云计算其实就是物联网腾飞的一个引擎。”IBM的姜荣峰说。

因为物联网的最终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联网(通过有线的或者无线的网络),在此基础上采集信息并进行远程控制。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台,这个后台一方面要把这些数据可靠地保存,而另一方面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而云计算就是这样一个后台。

“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平台保障。物联网所采集的数据被保存在云计算平台后端的云存储系统,然后通过云计算这个可伸缩的弹性计算环境进行处理,并按需把结果送出去。”武永卫博士说。

武永卫认为,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相互促进表现在,物联网的推进对加速云计算的部署能起到推动作用;而反过来,云计算的普及和推广也为物联网的推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微软(中国)开发工具及平台事业部资深市场经理董昕看来,云计算和物联网是殊途同归,其关系类似微软提出的“云+端”策略。“在云计算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种类、更丰富多彩的客户端,这些客户端相当于物联网的传感器和各种数据监控设备。这些单个客户端本身没有太多用处,它必须和云进行一个互动,从而把云和终端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给最终用户来提供一个完美的用户体验,这就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以及“云+端”的共同点。”

虚拟化是第一步

过去的一两年,在厂商们的大力鼓动下,有不少大胆的用户开始尝试部署云计算。不过,总体而言,还缺乏很有说服力的成功案例,现有的大多数云计算平台都是实验性的,或者只是充当测试平台,而真正承担核心业务的云计算平台却很少见。这一点也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与美国有一些差距,目前国内以评测、调研为主,想建云平台并真正付诸行动的还很少,总体上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Novell的李岩表示。

李岩的观点也得到了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IT所所长徐琦的认可,徐琦参与了包括江西电信云计算项目在内的众多电信企业的IT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他说:“目前国内真正大规模商用的云计算项目很难找,如果云计算没有在几大电信运营商真正商用,就很难说云计算已经进入落地阶段了。”

他认为目前阶段系统集成商、核心软件提供商的热情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而云计算要真正落地,他们的推动是最关键的。

不过,与大型云计算项目成功案例较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几年虚拟化项目却是做得有声有色。业内专家认为,作为迈向云计算的第一步,虚拟化项目的成功进行也将为云计算的全面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云计算就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之上加上一些标准化、自动化的手段以及管理门户:虚拟化用来对资源池进行管理;自动化的管理工具让这些资源自动按照规定的策略去聚合、回收和利用;管理门户让用户能够选择所需要的资源,并接收后台的流程审批。”IBM的姜荣峰说,这其中虚拟化非常关键,因为虚拟化把物理资源和逻辑应用层剥离开,让应用和物理之间具有松耦合的关系。可以说,没有虚拟化,后面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按需分配就无从谈起。

值得一提的是,云存储也是云计算项目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亚马逊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中国也有些单位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工作,比如清华大学就成功地建立起来一个面向该校学生和老师的云存储系统。

“云存储是云计算平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西部数据的王啸虎表示,“云计算要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这就需要对现有存储方式进行变革,也就是要实现云存储。”

走向“IT即服务”

咨询和研究机构埃森哲公司曾就“CIO的使命”做过研究,总结出了不同层次CIO的不同关注点。调查发现:在较低层次上,CIO的关注重点是如何交付商业价值,也就是让信息系统去支撑业务的发展。而更高层次上,CIO是设法让IT去引领业务发展,引导创新与变革。

“未来,IT不仅仅是一个支撑业务的手段,同时它也是引领业务的手段。比如,网银首先是一个技术手段,它通过技术手段让大家方便地去转账,但是它其实还改变了大家对于银行业务的一种使用习惯,这就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对于网银这样的业务如果没有IT的支撑,这种创新是不可能的。”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技术咨询部经理郭志涛解释说。

郭志涛认为,IT不管是支撑业务的发展还是引领业务的创新,都是基于以“IT即服务”为前提的。也就是说,IT的本质是提供服务,而且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用为业务的运行提供服务,而云计算正是实现“IT即服务”的最好手段。

实际上,将IT从提供IT服务逐步过渡到根据业务需求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从而把IT彻底地从一个成本中心改变为一个提供IT服务和支持的战略价值中心,正是云计算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与之前的最大不同是,这个阶段着眼于运营效率、竞争力和快速响应等实际成果。

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实现得到初步的验证。在本次大会上,Citrix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陶欣给我们展示了将桌面部署到云中(即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之后的一些场景。比如,通过实现用户终端的集中部署,人们可以实现终端软件的集中管理,既提高了对用户终端的管理效率,还提高了安全性。而尤为重要的是,用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所持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是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只要能上网就能开展工作(即使该设备是别人的),这对普通用户生产力的解放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要考察一个公司是否部署了云计算平台,一个考验指标就是看这个公司是不是能把自己IT的能力或者说已有的业务模式,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延伸到云端来提供一个服务。”陶欣说。

在摸索中前进

到目前为止,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或者说新的IT运营模式,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误区,这也注定了云计算落地还要在摸索中实践。

在徐琦看来,人们对云计算的最大误区就是把云计算理解为虚拟化。“现在很多客户认为只要数据中心实现了虚拟化这就是云计算中心了,这是最大的误区。”他说,这种对云计算的片面理解不利于云计算的推广。“其实,云计算除了虚拟化之外,还必须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有一个能让用户自助服务的门户。”这一点也得到Novell的李岩的同意。

徐琦还提醒说,对云计算期望值不要过高。“我了解到一些客户非常积极,恨不得明天就把所有系统全部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去,为此甚至不惜血本。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先考虑投资值不值得、投资回报如何、能不能真的收到需要的效果。简单地说,云计算要根据需求来,而不是为了云而云。”

而微软董昕的建议是,大家都应该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通往云的道路,要一步一步来,不要盲目追风。比如,可以先引入虚拟化提高设备利用率,初步实现云计算的价值,然后一步一步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来决定要不要迈上“云”端。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服务,定价策略,固定定价,动态定价

“云计算”是近些年IT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很广泛,一种最简单也最贴切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共享硬软件资源和信息。由于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个新生名词所包含内容的范围和性质缺乏准确的理解和共识,因此关于什么是云计算的定义仍然是比较混乱的。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很快表现了对“云计算”的兴趣。互联网数据中心最近进行的亚/太平洋地区(不包括日本)IT高管和首席信息官的调查中发现,有41%的受访者在他们的企业已使用云计算服务。在中国,云计算的发展也势不可挡,各方力量都在推动着国内云计算发展进程。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各面的挑战,特别是,云服务的定价机制和收入模式是当前最严峻的挑战。

Jaakko在文献研究了已的出现在Scopus数字图书馆出现的不同领域的云计算文章数量,发现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领域大约占52.2%,工程(Engineering)领域大约占26.1%,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领域大约占8.7%,材料科学(Material Sciences)领域大约占7.2%,经济、管理和会计(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领域大约占5.8%。可以看出,云计算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文献数量非常少。其中关于云计算服务定价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于国内外学术文献对云计算服务定价问题的研究仍在初始阶段这个现状,因此本文拟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以云计算服务定价策略为研究对象,从固定价格策略和动态定价两个方面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而对比两种定价方式的优劣,最后简要评述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趋势。

一、固定定价策略

Weinhardt等认为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定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云计算服务取得商业成功。基于对现有提供云服务并取得成功的公司,诸如亚马逊、谷歌、SUN公司、IBM等定价模式的研究,他们认为按使用量支付(Pay for use)是当前云服务供应商最广泛使用的定价模式。Yeo等也指出,按使用量支付(Pay per use)的定价模式对于用户而言更易于理解和直观。但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如可能会高估成本或避免一次性使用大额资金。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Jaakko发现虽然有人对同一个定价策略能否适用于所有的云服务持怀疑态度,但大家也普遍认可大多数云服务采用按使用量支付的定价机制。

除了按使用量支付定价,Weinhardt等还讨论了另一种定价形式——认购定价(Subscription)。他们提出认购定价是一种与按使用量支付相类似但又不同的定价模型。这种定价模型是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一般每月或每年)以固定价格使用服务单位的一个预选组合。客户可以认购(或者签订合约)来使用云服务,在此种订购模式中,定价的是单位时间而不是使用的单位服务。

Youseff和 Butrico在文章中总结到,不同的云服务的定价模型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分级定价(Tiered pricing),每单位定价(Per-unit pricing)和基于认购定价(Subscription-based pricing)。他们指出亚马逊采用的就是分级定价,为每一层云服务提供固定计算规范,并为每单位时间设定一个特定价格;而认购定价模式SaaS使用最广泛的定价模型。

二、动态定价策略

相比于固定定价策略,动态定价可以根据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不同需求和供应情况动态的调整商品价格。动态定价允许相同的云服务因为顾客、时间、空间或需求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价格。

Jinsong等针对公共服务供应商从一个共享资源池为多个用户提供点播服务和应用程序问题,考虑到对资源不同需求价格随之改变等因素,通过计算机仿真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个动态定价机制。通过这个定价机制,一方面使价格在时间间隔上可以适应供给和需求曲线;另一方面,价格可以在无形之中通过时间间隔管理资源需求,使得资源能够有效分配和利用。

Chee在文章中采用实例证明的方法,对比了动态定价和固定定价的利弊。他指出固定定价没有考虑客户需求以及不同客户对服务要求不同,而动态定价模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表明,固定定价模型是当前云服务定价的主要方式。这种定价模型对用户来讲便于理解和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客户的某些心理。然而,这种定价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客户的需求,定价方式过于简单,虽有效但不能适用于所有云服务,且不利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反观动态定价模型,现有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时间、市场状况、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做作用下,提出的云计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解决了用户需求多样化,资源分配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客户的利益。此种情况在追求的利益是短期利益,并非长期利益,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因此,今后在对动态定价模型的研究中可以加入客户利益最大化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Jaakko Jtmaa. Financial Aspects of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Models. Department of Business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alto University,2010.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第3篇

由互联网公司所引发的云计算热潮,实际上并没有回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问题,导致了云计算炒作成分较多且难以在企业落地。笔者认为,企业云计算是有别于互联网云的。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其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企业云的落地与成功的真正核心在于企业的管理创新、IT治理,本质上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何谓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IT词汇,业界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阐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述依然令人们不知所措,更是让企业管理者和企业IT人,一头雾水。而笔者基于多年对云计算的研究和实践,从企业视角以不同维度对云计算进行阐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云计算的“一二三四五”,让人们能够很容易、清晰地理解云计算。

笔者在所著的第一本云计算书中所给出的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动态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之为‘云’。”

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这个定义呢,它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由“二”层结构组成,提供“三”种服务形式,有“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具有“五”大特征,其实质可以总结为“六”个字。

云计算的“一”。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不仅仅从技术层面是一个企业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对企业意味着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企业一体化管控、一体化运营的概念,而重点强调企业集成、系统、平台、协同、服务的概念和内涵。

“二”是指云计算可分为技术和服务两个层面,分别由云计算平台和云应用服务两个体系组成。前者主要承担的是实现IT资源的整合并动态易扩展地提供给应用开发者,后者则是将云计算提供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封装为各种应用提供给最终用户。

“三”是从提供服务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服务交付模式。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以开发平台作为服务(PaaS),以及以软件应用作为服务(SaaS)。

“四”是指云计算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社区云也可以称为行业云,即以行业为中心,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产业群围绕云共享服务,展开商业活动。

“五”是指云计算应具备五大特征,虚拟化的资源池,基于网络的访问,按需自助式服务,快速、弹性,使用成本可计量等。

企业云计算的内涵

在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对其在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点逐步明确、清晰,并积累了如下观点。

首先,企业云平台的核心要素是“聚合”。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的聚合、服务的价值提升、集团化概念下服务关联对价值的倍增效应。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通过跨企业的协同,将在一个集团企业内外或专业领域的最佳应用通过云平台有效地汇聚在一起,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对专业功能/应用随需使用。

第二,云平台的价值还体现在“一站式”服务。集团企业云的发展和壮大通常依赖于一套完整的行业环境、业务服务链条以及集团内企业所形成的价值网络。这样,在云服务平台上,客户、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

第三,PaaS不仅仅限于基础开发平台和中间件,对于一个集团企业而言,其包含基础专业服务的功能平台,例如可以将主数据相关功能以标准服务的方式在PaaS中提供,而将应用功能以插件的方式与PaaS集成。

第四,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企业云计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是SOA的连续。

云计算是SOA由基础服务化向虚拟化演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云计算除了具有典型的SOA服务所有特点外,在服务的虚拟化和可扩展性上又有新的要求。在技术上,企业云计算必须将虚拟化技术与SOA架构结合起来的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T资源集中管理,降低IT运营成本。SOA架构的PaaS平台,支持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的整合,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个性化业务的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

最后,可以把云计算的实质概括为“六”个字,即智慧、资源和模式。

对企业CIO来讲,要关注如何利用云计算的智慧、CIO智慧把企业的IT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服务模式,交付给企业员工、客户以及供应商使用。对企业CEO来讲,要关注如何把企业的资源通过企业的智慧、云计算的智慧与CEO的智慧整合起来,基于云计算平台来形成一种商业模式,交付给企业及客户、供应商,提供服务。

科学进行云演进

云计算以其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以及高度聚合的特征,帮助企业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业务发展对IT带来的诉求,促使企业重新思考IT建设以及其经济价值。那么,如何通过云计算改善企业IT应用的速度和敏捷性,提供跨边界的IT服务,并确保IT应用的整合性和安全性,进而推动企业业务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快速进入市场?这是企业IT人和云服务厂商设计、实施企业云计算的目的、意义所在,也是对云计算有效落地的一个挑战。为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企业向云演进的策略和路径。

通过上述阐述,可以认识到企业云代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业务模式的变革以及技术的创新。为此,要有以下的策略考虑: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企业云计算的技术发展;了解成熟和能够落地的技术和服务商;基于业务需求,规划构想集团企业云的概念;开展云计算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架构方法;从集团管控、业务协同、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业务需求考虑;商业组件化——逐步构建集团内商业组件,商业组件可以重复交替地建立一系列职能程序和服务模块。商业组件化、标准化、服务化,最终通过统一界面封装后提供服务;企业云计算从一体化数据中管理开始向云演进。对集团企业内IT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标准化、虚拟化、自动化、云化。

最后,可以总结出企业向云演进或云计算落地的三要素:一是支持云计算的IT治理、企业管理和企业架构方法;二是SOA架构的PaaS平台,支持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的整合,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个性化业务的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三是IT资源整合的动态易扩展数据中心的动态资源池建设,实现IT资源集中管理,服务的提供能力。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全书共13章。1.引言,包括云概述、云计算、云服务、云部署类型等内容,是全书的总论;其余各章分3部分。第1部分 云管理,含第2-5章:2.基础设施组件、云层、云关系、云计算动态、数据类型等内容;3.云管理基础:云管理服务、虚拟控制中心和用户需求的介绍;4.云特性:包括适应性物业、韧性属性、可扩展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商业模式;5.自动化管理服务:包括虚拟层自我管理服务、应用层自我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的相互依赖性、安全和隐私性设计、云中的多层应用程序部署。第2部分 云安全基础,建立可信赖云的问题,讨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框架,含第6-13章:6.背景介绍;7.信任的建立;8.在云中如何建立信任:包括具体的组织要求、框架要求、框架结构、设备属性、所需的软件等;9.信托云链;10.云起源:包括其框架软件、威胁分析、框架工作流、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等内容;11.业内人士。第3部分 实际的例子,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现实生活中商业和开放的某些概念的实例源码,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研究,加强学习,尤其是针对云安全,含第12-13章:12.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亚马逊网络服务、新星数据库等案例介绍和分析;13.案例分析:家庭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云、云威胁。

作者Imad M.Abbadi博士是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研究兴趣主要在云计算领域、可信计算、安全组织和企业权限管理。

本书涵盖了云计算的细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云管理和云安全;为云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视图(框架);定义并分析了云计算所需的性能和管理服务及其相关的挑战和不足;分析云服务和部署类型的相关风险和如何建立可信赖的云计算;提供了一个建立下一代的可信云计算的研究路线图;每章结尾包括练习和问题解答。适合云技术开发人员、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云管理和安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李亚宁,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对云计算服务的理解范文第5篇

虽然在初级阶段,云计算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更快进入新市场,并提高企业效率。云计算使中国企业有机会,以新的产品,运作模式和服务创新,来赶超西方企业。因此,面对云计算,中国企业不能观望,也不能等待。

为什么“云”难以理解

“云” 为什么难以理解?因为它对不同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作用和意义,甚至含义都不一样。从宏观上讲,云计算包括云计算平台和云应用服务两层体系。前者是从技术层面来讲,主要实现资源的整合并是动态已扩展的;而后者云应用服务系统则是将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封装成各种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一方面,云计算不仅覆盖了宽范围的技术,而且也是宽范围的业务需求,所以,在整个主题范围内,它有许多不同定义。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在发展时,都要经历一个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的过程。从各执己见到体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个过程还在持续。因此,我认为,虽然云计算出现了现各种提法和定义,甚至不乏一些偏颇之处,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可以把云计算的实质总结为六个字:智慧、资源、模式。也就是说,对CIO而言,要关注如何利用云计算的智慧、CIO的智慧把企业的IT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服务模式,交付给企业员工、客户以及供应商使用。对企业CEO而言,要关注如何把企业的资源通过企业的智慧、云计算的智慧和CEO的智慧整合起来,基于云计算平台形成一种商业模式,交付给企业和客户、供应商,为其提供服务。

实际上,云计算就是资源的不断整合,它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服务交付模式。

云计算对中国企业的意义

云计算的作用是什么?可以总结为三句话:降低成本、使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提高效率。我认为这是三个实质性的好处,由这三点延伸,还可以产生很多优势。

当企业成功演进到“云”,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云计算,可以把分散的、低效的、低水平的数据中心逐步淘汰,让子公司的IT变得不再重要,因而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和使用成本。例如,一个集团企业有300家三级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个数据中心,成规模的数据中心有100个。我现在通过“云”,用五年的时间进行整合,逐步淘汰三级公司的数据中心,二级公司的逐步往集团总部升级,最后演变成十个数据中心。再整合集中,进行虚拟化和标准化的运营。之前的运营费用可能1亿/年,五年后,企业的运营费用可能是1千万/年。人员、电力、空间等方面,都可以节省很多。就像原来是各自挖一个井,自给自足,现在相当于用自来水。原来是每家都有一个电厂,而现在用的是公共的电。这就是“云”的使用方式,会让IT像用电用水一样集中化、规模化,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都是封闭的。通过云计算,可以让大家协同在一个社会化的IT平台,从而让由客户驱动的企业创新成为可能。市场有什么动态,企业可以马上做出反应,并快速进入市场。

另外,云计算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因为大家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这个平台是一个基于供应链的平台,一个基于大协作的平台,一个基于创新的平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不同企业,甚至不同行业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合作。夸张地说,之前只能在神话里想象的,今天通过云计算的技术、部署和管理,都可以得以实现。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云计算有着深远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是模仿者和“后进生”。而云计算则为新兴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发展和赶超的机会,我们的历史包袱更小,可以直接进入云计算时代,从而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理性看待“云”的

“负面”

云计算有很多好处,但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是说你买了一个云计算平台,就会马上看到效果。云计算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做好,或者没有正确对待,都有可能遭遇失败。

在中国,云计算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安全问题,这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第二是法律法规问题。因为云计算是新事物,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也缺乏云计算服务的相关标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去监督和管理,形成一些法规、政策和规范,最终形成一个好的氛围,让用户像信赖银行一样信赖云计算。但是每一项规范的出台,都需要一个过程。作为企业,你不能等所有条件都成熟,才迈入“云”中。面对新的机会,一旦慢半拍,就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或拉开距离。

任何信息化建设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虽然“云”有安全方面的风险,但我们没有必要去逃避。对于企业私有云,安全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整个运作是在企业的防火墙之内,在传统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再利用一些云安全技术即可。对于公共云,企业应该选择安全可信度高、信誉好的服务商,可以先把一些不重要的业务放上去,并通过规范“SLA”服务等级协议,做好安全管理和监控等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另外,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IT厂商,为了自身目的形成了不同的理念。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云”是一种泡沫,“虚”的成分很大。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云计算是新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起步、形成,再到兴起的一个逐步统一的过程。

很多厂商喜欢从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出发,去演绎很多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

吹嘘过度的情况,并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的需求。企业有企业的角度,厂商有厂商的角度,两个最后走不到一块。因此,容易让人感觉这也行,那也行,最终却不知所措,不知所云。

我们有时候也批判很多厂商,认为它对企业是一种迷惑,导致大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希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能够基于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去理解云计算,再结合本身的技术和产品,给企业提供一个长期的演进方法,真正帮助企业,而不是炒作或者部署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刚建了一个东西,就要重新把这个推倒,再部署一个几千万的平台,我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作为企业的CEO或者管理者,在深入了解云计算对企业的作用后,就需要考虑企业如何从传统IT演进到“云”。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应该考虑整合集团内的IT基础设施资源,逐步演进到企业私有云。对于中小企业,应该关注成熟的云服务商,把自己的业务逐步托管和部署到公共云。

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确实会遇到很多挑战。企业应该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把风险降到最低,然后最大程度地去利用。逐步演进,逐步应用,逐步地为企业提供价值――通过三年或者五年,甚至十年去演进,由传统IT演进到让“云”为企业提供价值。如果你能走在别人前面,总是能够能快速进入市场,快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那么,企业的竞争力不是得到提升了吗?

拥抱云计算,才能拥抱未来

目前,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不管你是否欢迎。在工业化时代,制造是规模化的,集中化的。在信息时代,制造是分散的,可协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制造和服务都是在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因此,可以说,云计算是工业化后全球化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国经济需要调整结构,中国企业也需要转型升级,运营管理模式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经济在变化,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快速进入市场,如何提高效率,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IT是企业业务转型和创新以及高效运营的助推器,如果你不利用,就难逃失败的厄运,尤其是大企业。

所以,拥抱云计算才有未来。否则,企业只会逐步地被淘汰。如果你没有基于“云”的这种理念的管理,没有基于“云”的IT建设,你就是传统和落后的。别人已经进入了新的信息时代,而你连工业化还谈不上,怎么可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