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技术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产养殖;实用水质;调控技术
引言: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碱度、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饵料的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
1、水质溶氧不足的原因
1.1 温度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2 养殖密度 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1.3 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1.4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
2、 养殖水体溶氧要求
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因此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元素之一。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4mg/L以上。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易发疾病,重则浮头死亡;而溶氧^高又会引起鱼气泡病。
3、 养殖水体酸碱度(pH值)要求
pH值是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鱼虾蟹都有各自的pH值适应范围,而且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其毒性程度亦不同,因此说pH值是水质的晴雨表。
3.1 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7-9之间。
3.2 pH值对水产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动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酸性水(pH值
3.3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pH值在低于6时,水中6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养殖水体氨的要求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养殖池中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氨是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水中氨(NH3)的控制基准: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1)干扰鱼虾蟹渗透压调节系统;2)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3)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其生长会受到抑制。
(2)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3)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5、养殖水体硫化氢的要求
硫化氢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水质中硫化氢控制的基准是养殖(特别是苗种培育)生产中,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ppm以下。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大约0.5ppm的H2S可使健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其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水生动物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功能,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死亡。简单介绍几种保持池水H2S不过量的方法:(1)充分增氧:高溶蟹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2)控制pH值:pH值越低,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应控制pH在7.8-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等提高pH值,但要确认水中氨不过量,否则又易引起氨中毒。(3)经常换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硫化氢。(4)收获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污,应将底泥翻耕凉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6、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1、危害: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的毒性很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例如: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现象容易发生。
2、解决措施:通过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还可以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结语:不同的水产动物都要有相适应的生存水质条件才能顺利生长发育,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应控制在生物所能适应和承受的范围,不然会直接影响生长速度,成活率,饲料系数,经济效益不理想,严重恶化的水质会造成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养殖信心。因此,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应“养鱼先养水,水好鱼才好”。
参考文献:
[1]王大建,郭旭强,张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J].齐鲁渔业,2012,(10).
[2]杨永贵,崔世华,张永旺.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
[3]忻元扬.水产养殖病害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养鱼,2013,(04).
为了减缓病情的发生,在我国的过去的做法中大多是利用换水处理以及在水池中喷洒一些化学药剂来进行病情的防御以及病情的控制,但是随着水产品的耐药性的加强,这一喷洒药物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病情的防御和治疗了。所以势必要进行另一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方法所在。在水产品养殖中频繁的进行水池的换水处理反而会加深病情的恶化甚至于引起水产品的二次感染以及水产品的交叉性感染。在进行喷洒药物时会破坏整个养殖基地的生态平衡,导致生态链的破坏引起更为重大的病情的发生。我国在近几年来因为大量的使用药物导致的生态破坏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是因为药物的喷洒会破坏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生物链的破坏。我国近几年的药物残留事件使得水产品的销售遭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有必要进行新的方法的研究和讨论。只有大量的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才能缓解药物带给生态破坏的影响,大量的绿化养殖基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最好的水产品,让消费者吃的安心。这也是符合当前我国的绿色健康的目标和这一基本国策。
一、生态环境的预防
怎么样很好的进行生态环境的预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关键所在。
我们大家都知道水产养殖基地之所以会出现水产品的死亡以及病害,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产品和微细菌生物和环境这三个因素之间有一方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壮大或者减弱,这是一个三角之力。一方减弱就会造成整个稳定三角的不平衡。那么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养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种不平衡重新回到平衡点上。那么我们的病害预防就是针对三角中的微细菌生物来进行消除的,这样就能起到平衡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疫苗预防措施,这种措施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水产生物的自我免疫系统来进行的预防微生物的措施。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面一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就比如虾类就不能够采用后一种方法进行疾病的预防。
要想养鱼养的好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养鱼的水变得好,在很多的水产养殖户的心中大多数认为要做到这一方法就是改变水质,但是改变水质仅仅只是改变了水环境这一因素点。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所谓的生态预防措施是指利用生产生物的自我本身的消化功能来进行水产养殖基地的水质改善,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增强水产生物的消化能力来进行细菌微生物的抑制和消灭,这样才能有效的减缓环境、水产生物、以及细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态环境预防就是把原来只是单纯的消灭细菌微生物这一个点上换到了水产生物绿色健康的身上。这对于现在关于食品安全绿色这一口号的发展起着很好的作用。因为通过这一方法大大的加强了水产生物的本身健康的主题。
二、生态防控内涵
在进行水产生物养殖技术中,关于生态预防控制是有着其特定的含义的。生态预防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是极高的,因为第一个生态环境就是在养殖水池大概半米的水中,这是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在一表面层中是水产生物重要的活动场所之地,因为在这一层面水产生物会大量的进行氧气的交换,第二个生态环境层面就是在水下淤泥和水界面这一层,主要就是指淤泥大概0.2米以上的位置,这一层面就是水产生物在进行进食以后排泄物的所在层面,也是关于物质置换的关键层面所在。那么在生态防控中首先第一关注的是水产生物的肠胃消化功能,因为这将影响整个养殖基地的水质问题。生态防控中关于防就是针对环境、微生物、水产生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这样就能够避免因为是三者失去平衡而引起的环境链之间的破坏。细菌性出血这一病原性病例从上文提到的药物控制的角度去进行治疗就是利用一些比如恩诺沙星或外拨强氯精等一些消毒剂来进行病原的根除和预防作用,那么从生态防控这一生物角度来进行治疗的话,首先就是反对药物,因为药物本身就带有刺激性是一个潜在的危害,而进行药物防控就会对三者之间平衡产生破坏,因此只有进行其余两个因素的调整才能重新的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进行更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亚敏,王印庚.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6期
[2]侯颖,孙军德.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3]陈永青,林亮,杨莺莺,杨铿,李卓佳,林小涛,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生态科学.2005年01期
关键词:鱼类;病毒病;病原种类;防控
危害养殖鱼类的病原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等。其中病毒病由于其病原体微小,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所以难以采用药物进行控制,一旦爆发病毒病将损失惨重,农业部新的《鱼类产地检疫规程》也将病毒性疾病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同时北京市水产养殖主要是在静水池塘条件下养殖鲤、鲫、草鱼、鲟、观赏鱼以及在流水条件下养殖鲑鳟等鱼类为主,因此作者重点探讨北京市静水池塘和流水养殖条件下鱼类病毒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1 鱼类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1 鱼类病毒病发病与品种和水温有关 鱼类病毒病发病与养殖品种和水温密切相关。例如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在鲤中发生,发病温度为11~17℃,超过22℃不发病[1];锦鲤疱疹病毒病在鲤和锦鲤中发生,发病温度为23~28℃,低于18℃或高于30℃不发病[2];草鱼出血病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在水温20~30℃特别是25~28℃时为流行高峰[3]。
1.2 鱼类病毒病难以用药物控制 病毒性疾病不同于细菌性疾病,由于病毒不能自身增殖,必须依靠宿主细胞内的能量和物质增殖,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生物。因此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等药物对病毒性疾病基本没有作用。鱼类一旦感染病毒性疾病,大多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1.3 隔离和控制难度大 鱼类生活在水中,病毒以水体为媒介传播,一条鱼发病后整个池塘的鱼很快都会感染,因此鱼类病毒病发病后很难控制。也只能隔离整个养殖池塘,而不能隔离单条发病鱼。
2 鱼类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种类 鱼类病毒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能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迄今已报道可引起鱼类病毒病的病原有上百种,常见的也有20余种,大多数属于弹状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少数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双节段RNA病毒科、腺病毒科、反转录病毒科、野田病毒科和正黏病毒科等。弹状病毒科主要包括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鳜鱼弹状病毒、胭脂鱼弹状病毒和白斑狗鱼幼鱼弹状病毒等;虹彩病毒科主要包括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淋巴囊肿病毒、日本鳗鲡虹彩病毒、鲈鱼虹彩病毒、真鲷虹彩病毒和白鲟虹彩病毒等;疱疹病毒科主要包括锦鲤疱疹病毒、鲤鱼痘疮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鲑鱼疱疹病毒和马苏大马哈鱼病毒等;呼肠孤病毒科常见的有草鱼呼肠孤病毒;双节段RNA病毒科常见的有传染性胰腺坏死症病毒;腺病毒科常见的有鳕鱼腺病毒;反转录病毒科常见的有鲑鱼鳔肉瘤病毒;野田病毒科常见的有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正黏病毒科常见的有传染性鲑鱼贫血症病毒[4]。
3 北京市需要重点防范的鱼类病毒病种类
3.1 主要鱼类病毒病的宿主范围 2008年农业部对《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修订,涉及到水生动物疫病的有36种,其中鱼类病毒病有9种。鲤春病毒血症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定为二类动物疫病。这些病毒病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防范的重点疫病对象。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宿主范围很广,能感染各种鲤科鱼类,包括鲤、锦鲤、鳙、草鱼、鲢、鲫、丁鱥和欧鲶等,其中鲤和锦鲤是最敏感的宿主[1]。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起的,该病毒可感染草鱼、青鱼、麦穗鱼、鲢、鳙、鲫和鲤等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但主要是体长2.5~15.0 cm的草鱼和1足龄青鱼易发病[3]。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感染鳜鱼。锦鲤疱疹病毒(KHV)仅感染锦鲤、鲤和剃刀鱼,其鱼苗、幼鱼、成鱼均可感染[2]。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感染至少11科22种鱼,常发生在尖吻鲈、赤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巨石斑鱼、红鳍多纪、条斑星鲽、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可通过水体接触传染赤鲈、虹鳟、澳大利亚河鲈、食蚊鱼、金尾贝氏石首鱼和南乳鱼等种类,其中赤鲈对EHNV极为敏感,幼鱼和成鱼都可受EHNV感染,幼鱼对该病毒更易感。斑点叉尾鮰病毒(CCV)主要感染宿主为斑点叉尾鮰稚鱼和幼鱼,带有病毒的成鱼是传染源,病鱼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感染虹鳟、硬头鳟、鲟、几种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鳞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玫瑰大马哈鱼,以及银鳟和大西洋鲑[5]。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可感染虹鳟、褐鳟、茴鱼、白鲑、白斑狗鱼和大菱鲆等。
3.2 北京市需要重点防范的鱼类病毒病种类 北京市的东部和南部是平原地带,也是北京市水产养殖重点区域,主要以静水池塘养殖为主,多数分散经营,养殖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养殖品种主要集中在鲤、鲫、鲂、草鱼等食用鱼以及金鱼、锦鲤等观赏鱼。在北部和西部山区有流水养殖资源,重点养殖鲑鳟鱼和鲟鱼。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苗种在国内外以及市内外的大量引进和流通,一些病毒病病原进入北京市的风险较高。结合北京市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特点以及鱼类病毒病感染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未来北京市静水池塘养殖主要应防控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和草鱼出血病;流水养殖区域主要防控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重点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4 应采取的主要防控技术措施
基于北京市水产养殖的基本特点,对养殖鱼类病毒病防控提出以下几点防控措施以作探讨。
4.1 建立一批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 无规定疫病场是参考陆生动物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的想法而提出。是指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几种疾病,同时在该养殖场及其连接水域内,对水产动物和水产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遗传材料、水产动物病料、兽
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有效控制的特定水产养殖场。由于北京市鱼类养殖场(商品鱼养殖场)大多规模较小且分散,不利于全面监管,因此重点是建立一批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控制住水产苗种,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控制住了病毒的传染源头,能够遏制病毒病的大规模爆发。
具体做法是选取一部分养殖规模较大的苗种场,通过在发病季节和产卵季节对其连续两年的监测,确保无规定疫病,从而建立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例如建立无鲤春病毒血症和锦鲤疱疹病毒病的鲤鱼、锦鲤苗种场,建立无草鱼出血病的草鱼苗种场,建立无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鲑鳟鱼苗种场。
除此之外这些场还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保证水源无特定病原,北京市的静水池塘养殖用水大部分来自地下水,基本认为是无特定病原的;如果水源不是来自地下水,应该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方可作为养殖用水,在流水养殖区域无规定疫病场只能建立在最上游,确保在其上游没有其他养殖场造成的病原污染。第二,保证饲料的安全可靠,不使用带病鱼加工饲料,应选用质量好、信誉高的生产厂家生产的饲料。第三,在苗种的转移方面做好记录,严格控制外来苗种。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引入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只能来自于相应的其他无规定疫病场。对进入无规定疫病场的苗种,应先在监测区实施隔离监控,在病毒适宜增殖的温度下隔离养殖一定时间,经检测确定无规定疫病后方可进入养殖区域。第四,建立防鸟的有效设施,防止鸟类间接传播病原。
4.2 重视渔场消毒工作 由于某些病毒可在水或泥中存活数年,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发过病的渔场,要采取严格措施进行消毒。消毒的重点是养殖池和养殖工具,可以将水排干后进行养殖池消毒。在流水养殖区域进行消毒时,应从上游消毒开始,逐步消毒到下游。虽然工作量大,但该项工作必不可少,否则尽管有无规定疫病的苗种也难避免不发生鱼类病毒病。
4.3 加强宣传疫病防控知识 第一,引导养殖户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主动索取鱼类健康证明,确保所购买苗种不带有特定病原。第二,引导农户正确处理死亡的鱼,不要随便丢弃,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或深埋,防止病死鱼再次成为疫病传播的源头。第三,定期对养殖用水和渔用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发病池的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都是很好的消毒剂。第四,不同池塘之间的渔具不要混用,以免造成疫病在池塘之间传播。第五,防止通过生物媒介造成传播,如某些食鱼的鸟类通过食用病鱼造成疫病在不同池塘或不同渔场之间传播。
4.4 尽快启动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指水产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员所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该项工作是控制水产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2011年农业部已经下发了《鱼类产地检疫规程》,但目前该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切实深入的开展。目前应尽快依照《鱼类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开展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尤其是那些未列入无规定疫病场的渔场更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出场前必须经过水生动物检疫,并且要在特定的发病季节监测,例如鲤春病毒血症应该在每年4-5月和10月-11月(水温8~15℃)监测,锦鲤疱疹病毒病应在每年6-9月(水温20~30℃)监测。
5 小结
目前,水生动物病毒病的治疗还存在很大难度,尽管国内外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少数鱼类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但仍存在免疫效果差、血清型差异等问题,难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因此鱼类病毒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并从源头管理抓起,如保证水源和饲料不带病原、禁止引进染疫苗种和卵;其次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如重视渔场日常消毒工作和病鱼无害化处理;再次应增强渔民的疫病防控意识;最后尽快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爱平,江育林,钱东,等. 鲤春病毒血症. 中国水产,2010(9):63-64.
[2] 陈爱平,江育林,钱东,等. 锦鲤疱疹病毒病. 中国水产,2010(11):58.
[3] 陈爱平,江育林,钱东,等. 草鱼出血病. 中国水产, 2010(11):56.
2(X)2一2007年度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按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要求,在我省水产养殖有代表性的1市(西宁市)、7县(民和、乐都、平安、贵德、互助、海晏和德令哈)设置19个测报点。对4528.3公顷养殖水面的9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为期7个月(4一ro月)的监测,基本掌握了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流行和危害情况。
2水产养殖病害流行情况、发病特点2002一2007年度共监测到养殖鱼类病害16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分别是草鱼出血病和链鱼痘疮病;细菌性疾病6种,分别是竖鳞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疥疮病、烂鳃病和打印病;真菌性疾病1种为水霉病;寄生虫疾病4种,分别是锚头鳗、鱼奴、嗜子宫线虫和固着类纤毛虫病;草鱼和鲤鱼不明病因各1种。细菌性疾病是主要病害,占整体发病率的4D.0%,其次为寄生虫占21%,病毒病和不明病因各占13.3%,真菌性病害占6.7%。5一8月是发病高峰期。就养殖品种而言,鲤鱼发病最多(10种),其次为缝鳍鱼(7种),草鱼和卿鱼较少(6种)。
2002一2007年度病害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水产养殖流行情况和发病特点是:病害流行范围广,病害种类逐年增加;病害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鱼类越冬前和池塘化冰后,主要为水霉病,5一6月份主要为细菌性肠炎病,7一8月份主要为打印病和寄生虫病,竖鳞病几乎整个测报期间和测报品种均有发生。
3测报工作主要措施
3.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为顺利开展工作,我站加强了此项工作的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并对全省测报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确定各参加测报单位的领导为责任人,选择有一定病防知识且工作认真的技术推广人员为测报员,保证测报工作顺利进行。
3.2合理布局,科学设点
根据我省现有水产养殖品种区域性分布特点,安排测报点和测报面积。在我省东部农业区重点监测池塘常规养殖品种(鲤鱼、卿鱼、草鱼、维缩鱼),大水面加强对冷水性鱼类(青海湖裸鲤、虹缚鱼、高白蛙)的监测,加强了我省养殖新品种河蟹的病害监测。3.3测防结合,服务生产
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渔业生产服务。在测报期内,按时完成全省各个测报点测报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并将测报结果及时上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同时还将全省病害情况、分析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反馈各基层单位和测报点,及时指导养殖户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病、治病。
3.4积极宣传,加强管理
2007年我站在继续贯彻执行好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管理规定》的同时,结合病害测报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发放《鱼病防治》手册、《渔民必读》、《渔用药物使用手册》等健康养殖书籍,及时将国家健康养殖新技术、病害防治新方法传授给科技人员和广大渔民,受到广大养殖户和养殖场的欢迎。此外,还将测报工作与合理使用渔用药物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促进了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开展和水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测报工作存在问题
4.1测报经费缺乏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是水产行业一项重要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我站运行五年来,一直没有专项经费,占用其他事业经费,同时还要挤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地、县等基层用于开展测报工作。各地测报单位经费十分紧张,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影响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测报手段的改善,制约了病害测报的开展。4.2基础设施薄弱全省仅有省级水产病害防治中心。各基层地区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病害防治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目前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繁多,病情复杂,诊断仅凭肉眼观察无法满足测报和防疫工作的需要。
4.3技术人员匾乏
相关的水产养殖人员又多从事推广工作,缺少技术培训,病害防治技术知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更难以满足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预警需要。技术人员匾乏,严重影响病害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4.4病害防治体系不健全目前,我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还没有形成从省到生产单位一整套完整的病害防治网络,特别是基层单位病害防治中心还完全是空白,无法保证病防工作的正常开展。
5建议
青海省地处高原,水产养殖业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效益不高,从而影响养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限制了发展的速度,导致在生产、科研等各方面较为滞后。水产养病害监测在青海虽已开展了几年,但由于缺乏测报经费,测报手段落后,所以设备上、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和内地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基层情况尤为突出。所以要做好养殖鱼类病害监测与防治还需下较大的力度。
5.1继续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巩固现有的病害测报基础,加强与各地水产部门的联系,将测报工作的各个环节做的更加扎实有序,在测报质量上有所改进,在测报内容上有所充实。及时掌握渔业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测报工作真正达到服务生产的目的。并做好全省测报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工作。
5.2开展测报员培训。
关键词:龟鳖养殖 成本 预算控制 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野生龟鳖数量的减少和龟鳖药用价值的研究利用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龟鳖的养生食用价值,广东龟鳖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龟鳖养殖场,导致龟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想要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关措施。影响龟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但鉴于龟鳖水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养殖场是难以有效掌控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养殖场成本控制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是一家集多种名龟鳖自养和帮养,种龟和龟苗出售,以及提供相应配套服务的综合性私营养殖场。但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因成本控制不合理,导致其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使其原本的养殖优势和市场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通过运用预算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成本高的问题,帮助其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存在相同问题的龟鳖养殖场提供借鉴。
一、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位于广州市人和郊区,该郊区人口密度小,农田与树林密度大,为龟鳖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且场地租金相对便宜,因此不仅有自然条件的优势,而且在投入成本中也占有一定优势。但随着近年来龟鳖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一优势已日益削弱。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饲料成本、养殖过程的管理和人工成本三个方面。
(一)饲料成本偏高
饲料成本是养殖的主要成本构成,而饲料的价格也受市场价格影响而变化。因此,该养殖场为了控制饲料成本,通常选择低价的龟鳖饲料进行投喂,但这种做法不但没有降低饲料成本,反而造成了部分饲料浪费,从而影响了龟鳖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二)养殖过程管理不当
养殖过程管理不当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养殖密度的确定方法缺乏合理性、龟鳖混养不合理、水生植物盲目投放、龟蛋损失大和饲料投喂次数和方式不恰当。因养殖过程管理不当致使该养殖场难以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和预计收成。
(三)人工成本控制不当
该养殖场为了有效节约人工成本,只雇佣了三名当地村民,人均工资2500元/月(2016年广州最低工资标准:1895元/月),每日工作量不定,也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和工作标准,工人缺乏积极性,目前工人的工作量难以达不到预期收成所需要的工作量,因此间接造成了养殖效益低下。
二、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一)饲料选择方式不当
因料选择方式不当,造成饲料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物价波动,导致饲料价格上涨,二是对饲料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
市场物价波动,导致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百分比越大,养殖成本越大,整体经济效益越小。具体公式如下:
料价格上涨百分比=(上涨后物价-上涨前物价)/上涨前物价×100%
以该养殖场选用的某品牌龟鳖饲料(规格:40斤/包)饲料价格为例:2014年为220元、2015年为253元、2016年为300元。2015年价格比2014年涨幅15%,2016年价格比2015年涨幅18.58%,养殖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幅度下降。
饲料质量的重视度不够。饲料的质量是决定龟鳖价格的因素之一,而饲料质量最终要通过养殖产品来体现,也就是通过养殖产品所消耗的饲料量或饲料系数来实现。具体公式如下:
饲料单位成本=饲料系数×饲料价格
例如:该养殖场放养乌龟有60只(3斤/只),计划净增量倍数为2,饲料系数为 1.11,当时购进的饲料价格为260元/包(40斤/包),约使用了10包达到计划净增量倍数。
饲料单位成本=1.11×260×10 =2886元
一般低价的饲料其饲料系数较高,高价饲料的饲料系数较低。饲料系数越小,表示增加单位龟鳖产量所用的饲料就越少,即饲料投饵量越少。而高质量的饲料一般价格较高,所耗用的成本也越大,养殖户不了解饲料质量高低与饲料系数、投饵量的关系,则往往只关注饲料价格,选用低价的饲料来达到控制饲料成本的目的,而忽略了饲料系数这一重要指标,致使龟鳖最终质量不佳,从而增加了隐形成本。
(二)龟鳖养殖技术知识缺乏
养殖场因养殖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养殖密度、混养情况、水生植物的投放、龟蛋发现率、饲料投喂次数和方式等情况失控。例如:
1、养殖密度
以鳄龟为例,该养殖场在10O的养殖池中饲养了16组鳄龟种龟(一组鳄龟种龟为1公2母),平均每只鳄龟占0.21O,一般每平方饲养一组鳄龟种龟为宜,即平均每只鳄龟占0.33O,按这样算,在10O的养殖池中应饲养10组鳄龟种龟为宜。养殖密度过大,使鳄龟活动空间不足,易造成鳄龟四肢挤伤,甚至会因排泄物过多而加快水质变质的速度,大大影响了鳄龟的品质。
2、混养情况
以鳄龟为例,鳄龟养殖可分种龟、中龟、幼龟和稚龟四种。大小不同需分池饲养,混养不利于小龟成长。养殖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小鳄龟摄食能力远低于大鳄龟,以至于小鳄龟摄食量不足,影响小鳄龟的生长和鳄龟的总体质量,而龟鳖的质量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水生植物的投放
养殖场是露天养殖的,会在龟鳖池水面放养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其目的一是为龟鳖提供青饲料食物,二是想尽力营造仿生态的养殖环境。但是养殖户忽略了水葫芦、水浮莲这类水生植物叶面含有一层蜡质物质,龟鳖吃了这些东西不容易消化,如此长期将会引起龟鳖的消化道疾病,增加了用药成本。水生植物内含有草酸,具有一定泻性,容易引起龟拉稀和影响龟的钙元素的吸收。而且水生植物常常是寄生蛔虫、肝片吸虫、姜片虫等体内寄生虫的载体,是侵袭龟鳖体的寄生虫传染源,增加了龟鳖患病几率,是影响养殖成本的潜在风险。
4、龟鳖蛋发现率
龟鳖产蛋往往是在岸上挖洞产蛋,产后会将蛋埋藏好,以作保护,因此,养殖人员只能靠经验来判断哪里会有龟鳖蛋。而该养殖场龟鳖蛋的发现率只有70%~80%,这就造成了20%~30%的损耗率,使预期收成大大降低。
5、饲料的投喂次数
龟鳖大小等不同,摄食量也不同,因此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龟的大小、身体状况等而变化。一般龟鳖的身体状况良好时,稚龟的日投喂量约占龟体重的8~10%,可一天投喂2~3次;幼龟的日投喂量约占龟体重的4~8%,可一天投喂1~2次;亚成体及成龟的日投喂量约占龟体重的2~5%,可一天投喂1次或隔天投喂。但养殖户为了控制饲料成本,盲目的减少投喂次数,导致龟鳖生长缓慢,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得不偿失。
6、投喂方式
该养殖场的投喂方式以水中投喂为主,但由于选用的是廉价的龟鳖饲料,其耐水性欠佳,入水易散落,浑水的情况经常发生。通常养殖池一周需要换一次水,但在浑水较严重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换水的频率。然而该养殖场考虑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打井取水,而普遍使用自来水,而龟鳖养殖属于工业用水范畴,广州工业用水收费标准由升价前的1.83元/?上调为3.46元/?,养殖场为了节约用水成本,仍然按一周一次的换水频率进行更换,导致很多情况下水质难以达到龟鳖养殖的适宜标准,最后影响到龟鳖的总体质量不佳。
(三)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合理
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合理主要造成了工人综合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低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1、工人综合素质偏低
养殖户为了养殖场日常打理需要和节约用人成本,一共雇佣了3名当地中年村民(受教育程度均是小学水平),工资均为2500元/月。按2016年广州市最低月薪1895元/月来看,该养殖场每名工人工资仅仅比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多605元,这个幅度并不大,因此按目前的薪酬是难以聘请到专业的养殖人员的,只能吸引到当地待业的中年村民,这就导致了工人素质较低,而这部分工人也往往因没有掌握龟鳖的养殖技术知识,所以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操作都不规范,技术也是不达标的 。
2、工作效率低
养殖户对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没有作具体的规定,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工作效率考核,这就造成了工人懒散的工作作风,一天能完成的活拖到两天,缺乏积极性,这不仅仅预期工作量不达标,而且预期成果也不理想。
三、解决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成本高问题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运用预算控制方法来解决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确立目标成本预算。针对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的成本问题和存在原因,进行目标预算,即为今后执行的目标成本指标。
第二,实施目标成本责任制。在目标成本预算的基础上,把饲料、人工等目标成本预算分解到相应的责任人。
第三,目标成本实施控制与考核。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根据目标成本预算进行考核,对完成目标成本的责任人进行奖赏,而对未完成目标成本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预算控制的具体方法
1、目标成本预算
编制饲料目标成本预算。目前该养殖场某一个季度的饲料成本平均总支出约29000元,饲料系数在1.1至1.3之间,且目前该养殖场饲养的多为石金钱龟、鳄龟和安南龟等预期价值较高的品种,因此,建议可以适当提高饲料成本支出,选择质量优质的饲料,降低饲料系数的同时增加后期取得的收成效益。
编制人工目标成本预算。该养殖场人工成本平均支出较低,但优势并不明显。目前该养殖场工人的平均工资为2500元,年涨幅5%。但由于雇佣的人员龟鳖养殖知识相对缺乏,因此,除了本身工资低难以激发工人提高工作效率而导致效益不佳之外,工人的综合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即使有一定的工资年涨幅,也难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标。所以应提高聘请养殖技术人员的人工成本总支出,对技术人员的工资年涨幅也可适当提升至8%~10%,以吸纳更多的人才来为养殖场服务,提高养殖场的整体效益。
2、目标成本责任制
将饲料、人工和养殖技术的成本预算分别由专人使用,并做好相应的支出记录,在年终是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考核,看支出有没有超出预算,分析超支或节余的原因。
3、目标成本实施控制与考核
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编制的成本预算进行控制。以饲料和人工成本为例:
饲料成本的控制与考核。饲料成本是否符合预算目标,主要依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额进行考核。若实际成本等于或大于预算成本(大于预算成本的范围应控制在10%左右为宜),则此次预算管理较为合理;若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成本,则要考虑饲料系数和饲料购入支出来确定预算管理是否达标。若此时饲料价格同比2015年上涨了10%,按该养殖场饲料成本总平均支出29000元和饲料系数为1.1至1.3之间计算,则饲料成本为31900元,比目标预算多出了2900元,饲料系数应该控制在1.2至1.4之间才算合理。
人工成本的控制与考核。人工成本的预算是否合理,主要通过工人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鉴于该养殖场对于工人每周的工作量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要求,也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因此,应编制工作内容和考核表。例如:一周更换池水的次数,每日饲料投喂量等工作内容做出指示,然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就目前养殖场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来看,建议应提高薪酬引进1名技术人员才算合理。工资涨幅也应的制定定期的增长梯度,对于完成工作较好的工人涨幅大一点,反之少一点或不涨,形成良好的薪酬机制,增加工人工作积极性。
养殖技术成本的控制与考核。以鳄龟蛋发现率与孵出率为例,该养殖场鳄龟蛋的发现率为70%~80%,比例虽然不小,但鳄龟蛋年产量仅有30-120枚/只,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孵出技术有限,最终成功孵出的龟苗就可能降至50%~60%,这就会大大降低收成效益。因此,一般来说,龟鳖蛋的发现率要控制在90%~95%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其他情况也采取类似的考核标准,不在一一列举。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运用预算控制方法来解决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以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奖惩为主线,确定目标成本预算,目标成本责任制和目标成本实施控制c考核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人和地区龟鳖养殖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找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由于在评价经济效益的过程和养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可变性的因素也有很多,因此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本文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纪根祥.浅谈水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J].商,2015
[2]张结.关于水产养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农家顾问,2015
[3]安丹.如何降低温室甲鱼养殖成本[J].中国科技纵横,2014
[4]吕日福.庭院龟鳖养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