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人体思想

一、培养学生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模式,正确选择相应的条件和规律,再应用数学关系进行求解,真正找到验证所需要的结论,同时建立一个正确的物理模型,把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从物理教学的本质出发,把握物理教学模型中的实体模型、过程模型和条件模式等等,真正去了解熟悉、掌握和理解物理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的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需要真正去贴近生活,把不少甚至是最新科研成果和现实素材也编入题目当中,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信息给予题,真正去考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去解题并注意过滤掉一些多余和无所谓的信息,真正去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而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锁定开放性的题目所描述的背景信息和物理相关知识的原型,获得快速解题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物理革新理念实际上是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走向物理,同时也能够从自然走向物理,把物理的理念传递到社会中,所以学习物理需要尊重事实,从实际中来,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进行空对空,把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真正物理的问题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课堂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把前人所创新过程和方法适当地进行反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前人的创新意识,学会从知识到科学的研究,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和不折不挠的意志。

参考文献:

[1]何一拿.新课程中物理教学趣味分析[J].华中科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04.

[2]刘天章.新课程中物理教学趣味系统分析理论[M].科学出版社,2010-09.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第2篇

根据近三年的SCL―90心理健康普查问卷的数据、特异体质筛查和心理健康滚动调查的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和学习压力这三方面,而其中尤以就业压力最为突出。同时根据近三年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农村生源,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对就业的需求远高于其他本科院校。并且我校以医护专业为重,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女生,特别是护理学院,整个学院男生比例只占百分之一,但是在机电和汽车学院,女生比例极低,所以我校不仅整体生源上男女生比例失衡,在有些二级院系当中男女生比例失衡更加严重。我校学生处于问题家庭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十,包括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及孤儿等,比例相对本科院校比较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良,厌学情况严重,不断的感受到挫败感和焦虑感,成就动机低,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充满悲观想法等,这一系列不良体验和情绪都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以上情况,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在大一开设必修课,因为新生来到学校来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快速有效的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简单的入学教育不可能完全覆盖到人际关系、学习心理、人格完善、恋爱心理和生命教育等新生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那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新生良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三年制专科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外出实习,并且高年级学生逐渐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所以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则应该具有差异化,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来设置差异化的心理健康课,向职业化倾斜。比如在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护理学院开设《护理心理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设《消费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专业课,但有心理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很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湖北职业教育融会贯通起来,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和就业需求。

2.将团体辅导课程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团体辅导活动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和体验。学生之间通过游戏活动、分享经验等方式,学会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在团体活动中寻找归属感,以发展良好的适应学习生活的过程。同时也从职业发展发展的角度,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活动方案,重视高职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和理性择业的需求,让学生们在群体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方向感。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第3篇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的建构应体现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一)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期望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的立场、观点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科知识目标

学科知识目标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学科知识目标会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要求上,具体表现为:要求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识。

(三)心理发展目标

心理发展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发展领域,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方法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情感领域,能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在行为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考

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常常难以处理好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过于关注课程内容的知识完整性与学科基础性,导致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的简单延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弱化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探索与科研训练的功能;与此相反,有些学校则忽视研究生课程建设,以和科研立项代替课程学习,或以协助导师完成课题研究、翻译外文资料等作为课程内容,忽视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理论深化的作用。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建构,一要充分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二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确定具体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程内容既要突出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又要遵循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色;最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蒙授初中;汉语教师;基本素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其基本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学生能否较好地融入到中华大家庭,能否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第一,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对所有教师要求,特别是初中教师。初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的青少年,为此作为初中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立场观点、思想品德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第二,要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即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修养、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文化方面的知识修养。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它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掌握教育学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前提。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了解教育学,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才可以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很好地驾驭教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繁重,由此形成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地分析学生,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预测并干预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特别是学困生,可以针对存在的有关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它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的是一般性理论指导,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具体模式,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因人、因事、因时灵活地进行,创造性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汉语教师要熟练掌握汉语语言学的知识,最主要的是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一页纸,教师要储备几本书。现代汉语知识是蒙授初中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从语音方面看,声调是一个难点。那么教师首先能够说标准的普通话,并清楚轻声、儿话、变调等语音现象。从文字方面看,蒙文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教师应了解汉字的造字法、构造、书写规范、历史演变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适当地讲解一些关于汉字的结构、含义、用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好基本的规范汉字。关于词汇方面,教师本身应积累大量的词汇,并能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中附有的“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词”中所列的词汇。在教学中应结合语境讲清词义,并交待词语运用的语言环境及习惯用法,且不可只照搬词典中的解释。关于语法方面,教师应熟练掌握。但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随课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能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即可。绝对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汉语教学最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师就要相应地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加强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研究,找出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所代表和附在期间的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汉语进行表达。这不是仅靠准确的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学生了解汉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规范和知识体系。护理教育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护理教育理念,掌握护理教学技能方法,为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对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选取目前国内较为通用的4版《护理教育学》教材,通过目录内容的对比,得知现有《护理教育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下。详见表1。通过对国内《护理教育学》教材比较得知,其知识体系包括了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护理教育课程、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等。虽然教材理论体系全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足。(1)学生学习获得感不强。护理教育学是一门运用教育学规律、理论与方法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问题、发现护理教育规律的学科。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中包含的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较难掌握与理解,学习难度高,获得感不强。(2)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材的知识体系有着明显的教育学痕迹,多借用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为来阐释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理论特质凸显不足,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选课初衷是想多了解医学教育理论或护理教育理论,开阔学科视野,但学习后觉得和教育学原理或概论课程中有太多的交叉重叠,未实现学习目标”。(3)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支撑,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现有《护理教育学》的主要教材中,大多设置了“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的课程单元,包含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护理心理学》存在交叉与重叠。重复性的理论讲授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削弱了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护理教育学》教材优化的原则

2.1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尊师重道教材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指导地位,体现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5]。《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新时期《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优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传递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铸魂育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新时期尊师文化的民族根基。”[6]“尊师重道”是中华精神文明中师道文化的精髓,《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中,以“尊师重道”为立德树人着力点,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主线。通过对护理教育经典思想的解读、护理教育家榜样引领、护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等,引导学生尊重护理教育规律、热爱护理教育学科、崇尚护理教师职业。

2.2对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凸显护理教育特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材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临床教学能力”[7]。护理教育学课程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关联性的课程,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科学设置教材体系与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步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初步”作为程度副词相对于高级、高深而言,对于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护理教育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提供保障,为研究生阶段护理教育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能力”则是明确了本科阶段护理教育学课程以传授教学理论与培养教学技能为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对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教育学》在教材知识体系优化中,应以护理教学的理论、技能方法作为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特别是鉴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关注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既契合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又凸显了护理教育的学科特质。

2.3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立体化教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了更好地适应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护理教育学》应建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资源。这种资源不仅限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化,更应该丰富数字教材元素,开发融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数字资源,使护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利用二维码、信息链接等方式,提高知识容量,及时为学生推送护理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编写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弥补由于教育学学科背景缺乏所造成的能力短板。

3《护理教育学》编写体例与知识体系

3.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编写体例不仅是知识呈现方式,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导引索。依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护理教育学》应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完善知识结构,设立“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等栏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前,设置“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栏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关键术语”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词汇,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思维导图”运用结构图明确单元知识理论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加深理解与识记。在单元教学中设计了“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栏目。“问题情境”作为单元教学的导语,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护理教育热点现象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课程教学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则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如观察、调查、阅读、资料收集、讨论等方式,主动地参与教学;“问题思考”是在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后设置“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栏目。“单元小结”是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加深知识记忆;“拓展学习”为学生推送前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读本,拓宽视野;“自我评价”分为学习收获与学习不足,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2教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