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社会竞争力

1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科属性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在高校是在1989年开始设置的。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属于管理学门类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工商管理学科。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一些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还有一些高校并入了工商管理学科。宁夏大学于2006年设置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专业,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设在工程管理系。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纳入土建大类门下,成为二级学科。

2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培养目标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土建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基础知识、能在国内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和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及房地产全程营销与策划、符合房地产企业职业岗群要求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培养标准是:

(1)熟悉土建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掌握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和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标底的能力。

(2)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基本知识,能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

(3)熟悉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阶段的全过程管理能力。

(4)掌握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作能力,能够从事物业管理及房地产、估价和中介服务等岗位工作。

(5)掌握国家有关土地、房地产、城市规划等相关政策法规。

(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房地产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从培养计划的要求来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政策法规”四个平台的课程中,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对其政策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为掌握,而对土建工程技术知识模块课程的要求仅仅是熟悉。可见,本专业以培养具备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营销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满足定位的人才目标市场(房地产产业)及服务面向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同时还要求熟悉土建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设阶段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

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对我校2010级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调查了解,本专业的相对需求量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估价事物所、物业等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也侧重于工商管理模块。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房地产经营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和建筑法规等知识,能完成主要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认为,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3 专业方向的设置

根据2013年和2014年招生计划,目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4个专业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租售、物业管理、住宅区规划建设与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工程造价与估价。其中,房地产开发与营销方向最能体现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培养要求。物业管理属房地产类专业目录中的一个独立专业,物业管理专业适合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饭店、商厦、写字楼物业经营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等职业岗位群。住宅区规划建设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作为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设置为房地产类的一个方向也顺理成章。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与估价系房地产开发环节中的重要程序,设置为一个专业方向是合理的。

4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竞争力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社会影响力的竞争。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因为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阶段,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均派出本企业人员组成项目部,实施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工程投资控制,这是土建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做的工作,房地产行业每年都大量招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是证明。所以,房地产专业毕业生比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更加具有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保持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要特别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具有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管理能力见长;房地产专业学生则以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知识及综合素质见长。但是,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有效的将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就会失去优势,所以我们要在房地产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和教材适用性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房地产专业设置有两种倾斜:一种是偏向于工程管理专业或建筑工程方向;另一种偏向于工商管理方向。我们认为,这两种偏向都不可取,前者失去了房地产专业的独特性,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后者不能适应房地产开发和在房屋建造阶段对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学生就业面比较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除了房地产营销、估价、物业管理外,还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及工程管理业务,如果没有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就难以胜任相关的管理工作,也就是不懂技术何以管理。但是房地产专业需要具有的土建工程技术知识素养,并不意味着在课程设置上向建筑工程专业看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别人难以模仿的独到之处,比如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编制、审核以及对预算软件的使用,毕业生到单位就能很快胜任工作,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目前建筑工程专业虽然也有工程概预算课程,但在预算软件使用方面难以熟练和深入。

我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校企紧密结合,聘请企业的经理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突出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岗位技能,具体做法为:

(1)在专业设置上突出特色。借助我院土建类学科优势,强化毕业生对工程造价核心技能的掌握并具备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等综合性素质。

(2)在培养目标上突出职业技能特色。我们认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毕业生具有几项专业技能,是将来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结合我们专业特点,要具体强化四大核心技能的培养: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标底编制的能力;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能力;计算机的专业应用能力。我们要依托我校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强化学生的概预算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租售网上推销、物业管理网上推销等课程的情景式模拟实训,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别的院校相比就拥有更宽的就业面。

5 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设计工商管理和土建工程两大学科,需要设置的课程门数较多。如果每一门课程都按工商管理类和土建课程要求进行设置,那么总的课时数必然要超标。解决的方法是精减课程内容。但是哪些课程内容是可以缩减,哪些课程是能够缩减,需要教研室认真地讨论,特别是对于土建类课程的开设,要开一些房地产专业急需的课程,比如《建筑工程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拓宽学生专业基础,这样既解决了课时量限制相矛盾,也解决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要求的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按排最有价值的课程。大的原则是不论采取何种方案,课程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对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来说,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不能够相配套。我们采用的教材均为外地高校使用的教材,没有本土气息,不能贴近本地区的房地产实际,而且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为此,应该着手自编教材的建设。另外,要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的优化和整合,做好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精练,每门课程都应该明确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学时分配的合理性。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45-06

商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如何发挥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与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能力,达成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领会“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落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响应 “互联网+”行动计划,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根据“现状问题对策措施效果”的思路,展开研究。

一、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1]。美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3)强调人才培养特色;(4)完善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夹层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就读+1年工程实习+1年在校就读[2]。其优势在于:专业选修课范围广、科目多,专业方向自主选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英国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终身培养体系[2]。总体上,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目标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强调与行业协会、企业、项目单位合作。

(二)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培养特色、培养认证上。培养模式上:孙春玲等(2005、2008)探讨了专业协会介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的机制[3];任宏(2007、2009)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平台”人才培养体系[4];2010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尹贻林等(2013)借鉴英国皇家工料测量师学会的经验,设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陈健等(2013)借鉴游戏的成就系统理念,创新工程管理人才教育模式[6];袁竞峰等(2014)创建“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并提出人才培养途径[7]。能力培养上:方德斌等(2010)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8]; 王学通、杨秋波等(2011、2013)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9-10];刘颖等(2013)探讨了地方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创新[11];严玲等(2014)构建了国内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模型,提出工作坊实践教学建议[12]。培养特色上:王雪青等(2011)比较了教育部工程管理特色专业,提出应采用CDIO 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企业参与和教育国际化[13]。培养认证上:严玲等(2012)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认证制度的作用机理与导入机制[14]。与国外比较,我国商科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差距: (1)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2)人才智能结构不够系统;(3)与企业、行业协会对接不够顺畅;(4)没有较好反映时代诉求。

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智能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政策导向、院校特色、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落实“互联网+”,校企应满足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要求。二是,商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级财政管理人才,应重视大商科背景下财务、项目等管理能力的养成。三是,人才培养主要以“就好业、创成业”为出路,应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加适应转型升级的三型人才。四是,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基本素养支撑,核心理念引领,关键能力导向”的思路。因此,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呈现“兴”型结构(如图1所示)。“兴”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素养支撑层

人才素养是人才的内在品质,有人才支撑作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既要反映“依法治国”、“互联网+”的时代诉求,也要满足“法治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法律素养与信息素养。

1.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即认识和运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知识、意识、观念及信仰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合同法》《物业法》《招标投标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房地产估价规范》《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法律法规。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认识传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运用它们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及利用等。《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可行性研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能实现决策过程、施工过程、运维过程等方面的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了解建筑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

(二)理念引领层

人才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宏观要求,有人才培养引领作用。本层主要包括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1.系统思维

对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整体、全局观念,考虑各部分间的联系与作用,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与外部环境间的物质、能源、信息等交换活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运用全局、关系、反馈等思维方法重点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各指标、工程造价各部分、工程施工管理各环节以及物业管理各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具备与管理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技能。

2.工程方法

以系统、集成的观点为统领,从建筑工程管理的宏观现象出发,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操作,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预测、设计、实施和评估。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系统工程分析、数理统计预测、工程经济分析、管理运筹控制等方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程式化、规范化、数量化、制度化。

3.创新精神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新思维、新技术、新方式,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制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新企业创建过程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税务筹划、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行业新发展。

4.团队意识

在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策划与实施中,懂得识别团队目标、定位团队角色、调整团队关系及促成团队任务。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项目的复杂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在“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开放发展”的合作框架中,重点掌握团队组建、团队沟通、团队激励的本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程管理目标。

5.实践能力

掌握图纸分析、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运营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工具、技术。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以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重点掌握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能力导向层

人才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有人才培养导向作用。本层主要包括识图绘图能力、算量计价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等。后两项能力是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

1.识图绘图能力

认识、理解、绘制各种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包括掌握图纸的设计原理、构成元素、绘制手段等。建筑工程项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点、线、面、结构与材质的综合体,可通过一套纸质或电子的图纸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呈现。“看得懂图、绘得出图”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专业基础能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注重培养图形识别、分析能力。

2.算量计价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计算和价格概预算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组成结构复杂,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等。建筑工程造价构成项目繁多,分为人工、机械、主材、辅材等。同时,各地区技术规范标准存在差异,算量计价方法也有不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算量计价的能力,尤其应培养图形、清单等算量计价能力。

3.项目管理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目标纷繁、人员众多、过程复杂、环境多变等特点,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需要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有效管理工程项目,从而保障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目标的达成。计划、生产、验收、图档、合约、质量、安全等管理是重要内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管控投资、进度的能力。

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

根据 “兴”型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通过目标、课程、内容、方法、考核、基地等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的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该培养体系,具有理论传授、技能锻炼、素养提升、思维训练、就业导向、创新强化、团队建设等职能。

(一)调整培养目标

“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强调团队合作,能适应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工作岗位需要的“会算账,善管理,懂法律,有技术”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加入公共基础课,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审计学加入学科共同课,增加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课的学时,设置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沙盘模拟等独立实验环节,进行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估价、BIM认识与应用等课程设计,增加校企合作指导分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

开设“名企名家”管理、技术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行业等方面的发展和趋势。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聘请企业一线人员进入第一课堂开展答疑解惑,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单位和工地现场观摩、学习、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建立专业教育“双导师”制,从校企选拔一批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理论知识丰富且专业技能高超的人员充实导师队伍。校企协作开发工程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共用、数据共通。

(五)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报告、课程论文、实施方案等进行考核。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授课教师考核学生理论知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考核学生专业技能部分,侧重考核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

(六)加强基地建设

校企双向互动,以提效率、增效益、出效果为导向,在人员、资金、设备、设施、制度等方面共同投入,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建设。同时,注意两者功能定位,校内实训基地侧重单项专业技能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侧重综合专业技能提升,重点加强与工程管理行业协会、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房地产经营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程审计事务所等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措施

以 “兴”型人才智能结构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培养体系为行动指南,具体培养措施如下。

(一)素养培养措施

法律素养培养措施:(1) 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协会的行政主管介绍建筑工程法律法规。(2)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工程造价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讲解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典型案例。(3) 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审计师介绍在行政诉讼、纠纷化解以及标准订立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信息素养培养措施:(1)信息技术行业协会、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相关协会、学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典型应用。(3)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所在企业推进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两个方面的素养可以采用课程模块、专题讲座、观摩交流等形式培养。

(二)理念培养措施

系统思维培养措施:(1)在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进入建筑工地观摩,并与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岗位人员交流。(2)在专业实习环节,企业负责人、岗位导师、专业导师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企业观摩,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可行性研究、工程概预算、工程施工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操作实务。(3)在毕业设计环节,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介绍工程管理实务。

工程方法培养措施:(1)校企分别抽调人员,共同出资开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精品案例库,将其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在线研讨等介绍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3)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进行工程技术中心申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核心教材编写、软件技能认证、职业发展讲座、骨干师资培训等。

创新精神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校企交流等介绍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机遇和挑战。(2)成立教师工作室,在智慧工程管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投融资、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申报与承担校企合作科研课题、工程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对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计入相应学分。(3)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

团队意识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宣讲激励团队合作的制度和措施。(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优秀管理或技术团队通过研讨会介绍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3)利用暑假组建学生夏令营,深入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团队工作一线观摩学习,并开展正反辩论、素质拓展和集体游戏等活动。

实践能力培养措施:(1)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申报技能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校企双导师制。(2)组织学生到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进行跟班作业和顶岗实习,根据学生表现推荐就业岗位。(3)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技术攻关,确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题目。

(三)能力培养措施

识图绘图能力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技能传授与案例分析。(2)校企分别抽调专业骨干教师、工程管理核心人员,共同出资设计与开发建筑工程图纸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实际工程图纸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3)校企联合建设建筑手绘、建筑CAD等实验室,配置好绘图软件,邀请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制图课程设计。

算量计价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算量计价。(2)事务所、企业的工程造价师通过专题讲座讲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各级各类《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并剖析典型案例。(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算量与计价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企业的工程造价师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项目估价课程设计。

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项目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项目管理。(2)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里,利用BIM、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管理的思考和实践。(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与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互联网+”工程管理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BIM认识与应用课程设计。

五、培养成效

湖南商学院于2009年开办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为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上述人才培养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省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成功申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50%以上获得一级建造师、工程造价师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1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工程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建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4个高标准专业实验实训室,获批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互联网+”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平台,与广联达、斯维尔、鲁班软件等知名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建立6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联合开展横向研究,编制1项省级工法。三届毕业生中,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90人通过培训获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40%以上进入中国建筑、中核建、中铁建等知名企业就业,就业相关度80%以上。

六、结语

文章针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兴”型人才智能结构,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对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方案

,突显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经管特色,强调基本素养、核心理念、关键能力的系统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促进学生、学校、企业的联动和共赢。

参考文献:

[1]王雪青,杨秋波.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36-39.

[2]刘贵文,彭瑶,吴博.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9-51.

[3]孙春玲,尹贻林.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1-144.

[4]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0-83.

[5]尹贻林,刘一格.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力测评的探索与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89,119-123.

[6]陈健,孙雷,徐进英,陈天衡.借鉴成就系统理念的工程管理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3):117-119.

[7]袁竞峰,李启明,杜静.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16-120.

[8]方德斌,黄本笑,殷永飞.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能力培养教学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5-140.

[9]王学通,庞永师,禹奇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7-79.

[10]杨秋波,王雪青.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561.

[11]刘颖,刘亚臣,宋洁然,朱丹.“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3):83-86.

[12]严玲,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0-88.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字】工程管理;就业方向;前景

1.概述

1.1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其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是门复合型学科,它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两门学科交织构成。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立该专业。该专业的主修学科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筑设备工程、建筑制图、统计学、管理学等[1]。通过主修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工程制图、建筑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相关的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管的复合型和具有创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工程管理的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二、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建筑制图的基本技能。三、熟悉现代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四、对国内外的工程管理的新动向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毕业生具有以上能力,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才可能胜任与工程管理有关的工作。

1.2 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国家教委于1998年对高等院校开设的建筑经济和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专业进行调整,两个专业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了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通常是指土木建筑工程,这里的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或者是工程建设的管理。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工程设计到工程勘探、招标、工程施工与运行等群过程进行管理。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专家对工程管理仅指土木建设工程管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狭义的定义缩小了工程管理的范围,违法了国际规定,也与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在很多专家看来,工程管理不单指土木建设工程,应包括更多的领域和范围。在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例如,我国的天津大学,他们把工程管理专业纳入到管理学院下,作为管理专业的一个分支方向。武汉大学他们将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培养方向。也就是说,工程管理在实际高校开设课程中,并不一定单单独开设作为一个专业,可能作为一种专业的分支。

2.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比较多且涉及领域比较多,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比较广泛。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从事的职业可以是:建造师、房产评估师、监理工程师或者造价工程师等[2]。他们可以在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在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教师或者在一些重要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等。

3.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看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该类人才的培养供给量,下面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尽管很多,但该专业毕业生还是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或者是房地产开发。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各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我国政府现在十分重视城市化建设,计划在本世纪中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际水平。可是,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54.7%,而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超过70%,且有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90%,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如果我国要想在21世纪中叶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则意味着每年需要有1700万人口转入城市。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尤其是住宅建筑与之相适应。可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生产道路等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懂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下面是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人才交流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职位需求的统计表。

从2014年主要大城市的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看,现在很多大城市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人才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从全国来看,我国工程管理的人力缺口也是很大的,总体来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较在1:3。工程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且工资水平也普遍偏高。下面是2014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平均工资水平统计表:

由表格可见,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远高于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总体来说,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且愿意给予的薪资高。

3.2高校工程管理人才输出量分析

伴随着国内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为此国内很多高校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月,我国已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为了保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教育部对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进行了严格限定,因此每年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规模也仅在6万人左右,这与社会每年7万人的市场需求连还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还以8%的速度在增长,也就是说人才缺口可能还会增大[3]。

关于就业的几点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尽管就业方向多,就业前景好,但一个毕业生能不能顺利就业,还需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且掌握一定的技能。首先,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成功就业的保证。为此,学生在校期间,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有意识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合理规划职业方向。每个人的性格和优势是不一样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也不同。因此,毕业生在学生就业岗位时,应提前对自身能力进行合理分析地位,明确自身适合的工作类型。最后,工作岗位的选择应利于自身事业的长期发展。

小结: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工程管理的就业前景十分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将陆续进入社会,会给该专业的就业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看到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应具有忧患意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整合[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集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与数据处理为一体的技术,其涵盖了工程项目的所有内容,是建筑行业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目前BIM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也为高校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BIM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意义入手,分析现阶段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的BIM技术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类;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73-03

引言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一项通过数字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显现出来,并指导项目施工、维护运行的新技术。[1]它综合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具有模拟性、可视化、可出图、优化性、协调性等特点,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培养专业的BIM技术人才逐渐成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2]高校工程类专业是为我国培养建筑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的将BIM技术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握市场的导向和需求,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一、BIM技术教育概述

(一)BIM技术教育的特点

BIM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模式不同,其需要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的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首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分掌握本专业的BIM建模软件,并对其他专业的有初步的了解。在应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协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协作,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进行教学,促进各个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建筑工程学科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优化专业设置,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BIM技术教育的意义

BIM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部过程,范围较广,且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已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已将BIM技术视为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也在不断的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中。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BIM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的能力。通过BIM技术对工程项目的模拟设计、施工,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并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专业难题,使学生跨专业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均有所提升。[3]BIM技术符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内容复杂、管理精细的发展要求,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使高校学生获得更专业的技术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指明职业的发展方向。

二、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国内BIM软件开发技术不成熟

BIM技术的关键在于建立用于存放建筑工程几何或者非几何数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任何一个阶段为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4]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之间、工程结构之间都存在差异性,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这也就需要一个能够包含大量工程信息参数的建筑模型,也就决定了BIM软件在开发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其能够含有内容较为丰富的数据库平台。我国的BIM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国内BIM软件的开发公司积极地与高校进行合作,以不断的对软件的信息库建设进行完善。但是现阶段国内BIM件的开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现阶段国内的BIM软件还无法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系统化,无法将信息化模型应用在设计、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以实现整个工程的完整串联。[5]BIM软件开发技术使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阻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设置之间的链接和不同专业之间的互通。

(二)高校BIM应用型人才缺失

BIM人才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BIM技术教学人才、BIM专业应用人才、BIM工具开发人才、BIM标准制定人才。[6]这些人才需求类型中,专业应用性人才所需范围广,需求量大,而所有的这些人才类型的培养,都是以BIM技术教学人才为基础,只有教学有成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根本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建筑项目建设的实践能力,对BIM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还不够,缺乏运用BIM技术建设实际工程的经验,导致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因高校决策、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教师并未在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约束中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而更多的高校多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实际教学成果未设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未提供足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的教学发展。其次,高校课改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课改经费的问题,在BIM技术实践教学中,课改经费未能支撑实际的经费开支,影响了高校的BIM教学效率。即使国内一流高校在教学设备方面优先于其他高校,但并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导致全国各所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未能有完整的设备满足专业课题的实践教学所用。[7]

(四)BIM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设置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对课程进行了重组设置与创新,如某高校在水利、土建工程中设置虚拟沙盘、修建水库枢纽实训基地等。由于水利、土建工程的BIM设计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才能显示出其优势,这些虚拟的工程都较简单,学生在实际运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其全部功能,领略不到其的强大,也无法感受到工程的复杂性。此外,部分高校过于重视BIM软件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置较多,缺少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操作软件,而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均严重下降。

三、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最大化的应用BIM技术教学

高校工程类专业在应用BIM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的模式,注重BIM技术的专业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积极地与校外施工单位、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应该在原有专业课程(如CAD)的基础上单独开设BIM建模课程,为工程类专业学生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我国现阶段的BIM软件可以从MagiCAD、Revit以及天正、浩辰等软件中导入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还能够运用软件自身的功能建立三维模型。[8]BIM软件对其他绘图软件的兼容性可以大大缩短不同专业、不同软件之间的建模时间,使BIM技术在教学的工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了BIM技术的优势。

(二)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BIM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对BIM技术的学习,完善对教师BIM技术教学能力的考核制度,建设一支知识过硬、能力过强、经验丰富的BIM技术教育队伍,保证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应该加强对BIM教学人才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与校外工程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让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师进入实际工程中进行锻炼,丰富教师参与工程建设、实际应用BIM技术的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成为一名专业的BIM技术教学人才,为高校工程类专业BIM技术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培养更多的BIM专业技术性人才。[9]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我国各高校应该加快建立有效的BIM技术教学管理机制,规范BIM技术教学行为。根据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信息化模型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保证输出信息具有实践性价值。建立专门的BIM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学校BIM技术的教学工作,定期对各专业教师BIM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淘汰。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之间的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大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究力度,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加快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加快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改革,将BIM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合理设置BIM技术教学课程。在大一时期就要开始向学生普及BIM建模软件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BIM技术制作完整的结构施工过程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建立工程施工模拟实验室,鼓励学生通过BIM软件将实习的工程图纸进行整合,制作成虚拟的四维施工模拟图,以加深学生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流程的了解,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增加自身的BIM技术应用经验。例如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图纸、结构设计、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要求、工程的造价、项目管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虚拟的工程案例模型,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化、可视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BIM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各高校应该加强与建筑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加强与合作工程企业的协作,不断鼓励学生进入合作企业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增加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建设的经验,促进学校BIM课程的改革。

BIM技术作为现代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的工程类专业应该不断进行BIM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可能的应用BIM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创建一直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学队伍,同时应该加快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采用科W的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学生BIM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黎敏,李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155-156.

[2]曾文海,付伟明.BIM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85-86.

[3]张尚,任宏,Albert 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02):92-96.

[4]陈金华,郭华伦.在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03-104.

[5]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04):156-159.

[6]崔建华,夏珊,丁克伟,陈东,刘运林.将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安徽建筑,2015,(03):45-46.

[7]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269-280.

[8]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10):913-916.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人才需求 岗位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工程造价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建筑市场形势而迅速的改进和壮大,致使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空前迅速和繁荣的阶段。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及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独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预算、结算及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能力的专业,它强调工程造价专业的实用型作用和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紧贴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脉搏,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本专业就业市场的准确需求信息,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 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度、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作为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社会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2. 造价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据中国建筑业研究院对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开工工程中标造价统计发现,全国工程中标造价共计10552.2亿元,比上季度上升67%,全国新增工程中标个数 65490项,比上季度增加 13082项,环比增加 25.0%。其中: 4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3626.5亿元,环比上升21.3%;工程项目个数共计28326项,环比上升13.2%;5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6925.7亿元,环比上升91.0%;工程项目个数共计37164项,环比上升31.2%。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我国建筑业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入大量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技术的人员(尤其是造价工程师)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看好。

3.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率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所学课程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标与投标和工程概预算三大模块,根据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自2001年开设至今已有7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部分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甚至需要用人单位预定。充分说明了工程造价专业是十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就业范围广,就业路子很宽。

4.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分析

通过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从造价企业招聘职位的需求来分析,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注册造价工程师,这类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每个企业都需要,且人员需求量大。注册造价工程师作为中高端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青睐的对象,不论是作为工程管理还是企业资质升级,注册造价工程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位。

从造价人才申请职位排名来分析,造价工程师依然是人才需求最多的职位,其次是造价员及项目经理。而在造价行业,造价工程师是最重要的职位,它承负着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

排名 主要招聘职位 主要申请职位

1 造价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2 造价员 造价员

3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4 造价技术负责人 造价技术负责人

5 注册咨询工程师 招标工程师

6 招标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7 注册会计师 招标员

8 招标员 注册会计师

5. 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