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鸭瘟;鸭瘟病毒;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852.6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64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36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ne Duck Plague Virus Strain

FU Shu-lin1, CHEN Xia-bing1, QIAN Yun-guo2, ZHANG Da-bing3, YANG Wen-hai1, HE Bin1, JIN Er-guang1, TONG Wei-wen1, YE Sheng-qiang1, LIU Wu1, TAO Bi-fei1, CHEN Jie1

(1. Wuh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Wuhan 430208,China; 2.Wuh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208, China; 3.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ne virus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liver of the dead ducks in a farm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utopsy pathology, it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duck plague virus infection.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plague virus gene in GenBank of UL6 gene, one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used to PCR amplification of extracted viral nucleic acids DNA. The PCR products were 416 bp and the similarity was 99% compared with the gene sequence of the Duck Plague Virus UL6 gene published. The duck embryo infec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duck embryos began to die in the first four days, with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duck plague virus infec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ase was the infection of duck plague virus.

Key words: duck plague; duck plague viru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较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鸭瘟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稽留、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发病鸭头颈肿大[2]。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核酸类型为线状双股DNA[3]。由于对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滞后,基因的功能研究严重滞后,因此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毒的分离、鉴定。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鸭瘟病毒进行鉴别诊断。陈安莉等[4]建立了二重PCR方法能够区别新城疫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感染,张艳芳等[5]建立了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区分鸭黄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感染。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并通过鸭胚感染试验证实了鸭瘟病毒在临床上的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9~10日龄樱桃谷鸭胚由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自行孵化;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为OMEGA公司产品;DL Marker 2000、Taq酶均为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送检病料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某种鸭场40周龄樱桃谷种鸭。采集病鸭的肝脏组织捣碎,并按照质量体积比1∶5的比例加入无菌的PBS液混匀进行组织匀浆,然后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并用无菌PBS液稀释作为接种鸭胚的材料。

1.2.2 病毒DNA提取 取送检死亡的病鸭肝脏,加入无菌的PBS液进行组织匀浆,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然后按照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引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P1:5′-GAGCGTATTTAGATGAAACTGC-3′,下游引物P2:5′-TGTTGTGATTGTTCC-3′。目的片段大小为416 bp。

1.2.4 PCR扩增 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25 μL反应体系。2×Premix Taq DNA酶12.5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mL)各1 μL,DNA模板5 μL,灭菌水5.5 μL。PCR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2 min;94 ℃变性50 s,54 ℃退火90 s,72 ℃延伸2 min,35个循环;72 ℃延伸5 min;4 ℃ 30 min。PCR产物于0.8%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析。

1.2.5 测序与序列分析 将PCR产物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纯化回收,并送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进行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UL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1.2.6 鸭胚感染试验 将16只9~10日龄的鸭胚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第一组每只鸭胚接种0.2 mL的病毒稀释液。第二组每只鸭胚接种0.2 mL的无菌PBS液(阴性对照)。培养并观察鸭胚死亡情况和病变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鸭瘟病毒的PCR鉴定结果

用设计合成的针对鸭瘟病毒UL6基因核苷酸序列扩增引物对提取的鸭瘟病毒DNA进行PCR扩增后,扩增产物出现一条约416 bp大小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图1)。

2.2 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将所测定的序列通过DNAMAN软件与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鉴定病毒的UL6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图2)。

2.3 鸭胚感染试验结果

接种后4 d,攻毒组的鸭胚开始出现死亡,在第六天8只鸭胚全部死亡,而阴性对照组的鸭胚没有出现死亡(图3)。死亡的鸭胚全身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出现。

3 小结与讨论

鸭瘟病毒在临床上造成的死亡情况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均易感。鸭瘟病毒感染鸭后,可侵害鸭的多种组织器官,为全身各组织感染和广泛的组织嗜性创造条件[6]。本研究中送检的病鸭拉绿色稀粪,泄殖腔严重充血、出血、水肿;食道黏膜出血,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点,心内膜与心外膜有出血斑点,这与报道的鸭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相一致[7]。进一步通过扩增鸭瘟的UL6基因和鸭胚感染试验证实送检的病例为鸭瘟病毒感染。

鸭瘟病毒的天然宿主为鸭、鹅和天鹅,7日龄到成年种鸭均可感染[1]。鸭瘟病毒不能直接使用于鸡胚,因此本研究中感染动物为鸭胚。在本研究中,感染病毒的鸭胚在感染后4~6 d内全部死亡,鸭胚感染后出现典型的鸭瘟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特征。

本研究中根据GenBank上已经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出416 bp的片段。将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公布的基因序列相比较,两者的相似性为99%。但是,鸭瘟病毒的UL6基因序列在鸭瘟病毒的致病过程中起何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ANDHU T S, SHAWKY S A. Duck virus enteritis (duck plague)[M].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3.354-363.

[2] 张 坤,刁有祥,程彦丽,等.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后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13,33(1):9-15.

[3] 郭玉璞,蒋金书.鸭病[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21-28.

[4] 陈安莉,谢芝勋,谢丽基,等.新城疫病毒和鸭瘟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1): 192-195.

[5] 张艳芳,谢芝勋,谢丽基,等.鸭黄病毒和鸭瘟病毒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2013.899-903.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第2篇

猫咪耳朵什么样?

所谓耳朵就是动物身上的听觉器官,猫咪的耳朵当然也不例外,单凭肉眼观察,它们的耳朵就和人类的耳朵有很大差别呢。

耳朵的构造

猫咪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收集声音,向内传到鼓膜,通过鼓膜的振动,声音达到中耳部分。耳蜗将声音转化成电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达到大脑,内耳则负责保持身体平衡。猫咪的耳朵和人耳构成相似,但听力和平衡能力都比人类好得多。

耳外构成

然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猫咪的耳翼(或耳瓣)部分,猫咪的耳朵外面被一层薄薄的被毛覆盖,有些品种的猫咪耳尖还有一些饰毛。而猫咪的外耳内侧也有一些耳毛,就像一道屏障,帮耳朵隔绝了很多脏东西。

听力很好的猫咪

听觉是猫咪五感中最优秀的一种,它们在高音方面的听力特别优秀,远高于人类,它们可以分辨频率高达6万赫兹的超声波,这有助于帮助它们在户外捕捉猎物。它们定位声源的能力也很强,角度误差只有0.5°。所以无论你如何蹑手蹑脚,猫咪都会很快探知你发出声音的位置。

如果你的猫咪听不到

一些情况下,猫咪也许会暂时性或永久性失聪。

天生失聪

一些猫咪会有天生的遗传性失聪或重听现象,比如白毛蓝眼睛的猫咪就有很大的失聪几率,甚至占到了失聪猫的40%。鸳鸯眼的白毛猫咪,蓝色眼睛侧的耳朵很可能是失聪的。

后天失聪

严重的中耳炎最终导致内耳感染,也可能破坏猫咪的听力,这种影响有些会随着疾病的治愈而缓解,但有些则是终身性的。另外,猫咪进入老年期后,听力也会下降得越来越快。

如何检查猫咪听力?

当你怀疑猫咪的听力可能已经受损,可以在不同的方位发出声音,看猫咪是否有反应,要特别注意猫咪耳朵转动的方位和形态,如果猫咪基本没反应,很可能是听不到声音。当然,最妥当的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帮猫咪做一些听力检查。

Attention!

会对猫咪造成很大影响吗?

失去听力的猫咪,生活上会有一些困扰。特别是先天失聪的猫咪,和其他猫咪在沟通时会有少许障碍,叫的声音也很难听。不过如果只是生活在固定的场所,没有天敌或意外干扰,对猫咪来说并没有大碍。所以有听力障碍的猫除了不适合生活在户外,生活上并不需要特殊照顾。

看状态!初步判定耳朵健康程度

有时我们仅凭肉眼观察就能知道猫咪是否有耳道疾病,是否需要送医。

正常情况

翻开猫咪的耳朵,如果在耳廓附近看不到耳垢(允许有少量淡色耳垢),猫咪的精神状态、动作都无异样,耳朵周围也没有破损,这种情况就是正常的。

不适情况

有时猫咪会表现得特别不适,不停抓挠或摩擦耳朵,表现得特别痛苦。这说明猫咪可能痛痒难忍,很可能有耳螨或其他耳道损伤。

外伤情况

有时肉眼就可以看到猫咪耳廓甚至耳朵边缘有异常,比如耳朵边缘可能有晒伤或皮肤病,耳廓内也可能肿起、充血,这可能是因为抓挠耳螨或打架导致的耳血肿。

环境和品种的影响

猫咪的耳道疾病会受到猫咪品种和环境的影响。

这些品种易得病

根据耳朵形态不同,猫咪可以分为立耳猫、折耳猫、卷耳猫。相对一般的立耳猫咪,折耳猫的耳朵构造导致它的耳道通风性差、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而卷耳猫耳朵外翻,耳朵更容易跑进脏东西。

潮湿环境易生病

无论是螨虫还是细菌、病毒都喜欢温暖而潮湿的环境,这就导致南方湿热地带的猫咪更容易患耳道疾病。而一年四季都比较炎热、温暖的地区,更容易令猫咪感染寄生虫。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有这些特征,就更要注意猫咪耳道健康。

年龄小易患病

幼猫比较容易感染耳螨,其中不少都是通过猫妈妈传染的。而耳炎等疾病则是全年龄的猫都会患的耳道疾病。一些成年猫咪也可能会患耳部肿瘤,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SOS!警惕猫咪耳道疾病

猫咪可能会患各种与耳朵有关的疾病,其中以耳道疾病为主,然而从诊断辨别疾病开始,很多主人就开始犯迷糊,因而导致了疾病进一步发展。

常见的耳道疾病种类

猫咪常见的耳道疾病大致分为这几种,它们从诊断到治疗都有很大区别。

刘欣

美联众合

北京爱康动物医院兽医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博士,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校外指导教师。擅长各种疑难皮肤病和内科病的诊治,多次到欧洲进修兽医课程,长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为宠物医师进行皮肤病培训,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细胞学诊断技术。

根据刘欣医生介绍,养猫人对于猫的耳道疾病有很多误区,而正确的诊断和准确的用药才能让耳道疾病的治疗少走弯路。

耳螨?其实不是最多的

在猫咪的几种常见耳道疾病中,人们往往一看到猫咪耳朵内有深色耳垢,就认为是耳螨,结果经常自行用药用了很久,猫咪也不见好转。资深皮肤科兽医告诉我们,其实马拉色菌导致的外耳炎的数量才是最多的,只是症状和耳螨有一些相似,从而导致经验少的主人区分不清。所以猫咪到底患的是什么耳道疾病,最好还是去医院确诊一下。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中西药结合;流行特点;症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43-01

猪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各种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但它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大肠的坏死性炎症。在多年的兽医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治疗该病的方法,尤其是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效果更好。但该病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急性发病初期,发病急、死亡快,易与猪瘟等混淆,所以快速准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猎副伤寒病的关键环节。现将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防治总结如下。

1 流行特点

猪副伤寒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的猪。一般有2 种传染方式:一种是健康猪体内存在的病菌在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下降时乘机繁殖而导致发病;另一种是健康的猪采食了被病猪污染过的饲料、水等,经过消化道感染而发病。该病的潜伏期为7~30 d,一般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上,成年猪及哺乳猪很少发病。一般该病都是散状发生,但是若有不利因素的严重刺激也会出现缓慢性地方流行。该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多发于寒冷、阴雨连绵季节及季节交替等情r下。在仔猪的饲养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出现饲料不丰富、圈舍潮湿、缺乏运动、气候突变等情况时容易引发该病[1-2]。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败血症)

该种类型一般是发生在断奶后不久的仔猪身上。发病的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差,厌食或无食欲;发病初期便秘,后期下痢;粪便呈恶臭味,有时带血;腹痛,弓腰尖叫;耳、腰部及四肢皮肤呈紫红色,后期呈青紫色;病猪最后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偶尔咳嗽、痉挛,一般3~5 d死亡。此型由于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易被误诊为猪瘟,发病5 d后未死亡的猪转为慢性[3]。

2.2 慢性型(结肠炎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略升高,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排出灰白色、淡黄色、暗绿色粪便,粪便形同稀粥状,有时粪便中混有血液和假膜;皮肤出现痂状湿疹;后期消瘦,生长停滞,贫血,并伴有眼结膜炎或有浓性分泌物;精神萎靡、拱背缩腰,有一部分病猪还会继发慢性肺炎而咳嗽不止,死前皮肤出现紫斑;病程长达2~3周,最后衰竭死亡。

3 剖检特征

3.1 急性型

主要是败血症变化。肝、脾肿大,边缘变钝、呈暗紫色;肝脏有针尖至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灶;喉头、肾、胃肠和膀胱黏膜充血或出血;肺脏表面有小出血点,小叶充血发红,切面有淡红色渗出液。胃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肠壁淋巴结肿大[4-5]。

3.2 慢性型

主要特征为盲肠、结肠、回肠的坏死性肠炎,大肠黏膜表面形成片状的灰黄色溃疡,表面一层乌灰色假膜,肠壁增厚;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时可见点状坏死灶,这是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肺部有时有卡他性或干酪样肺炎病灶。

4 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耳、尾、蹄等处的皮肤为青紫色,大肠及肝、脾有干酪样坏死灶,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需与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痢疾、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相区别[6-7]。有时为了排除上述几种病的可能,特别是猪瘟,还可用青霉素针剂进行试治疗性确诊,因为该病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无法确诊,就先用青霉素试治,在使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后,即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且疗效显著,治愈率也高。

5 治疗方法

5.1 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脾止泻,对已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的病猪,运用以下中药方剂:茯苓15~30 g,陈皮10~20 g,厚朴15~30 g,枳壳20~40 g,川芎10~22 g,藿香15~30 g,云木香5~15 g,苏子10~20 g,苍术10~30 g,白术10~15 g,黄白皮15~30 g,黄芩15~30 g,党参15~30 g,柴胡20~40 g,甘草20~40 g。将药加水煎3次,3 次药液混匀后用胃导管一次灌服。

5.2 西药治疗

复方新诺明(SMZ-TMP),肌注0.2 mL/kg体重,首次用量要加倍,连注3~7 d;如用片剂,应内服 70 mg/kg体重(单用首次用药量加倍),每天2次,连服3~7 d,直到痊愈为止。

6 治疗效果

2003年4月,利用中西药结合对永善县马楠乡冷水村农

户养殖的患病生猪301头进行治疗,发病初期116头,治愈109头,治愈率达94%;发病中期155头生猪治愈121头,治愈率78%;发病后期30头治愈9头,治愈率30%。24 h内灌服1次中药、2次西药,此后只服西药,3~5 d后痊愈(表1)。

2005年3月,溪洛渡镇桐堡办事处海田二队一农户家40 kg左右的2头猪生病,经诊断确诊为猪副伤寒。第1天按上述中药方剂购买1付中药,用水煎3次后与西药复方新诺明(SMZ-TMP)片剂按70 mg/kg体重与中药汤剂一起灌服,晚上单独按复方新诺明片剂70 mg/kg体重灌服1次,第2天基本恢复正常,再继续服西药1 d后痊愈,治愈率100%。

7 体会

笔者通过对临床301头副伤寒病猪的治疗效果看,中药结合西药复方新诺明对沙门氏菌属的抗菌作用比氯霉素、金霉素、合霉素及其他磺胺类药物单用的效果好得多,而且对仔猪副伤寒早期和中期的病猪治愈率较高,早期治愈率比中期高16个百分点、比晚期高64个百分点,且平均治愈率仍然可达79.4%。因此,笔者认为中西药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不但治疗成本低,而且疗效好,治愈率也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中可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8 参考文献

[1] 马进文.小香猪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6(1):61.

[2] 刘新军.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4(2):45-46.

[3] 左其东.仔猪副伤寒的流行、诊断与综合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8):90-92.

[4] 王博,崔敏.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1):118-119.

[5] 江玉香.仔猪副伤寒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62.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布氏杆菌;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04

布氏杆菌病亦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病,是由布氏杆菌属引起的以家畜为主的多种动物互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由于传染性极强,且感染后根治困难,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世界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在中国受布氏杆菌病威胁的人口约有35亿。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鉴于布氏杆菌病引起的巨大危害,在布病感染早期做出快速诊断对于缓解由此造成的损失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布氏杆菌检测主要是细菌学检测,费时费力, 不能做到早期快速诊断。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基于免疫技术建立起来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布氏杆菌病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微生物基因组测定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以PCR和基因检测技术为主的布氏杆菌病检测技术,以其简单快速、稳定高效、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成为流行病检测的研究热点。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自1976 年Carlsson首次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布氏杆菌病后,已经建立了牛、羊和猪等多种动物的间接ELISA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方法。目前,已经有商用间接ELISA问世。但是间接ELISA不能区分抗体是疫苗免疫产生还是病株感染引起。因此,不能作为免疫家畜的检测方法。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区分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和病株感染引起抗体,且灵敏度高。但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标记技术,操作更为简便,更适合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特别是近年来荧光探针分析技术[1-3]在免疫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通过免疫试验检测布氏杆菌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成为研究的热点。

2 PCR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是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随着PCR技术及仪器的发展,PCR的扩增效率增加,自动化程度提高,并且发明了多种PCR技术。PCR技术被引进到包括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在内的多种领域。和传统的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技术相比,PCR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准确,不破坏样本等优势,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利用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目的基因的选择非常关键。1978 年PCR技术首次用于布氏杆菌检测,是针对布氏杆菌上高度保守的单个基因如BCSP31 和16SrRNA 基因设计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较低。随后,不同的基因被选择进行扩增检测。1990 年Fekete首次报道了成功的利用PCR扩增编码43-KDS19 牛布氏杆菌外膜蛋白的序列的方法快速检测布氏杆菌。1992 年Baily 采用低聚核甙酸引物扩增BCSP31 的基因223bp片段,对牛和羊布氏杆菌有较高特异性。1999年,金红等[4]建立了IS6501 锚定PCR 法, 不仅可以鉴定布氏杆菌并区分不同毒株和生物型, 还可以可鉴别野毒株与疫苗株。2002 年E.Navarro等[5]报道了用PCR 法通过扩增了人布氏杆菌编码牛布氏杆菌抗原31kDa 、16SrRNA和外膜蛋白的基因对人布氏杆菌进行检测。2003 年王胜昌等[6]根据布氏杆菌蛋BSCP31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布氏杆菌的检测,最低可检测到1pg的布氏杆菌DNA,且特异性非常好。

2013年,王素华等[7]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特异性好的602bp基因片段,建立的检测牛皮布氏杆菌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最低能够检测到0.9pg/μL的布氏杆菌DNA,并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2014年,Kang等[8]根据布氏杆菌基因组上的BCAN 0548-0549区域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约300-bp的片段,首次用于狗的布氏杆菌的专一性检测,检测限为3pg/μL。

3 基因检测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检测,测定微生物基因的GC含量、Tm值,以及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可以快速的鉴定微生物菌株,并可以轻而易举的精确分辨微生物的类型,讲微生物鉴定到种,亚种或不同的菌株型。因此,基因检测技术如果引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准确高效的优势。郭秀兰[9]等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到了布氏杆菌的检测。用细菌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热变性法和DNA 液相分子杂交法测定了布氏杆菌,使得应用细菌DNA 基因测定技术是区别布氏杆菌与非布氏杆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4 展望

由于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容易传染,并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早期检测布氏杆菌对于缓解由布氏杆菌病带来的危害尤为重要。但是,尽管目前可以在早期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但这不是应对布氏杆菌病的最佳方式。对待布氏杆菌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4.1 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积极全面地对抗布病

开展布氏杆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

4.2 积极开展布氏杆菌病疫苗的研制,特别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获得稳定安全的布氏杆菌病疫苗,是布氏杆菌病的防治的关键步骤。

4.3 进一步开发快速高效、原位布氏杆菌病检测技术

对于布氏杆菌病的调查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cGiven J A,Tucker J D, Perrett L L.Validation of FPA and c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Brucella abortus in cattlesera and comparison to SAT,CFT,and iELISA[J].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ethods,2003(278):171-178.

[2] Burriel A R,Christodoulopoulos G,Bisias G.,et al. Comparison of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indirect ELISA and competitive ELISA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Brucella melitensis-infection in small ruminants[J].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4(54):243-247.

[3]Nielsen K,Gall D.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brucellosis[J].a review Immunoassay,2001(22):183-201.

[4]金红,于康震.布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预防兽医学进展,1999(1):1-4.

[5] Navarro E,Escribano J,Fernández J A,et al.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PCR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Brucella, spp.in human blood samples[J].Fems Immunology & Medical Microbiology,2002,34(2):147-151.

[6]王胜昌,邵讳娟,谢建云,等.布氏杆菌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23(3):154-157.

[7]王素华,王忠才,杜爱芳.牛布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2012(4):79-82.

[8] Kang S I,Lee S E,Kim J Y,et al. A new Brucella canis, species-specific PCR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canine brucellosis[J].Comparative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2014,37(4):237-241.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文精神;医学教育;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03-02

医学面对的对象是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关注的不应仅是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还应包括患者的家庭、社会和民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从单纯的偏重于生物学因素探寻病因和治疗转向不仅重视患者生物层面的诊治,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病因,进行心理干预、调适与抚慰。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然新的医学模式已经提出30余年,国内的医学院校也相应的进行了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但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和观念对当今医疗卫生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缺乏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而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趋向去大医院,不愿去老百姓最需要的基层卫生机构。医学模式的转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滞后性。

1 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核心是强调人性教育、注重人格完善、以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及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出发,强化人文教育对培养有高度责任感、健康人格、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医疗实践缺乏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点:一是技术化,即医生治病不治人,患者是疾病的载体,是医疗技术施予的对象,医患之间缺乏富有人性关怀的交流和沟通。有些大型医院专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明显,但有些医生只对本学科专业内的疾病精通、感兴趣、深入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疾病诊治进展关注不足,了解不够。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症状、体征时,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予以诊治,通常要请相关学科的医生会诊。二是市场化,即医院认钱不认人,患者是消费的主体,是到医院来消费的,是赚钱的机会。大处方、重复检查、小病大看等现象屡见不鲜。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而由医院、药商、医疗器械商等构成的利益集团,制造市场,诱导消费,导致社会不同层面的医疗负担加重。三是指标化,即医院、科室和医生每年要完成一定数额医疗评价指标,有些医院的医生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医疗指标外,还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出一部分投入到科研、教学、申请基金奖项、论文写作等指标的完成上去,而且这些评价指标在逐年加码,不堪重负。

虽然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在实践中,其重要性又往往被忽视和淡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长期实施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同样体现在医学教育中,普通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弊端,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关注不足,有些医学院校很少甚至没有开设人文课程,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匮乏。二是师资不到位,投入力度不足。医学人文教育横跨医学和人文两个不同门类的学科领域,对师资素质的要求很高。而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是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同样缺乏人文科学修养;专业从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和医学实践经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门数少、学时少、设置乱,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时效性难以得到控制和保证。三是作风不端正,社会风气不良。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崇高事业,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有些医学生学习目的、态度不明,学风、考风涣散,毕业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大医院;报考研究生人数临床多于基础,外科多于医技;当前医疗领域中确实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收受回扣、红包等)对医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课堂说教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让学生的心理失衡、茫然,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清。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水平离它应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举措

3.1 健全法律,加强制度建设

医学是公益事业,享受公平、合理、安全、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是基本人权。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加速,患者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要求从医人员和机构必须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真正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明确指出:“患者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这是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状况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护医患权利、责任、义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严厉打击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和不良现象,在法制层面上予以切实的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评价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让病患和社会能够从中得到实惠。

3.2 增进修养,加强师资建设

医学的使命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核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假如医学教育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讲授人体及和疾病有关的知识,或者说仅仅为医学生提供有关人体和疾病的纯生物科学的知识,那么医学院校与兽医学校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医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病症,而是一个个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从心理、精神、技术上给患者以关心、指导、抚慰和治疗。同时,医务人员也希望患者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治[1]。只有富于人文修养的医务人员,才有能力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院校的师生必须顺应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和增进人文精神和理念,不断更新人文观念意识和知识结构。医学院校则需构建融人文和医学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历史背景下学习和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3.3 弘扬传统,加强德育建设

为医者仁心仁术,对患者要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生命的神圣性,尊重人的生存权。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并将自己的医著都冠以“千金”两字,体现了传统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3]。现代医学教育应学贯中西,博采古今,大力弘扬传统医学的人文精髓,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注重医生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形象,尊重个性发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教育,以先进生动的事例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塑造人,增强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4-5]。

4 将人文教育融入病理学教学

4.1 言传身教,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热情可以感染学生。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时,由于病变性质和病理基础不同会导致患者咳出不同性状痰,如白色泡沫状痰、红色泡沫状痰、铁锈色痰、黄色浓痰、脓血臭痰等,虽然这些痰液又脏又臭,但通过对痰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提供对疾病的诊断依据,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担任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应时刻为患者着想,脏一些、臭一些又有什么。又如,我教研室担负本市部分医疗纠纷尸检任务,让医学生参加、观摩尸体解剖过程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但可以实践书本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从中吸取医疗实践的经验教训。由于尸体保存时间有限,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有时由于腐败等原因,尸体散发着恶臭;有些死者生前患有传染性疾病,给解剖人员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在尸解过程中从不怕脏、怕累、怕辛苦、怕危险,认真解剖,仔细观察,耐心细致地查找死因;解剖结束为死者擦拭血迹,整理衣物。我们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着我们的学生要热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关爱病患的疾苦,哪怕他已逝去。

4.2 关注细节,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作风

患者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生,医务人员在诊治的过程中微小的疏忽和失误,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后果。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还帮助他们树立“生命至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例如,在讲解肉芽肿的概念时,反复强调要和肉芽组织相区别,虽然他们字形相似,但却是病变性质、组织结构、临床诊治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若将之混淆会导致误诊误治。又如,在病理实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时,强调要与慢性肺淤血相鉴别,虽然显微镜下的表现十分相似,但是肺泡腔内渗出物的成分却不完全相同,要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对比、体会琢磨才能真正掌握鉴别要点,做出准确的诊断。通过对相似易混的概念、病变的讲解、强调,除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外,还使他们认识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医者无小事”的道理,促使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

4.3 联系实际,宣扬预防为先、人文关怀的操守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可是这些规律的背后是经历无数人的艰辛痛苦得来的,我们在学习和掌握规律的同时,要利用规律为人民的健康谋福祉;在深入了解疾病的危害性后果和高危的同时,要宣讲“预防为先”的理念和重要性。例如,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与吸烟、饮食习惯和结构、体育锻炼、心理活动等相关,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向学生宣扬医学发展的目的是防病胜于治病,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内容。病理工作者面对的是冷冰冰、散发着刺鼻甲醇气味的标本,虽然不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但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他们饱受着生理和心理的苦痛和折磨,我们不计名利得失,对每一例标本都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提供依据。今天内窥镜技术和微创技术非常发达,离不开病理学的辅助。病理诊断被冠以“诊断的终点”、“金标准”等头衔,给有些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造成一种印象:怀疑哪里有病变或肿瘤,能做内窥镜就做,不能做的就做穿刺活检。可是这些操作都是要让患者冒着一定的医疗风险和痛苦,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的。有些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费时费力,检出率不高,但却可以避免上述的弊端。应结合临床实际,权衡利弊,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5 结语

医疗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必须和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只重视医学科学知识而轻视医学人文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是与时代的发展进步背道而驰的。现代医学模式呼唤人文精神在医学的回归,要求医学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的实情,加大医学人文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出社会满意、人民放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阳.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6):373-374.

[2]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16-517.

[3]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66-1068.

[4]张振兴.医学人文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