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课堂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16-02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为了更好地进行几何画板元素与课堂整合,有必要探索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分析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从而在教学中强化几何画板的积极功能,同时有效避免其给数学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1 几何画板的特点和优势
几何画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相较于PowerPoint、白板附带的绘图软件等无法进行精确作图,几何画板不但作图精准,而且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功能,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工具栏、菜单和鼠标左右键实现,容易操作。在几何画板中,复杂的图形通过基本的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逻辑性强,更容易为数学教师和学生接受和掌握。经常使用几何画板,对加深使用者对几何关系的理解有很大好处。
几何画板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几何画板具有三角板、圆规等教具的功能,可以让复杂的几何图形跳起来[1]。几何画板还可以通过拖动改变图形,进而改变设定的数量,如长度、角度等,而事先设定的图形几何关系或图形的基本性质保持不变,师生可以更直观地找寻规律。几何画板可以进行严格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追寻图形运动轨迹,做出可操作的动画效果,让静态图动起来,方便师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几何画板有很好的形象性 如“在平面中任取一点”,运用几何画板可以让这个点随意动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又如在几何画板中,通过拖动关键点改变图形,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与不变,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几何元素之间的规律。
2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降低数学教学难度 以前的数学教学,往往更重视逻辑思维过程,不太重视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使之变得更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教师教学难度。
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几何画板制作动画演示效果,让圆的半径r不变,使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学生能直观感受直线和圆从相交到相切再到相离的演变过程,也很容易发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r和d的大小关系是对应的。这样处理,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课堂效率也高。
动态地将数和形有机结合,直观展现运动和变化 数形结合思想是最重要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桥梁”,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合理使用几何画板,在图形变化的同时测量相应的数据,使数和形之间的联系简单明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几何画板能直观地展现运动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在运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数量和关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时,用几何画板做好具有动态效果的二次函数y=a(x-h)2+k(a≠0)图象,作为课堂资源提供给学生。通过鼠标操作,依次改变其中a、h、k的值,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和顶点位置也同步变化,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形变数就变、数变形也变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数”和“形”的对应。几何画板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发展为抽象的概括,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2]。
充当数学实验的高效工具,搭建验证问题的理想平台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要进行数学实验和验证活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把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有效培养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几何画板能轻松构造各种图形,即时进行长度、角度等数量的测量,并在不改变预设几何关系的前提下对图形进行调整改变,还可以追踪轨迹和做成动画,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平台环境。几何画板强大的功能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3]。
如新人教版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课本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画图和测量计算来感受和验证定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学生画图不精准,测量误差大,计算费时费力,甚至计算结果严重偏离正确结论的问题。利用几何画板做实验,学生可以用测量功能准确测出对应线段的长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比值,进一步得到线段成比例的结论。而且学生可以在保证定理条件成立的前提下,随意变动平行线和截线,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却发现结论不变,加深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几何画板作为高效的实验工具,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更乐意学数学。
3 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分析
过度使用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并不适合所有的数学课。要考虑几何画板是否比其他手段更优越,是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且对教学真正起到辅助作用。
使用几何画板将教材简单搬家,没有思考和再设计 简单照搬课本内容,仅仅是把画在黑板上的图做了电子版。应该结合几何画板特点,结合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思考和加工,使之成为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课堂资源。
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 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应该有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设计的目的应该定位于把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降低思维难度,或者提供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课件被设置过多颜色、图片、动画效果,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忽视学生主体参与 有的教师只把几何画板作为展示,不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几何画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数学活动,在“做中学”,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用几何画板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 几何画板应该是师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工具、资源、环境,并不能代替师生的思考、交流和合作。教师必须着眼于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更多地引发学生思考,用更多的精力进行备课,把几何画板与数学课堂有机整合在一起。
4 小结
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也不是“万金油”。社会在发展,教育理念在进步,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也在改变。要把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机整合,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结合教学实践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亦巨,谢逢楷.采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研:数学,2005(6):3-6.
在数学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语言:符号语言是为了表达得简洁、准确;几何语言是为了表达得形象、直观。正是由于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使得数学教学过程需要完整、准确地传递数学信息,这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大量的写”和“大量的画”。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内容呈现给人的感觉是:速度慢、效率低、质量差。这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这样的难题也都不复存在。
1. 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并茂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而多媒体在此则表现出高度的优越性。学生愉快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在一种高涨且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思考。有一次,我听同行上课,他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全都聚精会神,这才使我认识到多媒体的效果。靠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在大屏幕前,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的面前,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其乐融融。当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了,他们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了,也会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学得透,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 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及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承担。”因而在教学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象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突出重点、难点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 多媒体网络信息量大,便于教师调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书本教材知识涵盖面小,容量有限,而且教材统一使用,体现不出多元性、均衡性和地方性,再加上各地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造成了教学活动无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利用多媒体网络采集信息,选择与学生现有水平相等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以一种更灵活、更多样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资源共享也弥补了各地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均衡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处理好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借助教具演示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加以巩固、升华,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于课的节奏往往把握不好,为了课堂顺畅,而改用多媒体的演示。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发展,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以人为本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师生的教与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2. 处理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然而其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没有合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相继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尽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较高,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多媒体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手段作用的误解导致的,某些教师过分依赖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认识到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而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合理利用发挥其对教学的优势.二是不能忽视书本教材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三是不能完全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必须根据各个教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适当的改进.
2.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有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过分重视题海战术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增加数学课的习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加上中考的压力,导致家长、教师和学生自己对题海战术都比较重视,然而通过题海战术虽然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但这种教学方法效率较低,会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内容比较单一,其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教材上,上课没有新意,照搬课本理论和知识,重视计算的结果,忽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讲解,没有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会解题却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情况,对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认识不深刻.
二、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多进行探究性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仅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师生交流还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明确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教学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在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体教学中的内容,将整体教学计划分层实施.这样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合理有序进行,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对教学任务的突破,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也一样,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优化丰富课堂内容,突出课堂重点,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 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中国论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关键词】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兴趣点
初中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对比,使很多学生感觉初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觉得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尤其是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上课虽然认真听教师讲课,看起来好像已听明白,但自己动起手来却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分数,不论是对于学困生还是对于优秀生,都采用“题海战术”――过度加码,强化训练,增加作业量,使学生不堪重负。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就是一个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的高效率,就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越多越好。换句话说,就是抓紧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效率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的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又多样,则教学效率高。这里的要点有:一是综合的效果,二是时间的充分利用,这是效率的两个方面。
无论是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具备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认为“提高效率”就是这节课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型,做更多的题,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引导和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长期的发展,也不符合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的观点、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逻辑。这样,无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否会用到数学知识,但只要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来思考问题。
从理论上说,高效率的教师不是直接传授学生方法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想方法。倘若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应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高效率的数学教师不是让学生的活跃停留在表层上。学生在课堂中表面上可能是安静的,但他们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所以,高效率的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不但具有挑战性,而且适合学生的水平。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领和评价,将宝贵的时间花在训练学生的思维上。通过思维的训练,学生不但具备了学力,而且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更为关键的是,高效率的数学教师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及态度,注重迁移性思考。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仅是信息,学生接受了教师传递的信息和学生消化信息是两回事。要想使学生达到思维的迁移效应,就必须让学生在关系性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迁移性理解。毕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逐步建立知识恰当心理表征的思维过程,然而该过程具有内隐性,不能只靠认知测验简单测出。要想获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就不能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分数多少,而应注重提问的质量。问题通常包括综合问题与迁移性问题,要从多个方面获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相关信息,并做出综合判断,从而调控教学。所以,高效率的数学教师往往特别重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满足于让学生接受或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先导。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节约课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度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听得懂的前提下,注意知识的生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思维容量越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主解决的问题越多,获取的解题技能越多,对问题的研究越深入,知识产生的远期效果越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学生怕数学,主要是怕做题。习题是数学的心脏。波利亚有一句名言:“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他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一堂好的习题课,应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入手,使学生有计划地巩固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经历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习题课前,教师应做好习题材料的准备,做好训练技能的准备,做好培养能力的准备。通过习题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澄清模糊概念,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解决疑难,梳理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一定是形式多样,不一定多么独特,不一定有很多学生活动,关键是这个教学设计是否符合你学生。不同的班级适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的教学设计。有的课程适合由学生讨论思考,有的课程适合学生独立思考,有的课程则需要教师专门讲授。这也就意味着,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设置都需要精心准备,反复推敲。这个设置可以与同事合作讨论完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完成,主要还是要以学生的学习起点预设。比如,引入环节创设情境要从学生比较了解的生活出发,不要过于拔高;也可以选择学生平时练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创设情境。比如讲“销售问题”,如果选择大商场销售情境,不符合多数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换成“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批发学习用具来销售”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小情境,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三、精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学习,没兴趣则只能被动学习。虽然每个学生的数学天分不同,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断寻找,精准抓取学生的兴趣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思起于疑,只有在疑的作用下,思考才会发生,学习才会有动力进行下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质疑的氛围。首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渴望,只要教师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他们就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从不敢提问变为敢于提问,从不善于提问变为善于提问。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热情和耐心,就像父母教孩子说话、走路一样,不要怕浪费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让他们多思考,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创造质疑的环境,一定要有质疑的价值,不要为质疑而质疑,否则就没有意义了。一个好的问题的启发性不但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重要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这些问题要么能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式,要么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一个好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在得到解决时就会结束,而是暗含着对原问题的某部分做出变化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新的结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新课讲授主要是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而练习才是教会学生怎样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学会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这样的数学教学体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同时,练习不是一个问题的反复训练。教师选取练习要具备代表性、多样性、层次性,同时要在练习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敏捷性。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不管一节课设计得如何优秀,关键还是看接受者的接受程度。说到底,课堂教学是一场人与人的交流。所以,教师要用心去教授每一节课,而不是机械地为讲授而讲授。教师要用心去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发现数学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培养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暴露数学思维的过程,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比解一百道题都有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也就是数学建模。建模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利润、成本、保险、储蓄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极好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教师教学要防止走向极端化、形式化。比如,一味地追求数学课程的生活化,失去了数学的严谨性;片面地强调观察,动手,猜想,追求不必要的设计。总之,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多进行反思,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高效教学需要长期坚持,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真正实现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走向高效率的数学教学(理论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