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技术评估导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是目前具有较高碳排放量的国家之一。我国建筑业近几十年来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起步较晚,基础差,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社会能耗较大,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发展,每年新建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就有1.3亿吨。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全社会能耗总量中,建筑业的能耗就占到46.7%,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粗放的模式,不仅造成了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源的浪费。在碳排放上面,我国建筑业排出的CO2占到社会总量的50%,远远高于运输业。与此同时,为解决全球变暖等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我国政府做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要比2005年单位排放量下降40%~45%。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全力发展低碳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我国建筑业是处于中游,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与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纺织等行业。建筑低碳之路必将成为化解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低碳建筑对拉动上游绿色生产,推动下游绿色消费,促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低碳建筑必将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键环节。
2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现状
低碳建筑从1998年开始受到中国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7年的时间。目前无论政府还是建筑企业以及个人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支持都比以往要高,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政府方面从之前单一关注建设施工阶段的节能向两端延伸,即涵盖土地获取、规划布局阶段的节能到建筑报废阶段的节能。建筑企业方面,很多建筑企业在低碳建筑、节能环保等方面取有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产品,使他们不仅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积极履行了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也使得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生存下来。个人方面,在目前我国政府和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宣传下,“低碳”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中的热门词汇,低碳环保建筑产品在市场也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
3我国低碳建筑存在的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在近几年全球各国都在高呼节能减排,国内也在大力强调科学发展,我国建筑的节能环保现状仍然是令人十分堪忧的。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发展低碳建筑所必须解决的。
3.1缺乏完善的政策与评价标准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理念下,提出了“生态建筑”、“环保建筑”等概念,但我国低碳建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仅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的关于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目前作为与建筑业有着密切联系的房地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导致政府在制定房地产政策上的产生了不稳定性,这也使得在制定低碳建筑发展政策的难度加大不少。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低碳建筑的评估体系和相关技术导则。主要的相关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有2001年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推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同年,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第一版,至今已更新至第四版。为了推进我国建筑节能,2006年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并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等文件。这些标准文件的推出,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这些标准大多都是针对绿色建筑,中间涉及一部分关于低碳建张翔:我国低碳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资源与环境筑,没有专门对低碳建筑提出评价标准。不仅如此,这些技术规范,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也并不乐观。缺乏专门的评估体系和相关技术导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
3.2低碳建筑的技术和设计能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建筑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各种新型低碳建筑材料较少。低碳建筑技术突破困难,使得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遭到阻碍。低碳建筑要在我国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低碳建筑技术上有所突破,加之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低碳建筑的技术指导,使得低碳技术突破很难。我国建筑仍在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如墙体保温层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可选择性不大。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另外,可以选用的低碳建筑材料实在不多,而有些价格十分高昂,建筑企业往往比较难以承受。与此同时,我国设计单位对于低碳建筑在设计上能力也不足。一方面设计单位早就习惯于以往的设计思路,而节能减排的设计势必对建筑物的平立造型、高度结构及水暖设计等各项工作都增加了一些的难度,设计单位不太愿意去在设计中添加这些项目。另一方面低碳建筑的设计,往往涉及新技术,新观念,设计单位在这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导致了我国设计单位在低碳设计上整体能力不足。
3.3建筑企业动力不足
在现阶段,发展低碳建筑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建筑企业,但是由于一方面国家对于支持低碳建筑发展相关政策的滞后以及专门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没有出台,各建筑企业在发展低碳建筑的时候,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低碳建筑的开发技术落后,建筑企业在这之中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和责任,因此,大部分建筑企业虽然认同低碳开发理念,但实际行动上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建筑企业在发展低碳建筑上没有深入了解,使得对低碳建筑存在误区。笼统认为,发展低碳建筑,必定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肯定会增加经营成本。甚至有的不法建筑企业,打着“低碳建筑”旗号,变相增加消费者的费用支出。这些都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对待低碳上的行动力不足,影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
3.4公众对低碳建筑的系统认识
虽然我国政府和媒体在宣传低碳建筑上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这些宣传仍显得不足。这使得大多数公众对于低碳建筑认知度不够,导致概念混淆,使得观念上存在不少误区。在选择建筑物如住房时只是过度关注初始购房价格而对建筑物使用周期的总成本不加考虑。从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价格较之一般建筑的价格要高一些,因此公众更多地倾向于购买价格低的。缺乏对低碳建筑的系统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
4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建议
4.1加快完善政策,制定规范标准
我国低碳建筑概念提出还是较晚的,鼓励发展低碳建筑相关政策和评价规范标准都是不健全的,我们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可加强同发达国家相关部门的联系,借鉴国外发展低碳建筑有关方面的优秀经验,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符合国内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和行业的评价规范标准。在政策上、规范标准上,为我国发展低碳建筑提供支持。甚至,可以对发展低碳建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使得发展低碳建筑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报废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我国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低碳化。从而刺激我国低碳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
4.2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我国低碳建筑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必须加强低碳建筑的技术研发,加大科研力度和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牵头,发动各种力量,积极倡导建设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鼓励、引导和支持建筑业相关企业之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通过制订激励和优惠措施加快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进程,同时尽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自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内开始新增加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截至目前,全国只有9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未来我国建筑节能类的人才需求还是很庞大的,国家要鼓励高校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相关建筑企业也可以和高校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国发展低碳建筑提供人才支持。
4.3提高建筑企业自身能力
我国建筑行业还不是很透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混乱的。不少建筑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有的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去考虑长远利益,更谈不上在低碳建筑上做贡献了。有些建筑企业虽然支持低碳建筑,但是鉴于自身能力有限,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提高我国建筑企业自身的能力,剔除那些包工头式的建筑开发企业,可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化和发挥品牌效应。这有利于我国建筑企业加大力量进行低碳地产开发,大企业更有能力做低碳这一工作,这对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建筑也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4.4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低碳社会生产方式是前提,而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整合低碳建筑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充分调动设计师、建造师、物业管理、房地产商、材料供应商、业主等的积极性,达成低碳消费的共识,形成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以低碳环保为主导的建筑开发模式,鼓励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不仅依靠我国政府的大力宣传,也依靠各种传媒的宣传,各级政府及建筑业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低碳建筑推广宣传的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普及低碳建筑理念,通过平面与数字等公共媒体对公众进行低碳建筑相关概念和理念的宣传推广,使得公众更加直观明了地知道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了解到低碳建筑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公众参加低碳建筑的积极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支持低碳建筑。
5结论
1.1绿色建筑概念的由来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绿色思想由来已久。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人类进步起到了空前的促进作用,但却随之而来的也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资源的恶意浪费现存的条件在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人们安全受到威胁事件和大自然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事件经常发生,这才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绿色运动的重视。1989年,全球环境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又不危及以后人们满足其需要的发展”。随后在1995年的额威尔生态建筑展览会上进一步的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多种检验,由此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达到了。
1.2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对绿色建筑这一理念进行探索和研究。在绿色建筑应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故此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70年代石油危机后,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各种新技术、新能源应运而生,像太阳能、风能、低热节能围护结构等等,其中以掩土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先进。到了80年代,先进的节能建筑体系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90年代后,随着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理论已将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1.3绿色建筑在中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绿色建筑概念,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从2001年开始,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我国专家们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标准。在2008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简称(GOBAS)面世,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落实到招投标、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提供支持。时至今日,在中国不同气候区已经制定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估规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从自身的区域特点出发,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一系列节能示范建筑陆续建成,如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等。
2绿色建筑的涵义与特征
2.1绿色建筑涵义到现在为止,绿色建筑的概念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整体规划、部分设计、现场施工、过程运行、结构拆除/再利用)内,从一定的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现存环境和减少设计污染,为人民生活提供健康、人文适用和自然高效的使用空间感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此,绿色环保建筑变成了一个比较综合的的概念,也逐渐演变成了“可持续环保发展建筑”的词汇,也可以被称自然生态建筑、社会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
2.2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与一般传统建筑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一般传统建筑不仅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各种能耗非常大;绿色建筑能将能耗降低70%~80%,目前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零能耗的示范绿色建筑。
2)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的是商品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业化的建造过程,造成了建筑风貌大同小异,但是绿色建筑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明显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就地取材。
3)传统建筑一般是比较封闭、流通不畅的,室内环境常常对健康不利,但是绿色建筑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如何使结构布局合理:什么样的的朝向、型体,对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最有利,其内外采取有效连通,自动调节气候变化能,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一般传统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通常忽略;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建筑对环境负责,不仅仅是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废弃拆除,甚至存在于再利用的全寿命过程中。
3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重点及应用
3.1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重点我们这里所讲到的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说我们的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和消费者的理想,通过利用采用一系列实务中环保材料、物理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这样可以使楼宇系统最佳化,过程中为消费者可以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降低电耗、能耗、物理以及废水处理的响应一系列成本。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是同时一项复杂的工程,应该考虑各个方面,主要是包括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外环境和整个的设计的寿命等投资等方面,之后做出最佳决策。绿色建筑全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平衡理念,保持环境、利用环境、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采用太阳能,地热供暖;采光和通风充分衡量,软化建筑周边环境等。
3.1.1重视整体环保的建筑设计尤其看重全局,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整体设计的效果会直接作用到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建筑物所在地社会、政治,地理等一系列条件相结合,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全局的思考,整体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和减少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徒有虚名,仅仅放眼于某个局部,不顾整体。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蓄热墙体和保温材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严寒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不好,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那么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建筑重视整体的形象体现。
3.1.2因地制宜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的西北、华北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能实现高效和节能;而对于我国中不见天日的南方地区则不容易实现。结合南北方气候差异,在寒冷地区的建筑主要应该加大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和利用,但在气候采光条件比较优势等一系列的环境和外部影响。所以,绿色建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造成某种建筑在本地区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涉及的,否则的不是充分的考虑和规划,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3.1.3以人为本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的健康指数可以,满足人民的现实考虑,绿色环保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等因素对人无害,必须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是设计中要尤为关注的。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绝不允许以好充次,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能,提高人体舒适性。优先实现自然采光,以实现保证人类健康,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1.4降低能耗降低能耗不仅包括了降低建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总之,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依照业主需求,综合考量建筑对内外环境的影响,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依托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所采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北京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教学示范建筑,建筑为地下和地上的几个层。从阳面的角度去观察,透明的玻璃幕墙,从视觉的就像普通的现代式建筑,可是玻璃幕墙外“支棱”着巨大的可以调节遮阳板。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