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同志们:上周的今天,市上召开专题会研究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同志在会上指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商业革命,各级各部门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抢抓历史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他强调,要从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下大力气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持续繁荣,构建高效便捷的营销平台,促进本地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今天,我们全县的科级以上干部在此进行“成华县现代服务业”的专题系列讲座培训,也就是对**书记的要求的具体落实,在全县干部当中普及电子商务产业相关知识,深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识,努力将我县打造成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当前,我县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第三方平台数量少、相关产业支撑能力弱、企业经营者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十分欠缺,与其他县相比,我县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首先我们领导干部需要提高认识,深入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怎么样发展电子商务,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加快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这是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来为我们做电子商务的专题讲座。**教授在电子商务与支付结算、网络金融与电子银行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教授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

同志们,刚才**教授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发展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生动的讲解,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入浅出、丰富详实的电子商务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帅教授所作的精彩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电子商务产业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县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下面,我就全县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提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新兴门类,我们要加大力度对我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等系列活动,使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对提升传统产业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刻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领域,对大家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很多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都需要我们学习、研究,希望各位干部立足于我县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和“1413”的发展战略,深入学习和调研。认真研读国家、省、市关于电子商务的政策举措,结合我县实际,深入企业加强电子商务调研,全面提升基本素养,为快速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鲍莫尔“成本病” 文献综述 评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7%,成为“中国奇迹”而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为7.4%,经济发展保持稳定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发展势头显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自1984年到2014年,无论是在各个产业增加值方面,还是在各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在产业的增加值方面,第一产业降低了23个百分点,到2014年的9.2%;第二产业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第三产业上升了约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在“人口红利”中获益。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的发达与否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重要体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可以带来社会福利的提高,就业水平也相应提高,但是在结构调整中可能出现“成本病”,生活业随着产品多样化,服务业大力发展,经济发展能否出现“停滞”?生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成本病”发生?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如何避免这些负面因素,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能否顺利实现。

一、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增长的相关课题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成本病”问题也成为近几年国内为学者所关注,因此,对“成本病”的研究进展以下综述。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威廉・鲍莫尔(Baumol,1967)提出一个简单地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在其模型中分为两个部门,即“进步部门”(工业部门)和“停滞部门”(服务业部门),前者生产率大于后者。在两部门工资水平同比例增加情况下,服务业部门的相对成本将不断地增加,若产出不变,则劳动力全部转向服务业部门;若服务产品的价格弹性较低,则其消费成本原来越高,即出现所谓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

Baumol模型对基于分析当时美国日益增长的财政危机,但后续研究发现该理论对城市服务业的增长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受到广泛重视的同时也遭到许多批评(M .Karen,1972;R.Tawse)。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很多的现实在模型中不能体现,Baumol,etc.(1985)又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正,将“停滞部门”中分离出“渐进停滞部门”,构成了一个三部门模型,其中对新加入的部门生产率作了先较快增长又停滞下来的假定,最后会导致劳动力向停滞部门和渐进停滞部门流动,比重也随之增加,最后认为此模型中得出的“成本病”更加严重。

学者Fuchs(1968)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为:服务的价格弹性大于一,在人们消费者服务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服务的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使得服务产品的质量提高,而价格降低,从而市场上服务需求和生产增加;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来说生产率水平较低,但是其平均成本又高于整个行业平均成本,使得在整个国民产业中比重越高。Fuchs认为从以上几个方面都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也能找到依据,其中最主要的解释是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滞后,他所得出的经验分析与Baumol理论模型相互印证,又称“鲍莫尔-福克斯假说”。

(二)“成本病”的验证研究

Baumol“成本病”理论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极大的关注,后续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aug(1975)分析了澳大利亚1960-1970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分布的变化,得出导致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是该部门相对(制造业)生产率较低。Span(1977)利用Baumol“非均衡增长模型”分析公共部门增长,结果显示存在“成本病”现象。Summers(1985)、Saxonhouse(1985)、Leeson(1985)分别基于跨国服务业、日本服务业、美国服务业讨论服务部门增长成因及其替代制造业的前景,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这一现象的存在。“索洛悖论”提出了经典论述“计算机的到来随处可见,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见不到计算机”,IT产业对生产率几乎没有提升。Triplet(2000)也对服务业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样认为服务业的生产率低下,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为负值。这是因为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服务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库兹涅茨,1989;钱纳里,1995)。相反,有学者对这样的结果提出了质疑(Griliches,1992;Riddle,1986)。

(三)理论模型拓展研究

Falvey and Gemmell(1991)、Curtis and Murthy(1998)、Moeller(2001)从最终需求角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指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结论。服务价格上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于对服务实际需求的假设,若服务的实际需求保持不变,服务价格的上涨使得消费支出份额增加,劳动力在产业间发生转移,生产率降低,服务价格上涨。Oulton(1999)引入了中间投入的服务,认为即使资源转向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金融和商业服务行业,总的生产率增长率不下降。恰恰相反,如果资源转向甚至停滞的中间产业,总生产率的增长可能会上升,不会下降。Wilber(2002)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得出相对资本密集度决定经济增长速度,若制造业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服务业扩张将导致整体生产率的降低,相反,则会提高整体生产率。Pugno(2002,2006)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的因素,把服务消费、人力资本积累纳入效用函数中,建立Pugno模型,分析居民服务消费偏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比国外的大量理论性的研究,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析。李旭晟和刘刚(2009)分析了重工业化演进趋势。其他方面,如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岳希明、光,2002 ;许宪春,2004)、中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及其加快增长的潜力问题(江小涓、李辉,2004)、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问题(程大中, 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法人的绩效问题(刘培林、宋湛, 2007)、中国生产业的发展问题(程大中,2008)等。

二、简要评析

国内外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比较升入,从产业结构调整成因、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成本病”的研究相对更少。已有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对理论模型的拓展,缺乏定量化分析的实证检验和深度的原因探析。

研究成果尽管能够发现经济发展中会出现“成本病”现象,但是不能系统分析克服困境的具体战略,因此也无法给出较为细致的升级路径及其对策安排。对于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成本病”现象,亟须实证检验;同时,如何避免“成本病”的发生,也亟须理论研究指导。为此,在我国政策调整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成本病”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阶段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产业结构,我们要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以更好地实现其转型升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工业化进程来看,“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政策将主导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是否会出现“成本病”,及如何预防和避免其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Baumol, W.,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 , 1967, pp .415 -426 .

[2] Baumol, W., Blackman, S ., and Wolff E ., Unbalanced Growth Revisited :Asymptotic Stagnancy and New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75(4), 1985, pp .806 -817 .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医疗服务营销也是服务营销的一种,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实施服务营销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现在医疗服务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1986年以来,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服务设计:研究成果以服务蓝图和服务路径图为主。

(4)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关注企业如何吸引并保留顾客。

(5)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作顾客的观点。

服务营销理念的基本属性如下:

(1)服务营销是一种关系营销。营销的核心概念即交换,就是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各子系统、环境的关系。培养其亲和感、归属感,满足其高层需求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2)服务营销是一种参与营销。企业要参与顾客消费,顾客参与企业的若干经营环节或自我选择、自我服务。

(3)服务营销也是文化营销。服务精神强调了人性化、文化性特点,必然要求有一种强大的服务理念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作统领和底蕴,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实际应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满足社会民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医疗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无论从观念上、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有了新的内涵。

1.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1)医疗服务的无形性。无形性即:病人在购买治疗服务之前,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一,无法在客人消费之前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以及使用价值,这就加大了商家与其潜在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其二,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既无法看到,也不能试用,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不能预计其成本与效益,从而加大了顾客的购买风险。

(2)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也是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刻。因此,医疗服务活动、医务人员、患者三者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医疗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即时产生和即时消费受客观条件、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费风险。服务人员应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在服务过程中,尽量降低患者的消费风险,提高医疗单位的声誉。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把服务当作产品是建立在顾客观念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服务产品与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服务人员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意外情况、即时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标准的规范化服务。

2.医疗服务的营销理念

(1)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患者营销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以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为市场基础的营销模式。奉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医院来说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医患接触和沟通交流,均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氛围。医务人员的行为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医院内部卫生环境、诊室病室的色调、光线等都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患病的躯体在这种人文的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应着重体现在对患者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属应该具有对病情、诊疗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病者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病人及家属分享对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务亦包含个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应该是具体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突出人格人性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担,是心理护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树立内部营销服务的观念。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把自己视为其他同事的顾客(例如海尔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一样)。如果员工没有把彼此当成顾客,并且没有像团队一样有效率地合作来协助满足彼此的需要,内部品质和服务都会受伤害,而外部顾客最后也将蒙受其害。因此,内部顾客观念常常被用来对企业员工推销服务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往往借助内部顾客观念使“顾客至上”深入员工心里,理所当然地视之为自己的职责。

(3)提供知识化的服务。医院应该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营造知识服务环境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课题。首先知识服务是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识服务也是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服务功能所必备的条件,同时知识服务还是现代医院社会公益价值的体现。所以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应将医院内的知识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内涵之中,并贯穿整个医疗服务的始终,以知识服务为载体;彰显医院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风采。患者在患病期间渴望获得防病治病知识,通过人性化、个性化健康知识传播,实现医方与患方的深刻沟通和互动,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医院赢得了永久的忠诚客户。

(4)注重服务的有形展示。医院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的有形宣传,给患者一个更加放心的有形环境,促进医患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建立门诊及病区信息宣传栏、创办医院特色报纸宣传医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应用闭路电视播放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及医学科普宣传专题片、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分类及慢性病流行特点定期进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题及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给患者一个更加立体、形象的医院。中国其他服务行业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尔空调安装人员自带鞋套、无尘安装、安装完毕10分钟内必定有电话回访等等这些服务的有形展示都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超级秘书网

三、挑战与措施

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专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此间国内专家研究却表明,10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增长却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低于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国家60%~75%的一般标准。

1.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境外医疗服务大鳄也纷纷涉足大陆市场抢占先机。并且,我国将在加入WTO后,会逐步放开一些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对外商设立合营、合资医院的数量、地域、股权等限制也将有所宽松,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医疗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营销理念的挑战。

(2)服务营销规模的挑战。

(3)服务营销创新方面的挑战。

2.措施

虽然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医疗服务营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他们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则还需一段时日,这为我国医疗服务业迎头赶上提供了机会。我国各级医院要迎接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1)树立顾客满意和关系营销观念。

(2)加强服务产品创新。①创造服务新需求。②开发服务新产品。

(3)实施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实质是创造出一种能被感觉到的独特服务,实现差异化有许多形式,主要包括医院品牌形象、顾客服务、服务产品等。

(4)实施内部营销。为成功地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医院应做好下列工作:①认真挑选并训练医务人员。②不断了解内部顾客的实际需要,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以提高医院的凝聚力。③服务行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和奖励系统,强化激励机制,教育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增加服务的有形性,实施服务的实体化策略。通过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气氛,建立顾客对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的认识,使顾客感到兴奋和惊喜,从而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志龙戴鑫戴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17

[2]杨洪昌刘金星:服务营销理念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0,(3):120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之间的融合,一些新型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出来,生产业的出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尤其是当前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对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大,从而促进了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融合。

一、服务业的概述及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一)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服务业通常是指生产或者是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及企业,在我国被称为第三产业,一般包括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通讯业以及政府行政行业等。

服务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服务业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生产业和消费业,其中生产业主要是指被商品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包括交通运输业、科学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以及现代金融等9个行业。而消费业是指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旅游业、餐饮业、文化产业、体育行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行业等10个行业。按照服务业兴起的时间以及发展的历史可以将其分为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三种类别。传统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时代存在的服务行业,主要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人们提供服务;现代服务业是受到工程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下形成的服务行业;新兴服务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一种服务行业,新兴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就是服务业出现大规模的消费,使得该行业的收入弹性发生改变。

(二)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1、贝尔理论

贝尔理论是针对后工业化时代提出的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工业化时代相比较,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是产品经济向着服务性经济的转变,其次是理论知识占据中心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发展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最后是创造性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复杂问题的处理更加简单化,使后工业社会能够有效的规划社会发展。这些理论认识对于我们认识工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

2、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概念出现的时间是1960年,这一概念的出现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直至20世纪末,出现了总成本原理,认为总成本是制造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的总和。这一原理的出现说明了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分工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变得更加频繁,教育范围的扩展促进教育资源的应用更为广泛。服务业对于这种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处理往往是以专业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说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流通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服务业的在GDP中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北上广和江浙等地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均已超过50%,甚至个别地区达到60%以上,而以广西为代表中西部地区,其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却只有37.8%。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服务业在GDP中所占高达80%的比重。由此可以得知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是有着相当正面的影响的。

(一)服务投资对GDP增长率的影响

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加快以及GDP的增长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发展速度快、比重增加、结构优化等特征,但是服务投资还相对不足,我国服务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特征,首先是服务行业的投资效率比较低,其次是服务业特别是一些细分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力度不足,最后一点是科研和教育作为服务行业中最有弹性的产业,投资比例还相对较小,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步伐,因此,需要不断增加在这两个各方面的投资比例,才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服务业相关机制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就业扩大等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经济增长效率。服务业通过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方式加快了我国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然后通过自身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社会结构的优化。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就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就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二产业的劳动者逐渐向服务行业靠拢,从而使得中产阶段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最后,服务业通过延长产业链以及增加产业的附加值,使得行业本身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对服务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种反作用力,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周期的影响

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周期的协同性以及非对称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周期的协同性主要是指不同经济变量波动在互相影响的作用下产生经济行为的同步性现象,而经济增长周期的非对称性主要是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或者是紧缩阶段出现的不同经济行为的非同步性现象。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服务业产出波动周期与国民经济波动周期在时间上以及波动高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服务业周期与国民经济周期在经过复苏阶段之后都会表现出强势的扩张劲头,这一趋势的出现表明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都有着较大的潜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增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张力,同时还会使得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变得平缓,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业排序 制造业

1 作业排序基本理论

1.1作业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

作业排序是指合理安排生产运作的各项活动作业、生产运作资源使用、生产运作设施配置的时间表等。在生产车间就是具体地确定每台设备、每个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和工件在每台设备上的加工顺序。作业排序要解决先加工哪个工件后加工哪个工件的加工顺序问题,还要解决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问题。在生产运作中,作业排序的周期由作业时间、作业等待时间、设备调整时间、运输时间、检验测试时间、库存时间等构成,而只有作业时间才是真正形成企业利润的时间,调查研究表明,作业时间往往只占生产运作周期的5%左右,而生产运作周期的95%却被准备工作时间所占用,尤其是作业等待时间、设备调整时间、库存时间等,因此企业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作业排序的合理性。

1.2作业排序的分类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渗透和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给所面临的环境和经营生产方式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人们的思维也在逐渐跳出原有的框架,对作业排序的研究已突破了原来只有在传统制造业上才有的思路,并不断拓宽应用到了非制造行业上来,也就形成了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的两大作业排序分类方法。对应这两种领域又形成两种基本作业排序:劳动力作业排序和生产作业排序。劳动力作业排序主要是确定人员何时工作,而生产作业排序则将不同工件安排到不同设备上,或安排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这两种作业排序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毫无关联,而往往是相互融合渗透,在同一工作中有时两种作业排序问题都存在,它们共同起作用,即在生产中既有产品排序同时又伴有人员排序问题。

2 制造业的作业排序

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人们最早关注生产作业排序主要是从制造业上来考虑。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据此总结出来的一些理论也就更多的是对制造业的总结和归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分理论也就更加拓宽到了其他各行各业,在各行业的具体生产作业排序中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下面我们主要对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确定的排序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用Conway等人提出的方法来表示,该方法用四个参数来表示:n/m/A/B,其中,n为工件数,m为机器数,A为车间类型(如在此位置标为F、P、G则分别代表流水作业排序、流水作业排列排序和一般单件作业排序),B为目标函数,其中几种理论和模型论述如下。

2.1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

它是这样一种情况:有n个工件要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所有工件都必须经过这台设备的加工;每个工件都要经过两个时间阶段——等待时间和加工时间;排序的目标是使工件加工的平均流程时间AFT最短。

这种情况的排序规则是根据加工时间的长短决定工件的优先次序,加工时间短的工件优先加工,其平均流程时间为:AFT =∑Ci/n。(式中:AFT--表示平均流程时间;Ci--表示第i个产品完成加工的时间;n--表示加工的工件数)

2.2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

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又分为流水作业排序方法和单件作业排序方法,分别论述如下:

2.2.1流水作业排序的理论和模型

(1)n个工件、2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2台设备的排序问题描述如下:n个工件必须在这2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所有工件都必须先经过设备M1的加工,再经过设备M2的加工;排序的目标是使总的完成时间最短。这种排序问题可以用约翰逊(Johnson)算法来求解。

(2) 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描述和n个工件、2台设备的类似。对于这种排序问题,可以用分支定界法来求解。实践证明,用约翰逊(Johnson)算法来求解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其结果往往也比较满意,其中部分情况还可以求得最优解。

(3) 2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2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的描述如下:有2个工件A、B,在m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每个工件在m台设备上具有不同的加工次序;排序的目标是使总的完成时间最短。对于这样的排序问题,可以用图解法来求解。

(4)n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是一个复杂的排序问题。如果n个工件在m台设备上进行加工,且每个工件都要经过所有的设备,这样即使是一个小规模的生产车间,其备选的排序方案也会多得惊人,达到(n!)*m个。用分支定界法可以保证得到一般这种问题的最优解。由于分支定界法是一种列举法,对于实际生产中规模较大的问题求解,计算量非常大,采用计算机模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在考虑生产排序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性。

2.2.2单件作业排序方法

对于一般单件作业排序,每个工件都有其独特的加工路线,工件没有一定的流向。对于流水作业的排序,第k道工序永远在M(k)上加工,没有必要将工序号与机器号分开;而对于一般单件作业排序,要描述一道工序,要用3个参数(I,j,k)表示,i表示工件代号,j表示工序号,k表示工件i的第j道工序的机器代码。所以单件作业排序更加复杂。

2.3与服务业作业排序问题的区别

所谓服务业的作业排序是指对顾客、劳动力与设备等进行时间进度安排,使顾客流与服务能力相吻合和适应。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异,也使得服务业作业排序与制造业作业排序有很大的不同。制造业作业排序的侧重点是物料,并且产品可以存储,服务业作业排序的侧重点是人员配备;其次,服务系统没有服务存储;最后,服务劳动含量高,劳动力需求波动大。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排序问题的研究,明确了这样一个思路:通过作业排序的设计来解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等问题,以实现合理的作业排序,使生产过程更加经济、合理,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把企业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发掘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