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雕刻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风格;技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45-02
数学教学注重的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如何让想象中死板教条的逻辑推理过程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想学、乐学、学好,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追求的最佳境界。对此,本人结合十五年来的数学一线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千方百计凝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总结、提炼、升华后形成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是教师人格个性与独特魅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个性化的体现。通过模拟形成自己的基础风格之后,我还注意跳出自我、突破固化思维,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利用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优势,突出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特色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特色之二是: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难度的高低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特色之三是:教学手段较新。把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特色之四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教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推陈出新强技巧
一是设置情境――增奇趣。在讲统计初步时,我引用了网上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吝啬的财主,叫儿子去买一包火柴,临走时还叮嘱儿子,火柴要根根能点着火,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财主,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响亮地说:“根根点得着,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在同学们哄堂大笑后,我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还比如我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地球人为了探索关于外星球是否存在着文明,曾经尝试在卫星上发射一些代表文明的音乐和数学符号,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建议把勾股定理图形发送到外星球,与外星人进行数学交流。因为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文明,只要有文明就懂得重要的勾股定理。那么地球人都知道的勾股定理究竟是什么内容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思想也集中了,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二是巧用俗语――找规律。在讲解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时,大家知道它的表面展开图归结起来共有11种,其中141型6种,231型3种,33型一种,222型一种。这节课的重点是这11种展开图,难点是如何找出展开图相对的面。经过我们备课组的研究,最终把它归结为:“一间一必对面,相邻相对不对面,二二二型找中间。”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起到了化难为简的作用,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其独到的作用。再如,把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可采用“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试,分组分得要合适,分解彻底不唯一,最后定是整式积”,使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多变规律心领神会,大大促进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是借梯上楼――找辅助。通过借助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手段,能使一些难以用模型和语言表达的疑难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跨越思维上的障碍,降低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指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对于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图形在不同时间段变化的过程,在点、线、面移动变化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思想,画出准确图形,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和体验中轻松学到知识。
三、强化互动增效果
一是强化学生的主人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成为课堂上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主人。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一脚便跨了两个年度,左边是无可奈何的2011,右边是一片渺茫的2012。回首过去,觉得自己过得太过平淡了。以前的理想都如一场暴雨后的种子,很悲剧地被淹死了。
后来想一想,也似乎如悟禅般明白了,我们这一生都只是在雕刻一尊连自己也不清楚的雕像,原材料便是一段连我们自己也不清楚长度的时光。而所谓理想,不过就是我们手中的刻刀,一把接一把地用,也就会找到顺手的那一把了。
刚开始。我很努力地在时光这块材料上雕刻着,但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刻的是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很单调地刻着些直线或弯线。后来,转回头时发现自己刻的东西太无聊了,于是便开始改刀,试图刻上一条威风凛凛的龙,刻着刻着,又突发奇想,想刻成一头傲视天下的虎,于是再次慌忙改刀。材料上的凸起和凹陷一遍遍迫使我改变我的刀路,到最后再次转过头来看时,才发现过去是那么荒唐,不仅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还挑三拣四。别人的材料上要么已成龙化风,就算是当初只会刻些线条的人刻出来的图案也比我这一团糟的好看。
于是我放慢了手中的刻刀,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又回到以前刻直线的生活。看着脚下那一堆当初自己毅然挥刀抛弃的材料,心中只有两个字:心痛!恨不得用胶水将它们粘回去,重新雕刻。我的双手布满了伤痕,那是在狂妄的试图雕刻龙虎的时候不小心由刻刀留下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像周围的某些朋友那样,只因为一时的错刀,就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或者因为某一次太过用力,材料被弄断,再也无法雕刻了。
不过那段时间也让我掌握了很多雕刻技巧。手中的刻刀已钝了,我又换了一把。凭借着以前雕刻时掌握的技岂,我渐渐地在材料上刻出了美丽的图案,可是时光这段材料依然没有尽头似地在延展,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刻什么。我开始羡慕别人雕刻的花纹,并学会了模仿,却发现自己的这段材料并不适合他们的图案。每个人手中的材料都不一样,我却硬要去和别人的一致,于是先前雕刻出来的东西也都毁于一旦。
我停下了手中的刻刀,开始思索自己到底要雕刻什么。闭上眼睛,以往的画面浮现眼前。我第一次触碰刻刀时,是父母在一旁看着我,母亲用她的慈爱耐心地教会了我怎么拿刀,父亲用他严厉的呵斥将我刻弯的线条一步步矫正。后来,渐渐熟练了,老师便来了,开始传授我一些雕刻的技巧。我雕刻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手,是旁边的朋友拿来纱布,精心地为我包扎。后来,我刻错了一刀,又是父母、老师、朋友,他们站在一旁,和我•起耐心地探讨如何改刀回来……
小学浮雕教学的操作方法
1、购置浮雕制作材料,建立雕刻教室。浮雕艺术是一门技巧性十分强的艺术门类,小学课堂要做到普及与提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硬件基础。专用的浮雕雕刻教室、工作台、雕刻刀、美工刀、直尺、喷漆、板材、陶泥、泥片机等工具必须按人员配备齐全。常态美术课由于材料、场地的限制,全体完成基本教学目标都是比较难的,而在专用教室里,不用考虑材料与工具的配备,学生学的放松、认真又开心,高质量的作品也能够轻易完成。
2、进行校园浮雕普及学习,分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1)为了贯彻浮雕教学,学校可增设浮雕模块课程,小学低段以泥浮雕为主,强调浮雕的趣味性、创造性与学生泥性的培养。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好与泥土打交道,低段的孩子不适合一开始就进行比较专业枯燥的造型训练,重在使学生了解浮雕造型基础语言及基本方法,展开一系列的趣味训练。如搓面条比赛、做砖块搭房子等基础形体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浮雕制作的一平、二搓擀、三贴刻的基本泥制浮雕的方法。此法简单易掌握,是浅浮雕的基本制作加法。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以泥条代线,以泥片代替面,以小圆球及细节代替小点,在平板泥片上进行浮雕创作,又像绘画又有立体感,兴趣非常浓厚。(2)小学高段浮雕课程强调浮雕的刀法、制作等技法练习,同时学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刻创造。雕刻的语言是形体,要制作物体的体积首先得要观察理解。摩尔曾说过:要加强对任何形体的“三度空间感”的训练,要从理智和感情上进一步努力去体会一个立体在全部空间中的位置,要在看这一边的同时想到另一边,看一个物体。笔者在指导制作人物浮雕时会说:“要表现人物的体积感,首先要学会用基本几何体来概括人物的造型,你可以把手臂看成是圆柱体,头部看成是正方体,而许多复杂部分则是这些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切面。学习浮雕不仅要有这样的观察方法,在具体制作时还要把这些体进行压扁,最后进行削割与打磨。“这样的解释非常凑效,学生听后大多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同时知道用一些方法做出物体的起伏凹凸细节。
3、开创浮雕社团,培养小小雕刻家。(1)以写生、临摹、创作为社团基本教学模式,提高社团学生的雕刻造型表现力。如浮雕静物写生,在雕刻教室摆好静物,如水果,瓷盘、瓶子,花花卉等物品。通过浮雕的语言转换来体现空间感。学生应初步理解和掌握浮雕艺术特征。要求作品造型基本准确,能基本体现浮雕中的 :“压缩”特点。体现出具有雕塑和绘画的双重特性。写生仅仅是对事物的外在再现,而临摹则是对前人浮雕处理及雕刻手法的一种再学习。如教学生临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局部,作品又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典型形象,所以这一组浮雕亦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浮雕刻画十分精细,发挥了浮雕艺术的特殊魅力,于相对的平整中表现了立体的深度。(2)加强浮雕作品中的构图与色彩的运用,从选材、制作、作品完成形成及整套浮雕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浮雕是通过造型、光线和阴影等来达到其表现效果,而绘画则通过色彩和线条等来表现,两者虽有差异,但表现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两者有着一些相同的构成元素,如构图、透视,以及装饰性、写实性等。绘画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诸如事件的描述、人物的刻画、故事的背景与环境、复杂多样事物的重叠和穿插、大型或特殊场景造型的表现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浮雕中的绘画元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浮雕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与绘画的结合,也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用刀在板材上进行绘画,绘画技巧是浮雕进行构图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绘画基础对于浮雕教学将是事半功倍,但是绘画和浮雕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浮雕注重取舍,注重体面及空间的表现,而绘画注重内容、线条及色彩的表现。所以加强绘画的构图训练与形体训练也是必须的!(3)强调社团合作与分工,从个体创造到集体合作均体现团队的合作意识。浮雕创作往往是大型的,5 人、10 人,甚至 20 人完成一件浮雕作品是常有的事,如《快乐的大课间》浮雕作品,画面由 15 个不同动态、不同服装表情的人物组成大课间的活动场景,长 3 米宽 1.2 米,作品尺寸大,气势宏伟,由我们 5 年级的小朋友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诸如人物的造型风格、大小比例、动态位置等都需要得到高度的统一,同时由不同的人物进行雕刻又在统一中透露出不同的个性!
小学浮雕教学的研究创新
1、雕刻材料的选择。泥制浮雕有可塑性强,利于塑造的特点,而一些其他新型材料如 PVC 板上、Kt 板上、卡纸等有装饰性强,便于保存、装裱的特点。Kt 板是一种由 PS 颗粒经过发泡生成板芯,经过表面覆膜压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有一定的厚度,质地细腻,便于用锋利的美工刀在上面雕刻、削切,削割有平削与竖削之分,平削侧重表现物体大的凹凸及形体起伏,而竖割侧重线的变化。卡纸浮雕侧重用折、挤、拉的方法表现物体的起伏,有时利用卡纸的厚度做文章。卡纸浮雕成品精致、细腻、装饰性强。用泥土进行浮雕创作较多的运用到挖地与加高的方法,在塑细节时又用到刮、扫、刻,而用 kt 板进行创作时多用双刀刻线、薄削,有时甚至用烧红的铁丝进行烙印。这些方法的学习简单又有趣,比较适合小学掌握。#p#分页标题#e#
2、雕刻技法的探索。浮雕的制作的过程虽然复杂,但通过变通,可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方法。在美术心理上处于图形期的一二年级孩子,不必教授其透视、体量、光影等高深的理论,有时只需教他们怎么做,然后再理解概念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他把手中的泥条当线条,把泥片当色块用,最后用刻刀在作品压印花纹,在老师的指令下,简单的泥浮雕就完成了,孩子们从制作的过程中也明白的浮雕制作的基本方法。
3、雕刻技巧的简化。美版美术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均有一定的雕刻课程,并且为每位孩子提供了泥巴,这位展开浮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 8 册 13 课《砖石上的雕刻》一课 , 初步介绍了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专门的浮雕教室全体性的掌握泥浮雕制作的一般步骤,最少能完成简单的线刻作品。还有如《门的装饰》一课,先用擀面杖或泥片机制作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后用泥刀在泥板上进行镂空雕刻(1)贴花浮雕的制作方法。只需要在物体上做出简单的肌理后沿外轮廓剪下来贴到另外的泥片或者器皿上,形成凸面,这种浮雕制作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压印浮雕的制作方法用实体在泥片上压印,形成凹面。有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浮雕作品就有了凹凸,作品的艺术味道就出来了。
4、立足雕刻基本技巧,强调创造精神。浮雕雕刻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积极向上,选择表现童心童趣的题材。浮雕学习水平要提高,仅仅几个课时的时间量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小学阶段周两课时,而美术教材内容安排尚有多余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校美术老师雕刻专业的特长编写小学浮雕校本教材,在完成规定的美术课程的同时,利用余下的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学习,并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美术心理分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反应快乐校园和生活以人物为主的内容;以各种动物为雕刻对象;以中国传统纹样为雕刻对象等。
小学浮雕创作的成果展示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朵奇葩。自从进行浮雕教学研究以来,我们在课堂上注重浮雕教学的基础,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同时重点抓社团建设。作品《快乐大课间》现置身于我校教学楼连廊,深得师生、及家长的赞美!适逢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许多地方均展示了学生原创浮雕作品,学生学习浮雕的兴趣也越来越高!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反映校园及生活的大型浮雕作品布置在校园中,不仅环保而且具有纪念意义浮雕厚重而具有历史感,对于参观者而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仅反映了该校学生美术创作水平,更能创造出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安历泰蔬果艺术雕刻(香港)创办人/总监
2013年香港厨师协会会员
2013年中国南海名厨俱乐部委员
2013年开办 The Hong kong Japanese Club 定期果雕研习班
2013年开办周大福珠宝金饰会员果雕研习班
2013年荣获“HOFEX 2013 蔬果艺术雕刻”铜奖
2013年接受凤凰卫视香港台果雕专访
2014年中国香港戴龙食神会果雕委员
2014 全美国西瓜雕刻图片大赛获典雅组冠军
2014 年广烹顺德厨皇俱乐部成立庆典获雕刻大师奖
2014 接受香港电台《新人类大世界》节目果雕专访
2014 接受江门电视台“美食江门” 节目果雕专访
初识果雕便已深爱
中华民族素以美食闻名天下,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应该是最高层次的饮食境界。因此,一门强调视觉形象的饮食艺术――果雕因色彩而生。果雕即是通过大师的精雕细刻,将新鲜蔬果成一件件工艺作品,融食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带给人美的享受。
与果雕的结缘,对於黎民权先生来说纯粹是出於偶然。早年,香港本土出生的他正做着工艺品外贸的生意,公司经营稳定,几年前,因周边经济环境的变化,黎民权先生停下他倾注了20多年心血的外贸生意,决定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一次偶然,黎民权先生从杂上看到关於食材雕刻的文章,那丰富的色彩和形状各的作品瞬间吸引了他的眼球。从那以後,他常常拿起刀子就在食材上刻刻划划,也许是天生对艺术的敏感,让他雕出来的作品还有几分模样,遂决定投身其中,摸索出一条门路来。那时候,雕刻艺术在香港不蓬勃,教果雕的老师也为数不多,因此,对於黎民权先生而言,重新来过本就不易,偏偏要去挑战一个冷门、高难度的职业更需要极大的勇气。经过反复尝试,他发现雕刻没有想象中难,管不专研这条路,那麽学好这门手艺对自己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亦是有所帮助。
於是,黎民权先生自学食材雕刻艺术,每一件成型的作品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与用心,他走遍世界各地,看尽当地的雕刻艺术,最终为泰国的果雕所吸引。泰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是生产水果的王国,因而也就成了果雕的文化艺术产业之地。最重要的是,泰国果雕作品以花朵为主,而黎民权先生生性喜欢花,自然就对泰国果雕兴趣浓厚。另一方面,花朵形状的果雕放在很多地方都十分适用,因此在世界上最为普遍,大部分厨师学的也是这门艺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学习泰国果雕是最好的选择。自学果雕一个月後,黎民权先生已经掌握了一套熟络的雕刻技法,这为他往後的果雕之路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他从中不断总结,跟随三位泰籍老师学习更高的果雕艺术,将不成熟的技法一一攻克,这让他更加坚定走果雕艺术之路的决心。
成绩无关乎金钱,只与梦想有关
在许多人眼中,果雕是一门艺术,以前的果雕大部分是传统的龙凤造型,高端宴席上才能见到,历经岁月的洗礼,果雕艺术逐渐淡出酒家,小菜馆就更少见了,因此,它又被认为是一门“珍贵的艺术”。 再加上果雕不同於其它艺术创作,其食材以蔬菜水果为主,它脆嫩、、易枯,受多种材料、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创作难度更高,而雕刻出来的作品也没有办法长久存放,反而显得更加宝贵。
欣赏过黎民权先生果雕过程的人,无不惊叹他高超的雕技。一开始还是个椭圆状的西瓜,经他细路雕刻後,摇变成华美可人的牡丹。每一刀,都凝注着他的创作力,那坚定的眼神,又徐徐流露出他的一份投入与专注,从中不难洞见其心性之沉稳与心智之灵动。更重要的是,从他的作品中,总能读出他对艺术极高的品鉴力,只需给他一把雕刻刀,他就能在瓜果上雕出形态各、神形兼备的花卉,层次多且美,看得人心花怒放,给食材平添了一份观赏价值和审美趣味。
黎民权先生的雕刻之道,在於在构图运刀方面有着颇多讲究,他尤其讲究作品能达到形意兼备的艺术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别无捷径,唯一只要用心。“食材从田园里摘下来後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如果用雕刻技术将它们变成漂亮的图案,它便还有另外一个机会去展现它的美与生命力。果雕代表的是我自己,我认为一双手可以创造美,比任何东西都要宝贵。”黎民权先生如此深刻地认识到果雕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他言,即使是普通民众,学一点果雕技法生活也会更灿烂些,因此,他很努力地在这条路上学习、探索,终修得娴熟雕技,在大小场合展现着魅力四射的果雕艺术。
随着名气的增大,黎民权先生受邀为不同机构的活动和宴会出任客席果雕示范及表演嘉宾,其人其技也曾被多家传媒杂报道。他曾被委任为2014年广烹厨皇顺德俱乐部果雕大师、2014年香港酒节专用果雕师;曾任2014年度以马杯烹饪比赛、第八届奥食卡美食盛典(佛山) 、江门市厨点师协会第三届理事就职果雕示范及表演嘉宾;亦曾接受香港《现饮 GOURMET》、《YUMMe》、《饮食男女》、《壹刊》等权威饮食娱乐杂的专访……所有的荣誉,都源自於社会对黎民权先生成绩的认可,他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这无关乎金钱,只与梦想有关。他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让更多人认识果雕,明白在中国一样可以学到好的果雕技术,这也是黎民权先生选择这门“冷门”行业的初衷。
愿将泰国果雕艺术带到中国各地
果雕因食材自身的品质特点往往几天就失去了活力,为了让这份美好能长存,黎民权先生总会拿相机将自己的作品拍下来,暇时间拿来细细品味,从中寻找果雕艺术的精髓。学习泰国果雕长达五年之久,黎民权先生对这门技艺日渐着迷。为了更好地传扬果雕艺术,他於2013年创办了属於自己的工作室,开设果雕艺术培训课程,亲自教授一套完整的泰国果雕技巧,以简单的方法让学习者更容易了解及掌握雕刻技法,少走许多弯路。
收受学生,黎民权先生向来都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他讲学生在精不在多,果雕教学不能急於求成,而学习者更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坚持。他教导学生学习果雕不要重“形”而要重“神”,要想雕出好的作品首先要心中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黎民权先生从不雕刻,因为这时候雕出来的东西不活,没有生命力,而他一旦投入,旁人则不得打扰,那样他的创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学习果雕就是这个道理,就好比雕一朵花,他只管教给学生技巧,至於雕出来的花灵不灵,完全看个人的悟性。
关键词:徽州人;木雕;民间艺术;雕刻
徽州是指地处皖南,毗临江浙,纬线范围在北纬30℃左右的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徽州人创造丰富多彩的美学艺术形式则是其历史传承的重要文化载体,徽州木雕作为其儒学文化思想和艺术美学的浓缩,是徽州文化记忆的重要物证和独特的代表性。
传统的文化取向
徽州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这些木雕艺术丰富的彰显了徽州人的生活情趣、爱好以及信仰。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独特的雕刻技法和丰富的雕刻题材
徽州木雕,主要有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半透雕和圆雕。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线雕、剔地雕、 混雕、贴雕、透空雕。
线雕:通常以刀刃雕压花纹,讲究刀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于木雕花纹的刻画和形象的勾勒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雕刻纹理,表现景物的质感。
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突出。剔地雕有两种刻法,一种是半混雕刻法,将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木雕的主要形象举行混雕,成为半立体形象,常用于额枋上。另一种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剔地不深,花样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样上作深浅不同的剔地,以表现花样的起伏变化。或者在花样上作刻线修饰,勾勒花形,增强仿古木雕的修饰成效,或表现花瓣的轮廓和构造,多用于装板、裙板的雕刻中。
混雕:相当于雕塑技法里的圆雕,具有三维主体的成效,可多面观赏,多应用于撑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将仿古木雕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充满生气。
贴雕:是后期雕刻技术鼎新的效果,即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直接粘贴到木雕构件中,通常一些难以做剔地的刻件、延续纹样、轴对称的构件都是利用贴雕来完成。其工艺省工省料,便利制作,而且艺术成效绝不减色其它浮雕形式。
透空雕:将木板刻穿,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线刻,这种雕法必要有高超的技巧,刻成的木雕正反两面都可观赏。其花草作品枝叶穿插流畅,花瓣翻卷自然舒展,常见于花罩、挂落、雀替、木门窗中。
精湛的刻画手法
具体的刻画手法则根据雕刻内容而定,例如:承重梁柱,只做简约的装饰线条塑造或做彩色绘画配以浅雕,以避免减损木料的承载力;窗雕多使用透雕或半透雕,整体造型上力求大气沉稳而端庄、造型谨严,或热烈奔放,或趣味横生,形象栩栩如生,蕴涵了更多的浪漫主义美学风格。题材涉及:花鸟虫兽、人物、器物、文字造型等。
徽州木雕的主要特征是不遵循实物的原始比例,也不在意近大远小和近实远虚的自然透视原则,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构图,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徽州木雕艺人创意大胆,手法抽象,刻画对象夸张幽默而生动,充满活力。一件件精美的木雕,美化了徽州人的生活,更是呈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已成为徽州人传承信仰、弘扬传统美德、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文化载体。
小结
徽州木雕艺术历经沧桑的岁月蹉跎,有创新、有消失、亦有传承,而木雕是传递皖南先民最为精确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民间的家具、建筑和各种生活器物中,凝聚了一代代徽州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美学观。徽州木雕在追忆徽州文化的场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们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带着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中国徽州木雕》作者:李飞 钱明,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版。
[2]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作者:路玉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1 版。
[3] 《中国民间木雕技法》作者:王笃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版。
(第一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