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经济专业

外贸经济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贸经济专业

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人才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86-02

1 引言

一场70年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冲击,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累计同比下降21.8%,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外贸省份出口额都呈负增长态势,其中广东省同比增长-18.6%,上海市同比增长-22.2%,江苏省同比增长-24.8%,浙江省同比增长-19.6%,福建省同比增长-14.2%。而义乌出口额同比增长6.7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8.52和26.32个百分点,自营出口增速在全省所有县(市、区)中位居第一,并且是唯一的增长县(市、区)。义乌出口贸易现象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金融危机下义乌出口增速也在急速放缓。2005至2009年义乌出口增速分别为26.07%、22.76%、24.87%、13.94%,11.96%,2009年出口速度为义乌有出口统计数据以来最低的一年。

2 金融危机下义乌外贸企业的现状透视

截至2009年底,义乌共有2080家企业获取进出口经营权,其中2009年新增409家,有进出口业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905家,比2008年增加102家,其中流通企业498家,生产企业407家。2009年义乌出口前十名的企业中,有6家是生产型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38家,比2008年增加3家,38家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08%。金融危机下义乌外贸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2.1 义乌外贸流通企业出口形势超过外贸生产企业

2009年义乌外贸流通企业出口形势超过外贸生产企业。有关数据显示,除2002、2003年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高于生产企业外,2004年至今外贸生产企业出口额均远远高于流通企业。在2004至2008年中,生产企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逐年增加,但2009年却出现下降现象,出口额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64.7%降至2009年的56.15%。2009年,外贸流通企业出口9.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生产企业出口11.99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义乌有些外贸公司敏锐感受到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些公司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下之后才感受到外贸订单的减少。外贸流通企业因为船小好掉头,在积极开发新市场的努力之下,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出口业绩。而生产企业改进产品,开拓市场需要时间,因而出口增长幅度下降较快,甚至在2009年出现同比负增长。

2.2 义乌外贸企业出口额增减各异

2009年义乌外贸企业出口额增减各异。义乌市场的产品结构为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了“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态势以及整体交易额的结构性增长。从大类出口商品来看,属于日用消费品的服装及附件、塑料及制品、鞋帽伞等商品增幅最大,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1.14%、18.39%和61.82%。而在必需日用品以外及定价较高的产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外贸寒流,如毛毯,出口额下降23.28%;木制相框,出口额下降29.35%;玻璃装饰品,出口额下降34.76%。

可以看出,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的企业数多于下降的企业数,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的企业数远远多于增长的企业数,这说明义乌出口企业规模越小,抗风险能力越差。

3 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3.1 改善贸易方式

义乌的外贸企业应加快转换机制的步伐,在改革中求发展。义乌很多外贸企业贸易方式单一,依靠为国外客户采购商品,赚取佣金。由于过多依赖客户,不仅利润率低,应对贸易冲击的能力也差,很难做大做强。为了追逐利益,“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而生产型外贸企业仍以OEM(代加工、贴牌)的生产方式出口,据调查数据显示,义乌出口商品至少60%是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义乌企业赚的只是加工费,经济效益偏低,外资依赖性和外需依赖性较高,缺乏自有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经营方式保守,竞争力不足。在贸易方式上,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

义乌的产业以轻型为主,生产上不具有规模经济,它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以品牌为载体,研发(设计)为核心能力,通过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追求经营上的规模经济,并实现龙头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分工。义乌的龙头外贸生产企业应专注于品牌、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向全球市场吸纳资金、技术、人才,逐步形成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把制造等低附加值的活动剥离或外包给中小企业。

外贸流通企业应该利用人才优势,通过超强的客户开发能力,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改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弱势地位。

3.2 改变产品结构

义乌出口产品以低技术、低附加值、低加工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存在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次产品少,一般产品多,优化产品少的“三多三少”问题,处于产业链低端 ,主要以低价取胜,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和较快地提高竞争力。出口商品自主品牌缺乏严重。2008年,义乌只有“梦娜”、“浪莎”“真爱”“Berkam”“新光”5个品牌获得浙江省出口名牌称号,而2008年有效出口主体数为803家。

义乌的外贸生产企业应强力推进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义乌的外贸生产企业应该加大企业研发的力度,逐渐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结构,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产品的深加工是产业化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而义乌外贸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同时,还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资,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含量的优质新产品,丰富产品结构和种类。

3.3 扩大贸易市场

义乌外贸企业应该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容量。金融海啸给美、欧发达国家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金融关联度较低的新兴市场,冲击比较有限。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巴西出口增长90.2% ,对印度增长43.1% ,对东盟增长28.4%。美国市场,第一但不是唯一。2008年,义乌对亚洲的阿富汗、巴勒斯坦、泰国、越南,欧洲的保加利亚、挪威、荷兰,非洲的贝宁、肯尼亚等国家出口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义乌出口商品大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义乌外贸企业要不拘一格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容量。

龙头企业还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纺织、服装等行业受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较多,龙头企业可以考虑进行属地生产的成功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绕过美国、欧盟等国对我国的特保设限。纺织、服装等轻工类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可考虑东南亚、中亚等。

同时扩大国内市场销售。义乌很多外向型企业只接外贸订单,不做内销,但中国的国内市场不容忽视。从经济增速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环顾全球,依然是最高的。在欧美经济衰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前三季度增长率在 6% 至 7% 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 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义乌外贸企业要看到国内市场的潜力,改变销售策略,外贸内销一起做。

3.4 扩展贸易渠道

义乌许多外贸企业仅仅通过参加博览会的单一途径推销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企业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展贸易渠道。据浙江省经信委有关资料统计,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中,有50.6%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有50.1%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有20.8%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目前浙江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10万家。在全国,浙江是网络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之一,拥有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有各类行业网站上千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行业网站百强中有七成在浙江。据调查,在义乌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几乎都有自己公司的网站。义乌可以通过发展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为依托的行业门户网站,发展完善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专业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影响力强、运作规范、发展潜力大的行业网站,使其成为行业的信息中心和价格发现中心。

4 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保障

凭借中国小商品城的交易平台,大量国内外生产厂商在义乌设立商品展示中心,丰富的商品品种聚集在义乌,大大降低了国内外贸易商的采购成本,超强的人气,让义乌的外贸企业们通过低价走量,薄利多销赚取着不菲的收入。但是义乌的大多数外贸企业不用市场营销,只等着客户主动上门;不用产品研发,只需要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不谈精细管理,反正糊里糊涂也能赚钱。然而,一旦市场需求放缓,外贸订单减少,外贸企业立马陷入瘫痪。因此,义乌的外贸企业一定要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义乌外贸企业要想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要素,管理的人才,产品研发的人才,营销的人才,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等等,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是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保障。然而义乌很多外贸企业最缺乏的却是人才。一般高素质的人才都往大城市或政府部门流动,这种人才结构性的失衡,已经成为义乌外贸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难以突破的瓶颈制约。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和企业都有作为。

4.1 政府应该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首先政府应当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对进入企业和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政府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最需要的企业和基层。其次政府要以人性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既可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又可帮助企业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和技能。政府还应当加强人才引进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组织关系接转、人事关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住房条件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便捷服务,打造优质的生活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最后, 在转型经济条件下,义乌外贸企业家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如: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坚强的心理素质、系统的思维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等。

4.2 外贸企业要重视人才,发挥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外贸企业要重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尽可能引进具备营销、管理、产品研发、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中层管理团队,保障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准确,执行充分,管理到位。再者,外贸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避免老板一权独大,用人唯亲,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最后,外贸企业应为各种人才提供培训和提升自身水平的机会,塑造企业文化,尊重员工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用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杰,谷克鉴,许陶.竞争优势、外部经济与发达区域市场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10):121-125.

[2]朱李鸣.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和突破口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8,(19):44-46.

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贸新业态;跨境小额贸易;外贸资讯服务;贸易流程服务;订单对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7404

1传统外贸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现状

传统外贸电子商务模式是以阿里巴巴、广州环球市场为代表,基于B2B平台的电子商务,国内企业通过平台产品和服务信息,国外买家通过平台浏览信息,双方在线上询价和洽谈业务,达成交易意向后,转入线下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采购的国际贸易模式。10年前,传统的外贸B2B电子商务模式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这种交易模式无法彻底解决成交转化率不高、在线交易功能有限、客户忠诚度差、恶性竞争等方面的缺陷,目前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外贸形势的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希望获得功能更多、更强大的电子商务服务。

2外贸电子商务领域的四种新兴业态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及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在

贸易各环节中的应用,传统的外贸B2B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外贸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深层次需求,外贸电子商务领域逐步出现并发展壮大了以下四种新的业态:

(1)跨境小额贸易类。以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敦煌网等第三方综合性平台或深圳易宝科技、北京兰亭集势等大型自建独立平台为载体,依托国内完备供应链,采用网络营销手段,直接开展跨境小额批发和零售的外贸B2C电子商务模式。2005年,外贸B2C电子商务以eBay为主导开始兴起;2007年,在我国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据最著名的第三方国际支付平台Paypal统计,2011年通过该平台支付的中国内地跨境小额贸易金额已超过150亿美元,现阶段交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其中,广东特别是深圳的跨境小额贸易最活跃,出现了多个大型自建独立交易平台及大量借助eBay、亚马逊平台开展交易的跨境小额贸易公司。同时,这些企业还自发成立了推动跨境小额贸易模式发展的协会组织——海外贸易联合会。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艾诗凯奇电气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成功把SKG品牌打造成小家电行业的名牌。外贸B2C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有以下两种:

①国内直发。网上接单,产品以邮政小包裹的形式从国内寄出,通过国际快递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类跨境贸易交易时间长,一般需要15-20天,通常没有办理通关和商检等手续,无法正常结汇和退税,依赖地下钱庄回笼资金或留存海外,属于灰色交易。金融危机以来,发展非常迅猛,根据业界的推测,2012年全国年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超过20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跨境小额贸易模式的创新性和成长性,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八部委以杭州全麦电子商务公司作为首家试点企业,探索跨境小额贸易模式规范化阳光化的途径。2012年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5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②海外建仓。网上接单,产品以包裹的形式从海外仓库寄出,通过快递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类跨境贸易在产品集中发往海外仓库的时候,办理了正常的通关和商检等手续,可以正常结汇和退税,属于阳光交易。同时,由于交易时间短,一般只需要2-3天,客户体验比较好,忠诚度和回头率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通常都会设立海外仓库,开展国际化经营。

(2)外贸资讯服务类。以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整合全球贸易数据,从大数据中挖掘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外贸数据和资讯,精确了解国外买家需求,主动开展国际营销的电子商务平台。特易信息以会员制收费形式为主,累计服务企业已超过8000家。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提供行业市场资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38个主要国家的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对碰处理和深度分析,把分散的国际贸易交易信息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准确的、可作为决策依据的资讯,帮助企业进行长期有效的行业市场评估。

②提供外贸交易情报。建立第三代采购商搜索引擎,整合全球142个国家及地区的采购商资源,构建海关提单、货运提单等实时资料库,帮助企业监测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交易明细及交易分析报告,评估市场需求和潜在购买力,准确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贴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通过邮件和短讯等形式向外贸企业第一时间传递行业市场变化和国外买家的最新动向。

(3)贸易流程服务类。以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一站式提供贸易流程和贸易融资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部分流程服务的代表企业还有广东广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新达)等。2012年上半年,一达通的进出口金额达6.7亿美元,排在全国一般贸易企业第13位,预计全年将超过25亿美元,累计服务企业已超过6000家。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承接贸易流程服务外包。依托自主研发的进出口在线服务系统,把进出口流程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一站式为企业提供通关、退税、结汇、商检、仓储、物流等贸易流程服务。企业只需付每单500元的服务费即可获得以上一揽子服务,享受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优惠费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进出口流程的每个环节。

②承接贸易融资服务外包。通过全程掌控贸易流程,获取交易环节的详细数据和信息,在国内企业、国外买家和金融机构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担保作用,使企业无需任何抵押即可便捷享受买断式的退税融资、信用证融资、赊销融资和备货融资等贸易金融服务。一方面,通过确保贸易的真实性,帮助金融机构解决贸易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贸易融资风险,简化中间流程,使贸易融资类金融产品真正落地、惠及企业;另一方面,根据交易数据,帮助企业评估融资需求,整理融资信息,利用标准化的程序提交融资申请。

(4)促进订单对接交易类。以大型知名展会采购商资源为基础,通过设定综合指标体系,智能匹配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电子商务平台。这类平台是传统贸易资源依赖型和提升型,代表机构是香港贸发局,国内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代表企业是广交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订单对接。整合历届广交会积累的600多万采购商数据,在平台上设置采购商专属窗口,以采购商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一定指标参数智能匹配相应的供应商,并推送至采购商专属窗口进行供需双方配对。

②第三方一站式服务。在线整合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集商机查询、供需配对、在线交易、在线融资、在线投保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云服务综合体。

3利用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优化传统外贸经营方式

金融危机倒逼传统外贸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已经出现了重新整合传统外贸经营方式的苗头,正在深刻改变着贸易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改变着贸易的运作方式和实现速度,成为中小企业优化外贸经营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不仅是传统贸易模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外贸的主流模式。主要体现在:

(1)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让利润回归生产企业,实现广东产品海外直销。国际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贸易的中间环节将不断减少,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以B2C跨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通过“前电后厂”新模式把传统外贸的五个环节减少到两或三个环节,实现广东产品海外直销。一是依托第三方综合平台或自建独立平台,利用论坛营销、社交网络营销、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等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缩短交易中间环节,直接打通广东产品与海外终端消费者的通道,自主掌控传统贸易模式中的海外营销部分,重新拥有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把产业链的主要利润留存在国内经营者的手中;二是成为专业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的一环,把海外营销环节交给专业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使企业更专注于自身具有优势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同时,发挥平台的互动优势,利用其反馈的海外市场需求动向、消费特征和消费者偏好等数据信息指导未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使产品更贴合海外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论坛营销、社交网络营销、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等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具有参与度忠诚度高、互动性强、扁平化、全球化的特点,产品一旦给客户产生良好的体验,可以通过这个广告渠道,在国际上打造行业细分市场内的广东名牌。

(2)转变经营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外贸精准营销。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理念仍停留在依赖展会营销、人脉营销、B2B电子商务营销等传统外贸拓展方式上,对利用外贸交易数据、国外买家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贸易情报主动开展精准营销的认识不足。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强烈感觉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外贸资讯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数据和深度分析,一是帮助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从被动“抢抓订单”的粗放营销理念转变为主动“创造订单”的精准营销理念;二是利用大量外贸情报指导国际市场开发,了解海外市场的利润点、市场发展等状况,化被动接受市场变化为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进行科学决策;三是可以精准定位,细分客户,寻找优质的采购商,通过分析和密切关注目标买家的采购行为、供应商分布状况和稳定程度,洞悉市场机会,开拓新商机;四是实时监测客户需求变化和竞争对手交易状况,维护客户忠诚度,避免自己买家的流失。

(3)实现贸易流程便利化,降低经营成本、规避贸易风险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使用贸易流程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贸易流程和贸易融资服务,一是缩短通关时间和交运时限,提升经营效率;二是享受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优惠费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利用贸易融资,减少资金占压,提高资金的流动性,规避贸易风险,同时,通过向国外买家提供优惠的付款条件增强自身贸易竞争力,扩大贸易机会,增加出口;四是外包非核心业务有利于企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具有优势的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

4加快发展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面临的瓶颈问题和政策障碍

外贸电子商务的新兴业态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即市场启动期,特点是市场快速增长,产业资源快速涌入,用户初具规模,但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和政策障碍。

4.1跨境小额贸易类

(1)出口退税周期太长,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成本。目前,大部分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企业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十分依赖低价竞争的模式迅速扩大用户群体,行业利润率不是很高,出口退税往往成为企业利润的一个主要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出口退税的周期太长,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非常大,不利于业态的快速成长。

(2)快速增长的国内直发跨境小额贸易亟需规范化阳光化。目前,国内直发的跨境小额贸易通常没有办理通关和商检等手续,无法正常结汇和退税,依赖地下钱庄回笼资金,属于灰色交易。金融危机以来,这类交易发展势头迅猛,有些平台达到平均每天3万个包裹的发货量,业态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根据贸易交易方式的变化,尽快确立边界,出台使其规范化阳光化的监管机制。

(3)供应链环节的生产企业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认识程度不高。大多数生产企业对跨境小额贸易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前景估计不足,由于单次订单量小,生产企业不愿意与外贸电子商务平台配套,使得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山寨产品泛滥,真正具有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优质产品没有借助外贸B2C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球化营销。

(4)专业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新业态迅速扩张的需要。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技术圈子非常小,掌握IT技术、搜索引擎优化技术、供应链管理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平台企业都在抢人才。目前,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没有设立培养此类人才的对口专业,从业人员主要依靠平台企业自己培养,增长缓慢,人才缺口限制了这种业态的迅速扩张。

4.2外贸资讯服务类

(1)国内海关贸易统计数据闭塞,造成国内外信息数据资源不对称。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提高贸易透明度,让市场有序化竞争将更有利于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纷纷立法规定,公开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海关详细统计数据。我国的作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海关统计数据的合理化公开和商业化运用十分滞后。目前,国内外贸资讯类平台可以提供全球多个国家货物贸易的详尽数据及分析,却无法明确知道我国货物贸易的详细情况,无法使用数据对碰得出更有价值的贸易情报作为外贸企业的商业决策参考,使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部分平台也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获得我国海关进出口报关单、舱单数据库,导致国内外贸资讯行业鱼龙混杂、恶性竞争。

(2)国内外贸资讯服务平台凤毛麟角,发展十分缓慢。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贸资讯业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外贸资讯平台非常普及,外贸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本国任意买家的全球供应商分布状况,采购产品的详细描述、交易数量、包装信息、运输信息等,全球竞争对手的出口状况,采购商的详细资料,以及交易次数、频次等深度情报信息。我国外贸资讯平台起步较晚,规模均不大,发展缓慢,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行业发展速度。

(3)公共服务中间地带严重缺失。近几十年来,欧美、日韩、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政府部门都建立了依托官方或半官方专责机构的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目前,内地只有广东开始构建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需要不断加强具有公信力的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对商业外贸资讯平台的支持和引导。

(4)中小企业使用外贸资讯服务的意识十分落后。目前,外贸资讯的应用已经成为欧美、日韩、印度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普及型工具,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相对而言,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外贸资讯开展国际贸易营销的意识还十分落后,仍然局限于展会营销、人脉营销等传统方式,对新兴的网络营销、数据营销等方式知之甚少。因此,必须借助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力量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熟悉和运用外贸资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4.3贸易流程服务类

(1)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现有的一些监管政策不能与新兴业态相适应。目前,海关管理政策只把企业划分为生产型和型,税务管理政策也只分为自营企业和企业。传统的外贸公司只部分环节,不承担风险,但是一达通这类贸易流程服务平台企业,即不是生产企业,也不是传统外贸公司,但却要承担环节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平台企业将众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打包”集中报关、报检、结汇,尽管平台通过专业团队内部审单,失误率远远低于众多企业分散申报,但根据目前的监管规定,一次失误就处罚整个平台,平台企业将面临被降级的巨大风险。

(2)进出口统计归宿地的问题。由于各地的贸易数据是以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为依据,有的地方政府出于贸易统计归属地的考虑,出现限制外地平台本地出口的倾向。

(3)超基数部分的出口退税问题。由于涉及地方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的出口退税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出现不愿意扶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的倾向。

5政策建议

外贸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的出现和快速成长,是国际贸易领域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法则的体现,也是未来贸易的一种发展趋势,悄然改变着国际贸易的格局。有关政策建议如下: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出台促进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财政、税收、融资、用地、人才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外贸电子商务的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外贸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探索建立外贸电子商务综合监管平台。完善覆盖全行业的、指标科学的外贸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建立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企业的登记备案和分类管理制度,掌握行业经济数据,为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情况、科学评估专项扶持资金的绩效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引导生产企业转变外贸经营理念,积极进入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政府的渠道和平台,启动外贸电子商务巡回宣讲会,宣传和推广成功经验,使广大外贸中小企业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利用新兴业态改变传统外贸经营模式,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积极整合第三方综合性平台、大型行业平台和专业市场平台资源,扶持成长性创新性特征显著、发展势头迅猛的专业化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举办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见面会,积极引导优势出口行业和优质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配套,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利用B2C跨境小额贸易商业模式,建立精准的网络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

(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建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快外贸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物流、支付等平台或企业亟需的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选择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以及省内具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同时,大力推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依托国家或省的各项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示范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跨境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快引进跨境电子商务的高层次人才,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海外专业人才积极投身外贸电子商务领域创业。

(4)加强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未来风险研判。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未来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科学研判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外贸电子商务与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的冲突,增长速度过快引发目标市场国采取反制措施引发的风险,设立海外仓库开展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政策风险,营销模式、物流和支付服务过度依赖国外企业的隐藏风险等。

参考文献

[1]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2]曾丽洁.欧洲企业对跨境流通数据资讯隐私权保护的自律模式[J].武汉交通织业学院学报,2012,(12).

[3]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研究室,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年度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报告[R].杭州: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研究室,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

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经贸类专业 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89-02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ngineering majors,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has many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center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can achieve student practice under simulation environment so as to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intership cha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Meanwhile, it ca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foreign trade talents and promote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Intramural Practical Training

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决定了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重视专业实训教学,大力建设实训基地,遵循以能力为本、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然而,不通过专业之间的实训教学差异有着天壤之别,与工科专业的实训教学相比,外经贸类专业的教学实训教学却难以跟上改革的步伐,这与高职外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高职外经贸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一直以来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外经贸企业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无法像工厂、酒店那样可以容纳数量众多的学生实习或实训,单个企业只能接受1名或几名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也会因为外贸业务会涉及到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商业秘密,而不会放手让实习学生去做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导致外经贸类学生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为弥补外经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锻炼的不足,提出了校内跨专业仿真实训实习的思路,购买其相应的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经贸专业仿真环境下模拟真实业务的实训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经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提升毕业竞争力。基于上述目的,本文拟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也谈谈我院外经贸类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背景、方案及其意义。

1 建设背景

目前,我院外经贸类实训室已建设多年,部分硬件设施老化,教学软件也较为落后,尤其是缺乏高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尚未构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外经贸类专业间资源的整合还不够,各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相对封闭、独立,各实训教学资源还不完善,不够完整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训中心的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实训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本实训中心作为市外贸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一直承担了本市外贸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才的培训等社会服务功能。调研表明,随着九江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很多企业都有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有着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强烈需求,有与高校合作开展员工培训的较强意愿,这也为本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发展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无论在深度还广度上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训中心的软硬件建设都必须进一步完善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外经贸人才培训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 建设方案

2.1 实训中心硬件建设

根据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涉外专业学生实际水平,考虑到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在学院原有基础上,拟新建4间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水平,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外经贸类实训室,分别是: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外经贸英语情景口语实训室、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高层次的专业实训场所,发挥对外服务功能。

(1)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建设。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以国际贸易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国际商务英语人员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新建实训室主要包括网络实训区,通过实训室网络技术让学生了解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务英语综合等贸易企业日常业务及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实操的问题。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的建立,对学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科研方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手段,使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拓展到了电脑虚拟备课和授课产生深刻的转化,大大推动学校各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2)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建设。

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包含可容纳至少62名学生进行实训的网络实训区。本实训室能够辅助教师们进行国际贸易中单证实训课程的开展,提升实训教学的直观性和描述性,同时能够提高学员的单证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室融合单证课程体系和相配套的单证实训软件设计了专门实训平台,学生通过实训室网络实训操作,能够迅速掌握完整、大量的单证模板和国际贸易经典案例所蕴含的知识点。

在实训室实际操作模式下,实训室所配套的3D仿真商务英语单证实训系统提供一个完整的人机互动、模拟仿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实训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商务英语单证实训、实习等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实训室可以模拟经营环境,经营场景仿真设计,对大学生的各项外贸单证岗位技能进行了整体的技能训练。

(3)外经贸英语情景口语实训室。

本实训室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必备的英语词汇、在合同、谈判、信函等商务环节的英语运用技巧等。该实训室最大的特色是仿真模拟商务活动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商务活动场景中体验不同的对话模式。

实训室通过模拟国际贸易中的商务活动场景,实训室可通过仿真环境让学生模仿与客户进行情景口语商务交流。并且通过实训室网络技术人机互动的实训模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口语背景及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口语能力的提升。该实训室为商务英语口语的授课、学习、实践提供教学两用的实训平台。

(4)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

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实战平台,新建实训室内设网络授课实训区、实际操作(商务谈判会议区、报关报检业务办理区)等区域,供学生进行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货代操作等日常业务实训。提供的软硬件设施能够体现全面的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报关报检、货代业务办理等实际操作场景,并有效结合案例教学和实践演练,达到教与学结合的综合实训,帮助学生解决国际贸易课程中所遇到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

本实训室最大的功能特点是融入了真实的报关报检与商务谈判环境,借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也更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形成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增强办学特色,扩大专业教学对社会的辐射与影响力。

2.2 实训中心软环境建设

通过实训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训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实训中心的软件环境建设;开发实训教学项目,改革实训教学模式,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实训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实训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实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建设好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主要围绕着使其具备基本职业能力方面入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其具备从事实践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二是具备从教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从培养职业岗位就业能力出发,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

采取教师自行开发与制作、与专业公司合作、收集整理已有资源等方式进行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互动平台,为全省职校同类专业和企业提供共享平台。

(4)实训中心文化建设。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以“目标指向、项目管理、过程控制、动态反馈、循环提升”为工作原则,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水平,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

2.3 重要意义

实训中心的建成将在学生实训、社会服务、校际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实训中心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能力的场所。实训中心可以提供各类技能训练有: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国际贸易实训、报关报检实训等实训项目。实训中心实现专管共用和全面开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2)实训中心面向社会,服务地方企业,是九江市外经贸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与政府合作,利用学院师资资源和实训中心先进设备设施为企业开展外经贸人才培训,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去年曾获得省商务厅和财政厅2012―2013年度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资助。

(3)建立省内高校之间实训中心相互开放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我校外经贸类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优势,提高社会效益。实训中心作为本省和九江周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等涉外专业校外教师和学生进修、培训的基地。在为校内学生和本土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长效机制,为兄弟院校在校师生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发挥骨干院校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荣.经贸类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1-64.

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贸易经济专业 学科地位 课程体系

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地位的回升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贸易经济系,首创贸易经济专业。紧接着我国其他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相继设立贸易经济系或商业经济系,开设贸易经济专业。

1997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这次专业结构调整取消了贸易经济专业(被列为目录外保留专业),全国各高校进行了相应的专业调整,出现以下四种结果:一是本科教育阶段保留贸易经济专业,继续招收贸易经济专业学生;二是将贸易经济专业并入产业经济专业,原教研室的建置、人员均保留;三是将贸易专业分解为市场营销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进一步发展出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四是将贸易经济专业改为商务专业。

对此,曾经开设过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纷纷表示担忧,都有恢复贸易经济专业的打算。未开设过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也有一些做了开设这一专业的规划。以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为代表的12所高等院校,相继保留或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一些高校也积极培育与引进师资,发展贸易经济专业。

1998年后,全国高校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1997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建设,但是为了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也自行设立了一些新专业,以专业方向形式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国高校专业设置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再之,我国经济经过14年的发展,1997版本科专业目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着手进行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两次公示修改稿。2012年10月,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正式公布,下放专业设置权力,规范专业设置。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中,贸易经济专业被列入“基本专业”目录中,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重归“正式”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必定会焕发新的生机,极大地促进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状况

本文以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分析目前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

公共教育通识课是基于本科生公民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基础工具培养要求而设置的。表1是四所院校公共通识课的课程设置比较。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差异比较大的是大学计算机课程:山西财经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选修)、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选修)、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实验(选修);北京工商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应用基础;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经济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江苏师范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A。由于教育部对大学本科公共通识课(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有统一规定,因此各学校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基本相似。

(二)学科共同课课程设置

从学科门类上讲,贸易经济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应当包含“经济学”学科所要求的最基础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998年7月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共8门课程。表2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共同课”课程设置比较。由于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是相对成熟的财经类大学,三所学校都有相对完整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因此,三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除基本包括经济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外,还吸纳了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的共同核心课程,而且北京工商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在学科共同课程设置方面就已经分别通过“流通经济学”体现出了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特色。江苏师范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经济学院的几个经济类专业一起确定的,因此,不包含管理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

(三)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

表3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比较,表4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比较。要考察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必须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放在一起分析,因为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有时因为必修课课时的限定,会把一些专业理论课放在选修课里开设。由表3和表4可知四所学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理论课课程的结构。

山西财经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商务谈判、商业史、商业伦理学、晋商文化、商务礼仪);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实务、世界市场行情、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海关通关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外贸单证与结算);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学、连锁经营概论、期货交易学、批发学、拍卖与典当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现代流通技术、电子商务、会展学);物流理论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

北京工商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商业经营策划、消费经济学、市场价格学、投资项目评估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经济地理、经济预测、购买者行为分析、采购学、服务管理学、商品学、商事与经济法概论、合同法、现代广告学);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经贸英语、国际贸易法);流通业业态理论课(期货交易实践、零售学、连锁经营);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实践);物流理论课(物流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产业经济学、区域市场与区际贸易、贸易史);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结算、POS/MIS、互联网数据库)、物流理论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业规划理论课(商业规划学)。

江苏师范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商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商品学、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中国商业史、品牌学、市场价格学、消费者行为学、现代服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商务英语);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理论课(物流经济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

由上面四所院校的贸易经济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的结构可以看出,目前贸易经济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对外贸易理论课、流通业业态理论课、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物流理论课和商业规划理论课6个部分。四所学校对各部分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各学校对贸易经济专业理论基础课的理解存在差异,专业理论基础课各学校开设差别也较大。尤其是目前讲授的商品流通理论对于解释现实商业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构建贸易经济专业的基础(核心)理论,丰富贸易经济专业基础理论,形成本学科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学科基础理论的充足与充分的差异化,确立贸易经济专业在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明确地位。流通技术理论课与流通规划理论课是近些年大家都认为要加强的课程,但由于缺乏相应师资和教材,开课都很不理想。

(四)专业实践课课程设置

表5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实践课”课程设置比较。由表5可以看出,传统的实践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和课程实验(实践、模拟)等课程,新兴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团学活动、资格认证、文学艺术欣赏、认知性实践、创新教育等。目前各院校专业实践课开设的还主要是传统实践课程,新兴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待完善、深化与落实。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设想

(一)依据三个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

贸易经济专业被确定为“经济学”学科、“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贸易经济”专业,其专业链为“经济学”学科“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贸易经济”专业。因此,应根据“学科”“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科共同课”应为“经济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专业类基础课”应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的专业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体现贸易经济专业核心理论(思想)的课程。有些学者认为“贸易经济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个专业的共同理论大约只有20%,因此,“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的专业类基础课,应包括这共同的20%的理论和一些相似理论,比如分工与贸易理论、贸易史理论等。

(二)构建内外贸一体化课程体系

不仅贸易经济专业要开设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应当开设贸易经济理论课。如果内外贸理论两张皮、内外贸活动平行进行,结果导致做内贸的做不了外贸、做外贸的更做不了内贸。因此,内贸企业不能较好地管控国外产品市场,更好地组织全球产品供应链,外贸企业当遇到国际环境恶化、产品出口困难时,也没有利用国内市场的能力。内外贸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内外贸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创新,目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理论成果近乎空白,内外贸一体化提法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因此,亟待更多的内外贸专家学者从创新的视角与思维思考内外贸一体化的结合点。“全球供应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产业链”理论,是一些好的突破口,但还需要结合外贸与内贸理论,需要相关理论的融合。

(三)突出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突出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使贸易经济学专业成为“有骨、有肉、有血”的专业。1997年教育部专业结构调整,使得1998年以来,贸易经济专业不具备合法的地位,即使保留也仅采取了“目录外专业”的形式,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仅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贸易类专业,许多高校纷纷取消了贸易经济这一专业,用国际贸易取代了这一专业。这一调整使得高校贸易经济学科领域仅剩下外贸专业,许多研究贸易经济的教师纷纷转换研究方向,这对贸易经济专业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专业队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调整,许多教师转行到其他热门专业进行教学和研究。由于流通体制改革,商业领域对外开放,贸易活动的变化相对较快,而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内容陈旧,方法传统,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可供教师选择的较好教材不多。因此,应挖掘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追溯流通经济理论的本原,借助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创新贸易经济理论。创新能够解释现实流通现象的理论,缩小流通理论与流通现实的背离。

(四)强化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

强化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就是要增加贸易经济专业的技术要素,这需要开设一些技术性课程来完成。一是要加强流通技术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结算、POS/MIS、互联网数据库等课程。二是加强物流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三是加强商业规划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商业策划学、商业规划学、商业街和商圈规划学、商业地产管理学等课程。四是要强化教学中的企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要常态化、多次化、多元化,保证足够的时间安排。要脚踏实地组织和进行实习,不流于形式,使学生能真正接触和了解流通企业的在用技术,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淑蓉.对于我国高校恢复商业经济专业的几点思考[J].江苏商论,2004(2)

2.吕庆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动态浅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4)

3.姜德波.商业经济学:回顾、反思与重构[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

4.黄国雄.中国流通业:入世后的挑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2(2)

外贸经济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优势机遇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崛起,具有多元性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市场的新需求。所谓创新型人才即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拥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勇于打破旧的模式,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又能产生创新能力,再将其运用于科技、农业、工业等方面,推动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原指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各专业知识之间的复合等,现今的复合型人才除了复合型知识外还需要拥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运用现代工具的能力。

外语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则包括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能够通过独立学习来提高外语水平。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共同之处在于都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探索的精神。如今全球科技、经贸高速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迫切需要“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就带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涉及到营销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银行、旅游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商务活动涉及到对外贸易、技术引进、对内招商、投资海外、对外劳务、商务谈判、经贸合同、银行托收、国际支付与结算、涉外保险、国际运输等多个方面。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立足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既有独特的语言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它多使用在国际贸易中,是企业合作双方不可缺少的交流语言。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专门的商务英语通用的语言。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它提高的不仅只是说话和语言的能力,而是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商务英语还涵盖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赢得的机遇

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而作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高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下赢得了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新机遇。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更有效地找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内陆地区的河南,在运输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对外贸易平台的构筑成为河南融入全球经济的突破口,因而提供商务英语人力资源保障的河南高等教育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依靠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体系十大体系的完善,这十大体系无一不需要高等教育来支撑。而在这十大体系的教育支撑中,作为对外贸易产业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建设的支撑着现代对外贸易体系。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加,保证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高等教育,包括各类本科院校以及职业类院校,也加大了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投入,促进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2.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外贸易的增多为商务英语专业科研、学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河南地带对对外商贸类的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研究大多依托于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因而,中原经济区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

3.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外贸易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对外贸易机会,从而中原经济区建设迫切需要大批的从事商贸类优秀人才,这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平台。

4.个体商务英语教育投资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影响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环境下,从事对外贸易行业的人数大量增多,人们接受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和畅通,除了产生于各高校国际贸易类等商务英语专业或者其分支,还来源于个体商务英语类社会培训班。这便迎合了当今中原经济区建设趋势下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也对高校中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是一个很强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喻新安.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0(9).

[2]刘怀廉.中原蓝皮书:中原经济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关爱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作用[N].中国日报,201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