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教学的概念

微课教学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教学的概念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策略 前概念

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直观认识在他们接受正规的科学课程学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以前存在的观念,就叫作“前概念”。概念的含义与心理学中的狭义理解是不一样的,它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想法或理解。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就是属于概念。前概念当中,有的和科学概念有着一致性,但是大部分是和科学的概念相悖,所以前概念又常常被称为“错误概念”或者是“相异构想”。打个比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铁块沉于水中的现象,于是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所有的液体中的错误前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解体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来实现学生认知上的顺应。

一、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

由于前概念存在明显的隐蔽性,只是运用简易回答的方式难以让其完全得到显现。一是,老师应该建立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不应让学生产生顾虑,会因自己回答得不好而不去主动发言;二是,老师应模拟一些教学的情景,采用多种多拥姆绞剑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以重点问题,来激励学生在新问题方面积极的思考探索,有的时候还应该鼓励学生去对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前概念完全显现出来。具体的办法包括谈话交流、绘图、情景模拟、问卷调查、假设提问、实验操作等。

例如,在课程《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当中,老师对此进行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近距离地对食盐与水进行观察了解,食盐和水混合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在观察之后了解到:食盐在水里不见了,溶解了。老师提出: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认为食盐在水里溶解的呢?大部分的学生指出,食盐是慢慢变小,最终消失,这便是溶解的具体表现。这时老师就能依据学生前概念,对高锰酸钾的溶解、过滤分离等过程进行设计,对学生们的认知偏差加以改正。

对于学生们所具有的前概念,老师应该要加以尊重,可尝试对其进行解释,不能随意对学生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前概念进行一味的否定。老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前概念的错误。因此,这时在教学情境之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分散,不然学生们便难以去有效证实其原先的认识。当同学们觉得自身在对溶解的认识方面是正确无误的,老师可通过实验,将面粉与水混合,让学生亲身看到面粉在水里所出现的变化,看看是否在水中溶解了。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了各种争论:有些学生以为,面粉并未完全溶解,只是部分溶解了;有些同学以为,面粉颗粒还未消失,因此并未溶解;还有些同学认为面粉已经看不见了,的确是溶解了……这时,学生们会对自己以往对溶解的理解存在质疑和困惑,但恰恰是这些疑惑,对溶解的学习理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让课堂学习的效果更佳。

二、加强实验演示。学生在前概念中的不当之处

科学实验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并且其真实性较强。老师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开展讨论,使得学生显现出其前概念,然后就学生的观点,能够有效地开展实验,让学生给予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其自身观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依据学生前概念,将错误观点逐步引到死胡同,以此来实现纠正错误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摆的研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学生会依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对摆的速度和摆锤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测,摆的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成正比关系。不过在通过实际验证分析之后,摆锤的重量和摆的速度之间并无什么关联,以此产生了认识的激烈冲突,引起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思考,以此实现前概念的逐步改变。例如,教学《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学生预测阶段,暴露出的前概念很严重,认为空气没有重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空气球平衡”的对比实验,发现有空气的气球比没有空气的气球要重,学生原有的认知与实验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冲突。有了新的概念后,再应用到其他事例上去,就可以进一步验证它的正确性与普遍性。

三、利用概念及规律的变式教学,消除对前概念的一知半解

课堂上,老师不但要对概念和规律加以精确彻底的解释,还应该对其采取一些变化性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从多种层面来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并且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体现出事物所存在的隐藏属性,以此促使同学们消除对前概念的一知半解。

例如,在教学《探究小车运动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应该用同类变式的方法,设计一些不同的情境,供学生分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就越慢。在制定实验计划方案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对实验的变量加以注重。在进行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的有桌面的光滑程度、距离、小车重量等。要变化的条件则是拉力的大小。也就是首次放置两个垫圈,第二次放置四个垫圈,第三次……在固定时间要求以内对小车的行驶距离进行监测,以此了解到小车的速度与拉力之间存在的关联。

四、加强概念的比较分析。纠正错误前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果不精确、不熟练,把旧的知识不合适地转移到新知识当中,就会对知识产生影响,出现反方向的转移。对类似的知识做出对比分析研究,不但能够使得知识的本质得到更为清晰的体现,还能够准确地认识知识之间的差异和关联,以此使得对旧的概念所具有的局限性而产生的不当前概念进行改正。

让学生不当前概念得到纠正,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的前概念十分牢固,要开展深入的分析才可以加以改变。美国诺威壳与纳斯伯母通过研究,提出了解决矛盾事件的方式。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所谓“香蕉艾滋病”的病症全称为“黄叶病热带第4型”,即香蕉枯萎病。近期由东南亚蔓延至莫桑比克及约旦。文章中预测,这种无法抵抗的病毒最终可能摧毁全球85%的香蕉生产,而且世界上的香蕉或将灭绝。对此,张锡炎回应道,把香蕉枯萎病硬说成“香蕉艾滋病”是近段时间网络上杜撰出来的一个毫无科学依据的伪概念, 炮制这一概念的人其网络犯罪的意图十分明显,其手法与前几年有人把香蕉枯萎病硬说成“香蕉癌症” “香蕉SARS”如出一辙,其目的就是利用“艾滋病”“癌”“SARS”这些很吓人的概念混淆是非,引起人们恐慌,破坏正常的消费和市场秩序,危害我国香蕉产业安全。

张锡炎表示,2014年4月4日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了香蕉枯萎病的危害情况,并认为该病将给世界香蕉产业造成较大影响。文章并没有提到“艾滋病”这个词,科学界、香蕉业界也从来就没有“香蕉艾滋病”的说法。香蕉枯萎病在地球上已经存在100多年,最早发现在澳大利亚,之后传播到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各产蕉区, 对世界香蕉产业构成较大影响。香蕉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感病的香蕉植株表现为黄叶,所以俗称“香蕉黄叶病”,历史上最早给巴拿马的香蕉产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又称“香蕉巴拿马病”。

那么,目前我国香蕉生产情况如何?张锡炎告诉记者,我国现有香蕉面积33.33万公顷(500多万亩),是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的香蕉生产者利用有机栽培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已经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控香蕉枯萎病。在我国科学家和香蕉生产者的共同努力下,香蕉枯萎病已经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可怕,它正在逐步变成一种可防可控的普通病害。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的要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也面临着不少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一、发生的积极变化

实施新课程后,我继续深入学习经济理论。广泛搜集教学素材。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确立了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具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教学反思意识,能及时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按照政治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自觉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凸显德育性。

课堂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教学原则,不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设计教学情境。注重开发和生成本土的、校本的、具有学生个体特色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多发言,让学生多表现,注重师生互动。由原来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讲、问转向在学生中间的交流、合作、谈话,由一味的指责失误转向经常性的表扬鼓励,由原来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建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认真对待和加强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

二、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同时,发现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不一,且班级人数众多,对于学生的具体指导不好解决。教学程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如何把热闹的活动课堂与保证教学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方案是什么 ?,怎样帮助学生实现高素质和高分数的双赢?在现实高考命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教材背教材仍是教和学的现实。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仍然只是分数。新课改基于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开发,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到底对自己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多大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以上种种困惑,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目前教学观念和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

三、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教学传统的惯性

原来的教学学科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已是轻车熟路。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实有点困难。

还有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除了暑期的集中培训,就是在网上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听别人的展示课,尽管这些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问题出在哪儿呢?对自己的课,反思起来也有同感。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地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我就目前情况来看,更重要的是找准“切入口”的问题。参与课程改革的切人口恐怕还得从备课、写教案、上课、评课等日常工作着手。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2.课堂教学设计: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3.课堂教学进程: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 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MOOC理念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5-02

一、引言

2008年,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概念最早由美国MIT学校提出,此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12 年,美国几家大型基金会与MIT、哈佛等高校的MOOC项目展开合作,极大推动了MOOC的发展[1]。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精英高校课程和MOOC平台课程的联结融合越来越多,全国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大力推广专业学位的在线MOOC课程建设[2-4]。我校交通运输工程系列课程建设发展非常快,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施教经验和教学资源,提出并实践了“学术性”和“探究性”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以优化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加大重点课程建设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而如何有效地发挥用MOOC 优点,深化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提升教学效益是一个新命题。本文对MOOC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提出基于MOOC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路。

二、MOOC对传统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

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为每一位渴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理念并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MOOC课程体现了在线学习、随时学习、互动学习、翻转学习、社会化学习等一系列新理念。据MOOC项目的Coursera课程论坛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学习者有完成全部课程的愿景,这说明学习者选课之初,对所选课程是有一定的兴趣和需要的。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在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后,排除压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外在约束,鼓励学习者最终完成学习目标。MOOC项目正是在这一点上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学习者能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并挖掘自身潜力。

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培养的内容要求,其实质是将课程体系看作一个课程系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课程要求,因此,其必然指向课程体系总目标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教学作为知识获取、素质养成与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设置、优化设计课程结构,使课程结构全面体现和反映课程体系总目标,贯彻和落实人才培养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进行课程结构设置的最终目的所在,这也是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值得指出的是,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将MOOC理念引入将带来新的思路,是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流课程体系建设有益补充。

三、MOOC理念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列课程建设思路

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系列课程包括20门左右的课程,涉及本科生、研究生、培训班三个层次,有些课程如车辆构造原理属于全校性的公共课程,部分如汽车驾驶与工程机械使用课程还属于全军通用的操作实践课。在建设思路上,以远程在线教育为基本形式,以翻转式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选择三大平台上的相关课程,深入了解MOOC理念,实现正规传统课堂教学与MOOC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推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推进以个性化定制为内容的教学改革。

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对MOOC教学理念、授课形式、内容组织等方面的掌握和理解,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拟围绕着什么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面临哪些战时攻击威胁、如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养护能力将如何发展等重要问题,拟以案例式教学为驱动,建成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尽快组织上线开展MOOC课程的教学实践,使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能被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的研究生课程的教育主要依托成型的教材及资料进行,理论性较强,但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在实战化训练实践中涌现的新问题,以及军队信息化建设新要求,所采用的讲解案例多是一些经典的理论问题。而在MOOC的一种教学模式下,若能构建总部、各大军区、院校间相互联通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立庞大的数字资源库,各基层单位甚至官兵个人,就能从中自主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将得到很大提升。

在教学平台方面,MOOC课程可依靠我校的优秀实验资源和创新训练经验,利用实验室的前沿设备和积累的实践项目,并配备优秀师资,使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实践中充分提高。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积累MOOC课程的建设经验,选择有代表性的、特别是选课人数众多的专业课程开展MOOC探索。拟建设的课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与保养等。我们将结合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与传统优势,以包容兼收的方式建设MOOC课程。

四、结束语

MOOC 课程大力推广将推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浮出水面,势必对高等教育的远程网络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MOOC 理念的基础上,文中着重探讨了MOOC对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并结合自身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对交通运输工程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思考,为下一步的具体运用和举措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16-19.

[2]王文礼.MOOC 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学习特点

美术教学是一门集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学科,强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使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来,增长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养成科学合理的美术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的发展。

一、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进行合理教学。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兴趣点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其次,要预先把教学进度、广度、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力求使教学内容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情况,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再次的提升,学习稍差的学生能激发学习兴趣,投入到教学环境中来,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

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容易产生精神敏感,需要教师精心的保护与尊重,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对于他们对未知的好奇、错误的理解都能进行耐心的解答,保留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式评价,尊重学生的表达与回答,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自信心,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的改革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注重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与魅力,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讲故事、动手画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教材中涉及了诸多的艺术种类,有雕塑、建筑等,这些课程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材,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于美术学习来说,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情感的融入,审美意识的形成,渲染相应的气氛,使艺术作品增添感染力与冲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拈花仕女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种唐朝宫廷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唐代贵族妇女闲庭散步、拈花微笑的情境,并且让学生理解唐代文明的开放和以肥为美的审美取向,使学生对唐代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舒缓、华美的音乐,这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拈花仕女图》会使学生别有一种情怀与感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境和对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感悟。

四、学思结合,启发诱导

“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其教学理念延续至今依旧有着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能一直保持渴求新知的状态,处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师生相互交往、合作的关系,在进行教学引导的时候,能使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发散思维,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友善的关系,从而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建好的前提;再者,要注重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美术作品,感受美术气息,并且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