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 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 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 讨论
3.1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存在的问题
1.外来人口中,免疫规划和儿童保健比较难管理的问题。由于90%的外来儿童家长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保健及免疫规划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少数民族较多,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子,经济条件较差,认为孩子很正常,没有必要做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加之流动性大,无法了解当地预防保健部门对儿童进行系统保健及预防接种的制度和安排。
2.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往,我们对儿童保健工作只局限于量身高、测体重,凭经验观察儿童发育是否正常等简单的体检措施,不能满足儿童家长的要求。
3.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于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缺乏认识,同时缺乏经济效益不被重视,所以使医护人员产生悲观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个别区域存在儿童免疫工作滞后的现象。
对 策
加强宣传与沟通:①加大宣传力度,每人管辖一个居委会,下地段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把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新婚夫妇、育龄妇女、孕产妇及新生儿家长进行宣传,并开展育儿讲座,让大家认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让家长主动加入到保健的队伍中来。②主动与居委会计划生育干部联系,了解新生儿和新迁入儿童情况,及时对家长进行访视,讲解免疫程序和保健知识。③把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及时纳入保健规范化管理中,让每一个家长都清楚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的时间地点和内容。④一旦为儿童建立了保健卡,就要提前预约保健和预防接种时间,对延期未到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通知。
组织各儿童时期的家长学习保健知识:①新生儿期: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方法,以维护良好的乳汁分泌,满足新生儿所需,如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的,指导科学的人工喂养方法。②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必须有丰富的易消化的各种营养素满足需要,因此提倡纯母乳喂养4~6个月,自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母乳做准备,每3个月体检1次,进行户外活动(空气浴、日光浴)等,按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③幼儿期:培养幼儿自我生活能力,安排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3~6个月体检1次,预防龋齿,筛查听、视力异常,预防疾病及异物吸入、烫伤、跌伤等意外。④学龄前期:注意培养其学习习惯、想象与思维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游戏、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每年体检1~2次,进行视力、龋齿、缺铁性贫血、寄生虫等常见病的筛查和矫治,保证充足营养,预防外伤、溺水、误服药物、食物中毒等意外发生。
我们还开展了微量元素测定、营养状况评价、早期智力开发和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赢得了广大儿童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阿拉尔市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新型城市,美丽的塔里木河环绕着它,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外来务工务商务农人员,而他们子女的保健工作是个缺项,我团就在这座城市中。在师、市领导和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以促进“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目标,把他们纳入流动人员子女保健管理范围,并将他们分为>1年为常住儿童管理,
1 流动人员子女卫生保健管理的具体做法
1.1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部分流动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素质低对儿童保健不是很关心,有的嫌路远不来检查,我们利用各种形式针对性向广大流动人员子女家长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他们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透明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健康,以此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保健的自觉性,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1.2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报告制度 各单位卫生员每月向团防疫站儿童保健室报告流动人员子女人口数,以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畅通,及时发现流动人员子女,使他们及时得到保健并办理《儿童保健》卡、册。另外动员流动人员子女居住地的群众发挥监控作用,主动向本单位卫生员报告。
1.3 扎实开展基础调查,为流动人员子女保健提供依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我们认真组织调查城区,尤其是抓住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儿童为重点对象,连队要以季节工、经商、寄居儿童等为重点对象,弄清流动人员子女的底数和类型。
1.4 坚持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们每月组织由全团各单位卫生员和托幼机构的保健员参加的培训指导和资料管理学习班,授课内容是:小儿“四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意外事故的处理,小儿五官、心理健康、膳食营养及卫生消毒等,通过培训他们既增长了儿童保健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术能力。
1.5 将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与计划免疫有机结合在对流动人员子女实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的同时。按“四、二、一”体检程序进行体检,体检时认真筛选出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进行复查,指导治疗直至治愈转为正常儿管理,在体弱儿管理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填写表、簿、卡册及病历。每年让他们和常住儿童一样进行一次全面的横断面调查,体检化验,并进行儿童营养体格发育评价,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治疗。开展儿童常见病防治和碘缺乏病防治,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了儿童的体质。使流动人员子女也能健康成长。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具体做法,5年来我团的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流动人员子女主动参保率大大提高。覆盖率达90.3%。2008年底与2003年底校正基数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弱儿管理率19.5%上升为30.1%,缺点矫治率45.7%上升为60.2%,预防接种率60.5%上升为90.2%,佝偻病由18.6%下降至7.8%,贫血由25.2%下降至11.5%,肺炎由7.8%下降至2.2%,腹泻由20.6%下降至5.3%。重度营养不良由23.5%下降至3.6%,传染病发病率由5.1%下降至1.6%,婴幼儿死亡率由39.7%下降至22.22%,卫生保健各项指标逐渐上升,小儿“四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不断提高了流动人员子女的健康水平。
3 讨论
3.1 主管部门重视是关键 我团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的范围广,领导为给基层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结合师团连三级保健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指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居)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妇幼保健服务,减女儿童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健康隐患,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属性,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按照“市建龙头、镇强枢纽、村打基础”的总体布局,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一是要加强“龙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内涵建设,要按《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标准(试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全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突出公共卫生性质,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基层指导、群体保健、健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检查评估、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协助卫生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工作措施、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枢纽”,要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职保健人员,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人员的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网底”建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网底,是做好个体、群体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备乡村医生(医生),尤其是女乡医,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分级医疗保健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纵向义务合作关系,实现“早孕建卡在社区、高危管理进医院、产后访视回社区”的服务模式,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基本妇幼保健服务。
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做为技术支撑,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支持。设立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新生儿抢救间,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抢救能力,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
三、明确三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一)村(居)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1.专人负责妇幼卫生工作,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情况,填写孕产妇登记本、7岁以下儿童登记本,建立孕产妇、儿童健康档案,掌握动态变化,发生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2.定期参加镇(街)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例会,按规定报告妇幼(出生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
3.督促早孕妇女进行早孕检查及保健。
4.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4.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二)镇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基本情况。建立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与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总结孕产妇、儿童管理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妇幼卫生常规报表,完成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质控任务;对死亡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调查、登记、填卡上报。
2.培训、指导村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村级妇幼例会。
3.在市级指导下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接受市级培训、管理与监督。
4.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筛查高危并加强管理。负责与市级建立网络联系,保证转诊或寻求支持的通路顺畅,所有转诊病人有转诊记录。
5.为7岁以下儿童提供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
6.开展辖区内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7.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三)市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妇女儿童保健业务指导管理。
2.培训、指导镇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镇级妇幼例会。
3.固定专人负责全市妇幼卫生常规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完成“三网监测”与信息统计质控任务。
4.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产前筛查;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5.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延伸服务。
6.承担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
(四)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职责
1.确定专职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员,负责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死亡、出生、活产、孕产妇保健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工作,定期上报。
2.组织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做好本院孕产妇死因评审,并及时向同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将死亡报告卡送妇幼保健机构。急诊科、儿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每年度的年报质控工作。
3.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全市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设孕产妇保健门诊,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认真填写保健手册,实施系统保健。
4.畅通绿色通道。畅通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设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成立危重孕产妇及危重儿童抢救中心,承担高危孕产妇及难产、高危儿的会诊、转诊、抢救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房屋、设备配备:按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235号)、《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11〕56号)以及《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文件中关于房屋、设备的配备要求,配备业务用房和基本的设备、设施。
(二)人员配备。各医疗保健机构要明确专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本辖区妇幼保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确需调整的,需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落实妇幼保健人员补助待遇。为保持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对从事群体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可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应高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津贴平均水平。
1 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条块化,片面化
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大部分防保人员追求保健次数及条块化的保健内容、系统化的管理.如孕期保健只追求4次或5次,儿童保健只注重常规免疫及“三、二、一”体检,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管理。
1.2 各项宣传、教育、指导、咨询工作较薄弱
第一,缺乏对母婴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广泛宣传,多数不能充分了解母婴保健健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对夫妻生活的指导及咨询眼务工作较薄弱,尤其是新婚夫妇更需要充分了解正确的健康的夫妻生活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保健工作者及夫妇双方很少涉及到此项话题,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新婚夫妇的身心健康及优生优育问题。
2 问题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各种有关政策、法规及其重要性、重要意义宣传力度不够;个别人责任心不强,防保人员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缺乏对联系群众的重要性的认识。
3 几点个人意见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加强对《母婴保健法》及优生优育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达到人人皆知,人人重视,人人遵守的目的,其中包括对各级防保人员和一些群众的宣传。另外应解除封建思想的束缚,正确认识各种咨询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对夫妻生活及优生优育的咨询与指导,必要时可在各级保健机构设立咨询室及咨询电话,从而提高母子身心健康。
3.2 强化防保人员管理
首先应把好防保人员聘用关,选择那些业务素质高,有较强责任心并且有一定防保及临床经验的人员上岗。第二,应加强各级防保人员业务培训、其中要包括乡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防保知识和临床知识两方面,以便其在具体工作中能更好地贯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临床知识的培训中,应加强全科知识的培训,扩大视野,在具体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3.3 加强系统化,全方位服务
首先,应转变防保人员的思想观念,从被动应付工作的观念向主动参与各种医疗预防保健及各种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的观念转变,以提高其工作效果。
其次,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各种关系的协调,主要是担任基层具体防保工作任务的人员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乡医之间关系的协调。因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其各项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可不断提高其本身业务素质,而乡医则直接参与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与乡医搞好协作关系,可大大减少工作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并且乡医与群众接触较为密切,对群众各种健康状况及其他情况比较熟悉,真正达到系统化、全方位服务。在个别防保人员思想中,母子保健工作只是一种任务,片面追求保健服务次数,以应付上级对本项工作的检查,却忽略防保工作的具体职责是监测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所以,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及时监测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母子健康,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家庭健康档案,实行档案化管理,详细记录其流行病学及临床医疗情况,从社会家庭方面考虑问题,以更全面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