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教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 口语教学 沟通能力 教学措施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园建设、办学规模、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毕竟高职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较短,教育教学的经验积淀还不够,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譬如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方案、管理及实施等急需完善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欠佳,学习方法不科学、目的不明确;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受上述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学校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教学理念,以及客观实际情况,导致不同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各有不同。就整个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口语教学方式,这是一种严重落后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取代了学生,学生严重缺乏英语口语实践,这注定难以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优于教师为中心的口语教学模式。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存在它的局限性,比如老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三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口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到了语言在口语表达及交际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的实践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忽视了从沟通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将从沟通能力提升的维度,探讨在沟通能力提升视角下英语口语教学的合理有效措施,以期推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1953)认为沟通是指某个人传播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过程,它是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以改变被传者的行为的过程[1]。而关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含义,Kathleen K.Reardon(1987年)在《人际沟通心灵相遇》提出:“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是指你的行为适合情境,并帮助你实现个人或关系目标的程度。”[2]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起到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效率,是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基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阐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研究沟通主体,因材施教,实现口语教学的适应性
奥苏贝尔(D.P. Ausubel)和加涅(R.M.Gagne)等的研究都已说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和了解的程度是教学工作的决定因素之一[3]。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研究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比如在性格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大胆外向,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主动承担口语学习任务;一部分学生文静内向,在与其他同学的口语交流中主动性不够,导致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有效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需要在他人的引领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口语交际;一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表现胆怯,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声音小,举止不自然,难以在公共场合充分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台上紧张,手足无措,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同样严重影响自己口语能力的提升。面对沟通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口语老师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口语操练分组就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小组成员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同学,而不能简单按照坐的位置就近分组,这样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讨论话题,快速优质地完成口语任务。在此过程中,内向、胆怯、紧张的学生在受外向活跃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克服自身的缺点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正因为有了对班上每位学生沟通能力情况的掌握,老师在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才有了可靠的依据。由此而安排的口语材料、教学内容和口语任务才能满足个体学生的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沟通指导,关注学生,实现口语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自行操练完成就可以。事实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沟通指导,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口语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与示范者。教师只有参加到学生的口语活动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无缝沟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情感上能进一步接受老师,使得口语教学活动能更加顺畅地进行。另外,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具体的沟通示范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教师要重视心理上的指导,对那些心理素质不好,和陌生人生交流或在公开场合讲话感到紧张和恐惧的学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制定相关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大方、自信、自然地进行口语沟通交际。培养大学生主体沟通意识,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重构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喜欢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理环境[4]。教师可以制定专门的口语教学情况跟踪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进步与缺点,这样能够判断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状况,能够直接了解同学们在口语学习中是倒退、收效甚微、或者是进步显著,这样有助于口语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三、丰富沟通内容,联系实际,实现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效果。同样,口语教学的内容选择也决定教学的成效。那应该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呢?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口语水平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爱好、水平的语言材料;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效、有梯度、有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堂口语课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在口语的表达或者与他人的沟通方面取得连续的进步。教学内容的体系化能够保证口语教学的严谨和科学性,从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仅是来自教师的选择,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些话题自选一些口语材料。这样一方面防止老师选材的个人意志性,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所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口语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口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丰富沟通技巧,方式多元,实现口语教学的多样性
沟通技巧对于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熟练掌握沟通技巧的人而言,他们无论是在台上发言,还是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或者参加小组讨论等各种场合,都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人不能很好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人不能有效沟通不在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在于他们的沟通方式缺乏合理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一,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口头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选择哪些常见的话题来开始双方的沟通交流等。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通过台上演讲时的眼神、站姿、手势等各种姿态语言的运用,达到与他人进行互动沟通,引起对方兴趣和共鸣的目的。沟通技巧的传授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专题讲解就能够迅速解决学生的问题的,所以沟通技巧传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视频讲解、老师或者学生示范等,这样学生能迅速地领会并运用沟通技巧。
五、搭建沟通载体,立足实践,实现口语教学的可操作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就要求教学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沟通载体,真正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师要思考以何种载体来承载口语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得以提高。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对话活动、集体讨论、英语戏剧等。第二,选择各种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操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率,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口语教学任务科学高效地完成,最终推进高职院校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卡尔·霍夫兰.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3:12.
[2]Kathleen K.R.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ere minds meet[M].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elmont, California. A Division of Wadsworth Inc.198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英语教学;优势智能;弱势智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58-01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阐释
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1]。他指出人类至少拥有八种智能,第一次将智能( intelligence)从单数变成了复数((intelligences)。这八种智能为: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1]。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的智能不同,强调的是个体差异,充分肯定人类发展潜力。倘若对人的智能作评估,只能说其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分别是什么。只要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每个人都可将智能发展到较高水平。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英语教育观念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我们拥有不一样的大脑,当教育不忽视人的不同智能特征时,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该理论对教育教学具有如下启示:
(一)树立多元化发展的教育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教师的重心在于从多角度了解学生所长,充分利用其特长展开教学,发掘造就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所不同,实现差异教学。
(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教学障碍。该观念体现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学的话,就让我们用他们所学习的方式来教[2] ”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树立多元化综合评价观。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智能的表现方式是各具特色的,同一智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学评价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识别和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他们的个人喜好,以促使他们在全面和谐的基础上发展特长。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个体均拥有相对独立的智能体系和独特的认知系统[3]。以下是笔者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性策略。
(一)开发言语―语言智能。听、说、读、写训练是开发此智能的主要途径。听说训练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学唱英文歌曲等;阅读训练时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故事、英文期刊报纸等,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写作训练时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写作任务,如编写提纲、制作图表等。
(二)开发数理―逻辑智能。英语学科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数字、排列、分类、推理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学习。如在教形状单词triangle, circle, line等时可先出示图形,这样可以吸引逻辑性强的学生。也可将单词中的字母、句子中的单词或故事情节顺序打乱,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
(三)开发视觉―空间智能。根据小学生容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吸引的特点 ,多用电视、多媒体课件、图画、挂图等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吸收语言。另外,使用颜色符合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空间感强的学生经常对颜色很敏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教学内容。
(四)开发身体―运动智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动,仅通过视觉和声音通道不能完全掌握信息,而需要通过动作来体验所学内容。动手操作、角色扮演、帖图形,听句子画画等都是教学设计的极佳选择。
(五)开发音乐―节奏智能。音乐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和情感水平。如听主题音乐会使记忆变得轻松;音乐作为背景,有节奏地提供学习信息(如拼写、词组)时,可让学生保持放松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六)开发人际交往智能。语言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所以在语言学习中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是教学重点之所在。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七)开发自我内省智能。自我内省智能和元认知策略有关,即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价。教师应该不断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直接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亲身体验出发,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八)开发自然观察者智能。当我们辨认环境中人、动物、植物等时都使用了自然观察者智能。因此,英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有关自然界主题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自然观察思维等。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人们从广泛的意义上深入地理解智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在于为广大的课堂教师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提供了新的理念,大大地开拓了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和有效使用教学方法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Howard Gardner. Frames of Mind.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112-116.
一、小学阶段英语语音教学的主要目标分析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就是锻炼学生听音及辨音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了解英语单词及语句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即对字母的正确读音以及对拼读规则、重音等加以掌握与了解,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应注意语音、语调、节奏、重低音以及停顿等方面的细节。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表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了解错误的读音会影响交际;了解字母表中每个字母的准确发音;知道英语中应遵循的品读规律;在阅读英语时,应注意重音。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上述这几个方面加以强调,以培养小学生们强烈的英语语感,能够简单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如上关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的阐述,笔者认为,加强多元智能理论在语音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说、唱中培养学生的智能。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语音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智能水平以及不同接受水平学生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完全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尊重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避免学生不能接受或者只接受一半的情况出现。可以说,英语语音是英语语言表达最为基本的环节,英语语音发音不好,那么学生就不能将英语词汇或者语句流畅地读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信心大大受挫,而且还会影响今后英语的学习。小学生在对英语语音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手段为模仿,即模仿老师的发音以及发音时的口型等。在对英语单词或语句进行听的同时,让其进行充分地练习,在不断地听与说的氛围中使其对英语的语感得以提升。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之中,应注意英语读音的韵律与节奏等,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身体的多重器官参与到语音学习过程中。此外,还应运用欢快以及活泼的童谣作为辅手段,这样就能很好地对语音进行学习。例如,在小学英语教材Pronunciation环节中对绕口令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对相思引加以区分,也可以很好地唤醒学生们音乐及节奏智能等。例如,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r,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学生们通过对绕口令进行不断地训练,结合童谣,能够很好地训练其节奏智能,这对于培养其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游戏智能。首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4~6人,并根据相关英文名称给每个小组进行命名,如Apple Group,Pear Group,Orange Group……然后,教师念出一个字母,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最短时间之内使用肢体对这个大写字母的形状进行模仿,看哪个小组模仿的贴切,且模仿的又快,对于这个小组可以得到一个水果组标志,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表格中对每个小组学生所得到的水果组标志的数量进行统计。最后,可以数一下每个小组所得到的水果标志的数量,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教师可适当地对该小组成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关键词:外语教师 元认知能力 外语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46-01
1 元认知理论以及教师元认知能力
1976年,弗拉维尔首次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能力是高校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及其发展。教师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内容。它是指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感知、教学专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教师元认知能力不仅包含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习惯、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的充分认知,而且包含教师对自己具体教学情况的判断与感受,包含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不同层次多个方面的体验和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控制和反馈。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教师元认知能力。研究发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发展自身的元认知能力,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发展有关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任务与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元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语教学的发展。
2 教师元认知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元认知能力对教学活动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他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个体思维、智力水平的高低。从元认知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教材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元认知过程的水平。教师在教学知识的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检查和修正过程中的调控,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具有较高元认知能力的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师元认知水平,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认知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有自己特定的教学观念、教学准则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一种认知活动,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且对培养教师技能,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随之增强。通过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外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更加合理,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在外语实践教学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充分运用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的使用元认知知识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调节和完善,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更加趋于合理、高效。因此,教师元认知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外语教学质量。综合教师元认知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2.1 培养外语教师元认知知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外语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拥有正确、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教师不仅要丰富和完善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与策略,而且要对教学对象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特点进行再认知。有意识的认知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教师元认知知识的过程。从而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2 愉悦教学情境,诱发教师元认知体验
教师元认知体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激活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成功、愉悦等积极地认知或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认知。有利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及愉悦的教学气氛是激发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推动力。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实施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是作为合格外语教师的必要条件。从而推动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2.3 强化外语教师元认知监控,进行反思性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监控,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和完善教学环节,自觉地评价自身对课堂掌握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监控评估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监控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策略,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反思,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的全面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元认知对教师教学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意识的提升,而且要有意识的利用元认知策略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统筹、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合理、高效。因此,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元认知教学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情境,调整和监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而在外语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 张金桥.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3-155.
[3] 王锐俊,程家才.元认知理论及其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徐州学院学报,2006(1):113-116.
[4] 郭岩.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7):82-83.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影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7-03
一、研究背景
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积极推广网上在线学习,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明确要求的事项,也是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北京大学结合能力标准的要求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设计了本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来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本课程采取网络异步学习为主、以同步音视频讲座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全程的跟踪和评估来促进网络交互教学的进展。评价方式采用对网络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对网络交互时间、交互次数的控制管理,以及对讨论、作业质量的主观评价。
二、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湛江市第二中学为市属重点中学(含初中部和高中部),是湛江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目前,全校(本部)共有一线教师400多人,其级教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150多人,硕士和研究生学历教师120多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40多人。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有169人,占教师总数的40.5%,任教学科覆盖中学开设的所有科目。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自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问卷》为主体,以在线调查系统――“调查派”为载体,通过群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169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5 份,回收率为85.6%。问卷包括25个题项,由教师情况、培训期望、培训结果三部分组成。以下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个人信息情况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此次受训的教师男女比例约为1:1.5,教龄最长的32年,最短的1年,教龄在10年之内的占53.7%,在11-20年教龄的有24.8%,20年以上教龄的占21.5%;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为10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6%;中学二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72人,高级教师28人,特级教师1人。
从调查结果可见,被调查教师教龄上呈年轻化趋势。他们具有高学历,对网络学习具有很强的接受力和掌握力。受培训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人数较少,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老教师不习惯这种远程培训形式,一则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接受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再者他们固有的教学思想难以转变,认为即便接受培训也难以应用到教学当中。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方面我们设计了三道关于教育技术的问题,结果分析见表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但对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则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同时大家还普遍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的教师对培训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对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面,我们发现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方法和手段。其中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中100%会用到Word、PPT教学软件,有45%还会应用到Excel、Flash等软件;教龄在10年-20年之间的教师,其中有58%会在教学中使用Word和PPT,约10%左右的教师用应用到Excel和Flash等软件;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有15%左右的教师会使用Word和PPT,几乎没用教师应用Excel和Flash。
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途径以传统手段为主,教学中使用的工具软件以办公软件为主。调查结果表明:24%的教师以前做过网页课件,76%的教师以前未做过网页课件;65%的教师以前做过其他格式的课件,20%的教师以前未做过其他任何格式的课件;2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收发邮件,55%的教师利用计算机聊天,6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23%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玩游戏,36%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制作课件)。
通过以上的各种数据表明,10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较高,10年以上教龄的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2.培训期望情况
针对该部分我们设计了两道题,调查结果如表2。
通过对教师培训期望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需要,才不得不参加培训。但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他们想通过培训不但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转换自己的固有思维,提高教学能力。
3.培训结果情况
针对培训结果情况的调查,我们共设置了四道题目,调查结果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