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分析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利率市场;核心企业;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6-02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5204.64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308.57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896.07万户,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纳税额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我国GDP的60%。中小企业面临的是充分竞争市场,具有灵活、高效等特点,能有效引导了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并在我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
截至13年6月,我国四大行国内个人活期存款余额就达到10.35万亿元,活期存款的利率为0.35%,而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接近4%,13年下半年至14年初经常甚至超过5%。货币基金的收益超过活期利息的10多倍。“余额宝”自13年6月13日开通存款业务以来,9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规模超过4000亿,通过天弘货币基金进行运作,七天年化收益率一度超过7%,目前仍在5.6%以上。
第一个例子说明,数量巨大,并且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和数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2)传统的抵押模式阻碍了轻资产企业获得贷款。我国银行业目前仍然是依靠抵押来获取安全性的老思路,因此重资产的大型企业、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往往容易获得贷款,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往往因为抵押物不足无法取得贷款。
(3)金融的定价机制比较紊乱。2011年以来货币环境总体稳中偏紧,并且这种状态在2014年将延续。数量工具控制下,大企业贷款具有天然优势。同时,由于利率水平整体较低,小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价格上与大企业的差异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个例子说明,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面临成本提升的压力。在以往的模式下,金融机构坚持审慎原则,仍然把贷款资源配置大幅倾向大中型企业;而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正发展倒逼银行进行改革。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的出路在于增加非利息收入和把贷款投向其更有定价能力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目前国内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很小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2013年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21.5%),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成了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净息差收窄的重要选择。欧洲和美国的大型银行正是通过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提升定价能力,使得净息差大大高于我国。(2010年美国银行业净息差3.7%,远超我国同期的2.5%以及2013年的2.68%)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未建立征信系统,且单笔业务量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耗费大量的交易成本。并且即使花费高昂的成本也无法保证贷款的安全,此类贷款的高风险性与银行的审慎原则是相悖的。因此,我国银行业陷入了这样的窘境: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需要开拓定价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来增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作用重要但普遍资产较轻、风险较高,与银行贷款的审慎性不符。而设计合理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良方。
供应链金融是指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利用各自优势,整合信息流、物流状况,使信息充分流转,最终形成新增的、低风险的业务合作,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更高效运转的一种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
站在银行角度,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的一种业务模式,银行依托核心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规避供应链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站在供应链各企业角度,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上个企业利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要并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站在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角度,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技术平台的作用是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中能够触发融资的信息按钮,比如订单的签发、按进度的阶段性付款、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入库、存货变动、指定货代收据的传递、买方确认发票项下的付款责任等。
在整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帐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然而我们发现,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只是使得部分中小企业贷款成为可能,实际操作中,虽然得到了核心企业的担保,以及更加充分的信息,银行依然面临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因此,当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在抵押品价值估算方便、变现能力强的钢铁、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领域,希冀通过抵押物的变现能力来减轻流动性风险。事实上,由于不直接参与产业链的业务环节,银行得到的信息总是不充分的,因此,银行应该跳出依靠抵押品来保证安全性的老思路,依靠取得充分的信息,通过价值成长判断来保障贷款的安全性。获取充分信息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业务的直接参与者核心企业深度参与该业务,把产业链中最有话语权、信息掌握最充分的核心企业利益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捆绑起来。拥有充分的信息后,银行的利益保障不再仅仅依赖于流动性好的抵押品,从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拓展上也可以大幅放开。
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安全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如下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贷款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再将该笔贷款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委托该银行以较高的利息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在此过程中银行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1.银行以低于市场的利率向核心企业贷款
2.核心企业向银行申请委托贷款
3.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势将该笔资金贷给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4.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势将该笔资金贷给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
5.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的资信情况,并要求上游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抵押
6.核心企业了解下游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并要求下游经销商进行货物、单据抵押
如上图所示,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资信状况优秀,但本身不需要贷款,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属于轻资产中小企业,不符合贷款要求,但急需资金支持,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民间融资,但成本高昂。通过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参与业务的多方都能受益。
1.银行方面。银行仅仅需要与核心企业发生直接信贷关系,核心企业资信优良,担保充足,各类审批手续简单便捷。虽然贷款的利率低于市场水平,但贷款安全性很高,低于市场的利率部分也能通过委托贷款的手续费得到补偿;
2.核心企业方面。由于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具有较高的掌控力,并且对其资信状况、经营状况非常清楚,委托贷款业务的风险可控,通过这笔业务,核心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益。同时,与上下游的贷款业务加强了多方的联系,强化了合作关系。并且为供应商提供资金,可以改善其资金不足导致的效率低,供应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状况,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提升其渠道拓展能力,批量进货能力,从而促进核心企业业务的发展,增加企业效益。
3.上下游中小企业方面。由于规模偏小、风险较高,资金问题往往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解决,成本非常高。通过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方面得到资金支持且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为银行以及整个产业链带来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卫东.A白酒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分析.河海大学MBA毕业论文.
的保证,盈利模式是企业持续性地创造利润的手段。本文主要从财务的视角对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企业财务活动与盈利模式相匹配。
【关键词】盈利模式;财务战略;财务杠杆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盈利模式即企业如何获得盈利。传统的盈利模式是以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为目标。然而,随着无利润区被人们所认识,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一、盈利模式的定义
盈利模式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于
1939年提出来的,熊彼特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斯莱沃斯基于1998在《发现利润区》中提出:盈利模式主要关注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等四纬度等四个战略要素,这四个战略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支撑起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价值获取决定了对客户的选择,而业务范围又决定了价值获取;战略控制是如何把业务范围锁定在利润区内。有研究证实:企业的盈利水平首先与业务活动有关,其次是与行业相关。可见,盈利模式既是一个战略管理问题,又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是,与纯粹的商业模式不同,纯粹的商业模式是以商业运作为中心的,而盈利模式是以盈利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商业活动的构造来实现企业持续盈利。
二、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盈利模式的核心是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目标客户是谁,二是向目标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三是通过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提供这些价值,四是如何保持这些优势。(1)利润源——目标客户。利润源指的是企业的目标市场,即本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群体,他们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不管企业的实力有多么的强,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把消费者划分为若干个范围,然后决定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确定目标市场的目的是锁定那些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特定客户。目标市场确定之后,企业还需要确定:为了满足目标客户的价值需求,企业应该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2)利润点——客户价值。利润点是企业向目标客户提供的可以获得利润的产品和服务,它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载体。客户价值是一个商业交换概念,意思是企业的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决定的。也就是说,客户价值是站在用户角度上而言的,即客户价值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同并愿意支付的价值。如果用户愿意支付的价值超过企业提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成本,那么客户便为企业创造了盈利。实现客户价值的手段有两个:一是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即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二是实施低成本策略,即在不降低客户价值的情况下,降低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成本。(3)利润杠杆——价值链活动。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以及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利润杠杆反映的是企业的一部分投入。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可以分为五类基本活动和四类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发货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这五种活动与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的联系最为紧密,并且直接面对客户,可以实现价值的增值,属于增值性活动;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开发等,这四项辅助不直接面向客户,不创造价值增值,然而却又是基本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削减辅助活动,以降低成本,增加客户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价值链不仅仅只指上述活动,它还指企业还必须与供应商、客户的协作,才能构成出一个关于价值链的系统。(4)利润屏障——核心竞争力。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它与利润杠杆同样表现为企业投入,但利润杠杆是撬动“奶酪”为我所有,利润屏障是保护“奶酪”不为他人所动。根据斯莱沃斯基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利润战略控制方式对防范竞争者“掠夺”本企业利润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企业利润能力的有效性指数如下:成本劣势为1;具有平均成本水平为2;品牌、版权为6;良好的客户关系为7;行业领导地位为8;控制价值链为9;建立行业标准为10。这表明不同的战略控制手段对企业利润能力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5)利润通道——获得利润的方式。利润通道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和途径,即是对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蔽等获取要素整合的方式。利润通道在企业价值链中起着节点的作用,它反映了信息、产品、服务、资金的配合及其流向。(6)利润组织——商业活动。利润组织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组织形式,企业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将有价值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加以固化,在组织内部确认利润,这也是企业赢利模式稳定性的保证。
三、财务战略对盈利模式的驱动
(1)盈利模式与财务战略的关系。一般认为,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财务战略聚集于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盈利模式和企业战略关注的都是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方向性问题。战略规划以“本企业应该是什么”为逻辑起点。企业战略理论是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而产生的,它着重考虑的是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如何对长期目标、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进行调整。很明显,盈利模式以企业战略为起点,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的保证。波特提出的企业竞争力“五力模型”就是对企业战略与盈利模式关系的很好的注解。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以再次看出,盈利模式的原理源于竞争战略,其主要思想是企业通过采取灵活的经营模式,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为公司建立塌获取长期利润的壁垒。不管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经营和财务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直观体现是财务业绩,这一特性决定了财务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业绩是由客户决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是由其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表现所决定的。所以,企业的盈利模式必然是与企业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相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战略就是确定公司长期的绩效目标,是对企业长期盈利模式的选择;反过来讲,盈利模式是企业战略在经营方面的体现,其成功与否是由企业在财务业绩上的表现来衡量的。(2)财务绩效对盈利模式的驱动。任何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的战略目标,即本文前面所述述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赢利模式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在经营方面的细化,它将战略的描述细化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财务绩效指标引导出关键的成功因素。按照财务理论,利润杠杆反映的是企业的一部分投入对企业盈利水平及其风险水平的度量。由于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服务以及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会有一部具有固定成本性质的资本投入和资产投入,如企业利息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强烈的杠杆效应。如果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营业利润率,同时也会大幅度地增加企业营业风险,同样道理,如果企业实现高负债融资战略,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财务绩效,但同时也必然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利润杠杆的存在,说明盈利模式在利用利润杠杆提高财务绩效的同时,不能不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实施“轻资产”盈利模式的财务原因。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财务视角;综合零售业;盈利模式
一、引言
综合零售业是指以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附带服务为主的行业。它具有商品品种齐全、客流量大、资金实力雄厚、人才齐全等特点,并注重商誉和企业形象的树立。零售业的盈利模式是指零售企业中所有竞争力的组合体,它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业态的选择与组合、品牌的打造以及经营模式的选择等。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我国的综合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以供应链管理和资金链管理为后盾的零售业“盈利模式”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成本管理和商业诚信出现问题、长期拖欠货款、与供应商关系紧张等,其实质原因是资本金不足和管理不善下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的矛盾积聚,即盈利模式的问题。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确定有效的盈利模式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成为当前我国综合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就当前我国零售业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各种模式对企业财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零售业基于财务视角的核心盈利模式。
二、我国综合零售业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1.“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
品牌联营模式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市场经营定位和整体布局,在对商品品种做好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牌的供应商进行招商,由各品牌供应商以专柜形式独立行使商品的进销存等日常销售管理。这种盈利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体现在品牌招商管理、整体促销活动和财务结算支付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不少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综合零售企业为提高企业档次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竞相争夺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优质品牌,从而导致零售业的市场地位不断弱化。当前综合零售业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销售额虽有所增加,但销售毛利的下降幅度较大
零售业在品牌联营模式下,对品牌商的依存度过高,从而丧失了原本的议价能力,加大了与品牌商谈判的难度与成本,所能获取的销售毛利水平较低。并且,品牌商品的同质化导致商家频繁促销降价,短期内销售额会增长,但长期来看利润没有取得相应增长。
(2)利用账期占用供应商资金,加大了资金风险
我国的零售业一般自有资金比较缺乏,多以占用供应商货款方式的短期负债经营为主。企业延期支付货款,虽然获得了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维持企业正常经营,但如果面临供应商相关突发状况的冲击,企业将会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资本扩张”盈利模式
虽然当前国内外零售企业资本扩张模式各有侧重,但都采取了独资、合资、并购等多种资本扩张方式。例如,沃尔玛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以“合资”形式扩大在中国的市场规模,直到2007年才开始侧重合资与并购。我国国内的零售业则采用了并购为主的扩张方式,例如百联集团2005年8月收购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虽然扩张模式是中外零售企业实现跨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能获得市场扩张带来的利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合资店,双方的分歧难以彻底消除,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独资店,则成本和承担的风险过高;并购店则面临整合难的问题。
3.“通道费”的盈利模式
当前大部分外资零售企业主要采用“优化价值链”的盈利模式,即零售企业通过优化整合“自有品牌开发——采购——配送——卖场管理——消费者需求引导和挖掘”供应链,提高销售毛利率和经营管理的效率。而当前中资零售企业则通常采用“通道费”的盈利模式,即主要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佣金、各种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等租金收入和返利,而不是依靠进销差价获取利润。例如我国的南京中商、华润创业、苏宁和国美电器等零售业都采用这种盈利模式。虽然这种盈利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降低了经营风险和库存风险。但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对零售业采购、通道费和付款期限的限制政策,这种盈利模式会弱化企业自身的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功能和竞争能力,并且商品结构的差异化难以体现;此外这种模式下企业的财务费用与流动负债不匹配,如果企业资金管理不力或供应链断裂,零售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创新零售业盈利模式
1.转变“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实行“价值型的自主买断式”经营
零售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由保利型的品牌联营模式向价值型的自主买断模式转变,即通过从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调研、商品进销存过程以及售后服务等商业业态的全价值链来获得价值增值。
(1)零售业应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理念,严格履行商业承诺,将企业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2)供应链的设计是零售业最核心、最根本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商品采购、定价、库存控制、销售及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的价值活动来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而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发展模式。
(3)盈利与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本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从而加快模式的转变效率。
2.实行“服务创新型”盈利模式
(1)在信息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零售业盈利模式创新的基础。因此,零售业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科技建立开放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服务创新型盈利模式要求零售业要有相当大的规模,因此,我国零售业应当进行国内整合和国际开拓,通过市场化强化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这样才能同时进行多个层面系统的创新,并把创新成本分摊到较大的服务生产上,从而降低单位创新成本。
(3)产学研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零售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还促进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从而提供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因此,针对当前我国零售业研究与生产相脱节的状况,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额奖励机制促进零售领域产学研的充分有效结合。
(4)由于服务创新及顾客界面创新容易被其他商家效仿,因此政府要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及简化相关审批程序来加强对零售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3.充分利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型”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型盈利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它可以分为价值链型、价值商店型和价值网络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零售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功能,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由于网上零售模式所面临的客户群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并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其中以上班族和白领居多,针对这部分消费者时间紧迫又追求时尚与品质的心理特征,零售业应当开展精品、与热销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活动,实行货到付款并实行折扣优惠等吸引消费者。同时在销售环节要注意订单的处理、运输和服务环节。
四、总结
综合零售业盈利模式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我国综合零售业采用的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财务产生的负面效应,企业应当从行业盈利空间变化引发的消费需求和行业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的双重角度出发,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自主经营方式,通过盈利模式与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林 跃 张美荣:中外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比较[J].商业经济.2010(26).
关键词:银行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资产规模;利差
Abstract:Empirical tests using VAR model on the profit structure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hows that,credit scale and spread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Impulsive effect of the bank’s net profit on the asset siz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pread. High investment-driven growth mode is the root of the credit expansion and the high profits of the bank. Taking the ideal level of profitability into consideration,so far,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n China’s economy growth mode and bank profits mode is to converse the regulation ideas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Key Words:bank profit mode,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asset size,spread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64-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实际盈利情况看,2005—2010年间,我国银行资本利润率维持在15%—17.5%之间,2011年则快速上升到20.4%,较工业企业高13.1个百分点。随着2011年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关于银行“暴利”的议论再度升温。
国内严格意义上研究银行盈利模式与宏观经济效率的文献较少。陈凯(2011)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ROAA作为第三方检验标准,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强相关、与消费增长率弱相关;高玮(2009)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投资的变动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
该如何理性认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及其高利润现象?本文将在理论综述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
二、银行盈利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
我国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从比重结构方面看,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务型(颜婧宇,2011 年)、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刘宇迪,2010年)等;从结构形态角度看,可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张国柱,2011)。
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利润来源结构主要包括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收入等。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属于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於力、廖勇、郭娜等,2011)。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增长趋快,但占比仍然偏低。2010—2011年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平均在80%左右,利息收入以批发业务为主;非利息收入占20%左右,且非利息收入以低水平的手续费收入为主(李岚等,2012)。
盈利模式与银行效率方面,张健华(2011)从银行盈利的角度用距离函数对中外银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促进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银行在本国的重要程度、银行规模及不良贷款拨备率,降低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及不良贷款率等。王兵等(2011)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效率及总体效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刘宏等(2011)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集中度与效率的关系负相关。龙等(2010)以DEA方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技术效率的正面作用逐年减小。
颜婧宇、王刚等(2011)认为:我国银行业经营与盈利模式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不可持续:一是过度依赖投资和贷款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二是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三是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四是同业恶性竞争;五是依赖信贷快速扩张与频繁融资支撑的模式。
三、对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分析:以商业银行为例
(一)净利息收入在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迅速,从2003年的323亿元发展至2011年的12519亿元(见图1),九年增长近40倍,年均增速达到150%。
一、价值链分析
目前,我国家电零售企业扮演的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家电大卖场”的角色,即零售商提供一个场所,以低价为卖点招徕消费者光顾,所有的家电厂商就如同在菜市场卖菜的小商贩一样,交给零售商进场费、管理费、促销费等“苛捐杂税”,并且将总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返点。供应商是否有利润,零售商并不关心,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与传统的家电产业链中的多级分销商不同,专业家电销售商与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关系更为紧密,甚至可以说获得制造商与消费者的支持是在此行业中生存下去的关键。家电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已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而不再是纯粹的交易关系。因此,随着传统家电产业链向专业家电产业链的转变,家电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关系日益密切。
我国家电零售业常见的“类金融”模式就是通过吸纳众多供货商的资金并通过滚动的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该模式为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利息费用。供应商资金是我国零售商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零售商可以占用供应商较大数量的资金,零售商一般存在规模扩张的强烈欲望,同时产生强烈的多元化冲动,其多元化投资多投资于资金需求较大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业,华润创业、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集团、南京中商等都在经营零售业务同时,进军房地产领域,借用其零售产业的大量浮存现金,满足同公司下属的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需求。
二、盈利模式分析
一种观点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自身和相关利益者资源的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得和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探求生意的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即对企业的所有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或管理,从所有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前者将盈利模式视为一种商业架构,后者将其视为一种盈利的方法。实际上,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其核心都是强调:盈利模式是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企业要素的组合方式。目前,国外零售商一般采取的是“吃差价”盈利模式,即通过扩大网点规模和提高销售规模,逼迫供应商降低采购价格,获取采购价与零售价差价以达到盈利的目的。该模式下,零售商提高零售价格的空间会因商品越来越丰富、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越来越小。但与此同时,随着零售企业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迫使厂商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零售商在将好处部分转移给消费者(比如降低零售价,或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利润。因此,国外零售商提高毛利率不是抬高零售价格的结果,而是压低进货价格的结果。国内零售商盈利模式则是在兼顾“吃差价”的基础上,通过天天低价与现金交易的销售模式取悦消费者以巩固其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权,同时通过扩大规模来压低采购价格,并依靠延期支付货款、获取通道费等不同类型的返利来弥补销售业务的亏损,即所谓的“吃供应商” 的盈利模式。笔者认为,零售企业的利润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赚取进销差价阶段。零售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零售商在零售环节为厂商承担了销售职能,厂商转让的价值,称为让渡利润;二是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价值,顾客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追加利润。零售环节包括采购、配送和销售等基本活动,涉及厂商、零售商和顾客三个主体,发生一买一卖两次交易行为,其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商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厂商的博弈,销售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顾客的博弈,因此购销差价的“差额”是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谁在博弈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
第二阶段,从厂家或供货商处赚取利润。零售商收取的费用多种多样,用“苛捐杂税”这个形容再适合不过,如店庆费、入场费、广告费、促销费及管理费等。 按正常运作模式,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有10%,公司净利润普遍在1%-2%。现在有些连锁卖场之所以开的红红火火,大部分因素是它们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按照国际先进发达的连锁业正常的盈利模式来运作,而是通过很多掠夺性的、非正常性的手段来取得利润,这部分的利润远远高于正常的10%的毛利润。资料显示,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其他业务利润率远远高于主营业务增值率。国美电器2004年,其他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增长率的3.51倍。而苏宁电器2005年,其他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增长率的2.02倍。所谓的“其他业务”有:促销收入、进场费用、货品上架费、空调安装管理费、展台费、广告费等。
第三阶段,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服务看做新的利润增长点,针对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通过提供专业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及各种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甚至推出自有品牌。该阶段企业要努力把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凭借家电企业的终端优势,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以及信息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决策系统,分析消费数据和消费习惯,并将研究结果直接反馈到上游的生产和定单环节,实现“以销定产”,使得整个供应链成本最小化,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三、我国家电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理性选择
从零售盈利模式分析,笔者认为家电零售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扩大购销差价,降低经营成本和收取渠道费用。利润的三个来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盈利模式。
1.扩大购销差价。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零售设施的进一步饱和,零售商提高零售价格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随着零售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有能力迫使厂商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在将好处部分转移给顾客的同时(或是降低零售价,或是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服务或商品),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利润。作为家电商业渠道的主力军,家电零售商们在不断扩张增强实力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考虑把家电销售从单纯地卖商品过渡到“卖服务”、“卖品牌”、“卖文化”上面,把低级肤浅的价格竞争提升到更高层次,与国际知名的家电连锁业态接轨,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这场激烈的渠道争夺战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2.收取渠道费用。2006年11月15日,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出台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方法》开始正式实施。该《办法》详细规定了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的条件、程序、不得收取的费用项目,并明确规定零售商与供应商约定的支付期限最长不超过收货后60天等。因此我国的家电零售商应当严格按照合作标准来规范厂商合作,共同保障厂商合作利益,逐步改变通过向家电供货商收取渠道费来增加利润的模式。家电零售商应尽力而为,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现有的ERP系统完美的结合,与供货商进行行业间B2B的对接,双方数据库的对接可以围绕客户需求分析、终端商业设计、产品展示演示、产品零售技术等“一体化”实现全程合作。
目前,以收取渠道费用为主的“吃供应商”模式是我国零售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为我国零售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模式是否适应新的形势则有待商榷。首先,随着国外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快速扩张,在国内零供关系不断与国际通用做法相接轨的过程中,国内目前的零供关系模式会逐渐被打破,也即国内本土零售企业“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零售商规模扩张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其次,由于“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使得零售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管理,获得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企业经营,或通过变相手段转做他用,这在零售商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可以借此来缓解规模扩张和资金瓶颈之间的矛盾,但会引发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紧张。站在整个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3.降低供应链的经营成本。一直以来,我国家电零售企业倾向于向厂商转嫁成本,自身费用的减少是建立在厂商费用增加的基础上。因此未来的盈利模式还必须转移至优化渠道价值链,降低费用,使渠道总利润增加,顾客、零售商和厂商三方共享价值链优化带来的利润。优化价值链的核心是降低三方,特别是零售商和厂商双方的费用成本,回到零售商通过主营业务盈利的模式上来。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家电零售商要优化流程,向内部管理要效率,将企业理念、经营观测、服务规范上升为标准化的文字制度,使企业的经营环节、经营过程、管理制度成为一种可继承和可监督技能,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业务流程再造包括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和门店运营,比如电子商务可以保证低缺货率,不会因为商品远距离进货而失去顾客。